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与模拟类编:专题10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含答案)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8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选修4)I—弱电解质的电离1. [2018天津卷-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的K a越小,则NaA的K h(水解常数)越小B. 铁管镀锌层局部破损后,铁管仍不易生锈C. 反应活化能越高,该反应越易进行D. 不能用红外光谱区分C2H5OH和CHOCH J【答案】B【解析】A.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HA的K a越小,代表HA越弱,所以A-的水解越强,应该是NaA 的心(水解常数)越大。
选项A错误。
B.铁管镀锌层局部破损后,易形成锌铁原电池,因为锌比铁活泼,所以锌为负极,对正极铁起到了保护作用,延缓了铁管的腐蚀。
选B正确。
C.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反应越难进行。
选项C错误。
D.红外光谱是用来检测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或特定结构的,C2H5OH和CH S OCH S的官能团明显有较大差异,所以可以用红外光谱区分,选项D错误。
【考点】水解平衡常数与电离平衡常数的关系、金属的防护、活化能、红外光谱与化学键。
2. [2018天津卷-6] UH2PO4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
室温下,LiH z PQ溶液的pH随c初始(H2PO4- 的变化如图1所示,H3PQ溶液中H2PC4-的分布分数8[ S=c(H2PO4-/c总(含P元素的粒子)] 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LiH2P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中存在3个平衡B. 含P元素的粒子有H2PO4-HPO42-PO43-C. 随c初始(H2PO4-)增大,溶液的pH明显变小D. 用浓度大于1 mol L-1的H3PO4溶液溶解Li2CO3,当pH达到4.66时,H3PQ几乎全部转化为LiH z PQ 【答案】D【解析】A.溶液中存在H2PO4「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存在HPO42「的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存在水的电离平衡,所以至少存在4个平衡。
选项A错误。
B.含P元素的粒子有H2PO4- HPO42- PO43和H3PQ。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高考真题分析 精品

高考真题分析专题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018·江苏卷)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B.在0.1 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HCO3-)+2c(H2CO3-)C.向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1NaOH溶液:c(CO32-)> c(HCO3-)> c(OH-)>c(H+)D.常温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c(Na+)=0.1 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2018·安徽卷)室温下,将1.000mol·L-1盐酸滴入20.00mL 1.000mol·L-1氨水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mol/LB. b点:c(NH4+)+c(NH3·H2O)=c(Cl-)C.c点:c(Cl-)= c(NH4+)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2018·浙江卷)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
某同学设计了从模拟海水中制备MgO的实验方案:1.0 LMgO (25℃实验过程中,假设溶液体积不变。
已知:K sp(CaCO3)=4.96×10-9;K sp(MgCO3)=6.82×10-6;K sp[Ca(OH)2]=4.68×10-6;K sp[Mg(OH)2]=5.6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沉淀物X 为CaCO 3B .滤液M 中存在Mg 2+,不存在Ca 2+C .滤液N 中存在Mg 2+、Ca 2+D .步骤②中若改为加入4.2 g NaOH 固体,沉淀物Y 为Ca(OH)2和Mg(OH)2的混合物(2018·福建卷)常温下0.1mol·L -1醋酸溶液的pH=a ,下列能使溶液pH=(a +1)的措施是A .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B .加入适量的醋酸钠固体C .加入等体积0.2 mol·L -1盐酸 D .提高溶液的温度(2018·广东卷)对于0.1mol •L -1 Na 2SO 3溶液,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溶液的pH 降低B 、c (Na +)=2c (SO 32―)+ c (HSO 3―)+ c (H 2SO 3)C 、c (Na +)+c (H +)=2 c (SO 32―)+ 2c (HSO 3―)+ c (OH ―) D 、加入少量NaOH 固体,c (SO 32―)与c (Na +)均增大(2018·山东卷)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B.溶液中)()()(33--∙OH c COOH CH c COO CH c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 +)亦增大D.再加入10mlpH=11的NaOH 溶液,混合液pH=7(2018·天津卷)25℃时,向10ml0.01mol/LKOH 溶液中滴加0.01mol/L 苯酚溶液,混合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A.pH>7时,c(C 6H 5O -)>c(K +)>c(H +)>c(OH -) B.pH<7时,c(K +)>c(C 6H 5O -)>c(H +)>c(OH -)C.V[C 6H 5OH(aq)]=10ml 时,c(K +)=c(C 6H 5O -)>c(OH -)=c(H +) D.V[C 6H 5OH(aq)]=20ml 时,c(C 6H 5O -)+c(C 6H 5OH)=2c(K +)(2018·天津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NH 4Cl 溶液的K W 大于100℃时NH 4Cl 溶液的K WB.SO 2通入碘水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 2+I 2+2H 2O=SO 32-+2I -C.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可能存在大量的Na +、Ba 2+、AlO 2-、NO 3-D.100℃时,将pH =2的盐酸与pH =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2018·重庆卷) 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A.明矾溶液加热B.CH 3COONa 溶液加热C.氨水中加入少量NH 4Cl 固体D.小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 固体(2018·新课标全国卷)将浓度为0.1mol ·L -1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A. c (H +) B. )(HF K a C. )()(+-H c F c D. )()(HF c H c +(2018·海南卷)用0.1026mol ·L -1的盐酸滴定25.00mL 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达终点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读数为A. 22.30mLB. 22.35mLC. 23.65mLD. 23.70Ml(2018·全国II 卷)等浓度的系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 由小到大排列的正确是A .④②③①B .③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③②④(2018·全国II 卷)温室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 1、v 1的NaOH 溶液和c 2、v 2的CH 3COOH 溶液相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PH>7时,则一定是c 1v 1=c 2v 2B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 (Na +)+c (H +)=c (CH 3COO -)+c (OH -) C .当pH=7时,若V 1=V 2,则一定是c 2>c 1D .若V 1=V 2,C 1=C 2,则c (CH 3COO -)+C(CH 3COOH)=C(Na +)(2018·四川卷)25℃时,在等体积的① pH=0的H2SO4溶液、②0.05mol/L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0:1010:109B.1:5:5×109:5×108C.1:20:1010:109D.1:10:104:109(2018·上海卷)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与pH都为11的氨水、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b不可能显碱性 B. 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C.a不可能显酸性 D.b可能显碱性或酸性(2018·天津卷)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伤害,必须进行处理。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经典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化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经典综合题及详细答案一、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叠氮化钠(NaN3)是一种白色剧毒晶体,是汽车安全气囊的主要成分。
