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地位与意义
易学在当今

易学在当今-----------------------《周易》读书笔记相信众人尽知,“四书五经”之说。
《周易》就是“五经”之一的《易经》。
促使我对《周易》感兴趣的原因,实际上是最初的本能的好奇心。
《周易》是一本很深奥的书,想读懂读透这本书,恐不是易事。
作为一个门外汉,我只能浅显地理解一点点。
了解周易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地位以及应用,可以帮助我从更深的层次上去理解《周易》。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
一些周易中的名句,时常为我们信手拈来。
比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取自《周易》中的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得载物”。
人们评价清华校训是最好的校训,因为它所表述的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周易》里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句子。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源于周易中的卦象,阐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很多人认为《周易》只是一门歪理邪说,不可否认在民间的阴阳风水论中的确是很迷信的文化,但这样并不足以掩盖掉《周易》的很有发展的目光。
引用我曾经某个老师的话说:“你无法确定风水学说是真是假,也许你认为它是迷信,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但是你无法解释它在过去的运用有很多都得到正确的验证。
所以,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表示对它的态度,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总而言之,我认为不管风水论有没有道理,我们尽管取《周易》中合理的理论去为我们服务,应用到实际中来。
我认为,《周易》之所以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到现在,其最大的原因在于,它是变的,正如它的名一样。
“易”字的解释为改变、变化,而作为一门讲述变化的规律与道理的学说,它的主题与当今中国的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不谋而合。
只有变化和发展的东西才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周易》所阐述的理论涉及到很多方面,在现代社会中,生态学、社会学、管理学、人体学、生理学等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从易学中得到启发。
00周易全书解读之易学基础知识

易学基础知识一、《周易》简介《周易》是先秦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是关于人类思想和宇宙本质规律的学问,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是中华文化之根,对中国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医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周易》作者相传上古时代,黄河上通天界,河中出现一条龙马,背上布满神奇图案,伏羲氏见状为之惊奇,临摹下来作成“八卦”。
商末周伯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被囚期间,结合自身坎坷遭遇,推究八卦之理,将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并撰卦辞、爻辞附于诸卦、诸爻之下,借以表达对宇宙万物发展变化、吉凶祸福的看法。
孔子喜《易》,作《易传》十篇。
(二)《周易》内容《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易经》由六四卦组成,每卦里有卦画、标题、卦辞、爻辞四部分。
它讲占筮、预见吉凶,还涉及古代的历史、战争、生产、婚俗、宗教等。
最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种特殊图形符号系统和文学解释系统表达独特的辩证思维方法——阴阳互补方法。
《易传》阐发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提示六十四卦的内在根据和联系,包括《彖传》、《象传》、《系辞》、《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
我们研究《周易》,应本着继承和创新的精神和态度。
继承《周易》丰富的文化遗产,把它与现代社会新的东西融合,赋予它原本没有的新的东西。
二、易学基础知识(一)象与数1、象:亦称“易象”,含义包括:1)、指易中的八卦、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的形状,即卦象、爻象;2)、指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如: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兑卦象征泽、震卦象征雷等;3)、指卦辞、爻辞中提到的具体事物,如:乾卦卦辞提到的龙、坤卦卦辞中提到的牝马等。
2、数:含义包括:1)、一卦中各爻属性的数,共有六、七、八、九四个数,阳爻为奇数,阴爻为偶,大数为老,小数为少,四数分别表示:少阳七、老阳九、少阴六、老阴八;2)、爻位顺序的数。
总论易经的基本意义和原理

