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药剂----朵麦可
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化学药剂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㊀㊀2022年第63卷第3期575收稿日期:2021-12-28作者简介:张顺昌,男,浙江台州人,农艺师,从事农作物栽培技术试验与推广工作,E-mail:117232363@㊂文献著录格式:张顺昌,徐继根,漆慧娟,等.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化学药剂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22,63(3):575-577.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13311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化学药剂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张顺昌1,徐继根1,漆慧娟2,胡丽鹏1,吴昊1,符成悦1(1.浙江省台州市农资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台州㊀318000;2.台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台州㊀317000)㊀㊀摘㊀要:采用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丽维简)水剂与化学药剂4%四氟醚唑(朵麦可)水乳剂㊁25%乙嘧酚(禾益乙嘧酚)悬浮剂㊁80%硫磺(斯杜宁)水分散粒剂分别进行复配,与单独施用化学药剂进行对比,研究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与化学药剂复配防治甜瓜白粉病的效果㊂结果表明,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与化学药剂复配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有明显增效,增幅在7.77%~15.81%,其中与4%四氟醚唑(朵麦可)水乳剂复配对甜瓜白粉的防治效果最好,为90.54%,而且对甜瓜安全,可作为甜瓜白粉病防治配方进行推广使用㊂关键词: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化学药剂;复配;甜瓜白粉病;防效中图分类号:S43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2)03-0575-03㊀㊀甜瓜(Cucumis melo )是葫芦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是一种营养价值很丰富的水果㊂甜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㊁碳水化合物㊁胡萝卜素㊁V B ㊁烟酸及钙离子㊁铁离子等微量元素,可有效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并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㊂浙江省台州市于2006年开始引进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甜瓜新品种东方蜜1号进行试种,其果实呈椭圆形,白皮带细纹,单果重约1.5kg,果肉橙红色,瓜皮厚约4cm,肉质松脆㊁细腻㊁多汁,含糖量16ʎ左右,口感风味极佳,深受消费者喜欢㊂在2007 2010年,大棚秋季种植厚皮甜瓜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年种植面积接近700hm 2㊂2011年后台州市大棚甜瓜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19年种植面积达4913hm 2,是2011年的8.18倍;总产量15.2万t,是2011年的9.26倍;总产值7亿元,是2011年的5.19倍,种植面积和发展速度均位居浙江省首位[1]㊂由于甜瓜种植效益高,许多原来冬季种植蔬菜㊁旱粮的农田都种上了甜瓜㊂部分在外省种植西瓜的瓜农也都陆续回到台州种植甜瓜㊂秋季大棚甜瓜基地规模逐年扩大,冬季农田种植效益成倍增加[1],是台州市主要的特色农产品之一㊂但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很多种植户在同一块地上连年种植,不科学的施肥使得土壤恶化,秋季种植的大棚甜瓜,各种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加上农药的不科学使用,抗药性越来越重,特别是白粉病的发生越来越严重,单独的化学药剂难防控,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㊂甜瓜白粉病是危害甜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植物光合能力下降,引起早衰,甚至死亡,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和品质㊂春㊁秋两季发病重,发病率为30%~100%,一般可致减产10%~20%,病害严重时可减产40%以上㊂除为害甜瓜外,还可为害葫芦科其他蔬菜㊂甜瓜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科白粉菌属的二孢白粉菌和单丝壳属的S.fuliginea (schlecht.)poll.