NaN3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弱碱性,能与酸发生反应产生具有爆炸性的有毒气体叠氮化氢。
实验室可利用亚硝酸叔丁酯(t-BuNO2,以t-Bu表示叔丁基)与N2H4、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制备叠氮化钠。
(1)制备亚硝酸叔丁酯取一定NaNO2溶液与50%硫酸混合,发生反应H2SO4+2NaNO2===2HNO2+Na2SO4。
可利用亚硝酸与叔丁醇(t-BuOH)在40℃左右制备亚硝酸叔丁酯,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制备叠氮化钠(NaN3)按如图所示组装仪器(加热装置略)进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BuNO2+NaOH+N2H4===NaN3+2H2O+t-BuOH。
①装置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②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65℃,采用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反应后溶液在0℃下冷却至有大量晶体析出后过滤。
所得晶体使用无水乙醇洗涤。
试解释低温下过滤和使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产率计算①称取2.0g叠氮化钠试样,配成100mL溶液,并量取10.00mL溶液于锥形瓶中。
②用滴定管加入0.10mol·L-1六硝酸铈铵[(NH4)2Ce(NO3)6]溶液40.00mL(假设杂质均不参与反应)。
③充分反应后将溶液稀释并酸化,滴入2滴邻菲罗啉指示液,并用0.10mol·L-1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为标准液,滴定过量的Ce4+,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20.00mL(滴定原理:Ce4++Fe2+===Ce3++Fe3+)。
已知六硝酸铈铵[(NH4)2Ce(NO3)6]与叠氮化钠反应生成硝酸铵、硝酸钠、氮气以及Ce(NO3)3,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叠氮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016-2018年高考化学(解析版)

专题10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 [课标Ⅲ理综2018·12,6分]用0.100 mol·L -1 AgNO 3滴定50.0 mL 0.0500 mol·L -1 Cl -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 .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 (AgCl)的数量级为10-10B .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 (Ag +)·c (Cl −)=K sp (AgCl)C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 -1 Cl −,反应终点c 移到aD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L -1 Br −,反应终点c 向b 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图像解题思路:先明确图像横、纵坐标含义;再找出整个图像变化趋势;最后找“特殊点”,特殊点一般是起点、拐点、交点、终点。
A .AgNO 3与Cl −发生反应:Ag ++ Cl −= AgCl↓,当V(AgNO 3)=25mL 时,沉淀反应基本完全。
选取图像“c”点,此时-lg c (Cl −)=4.8左右,c (Cl −)=10-4.8 mol·L -1。
AgCl 存在溶解平衡AgCl(s)Ag +(aq) + Cl −(aq),且c (Ag +)=c (Cl −),K sp (AgCl)= c (Ag +)·c (Cl −)=10-9.6,∵10-9.6=10(0.4-10) =100.4⨯10-10,∴ 1⨯10-10<10-9.6<10⨯10-10,因此K sp (AgCl)的数量级为10-10正确;B .曲线上各点均会生成AgCl 沉淀,各点的溶液相当于AgCl 在不同介质中的饱和溶液,存在以下关系: _()()C SP Q K c Ag c Cl +==⋅; C .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 -1 Cl −,消耗V(AgNO 3)=20mL ,a 点对应体积是15mL ;D .“若改为0.0500 mol·L -1 Br −”,Ag ++ Br −= AgBr↓,当V(AgNO 3)=25mL 时,沉淀反应基本完全。
2017~2019高考真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2017-2018-2019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019·全国Ⅰ卷)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B. 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C. b点的混合溶液pH=7D. 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答案】C(2019·全国Ⅱ卷)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B. 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K sp(p)<K sp(q)C. 向m点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2S固体,溶液组成由m沿mpn线向p方向移动D. 温度降低时,q点的饱和溶液的组成由q沿qp线向p方向移动【答案】B【2018新课标3卷】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 sp(AgCl)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到a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L-1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答案】C【2017新课标1卷】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加到己二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专题11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命题猜想)-2018年高考化学命题猜想与仿真押题(解析版)

【考向解读】1.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3.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4.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5.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以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6.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及其表达式,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7.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
【命题热点突破一】溶液的酸碱性及pH1.一个基本不变相同温度下,不论是纯水还是稀溶液,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
应用这一原则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水溶液必须是稀溶液;温度必须相同。
2.两个判断标准(1)任何温度c(H+)>c(OH-),酸性;c(H+)=c(OH-),中性;c(H+)<c(OH-),碱性。
(2)常温(25℃)pH>7,碱性;pH=7,中性;pH<7,酸性。
3.三种测量方法(1)pH试纸注意①pH试纸不能预先润湿,但润湿之后不一定产生误差。
②pH试纸不能测定氯水的pH。
(2)pH计pH计能精确测定溶液的pH,可精确到0.1。
(3)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能粗略测定溶液的pH范围。
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如下表所示:例1.【2017新课标2卷】改变0.11mol L -⋅二元弱酸2H A 溶液的pH ,溶液中的2H A 、HA -、2A-的物质的量分数(X)δ随pH 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2(X)(X)(H A)(HA )(A )c c c c 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pH=1.2时,2(H A)(HA )c c -= B .22lg[(H A)] 4.2K =-C .pH=2.7时,22(HA )(H A)(A )c c c -->= D .pH=4.2时,2(HA )(A )(H )c c c --+== 【答案】D【变式探究】【2016年高考上海卷】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 A .CH 3COOH 溶液与Zn 反应放出H 2 B .0.1mol/L CH 3COONa 溶液的pH 大于7C .CH 3COOH 溶液与NaCO 3反应生成CO 2D .0.1 mol/L CH 3COOH 溶液可使紫色石蕊变红 【答案】B【变式探究】(2015·全国卷Ⅰ,13)浓度均为0.10mol ·L -1、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lg VV 0的变化如图所示。
高考化学经典试题总复习 10.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Word版含答案.

