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酶活力 : 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的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

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反之活力

愈低。

2.酶的专一性 : 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

催化作用的性质,一般又可分为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3.酶的转换数 :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即是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

底物转变为产物的摩尔数,是酶的一个指标。

4.酶的发酵生产 : 是指通过对某些特定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后,利用微生物生长发酵过程中

特定的代谢反应生成生产所需要的酶,最后通过提取纯化过程得到酶制剂的过程称为

酶的发酵生产。

5.酶的反馈阻遏 :

6.细胞破碎 :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酶解等方法,使目标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

壁得以破坏,细胞中的目标产物得以选择性或全部释放便于后续收集和分离的过程称为细胞破

碎。

7.酶的提取 :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

溶剂中的过程,也称作酶的抽提,是酶分离纯化过程常用的手段之一。

8.沉淀分离 : 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使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沉淀析

出,而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常用语酶的初步提取与分离。

9.层析分离 : 亦称色谱分离,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组

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 ),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 (称为流动相 )并使各组分由于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用力的不同以不同速度

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物理分离方法。

10.凝胶层析 : 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是指以各种多孔凝

胶为固定相,在流动相冲洗过程中混合物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大

小不同,在固定相凝胶微孔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依次从层析柱中分离出来,达

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11.亲和层析 : 是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将混合

物装入层析柱中利用流动相的冲洗作用和目标分子与固定相配基亲和作用力不同而

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技术。

12.离心分离 : 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物质分

离的技术过程。

13.电泳 :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称为电泳。利用

不同的物质其带电性质及其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

移动速度也不同,故此可使它们分离,电泳技术是常用的分离技术之一。

14.萃取 : 是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技术。

15.双水相萃取 :双水相是指某些高聚物之间或者高聚物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一定的浓度

混合而形各种不相溶的两水溶液相。由于溶质在这两相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

的方法称为双水相萃取。

16.超临界萃取 : 又称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欲分离物质与杂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

溶解度不同而实现分离的一种萃取技术。

1

17.过滤 : 借助于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物质分离的技术过程称为过滤。

18.膜分离技术 : 借助于一定孔径的高分子薄膜,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和不同特性

的物质颗粒或分子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膜分离技术。

19.结晶固定化酶 : 通过结晶的手段,将晶体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限制酶分子

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充分发挥催化作用的一种酶的固定化技术。

20.固定化细胞 :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正常的生长、繁殖和新陈

代谢等生命活动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又称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

21.吸附法 : 通过氢键、疏水作用和π电子亲和力等物理作用或离子交换作用,将酶

固定于水不溶载体上,从而制成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吸附法

22. 包埋法 : 是将聚合物的单体与酶溶液混合,再借助于聚合助进剂 (包括交联剂 )的作用进

行聚合,酶被包埋在聚合物中以达到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

23.结合法 :在适宜的 pH 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利用酶的侧链解离基团和离子交换剂的相

互作用而达到酶的固定化的方法称为结合法也称为键合法

24.交联法 : 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

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25.酶的定向固定 : 把酶和载体在酶的特定位点连接起来,使酶在载体表面按一定方

向排列从而提高固定化酶活性的固定化方法称为酶的定向固定。

26.酶分子修饰 : 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

性和功能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27.金属离子置换修饰 : 把酶分子中的金属离子换成另一种金属离子,使酶的特性和

功能发生改变的修饰方法称为酶的金属离子置换修饰。

28. 大分子结合修饰:把酶分子通过共价作用或非共价作用与某些特定的大分子结合,从而使

酶的特性和功能发生改变的修饰方法称为酶的大分子结合修饰。

29.肽链有限水解修饰 : 利用酶分子主链的切断和连接,使酶分子的化学结构及其空

间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特性和功能的方法称为酶的肽链有限水解修

饰也称为酶蛋白主链修饰。

30.核苷酸剪切修饰 :利用一定的方法(一般为化学法)在 DNA 转录过程中通过将目标酶蛋

白核苷酸的部分剪切,从而通过蛋白质翻译后改变酶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的方法称为酶

的核苷酸剪切修饰。

31.酶的侧链基团修饰 : 采用一定的方法(一般为化学法)使酶蛋白的侧链基团发生

改变,从而改变酶分子的特性和功能的修饰方法称为酶的侧链基团修饰。

32.氨基酸置换修饰 : 在 DNA 序列中的某一特定位点上进行碱基的改变获得突变基因,

对酶蛋白中特定的氨基酸进行置换,从而改变酶分子的特性和功能的修饰方法称为

氨基酸置换修饰。

33.定点突变 : 是指在 DNA 序列中的某一特定位点上进行碱基的改变从而获得突变基

因的操作技术。

34.核苷酸置换修饰 :通过定点突变等技术对酶蛋白分子 DNA 序列中的某一特定核苷酸序

列进行替换从而改变酶蛋白中特定氨基酸的种类实现酶分子特性和功能改变的修饰方法

称为核苷酸置换修饰。

35. 核酶 : 是指具有催化功能的RNA 分子,是生物催化剂,一般具有降解特异的mRNA 序

列等功能,又称核酸类酶、酶RNA 、核酶类酶RNA 。它的发现打破了酶是蛋白质的

传统观念。

36.模拟酶 : 研究天然酶中那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利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

设计和合成一些比天然酶简单的具有催化功能的非蛋白质分子或蛋白质分子称为

模拟酶。

2

37.抗体酶 :是指通过对生物抗体进行特定的修饰作用在其可变区赋予酶的催化结合

等属性制备出的一种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是一种新型人工酶制剂。

38.生物催化 : 利用酶或者生物有机体(细胞、细胞器、组织等)作为催化剂进行化

学转化的过程。

39.酶反应器 : 在工业生产中以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反应所需的设备称为酶反应器,是

用于完成酶促反应的核心装置。它为酶催化反应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最佳的反应条件,

以便在酶的催化下,使底物(原料)最大限度地转化成产物。

40.搅拌罐式反应器 : 又称为批量反应器、间歇式搅拌罐。由容器、搅拌器及保温装置组

成,底物与酶一次性投入反应器内,产物一次性取出,反应完成之后,酶(细胞)用过滤法

或超滤法回收,再转入下一批反应的一类反应器。

41.填充床式反应器 : 又称固定床反应器,是将固定化酶填充于反应器内,制成稳定的柱床,

然后通入底物溶液,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实现酶催化反应,以一定的流速收集输出的转

化液(含产物)的一类反应器。

42.流化床式反应器 : 是将底物溶液以足够大的流速,从反应器底部向上通过固定化酶柱

床,使固定化酶颗粒始终处于流化状态,使反应液的混合程度介于全混型和平推流型之

间。

即可用于处理黏度较大和含有固体颗粒的底物溶度,同时亦可用于需要供气体或排放

气体(即固、液、气三相反应)的酶反应器称为流化床式反应器。

43.鼓泡式反应器 : 是利用从反应器底部通入的气体产生的大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起到提供反应底物和混合两种作用的一类反应器。也是一种无搅拌装置的反应器。

44.膜反应器 : 是一种将酶催化反应与半透膜的分离作用组合在一起而成的反应器,

可以用于游离酶的催化反应,也可以用于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

45.喷射式反应器 : 通入高压喷射蒸汽,实现酶与底物的混合,进行高温短时催化反

应,适用于某些耐高温酶的一类反应器称为喷射式反应器。

二、填空题

1.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将所有已知的酶按照催化反应类型分为:_氧化还原酶_、_

转移酶_、_水解酶_、_裂合酶_、_异构酶_、_合成酶_六大类。

2.酶活力是_催化速率快慢_的量度指标,酶的比活力是_纯度高低_的量度指标,酶的

转换数的主要组分是_酶催化周期长短_的量度指标.

