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自然科学
易经的原理

易经的原理
《易经》是一部古代周易哲学的经典著作。
它通过六十四卦和各种变化的变卦,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易经》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阴阳观念: 《易经》将宇宙万物划分为阴阳两极,阴阳相互
依存、互相转化。
阴阳的不断变化与相互作用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发展。
2. 五行学说: 《易经》中提出了五行学说,即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生相克,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和平衡的关系,也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的各种现象。
3. 卦象变化: 《易经》以六十四卦为基础,每卦以六爻的阴阳
不同组合而成。
通过卦象之间的变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以及人们在对待事物时应持有的态度。
4. 天人合一: 《易经》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相融合,以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易经》的原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指导意义,不仅可以用于预测和改变个人命运,也可以应用于领导管理、决策思考、人际关系等方面。
然而,《易经》并非迷信或神秘的东西,而是通过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总结,以及对人类生活经验的反思而形成的哲学系统。
我们在学习和应用《易经》原理时,应理性对待,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以期提高自身的认知和智慧。
易经国学与地理学探索易经在地理学领域的应用

易经国学与地理学探索易经在地理学领域的应用易经是中国传统的经典文化遗产,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易经在地理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索易经在地理学领域的应用,包括风水学、地理命理学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并对其应用的科学性进行探讨。
一、风水学中的易经应用风水学是以地理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研究人居环境如何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易经作为风水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通过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尤其是山水地理,来评估地方的吉凶祸福,确定建筑、居所的位置与朝向。
易经提到的“阴阳”、“五行”等概念,对于风水学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易经的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对山水地理的观察,来确定阳气和阴气的流动方向,进而判断地方的气场是否平衡。
例如,一座居住区如果阳气太强,可能导致居民生活过于紧张、烦躁;反之,如果阴气过重,可能带来住宅环境的潮湿和不利于健康的影响。
因此,通过易经的理论,可以有效地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二、地理命理学中的易经应用地理命理学是通过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结合易经的卦象和八卦六十四卦的变化,来判断地点的吉凶、人物的命运等。
地理命理学认为,人的命运是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通过易经的理论进行解读。
易经中的卦象代表着一定的含义,地理命理学通过观察环境的地理结构,结合八卦和卦象的变化,来判断地方的气场和人的命运。
例如,在一个地方,如果地理环境呈现出“艮”卦的特点,可能意味着这个地方适合从事固定的、稳定的产业;而“乾”卦则意味着适合发展创新、积极向上的事业。
通过对地理的观察和易经的分析,地理命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命运走向,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城市规划中的易经应用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学科,研究如何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易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城市的布局和结构的分析上。
易经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对人类活动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原则。
跟着鲁洪生老师了解《周易》

跟着鲁洪⽣⽼师了解《周易》跟着鲁洪⽣⽼师了解《周易》(⼀)在BTV-3看鲁洪⽣⽼师讲《周易》,觉得讲得不错,⽐较客观。
毕竟我们是经过⼏次政治运动洗脑的⼈,不会也不必⼈云亦云、随波逐流。
年纪⼤了,进度有点跟不上,特别是2⽉16⽇这⼀讲,所以就打算在⽹上学习,慢慢消化。
如果学到觉得脑仁疼,就打住,只当扫扫盲。
⼀、为什么想了解《易经》呢⼀⽅⾯,《易经》是中国古代历史当中⼀部奇书,它的地位⾮常的重要,位列五经之⾸,中国古代的农、医、天、算,都和《易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对《易经》的评价,出现了迥然不同的两种情况,对它有褒有贬。
你对它没有好奇吗?扫扫盲吧。
⼆、对《易经》的评价按照古⼈话说是易道⼴⼤,⽆所不包,所以它既是算卦书,⼜是哲学书,⼜是指导⼈们为⼈处事的书,⼜是反映当时⽂化的书。
智者见之谓之智,仁者见之谓之仁,所以就是中国古代的传统⽂化当中的,不管是天⽂、地理、医学、⽂学、美学、哲学,都和《易经》有关联,不仅儒家把它列为五经之⾸,道家还把它列为三⽞之⼀。
当然了也有另外⼀种评价,认为《易经》是迷信的、伪科学。
对《易经》的褒贬差异太⼤,要么把它捧上天,说太极是科学的明灯,要么把它打⼊⼗⼋层地狱,伪科学、糟粕。
三、⽆论是褒奖、继承还是批判,⾸先要了解这样,要了解《易经》,在你评价之前,你⾸先应该了解,应该读⼀读,认真读⼀读,否则的话,你的评价可能有⼀点草率。
四、评价标准《易经》是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和⾃然科学不同,⾃然科学可能是相对的单纯⼀些,社会科学就要复杂得多,你很难⽤⼀个单纯的概念,去准确地概括它,不是⼀加⼀等于⼆的问题,它有⼀点像阴阳鱼。
我们讲《周易》⾥的阴阳鱼,就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正确中有荒谬,这样⼀个复杂的结合体,不能够简单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道理⼤家都懂,可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往往忽视了。
评价和理解是两回事。
理解,理解谁,理解《易经》;评价是我们主观对《易经》的⼀种评价,主观的评价要建⽴在尽可能准确地,理解《周易》的基础上。
周易哲学中的自然与人类关系