总论易经的基本意义和原理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讲到:“直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
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
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力量。
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
”这段话阐明了一个普遍规律: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在它们每次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总是通过回顾自己文化的原点,来获得“精神力量”。
比如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就提出要回到古希腊;印度在争取民族独立时提出用继承婆罗门教的印度教作为立国之本;我国宋朝时期,在经受了几百年的印度佛教文化的冲击之后,学术界提出了“出入佛老,反诸六经”。
(注:轴心时代,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对全部人类文化史具有控制意义、提挈意义和动力意义的年代。
哲学、艺术、宗教,在轴心时代已获得惊人发展,以后的发展是轴心时代建立的精神基础的衍生。
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Karl Jaspers)提出,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这个时代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先知、释迦牟尼、孔子、老子。
他们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这是人类文明大变革时代,也是当今时代的精神指引。
)面临我们今天必须的转变,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一百七十多年中国近代史、九十多年革命建设史都有一个连贯的历史逻辑,中国文化也是在不断变革中孕育着新生。
同样,正在进行的中国治理现代化探索,也必然是这个历史逻辑的发展和延续。
当代中国,在经历了近两百年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之后,有可能会进入“出入西学,返诸六经”的文化复兴的新时期。
一、易经在中华文化的地位遵循孔子不把周易用于占卜而着重于从义理上引申发挥究易之路:“《周易》有古之遗言焉,予非安其用而乐其辞。
我观其德义耳也。
”“系辞焉,而明吉凶也。
四书五经的价值与影响

四书五经的价值与影响概述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经典文献,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它们对于中国人民的精神成长和道德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四书五经的价值与影响,并探讨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四书的价值与影响1. 《大学》《大学》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教材,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
它教导人们应该以诚信为根本原则,追求道德的完善。
对于塑造公民品质和培养领导者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庸》《中庸》强调如何保持人生平衡和谐,避免极端。
它提出了“不偏不倚”的思想,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中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均衡处理各种矛盾与冲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3. 《论语》《论语》集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伦理道德教材之一。
它强调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重要性,提出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和道德准则。
对于推广儒家思想、传承优秀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孟子》强调人性本善,并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个体和社会提供了指导。
通过它可以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对于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五经的价值与影响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通过其中包含丰富而深刻的情感描绘和心灵抒发,使读者能够理解人类情感世界以及诗歌艺术表达形式。
它也为后来文学发展提供了基础,对于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有重要影响。
2. 《尚书》《尚书》是古代中国最早的官方编年体史书之一,以正面阐述君主的政绩和德行为特点。
它不仅记录了周朝的历史,也涵盖了国家治理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揭示历史真相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3. 《礼记》《礼记》系统地论述了礼仪制度及其背后的道德原则。
它正视人际关系中的互动规范,并提出通过守礼来调节人类行为。
在当今社会,基本的礼仪素养对于促进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至关重要。
周易与管理张其成

“二”的管理艺术 ——贵“应”
• 应,指阴阳对应,呼应。六十四卦中,一 与四,二与五、三与六爻相应。 • 凡阳爻与阴爻,阴爻与阳爻相应,称为 “有应”; • 阳爻与阳爻,阴爻与阴爻相应,称为“无 应”。一般情况,有应为吉,无应为凶。 • 阴阳相感应亦是管理原则之一,管理者与 被管理者只有相互感应,上下一心,上下 同欲,才可万物化生,百业兴旺。
“三”的组织艺术——贵在“位”
• • • • • 1.当位与失位——正与不正 2.得中与失中——中与不中 3.相应与无应——和与不和 4.相承与不相承——比与不比 5.趋时与失时——时与不时
“二多誉,四多惧”、 “三多凶,五多功”
• 事物发展有空间基础,如具备这个基础则往往成功,失去 空间基础,则往往失败。管理上也是如此,应考虑各层次 职员的位置,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这就要求任人 唯贤,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才能。一切数据、决 策、信息、沟通……是由下而上,由内而外,从基层反映 到上层。 • 东南亚国家的管理,高层、中层、基层各居天人地爻位, 中层管理者是第一线管理人,地位十分重要,故在选拔、 培植和派任上对企业的兴旺关系极大。三才统一的思想是 《周易》的基本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观念,它渗透到 文化的各层面,包括管理领域。
佛家:心理——视生命为幻——觉人
第三讲 《周易》管理六字法则
“一”——太极管理 “二”——阴阳管理 “三”——三才管理 “五”——五行管理 “八”——八卦管理 “0”——无极管理
第一、“一”——太极管理
“一”——太极——象征最高主管
“一”——一画开天——企业开创(董事长) “一”——最高主管一身正气 “一”——企业人 一心一意、同心同德
• 抑郁质型的人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而强,易 感而易于自我体验,言语动作细小无力、胆小 忸怩、孤僻。 • 胆汁质型的人精力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 语动作急速而难于自制,内心外露,率直、热 情、易怒、急躁、果断。 • 粘液质型的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思 想言语动作迟缓,内心少外露,坚韧,执拗、 淡漠。 • 多血质型的人活泼爱动,富于生气,情绪发生 快而多变,表情丰富,思维言语动作敏捷,乐 观、亲切、浮躁、轻率。
周易简述