3. 1961 年,国际酶委员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条件下(25℃, pH 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_每1min_,催化_ 1μ mol_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_酶量_为一个国际单位,

即1IU。

4.酶活力的测定方法有_终点法_、_动力学法_、_酶偶联法_和_电化学法_。

5.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_酶分子结构_,二是_反应条件_。

6.求 Km最常用的方法是_双倒数作图法_。

7._戊二醛_、_二氨基丁烷_、_乙二胺_是酶分子修饰中分子内交联最常用的交联剂。

8. 1960 年,查柯柏和莫洛德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

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_启动基因_和_结构基因_。

9. SDS-PAGE 是利用蛋白质的_自身相对分子质量不同_进行分离,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

蛋白质的_对不同离子亲和作用力不同_进行分离。

10. 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_竞争性抑制作用_、_非竞争性抑制作用_和_反竞争性抑

制作用_。

11.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_终止_反应法和_连续_反应法。

12.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_吸附法_、_交联法_、_键合法_、和_包埋法_。

3

13.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_化学酶工程_修饰和_生物酶工程_修饰。

14.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_全合成_酶和_半合成_酶。

15.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_引入_法和_拷贝_法。

1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_热变性_法和_

酸碱变性_法。

17.酶的生产方法有_提取法_、_发酵法_和_化学合成法_。

18. 日本称为“酿素”的东西,中文称为_酶_,英文则为_Enzyme_是库尼于1878

年首先使用的。其实他存在于生物体的_细胞外_和_细胞内_中。

19.酶分子修饰的主要目的是改进酶的性能,即提高酶的_活性_、减少_抗原

性_,增加_稳定性_。

20.借助_双功能试剂_使_酶分子之间_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

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21.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的分离方法有_凝胶

过滤_法、_超滤_法和_超离心_法三种。

22.由于各种分子形成结晶条件的不同,也由于变性的蛋白质和酶不能形成结晶,因此

酶结晶既是_纯化手段_,也是_纯化标志_。

23.酶催化的作用机理在于能降低反应的_活化能_。

24.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最大反应速度Vm_____,米氏常数 Km_____。

25.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有机械破碎,物理破碎,_化学破碎_和_酶促破碎_。

26.酶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盐溶液提取,酸溶液提取,碱溶液提取和_有机溶剂提取_。

27.结晶的方法主要有_盐析结晶_,有机溶剂结晶法,透析平衡结晶法,等电点结晶法。

28.加压膜分离可分为微滤,_超滤_和反渗透。

29.常用的萃取方法有有机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_超临界流体萃取_和反胶束萃取。

30.固定化酶是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_催化反应_的酶。

31.固定法细胞是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_生命活动_的细胞。

32.固定化对酶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3.用带负电荷的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其最适 pH 比游离酶的最适 pH_向碱性方向移

动偏高_,用带正电荷的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其最适pH 比游离酶的最适 pH_向酸性方

向移动偏低_,用不带电荷的载体制备的固定化酶,其最适pH 与游离酶的最适 pH_相近

_。

34.酶催化反应的产物为酸性是,固定化酶最适pH 比游离酶的最适 pH_高_。

35.定点突变是在 DNA序列的_某一特定位点上_进行碱基的改变,从而获得_基因

突变_的操作技术。

36.模拟酶在结构上必须具有两个特殊位点,一个是_结合_位点,一个是_催化_位

点。

37.抗体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_细胞融合法_、_抗体结合位点化学修饰法_、_引入

辅助因子法_、_拷贝法_等。

38.搅拌罐式反应器主要由反应罐,_搅拌器_和温度调节装置组成。

39.填充床式反应器是通过_底物溶液_的流动,实现物质的传递和混合。

40.鼓泡式反应器是_有气体参与_的酶催化反应中最常用的一种反应器。

41.膜反应器是将酶的_催化效应_与半透膜的_分离作用_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反

应器。

42. 喷射式反应器是利用_高压蒸汽_的喷射作用,实现酶与底物的混合,进行_高温

4

短时_催化反应的一种反应器。

问答题

1. 举出四例,说明酶在医学上有广阔的用途。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已经被广泛的利用于各个生产生活领域,在医学方面酶也可用于疾

病的诊断与治疗。如葡萄糖氧化酶用于测定血糖、尿糖,诊断糖尿病。尿素酶测定血液、尿液中尿素的量,诊断肝脏、肾脏病变。溶菌酶具有抗菌、消炎、镇痛等作用,用于治疗手术性出血、咯血、鼻出血,分解脓液,消炎镇痛等。超氧化物歧化

酶(SOD)催化超氧负离子

(O2ˉ)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使机体免遭O2ˉ的损害。因此SOD具有抗辐射作用,并对红

斑狼疮、皮炎、结肠炎及氧中毒等疾病有显著疗效。

2.如何检查一种酶的制剂是否达到了纯的制剂?试用所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

一般检查一种酶的制剂是否达到了纯的制剂的方法是通过对酶的均一性进行检测而实现的,

但是要提出一个酶的均一性的绝对标准很难,因此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相对纯度标

准。对酶

制剂中存在一些小分子物质,不能认为该酶制剂不均一也就是不

纯。一般鉴定酶均一性的具体方法有: (1) 根据酶分子的大小、形状进行检测(超速

离心)(2) 根据酶分子的电荷或电荷

与分子大小的性质进行检测(电泳、SDS-电泳) (3) 根据酶分子的化学性质进行检

(等

聚焦) (4) 根据酶分子的免疫学性质进行检测(免疫技术)(5) 此外,还有溶解度结晶方法

其它方法( N-末端分析),由于不同工作对酶纯度要求及定义不同以及纯度鉴定方法

和纯度

标准要求,对酶的均一性鉴定和检测采用的方法和标准也各不相

同,所以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避免简单化。

3.简述酶催化的特性。

酶是生物催化剂,除了具有化学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等共

同特性外还具有以下特性:1. 催化活性易受外界条件影响,对温度、酸碱

性、重金属盐等条

件敏感。 2. 高效性,酶的催化活性通常要比化学催化剂高107- 1013 倍。 3. 专一性一种酶

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类的反

应,对其他底物和反应无催化效应。 4. 催化

活性可调控性,生物体内化学反应和酶种类繁多,但酶活性是可以受到调控的,其调控的

式也很多。 5. 反应条件温和性,酶一般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或核酸类物

质,由于生物体内环境稳定且较为稳定,因此酶的催化条件也具有温和

性。

4. 简述固定化细胞有哪些优缺点。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 该细胞能进行

常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又称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

胞。固定化细胞是在固定化

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优点如下 :(1) 省去了酶的分离手

续.

为多酶系统,无须辅因

再生。 (2) 细胞生长快、而且多、反应快。(3) 可以连续发酵,节约了成本,而且在蒸馏和

取前不用分离去细胞,能一边徘出发酵液,一边进行培养,排除了产物抑制和消耗。(4) 保

持酶在细胞内的原始状况,增加了酶的稳定、特别是对污染因子的抵抗力增加

等。它的缺点

如下: (1) 必须保持菌体的完整,防止菌体自溶,否则,将影响产品纯度。(2) 必须防止细

内蛋白酶对所需酶的分解,同时,需抑制胞内其他酶的活性止副产物的形

成。(3) 细胞膜、

壁会阻碍底物渗透和扩散

(4)利用的仅是胞内酶,且其他胞内酶容易形成不需要的副产物等。

5.简述生物印迹酶的种类及制备过程。

生物印迹是分子印迹的一种形式,它是指生物材料,如蛋白质和糖类物质为骨架,在其上进行分子印迹而产生对印迹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空腔的过程。一般生物印迹酶包括 1. 有机相生物印迹酶、 2. 水相生物印迹酶两类。有机相生物印迹酶制备的过程是: 1. 将底物脂肪

以脂质体形式接近酶, 2. 将适当两亲性的表面活性剂与酶印迹, 3. 将完成的酶复合物冷冻干燥用

5

非水溶剂洗去表面活性剂,4. 获得活性中心开启的活性有机相生物印迹酶。水相生物印迹酶的制备过程一般是选择印迹分子然后与酶蛋白分子混合,待起始蛋白在变性条件下与印迹分子充分作用后,用交联剂固定印迹蛋白的构象,经透析去除印迹分子后就得到了具有水

解能力的水相生物印迹酶。

6.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固定化酶是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手段,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

上,或将酶柬缚在一定的空

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充分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它和水溶性酶比较具有

下优点: (1) 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纯工艺.(2) 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反复使用,有利于工艺的连续化、管道

化。(3) 酶反应过程可以严

格控制,有利于工艺自动化和微电脑化。(4)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提高了酶的稳定

性。(5) 较能

适应于多酶反应。 (6) 酶的使用效率提高,产物得率提高,产品质量有保障,成本低等。固

定化酶也存在一些缺点:(1) 酶固定化时酶的活力有所损失。同时也增加了固定化的成

本,

使工厂开始投资大。

(2) 固定化效率低,比较适应水溶性底物和小分子底

物。(3) 与完整细胞

比较,不适于多酶反应,特别是需要辅因子的反应,同时对胞内酶需经分离后,才能固定化等。

7.酶分子修饰的方法有哪些?酶分子修饰的目的是什么?

