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优质课--《桥》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桥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篇1课时目标:1、了解课文的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定。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桥》这一课,这些词你会读吗?出示:咆哮、狞笑、势不可当、跌跌撞撞、乱哄哄、拥戴、祭奠、读的真好!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样的内容,你能够选出上面的三到四个词语来说一说吗?二、感受“桥”是的,老汉一个人支撑起了这座桥,可是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找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座桥的?你来说说。
(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桥窄窄的,)窄到什么程度?生:窄到一个人才能通过你还能体会出什么?哪个词(只有又让你想到了什么?生:(唯一一条,别无选择,十分重要)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分组读你读出了桥的窄。
你读出了村民过河的别无选择!你读出了桥对村民的十分重要!你还读出了为村民过桥的担心!三、感受“洪水”这座木桥可能年岁已高,平日里,很少有人关注它的存在,可是就在一个特殊的黎明,他不仅承载着一百多人的生命,还要面临突如其来的暴雨和山洪。
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默读课文,迅速用横线标出课文里描写大雨和山洪的句子。
来吧,咱们来交流交流,(……)集体的智慧就是了不起,一下子找了这么多,老师也摘录了五个句子。
课件出示: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13《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语言简洁,环境衬托。 (四)结尾。 1、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小说的哪出情节最让你意想不到(出示结尾四段文字配乐读) 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结合《三封电报》的小说情节总结小小说的第三个特点一设置悬念)(板书:巧设悬念) 三、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同学们自主阅读法国著名作雨果的经典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1、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2、和《桥》相比,两篇小说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1、小小说都有哪些特点?谈收获 2、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走进小小说,领略它的非凡魅力。推荐阅读语文主题图书。
5、出示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这句话又应该怎样读? (2)从老汉的动作感受到老汉的形象。 (3)师圈画:冲、揪、吼。联系后文,我们知道他揪出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的儿子。 联系后面的句子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老汉是爱自己的儿子的?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 推上木桥。 (结合句子深入理解老汉大公无私,不徇私情的高贵品质。) 6、课件出示老汉的句子: 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提示语,同学们读老汉的话。 (1)为什么老汉的形象写得生动鲜明? (2)生谈发现的语言秘密一语言简洁 总结:语言简洁。 这篇文章整篇课文句子都非常简洁。课文只有618个字,却有27个自然段。课文中像这样简短的语句还有很多 很多。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生找一处证明一下。
《桥》教案

《桥》教案•相关推荐《桥》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桥》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桥》教案篇1【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能够自定义标准将桥梁分类;能够开展研究不同桥面的承受力大小差异的实验。
2、科学知识知道拱桥的承受力最大,悬索桥次之,平板桥最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意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动手运用工具比感官观察来的更有效。
【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平板桥、拱桥、悬索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难点:有效、合理地搭建三种形状的纸桥【教学准备】不同形状结构的桥梁图片;硬纸板;空牛奶盒;牢固的细绳;钩码;筷子;胶带;剪刀【教学过程】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给桥分类1、谈话:我们的家乡福州是一个临江而建的美丽城市,母亲河——闽江为我们带来了生命之源——水的同时,也为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有河流的地方我们常常能见到桥。
2、提问:课件上显示的是一座跨越闽江的大桥,你们认识吗?3、学生汇报交流。
4、课件展示福州解放大桥图片,对其做简要介绍。
5、过渡:不仅福州有许多桥,古今中外也有很多的桥梁,以各自的特色文明于世,接下来我们进入名桥欣赏。
6、课件展示卢沟桥等名桥图片,简介后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分类吗?要说出分类的依据。
7、学生自定义标准给桥分类并汇报。
8、小结:各种各样的桥,如果按材料可以分为木桥、石桥、钢桥、砖桥、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如果按形状可以分为平板桥、拱桥、悬索桥(吊桥)……(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概括)二、认识桥梁的形状与承重力的关系1、谈话:建筑桥梁的基本标准之一是坚固,也就是能承受很重的压力,简称为承重力。
现代桥梁的建筑材料基本上是钢筋、水泥等,在建筑材料差不多的情况下,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2、学生猜测。
《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桥》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够把握课文的结构,了解故事的发展线索。
(3)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模仿、创编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桥》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课文的结构,了解故事的发展线索。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相关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期待。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3. 品词析句:(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精彩的词句,进行品析。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词句的感悟和欣赏。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验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情感交流。
四、作业布置1. 复述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主题的感悟。
3. 选择一个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桥》教学教案设计——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效果

《桥》教学教案设计——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效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桥梁的种类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展示,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桥梁的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分享学习成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桥梁建筑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珍惜公共设施,关注交通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桥梁的种类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桥梁的构造和设计原理。