真菌引起[2-3],是甜瓜生产中最主要的一种病害[4]㊂尽管白粉病可以使用化学防治,但由于危害甜瓜白粉病的生理小种较多,分化快,常规化学药剂易产生抗药性,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5]㊂因此,寻找一种不易产生抗性的生物制剂与化学药剂复配,对提高化学药剂的防效㊁延缓化学药剂的抗药性至关重要㊂亚磷酸盐作为一种新型植物诱抗剂,已成功用于由多种病原菌如栎树猝死病菌[6]㊁樟疫霉[7]㊁霜霉[8]㊁尖孢镰刀菌[9]㊁鳄梨根腐病㊁菠萝心腐576㊀㊀2022年第63卷第3期病㊁马铃薯晚疫病[10-11]等引起的病害防治㊂研究认为,亚磷酸盐防病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杀菌,即直接干扰和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干扰孢子的萌发;另一方面是间接的防病作用,亚磷酸能破坏病原菌的入侵干扰器,使得病原菌在无入侵干扰器的情况下,很容易被植物识别,进而被植物细胞分泌的抗毒素和PR蛋白攻击达到防病的效果;还可以通过侧面刺激植物体细胞产生多糖物质增强细胞壁的厚度,并释放信号,警讯相邻细胞启动防御体系,同时刺激植物产生酚类化合物等抗病物质起到保护作物的功效㊂由于亚磷酸盐的抗菌增效作用给环境带来节能减排效应,美国环保总署将亚磷酸及亚磷酸盐产品归类为一种环保的生物制剂㊂亚磷酸钾相关课题目前在国内的研究较少㊂本次试验旨在研究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与不同化学药剂复配对甜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旨在探索防治甜瓜白粉病的优化方案㊂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㊀㊀试验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三甲九塘村塑料大棚内进行,试验期间天气以多云转阴为主,大棚内温度最低为10ħ,最高35ħ,平均温度22.5ħ,土壤为黏性,pH值为6.0,肥力适中㊂供试甜瓜品种为东方蜜1号,移栽时间为2019年12月10日,种植密度为3.5mˑ0.3m, 667m2栽600株左右㊂该试验地在气候条件和种植管理上均符合试验要求,且白粉病发生均匀㊂供试杀菌剂共4种㊂4%四氟醚唑水乳剂(朵麦可,意大利意赛格公司);25%乙嘧酚悬浮剂(禾益乙嘧酚,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80%硫磺水分散粒剂(斯杜宁,德国斯杜宁公司);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水剂[丽维简,启腾农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㊂1.2㊀方法㊀㊀在甜瓜幼果膨大期㊁白粉病发生初期进行第1次施药(2020年3月17日),间隔7d后进行第2次施药(3月24日),共施药2次㊂在试验前7d 及试验期间未用任何杀菌剂㊁杀虫剂㊂用3WBD-16L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操作压力0.15~0.40MPa)进行叶面喷雾,667m2用水量60L,均匀喷施到叶片正反面,以叶面雾滴均匀一致为宜㊂田间试验共设7个处理,在白粉病始盛期喷雾㊂T1为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T2为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水剂660倍;T3为25%乙嘧酚悬浮剂750倍,T4为25%乙嘧酚悬浮剂750倍+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水剂660倍;T5为80%硫磺水分散粒剂500倍;T6为80%硫磺水分散粒剂500倍+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水剂660倍;T7为空白对照喷清水(CK)㊂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共设21个小区,小区面积为20m2,各小区的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一致㊂1.3㊀调查1.3.1㊀防效调查㊀㊀本试验共调查2次,分别在第1次施药后7d (3月24日)㊁第2次施药后7d(3月31日)㊂每小区随机调查5株,每株调查发病藤蔓的10张叶片,每片叶按照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别记录其发病级数情况㊂白粉病分级方法㊂0级为无病斑;1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5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40%;9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40%以上㊂1.3.2㊀防效计算㊀㊀病情指数=[ð (各级病叶数ˑ相对应级数值) /调查总叶数ˑ9]ˑ100;校正防效/%=[1-(CK0ˑPT1)/(CK1ˑPT0)]ˑ100㊂式中,PT0㊁PT1和CK0㊁CK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和空白对照区施药前㊁后的病情指数㊂1.3.3㊀安全性调查㊀㊀药害分级标准㊂ - 表示无药害; + 表示轻度药害,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 表示有明显药害,可复原,不会造成作物减产; +++ 表示高度药害,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对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 表示严重药害,作物生长受阻,产量和质量损失严重㊂1.3.4㊀统计分析㊀㊀采用Excel2007进行作图和数据处理,采用SPSS16.0进行方差分析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各处理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㊀㊀在表1中,2次药后7d的防效均显示,添加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的各处理均极显著高于不添加的药剂处理,说明与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后的防效增加明显,这与孟树明等[12-13]的报道接近㊂表1㊀各处理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处理第1次药后7d第2次药后7d 病情指数相对防效/%病情指数相对防效/%T19.969.3ʃ1.6c C12.480.1ʃ1.9c D T2 6.878.8ʃ1.5a A 5.990.5ʃ2.1a A T313.159.2ʃ0.8e E19.269.8ʃ1.7d E T49.470.7ʃ1.3c C9.185.6ʃ0.3b BC T510.866.3ʃ0.5d D11.182.1ʃ2.9c CD T68.274.7ʃ0.6b B 6.389.9ʃ1.7a AB T732.1063.10㊀㊀注:同列无相同大㊁小写字母分别表示组间在0.01和0.05水平差异显著㊂2.2㊀安全性分析㊀㊀从表2可以看出,T5处理单独施用2次,间隔7d,长时间残留药液附近的叶片轻微黄化,丧失叶片局部区域的正常功能,说明单独喷施硫磺水分散粒剂具有导致药害的风险㊂但通过与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后,T6显示无药害症状,表明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具有很好的营养功能,其所含的植物源氨基酸可调节甜瓜的生长,提升甜瓜在逆境下(如药害等)的耐受力,减轻或降低化学药剂的副作用㊂其他各处理在供试浓度下对叶片㊁幼果都安全㊂表2㊀几种处理对甜瓜安全性的影响处理药害药害表现T1-无药害T2-无药害T3-无药害T4-无药害T5+长时间残留的药斑周边叶片呈浅黄色T6-无药害T7-无药害3㊀小结与讨论㊀㊀甜瓜白粉病的生理小种较多,且分化快,化学药剂多次使用后,容易产生抗药性,造成防效下降㊂本试验结果表明,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3种不同的化学药剂对甜瓜白粉病的防治都有极显著的增效作用,这可能因亚磷酸钾具有直接杀菌效果,同时也能刺激植物产生大量的酚类物质及植保素,增加植株的抗病力㊂在调查中发现,单独喷施80%硫磺水分散粒剂,每间隔7d喷1次,连续喷施2次后,部分叶片局部长时间残留药液的位置会出现黄化,丧失正常功能,但其与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复配后则没有药害产生,这可能因为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具有很好的营养功能,能增强细胞壁的厚度,提高植物的抗逆性㊂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660倍,喷施2次药后观察发现,对甜瓜叶片㊁嫩芽㊁幼果均无任何副作用,这是因为含氨基酸的亚磷酸钾水剂含有的植物源氨基酸能促进磷转运蛋白的合成,提高亚磷酸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代谢,促进植物对亚磷酸的吸收与转运,大幅降低亚磷酸对植物的毒性㊂参考文献:[1]㊀董荷玲.