高考化学经典试题总复习10.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0.1 mol/L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B .Al 3+、NO 、Cl -、CO 、Na +可大量共存于pH =2的溶液中C .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D .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 和H2SO4反应时,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相同解析:pH =2的溶液显酸性,CO 与H +不共存,B 不正确;乙醇是非电解质,C 不正确;与等物质的量的HCl 和H2SO4反应,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比为1∶2,D 不正确.答案:A2.(2012·福建质检有关常温下pH 均为3的醋酸和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均为1×10-11 mol/L B .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两种溶液的pH 仍相同C .醋酸中的c (CH3COO -和硫酸中的c (SO 相等D .分别加入足量锌片,两种溶液生成H2的体积相同解析: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全部来自于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氢氧根离子浓度也相同,则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也相同.答案:A3.下列各选项中所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大于后者的是 (A .1 L 0.3 mol/L CH3COOH 溶液和3 L 0.1 mol/L CH3COOH 溶液中的H +数B .pH =1的CH3COOH 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pH =12的氨水和NaOH 溶液的导电能力D .pH 相同的等体积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与足量锌粒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解析:A 项两溶液中CH3COOH 的物质的量相同,后者CH3COOH 溶液的浓度小电离程度大,后者中H+数多,A 不正确.B 项CH3COOH 是弱酸,不完全电离,CH3COOH 溶液的浓度大,B 符合.C 项两溶液中c (H +、c (OH -均相等,则c (NH =c (Na +,导电能力相同,C 不正确.D 项中醋酸的浓度大,n (CH3COOH 大,与足量锌反应产生的H2多,D 不正确.答案:B4.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时,若测定结果偏高,则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A .滴定时,装NaOH 溶液的锥形瓶未用NaOH 溶液润洗B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用标准盐酸润洗C .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而在滴定后气泡消失D .滴定前以仰视的姿势读取了酸式滴定管的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解析:A 项对滴定结果无影响;B 项为正确的操作方法;C 项此种情况导致消耗盐酸偏多,测量结果偏高;D 项此种情况导致盐酸体积偏小,测量结果偏低.答案:C5.已知NaHSO 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 4===Na ++H ++SO ,某温度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 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 =2,对于该溶液,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该温度高于25℃B .水电离出的c (H +=1×10-10 mol/LC .c (H +=c (OH -+c (SOD .该温度下加入等体积pH =12的NaOH 溶液可使反应后的溶液恰好呈中性解析:pH =6的蒸馏水中c (H +=c (OH -=1×10-6 mol/L ,K W =1×10-12,故该温度高于25℃;该温度下加入NaHSO 4晶体后,c (H +=10-2 mol/L ,溶液中c (OH -= mol/L =1×10-10 mol/L ,故水电离出的c (H +=c (OH -=1×10-10 mol/L ;根据电荷守恒,c (Na ++c (H +=2c (SO +c (OH -,因c (Na +=c (SO ,故c (H +=c (OH -+c (SO ;完全中和该溶液,则需等体积的NaOH 溶液中c (OH -=10-2 mol/L ,c (H +== mol/L =10-10mol/L ,故该温度下NaOH 溶液的pH =10.答案:D6.已知某酸H 2B 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①H 2B H ++HB -,②HB -H ++B 2-.关于该酸对应的酸式盐NaHB 的溶液,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 .NaHB 属于弱电解质B .溶液中的离子浓度c(Na +>c(HB ->c(H +>c(OH -C .c(Na +=c(HB -+c(B 2-+c(H 2BD .NaHB 和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OH -===H 2O解析:NaHB 属于强电解质,A 项错;由于HB -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大小未知,所以NaHB 溶液的酸碱性不确定,B 项错;C 项表达的是物料守恒,正确;由于HB -只有部分电离,所以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写为H +,D 项错.答案:C7.(2012·无锡检测在一定体积pH =12的Ba(OH 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 4溶液,当溶液中的Ba 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 =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 2溶液与NaHSO 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 2溶液与NaHSO 4溶液的体积比是A .1∶9B .1∶1C .1∶2D .1∶48.(2012·北京海淀期中检测常温下,0.2 mol/L CH 3COOH 溶液与0.1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溶液的pH <7,则下列有关此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 +浓度为1×10-7 mol/LB .c(CH 3COO -+c(CH 3COOH -c(Na +=0.05 mol/LC .溶液中CH 3COOH 的电离程度小于CH 3COONa 的水解程度D .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 (Na +>c (CH 3COO ->c (H +>c (OH -解析:混合后溶液中为等物质的量的CH 3COONa 和CH 3COOH ,pH <7,说明CH 3COOH 的电离程大于CH 3COONa 的水解程度,C 选项错误;酸性条件下水的电离受到抑制,A 选项错误;D 选项不符合电荷守恒;由物料守恒可知,混合后的溶液中,c (CH 3COO -+c (CH 3COOH =0.1 mol/L ,c (Na +=0.05 mol/L ,则B 选项正确.答案:B9.已知室温时,0.1 mol/L 某一元酸HA 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溶液的pH =4B .