《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论文

《周易》与文化--《周易》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姓名:卢嘉杰学号:140142320专业:统计学电话:摘要《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
尽管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
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然而如此的文化事实上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关于我们的人一辈子价值,拼搏精神,职场修养,企业管理乃至于政治方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正文我们主要来谈一谈《周易》文化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生活改革辩证法内因他山之石,能够攻玉——浅谈《周易》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
相传最早是伏羲氏所作,后为周文王创出八卦,即为文王演挂。
后孔子所作《易传》进一步发扬光大,与《诗经》、《尚书》、《礼记》和《春秋》并称为五经、大部分人提及《周易》总会联想到占卦算命,觉得是封建迷信。
这事实上是对《易经》文化的一种片面的解读,《周易》之因此成为五经之首,更重要是因为其内在蕴含的深刻哲理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举个例子①,比如说近十几年以来,在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有两句话或者是两个理念,普通的老百姓都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两句话一个是与时俱进,一个是和谐社会。
与时俱进在《周易》当中就是与时偕行。
偕,在《说文解字》当中就说:偕者,俱也;行者,进也、那么,与时偕行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与时俱进、与时俱进这种思想就来自于周易文化,和谐社会也是如此、在《周易》当中讲太和,追求一种最高的和谐的理想状态,把它叫做“大和",也就是太和、它讲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讲履,和之至也,履和而至,履以和行,都是讲和、实际上《周易》当中所提出的最高价值理想就是太和。
周易论文

周易论文年级:2012级专业班级:汽车服务本科姓名:杨菊芳学号:33号何为周易与周易的哲学一、何为《周易》《周易》素称“群经之首”,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文化数千年的古老典籍,其辞古奥艰深,其象难以蠡测。
《周易》成书大致在西周初年,其卦序为周文王所推演,它基本反映了文王时代的哲学思想。
据《周礼·春官·太卜》记载,古有三易:“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其经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连山》、《归藏》皆佚,唯《周易》存世。
三易其经卦都是八,其别卦都是六十四,说明八卦、六十四卦古已有之,只是卦序不同。
《周易》的六十四卦卦象是由八卦卦象重叠而来,而其六十四卦次序并非八卦次序的重组。
作为儒道经典,《周易》是一部融卜筮、宗教及哲学为一体的典籍。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孔颖达《周易正义》语),《周易》提供了一整套认识世界、把握事物普遍规律的思想方法,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思想核心,渗透到政治、经济、宗教、科学、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
对《周易》的认识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时至今日,《周易》的哲学思想依然放射耀眼光芒。
《周易》每一卦都引用了歌谣,这里我们再举一例渐卦:“渐:女归吉。
利贞。
初六:鸿渐于干。
小子厉。
有言。
无咎。
六二:鸿渐于磐。
饮食衎衎。
吉。
九三:鸿渐于陆。
夫征不复。
妇孕不育。
凶。
利御寇。
六四:鸿渐于木。
或得其桷。
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
妇三岁不孕。
终莫之胜。
吉。
上九: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
吉。
”鸿:大雁。
渐:进,登。
除去了占辞,剩下的乃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情诗:鸿渐于干,鸿渐于磐,饮食衎衎。
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
鸿渐于木,或得其桷。
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
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周易》的文字就是这样由歌谣和占断编篡起来的,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其神秘之处,乃在于人们对它的解释。
至于其符号的最初来历究竟如何、文字系统与符号系统最初是如何关联起来的,这倒真是一个至今未破之谜。
易经论文

浅谈《易经》09航海何静内容提要:对易经中蕴含的哲学思想进行分析,其主要是从哲学的辩证法出发进行阐释,并且分析了易经中所体现的深刻思想内核。
导言:《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
它内容丰富。
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
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正文:{一}易学思想与中国哲学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哲学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最高概括,其内涵最小,外延最大。
《易经》中乾卦说明了事物由浅到深的发展过程。
初九爻:‚潜龙勿用‛,潜在水里的龙自然是未成气候。