周易哲学中的自然与人类关系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经典,被誉为“易学之祖”。
作为传统文化学者,我对周易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中发现了其中关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哲学思想。
首先,周易中的自然观念十分重要。
易经将宇宙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易经中的“天”代表了自然界的力量和规律,而“地”则代表了人类所处的世界。
易经认为,人类应当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种观念与现代生态学的理念相契合,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
其次,周易中的人类观念也十分独特。
易经认为,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与自然界相互联系。
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既微小又重要。
易经主张人类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遵循自然的规律。
同时,易经也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修身养性,修炼自己的品德和道德,提高自己的境界,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地。
在周易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体现在其对时间和变化的理解上。
易经中的“卦”是一种象征符号,代表了宇宙万物的变化和演化。
易经认为,宇宙的变化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类应当通过观察和理解这种规律,以适应和把握变化。
易经中的“变卦”和“爻辞”等概念,强调了人类需要灵活应对变化的能力,以求得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此外,易经中还包含了关于人类行为和道德的思考。
易经认为,人类的行为应当符合道德规范,遵循天道。
易经强调了人类的责任和义务,认为人类应当尽力做到“天人合一”,即与自然界和谐共生。
这种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契合,强调人类的行为应当符合道德规范,不损害自然环境和他人利益。
综上所述,周易哲学中的自然与人类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周易通过对自然、人类和宇宙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种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作为传统文化学者,我认为深入研究和理解周易的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想,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

易经主要讲的是什么易经主要讲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变化应变来达到和谐与成功。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化著作,被誉为“万物之书”,对于人们的思维、行为以及社会规律有着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易经的起源和基本原理、易经的研究方法以及易经的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易经的起源和基本原理易经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商朝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化,形成了今天的经典版本。
易经的核心概念是“变”,认为世界万物都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
易经将这种变化抽象成了八卦和六十四卦,通过对这些卦的组合和运算,揭示了宇宙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
易经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阴阳”与“五行”。
阴阳是指事物的两种对立面,如太阳与月亮、白天与黑夜等。
五行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相互关系。
阴阳和五行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二、易经的研究方法易经通过卦的组合和运算,提供了一种预测与分析的方法,以指导人们的决策和行动。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卜筮”、“辞意”和“卦象”三个方面。
卜筮是通过投掷龟骨或蓍草等工具,根据卦的组合和结果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辞意是指通过解读卦辞和爻辞中的文字来理解卦的含义和象征。
卦象则是指通过对卦中阴阳爻的组合和位置分布的观察,来推测事物的状态和变化。
三、易经的实际应用易经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个人生活、社会管理和战争决策等多个领域。
在个人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易经来指导自己的职业发展、婚姻家庭以及健康等方面的决策。
在社会管理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借鉴易经的思想,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易经在古代战争中也被广泛运用。
通过对战局的预测和分析,指导军队的行动,提高作战的胜算。
据史书记载,易经在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许多军事家的“法宝”。
总结通过对易经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易经主要讲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变化应变来达到和谐与成功。
典籍中的科学

典籍中的科学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思想,如《易经)的阴阳理论,《易经》与(道德经》的宇宙形成理论,“天人合一”的宇宙整体观思想等等。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到一个国家,小到每个人,他的行为都要与天,也就是大自然保持-致,这一重要自然科学思想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 (管子>一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其中包含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方面的丰富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在《管子》中也有反映,这就是《管子》所提出的“人与天调”的自然观。
本文将以《管子》为例,对我国古代典籍中的这一重要自然科学思想作简要论述。
一.《管子)“人与天调”思想产生的哲学背景“人与天调”思想在《管子》成节之前的许多典籍中都有阐述。
《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日生D“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指出要遵循自然法则,掌握四时变化,人与天合,才有美好人间。
强调在天地人的关系中必须按自然规律办事,顺应自然,谋求天地人的和谐。
《黄帝四经》认为自然、社会、人是一个整体,人类的行为要顺从自然规律,如果“过极失当”,就要遭到天(自然)的报复。
《黄帝四经》强调国家的政治行为必须与天地、与大自然- -致,它将阴阳思想应用于社会政治,首创了阴阳刑德的理论。
先秦诸子也有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如孟子提出“尽心知性知天”的“天人合一”的和谐理论,认为天道与人道是相通的、统-的.老子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
“有物混成,先天地...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天道与人道(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古代哲学家认为,自然的和调与社会的和谐幸福是一致的。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注意保护自然资源,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荀子》认为,保护自然的规定要成为“圣王之制”,“王者之法”代礼制中也有大量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周易和自然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

