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合集下载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图2:模式变量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universalism 特 先 quality versus 殊 赋 versus particularism 性 性 performance 性 性 遍 致 普 自 Collective orientation集体取向 自我取向Self orientation
*
*
2.行动系统与社会系统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 社会系统:行动者与其他行动者之间稳定的角色关系 人格系统:个体的动机、欲望和目标 行为有机体:作为生物个体存在的行动者
*
*
社会系统的结构分析:模式变量理论 地位—角色 关系 结构的稳定依赖于自我 —他人权利和义务关系上的互补 社会结构发生偏离的原因及调整机制
*
*
模式变量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
2018
普遍性与特殊性
01
2019
扩散性与专一性
02
2020
情感性与中立性
03
2021
先赋性与自致性
04
2022
私利性与公益性
05
*
*
普遍性与特殊性,涉及行动中行动标准的适用范围,普遍性意味着行动者一视同仁地适用其行动标准,特殊性意味着行动者因人而异地改变自己的行动标准。
*
*
1927年,帕森斯受聘于哈佛大学,在经济系担任讲帅。1931年,他转到刚刚创建的由索罗金任系主任的社会学系1936年升任助理教授。
1939年升任副教授。1942年升为正教授,随后接任哈佛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职务。
1946年,帕森斯在吸收了一些相近学科的基础上组建了社会关系系。直到1956年,他一直担任该系的第一任主任。
*
*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优秀课件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优秀课件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论简介
2021/3/29
1
一、布鲁纳的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 二、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产生的背景 三、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四、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五、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影响与评价
2021/3/29
2
一、布鲁纳简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1941年在 美国哈佛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二次大战 期间,他先后在美国军队和一些地方部门任 职。由于他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卓越贡 献和在社会活动方面的成绩,他先后获得美 国卓越科学贡献奖、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和 教育出版机构联合奖等奖励。
霸世界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热衷于追求教育 的卓越性,追求教育培养大量社会精英,特 别是培养大批科技精英。
2用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儿童 布鲁纳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采用在智育上正
确的方式,有效的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这个大胆假设往往被人误解,然而它的实质是“使 问题配合学生的能力,或者找出该问题的某方面以 便作出这种配合。”他要求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与 课程事实方式相配合,形成“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 式”
2021/3/29
3
教育思想体现著作
❖ 《教育过程》(1960年) ❖ 《教学论探讨》(1966年) ❖ 《教育的适合性》(1977年)。 ❖ 其中,西方教育界人士声称,《教育过程》
是“有史以来教育方面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一 本书”
2021/3/29
4
《教育过程》
该书是他在1959年于马萨诸塞州主持的 一次包括35位科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讨 论会,重点改进讨论中小学学科教学以提高提 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后,1960年出版了对这次讨 论的总结报告——《教育过程》。
2021/3/29
5
《教育过程》

《结构主义》课件2

《结构主义》课件2

文化与社会结构
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关联
01
结构主义认为文化和社会结构是相互关联的,文化反映了一定
的社会结构和关系。
社会结构的稳定性
02
结构主义认为社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稳定性是由符号系
统的任意性和约定俗成性所保证的。
社会结构的变革
03
结构主义认为社会结构的变革往往需要伴随着文化观念的变革
,因为文化观念对社会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文化研究
结构主义对文化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强调文化现象的共时性分析 ,有助于深入理解文化现象的内在结构和关系。
对社会科学的贡献
社会学
结构主义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强调社 会结构的制约作用,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心理学
结构主义在心理学领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认知结构的探 索上,它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02 强调了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和规则,为文化 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03 促进了文化研究的理论建设,为后来的文化研究 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强调了社会结构和规 则的重要性,启示我 们深入理解社会现象 和行为。
提倡跨学科的研究方 法,启示我们在解决 实际问题时采取综合 性的方法。
人类学
结构主义对人类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关注文化现 象的深层结构和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和复杂性。
局限与批评
过度强调结构
结构主义过于强调结构和共时性分析,有时忽略了历史和变化发 展的因素。
忽视个体差异
结构主义注重整体结构和共性规律,有时忽略了个体差异和特殊 性。
方法论问题
结构主义的方法论也受到一些批评,如过度简化和形式化等。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课件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课件

02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CHAPTER
学科结构
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学科知识体系 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强调学科知识的 内在逻辑和组织结构。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学生对学科知 识进行深度理解,掌握其内在逻辑和 原理,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知识点。
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该理论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认为 课程应该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 组织结构进行编排,以帮助学生建立 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教师的指导作用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教师在教 学中应该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 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组
织结构。
学生的主动学习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在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和发现,培 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互动与合作
提倡教学互动与合作,鼓励学生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究学科问 题,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建构。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概述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实践应用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挑战与展望 • 结论
01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一种教育思想, 强调课程应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心, 通过有组织、系统地传授知识来促进 学生的认知发展。
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 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
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多 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结构,主义,课程,其他论文文档]简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