升高温度,溶液的pH 增大C .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D .由HA 电离出的c (H +约为水电离出的c (H +的106倍解析:HA 溶液中c (H +=0.1 mol/L×0.1%=10-4 mol/L ,因此pH =4,A 正确;弱酸的电离吸热,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溶液中c (H +增大,pH 减小,B 错误;室温时0.1 mol/L HA 溶液中c (H +=c (A -=10-4 mol/L ,电离平衡常数K ===10-7,C 正确;该溶液中c (H +=10-4 mol/L 、c (OH -=10-10 mol/L ,由HA 电离出c (H +=10-4 mol/L ,由水电离出的c (H +=10-10mol/L ,D 正确.答案:B10.某酸HX 稀溶液和某碱YOH 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大于7,下表中判断合理的是 (编号 HX YOH 溶液的体积关系① 强酸 强碱 V (HX =V (YOH② 强酸 强碱 V (HX <V (YOH③ 强酸 弱碱 V (HX =V (YOH④ 弱酸 强碱 V (HX =V (YOH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解析: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其原因可能是生成的盐YX 发生水解,即X -+H 2O HX +OH -,或者是反应后碱过量,c ·V (HX <c ·V (YOH ,即V (HX <V (YOH ,故选D.答案:D11.已知在25℃时,FeS 、CuS 的溶度积常数(K sp 分别为6.3×10-18、1.3×10-36.常温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向H 2S 的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SO 2气体溶液的酸性增强B .将足量的CuSO 4溶解在0.1 mol/L 的H 2S 溶液中,溶液中Cu 2+的最大浓度为1.3×10-35 mol/LC .因为H 2SO 4是强酸,所以反应:CuSO 4+H 2S===CuS↓+H 2SO 4不能发生D .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 2+可以选用FeS 作沉淀剂解析:向H 2S 的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SO 2气体,因发生反应:2H 2S +SO 2===3S↓+2H 2O ,使溶液酸性减弱,A 错误;由于CuSO 4是足量的,S 2-因生成CuS 沉淀而消耗导致其浓度非常小,Cu 2+的浓度可以接近饱和溶液中Cu 2+的浓度,B 错误;因CuS沉淀不溶于硫酸,所以反应CuSO 4+H 2S===CuS↓+H 2SO 4可以发生,C 错误;由FeS 、CuS 的溶度积常数知,FeS 的溶解度大于CuS ,可实现沉淀的转化,故除去工业废水中的Cu2+可以选用FeS 作沉淀剂,D 正确. 答案:D12.对于常温下pH 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溶液1 mL 稀释至100 mL 后,pH 等于2B .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 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C .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c (H +与水电离出的c (H +之比值为10-12D .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 (H +是pH 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 (H +的100倍解析:将pH =1的硝酸稀释100倍,溶液中c (H +=10-3mol/L ,pH 变为3,A 错误;pH =1的硝酸中c (H +与pH =13的Ba(OH 2溶液中c (OH -相等二者恰好发生中和反应,B 正确;pH =1的硝酸中由硝酸电离出的c (H +与水电离出的c (H +之比为10-1/10-13=1012,C 错误;pH =1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c (H +=10-13 mol/L ,pH =3的硝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10-11 mol/L ,故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是pH =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c (H +的1/100.D 错误.答案:B13.(2012·日照模拟人体血液的正常pH 约为7.35~7.45,若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突然发生改变就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甚至有生命危险.由于人体体液的缓冲系统中存在如下平衡: H ++HCO H 2CO 3CO 2+H 2OH ++PO HPOH ++HPO H 2PO故能维持血液pH 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正常生理活动.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 .当强酸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的平衡向右移,从而维持pH 稳定B .当强碱性物质进入人体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的平衡向左移,从而维持pH 稳定C .某病人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后,血液被稀释,会导致c (H +显著减小,pH 显著增大,可能会引起碱中毒D .在人体进行呼吸活动时,如CO 2进入血液,会使平衡向左移动,c (H +增大,pH 略减小解析:正常机体可通过体内的缓冲物质使机体的pH相对稳定,不会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答案:C14.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错误的是 (解析:向醋酸中滴加NaOH溶液,起始时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反应混合液的温度升高,恰好全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达到最高点,当醋酸全部反应后,再加入NaOH 溶液则混合液的温度降低;向醋酸中滴加NaOH溶液,起始时溶液的pH会缓慢升高,在接近终点时pH发生突跃,随后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的pH(此时显碱性变化不大;因醋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当向醋酸中滴加NaOH溶液时生成强电解质醋酸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当反应结束时离子浓度增加幅度更大,导电能力更强;向醋酸中滴加NaOH溶液,起始时加入的NaOH被消耗,故c(NaOH在起始一段时间内应为0,且反应结束后c(NaOH呈基本水平走势.答案:D15.下图表示的是难溶氢氧化物在不同pH下的溶解度(S,mol/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pH =3时溶液中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 3+B .若Ni(NO32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o 2+杂质,可通过调节溶液pH 的方法来除去 C .若分离溶液中的Fe 3+和Cu 2+,可调节溶液的pH 在4左右D .若在含有Cu 2+和Ni 2+的溶液中加入烧碱,Ni(OH 2优先沉淀解析:由图可知在pH =3时Fe 3+已沉淀完全,铁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Fe(OH 3,A错误.