酶分子修饰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1. 金属离子置换修

饰、

2. 大分子结合修饰、

3. 肽链

限水解修饰、 4. 酶蛋白侧链基团修

饰、 5. 氨基酸置换修饰、6. 核苷酸链剪切或置换修饰、

7.

物理修饰、 8. 基因水平的修饰等。酶分子修饰的目的是: 1. 提高酶活力、 2. 改进酶的稳定

性、

3. 允许酶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起作

用、 4. 改变酶催化的最适pH 或温度、

5.

改变酶的特异

性、

6.改变酶催化反应类型、

7. 提高催化过程的反应速率等。

8.简述酶的催化特点和催化机理。

酶具有一般催化剂的特征:1. 只能进行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

应;

2. 可以缩短化学反应到

平衡的时间,而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3. 通过降低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

度。还具有以下特性: 1. 催化活性易受外界条件影响,对温度、酸碱性、重金属盐等条件敏

感。 2. 高效性,酶

的催化活性通常要比化学催化剂高107-1013 倍。3.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

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类的反应,对其他底物和反应无催化效应。

4.

催化活性可调控性,生物

内化学反应和酶种类繁多,但酶活性是可以受到调控

的,

其调控的方式也很多。 5. 反应条

温和性,酶一般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或核酸类物

质,由于生物体内环境稳定且较为稳定,因此酶的催化条件也具有温和性。

9.举例说明固定化酶(细胞)的制备过程及原理。

固定化酶(细胞)的制备过程是指将所需要固定的酶或者细胞通过物理吸附、交联作用、键

合作用以及包埋作用等过程结合到选择好的一定载体上的过程。以微囊包埋法固定血红蛋白酶为例,其制备过程为先将含有高浓度血红蛋白的酶溶液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相中乳化,在油溶性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下形成油包水的微滴,再将溶于有机溶剂的高聚物加入乳化液中,

然后加入一种不溶解高聚物的有机溶剂,使高聚物在油- 水界面上沉淀、析出,形成膜,将

酶包埋,最后在乳化剂的帮助下由有机相转移入水相中通过将微囊固定收集得到微囊

包埋固定化血红蛋白酶。该过程的原理是利用将乳化后的酶溶液与溶解的固定膜材料

溶液混合后,通过加入不溶解高聚物的有机溶剂使高聚物分子在乳化液界面析出高聚

物沉淀层形成高聚物微囊将酶溶液包埋固定得到固定化酶。

10.简述抗体酶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抗体酶的制备过程是通过对生物抗体进行一些特定的处理或修饰后使之具有酶催化某些反

应的功能。目前抗体酶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 1. 细胞融合法、 2. 抗体结合位点化学修饰法、

3. 引入辅助因子法、

4. 用生物工程方法产生抗体、

5. 拷贝法等。抗体酶的应用则主要应用于

6

1.有机合成,抗体酶由于具有精确底物专一性和立体专一性可用于催化内消旋底物合成相

同手性产物反应、 2. 阐明化学反应机制,、 3. 医疗,由于抗体酶既能标记靶抗原目

标,又能执行一定的催化功能,通过这两种功能的结合,抗体酶可大力应用于戒毒和肿瘤

治疗等。

11.固定化方法有哪几种?并简述各自的机理。

1.吸附法、吸附法固定化酶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氢键、疏水键、电子亲和力等物理作

用力将酶固定于不溶性载体上得到固定化酶。

2.载体偶联键合法、键合法固定化酶技术的原理是选择一种合适的不溶性载体使它与酶分

子上的某些非必须的游离基团发生反应,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使二者连接起来形成固

定化酶。

3.交联法、交联法固定化酶技术的原理是使用某种双功能或多功能试剂使酶与酶或

细胞与细胞之间和多功能试剂间形成共价键得到三向的交联网架结构得到固定化

酶。

4.包埋法、包埋法固定化酶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多孔性载体,通过网格包埋或微囊包

埋过程不经化学反应与化学修饰方法将酶包埋在载体内部得到固定化酶

12.阐述酶工程的应用并分别举例说明。

随着酶的工业化纪产的发展,酶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药、环保及科研等各个领域,

在发酵工业中酶工程可用于生产葡萄糖。氨基酸有机酸等多种轻工食品原料,在医药领域酶

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糖尿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与抗生素凝血素等多种药物制造

等方面,在分析检测方面酶工程技术可以应用于生产食品快速检酶测试纸、特异性检测酶柱

和酶管、酶传感器等方面,在环境保护领域酶工程可用于环境检测、三废处理、生物脱墨等,在研究方面酶工程也可用于生物工程研究和阐明酶反应机制等方面研究。

13.对酶进行化学修饰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对酶进行化学修饰时应考虑以下因

素: 1. 酶化学修饰方法的基本原理,选用正确合理的修饰

方法。 2. 化学修饰剂的性质与要求,选用正确合理的化学修饰剂。

3. 酶自身条件和位点的性

质,熟悉酶活性部位及相关条件和性质避免不当或错误修

饰。 4. 反应条件的选择,尽可能在酶稳定条件下进行,并尽量不破坏酶活性功能的必需基

团,使修饰率高,同时酶的活力回收高。

14.对酶的初提取液经过一次纯化后,经测定得到以下数据,试计算比活力,回收率及纯化倍数。

粗提液:体积 100mL 活力单位 250u/mL 蛋白氮 2.5mg/mL

硫酸铵沉淀:体积 8mL 活力单位 800u/mL 蛋白氮 1.6mg/mL

15.写出三种分离纯化酶蛋白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酶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层析法、电泳法、离心法、过滤与膜分离法、萃取法

等。其中沉淀法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使溶液中某些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其从溶液中沉淀析出,达到与其他溶质分离的目的,是酶蛋白分离纯化中最常用的的方法,主要有盐析法、共沉淀法、等电点法、有机溶剂法、热处理法等。层析法的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

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分子大小形状、极性、亲和力、分配系数等)的不同,使各组分在

层析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布程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生产中常用的层析方法有吸附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层析、亲和层析、层析聚焦、高效液相层析等。电泳法的原理是利用不同蛋

白与酶蛋白自身带电情况和分子量等性质不同,在稳定电场中向着与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

极以不同速率移动的方法达到分离纯化目的,常用的电泳技术有纸电泳、薄层电泳、薄膜电

7

泳、凝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电泳等。

16.填充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反应器的优缺点是什么?