周易的传承与发展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 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 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 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 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 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 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 中遇到的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 运用通过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 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 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的认识 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周 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 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 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 周易》占测只属其中的一大功能,其实《周 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 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只要能读懂《周易 》,无论是哪一行从业者都能在其中汲取智 慧的力量。应该说《周易》是一门博大精深 的学问,不能简单地说它是占测算命,哲学, 科学,或文化了
周易的六十四卦
乾(卦一)坤(卦二)屯(卦三)蒙(卦四)需(卦五) 讼(卦六)师(卦七)比(卦八)小畜(卦九)履(卦 十)泰(卦十一)否(卦十二)同人(卦十三)大有 (卦十四)谦(卦十五)豫(卦十六)随(卦十七)蛊 (卦十八)临(卦十九)观(卦二十)噬嗑(卦二十一) 贲(卦二十二) 剥(卦二十三) 复(卦二十四) 无妄 (卦二十五) 大畜(卦二十六) 颐(卦二十七) 大过 (卦二十八) 坎(卦二十九) 离(卦三十) 咸(卦三十一) 恒(卦三十二) 遯(卦三十三) 大壮 (卦三十四) 晋(卦三十五) 明夷(卦三十六) 家人 (卦三十七) 睽(卦三十八) 蹇(卦三十九) 解(卦 四十) 损(卦四十一) 益(卦四十二) 夬(卦四十三) 姤(卦四十四) 萃(卦四十五) 升(卦四十六) 困 (卦四十七) 井(卦四十八) 革(卦四十九) 鼎(卦 五十) 震(卦五十一) 艮(卦五十二) 渐(卦五十三) 归妹(卦五十四) 丰(卦五十五) 旅(卦五十六) 巽 (卦五十七)兑(卦五十八) 涣(卦五十九) 节(卦 六十) 中孚(卦六十一) 小过(卦六十二) 既济(卦 六十三) 未济(卦六十四)
五经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五经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便是以五经为代表的经典为核心,五经思想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五经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是什么呢?一、五经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基石。
这五部经典不仅涵盖着古代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及社会制度,而且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伦理道德和审美趣味。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五经思想背后的精神内核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道德伦理方面,五经思想强调了“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也成为了中国人独有的道德规范。
在政治制度方面,《礼记》体现了尊重礼仪和传统的重要性,《尚书》则规定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条文和政策制度,这些制度和政策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文化艺术方面,五经的诗歌、音乐、礼仪等文化符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标准。
二、五经思想对传统文化的作用五经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如下:1. 强化了中国的道德伦理和人的价值观五经思想中,特别是儒家思想,主张“仁爱主义”和“贯彻公正”,这正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
五经思想的启示,使得中华民族在自我修养、行为方式、社会责任、情感交流等方面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五经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明确了人的责任与家庭观念,使中国人传承了一种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生活方式。
2. 形成了中国文化艺术和美学标准五经中的诗歌、音乐、礼仪等文化符号,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标准。
《诗经》中的诗歌艺术,以及《礼记》中的礼仪和文化传承,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美学追求,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民族的文化艺术。
3. 促进了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发展五经思想中的理念,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思考角度。
国学基础--周易概论