由于Ni 2+和Co 2+沉淀完全的pH 相差不大,因此不能用调节pH 的方法将两者分离,B 错误.由图可知选项D 中优先沉淀的是Cu(OH 2,D 错误.答案:C16.向体积为V a 的0.05 mol/L CH 3COOH 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 b 的0.05 mol/L 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A .V a >V b 时:c (CH 3COOH +c (CH 3COO ->c (K +B .V a =V b 时:c (CH 3COOH +c (H +=c (OH -C .V a <V b 时:c (CH 3COO ->c (K +>c (OH ->c (H +D .V a 与V b 任意比时:c (K ++c (H +=c (OH -+c (CH 3COO -解析:若V a >V b ,醋酸过量,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 (CH 3COOH +n (CH 3COO -=0.05V a ,n (K +=0.05V b ,A 正确;若V a =V b ,反应后的溶液为CH 3COOK 溶液,由于CH 3COO -的水解而显碱性,根据质子守恒可知,B 正确;若V a <V b ,说明碱过量,存在c (K +>c (CH 3COO -,C 错误;D 选项符合电荷守恒,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52分17.(9分某温度(t ℃时,测得0.01 mol/L 的NaOH 溶液的pH 为11,则该温度下水的K w =________,该温度________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温度下,将pH =a 的NaOH 溶液V a L 与pH =b 的H 2SO 4溶液V b L 混合,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溶液的体积比:(1若所得溶液为中性,且a =12,b =2,则V a ∶V b =____________;(2若所得溶液为中性,且a +b =12,则V a ∶V b =________;(3若所得溶液的pH =10,且a =12,b =2,则V a ∶V b =______________.解析:在t ℃时,pH =11的溶液中c (H +=10-11 mol/L ,K W =c (H +·c (OH -=10-11×10-2=10-13.(1pH =a ,则c (OH -=10a -13 mol/L ,pH =b ,则c (H +=10-b mol/L ,若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V a L×10a -13 mol/L =V b L×10-b mol/L ,==1013-(a +b .因为a =12,b =2,代入可得=.(2将a +b =12代入=1013-(a +b 可得=10.(3当a =12时,c (OH -=0.1 mol/L ,b =2时,c (H +=10-2 mol/L ,若混合液的pH =10,即c (OH -=10-3 mol/L ,OH -有剩余:0.1 mol/L×V a L -10-2 mol/L×V b L =10-3 答案:ABC解析:69.下列属于MathBoard 软件在数学课堂练习中具有的特点是:A. 随时启动使用B. 触摸屏便于操作互动V a + V b L , = .答案:10-13 大于 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升温时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K W 增大,因该温度下的K W 大于25℃时水的K W ,所以该温度大于25℃(11∶10(210∶1(31∶918.(9分(2012·皖西四校模拟分析、归纳、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下面就电解质A 回答有关问题(假定以下都是室温时的溶液.(1电解质A 的化学式为Na n B ,测得浓度为c mol/L 的A 溶液的pH =a.①试说明H n B 的酸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a =10时,A 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式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③当a =10、n =1时,A 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OH --c (HB =________.④当n =1、c =0.1、溶液中c (HB ∶c (B -=1∶99时,A 溶液的pH 为__________(保留整数值.(2已知难溶电解质A 的化学式为X n Y m ,相对分子质量为M ,测得其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X m +离子的浓度为c mol/L ,则该难溶物X n Y m 的溶度积常数为K s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温度下X n Y m 的溶解度S =____________.解析:(1①若a =7,说明Na n B 为强酸强碱盐,H n B 为强酸;若a >7,说明盐Na n B 发生水解,则H n B 为弱酸.②当a =10时,H n B 为弱酸,Bn -发生水解反应,即B n -+H 2O HB (n -1-+OH -. ③当a =10,n =1时,NaB 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B -+H 2O HB +OH -,H 2O H ++OH -,而B -的水解较微弱,其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 (Na+>c (B ->c (OH ->c (H +,由B -―→HB ,OH -H 2O―→H 3O +得质子守恒关系式c (OH -=c (HB +c (H +,所以c (OH --c (HB =c (H +=10-10 mol/L ④可设溶液B -水解x mol/L ,则有=1∶99,得x =0.001 mol/L ,故c (OH -=0.001mol/L ,溶液中c (H +==1×10-11(mol/L ,即pH =11.(2由X n Y m n X m ++m Y n -可知当c (X m +=c mol/L 时,c (Y n -=c mol/L ,则K sp =c n (X m +·c m (Y n -=c n ·(m =(m ·c m +n .设X n Y m 溶液体积为1 L ,则溶解X n Y m mol 达到饱和,由=,得S =.答案:(1①当a =7时,H n B 为强酸,当a >7时H n B 为弱酸②B n -+H 2O HB (n -1-+OH -③c (Na +>c (B ->c (OH ->c (H + 10-10 mol/L ④11(2(m ·c m +n19.(8分(1将0.15 mol/L 稀硫酸V 1 mL 与0.1 mol/L NaOH 溶液V 2 mL 混合,所得溶液的pH 为1,则V 1∶V 2=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2常温下,某水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 +、A -、H +、OH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①若由0.1 mol/L HA 溶液与0.1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而得,则溶液的pH________7.②若溶液pH>7,则c (Na +________c (A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溶液由pH =3的HA 溶液V 1 mL 与pH =11的NaOH 溶液V 2 mL 混合而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代号.A .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 (H ++c (OH -=2×10-7 mol/LB .若V 1=V 2,反应后溶液pH 一定等于7C .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 1一定大于V 2D .