(2)课文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桥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桥梁的美观与实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桥梁的了解和见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桥梁的种类和特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桥梁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原理。
(2)解答学生关于桥梁的疑问。
4. 实践环节:(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座桥梁。
(2)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设计的桥梁,并进行评价。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桥梁的小作文。
3. 调查身边的桥梁,了解其建设背景和功能。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朗读指导和课文翻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效果明显,今后应继续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桥》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桥》教学设计篇3【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上新课前曾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一同乘上特快列车到我们祖国以及世界各地去欣赏一番那里各式各样的桥。
(播放桥的图片,师解说)这些桥都是用钢筋水泥建成的。
而有一位叫兰兰的小朋友今天要过几座与众不同的桥,让我们跟兰兰一起去看看吧。
首先请小朋友们把课题响亮的读一读──兰兰过桥。
二、检查预习情况1、学生汇报预习成果。
2、教师随机教学生字的读音。
3、归纳学生对课题提出的三个最好的问题。
让学生带上其中的两个问题再次预习课文,然后自己解决。
三、学习潜水桥部分1、过渡: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座桥?并说出理由。
随机出示小秘诀:先找出哪些自然段写了自己所喜欢的那座桥?再反复读,找出表示桥特点的词句。
2、喜欢潜水桥的学生根据小秘诀说理由,其他学生质疑。
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进行词句教学,归纳出潜水桥的特点:结实、透明。
3、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教学第五自然段过渡:走过潜水桥,兰兰和爷爷又来到了哪儿?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轻声自由读,想想有什么想弄明白的?生质疑,解疑。
五、教学塑料桥部分过渡:喜欢塑料桥的小朋友站起来。
老师相信你们刚才已经很认真地自学过写塑料桥部分的内容了。
现在请你们按照“小秘诀”来给其他小伙伴介绍介绍塑料桥,可以吗?先要介绍的是什么?接着是──?1、第7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轻巧。
2、第8自然段。
(出示写桥特点的句子)请一生读句子,读时要注意让其他小朋友听完你的朗读,就知道塑料桥的特点。
随机指导朗读。
小结塑料桥的特点:平稳。
《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桥》优秀教学设计《桥》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断地指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生命桥,表现了他无私无畏、无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桥》优秀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
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2.交流:(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桥》教案(精选14篇)

《桥》教案(精选14篇)《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打比方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想像力,认识科学幻想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学生能够合理、科学地想像。
2.形成广泛而形象的认识,进行合理、科学的想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2.解题造境:请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什么叫远景图?利用课文来学习一下茅以升先生在1979年时对桥梁的未来情况的设想。
二、朗读感知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检查阅读效果:(1)读词述文:承载颠簸袖珍小巧玲珑水涨船高胜似闲庭信步(2)文章主要写了有关桥梁的哪些内容?2.要求学生重点研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批注理解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指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1)请概括你研读的那个自然段的大意。
(2)文中哪段是过渡段,具体作用是什么?(3)把各自然段归纳,划分文章层次。
三、解读体会1.顺势提出:将来的桥会有哪些变化?将来造桥会有哪些变化?2.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
3.补充介绍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现在我们学习的是说明文,那么这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已经是一种说明方法了,这就要给它改个名称,应该叫它打比喻或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说说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4.文中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来,具体说明。
(指导学生读文,寻找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分析作用)四、本课小结本节课我们仔细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大致内容,也了解了作者对未来桥梁的展望,分析了文章的说明结构和说明方法。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和句式。
第二课时一、诱思导学1.分析文章生动准确的说明语言。
(1)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很生动,文中还有许多句子写得也很生动,请学生找出。
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观察下列句子,说一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教优质课
《桥》
姓名:李金龙
单位:马家乡交口小学
《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积累课文特色语言。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有感情的读写训练,了解课文布局谋篇、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表达特点,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从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中,感受到老汉在危险面前沉着冷静、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宽大的胸襟。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和对本文写作方法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写写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爱语文的情感。
五、学生学法指导:主要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六、教学程序:
(1).导入。
师:同学们,每年的夏季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候,连续降雨容易造成山洪暴发。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一次山洪暴发之际,故事的题目就是《桥》。
师出示课题,生齐声朗读。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带着任务:第一、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反复读读。
第二、将大屏幕上的词语,在文中
划出来。
咆哮、狂奔、狞笑、放肆、没腿深、
拥戴、清瘦、沙哑。
第三、读完之后自己停下来。
(出示课件)
朗读词语,读正确(难点:咆哮、没腿深)。
请大家仔细读读这些词,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将这些词分成两行?