台州市甜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长江蔬菜,2020(4):76-78.[2]㊀COHEN R,BURGER Y,KATZIR N.Monitoring physiologicalraces of Podosphaera xanthii(syn.Sphaerotheca fuliginea),the causal agent of powdery mildew in cucurbits:factorsaffecting rac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importance for research andcommerce[J].Phytoparasitica,2004,32(2):174-183.[3]㊀MIAZZI M,LAGUARDIA C,FARETRA F.Variation inPodosphaera xanthii on cucurbits in southern Italy[J].Journalof Phytopathology,2011,159(7/8):538-545. [4]㊀张怡,徐彪.几种药剂对压砂地甜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评价[J].农药,2013,52(6):452-453.[5]㊀臧全宇,汪炳良,王毓洪,等.甜瓜白粉病抗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07(9):58-60. [6]㊀GARBELOTTO M,SCHMIDT D J,HARNIK T Y.Phosphiteinjections and bark application of phosphite+pentrabarkTMcontrol sudden oak death in coast live oak[J].Arboriculture&Urban Forestry,2007,33(5):309-317.[7]㊀SHEARER B L,FAIRMAN R G,GRANT M J.Effectiveconcentration of phosphite in controlling Phytophthoracinnamomi following stem injection of Banksia species andEucalyptus marginata[J].Forest Pathology,2006,36(2):119-135.[8]㊀SILVA O C,SANTOS H A A,DALLA PRIA M,et al.Potassium phosphite for control of downy mildew of soybean[J].Crop Protection,2011,30(6):598-604. [9]㊀周佳一,刘雅红,王娅妮,等.硼酸㊁肉桂油及亚磷酸钾对采后病原菌Fusarium oxy sporum生长发育的影响[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5(2):149-155.[10]㊀PEGG K G,WHILEY A W,SARANAH J B,et al.Control ofPhytophthora root rot of avocado with phosphorus acid[J].Australasian Plant Pathology,1985,14(2):25-29. [11]㊀TAMBASCIO C,COVACEVICH F,LOBATO M C,et al.Theapplication of K phosphites to seed tubers enhanced emergence,early growth and mycorrhizal colonization in potato(Solanumtuberosum)[J].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2014,5(1):132-137.[12]㊀孟树明,张红杰,田再民,等.4%四氟醚唑水乳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5):33-35.[13]㊀张焕春,徐桂凤,尹国香,等.乙嘧酚等药剂防治南瓜白粉病药效试验[J].长江蔬菜,2012(24):89-90.(责任编辑:张瑞麟)。
10种杀菌剂防治甜瓜白粉病的效果

物油乳油 ( 韩国 S K株式会社生产 )5 % 翠贝干悬浮剂 ( ;0 德国
巴 斯 夫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6 .5 仙 生 可 湿 性 粉 剂 ( 国 ;22 % 美 陶 氏 益 农公 司 生 产 )3% 特 富灵 可 湿 性 粉 剂 f :0 日本 曹 达 株 式
最直 接 有 效 的 措 施 。 为 此 , 者 于 2 0 笔 0 5年秋 季 进 行 了 1 0种
12 试 验设计 .
试 验 分 2组 进 行 。A组 : 供试 品种 为厚 皮 光 面甜 瓜 玉 菇 。 共 6个 处 理 . 别 是 朵 麦 可 150倍 液 、 高 150倍 液 、 分 0 世 0 凯 润 15 0倍 液 、 颖 2 0倍 液 、 贝 25 0倍 液 , 清 水 作 对 0 绿 5 翠 0 以