[结构,主义,课程,其他论文文档]简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

简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论文摘要:结构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教育理论,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以美国战后教育改革为线索,来论述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其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战后美国基础教育改革20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教育改革迭起,虽然各个时期的改革目的不尽相同,但每次改革都是以基础教育教学为主,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

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结构主义,对美国课程改革影响重大,自20世纪中叶至今仍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本文试以二战后美国历次教育改革为线索,论述结构主义对其的影响。

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及主要观点(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背景结构主义课理程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

二战以后,出于与苏联抗衡的需要,美国急需改善教育质量低下的局面,要求改变教育落后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而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无疑成为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强劲催化剂。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国防教育法》。

1959年底,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全美科学院召开了35位各领域专家参加的会议,布鲁纳担任主席。

《教育过程》一书是布鲁纳在大会结束时做的总结报告,其中心问题是,教育课程的编制中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它是围绕课程改革的中心论题阐述教学理论的,因此又称为结构课程理论。

(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1.课程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则等理论知识。

布鲁纳认为,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门学科;只有把具体的事物放到知识的结构里去,才容易记忆和便于运用;只有掌握了基本结构,才能举一反三,有助于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

2.学习准备观念的转变,提倡早期学习。

提倡早期学习是布鲁纳的中心思想。

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关于“学习的准备”部分的第一句话就是,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式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学生。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课件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课件
高等教育
在高等教育中,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可以应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提高学术 水平。
02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核 心观点
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知识结构是学科的基础,掌握知 识结构有助于理解和记忆学科内
容。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知识结构 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帮
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该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
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影响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启示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推动教育 的多元化和差异化。
详细描述
结构化教学注重知识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教师将学科知识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逻辑 进行整理,使之更加系统化和易于理解。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04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实 践案例
案例一:小学英语学科的应用
总结词
有效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详细描述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小学英语学科中,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和句型结构,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特点包括:强调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 和结构、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 、注重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01 02
起源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以布鲁纳等人为代表 ,他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注重记忆和模仿,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 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文献综述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文献综述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文献综述摘要:结构主义课程论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结构主义哲学为依据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发现学习”为核心理念的课程理论。

用理性的态度和批判的精神重新审视和感悟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从中领会其深刻的思想实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发现学习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形成的一种西方教育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

其观点主要包括:任何学科都可以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及早地教给儿童;学生应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思想来源(一)科学教育——结构主义课程的摧生素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后,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随着冷战的开始,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集中地表现在了科学技术的竞争方面。

为适应这种竞争的需要,二战后,世界各国纷纷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不少国家战后成立了国家教育科研机构,专门就本国的教育发展进行对策研究。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升空,更加剧了各国对教育的重视。

美国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前后进行的以课程结构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是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

结构主义课程也正是学科中心课程思潮发展到这一时期的表现形式,它指导了这一时期的课程改革运动,也对课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果说科学教育的要求是结构主义课程产生的外界因素,那么结构主义哲学则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产生的内在依据。

(二)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课程的哲学基础结构主义是一种时尚,是知识分子的一个时尚大餐,就让我们尽情享受这道精神大餐吧!不同的研究者对结构主义提供了不同素材,我们在解读结构主义时,要充分尊重他的差异性,从中体验它的差异美。