‚飞龙在天‛才是事物发展的成熟时机。
如果过于狂妄自大,必乐极生悲,正是‚亢龙有悔‛。
又如《彖传》中:‚‘师’,众也;‘贞’,正也。
能以众正,可以王矣。
‛说明了‚得道多助‛的道理,有民心才能王天下。
《周易》以‚神道设教‛,接过一般民众都迷信的筮法,装进自然哲学和社会哲学的内容。
将卜筮与哲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使对哲学不感兴趣的民众也易于接受。
正如《春秋》的‚微言大义‛一样,《易》学中也包括许多看似浅显,但内涵十分丰富与深刻的哲学道理。
二、《大象传》在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周易》之正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精神。
细读这两句话,会发现这其中有可贵的涵义存在。
如今,中华民族的子孙仍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规勉着自己,鞭策着自己。
由此可见,《周易》中的哲学精神对人本身的教化作用之大。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周易》中的哲学思想引言《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涵盖了广泛的哲学思想。
它作为中国古代哲学领域的经典之一,深受学者们的研究和推崇。
本文将探讨《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起源和概述起源《周易》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周文王和周武王所创造。
它最初是用作占卜的一种方法,用来预测天地人事的变化。
随后,人们开始将这些卦辞和爻辞解释为哲学思想的表达。
概述《周易》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卦和辞。
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象征图形,而辞则是对卦的解释和分析。
它使用象征和隐喻的语言来揭示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类的行为准则。
两仪与四象两仪《周易》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两仪”。
两仪是指宇宙中两个互相对立但又相互依存的力量。
其中一仪是阴,代表阴暗、柔弱和消极的一面;另一仪是阳,代表阳光、强大和积极的一面。
两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使得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得以平衡和运行。
四象四象是《周易》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将事物的变化分为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太初”、“阳生”、“阴成”和“物化”。
太初代表事物的起源和未来的潜力;阳生和阴成则代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过程;物化则代表事物的最终成就和实现。
先天与后天先天先天是指宇宙中存在于事物生成之前的状态。
在《周易》中,先天代表着事物的本质和特性,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先天包括了天地之气、阴阳之气和五行之气,它们相互融合、转化和作用,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运行规律。
后天后天是指事物生成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在《周易》中,后天代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事物存在的过程。
后天包括了事物的生长、繁衍和衰退,它们受到先天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事物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影响。
伦理道德与仁义伦理道德《周易》中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它认为人类应该遵循天地之道,以达到和谐与平衡。
伦理道德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仁”和“义”。
仁仁是一种对他人的关心和关爱的情感和行为。
《周易》认为,人类应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仁心,秉持仁爱之心对待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关于《周易》卜筮之哲学思考

关于《周易》卜筮之哲学思考《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根本与源头,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对中国后来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仍至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
从作用来看,《周易》的确是一部占卜书,是周朝的筮官根据占筮的原始记录材料,按一定法则整理编纂而成的。
其作用好比后世宫观寺庙中的签书,便于民众查找占卜的结果。
但是,《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占卜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重点还是在于如何行之。
纵观《周易》全书,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
从占卜中透出的事对事务客观规律认知,更是有一套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告知人们如何遵循客观规律,和提升自我道德修行。
占卜之依据:“天道”“天道无为”----客观规律的自在客观性“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说这是《周易》所有文字里最精辟的一句。