周易和自然科学到底是什么关系?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哲学经典,被誉为“中国文化的根基”。
自然科学则是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方式。
两者看似相距甚远,但实际上,周易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周易与自然科学都致力于探究自然规律。
周易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自然科学也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自然规律,揭示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两者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自然,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性。
周易与自然科学都强调变化。
周易中的“易”即“变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
自然科学也强调变化,从物理学的运动变化、化学反应的变化、生物进化的变化等方面研究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两者都认为变化是自然界的本质,是推动自然界发展的动力。
周易与自然科学都强调整体性。
周易中的“易”还有“通”的含义,即“通达整体”。
自然科学也强调整体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两者都认为,只有把握整体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探究自然规律。
周易和自然科学虽然有着不同的思想基础和研究方法,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周易强调整体性和变化,自然科学也强调整体性和变化,两者都致力于探究自然规律。
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周易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它对于系统论、生态学等学科的影响。
周易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周易和自然科学虽然有着不同的思想基础和研究方法,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互动。
两者都致力于探究自然规律,强调整体性和变化。
在现代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周易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周易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易经中的天文地理知识与科学观

易经中的天文地理知识与科学观易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不仅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著作,还涵盖了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和科学观。
本文将以易经为线索,探讨其中蕴含的天文地理知识与科学观。
一、易经中的天文知识易经中涉及了许多关于天文现象的描述和观察,这些观察积累起来,形成了古代中国独特的天文学观点。
首先,易经中对日、月、星辰等天体的运行规律有着较为准确的描述。
通过观察日月的升起和落下,易经总结出了昼夜交替的规律,这对古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活常识。
此外,易经还提到了南、北极星等恒星的重要性,认为它们具有指引方向的作用。
二、易经中的地理知识易经对地理方面的描述主要以八卦为基础。
八卦由三阴爻和三阳爻组成,每个爻代表不同的自然现象和地理元素。
八卦的排列组合,形成了六十四卦,每一卦都对应着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方位。
通过八卦系统,易经形成了独特的地理观念,如“坎”卦代表水、湖泊,而“艮”卦则代表山、岩石等。
通过这种方式,易经为古代人民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地理认知工具。
三、易经中的科学观易经中的科学观主要体现在它对于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均衡观察上。
易经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万物之间互为关联、互为制约。
这种观点与现代科学的系统观念相契合。
易经还关注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具体体现为“易经织机”的观念。
易经以这种观点揭示了“天人合一”的道德信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易经作为一部古代哲学著作,不仅包含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还体现了古代科学观的独特性。
它对于古代人民认知自然、把握自然规律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即便在当代,易经依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和理解世界,与自然和谐相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春欲得瞑卧
早起,夏秋欲得夜卧早起,冬欲得早 卧晏起,皆有所益。虽云早起,莫在 鸡鸣前,晏起莫在日出后。
孙思邈《孙真人摄养论》:
正月(指立春、雨水,下同)…… 二月…… 三月…… 四月(指立夏、小满),……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
调胃气;勿暴露星宿,避西北二方风;勿食大 蒜,伤神魂、损胆气;勿食生韭,令人多涕唾, 发痰水;勿食鸡、雉肉,令人生痈疽,逆元气; 勿食鳝鱼,害人。…… 十二月……
朱熹: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 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敬则天理常明,自然人欲惩窒消治。 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
太和
《易传· 乾· 彖》:乾道变化,各正
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易传· 乾· 文言》:夫大人者,与 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 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 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 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孔子: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 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 季氏》)
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 孙思邈《孙真人枕上记》:莫食无鳞鱼,
诸般禽兽肉;自死兽与禽,食之多命促。
21:00~23:00。 孙思邈《孙真人养生铭》亥:指地方时 鸣云鼓:又叫鸣天鼓。①即击探天鼓。
36×6=216
24×6=144
144+216=360 64×6=384 384÷2=192 192×36=6912 192×24=4608 6912+4608=11520
先天八卦次序图
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
先 天 六 十 四 卦 方 位 图
先天太极图
1、李士澂:《论太极图的形成及其与古
六十四卦,按周易古经顺序排列 1. 乾卦:读qián——2. 坤卦:kūn——3. 屯卦:zhūn—— 4. 蒙卦:méng——5. 需卦:xū 6. 讼卦:sòng——7. 师卦: shī——8. 比卦:bǐ——9. 小畜卦: xiǎo xù——10. 履卦:lǚ 11. 泰卦:tài——12. 否卦:pǐ——13 同人卦:tóng rén—14 大有卦:dà yǒu—15 谦卦:qiān 16. 豫卦:yù——17. 随卦: suí ——18. 蛊卦:gǔ——19. 临卦:lí n——20. 观卦:guān 21. 噬嗑卦:shìkē—22. 贲卦:bì —23 剥卦:bō——24. 复 卦fù——25. 无妄卦:wú wàng 26. 大畜卦:dàxù—27. 颐卦: yí —28. 大过卦:dàguò—29. 坎卦:kǎn——30. 离卦:lí 31. 咸卦:xián——32. 恒卦héng——33. 遁卦dùn——34 大 壮卦dà zhuàng——35 晋卦:jì n 36. 明夷卦mí ng yí —
《易传· 损· 象》:惩忿窒欲。
《礼记· 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