尽管有差异,但这些具有差异的共同体还是表现出了一些相同的基本原则——注重结构、强调对结构的分析。

即整体、关系、消除主体、自调、转换。

《结构主义》课件

《结构主义》课件
过度强调结构
批评者认为结构主义过度强调结构和形式,忽略了作品的内容和 情感意义。
主观性限制
批评者认为结构主义的方法过于主观,对文本的解释存在较大的主 观性和任意性。
跨文化局限性
批评者认为结构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在解释跨文化现象时存在局限性 。
05
结构主义的应用与实践
Chapter
文学作品的解读
总结词
对文化研究的影响
01
文化符号研究
结构主义关注文化符号的意义和 功能,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 论和方法。
02
03
文化比较研究
跨学科视野
结构主义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 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 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结构主义为文化研究提供了跨学 科的视野,促进了文化研究与其 他学科的交流与融合。
对结构主义的批评与反思
文本和作品的关系是相对的,同一文本在不同语境下可能被视
03
为不同的作品。
能指与所指
能指是指符号的物质形式,即符号的外观、声音 或书写形式。
所指是指符号所指代的意义或概念,是符号的内 在含义。
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不同的能指可 以表示相同的所指,反之亦然。
03
结构主义的方法论
Chapter
04
结构主义的影响与评价
Chapter
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文本分析
结构主义强调对文本的深入分析,探究作品的结构、符号和深层 意义,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响。
跨文化比较
结构主义提供了跨文化比较的方法,有助于文学批评在不同文化 背景下的作品中进行比较和对比。
文学史重构
结构主义对文学史的重新解读和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助于更 全面地理解文学发展脉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关于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以学科结构为中心。 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以学科结构为中心。 学科结构:构成某学科框架的那些基本概念、 学科结构:构成某学科框架的那些基本概念、 原则和方法。包括: 原则和方法。包括: • 组织结构:表明某一学科探究的界限。 组织结构:表明某一学科探究的界限。 • 实质结构:某门学科的概念、原则和原理。 实质结构:某门学科的概念、原则和原理。 • 句法结构:某门学科探究所使用的方法。 句法结构:某门学科探究所使用的方法。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走向建构主义 •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 • 达维多夫:发展性教学 达维多夫: • ……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 结构主义标榜科学精神,提倡系统分析、 结构主义标榜科学精神,提倡系统分析、 科学方法和深层阐释。指望用一种 指望用一种“ 科学方法和深层阐释 指望用一种“全新 科学模式” 来推翻并取代以往那种“ 科学模式”,来推翻并取代以往那种“以 人为本、注重主观思辨、 人为本、注重主观思辨、意识形态色彩浓 厚的人文主义” 厚的人文主义”,及其习以为常的历史阐 释方式。 释方式。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皮亚杰: 皮亚杰: • 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同化、顺应、 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同化、顺应、 平衡。 平衡。 • 学习是儿童创造与发展的过程。 学习是儿童创造与发展的过程。 • 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 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 • 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特征: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特征: •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精英。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精英。 • 强调课程要反映各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应着重 强调课程要反映各学科的基本结构, 传授各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传授各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 着重培养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本领,发展自学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本领,发展自学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重视设计有效的课程组织形式恰当地体现有价值 的课程内容,使其符合特定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 的课程内容,使其符合特定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二)什么是“结构主义” 什么是“结构主义” • 广义地说,结构主义指的是 年代初以法 广义地说,结构主义指的是60年代初以法 国巴黎为中心、 国巴黎为中心、继而在欧美知识界形成的 一种“时髦的思想方式” 一种“时髦的思想方式”,或一股企图大 举改造传统人文学术的革新思潮。 举改造传统人文学术的革新思潮。
学生学习的“发现法” 学生学习的“发现法”: • “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 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以称为发现学习。 以称为发现学习。 • 学生要像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知识。 学生要像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知识。 • 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 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 知识的“再发现” 其实质就是把“ 知识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 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 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 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 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
三、关于课程内容
结构主义教学的原则: 结构主义教学的原则: • 动机原则:教师要善于激发内在动机。 动机原则:教师要善于激发内在动机。 • 结构原则:教给学生各门学科最基本、最 结构原则:教给学生各门学科最基本、 佳的知识结构。 佳的知识结构。 • 程序原则:动作性表征 映像性表征 符号性 程序原则: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 映像性表征-符号性 表征。 表征。 • 反馈性原则:为更好地学习,学生必须得 反馈性原则:为更好地学习, 到反馈。 到反馈。
二、关于课程目的