流化床反应器优点: (1) 具有良好的传质及传热的性能。pH、温度控制及气体的供给比较容

易。 (2) 不易堵塞,可适用于处理粘度高的液体。(3) 能处理粉末状底物。(4) 即使应用细粒

子的催化剂,压力降也不会很高。缺点如下:(1) 需保持一定的流速,运转成本高,难于放

大。 (2) 由于颗粒酶处于流动状态,易导致粒子的机械破损。 (3) 由于流化床的空隙体积大,

酶的浓度不高。(4) 由于底物高速流动使酶冲出,降低了转化率。

填充床反应器优点是:高效率、易操作、结构简单等,因而,PBR是目前工业生产及研究中

应用最为普遍的反应器。它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固定化酶和不含固体颗粒、黏度不大的底物溶

液,以及有产物抑制的转化反应。但是它存在下列缺点:(1) 温度和 pH 难以控制。 (2) 底物

和产物会产生轴向浓度分布。 (3) 清洗和更换部分固定化酶较麻烦。( 4)床内有自压缩倾

向,易堵塞,且床内压力大底物需要加压注入。

17.固定化后酶的性质会发生什么变化?

1. 稳定性提高,对酸、碱、热和变性剂的耐受能力增强。

2. 最适 pH 改变,根据固定载体性

质和催化反应产物性质的不同最适pH 随之发生不同变化。3. 相对酶活力降低,由于空间位

阻等变化酶活力大部分下降。4. 最适温度变化,一般固定化酶反应最适温度比一般酶高一些。

5. 底物特异性变化,一般可作用于大分子底物的没特异性往往发生变化,作用于小分子底物

的酶一般不发生变化。 6. 酶学特性可能变化,米氏常数和最大反应速度因不同固定方

法可能发生变化。

18.酶分离纯化的技术路线是什么?

酶分离纯化的技术路线是:对于胞内酶则是通过机械、物理或酶解等方法将预处理后的动物、

植物或微生物细胞进行细胞破碎,再进行适当的酶提取处理,然后再通过离心、过滤、沉淀、

层析、电泳、萃取、结晶等酶的分离纯化步骤,最后再进行酶的浓缩与贮存等到纯化酶。对

于胞外酶则一般直接对预处理后的发酵液进行提取,再进行分离纯化及浓缩贮存等过程。

19.常用沉淀法的种类及原理是什么?

沉淀法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使溶液中某些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使其从溶液中沉

淀析出,达到与其他溶质分离的目的,是酶蛋白分离纯化中最常用的的方法,主要有盐析法、

共沉淀法、等电点法、有机溶剂法、热处理法等。

20.比较各类酶反应器的优缺点。

21.双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的原理各是什么?

双水相萃取的原理是利用某些高聚物之间或者高聚物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一定的浓度混

合后可形成各种不相溶的两相,借助溶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分离的。超临界

流体萃取的原理是超临界流体由于处于两相间的临界态具有很高的扩散系数、很低的粘度以

及液体近似的密度,利用欲分离物质与杂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不同而实现分离的。反胶

束萃取的原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分散于连续有机相中形成纳米尺度的聚焦体,聚焦体内部为

包裹的亲水相外部为疏水有机相,借助欲分离物质的扩散作用与在有机相与水相两相中

溶解度的不同实现分离的。

22.等点聚焦的原理和用途是什么?亲和层析的原理是什么?

等点聚焦的原理是在电泳系统中,加进两性电解质载体。当接通直流电时,两性电解质载体

8

即形成一个由阳极到阴极连续增高的pH 梯度。当酶或其他两性电解质进入这个体系

时,不

同的两性电解质即在电场作用力的推动下移动

到(聚焦于)与其等电点相当的pH 值位置

上,

此时由于等电点与 pH 相当分子表面净电荷为零呈不带电状态,因此不再受电场作用力作用

而发生移动,稳定聚焦于该位置范围不变,从而使不同等电点的物质得以分

离。此法主要用

于分离纯化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等物

质。亲和层析的原理是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

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通过选择特异性的亲和层析载体,将欲分离物质与杂质加入后进

行洗脱,由于特异性又可逆的亲和作用力使欲分离物质保留于载体上其他物质则被洗脱,从而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

23. 电泳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电泳的种类有哪些?

电泳法的原理是利用不同蛋白与酶蛋白自身带电情况和分子量等性质不

同,在稳定电场中向着与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以不同速率移动的方法达到分离纯化目的,常用的电泳技术有纸电泳、薄层电泳、薄膜电泳、凝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电泳

等。

9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整理#(精选.)

第一章 1.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酶学研究迅速发展,特别是酶的推广应用,使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科学技术。 2.化学酶工程:指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及化学人工酶的研究和应用 3.生物酶工程:是酶学和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产物,亦称高级酶工程。 4.酶工程的组成部分? 答:酶工程主要指自然酶和工程酶(经化学修饰、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改造的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酶的产生;酶的分离纯化;酶的改造;生物反应器。5.酶的结构特点? 答:虽然少数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已经鉴定,但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因而酶必然具有蛋白质四级结构形式。其中一级结构是指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共价骨架;二级结构为在一级结构中相近的氨基酸残基间由氢键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带有螺旋、折叠、转角、卷曲等细微结构;三级结构系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子盘区以形成包括主侧链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四级结构是指低聚蛋白中各折叠多肽链在空间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具有低聚蛋白结构的酶(寡聚酶)必须具有正确的四级结构才有活性。具有活性的酶都是球蛋白,即被广泛折叠、结构紧密的多肽链,其氨基酸亲水基团在外表,而疏水基团向内。 6.酶活性中心:是酶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酶分子中相当小的一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链中可能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7.酶作用机制有哪几种学说? 答:锁和钥匙模型、诱导契合模型 8.酶催化活力的影响因素? 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等。 9.酶的分离纯化的初步分离纯化的步骤? 答:(一)材料的选择和细胞抽提液的制备 1.材料的选择:目的蛋白含量要高,而且容易获得 2.细胞破碎方法及细胞抽提液的制备。为了确保可溶性细胞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应当使用类似于生理条件下的缓冲液。动物组织和器官要尽可能除去结缔组织和脂肪、切碎后放人捣碎机中。完全破碎酵母和细菌细胞。 3.膜蛋白的释放:膜蛋白存在于细胞膜或有关细胞器的膜上。按其所在位置大体可分为外周 蛋白和固有蛋白两种类型 4.胞外酶的分离:胞外酶是在微生物发酵时分泌到发酵液中的。发酵后可通过离心或过滤将菌体从发酵液中分离弃去,所得发酵清液通常要适当浓缩,然后再作进一步纯化。目前常用的浓缩方法是超滤法。 (二)蛋白质的浓缩和脱盐 浓缩方法主要有:沉淀法、吸附法、干胶吸附法、渗透浓缩法、超滤浓缩法

酶工程 试题及答案

共三套 《酶工程》试题一: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3、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4、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5、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6、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7、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8、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9、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10、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__________,英文则为__________,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2、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__________酶结晶,并指出__________是蛋白质。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产糖比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高产液化酶优良菌株菌号为___________。在微生物分类上,前者属于__________菌,后者属于__________菌。 4、1960年,查柯柏(Jacob)和莫洛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__________基因和__________基因。 5、1961年,国际酶委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的条件下(25oC,PH及底物浓度为最适宜)__________,催化__________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__________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6、酶分子修饰的主要目的是改进酶的性能,即提高酶的__________、减少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 7、酶的生产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借助__________使__________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9、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__________法,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法三种。 10、由于各种分子形成结晶条件的不同,也由于变性的蛋白质和酶不能形成结晶,因此酶结晶既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 三、名词术语的解释与区别(每组6分,共30分) 1、酶生物合成中的转录与翻译 2、诱导与阻遏 3、酶回收率与酶纯化比(纯度提高比) 4、酶的变性与酶的失活

哈工大酶工程试题答案

年级2001 专业生物技术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 1.酶工程 2.自杀性底物 3.别构酶 4.诱导酶 5.Mol催化活性 6.离子交换层析 7.固定化酶 8.修饰酶 9.非水酶学 10.模拟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 。 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产酶量,三是菌种不易,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反应法和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酶制剂,酶制剂,酶制剂和 酶制剂。 8.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法,法,法, 法。 9.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修饰和修饰。 10.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酶和酶。 11.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法和法。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相比,有何优缺点 2.写出三种分离纯化酶蛋白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3.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 4.下面是某人对酶测定的一些数据,据此求出该酶的最大反应速度和米氏常数。