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则V 1一定小于V 2解析:(1根据混合所得溶液的pH 为1,可得:=10-1 mol/L ,解得V 1∶V 2=1∶1;(2①0.1 mol/L HA 溶液与0.1 mol/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时,若HA 是强酸,则得到的溶液显中性,pH =7,若HA 是弱酸,则得到是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pH >7;②根据电荷守恒,c (H ++c (Na +=c (OH -+c (A -,若溶液pH>7,即c (OH ->c (H +,则c (Na+>c (A -;③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c (H +=c (OH -=1×10-7mol/L ,c (H ++c (OH -=2×10-7 mol/L ,A 正确;若HA 是强酸,得到的溶液显中性,pH =7,若HA 是弱酸,则得到的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pH>7,B 错误;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如果HA 是强酸,则V 1一定大于V 2,但是如果HA 是弱酸,则V 1等于或小于V 2时,也可满足中和后,HA 有剩余而使溶液显酸性,C 错误.若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如果HA 是强酸,说明NaOH 过量,V 1一定小于V 2,若HA 是弱酸,HA 不完全电离,未电离部分也消耗NaOH ,侧面说明V 1一定小于V 2.答案:(11∶1(2①≥ ②> 根据电荷守恒:c (H ++c (Na +=c (OH -+c (A -,由于c (OH ->c (H +,故c (Na +>c (A - ③AD20.(9分(1向Na 2CO 3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 2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c (HCO 变化趋势可能是:①逐渐减小;②逐渐增大;③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④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4种趋势中可能的是________.(2pH 相同的HCl 溶液、H 2SO 4溶液、CH 3COOH 溶液各100 mL.①3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②分别用0.1 mol/L 的NaOH 溶液中和,其中消耗NaOH 溶液最多的是________.③与等量的锌粉反应,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________.A .HCl 最快B .H 2SO 4最快C .CH 3COOH 最快D .一样快(3某温度下,纯水中c (H +=2.0×10-7 mol/L ,则此时c (OH -=______mol/L.相同条件下,测得:①NaHCO 3溶液,②CH 3COONa 溶液,③NaClO 溶液,3种稀溶液的pH 相同,那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10-7 NaClO 3 3 COONa21.(9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 42SO 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6HCHO===3H ++6H2O+(CH26N4H+[滴定时,1 mol(CH26N4H+与1 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Ⅰ称取样品1.500 g.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 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步骤Ⅲ移取25.00 mL样品溶液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 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1根据步骤Ⅲ填空: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______.A.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B.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______色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色.(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滴定次数待测溶液的体积/mL标准溶液的体积滴定前刻度/mL滴定后刻度/mL1 25.00 1.02 21.032 25.00 2.00 21.993 25.00 0.20 20.20若NaOH 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1 0 mol/L ,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解析:滴定过程中,应在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的同时,边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溶液颜色由无色变粉红色时且半分钟内不再变色,表明已达到滴定终点;由4NH +6HCHO ===3H ++6H2O +(CH26N4H +;H ++OH -===H2O ,及题给信息知:NH ~OH -,即V (NH·c (NH =V (NaOH·c (NaOH ;碱式滴式管不润洗就加入标准液使c (NaOH 降低,消耗NaOH 溶液体积增大,n (NH 增大,结果偏高.锥形瓶中有水对结果没有影响.三次实验消耗NaOH 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0.00 mL ;25.00 mL 待测液中含n (NH =2.02×10-3 mol ,样品中含氮的质量分数为:×100%=18.85%.答案:(1①偏高 ②无影响 ③B ④无 粉红(或浅红(218.85%22.(8分以下是25℃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难溶电解质 Mg(OH2 Cu(OH2 Fe(OH2 Fe(OH3溶解度/g 9×10-4 1.7×10-6 1.5×10-4 3.0×10-9在无机化合物的提纯中,常利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原理除去某些杂质离子.例如:①为了除去氯化铵中的杂质Fe 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再加入一定量的试剂反应,过滤结晶即可;②为了除去氯化镁晶体中的杂质Fe 3+,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镁,充分反应,过滤结晶即可;③为了除去硫酸铜晶体中的杂质Fe 2+,先将混合物溶于水,加入一定量的H2O2,将Fe 2+氧化成Fe 3+,调节溶液的pH =4,过滤结晶即可.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三个除杂方案都能够达到很好效果,Fe 3+、Fe 2+都被转化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而除去.(2①中加入的试剂应该选择________为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3②中除去Fe 3+所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与方案③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H2O2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B .将Fe 2+氧化为Fe 3+的主要原因是Fe(OH2沉淀比Fe(OH3沉淀较难过滤C .调节溶液pH =4可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D .Cu 2+可以大量存在于pH =4的溶液中E .在pH >4的溶液中Fe 3+一定不能大量存在解析:①中加入氨水,利用沉淀的生成,将Fe 3+转化为Fe(OH3沉淀;②中加入氢氧化镁,利用沉淀的转化,将Fe 3+转化为Fe(OH3沉淀,③中先加入H2O2,将Fe 2+氧化成Fe 3+,然后调节溶液pH ,使Fe 3+转化为Fe(OH3沉淀. 答案:(1Fe(OH 3 (2氨水 不会引入新的杂质(32Fe 3++3Mg(OH 2===3Mg 2++2Fe(OH 3(4ACDE。