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讲的是天道,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个方面就是阳可以变成阴,阴也可以变成阳,就是阴阳相互转化。
不能只有天没有地,只有白昼没有黑夜,只有火没有水,只有男没有女,按照中国古代中医,人是由血气构成的,血为阴,气为阳,缺一人不能存。
那么阴阳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就是自然界发展变化之道,是人与物性命的起点。
据此,一阴一阳所给世人提供了一种思维依据,一种行为依据。
天道无为思想是中国古代对自然认识的基本思想。
这里所说的“天”,不单指天道也泛指自然。
首先,天会施恩与世间万物,这种恩泽不具有选择性也不求回报。
伦理学选修课论文《易经》3000字

伦理学《周易》读后感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周易》这本书。
二十几年前,看有的文章中说,中国的《周易》,是二进制之父,假如没有《周易》,电脑也许要晚发明很多年,甚至几百年。
我是做无线电工作的,知道二进制是数控的基础。
在我的知识里,那时只是听有些老人说过《周易》这本书,理解为《周易》应该是算命方面的书,怎么还能与电脑,二进制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就找了一本《周易》来看。
《周易》与二进制的关系很简单,马上就明白了。
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奥妙和很深的哲理,却让我至今都没有把玩明白。
为了明白,后来又看了很多版本的《周易》,虽然没有过深的明白,但因看了很多年,也有很些点滴的体会,在此纪录下来,以供大家分享。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全世界都在研究与讨论。
这本书包罗万象,天文,历史,军事,哲学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一样,世界观不同,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同。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谈不上研究,但是书中的文字与哲理,我认为是很值得我们一看和把玩的。
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
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人---毛主席,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
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
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
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
《周易》的哲学探讨

《周易》的哲学探讨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卜筮等领域。
它不仅是一部卜筮经典,同时也探讨了许多哲学问题。
本文旨在对《周易》进行哲学探讨,探究其深层理念与思想。
1. 变化与无常周易的核心思想是变化与无常。
在《易经》中,变化被看作是宇宙的本质,一切事物都在不断演化、转变。
这与哲学中的“变化论”有相似之处。
《易经》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接受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心态与行为。
这种观点给人们带来了对命运的认知和对个体自由意志的思考。
2. 两仪哲学《周易》中引入了两仪哲学,即阴阳哲学。
它描绘了世界上最基本的两个相对且互补的力量,阴和阳。
阴阳的概念可被用于解释一切事物之间的对立与互动。
例如,在人类社会中,男性与女性、善与恶、光明与黑暗都是阴阳概念的具体表现。
通过阴阳的辩证观念,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和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并在生活中达到平衡与和谐。
3. 四象哲学《周易》中还包含着四象哲学,即乾、坤、坎、离。
这四个象征着天、地、水、火等自然元素,同时也代表了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
乾代表着天,象征着刚健和进取;坤代表着地,象征着稳定和柔和;坎代表着水,象征着险陷和困难;离代表着火,象征着热情和光明。
这四象哲学不仅用于卜筮,也被应用于个人修养和领导力的培养等方面。
它们对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4. 德行和天命《周易》强调了德行的重要性和对于个体的影响。
它认为一切都是由于天命而产生,而人的德行与行为决定了他在命运中的地位和作用。
《周易》中提到的“德行”指的是一个人品德的修养和道德准则的遵循。
依据《周易》的哲学观点,积极发展德行有助于一个人改变自身,获得更好的命运。
5. 宇宙与人类的关系《周易》探讨了宇宙与人类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它还主张人类应该积极地与宇宙互动,努力探求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人们通过《周易》的学习和应用,更加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并尝试与之协调一致。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通用14篇)

《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通用14篇)篇1:《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周易》思想的现代意义的哲学论文西方化和科学化使得科学中心主义,机器中心主义的伦理观被人文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所替代。
从表面上看,科学的发达仿佛给人类带来了无限的幸福和丰盛的物质。
但实际上,它给我们带来的却并非是幸福——人彻彻底底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机器已经不再是人类达成目的的手段,它已经主宰了人类的生活。
