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教学理论-13页精品文档
结构主义课程论

结构主义课程论第三节结构主义课程论一、结构主义教育的产生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教育思想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教育流派。
其最初萌芽可以上溯到瑞士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关于儿童智力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研究。
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儿童心理按结构发展的思想,并且就结构的形成、变化、机制、阶段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结构主义心理学。
同时,他也从结构主义心理学出发对教育问题进行了诸多研究。
但真正以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全面探讨教育问题、课程问题,并且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的人物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Jerome S. Bruner)。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二者之间掀起了一场以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及意识形态为主要形式的“冷战”。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美国朝野更是为之震惊。
美国由此认为自己在科技竞争中落后于苏联,而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的落后。
为此,1958年联邦政府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决定由政府增拨大量经费用于改革教育,培养科技人才。
要求加强新三艺(自然科学、数学、现代外语)的教育和“天才教育”。
这是结构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政治背景。
而促使结构主义教育思潮产生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动因,则是当时美国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较为严重的问题。
在进步主义的影响之下,美国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欠缺,学业评价标准偏低,教育质量不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
正是在这么一种背景之下,结构主义教育应运而生。
不但引导了美国60年代的教育改革,更波及到欧美其它许多国家和地区。
二、结构主义的课程主张(一)强调“学科结构”的意义从结构主义心理学出发,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人的主观认识结构连续不断得到改善的构造过程,通过与认识对象的相互作用,人的认识结构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ppt课件

三、建构主义视野下师生角色 的定位及其作用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 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 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 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 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 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填灌的对象。
12
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2021精选ppt16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2021精选ppt17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1)确定学习内容 表的能力(学习内容表是指,为完成与给 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 清单);2)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知 道从何处获取以及如何去获取所需的信 息与资料);3)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 料的能力。
41
(二)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 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 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24
六、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3)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 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 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 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
(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 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
10
二、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3)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 外,尽管通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 并且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 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 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 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 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 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
第一节∶结构主义理论概述

第一节:结构主义理论概述一结构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到50年代的法国,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为代表的主体哲学在学界一统天下,尤其以萨特的存在主义最为活跃,萨特几乎成为了法国人的精神偶像。
然而,在接下来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形势发生了急剧逆转,以列维一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了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统治地位。
萨特将现象学的方法作了最大化的发挥,用它来描述人(主体)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世界里的各种境遇感。
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中讨论了作为“主体”的人,所面临的孤独、空虚、自欺、说谎、自为、自我、情欲、冷漠、憎恨、恐惧、绝望、自由与责任等各种处境问题(萨特,1987)。
萨特的这些探讨己经超越了19世纪哲学的思考范围,体现了对人类现实生活体验的问题意识。
但是,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企图以人(主体)的意识来抹除由于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他者的分裂和对立所带来的认识论裂痕,用人的想象与欲望来填补主观感受与现实、表象与真相之间的空洞。
它容易使人们在处理社会与人生的实际问题时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色彩并最终陷入困境。
正如结构主义所批判的那样,以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为代表的主体哲学(人道主义)在使世界日益人性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两难问题:由于世界日益人性化,创造了更多的人类主观性,任何证实或断言这种主观性的客观方式都消失殆尽;主体在没有实质的情况下变得愈加焦虑和孤独。
从学术背景来看,结构主义产生于新兴社会科学与传统学术堡垒“索尔邦1”的权力之争。
19世纪后期以来,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新兴社会科学不断产生,它们与老态龙钟的索尔邦迎头相撞。
这些新兴的学科可以脱离旧有的意识形态语言,直接面对文化和问题,凭借学者的思考与观察而提出新的理论架构。
这些新兴社会科学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结构的方法,并以之作为与古老索尔邦决斗的武器。
结构主义还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语言学成了科学的领头羊,它带领社会科学一步步迈向科学的胜境。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共21页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Leabharlann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流派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优点: • 响应了60年代西方国家加强科学教育、提 高教育质量的强烈呼声,在一定程度上纠 正了战前过于重视经验而忽视系统知识的 偏向。 • 肯定科学知识的内在价值,要求发展学生 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加强对课程和教材的 精选。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缺陷: • 把学生看作小科学家,进行精英主义的科 学教育; • 知识过于结构化和精深,导致学生无法接 受; • 过于强调分科,而忽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特征: •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精英。 • 强调课程要反映各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应着重 传授各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 着重培养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本领,发展自学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重视设计有效的课程组织形式恰当地体现有价值 的课程内容,使其符合特定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 “结构”Structure来源于拉丁文Structum, 意思是指“经过聚拢和整理,构成某种有组 织的稳定统一体”。 • 结构主义关注的焦点,并非人的意识或存 在状态,而是人类社会和文化现象中“普遍 存在的系统与结构关系”。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 结构主义标榜科学精神,提倡系统分析、 科学方法和深层阐释。指望用一种“全新 科学模式”,来推翻并取代以往那种“以 人为本、注重主观思辨、意识形态色彩浓 厚的人文主义”,及其习以为常的历史阐 释方式。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四)哲学基础:结构主义 • 强调整体。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叠加,而是依据 某种结构或系统而构成的。 • 强调关系。现实的本质表现于事物之间的关系之 中。每个个体都是与他有关的一切关系的总和。 • 消解主体。人不处于万物的中心位置,而是系统 结构的一个因子。 • 强调转换。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动态 关系,变化是根本的特征。
(完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