专题10+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化学分项版汇编(专题10+水溶液中的离子平

1.【2018新课标3卷】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 sp(AgCl)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到a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L-1 Br-,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应该从题目所给的图入手,寻找特定数据判断题目中的沉淀滴定的具体过程。
注意:横坐标是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纵坐标是氯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C.滴定的过程是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所以滴定的终点应该由原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决定,将50mL 0.05mol/L的Cl-溶液改为50mL 0.04mol/L的Cl-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0.8倍,所以滴定终点需要加入的硝酸银的量也是原来的0.8倍,因此应该由c点的25mL变为25×0.8=20mL,而a点对应的是15mL,选项C错误。
点睛:本题虽然选择了一个学生不太熟悉的滴定过程——沉淀滴定,但是其内在原理实际和酸碱中和滴定是一样的。
这种滴定的理论终点都应该是恰好反应的点,酸碱中和滴定是酸碱恰好中和,沉淀滴定就是恰好沉淀,这样就能判断溶液发生改变的时候,滴定终点如何变化了。
2.【2018北京卷】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2O+OH−B.④的pH与①不同,是由于浓度减小造成的C.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D.①与④的K w值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A项,Na2SO3属于强碱弱酸盐,SO32-存在水解平衡;B项,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实验过程中部分Na2SO3被氧化成Na2SO4,①与④温度相同,④与①对比,SO32-浓度减小,溶液中c(OH-),④的pH小于①;C项,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①→③的过程,升高温度SO32-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SO32-)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D项,K w只与温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试题1.【2018新课标3卷】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 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 sp(AgCl)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1 Cl-,反应终点c移到a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L-1Br-,反应终点c 向b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应该从题目所给的图入手,寻找特定数据判断题目中的沉淀滴定的具体过程。
注意:横坐标是加入的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纵坐标是氯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C.滴定的过程是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所以滴定的终点应该由原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决定,将50mL 0.05mol/L的Cl-溶液改为50mL 0.04mol/L的Cl-溶液,此时溶液中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0.8倍,所以滴定终点需要加入的硝酸银的量也是原来的0.8倍,因此应该由c点的25mL变为25×0.8=20mL,而a点对应的是15mL,选项C错误。
点睛:本题虽然选择了一个学生不太熟悉的滴定过程——沉淀滴定,但是其内在原理实际和酸碱中和滴定是一样的。
这种滴定的理论终点都应该是恰好反应的点,酸碱中和滴定是酸碱恰好中和,沉淀滴定就是恰好沉淀,这样就能判断溶液发生改变的时候,滴定终点如何变化了。
2.【2018北京卷】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①②③④温度/℃25 30 40 25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
的是下列说法不正确...A.Na 2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H2O+OH−B.④的pH与①不同,是由于浓度减小造成的C.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D.①与④的K w值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A项,Na2SO3属于强碱弱酸盐,SO32-存在水解平衡;B项,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实验过程中部分Na2SO3被氧化成Na2SO4,①与④温度相同,④与①对比,SO32-浓度减小,溶液中c(OH-),④的pH小于①;C项,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①→③的过程,升高温度SO32-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SO32-)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D项,K w只与温度有关。
详解:A项,Na2SO3属于强碱弱酸盐,SO32-存在水解平衡:SO 32-+H2O HSO3-+OH-、HSO3-+H2O H2SO3+OH-,A项正确;B项,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实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说明实验过程中部分Na2SO3被氧化成Na2SO4,①与④温度相同,④与①对比,SO32-浓度减小,溶液中c(OH-),④的pH小于①,即④的pH与①不同,是由于SO32-浓度减小造成的,B项正确;C项,盐类水解为吸热过程,①→③的过程,升高温度SO32-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SO32-)减小,水解平衡逆向移动,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相反,C项错误;D项,K w只与温度有关,①与④温度相同,K w值相等;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外界条件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影响水的离子积的因素、SO32-的还原性。