现在,人们把要做的事情都推给了机器,人类变成了机器的奴隶,连精神也变得越来越机器化了。
人类丧失了生存的意义,也丧失了生命的价值。
人类不再是宇宙的一部分,而是沦落为了世界的一个无关紧要的牺牲物。
西方文明给我们带来就是这样的危险性。
我认为,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回顾东方的世界观。
本文通过讲述人性在物质化,机器化社会中的逐步丧失,呼吁现代社会能够重新重视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思想,使得《周易》思想重新进入东方思想关注的领域,并据此来分析和考察现代的社会万象。
在现代,《周易》所意味的并非是占卜吉、凶、祸、福和预测未来。
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以具有人文主义特征的周易思想为基础摸索出一种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新的思想。
一《周易》是最具代表性的东方古典典籍。
《周易》中描述了中国人遵循一种固有的自然法则生存,描绘了他们的现实主义宗教观和乐天知命的人生观。
在《周易》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象征主义的一些特点。
因此可以说,《周易》不仅仅是作为一本占卜书而存在,它更重要的是作为一本提高人的修养的书,反映人类哲学和宗教情况的书而存在。
我们可以把《周易》的中心思想概括成“太极”思想。
从哲学角度来说,“太极”的意义是非常复杂的,但如果一定要表达出来的话,那我们就可以说:“太极”是天地和阴阳还没分化出来以前的混沌(chaos)状态的元气。
在《周易》《系辞传》这样写到: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周易》表达了这样的一种思想:宇宙之间先有太极,太极产生了两仪,即阴气与阳气;阴气与阳气产生了四象,即太阴、太阳、小阴和小阳;四象产生了八卦,即乾、坤、离、坎、震、巽、艮、兑的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的科学哲学思想观论文
《周易》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虽然不能代替这样或那样形形色色的
最新科学,但它包罗万象的质朴自然哲学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
对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迪,将继续为推动科学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周易》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之源,中华民族智慧的宝库,它传承几
千年经久不衰。
《周易》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史同久远,跨越过渔猎时代,畜牧时代与农耕时代,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却无时无刻都在散发
着智慧的光芒。
1《周易》中的哲学思想
《周易》对古代哲学有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主要是易传对易经所作
的哲理角度的阐发。
《易经》中蕴藏着哲学思维的萌芽,但是仅仅提供了
向哲学体系发展的可能。
《易经》把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看作是由阴阳
对立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它包含着矛盾对立的概念和发展变化的概念。
《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太与否,损与益,既济与未济等正反卦都表明了易经
把矛盾关系看作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体现了原始的辩证思维方法。
《易经》从卜筮迷信向易传的哲学体系转化是与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的需要
以及传统的天命神学思想的动摇相关的。
《易传》的哲学体系就是在此基
础上进一步酝酿成熟的。
2《周易》中的科学思想
中国在古代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周易》层次不穷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物质文明的发展。
上古之时,先人们为了便于掌握天象,物像的变化创造了八卦,《周易》的八卦,六十四卦是从古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一套自然规律,它是《周易》
的主体部分,河某某某、洛书、八卦、六十四卦中蕴含着科学的天时观。
《周易》认为”日往而月来,月往而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是天气气候变化的基本规律。
《周易》与中医也是密不可分的,《周易》实为中医之源,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深远,黄帝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气化说阴阳五行说,干支学说都由周易而来,并且经过后人的不懈探索,在医学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周易》中
的数学,最令人称奇的就是在六十四卦序列中,隐含了二进制的基本原理。
我国历代治易者大多醉心于“象数”“义理”两途。
而忽略了六十四卦所具有的数学本质。
两千年后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对周易所包含的
二进制作出了肯定的结论。
此外,还有人用河某某某,洛书的某某某式来说明几何的三角定理和勾股定理。
从化学的角度看,在易理指导下的炼丹活
动使人们得到了一些物质变化的正确知识。
反映在《周易参同契》中则有水银容易蒸发,也容易与硫磺结合;氧化铅能被炭还原成铅;几种不同的金
属可以成合金,汞矿石可以制炼成红色的硫化汞;黄金很不容易氧化;物质
起作用时的比例很重要等认识。
“阴阳制伏”这一理论对我国古代化学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结语
前述各点都充分表露了易理之光,我们可以看出上古时代尽管科学文
