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使用时间:2012、4、28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24【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旧知新学】1、“一五”计划的特点与成就。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课前预习】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2.概况:①年,中共全会,在全国全面展开。
②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2. 年, 第一次写入宪法。
3.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练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地主私有 到 农民私有
私有制到 公有制 一大二公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 放生产力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材料一
材料二
探究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凤阳农民生活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敢问路在何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1)原因: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2)标志: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4.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 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4.A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我国 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 世纪初,B项错误。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

1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 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 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 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 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中国搞市场经济不会改姓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结合世界现代史上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14.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 “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 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 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 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 将( ) A.征收所有余粮 B.废除各种农业税 C.允许商品买卖 D.取消自由贸易
15.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 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 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改革前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
小岗村18户的“秘密协定”(1978年12月)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 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 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 孩养活到18岁。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 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 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
课-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二 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集体劳动,统一经
营,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
产
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缓慢, 到1977年,人均口粮
还上没达述到材1料上95共7述年同材水说料平明,分有了别1什说.5么明亿问农了村题什人,么口如?的何口解粮决不足
这材一料问一题说明 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造 成了计大划量经的济资严源重浪阻费碍,了影生响产了力生的产发力展的,发为展了。 提材高料和二解说放明生人产民力公,社经挫济伤体了制农改民革的势生在产必积行极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精品课件
1
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生产资 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
制。
特征: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票证为体现)
积极 对稳定恢复经济和工业化起到 评价: 了很大的作用
消极 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精品课件
2
材料一 沈阳有一个铜厂和电缆厂,两厂一墙之隔,但 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 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 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
本质:改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精品课件
4
三、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内容)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2、城市: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精品课件
5
三、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内容)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经2营、管城理市方:式国企:改家革庭--联--产现承代企包业责制任度制
性,束缚了农村生产精力品课的件 发展
3
一、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

人民公社体制 2.经济体制改革从哪方面开始?
农业 3.改革后普遍实行何种生产组织形 式?有何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凤阳地多 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 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阳,道 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 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 食4450万千克。
一次写进宪法。 (3)进一步创新:________年,“十五”大报告
指出:________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 2)、成就: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_______建立 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_______为主体, 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 3)、意义:解放了________,使中国经济与 ________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_________, 加快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 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
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了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农村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基本经历三 大步:包产单干,离
说6、明存:计在划的经问济题体制下下岗的职企工业增没加有、自部主分权职,工不生能活发困挥难创等造。
性、积极性,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什么当时实行这些票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 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和“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农村改革的形式又有两种,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的活力。
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不仅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教材分三个子目来讲,线索清晰明了。
本课的课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教材只是讲述了改革开放中的一部分内容,对内经济体制改革;而改革开放的另一部分内容,对外开放则放到第21课去讲。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轨道上来,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因此此课教材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史占有重要作用,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对身边的人或事是最感兴趣的。
因此他们对这段历史有浓厚的兴趣。
给学生一个较完整、条理的知识结构应不难,关键是如何讲清这些改革的背景,将这些改革,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会较难。
比如: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非公有制经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中通过展示图片、文字资料、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习惯,达到课标的要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意义;掌握农村和城市经济改革的内容、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进一步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图片、文字材料、视频等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9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华西村全貌
1999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名单
排序 73 160 171 304 362 485 公司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 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 中国石油公司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34,025.2 21,830.3 21,143.9 13,793.3 12,401.9 9,115.5
小岗村部分按手印农民合影
知识卡片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 给各农户使用,农业பைடு நூலகம்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 的。”
①前提? ②生产与经营方式? ③分配方式? ④意义?
知识卡片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种企 业。发展乡镇企业是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 代化建设,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实质与意义?