10-6 10-6 10-5 10-5 10-5 10-4 10-4 10-2 酶工程试题(B) 一名词解释 1.抗体酶 2.酶反应器 3.模拟酶 4.产物抑制 5.稳定pH 6.产酶动力学 7.凝胶过滤 8.固定化酶 9.非水酶学 10.液体发酵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抑制剂,Km 减小,其抑制剂属于抑制剂。 2.菌种培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培养法和培养法。 3.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发酵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 和等。 4.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有,,。 5.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是,,, 。 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法,法和 法 7. 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法,法,法, 法。 8. 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修饰和修饰。 9.酶与抗体的重要区别在于酶能够结合并稳定化学反应的,从而降低了底物分子的,而抗体结合的抗原只是一个态分子,所以没有催化能力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在生产实践中,对产酶菌有何要求 2.对酶进行化学修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列出用共价结合法对酶进行固定化时酶蛋白上可和载体结合的功能团 4.某酶的初提取液经过一次纯化后,经测定得到下列数据,试计算比活力,回收率及纯化 倍数。

酶工程试卷

酶工程试卷(A) 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 双倒数作图法。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序列机制,另一类是乒乓机制,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竞争性,反竞争性,非竞争性,混合性; 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生产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 终止反应法和连续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液体酶制剂,固体酶制剂,纯酶制剂和固定化酶制剂。 8。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共价键法。 9.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和内部修饰。 10.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半合成酶和全合成酶。 11.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拷贝法和引入法。 1.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 解:1.微生物种类丰富,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 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酶种提取,特别是胞外酶 3.来源广泛,价值便宜。 1)微生物易得,生长周期短 2)可以利用微电脑技术控制酶的发酵生产,可进行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 3)可以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和改造菌种,增加产酶率和开发新酶种。 酶工程试题(B) 1.Km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竞争性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Km调小,其抑制剂属于反竞争性抑制剂。 2.菌种培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固体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 3.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温度、PH、氧气、搅拌、湿度和泡沫等。 4.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法有控制条件,遗传控制,其他方法。 5.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别是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滞后合成型。 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热变性法,酸碱变性法和表面变性法。 7.通常酶的固定方法有:交联法、包埋法、吸附法、共价结合法。

【生物课件】《酶工程》试题一参考答案

【生物课件】《酶工程》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 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 2、酶的分类与命名的基础是酶的专一性。(? ) 3、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 4、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5、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6、膜分离过程中,膜的作用是选择性地让小于其孔径的物质颗粒成分或分子通过,而把大 于其孔径的颗粒截留。(?) 7、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 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8、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 9、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 10、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酶,英文则为Enzyme,是库尼(Kuhne)于1878年首 先使用的。其实它存在于生物体的细胞内与细胞外。

2、 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脲酶结晶,并指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他因这一 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高产糖比酶优良菌株菌号为As3.4309,高产液化酶优良菌株菌号为 BF7.658。在微生物分类上,前者属于霉菌,后者属于细菌。 4、 1960年,查柯柏(Jacob)和莫洛德(Monod)提出了操纵子学说,认为DNA分子中, 与酶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有四种,即操纵基因、调节基因、启动基因和结构基因。 5、 1961年,国际酶委会规定的酶活力单位为:在特定的条件下(25 oC,PH及底物浓度为 最适宜)每1分钟内,催化1μ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即1IU。 6、酶分子修饰的主要目的是改进酶的性能,即提高酶的活力、减少抗原性,增加稳定性。 7、酶的生产方法有提取法,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8、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 法。 9、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凝胶过滤法,超滤法和超离心 法三种。 10、由于各种分子形成结晶条件的不同,也由于变性的蛋白质和酶不能形成结晶,因此

哈工大酶工程试题(A)答案

酶工程试题(A) 年级2001 专业生物技术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 1.酶工程 2.自杀性底物 3.别构酶 4.诱导酶 5.Mol催化活性 6.离子交换层析 7.固定化酶 8.修饰酶 9.非水酶学 10.模拟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 。 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产酶量,三是菌种不易,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反应法和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酶制剂,酶制剂,酶制剂和 酶制剂。 8.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法,法,法, 法。 9.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修饰和修饰。 10.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酶和酶。 11.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法和法。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相比,有何优缺点? 2.写出三种分离纯化酶蛋白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3.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 4.

酶工程试题(B) 一名词解释 1.抗体酶 2.酶反应器 3.模拟酶 4.产物抑制 5.稳定pH 6.产酶动力学 7.凝胶过滤 8.固定化酶 9.非水酶学 10.液体发酵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Km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抑制剂,Km减小,其抑制剂属于抑制剂。 2.菌种培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培养法和培养法。 3.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发酵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 和等。 4.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有,,。 5.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是,,, 。 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法,法和 法 7. 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法,法,法, 法。 8. 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修饰和修饰。 9.酶与抗体的重要区别在于酶能够结合并稳定化学反应的,从而降低了底物分子的,而抗体结合的抗原只是一个态分子,所以没有催化能力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在生产实践中,对产酶菌有何要求? 2.对酶进行化学修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3.列出用共价结合法对酶进行固定化时酶蛋白上可和载体结合的功能团 4.某酶的初提取液经过一次纯化后,经测定得到下列数据,试计算比活力,回收率及纯化 倍数。 (A)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 1. 酶工程:又叫酶技术,是酶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技术。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定稿版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酶工程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酶活力: 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力的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 某一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表示,酶催化反应速度愈大,酶活力愈高,反之活力愈低。2.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类底物起催化作用,对其他底物无催化 作用的性质,一般又可分为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3.酶的转换数: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即是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 底物转变为产物的摩尔数,是酶的一个指标。 4.酶的发酵生产:是指通过对某些特定微生物进行发酵培养后,利用微生物生长发酵过程 中特定的代谢反应生成生产所需要的酶,最后通过提取纯化过程得到酶制剂的过程称为酶的发酵生产。 5.酶的反馈阻遏: 6.细胞破碎: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酶解等方法,使目标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壁得 以破坏,细胞中的目标产物得以选择性或全部释放便于后续收集和分离的过程称为细胞破碎。 7.酶的提取: 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处理含酶原料,使酶充分溶解到溶剂 中的过程,也称作酶的抽提,是酶分离纯化过程常用的手段之一。 8.沉淀分离:是通过改变某些条件,使溶液中某种溶质的溶解度降低,从溶液中沉淀析 出,而与其他溶质分离的方法,常用语酶的初步提取与分离。

9.层析分离: 亦称色谱分离,是一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使各 组分以不同程度分布在两个相中,其中一个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个相则流过此固定相(称为流动相)并使各组分由于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作用力的不同以不同速度移动,从而达到分离的物理分离方法。 10.凝胶层析: 又称为凝胶过滤,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等。是指以各种多孔凝胶为 固定相,在流动相冲洗过程中混合物中所含各种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大小不同,在固定相凝胶微孔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依次从层析柱中分离出来,达到物质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11.亲和层析: 是利用生物分子与配基之间所具有的专一而又可逆的亲和力,将混合物装 入层析柱中利用流动相的冲洗作用和目标分子与固定相配基亲和作用力不同而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技术。 12.离心分离: 借助于离心机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物质分离的 技术过程。 13.电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着与其本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称为电泳。利 用不同的物质其带电性质及其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在一定的电场中它们的移动方向和移动速度也不同,故此可使它们分离,电泳技术是常用的分离技术之一。 14.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技术。 15.双水相萃取:双水相是指某些高聚物之间或者高聚物与无机盐之间在水中以一定的浓度 混合而形各种不相溶的两水溶液相。由于溶质在这两相的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萃取的方法称为双水相萃取。