生:第一行写的是洪水,第二行写的是老汉。
师:请你试着在词语的前面添上“洪水”两个字读读。
(生读)再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课件出示)
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从哪儿读懂的?(适时引导:除了感受到了洪水凶猛,势不可挡,还暗含洪水来得快,水上涨迅速,暗含情况危急。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体会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生:这是一场可怕无情的洪水。
生:这是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生:这是一场破坏力很强的洪水
让学生说感受,对山洪的“势不可当”有了充分的感悟之后,采用分组回环朗读的形式来突出山洪的“势不可当”,即先请一组同学读,再请二组同学读,最后请全班学生一起读。
2、感悟群众
师:同学们,一般说来,这样可怕的洪水,往往会导致怎样的
生:农田被淹,房屋冲毁。
生:人员伤亡惨重,后果不堪设想。
课文中,被惊醒的人们有什么表现?
生:你拥我挤
生:疯了似的
生:跌跌撞撞(课件)
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
师:但是,课文中的这场洪水,结果怎么样?
生:很多人幸免于难,只有老汉和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师:村民们之所以会得救,是谁起了关键的作用?(老汉,村党支部书记)
3.感悟老汉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抓老汉的三次壮举,通过危险的进一步逼近与老汉言行举止的对比,反衬出老汉的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人格。
可叫学生找出老支书的三次喊话及其行动,让学生翻阅段篇章,分组讨论,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以备交流。
(第一次喊话)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课件)
提示: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
学生,找到相关段落,读句子
师:读得真好,老师能感受到你已经被这位老汉深深地打动了。
你为什么而感动?
生:我觉得他非常沉着冷静,而其他人则乱作一团。
(让学生写出评价老汉是怎样的人的词语,可能是:临危不惧、
师:此时此刻,老汉默不作声,站成了一座山。
但是,老汉的心中却是──焦急万分,你知道他在焦急什么,担心什么吗?请你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
角色转换,即兴对话──这位老汉,此时,你在担心什么?你在想什么?
生:我会想群众生命受到威胁,应该让群众安全离开。
生:群众的性命高于一切,我要尽快将村民疏散
……
师: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
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老汉清瘦的脸上流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第二次喊话)
老汉的壮举: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一句的教学,可结合文中插图)
先让学生圈出老汉动作的词,指导有表情朗读老汉说的两句话(要读得干脆、有力,节奏快,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方式)
说说你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说完之后,加深朗读。
感动之三:(第三次喊话)
老汉的壮举: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当洪水齐胸膛时,老汉的哪些举动又让我们肃然起敬呢?圈出动词吼、推,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当时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
对比读句子: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
木桥前,齐胸膛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
四、揭示课文结尾,深化老汉精神。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最后一部分。
想想这样的结尾有什么好处?从而感受作者设置悬念的奇妙之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英雄就这样远离了我们,清明节刚刚过去,让我们怀着一颗崇敬之心,一同来祭奠祭奠这位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如,“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让学生领会此时课题的“桥”不仅仅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它还是一座救生桥,更是老支书密切联系群众的心桥!至此,老汉的高大形象也跃然纸上。
题目的深刻含义昭然心中。
2、感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
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
请同学们读一读,找一找,看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发现得多。
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
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
老支书,慢走!
挥泪送别老支书!
我们永远纪念您!
洪水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