(完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的全部内容。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
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理论概述1、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平衡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
J。
sternberg)、卡茨(D。
Katz)、维果斯基(Vogotsgy)。
皮亚杰(J。
Piaget)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国外著名教育教学理论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国外著名教育教学理论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就是在不断地探究与实践中完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了解国外著名的教育教学理论,帮助我们更好地完善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美)布鲁纳(J.S.Bruner)产生的主要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教育改革受到影响。
理论要点:1.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
“基本”指获得广泛新知的基础;“结构”指基本概念、原理及相互联系。
学习有两种迁移:特殊迁移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用简化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可使记忆具有“再生性”特征。
2.提倡早期学习。
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法,有效的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学生。
以困难为理由,把重要的教学往后推迟,往往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3.教学原理方面的四个原则:A动机原则——满足社会需求愿望的外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能起长效作用。
学习的好奇心、胜任感、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在动机。
在实施方面要做好三点:激活工作:设计“具有最适合的不确定性”的学习课题。
北京教师招聘网/html/jiaoshi/yueduziliao/模棱两可的情况最可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维持工作:探索活动被激发出来,就要维持,这取决于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要使学生相信,成功的可能要超过失败,要培养学习的自信心,和独立做出决定与行动的能力。
方向性工作:把注意力引向完成学习项目的主要方面。
B、结构原则——将知识组织起来的最理想方式是建立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的再现形式有三种:表演式:一组动作;肖像式:简化的图解、知识树、系统图;象征性:符号。
以上分别体现出结构的再现性、经济性与有效性。
C、程序原则——学生学习知识所遇到的材料的序列,就是教学的序列。
处理好教材的内在联系和学生智慧发展二者关系,以确定最有效的序列。
决定学习序列的因素:学习速度(要考虑认知的紧张度)、抵制遗忘的作用、旧知识迁移到新情况的可能性、知识再现的形式、有利于经济和有效地掌握知识。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课件