酶工程复习题

酶工程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酶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 (A)(答案)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 (B)酶是在细胞内合成的,但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功能 (C)酶具有专一性 (D)酶是生物催化剂 2.下列哪一项不是辅酶的功能( ) (A)转移基团 (B)传递氢 (C)传递电子 (D)(答案)决定酶的专一性 3.下列对酶活力的测定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酶的反应速度可通过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或测定底物的减少量来完成 (B)需在最适pH条件下进行 (C)(答案)按国际酶学会统一标准温度都采用25℃ (D)要求[S]远远小于[E] 4.下列关于酶活性部位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发挥催化功能的部位 (B)活性部位的基因按功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结合基团,一类是催化基团(C)酶活性部位的集团可以是同一条肽链但在一级结构上相距很远的集团(D)(答案)不同肽链上的有关基团不能构成该酶的活性部位 5.酶的高效率在于 (A)增加活化能 (B)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C)增加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答案)降低活化能

6.作为催化剂的酶分子,具有下列哪一种能量效应 (A)增高反应活化能 (B)(答案)降低反应活化能 (C)增高产物能量水平 (D)降低产物能量水平 二、填空题 1.酶和菌体固定化的方法很多。主要可分为吸附法、结合法、交联法和热处理法 2.系统命名法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将酶分为6大类。即1、氧化还原酶;2、转移酶; 3、水解酶; 4、裂合酶; 5、异构酶; 6、合成酶(或称连接酶)。 3.酶分子修饰中,经过修饰的酶的特性会改变,即可提高酶活力,增加稳定性或降低抗原性。 4.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5.酶的特点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酶具有高的作用专一性;其化学本质具有蛋白质性质。 6.常用产酶菌有细菌(大肠杆菌);霉菌(黑曲酶;青酶;木酶;根酶);放线菌(链酶菌);酵母等。 7.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 8.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9. 酶的生产方法有提取法,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 10. 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作用,制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 11.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中,根据目的酶与杂质分子大小差别有凝胶过滤法,超滤法和超离心法三种。 12.酶的特点酶是生物催化剂;其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酶具有高的作用专一性;其化学本质具有蛋白质性质。 13.在酶的发酵生产中,培养基要从营养的角度考虑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的调

酶工程试题

酶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固定化酶 采用各种方法,将酶固定在水不溶性的载体上,制备成固定化酶的过程称为酶的固定化。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称为固定化酶。 2.酶反应器 用于酶进行催化反应的容器及其附属设备称为酶反应器。 3.模拟酶 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但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做模拟酶 4.抗体酶 又叫做催化抗体,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是一类具有催化活力的免疫球蛋白,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5.印迹酶 以一种分子充当模板,其周围用聚合物交联,当模板分子除去后,聚合物就留下了与此分子相匹配的空穴,若构建合适,这种聚合物就像锁一样,对钥匙具有选择性识别作用。这种技术称为分子印迹,该技术的酶产物称为印迹酶。 6.融合酶 将两个或者多个酶分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融合蛋白 7.定点突变 只在基因的特定位点引入突变,通过取代、插入或者删除已知DNA序列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来改变酶蛋白结构中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氨基酸,以此来提高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强酶的专一性等。

8.必需水 在有机介质中,酶分子需要一层水化层以维持其完整的空间构象,将对于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的最低水量为必需水,由于其与酶分子的结合十分紧密,又称结合水。 9.酶传感器 以酶作为分子识别元件上的敏感材料,同各种不同的转换器结合所构成的一类生物传感器。 10.酶的必需基团和活性中心 酶的必需基团是指酶分子中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酶的活性中心是指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场所。 二、填空题 1.酶根据主要组分的不同可以分为: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两大类,根据酶的作用的底 物和催化反应的类型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合成酶(连接酶)。(写出4种即可) 2.酶的活力是酶催化速度的度量指标,酶的比活力是酶纯度的度量指标,酶转换数是 酶催化效率的度量指标。 3.酶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分离法生产,发酵法生产,化学合成法生产,生物合成 法生产。 4.酶反应器类型有:搅拌罐式反应器,填充床式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鼓泡式 反应器,膜反应器,喷射式反应器。(写出3种即可) 5.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_竞争性抑制作用、_非竞争性抑制作用_和_反竞争性抑制作 用。 6.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最大反应速度Vm降低,米氏常数Km不变。 7.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有:机械破碎,物理破碎,_化学破碎_和_酶促破碎_。

酶工程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固定化酶: 2、原生质体: 3、超滤: 4、酶的催化特性: 5、生物酶工程: 6、酶的必需基团和活性中心: 7、诱导与阻遏: 8、酶反应器: 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空2分,共24分). 1、酶的分类()()()。(三种即可) 2、酶活力是()的量度指标,酶的比活力是()的量度指标,酶转换数是()的量度指标。 3、微生物产酶模式可以分为同步合成型,()中期合成型,()四种。 4、酶的生产方法有(),生物合成法和化学合成法。 5、优良的产酶微生物所具备的条件:(1)()(2)()(3)()(写出三种即可)。 三、判断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空1.5分,共15分)。 1、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 2、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3、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4、培养基中的碳源,其唯一作用是能够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 5、在酶与底物、酶与竞争性抑制剂、酶与辅酶之间都是互配的分子对,在酶的亲和层析分离中,可把分子对中的任何一方作为固定相。 6、补料是指在发酵过程中补充添加一定量的营养物质,补料的时间一般以发酵前期为好。 7、酶固定化过程中,固定化的载体应是疏水的。 8、在酶的抽提过程,抽提液的 pH 应接近酶蛋白的等电点。 9、青霉素酰化酶不但能催化青霉素侧链的水解作用,而且也能催化逆反应。 10、亲和试剂又称活性部位指示试剂,这类修饰剂的结构类似于底物结构。 四、问答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45分)。 1、试述提高酶发酵产量的措施。(8 分,答出四点即可) 2、酶失活的因素?(8分) 3、酶的提取方法有哪些?(8分) 4、酶分子修饰的意义有哪些?(6分) 5、试简述酶分子的定向进化。(5分) 6、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相比,有何优缺点?(10分,优缺点答五点即可) 答案 一、1、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固定在载体上,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2、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植物、真菌或细菌细胞;3、超滤:超滤是采用中空纤维过滤新技术,配合三级预处理过滤清除自来水中杂质;4、酶的催化特性:①极高的催化效率②高度的专一性③酶活性的可调节性④酶的不稳定性5、生物酶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对酶蛋白分子进行修饰、改造,改进酶蛋白的催化特性或酶蛋白的蛋白质特性等;6、酶的必需基团:指酶分子中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活性中心:是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反应的场所;7、酶合成的诱导是指加入某种物质使酶的合成开始或加速进行的过程;酶合成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问题:试述木瓜蛋白酶的生产方法? 答:木瓜蛋白酶可以采用提取分离法、基因工程菌发酵法、植物细胞培养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生产。 (1)提取分离法:从木瓜的果皮中获得木瓜乳汁,通过各种分离纯化技术获得木瓜蛋白酶。 (2)发酵法:通过DNA重组技术将木瓜蛋白酶的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中,获得基因工程菌,在通过基因工程菌发酵获得木瓜蛋白酶。 (3)植物细胞培养法:通过愈伤组织诱导获得木瓜细胞,在通过植物细胞培养获得木瓜蛋白酶。 第二章微生物发酵产酶 1、解释酶的发酵生产、酶的诱导、酶的反馈阻遏(产物阻遏)、分解代谢物阻遏。诱导物的种类? 答:酶的发酵生产: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获得所需的酶的技术过程; 酶的诱导:加进某些物质,使酶的生物合成开始或加速的现象,称为诱导作用; 产物阻遏(反馈阻遏):指酶催化反应的产物或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生物合成受到阻遏的现象。 分解代谢物阻遏(营养源阻遏):是指某些物质经过分解代谢产生的物质阻遏其他酶合成的现象。 诱导物的种类:诱导物一般是酶催化作用的底物或其底物类似物,有的也是反应产物。2、微生物产酶模式几种?特点?最理想的合成模式是什么? 答:(1)同步合成型特点: a.发酵开始,细胞生长,酶也开始合成,说明不受分解代谢物和终产物阻遏。 b.生长至平衡期后,酶浓度不再增长,说明mRNA很不稳定。 (2)延续合成型特点: a.该类酶一般不受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 b.该酶对应的mRNA是相当稳定的。 (3)中期合成型特点: a.该类酶的合成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 b.该酶对应的mRNA不稳定。 (4)滞后合成型特点: a.该类酶受分解代谢物阻遏和终产物阻遏作用的影响,阻遏解除后,酶才大量合成。 b.该酶对应的mRNA稳定性高。 选择:在酶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酶产率和缩短发酵周期,最理想的合成模式是延续合成型。 3、可以添加什么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表面活性剂的作用? 答:(1)一些酶的发酵生产时要控制容易降解物质的量或添加一定量的cAMP,均可减少或解除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2)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增溶、乳化作用、润湿作用、助悬作用、起泡和消泡作用、消毒和杀菌剂。 4、根据微生物培养方式不同,酶的发酵生产有几种类型?哪种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按酶生物合成的速度把细胞中的酶分几类?酶的生物合成在转录水平的调节主要有哪三种模式?微生物细胞生长过程一般分为几个阶段?