机 排 列 , 设 重 复 , 小 区甜 瓜 5 不 每 0株 , 积 1 。 面 8m:
试 验 在 舟 山 市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科 研 基 地 甜 瓜 大 棚 内进
行 。供 试 甜 瓜 8月 1 日定 植 。 主蔓 整枝 。 架 栽 培 , 理水 2 单 立 管 平 较 高 。施 药 前 摘 除 不 留瓜 的侧 蔓 . 9月 2 日甜 瓜 白粉 病 于
ccrie(az) . Z a ( 类 单 囊 壳 白粉 菌 ) Eyi e uubt Jc. Z Y. h 0 瓜 a  ̄ rs h p ccricau h n C e ( 芦 科 白粉 菌 )此 外 有 报 道 uubw erm Z eg& h n 葫 . E gih l o l 删 m D . 二 孢 白粉 菌 ) 是 该 病 病 原 , r pec hr e " s c c  ̄ C ( 也 这
辣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案,辣椒新叶起皱是怎么回事

辣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案,辣椒新叶起皱是怎么回事辣椒青枯病:使用100ml的青枯立克兑水15kg进行蘸根。
辣椒疫病:使用10ml的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兑水150ml,混匀后拌种5kg,包衣后播种。
白粉病:在定植缓苗后,喷施碧生植物化感剂,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次。
辣椒蚜虫:使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喷雾。
一、辣椒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案1、辣椒青枯病(1)使用100ml的青枯立克兑水15kg进行蘸根。
(2)分别在定植时、缓苗期灌根1次;苗期喷雾1次;初开花期连喷雾2次。
灌根药液配方:50-100ml青枯立克+15ml大蒜油+50ml 根基宝+15kg水。
喷雾药液配方:50-150ml青枯立克+15ml大蒜油(苗期7ml)+15kg水。
2、辣椒疫病(1)使用10ml的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兑水150ml,混匀后拌种5kg,包衣后播种。
(2)使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雾。
(3)使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根250g药液量,每隔5-7天灌根一次,一共灌1-2次。
3、白粉病(1)在定植缓苗后,喷施碧生植物化感剂,每隔7-10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次。
(2)病发初期,使用使用3亿CFU/克哈茨木霉菌叶部型300倍液或者是95%矿物油3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
(3)病发时,使用13g朵麦可兑水15kg,或者是用10g的特富灵兑水15kg,或者是用8ml的凯润兑水15kg喷雾,每隔4天喷雾1次,连喷2-3次,每亩地的药液用量为60kg。
4、辣椒蚜虫(1)病发初期,可使用240g/L螺虫乙酯悬浮剂4000-5000倍液,或10%烯啶虫胺水剂3000-5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视虫情每隔7-10天喷雾1次。
小麦白粉病可用三唑酮、烯唑醇防治

小麦白粉病可用三唑酮、烯唑醇防治新麦208、豫农949等弱春性小麦品种上白粉病发生重,可能的原因是这些品种播种较早,去冬今春气温偏高,小麦生育进程加快,田间群体过大,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病菌易侵染发病。
田间病株率达到30-40%时应及时用药防治。
三唑酮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一般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60-70毫升加水喷雾,小麦抽穗后亩用药量可加大到100毫升。
三唑酮在小麦抽穗前过量施用,会影响小麦体内赤霉素的形成,使小麦抽穗困难,生产上应注意控制用药量。
小麦抽穗后适当增加用量对小麦的不利影响较小。
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200毫升防效不佳,不排除白粉病病菌对三唑酮已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
据有关资料报道,目前大部分小麦白粉病菌株对三唑酮的抗药性已高于敏感菌株10-30倍,个别菌株甚至达到146倍。
除江苏2个抗性较高的菌株外,四川、北京两地的菌株抗性水平明显高于湖北菌株。