解题时注意从温度和浓度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2018天津卷】LiH2PO4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
室温下,LiH2PO4溶液的pH随c初始(H2PO4–)的变化如图1所示,H3PO4溶液中H2PO4–的分布分数δ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LiH2P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中存在3个平衡B.含P元素的粒子有H2PO4–、HPO42–、PO43–C.随c初始(H2PO4–)增大,溶液的pH明显变小D.用浓度大于1 mol·L-1的H3PO4溶液溶解Li2CO3,当pH达到4.66时,H3PO4几乎全部转化为LiH2PO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相关知识。
应该从题目的两个图入手,结合磷酸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
D.由图2得到,pH=4.66的时候,δ=0.994,即溶液中所有含P 的成分中H2PO4–占99.4%,所以此时H3PO4几乎全部转化为LiH2PO4。
选项D正确。
点睛:本题中随着c初始(H2PO4–)增大,溶液的pH有一定的下降,但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基本不变了。
主要是因为H2PO4–存在电离和水解,浓度增大电离和水解都会增加,影响会互相抵消。
4.【2018天津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的K a越小,则NaA的K h(水解常数)越小B.铁管镀锌层局部破损后,铁管仍不易生锈C.反应活化能越高,该反应越易进行D.不能用红外光谱区分C2H5OH和CH3OCH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对化学理论进行的综合考查,需要对每一个选项的理论表述进行分析,转化为对应的化学原理,进行判断。
D.红外光谱是用来检测有机物中的官能团或特定结构的,C2H5OH 和CH3OCH3的官能团明显有较大差异,所以可以用红外光谱区分,选项D错误。
点睛:反应的活化能是指普通分子达到活化分子需要提高的能量,则活化能越大,说明反应物分子需要吸收的能量越高(即,引发反应需要的能量越高),所以活化能越大,反应进行的就越困难。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课本中表述为,活化能越大,反应的速率应该越慢,这样也可以认为活化能越大,反应越困难。
5.【2018江苏卷】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图甲是CO(g)+H 2O(g)CO2(g)+H2(g)的平衡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说明该反应的ΔH<0B.图乙是室温下H2O2催化分解放出氧气的反应中c(H2O2 )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分解速率逐渐减小C.图丙是室温下用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0.1000 mol·L−1某一元酸HX的滴定曲线,说明HX是一元强酸D.图丁是室温下用Na2SO4除去溶液中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c(Ba2+ )与c(SO42−)的关系曲线,说明溶液中c(SO42−)越大c(Ba2+ )越小【答案】C【解析】分析:A项,升高温度,lgK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0;B项,根据图像,随着时间的推移,c(H2O2)变化趋于平缓,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分解速率逐渐减小;C项,根据图像,没有滴入NaOH 溶液时,0.1000mol/LHX溶液的pH1,HX为一元弱酸;D 项,根据图像可见横坐标越小,纵坐标越大,-lgc(SO42-)越小,-lgc(Ba2+)越大,说明c(SO42-)越大c(Ba2+)越小。
点睛:本题考查图像的分析,侧重考查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酸碱中和滴定pH曲线的分析、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的分析,掌握有关的原理,明确图像中纵、横坐标的含义和曲线的变化趋势是解题的关键。
6.【2018江苏卷】H2C2O4为二元弱酸,K a1 (H2C2O4) =5.4×10−2,K a2 (H2C2O4) =5.4×10−5,设H2C2O4溶液中c(总)=c(H2C2O4) +c(HC2O4−) +c(C2O42−)。
室温下用NaOH溶液滴定25.00 mL0.1000 mol·L−1H2C2O4溶液至终点。
滴定过程得到的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0.1000 mol·L−1 H2C2O4溶液:c(H+ ) =0.1000 mol·L−1+c(C2O42−)+c(OH−)−c(H2C2O4 )B.c(Na+ ) =c(总)的溶液:c(Na+ ) >c(H2C2O4 ) >c(C2O42−) >c(H+ ) C.pH = 7的溶液:c(Na+) =0.1000 mol·L−1+ c(C2O42−) −c(H2C2O4)D.c(Na+ ) =2c(总)的溶液:c(OH−) −c(H+) = 2c(H2C2O4) +c(HC2O4−)【答案】AD详解:A项,H2C2O4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H+)=c(HC2O4-)+2c(C2O42-)+c(OH-),0.1000 mol·L−1H2C2O4溶液中0.1000mol/L=c(H2C2O4)+ c(HC2O4-)+ c(C2O42-),两式整理得c(H+)=0.1000mol/L-c(H2C2O4)+c(C2O42-)+c(OH-),A项正确;B项,c(Na+)=c(总)时溶液中溶质为NaHC2O4,HC2O4-既存在电离平衡又存在水解平衡,HC2O4-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HC 2O4-+H2O H2C2O4+OH-,HC2O4-水解常数K h=====1.85 10-13K a2(H2C2O4),HC2O4-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c (C 2O42-)c(H2C2O4),B项错误;C项,滴入NaOH溶液后,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Na+)+c(H+)=c(HC2O4-)+2c(C2O42-)+c(OH-),室温pH=7即c(H+)=c(OH-),则c(Na+)=c(HC2O4-)+2c(C2O42-)=c(总)+c(C2O42-)-c(H2C2O4),由于溶液体积变大,c(总)0.1000mol/L,c(Na+)0.1000mol/L +c(C 2O42-)-c(H2C2O4),C项错误;D项,c(Na+)=2c(总)时溶液中溶质为Na2C2O4,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c(Na+)+c(H+)=c(HC2O4-)+2c(C2O42-)+c(OH-),物料守恒为c(Na+)=2[c(H2C2O4)+ c(HC2O4-)+ c(C2O42-)],两式整理得c(OH-)-c(H+)=2c (H2C2O4)+c(HC2O4-),D项正确;答案选AD。
点睛:本题考查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关系。
确定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时,先确定溶质的组成,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弄清主次(如B项),巧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质子守恒一般可由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推出)。
注意加入NaOH溶液后,由于溶液体积变大,c (总)0.1000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