酶工程习题及答案

酶工程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 1. 酶工程:又叫酶技术,是酶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技术。 2.自杀性底物:底物经过酶的催化后其潜在的反应基团暴露,再作用于酶而成为酶的不可逆抑制剂,这种底物叫自杀性底物。 3.别构酶;调节物与酶分子的调节中心结合后,引起酶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催化中心对底物的亲和力,这种影响被称为别构效应,具有别构效应的酶叫别构酶 4.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 5.Mol催化活性: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酶分子中每个活性中心转换的分子数目 6.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作为载体这些载体在一定条件下带有一定的电荷,当带相反电荷的分子通过时,由于静电引力就会被载体吸附,这种分离方法叫离子交换层析。 7.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8.修饰酶:在体外用一定的化学方法将酶和一些试剂进行共价连接后而形成的酶 9.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10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的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模拟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决定酶催化活性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酶分子结构,二是反应条件。 2.求Km最常用的方法是双倒数作图法。 3.多底物酶促反应的动力学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序列机制,另一类是乒乓机制。 4.可逆抑制作用可分为竞争性,反竞争性,非竞争性,混合性; 5.对生产酶的菌种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条件有,一是看它是不是致病菌,二是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三是菌种不易退化,四是最好选用能产生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6.酶活力的测定方法可用终止反应法和连续反应法。 7.酶制剂有四种类型即液体酶制剂,固体酶制剂,纯酶制剂和固定化酶制剂。 8.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包埋法,交联法, 共价键结合法。 9.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和内部修饰。 10.模拟酶的两种类型是半合成酶和全合成酶。 11.抗体酶的制备方法有拷贝法和引入法。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相比,有何优缺点? 解:优点(1)易将固定化酶和底物,产物分开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纯工艺 (2)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使用(3)反应过程可以严格控制,有利于工艺自动化(4)提高了酶的稳定性 (5)较能适于多酶反应 (6)酶的使用效率高产率高成本低 缺点 (1)固定化时酶的活力有损失 (2)比较适应于水溶性底物 (3)与完整的细胞相比,不适于多酶反应。 2.写出三种分离纯化酶蛋白的方法,并简述其原理。 解:.方法:透析与超虑离心分离凝胶过滤盐析等电点沉淀共沉淀吸附层析电泳亲和层析热变性酸碱变性表面变性等(原理略) 3.为什么酶制剂的生产主要以微生物为材料? 解:(1)微生物种类多,酶种丰富,且菌株易诱变,菌种多样 (2)微生物生长繁殖快,酶易提取,特别是胞外酶 (3)来源广泛,价格便宜 (4)微生物易得,生长周期短 (5)可以利用微电脑技术控制酶的发酵生产,可进行连续化,自动化,经济效益高 (6)可以利用以基因工程为主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选育和改造菌种,增加产酶率和开发新酶种 4 下面是某人对酶测定的一些数据,据此求出该酶的最大反应速度和米氏常数 [S](mol/L) V0(umol/min) 0.5?10-628 4.0?10-640 1.0?10-570 2.0?10-595 4.0?10-5112 1.0?10-4128 2.0?10-4139 1.0?10-2140 解:最大反应速度140 ,Km: 1.0?10-5 酶工程试题(B) 一名词解释 1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化学人工酶 2酶反应器:是利用生物化学原理使酶完成催化作用的装置,他为酶促反应提供合适的场所和最佳的反应条件,使底物最大限度的转化为物。 3模拟酶:利用有机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的比酶结构简单的具有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分子叫模拟酶。 4底物抑制:在酶促反应中,高底物浓度使反应速度降低的现象。 5稳定pH:酶在一定的pH范围之内是稳定的,超过这个限度易变性失活,这样的pH范围为此酶的稳定pH 6产酶动力学:主要研究细胞产酶速率及各种因素对产酶速率的影响,包括宏观产酶动力学和微观产酶动力学。 7凝胶过滤:又叫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在层析柱中填充分子筛,加入待纯化样品再用适当缓冲液淋洗,样品中的分子经过一定距离的层析柱后,按分子大小先后顺序流出的,彼此分开的层析方法。 8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9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10液体发酵法:以液体培养基为原料进行微生物的繁殖和产酶的方法,根据通风方法不同又分为液体表层发酵法和液体深层发酵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Km值增加,其抑制剂属于竞争性抑制剂,Km不变,其抑制剂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Km减小,其抑制剂属于反竞争性抑制剂。 2.菌种培养一般采用的方法有固体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 3.菌种的优劣是影响产酶发酵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发酵条件对菌种产酶也有很大的影响,发酵条件一般包括温度,PH ,氧气,搅拌,湿度和泡沫等。 4.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有控制条件,遗传控制,其它方法。 5.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分是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滞后合成型。 6.根据酶和蛋白质在稳定性上的差异而建立的纯化方法有热变性法,酸碱变性法和表面变性法 7. 通常酶的固定化方法有交联法、包埋法,吸附法、共价结合法 8. 酶分子的体外改造包括酶的表面修饰和内部修饰。 9.酶与抗体的重要区别在于酶能够结合并稳定化学反应的过滤态,从而降低了底物分子的能障,而抗体结合的抗原只是一个基态分子,所以没有催化能力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在生产实践中,对产酶菌有何要求? 一般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a)不应当是致病菌,在系统发育上最好是与病原菌无关 b)能够利用廉价原料,发酵周期短,产酶量高 c)菌种不易变异退化,不易感染噬菌体 d)最好选用产胞外酶的菌种,有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回收率高 在食品和医药工业上应用,安全问题更显得重要 2.对酶进行化学修饰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解:(1)被修饰酶的性质,包括酶的稳定性,酶活性中心的状况,侧链基团的性质及反应性 (2)修饰反应的条件,包括PH与离子强度,修饰反应时间和温度,反应体系中酶与修饰剂的比例等 3.列出用共价结合法对酶进行固定化时酶蛋白上可和载体结合的功能团 解:(1)酶蛋白N端的α氨基或赖氨酸的∑氨基 (2)酶蛋白C端的羧基及天冬氨酸的β羧基或谷氨酸的γ羧基 (3)半胱氨酸的巯基1分 (7)丝氨酸骆氨酸苏氨酸上的羟基 (8)苯丙氨酸和骆氨酸上的苯环 (9)组氨酸上的咪唑基 色氨酸上的吲哚基 4.某酶的初提取液经过一次纯化后,经测定得到下列数据,试计算比活力,回收率及纯化倍数。 体积(ml)活力单位(u/ml)蛋白氮(mg/ml) 初提取液120 200 2.5 硫酸铵沉淀 5 810 1.5 解:(1)起始总活力:200?120=24000(单位) (2)起始比活力:200÷2.5=80(单位/毫克蛋白氮) (3)纯化后总活力810?5=4050(单位)2 (4)纯化后比活力810÷1.5=540(单位/毫克蛋白氮) (5)产率(百分产量):4050÷24000=17% (6)纯化倍数:540÷80=6.75