小麦白粉病病菌对三唑酮的抗药性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三唑酮药剂有的为三唑酮与硫磺(对白粉病没有多少防治效果)或其他成分的复配剂,如2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含三唑酮10%、硫磺10%)等,按其推荐用量使用时三唑酮有效成分用量不足,防治效果较差。
还有些三唑酮生产厂家玩障眼法,在产品包装袋上将三唑酮标得很大,而将药剂中的其他成分标得很小,忽悠农民。
使用这样的农药很难保证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资料链接:小麦白粉病在小麦秋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生,5-6月为暴发流行期。
病害主要在叶片上发生,病初叶面出现分散的白色丝状霉斑,后逐渐扩大联合成椭圆形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面大部分或全部。
病部霉层厚1毫米,初为白粉状,后变为灰色至灰褐色。
受害叶片变黄干枯,病株矮小,严重者不能成穗。
一般叶片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发病比上部重,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病菌对温度和湿度较敏感。
冬前气温偏低病害不容易发生,次年初春温度回升到12℃时病菌侵染发病。
这几个配方防治白粉病等特效而且还高度安全

这几个配方防治白粉病等特效而且还高度安全
白粉病是许多作物生长中后期经常发生的一种病害,而且很难根除,防治难度较大,有些药剂还可能产生药害,今天推荐几个防治白粉病的特效药剂,安全又高效。
配方一:38%唑醚·啶酰菌悬浮剂,具有保护、治疗和渗透传导作用。
在发病初期施药,每亩可用15-25毫升,兑水30-50公斤喷雾,可有效阻止白粉病、灰霉病等病菌侵入,防止病菌扩散和清除体内病菌等多种作用,并提高植物体免疫能力,减少植物发病次数和用药次数。
配方二:20%氰烯·己唑醇悬浮剂,是由氰烯菌酯+己唑醇复配而
成,具有广谱、内吸性,兼具保护和治疗。
在发病初期用药,每亩用110-14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的蔓延。
配方三:40%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是由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复配而成,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在发病初施药,每亩用30-4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雾,对黄瓜、甜瓜、西瓜等作物的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
20%乙嘧酚SC防治温室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张 玉 军 . 燕 文 张
( 肃省 武威 市 凉 州 区农 业技 术 推 广 中心 , 肃 武 威 甘 甘 7 30 ) 3 00 摘 要 : 过 温 室 对 比试 验 , 出 了 乙嘧 酚 不 同使 用 浓度 与 朵 麦 可 对 黄 瓜 白粉 病 的 防 治 效 果 。 结 果 表 明 , 用 通 测 采
1 3 试 验 方 法 .
病增率) 指长(堕 % =
× i 0% 0
譬
堂 塑
于 1 0月 1 日黄 瓜 白粉 病 初 发 期 第 一 次 施 药 ,0 0 l
月 1 日第 二 次施 药 , 施 药 2 , 隔 7d 施 药 时 正值 7 共 次 间 , 黄 瓜 结 果 期 。用 凯 泰 一 1 背 负式 手 动 喷雾 器 分 小 区 6型
整 个 叶面 积 5 以 上 ) 0% 。
试 验 设 在 凉 州 区 高 坝 镇 严 家 村 四组 刘 万 斌 的 日光 温 室 中进 行 , 植 作 物 黄 瓜 。 月 2 种 8 0日播 种 , 9月 7 日嫁 接, 9月 2 日定 植 , 用 宽 窄 行 定 植 , 行 7 m 窄 行 8 采 宽 0c , 5 m 株 距 2 m 每 垄 种 两 行 , 垄 定 植 5 株 。试 验设 0 , c 5c , 每 1
2 0%乙嘧 酚 S 0 C6 0倍 液 、 朵 麦 可 E 0 4% W7 0倍 液 喷 雾 , 可对 黄瓜 白粉 病 有 很 好 的 防 治 效 果 , 药后 7d 1 效 分 别 达 、4d防 6. 9 4%、 1 4% 7 . %、 8 2% 建 议 生 产 上 用 2 7 . 、8 i 7 . . 0%乙嘧 酚 S 0 C6 0倍 液 喷 雾 防 治 黄 瓜 白粉 病 。
豇豆白粉病

豇豆白粉病病原及主害蔬菜下列白粉病病原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1)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称单丝壳白粉菌,异名s.cucurbitae(jacz.)Z.Y.zhao称瓜类单丝壳菌。
为害黄瓜、南瓜、苦瓜、西葫芦等瓜类和豆类、茄子等。