2000年《财富》全球500强中国企业名单
排名 58 中文名称 中国石油化工 主要业务 石油化工
83 208 236 255 307 341 364 413 462 489
国家电力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电信 中国银行 中化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粮集团 怡和 国泰人寿
电力供应 银行 电讯 银行 贸易 银行 银行 贸易 零售(香港) 保险(台湾)
营业收入 (百万美元) 41,883.1 36,076.1 20,130.4 18,484.6 17,623.8 15,063.8 14,127.8 13,392.3 12,099.2 10,674.8 9,904.54
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共23张PPT)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念及特征
前提 特征 生产上
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 包产到户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上 性质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管理方式的变革
4、历史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 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 众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两 厂仅相隔一墙,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 所以导致了冶金部把铜调到外地去,而电缆厂要从云南调 进铜,这样就造成了运输上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说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没有自主权,不能发挥创造 性、积极性,造成了官僚主义,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 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一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
5、调整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化:由单一向多部门发展
水产养殖
调整
推动
生产关系
劳动者积极性畜牧养殖生产力
乡镇企业
作用:
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 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
A把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 B改变所有制形式 C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 D改变经营管理方式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编写:周召军审核:【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概述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课标解读:】⑴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的措施;改革国有企业的主要措施.⑵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异同.(3)认识:只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就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推动农业的大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
改革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方针的制定1、召开时间、地点:1978年底、北京2、内容: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的方针3、历史意义: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会议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和共和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成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二)、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变革①前提: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即坚持社会主义所有制不变。
②内容:包产到户,变集体生产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样,农民的生产与利益直接相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方法·技巧·策略用字头记忆法来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征字头记忆法,指将要消化的材料,取第一个“字”而整体识记材料的方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用字头法可巧记为:交、留、剩③特征:包产到户④作用: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它还促成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崩溃。
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有了现金的积累,也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资本和劳动力。
讨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发展后果迥异变式练习:在实行包产到户后,改变了过去长久以来“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的状况,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结合资料,分析改革前后的不同,想一想,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小岗生产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直接原因是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发展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1985~1992年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二个阶段。
主要是发展乡镇企业,如加工业、建筑业、流通服务业等。
把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建立“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综合发展体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1993年后,农村改革继续深化,进入了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时期。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理论的总结,形成特色1.创立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的市场经济,它的特征不在于是否有计划、有宏观调控,有政府指导,这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都有,而是在于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和分配形式并存。
3)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哪些理论探索?4)中国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束缚生产力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传统观念发生转变(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计划是社会主义特有。
)2、建立的过程:十四大提出――――十五大完善创新3、特征: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国家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由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机制能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促使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市场经济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大推动作用。
三、国有企业改革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的活力2)、国企改革实质:是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得过死,企业严重缺乏活力的情况。
3).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4)、改革内容:所有制、分配制度、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实行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管理体制。
5)作用:国有企业的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也使国有企业更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深化·拓展】:如何理解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不能解放生产力。
在当代中国,没有改革,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不可能建成和谐社会,也就不可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发展是解决经济社会一切问题的关健,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必须经改革总揽全局,把改革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以改革促进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不展不断深化改革。
【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④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
这一现象反映了A.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成效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D.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4、.十四大明确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B.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5、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不是A.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B.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一大促进C.对非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的肯定D.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正确认识6.、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原因不包括A.农村人口占全国的80%B.农民大多数非常贫困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农村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7.率先放宽政策,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区:A山东、陕西B安徽、四川C河南、河北D江苏、江西8、“文革”以后,中国现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C.取消人民公社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9.十四大确立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制度C.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化D.建立综合性企业集团10.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建立公司体制的标准有①产权清晰、权责明确②政企分开、负盈不负亏③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④管理科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12、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四大D.十五大13.对乡镇企业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农村经济的有益补充B.是承包责任制的副产品C.是向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D.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私人经济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二、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引自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
—引自邓小平《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1987年2月)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引自邓小平《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文中包含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对比材料三和材料一、二所阐述的思想有何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3)据以上材料指出邓小平的上述言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是否一致?为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答:(1)不能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了利用市场经济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