酶工程-期末试题

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A)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30分) 1 酶催化的专一性:绝对专一性和相对专一性; 2 酶催化的邻近效应、定向效应:底物彼此靠近、活性中心浓度增大、底物与结合部位按有利于催化反应的方向定位; 3 Kcat:催化常数,即在最适条件下,没摩尔酶每分钟所转化的底物摩尔数; 4 酶活力:酶催化活力,用酶催化反应速度表示; 5 酶催化周期:每mole酶蛋白催化每mole底物所需要的时间; 6 Ks盐析和β盐析 Ks盐析:即蛋白质溶液的pH值和温度固定不变,改变溶液的盐浓度(离子强度),以达到沉淀蛋白的作用;此法常用的盐是硫酸铵。 β盐析法:是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改变溶液的pH值和温度,以达到蛋白沉淀的目的。 7 离子交换剂:离子交换剂是借酯化、氧化或醚化等化学反应,在琼脂糖、纤维素或凝胶分子上某些极性基团,通过极性基团的静电吸附作用,对极性大分子进行分离。按离子交换剂上的活性基团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阳离子交换剂和阴离子交换剂两种。 8 生物酶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对酶蛋白分子进行修饰、改造,改进酶蛋白的催化特性或酶蛋白的蛋白质特性等。 本章主要介绍核酶、进化酶、杂合酶和抗体酶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9 酶分子的定向进化: 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人为地创造特殊的进化条件,模拟自然进化机制(随机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对酶基因进行改造,并进行定向选择,筛选出所需性质的酶蛋白。10 核酶:化学本质是核酸的酶,包括核酶和脱氧核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分) ⑴按催化反应类型分,将酶分成6个大类,它们的名称及其代码分别是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连接酶; ⑵根据葡聚糖凝胶的交联度不同,软胶包括 G75 、 G100 、 G150 、 G200 ; ⑶酶固定化方法有吸附法、交联法、吸附交联法、共价结合法、微胶囊法; ⑷酶蛋白化学修饰的方法包括金属离子置换、大分子结合、肽链有限水解、 氨基酸置换、侧链基团修饰;

最新药剂张志荣-期末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7年药剂学期末考试卷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翻译并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计20分)。 评分细则:翻译正确即给1分,解释正确再得1分,解释不完整扣0.5分。 1. Solid dispersion :固体分散体,是指药物高度分散在适宜的载体材料中的固态分散物。 2. Co ntrolled Releases preparatio ns :控释制剂,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 速或接近恒速释放,其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减少一半或给药频 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的顺应性的 制剂。或按教材:系指药物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其 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每24小时用药次数应从 3 4次减少至1、2次的制剂。(答对一种即可)。 3. Critical micelle concen trati on (CMC):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 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4. Pellets:小丸,俗称微丸,为球形或类球形,基本上都是基质骨架实体,一般是药物溶 解、分散在实体中或吸附在实体上,粒径通常为0.5?2.5 mm。或按中国药典2005 版: 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选用适宜的黏合剂或润湿剂以适当方法制成的球状或类 球状固体制剂。粒径应为0.5?3.5mm。(答对一种即可)。 5. Biotech no logy :生物技术,是指有机体的操作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发酵工程和酶工程,而核心是基因工程技术。 6. Oral suspensions :口服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液体介质中而形成的供 口服的非均相液体制剂。 7. TODDS (target-oriented drug delivery system):靶向给药系统,是指用载体、配体 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制剂。 8. Pyroge n: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热原=内毒素=脂多糖。 9. Pharmaceutics:药剂学,是研究制剂的处方设计、配制理论、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综 合性应用技术的科学。 10. Suppository :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评分细则:1, 2, 4, 6, 8, 9, 10顺序可打乱 1. 中药浸出过程是指浸出溶剂经溶解、浸润、扩散、置换四个阶段, 获得浸出液的过程。 2.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将弱酸弱碱药物制成可溶性盐,复合溶剂,采用包合技术, 助溶剂,胶束增溶_________ 。

2008-2009年度酶工程期末试卷A-标准答案

(A) 正协同作用;(B) 负协同作用;(C) 无协同;(D) 激活作用 7、一个原体(蛋白)能同时结合几个同种配体,若有正协同作用,则原体饱和分数Y与配体浓度的关系曲线为C。 (A) 直线; (B) 双曲线;(C) S形曲线;(D) 抛物线 8、某代谢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第一个酶的活性具有反馈抑制作用,这种活性调节方式为C。 (A) 竞争性抑制;(B) 非竞争性抑制;(C) 别构调节; (D) 共价结构改变调节 9、测定某种酶的活性时,实际上是设计一个该酶的反应体系,测定C,通过该指标反映酶的量。 (A) 底物的消耗总量;(B) 产物生成总量;(C) 反应的初速度;(D) 反应的平均速度 10、在测定酶活力时,一般要设置空白,下列哪一种最不可能是合适的空白D。 (A) 在反应体系中不加酶; (B)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失活的酶;(C) 控制反应体系的pH 为强酸性; (D) 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已知活性的标准酶 11、进行酶法分析时,若使用动力学分析法,则应设计反应体系使 C 。 (A) 酶不足;(B) 底物过量; (C) 底物浓度小于0.1Km;(D) 产物过量 12、下列酶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中,哪一种不属于根据电荷性质来进行纯化的 D 。 (A) 阴离子交换层析;(B) 阳离子交换层析;(C) 等电聚焦;(D) 超滤 13、根据介质孔径的不同,可以将过滤分为几种类型,其中用来分离酶蛋白和小分子杂质的过滤方法为C。 (A) 凝胶过滤;(B) 微滤;(C) 超滤;(D) 反渗透 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非水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优势 C 。 (A) 酶的稳定性更好;(B) 底物的范围更广;(C) 酶活性中心的柔性更强;(D) 可减少由水引起的副反应 15、要在非水介质进行酶催化反应,需做到B。 (A) 非水介质中应完全无水;(B) 酶分子周围应有少量结合水;(C) 非水介质分散在酶的水溶液中;(D) 只在酶分子周围结合少量非水介质 16、经可溶性大分子修饰的酶,下列哪种性质最有可能提高? A 。 (A) 稳定性;(B) 催化活性;(C) 抗原性;(D) 酶分子的柔性 17、可以选择性地对酶活性中心基团进行修饰的是 C 。 (A) 小分子修饰;(B) 大分子修饰;(C) 亲和修饰;(D) 金属离子修饰 18、RNase P由蛋白成分和RNA成分构成,Altman经过研究,最终发现RNA成分是A。 (A) 该酶的活性中心;(B) 辅助因子;(C) 结构稳定因子;(D) 与酶活无关 19、I型内含子的自我剪接通过三次B反应完成。 (A) 转氨反应;(B) 转酯反应;(C) 氧化还原反应;(D) 水解反应 20、迄今为止,核酶C。 (A) 都是天然存在的;(B) 都是人工合成的;(C) 既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合成的;(D) 只在真核生物中发现 21、环糊精之所以可以用来设计模拟酶,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有 A 。 (A) 疏水性孔穴;(B) 亲水性孔穴;(C) 糖环;(D) 糖苷键 22、利用环糊精设计模拟酶时,需向其分子结构中引入B。 (A) 底物结合基团;(B) 催化基团;(C) 氨基酸;(D) 小肽 23、下列哪种技术可用于酶分子的体外定向进化 D 。 (A) 诱变选育;(B) 自然选育;(C) 杂交育种; (D) 易错PCR 24、从对酶的结构与功能关系认识的角度而言,酶分子定向进化属于B。 (A) 酶分子的合理设计;(B) 酶分子的非合理设计;(C) DNA改组;(D) 易错PCR 25、下列哪一种定向进化策略属于无性进化 C 。 (A) DNA改组技术;(B) 交错延伸法;(C) 易错PCR;(D) 随机引物体外重组法 26、医疗或分析检测用酶通常要采用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