02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CHAPTER
学科结构
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学科知识体系 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强调学科知识的 内在逻辑和组织结构。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主张学生对学科知 识进行深度理解,掌握其内在逻辑和 原理,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知识点。
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该理论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认为 课程应该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 组织结构进行编排,以帮助学生建立 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教师的指导作用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教师在教 学中应该发挥指导作用,帮助学 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组
织结构。
学生的主动学习
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鼓励学生在 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和发现,培 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互动与合作
提倡教学互动与合作,鼓励学生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究学科问 题,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建构。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概述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内容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实践应用 •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挑战与展望 • 结论
01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一种教育思想, 强调课程应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中心, 通过有组织、系统地传授知识来促进 学生的认知发展。
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类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 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
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如多 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 结构主义教育家认为,在 现代社会,尽 管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教育辅助工具,但教 师仍然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辅助者。教师 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教育过程中学生的 典范和榜样。
教学原则
• 1.动机原则。所谓学习动机,实质上就是学习者所具备的学 习的意愿和能力,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状态。布鲁纳认为,学习 是受一定的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习中的外 来动机作用短暂,而内在动机能起长效作用。学习的好奇心 (求知欲)、胜任感、互惠心(互助欲)是学习的三种基本内 在动机。教师应注意对此要激发、维持、指向一定方向,另外 还要注意把外来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
提倡“发现学习法”
• “发现学习”是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 提出来的。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认真指 导下,能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 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 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发现学习” 教学模式:(l)操作程序。带着问题观察具 体事实→建立假设→形成抽象概念→把学到的 知识转化为能力;(2)保障措施。以为以掌 握学科基本结构为内容的,因而要精选教材, 提炼基本结构,难度要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 去探索,诱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师生在教学 中处于协作关系。
教学原则
• 3.程序原则。布鲁纳认为,应当详细规定出所出 示的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学习活动,达到 有效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换和迁移能力的目 的。
• 4.反馈强化原则。没有反馈就没有教学。布鲁纳 认为教学是在刺激反应和纠正反应中进行的。教学 中要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反馈信息),掌握知 识的牢固程度,应用知识于实践的成效如何,得到 有效的评定(强化)。反馈信息有利于师生及时对 教与学的进程进行调整,安排好强化的时间有利于 学生更好地掌握、巩固知识。
•
评价
优点
局限பைடு நூலகம்
1. 认识到学习基本概念基本原 1. 过高估计了基本结构的作用。
理的重要作用;
2.广泛使用发现法的结果并不
2.重视早期学习;
十分理想。
3.注意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
用;
4. 重视学习结果的强化与反馈;
5.提倡发现学习;
6.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
中的辅助者。
7. 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理论基础 代表人物 产生的主要背景 理论要点 评价
• 理论基础: • 皮亚杰(J.P.Piaget)的认知心 理学
• 代表人物: • 布鲁纳(J.S.Bruner)
• 产生的主要背景: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美
•
国的教育改革受到影响。
理论要点
• 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
• 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
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
• 提倡早期学习是布鲁纳的中心思想。他在 《教育过程》一书的“学习的准备”部分 的第一句话就是“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 理智的方法有效地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 的任何学生”。智力发展的阶段在很大程 度上是会随着文化、教育条件的不同而加 快、推迟或停滞。他强调基础学科能够提 早学习,使学生尽早尽快地学习许多基础 学科的知识,这是布鲁纳关于学校课程设 计的指导思想。
小学以课程革新为中心的教
育改革运动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谢谢!
xiexie!
• 主张学科基础的早期学习
• 提倡“发现学习法”
• 教师是结构教学中的主要辅助者
• 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
•
2.结构原则
•
3.程序原则
•
4.反馈强化原则
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智能发展
• 结构主义教育家认为,教育和教学的重要 任务就是依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 儿童的智能发展。皮亚杰反对用刺激-反应 的联系来解释学习,他认为学习必须建立 在业已发展的智慧结构基础之上,同时又 要促进智慧的发展。
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 “基本”指获得广泛新知的基础;“结构”指基本概念、原 理及相互联系。结构主义教育家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可 以归成一系列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结构。教 授任何一门学科,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基 本结构,以及该学科特有的研究方法。他们主张,课程应 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而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 结构,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在布鲁纳看来,在有限的学习 时间内,学生不可能掌握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他强 调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 构。懂得基本原理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而且学习学科 的普遍的或基本的原理,有利于记忆。在教学中,不仅要 让学生掌握一般理论,还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对推 测和预测的态度、对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