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 也。 老子:少私寡欲。 清静为天下正。 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 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 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怒甚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云鼓,寅与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安神宜悦乐,惜气保和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本在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邱处机《颐身集》:“两手掩耳,即 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 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 邪气)”。②即叩齿。《杂病源流犀 烛· 口齿唇舌病源流》:“《养性书》 曰:……叩中央齿,名鸣天鼓。” 寅: 指地方时3:00~5:00。 漱玉津: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 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 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 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2、口 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 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 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 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 五辛:又叫五荤。《本草纲目· 菜部》 “蒜”:“五荤即五辛,为其辛臭昏神 伐性也。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 芸薹、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 蒜、芸薹、胡荽为五荤;佛家以大蒜、 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兴
量子物理学奠基人玻尔
(N. H. D. Bohr, 1885~1962),在他被 封为爵士的时候,选了 中国的太极图作为他的 徽章的主体图案,以象 征他所讲的物理学原理 和中西文化的相互融通。
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博士,曾在香港大
学的一次讲演中深情地说,近代物理学的 一些看法,和《周易》太极和阴阳对待的 思想有相似的地方,因此,玻尔选了太极 图作为他的荣誉徽章的主体图案。
秋三月(指立秋至霜降),此谓容平,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 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 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 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指立冬至大寒), 此谓闭藏,水冰地坼, 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 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 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 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 少。
《易传· 系辞下》: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
《易》有太极,是生 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 《老子· 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
《易传· 系辞上》:
《易传· 系辞上》: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 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 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 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 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时
《易传· 乾· 文言》:与时偕行
。
《易传· 艮· 彖》曰:时止则止,
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 道光明。
《黄帝内经· 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春三月(指立春至谷雨),此谓发陈,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 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 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 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指立夏至大暑),此谓蕃秀,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 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 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天文观察的关系》,《东南文化》 1991/3、4
2、李士澂:《……》,《自然杂志》
1989/11
: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
巳、午、未、申、酉、戌、亥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巽·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 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泰·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凡欲为大医,
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 《明堂流注》……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 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 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
7、《易经》与养生学
《易传· 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
。
《易传· 泰·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
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3、《易经》与物理学
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博士,在荣获诺贝尔物理
奖以后的一次演说中不无自豪地指出,他在物理 学上的杰出成就,也得益于早年在西南联合大学 对《周易》的研读。 杨振宁先生在北京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称, 《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 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见 《北京科技报》2004年9月22日。此说引起许多 学者的反驳,但平心而论,此说也许有一定道理。
37 家人卦:jiā rén—38 睽卦:kuí —39. 蹇卦:jiǎn——40. 解 卦:jiě 41. 损卦:sǔn——42. 益卦:yì ——43. 夬卦: guài——44. 姤卦:gòu——45. 萃卦:cuì46. 升卦: shēng——47 困卦:kùn——48. 井卦:jǐng——49. 革卦: gé——50. 鼎卦:dǐng 51. 震卦:zhèn——52. 艮卦gèn—— 53. 渐卦:jiàn——54 归妹卦:guī mèi—55. 丰卦:fēng 56. 旅卦:lǚ——57. 巽卦:xùn——58. 兑卦:duì —— 59. 涣卦:huàn——60. 节卦:jié 61. 中孚卦:zhōng fú— —62. 小过卦:xiǎo guò——63. 既济卦:jìjì ——64. 未济卦: wèi jì
4、《易经》与化学
元素周期表
电子与质子
5、《易经》与生物学
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遗 传密码子、三联体密码。 指信使RNA(mRNA)分子 上从5'端到3'端方向,由起 始密码子AUG开始,每三 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
6、《易经》与中医学
医易同源,理无二致。
《易经》与自然科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理学院 主讲人:马文斌
1、《易经》与数学 《易传· 系辞上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 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 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 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一、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二、分而为二以象两,
三、挂一以象三, 四、揲(shé )之以四以象四时, 五、归奇于扐(lè )以象闰。 六、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