二、《易传》对《易经》思想的发展
五、《说卦》,主要记述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八卦(这八卦也称“八经卦”,因为是由它组成六十四 卦的。六十四卦,经过“经卦”的重叠,又叫“别卦”) 所象的事物。《说卦》说:“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 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这是原始 卦象。《说卦》又加引申,一个卦可以代表多种事物。 六、《序卦》,解说六十四卦的顺序。 七、《杂卦》,解说六十四卦的卦义,却不依照六十四卦 的顺序,错杂解释,所以叫“杂卦”。
1、自然现象、自然规律: 履霜,坚冰至。(坤六二) 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小畜卦辞,小过六五) 2、政治斗争、社会矛盾: 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物用。(师上六) 何校灭耳,凶。(噬嗑上九) 3、古代战争记录: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既济九三) 4、古代农业、畜牧业知识: 不耕获,不菑畲。(无妄六二) 畜牝牛,吉。(离卦辞) 5、商业、交通知识: 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旅六三) 贲其趾,舍车而徒。(贲初九)
四、易学简史
• 《周易》问世后,最早见于《左传》 记载:鲁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27 年)。千余年来历代学者对《周易》 一书著述不辍,形成为独特理论体 系——“易学”。
• 先秦易学:逐步理论化,形成《易传》发展阐释 《周易》哲理,奠定易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两汉易学:经学分支,以象数推演为特色,开辟 《周易》象数学传统。 • 晋唐易学:受魏晋玄学影响,以王弼易学为代表, 将易理玄学化,开《周易》义理派之先河。
一、《易经》的结构及其文化内涵
• 《易经》中包含的古代思想文化资料相当 丰富,剥去其占筮体系的外壳,不难发现 其古奥文句之中,保存着许多宝贵的上古 知识:历史学家从中考证出殷先祖王亥 “丧牛于易”的故事(旅上九);民俗学 家发现有古代抢婚制度的纪录,“屯如邅 如,乘马斑如,匪寇,婚媾”(屯六二); 天文学家从中找到世界上最早关于太阳黑 子的记载,“丰其蔀,日中见斗”(丰六 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的地位与意义
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伟大的哲学典籍。
它以“变”为核心,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揭示宇宙的规律和
发展的趋势,对于人们探求生命意义、指导实践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周易被誉为“易”之首,其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
首先,
周易是一部以卦象和爻辞为基础的预测与卜筮的工具书。
它通过对六爻卦
象的排列和解释,能够预测人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给人以启示和指引。
尤其是其列举的64卦象,包括了各种自然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事件,
无论是作为卜筮还是预测,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周易是一部寓言性质的哲学典籍。
易经中的卦象和爻辞常常以
隐喻的方式表达深刻的哲理和人生的智慧。
例如,“悔亡”、“履霜冰至”等词语,表明了人们应该谨慎行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易经所
体现的智慧,无论是对于个人修养还是治国安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周易是一部思想理论体系。
易经中的“变”是周易思想的核心
概念,也是其与其他哲学学说的根本区别所在。
周易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变
化不居的,变化是万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它强调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相互转化,提出“升降鼎沸”、“道德经无穷”等观念,揭示了物质和精神之间
的矛盾和统一的关系。
这种变化观念对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
要的指导意义。
周易的意义不仅限于中国古代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易经是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之一、它深入民心,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塑造了中国人的价
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其次,周易的智慧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普世价值。
它提供了一种超越日常经验的思维方式,帮助人们把握事物的起伏和变化,从而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易经中的“和而不流”、“知止不殆”等原则,为人们处理人际关系、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方法。
最后,周易对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的本质是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揭示宇宙的规律和物质间的相互关系。
这与易经中的变化观念十分契合,易经提供了一种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周易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意义。
它不仅是卜筮工具和哲学典籍,也是一部思想体系和智慧的结晶。
易经提供了一种观察和思考的方式,揭示了事物的变化规律和人生的智慧,对于人们探求生命意义、指导实践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易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社会和现代世界都具有普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