化不发达,但是刚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的原始人群,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交往中萌发出对于天、地、人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种种现象的思索和探求是持续不断的。
《周易》是古老的,但它的基本思想体系可以应
用到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应用到自然科学中,《周易》的博大精深,涉及到天地人等各个领域,这一领域包含了天文、地理、气象、数学、哲学、化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正是它具有人与自然和谐而统一的大科
学自然观特点,所以才能"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道”包含着解决当今重大
难题的思想,对众多科学的一些重大发现和发展作出有机的接近真理的解释。
它虽然不能代替这样或那样形形色色的最新科学,但它包罗万象的质朴自然哲学观和科学思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好的启迪。
摘要:《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经典之作,被儒家列为“六经之首”,又被道家尊为“三玄之一”。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易经》卦爻辞中包含有丰富的为人处事的原则,经过《易传》的系统阐释,人生哲学形成体系,对于后世影响颇深。
关键词:《周易》;天人合一;忧患意识
一、天人合一是《周易》人生哲学的基础
《周易》一书上篇阐发天地之道,下篇论述人世关系,用自然关系类比社会关系,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必然性,推天道以明人事。
在《大象》传里对六十四卦卦义的解释,充分体现了这一道理。
如其释《乾》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释《坤》卦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释《蒙》卦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释《屯》卦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释《益》卦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这些话表明,在“天之道”和“民之故”之间是存在着同一性的,人民通过认识和效法天道,就可以从中汲取教益,引申出人事所应遵循的原则。
《序卦传》说的好:“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
”天地创生万物,然后进一步缔造人世以及相关的礼仪等人世原则。
《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的、代表性的、特征
性的予以表现。
如果单纯的只是描述自然界的现象,那也就是简单的罗列了。
二、忧患意识是《周易》人生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区别于西方空间思维角度,中国古人是时间角度。
同时中国文化,是“快乐”文化。
所以中国古人就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周易》忧患意识
提出了几个人生的原则。
(一)、防微杜渐,戒惧危亡。
坤卦初六爻辞说:“履霜,坚冰至。
”《周易全解》曰:“履霜坚冰至是这样的象,即脚下既已踏霜,坚冰必将
到来。
引申一步,告诫人们要见微以知著,防微而杜渐。
”又《周易正义》曰:“初六阴气之微,似若初寒之始,但履践其霜,微而积渐,故坚冰乃至。
义取所谓某某某初虽柔顺,渐渐积著,乃至坚刚。
”因此说对于所有
的恶事要毙之于小,慎之于微,善于在他们势力还很微小的时候,就识破
他们,以早防范、消饵。
否卦九五爻辞说:“休否,大人吉。
其亡其亡,
系于苞桑。
”《周易全解》曰:“九五之爻已进入息否之时,在泰道将还
之时,人皆晏然安乐,唯大人有戒惧危亡之心,他念念不忘“其亡其亡”,有如此戒惧危亡之心,必能像“系于苞桑”那样坚固不拔。
”所有这些都
是告诫人们,能够随时戒惧危亡,就如同苞之根深蒂固一样,无有倾危。
(二)、进德修业是立人之本。
《周易》中强调做人要符合天道,要
戒惧危亡,但是处忧患之时绝对不可以因个人的一时安危而放弃做人的原则,二是要以德为准。
从而引出人生的重要的根本:进德修业。
《系辞传》说:“《易》之兴也,其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
谦,德之柄也。
复,德之本也。
恒,德之固也。
损,德之也。
益,德之裕也。
困,德之辨也。
井,德之地也。
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
谦,尊而光。
复,小而辨于物。
恒,杂而不厌。
损,先难而后易。
益,
长裕而不设。
困,穷而通。
井,居其所而迁。
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
谦,以制礼。
复,以自知。
恒,以一德。
损,以远害。
益,以兴利。
困,
以寡怨。
井,以辨义。
巽,以行权。
”《系辞传》选取了九卦分三次叙述,即所谓的“三陈九卦”,以见其处忧患而不失操守,进德修业以摆脱困顿
之意,进德修业才能保守天地之道。
人处于困境时,为了摆脱困境,最容
易丧失德行和操守,故《周易》提醒人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守节不移,
临危不乱才是摆脱困境的正道。
《泰》卦九三爻辞曰:“无平不陂,无往
不复,坚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
”是说事物总是处于对立面的相互
转化之中,否极泰来,人处困境之中,一定要不失其信念,坚持道德操守,进德修业,见机而作,才能终得善果。
反之,如果不能坚持道德操守,为
了摆脱困境不择手段,就不能有好的结果,即《恒》卦九三爻辞所谓的:“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传》也屡屡提醒人们在困境中要注
意提高道德境界,《否象》曰:“天地不交,否。
君子以俭德辟难。
”
《蛊象》曰:“山下有风,蛊。
君子以振民育德。
”《坎象》曰:“水志,习坎。
君子以常德行。
”《骞象》曰:“山上有水,骞。
君子以反身德。
”作为人,如果在逆境中都可以保持自己坚贞的操守,那更不必说顺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