“任何学习行为的首要目的应该超过和不限 于它可能带来的乐趣, 于它可能带来的乐趣,而在于它将来为我 们服务。 们服务。”——布鲁纳 布鲁纳 课程目的: 课程目的: • 利用课程所占有的知识容量,在学生有限 利用课程所占有的知识容量, 的接受能力之内, 的接受能力之内,最大程度地向学生传授 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 • 帮助学生获得训练迁移,培养学习的能力。 帮助学生获得训练迁移,培养学习的能力。
第七讲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主讲 杨明全 副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yangmqbnu@
内容提要
• • • • • 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关于课程目的 关于课程内容 关于课程组织 对结构主义课程的评价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一)提出背景 •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 《国防教育法》颁布; 国防教育法》颁布; • 伍兹霍尔会议。 伍兹霍尔会议。
四、关于课程组织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有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 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 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布鲁纳 布鲁纳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发展 潜力是可以发掘的, 潜力是可以发掘的,儿童做好了学习的准 备。 课程组织的关键:知识的“可转译性”和 课程组织的关键:知识的“可转译性” 个别化” “个学习学科结构: 为什么要学习学科结构: • 每一个学科(知识领域)都存在着基本的 每一个学科(知识领域) 结构,它可以使人的学习更经济和连贯。 结构,它可以使人的学习更经济和连贯。 • 学科结构可以提供实质性的知识; 学科结构可以提供实质性的知识; • 学科结构可以提供一般思维和方法的知识。 学科结构可以提供一般思维和方法的知识。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缺陷: 缺陷: • 把学生看作小科学家,进行精英主义的科 把学生看作小科学家, 学教育; 学教育; • 知识过于结构化和精深,导致学生无法接 知识过于结构化和精深, 受; • 过于强调分科,而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过于强调分科,而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布鲁纳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解: 布鲁纳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解: 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刺激与反应结合的渐次 复杂化的量的连续过程, 复杂化的量的连续过程,而是由结构上迥 异的三个阶段组成的阶段性的质的过程。 异的三个阶段组成的阶段性的质的过程。 即: • 行为把握 • 图像把握 • 符号把握
二、关于课程目的
训练迁移的两种类型: 训练迁移的两种类型: 训练的特殊迁移” 学生运用学过的东西, “训练的特殊迁移”:学生运用学过的东西, 发挥知识对某些工作的特殊适用性; 发挥知识对某些工作的特殊适用性; 训练的非特殊迁移” “训练的非特殊迁移”:学习基本概念和原 使其成为日后进一步探究的基础。 理,使其成为日后进一步探究的基础。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三)代表人物 布鲁纳( ),美国著名心理学 布鲁纳(J. S. Bruner ),美国著名心理学 家和教育家。 年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 家和教育家。1937年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 年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 获学士学位, 获学士学位,194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心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心 理学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西北大学等9所 理学博士学位,以后在美国西北大学等 所 高等学校获荣誉学位。 高等学校获荣誉学位。 1959年撰写《教育过程》。 年撰写《 年撰写 教育过程》 影响: 影响: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 “结构”Structure来源于拉丁文 来源于拉丁文Structum, 结构” 来源于拉丁文 , 意思是指“经过聚拢和整理,构成某种有组 意思是指“经过聚拢和整理 构成某种有组 织的稳定统一体” 织的稳定统一体”。 • 结构主义关注的焦点,并非人的意识或存 结构主义关注的焦点, 在状态,而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中 而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中“ 在状态 而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中“普遍 存在的系统与结构关系” 存在的系统与结构关系”。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四)哲学基础:结构主义 哲学基础: • 强调整体。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依据 强调整体。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叠加, 某种结构或系统而构成的。 某种结构或系统而构成的。 • 强调关系。现实的本质表现于事物之间的关系之 强调关系。 每个个体都是与他有关的一切关系的总和。 中。每个个体都是与他有关的一切关系的总和。 • 消解主体。人不处于万物的中心位置,而是系统 消解主体。人不处于万物的中心位置, 结构的一个因子。 结构的一个因子。 • 强调转换。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动态 强调转换。部分与部分、 关系,变化是根本的特征。 关系,变化是根本的特征。
四、关于课程组织
提出“螺旋式”课程组织: 提出“螺旋式”课程组织: 吸收了直线式和圆周式课程编排的形式。 吸收了直线式和圆周式课程编排的形式。直 线式组织体现出一阶段比下一阶段高深和 分化的逻辑顺序; 分化的逻辑顺序;圆周式组织则由同心圆 一波又一波扩散、加宽。 一波又一波扩散、加宽。
四、关于课程组织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优点: 优点: • 响应了 年代西方国家加强科学教育、提 响应了60年代西方国家加强科学教育 年代西方国家加强科学教育、 高教育质量的强烈呼声, 高教育质量的强烈呼声,在一定程度上纠 正了战前过于重视经验而忽视系统知识的 偏向。 偏向。 • 肯定科学知识的内在价值,要求发展学生 肯定科学知识的内在价值, 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加强对课程和教材的 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精选。 精选。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 感觉运动阶段(0-2):通过反射等本能活 感觉运动阶段( ): ):通过反射等本能活 动发展认知能力。 动发展认知能力。 • 前运算阶段(2-7):以表象或形象思维为 前运算阶段( ): ):以表象或形象思维为 主要特征。 主要特征。 • 具体运算阶段(7-11):具体地作用于对 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地作用于对 ): 尚未达到使用语言和假说进行运算。 象,尚未达到使用语言和假说进行运算。 • 形式运算阶段(12-15或更大):形成了解 形式运算阶段( 或更大): 或更大):形成了解 决各类问题的推理及逻辑能力。 决各类问题的推理及逻辑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