(2)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E.cucurbitacearumZheng&Chen称二孢白粉菌。
为害苦瓜、黄瓜、西瓜、南瓜、丝瓜等。
(3)E.polygoni Dc.称蓼白粉菌。
为害豇豆、蚕豆、扁豆、菜豆和番茄等。
主要症状 (1)瓜类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叶柄和茎,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
叶片发病初期在正、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后扩大连成片,呈白粉状,即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及菌丝体。
后期病叶变灰白色、黄褐干枯,有时产生黄褐色至黑褐色小粒点,即闭囊壳。
叶柄和茎也产生与叶片类似的白粉状霉斑。
(2)豇豆主要为害叶片。
初发病多于叶背产生紫褐色斑,并覆有一层稀薄白粉;叶正面沿叶脉产生白色粉斑。
即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和菌丝体。
叶背面粉斑多于叶正面,发病后期叶片黄枯、脱落。
发病条件 (1)瓜类南方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或越夏;北方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
翌年初侵染由越冬病菌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助风雨传播侵入;再侵染由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传播蔓延。
分生孢子萌发温度10℃~30℃,适温20℃~25cC,病害流行温度16℃~24℃。
病菌对湿度的适应范围广,相对湿度低至25%时仍能萌发,一般相对湿度45%~’75%,发病较快,超过95%则病害受抑制。
一般雨量偏少年份发病较重。
通风差、排水不。
小麦白粉病打什么药,发生的原因及症状

小麦白粉病打什么药,产生的原因及症状
要问小麦白粉病打什么药,产生的原因及症状,据悉可以使用杂环类包括如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三唑类包括三唑酮、己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包括嘧菌酯、醚菌酯等,其中己唑醇、戊唑醇、氟环唑等预防成效良好,但医治成效不稳固,杂环类乙嘧酚和乙嘧酚磺酸酯的防治成效好,但是极易产生抗性。
一、小麦白粉病打什么药
市场上适用于防治小麦白粉病的药剂有杂环类包括如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三唑类包括三唑酮、己唑醇、丙环唑、戊唑醇、氟环唑等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包括嘧菌酯、醚菌酯等,杂环类乙嘧酚和乙嘧酚磺酸酯具有很好的防治成效,但是产生抗性很快,己唑醇、戊唑醇、氟环唑等具有良好的预防成效,但是医治的成效不稳固。
二、产生的原因及症状
1、原因:分为气候原因和管理原因,气候原因是产生在气温15-20℃、相对湿度70%极可能产生,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容易产生,而多雨地区当年雨少反而会着落产生率。
2、症状:一样危害的是叶片,严重时也会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叶片背部的病斑呈白色粉状霉层,在严重时会覆盖叶片大部或全部,且霉层的厚度可以到达2毫米,到了后期逐渐变为灰色,且上面有黑色小颗粒,而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容易倒伏,且会产生不抽穗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醚菌酯WP 山东京博农化 10%世高WG 12%腈菌唑EC 瑞士先正达 沈阳化工院
同上 药效一般,不太适合防 1500倍 治白粉病 治疗性好,抗性较重, 1500倍 药效下降,有药害
结论:从上表可以判断,朵麦可和翠贝是目前防治草莓、瓜类等抗性白粉病的首选药剂。 两者各有优缺点。可扩展的还有葡萄、花卉、豆类、青枣等作物高抗性白粉病防治市场
作用特点(总结)
良好的内吸传导性-对作物全面保护 突出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效果 不利条件下依然安全性良好 用量低 良好的环境/生态友好性
制剂产品
制剂产品
剂型特点:
水乳剂 --更安全
-- 药效好
-- 更环保 含量低 -- 经济高效
朵麦可 4%水乳剂
哈密瓜,番茄,南瓜,葫芦,甜豆,胡萝卜,洋葱,马铃薯 ,蔬菜,水稻,大豆,棉花,谷子,草坪,苹果,梨,桃子 ,油桃,香蕉,芒果,葡萄,咖啡,胡椒,玫瑰,观赏植物.
意大利意赛格公司(ISAGRO SPA)的优秀杀菌剂
有效成分
四氟醚唑
三唑类内吸型杀菌剂
有效成分
四氟醚唑是意赛格公司开发的专利化合物, 全球登记: • 45个国家116个产品登记证 • 另有19个登记在申领中。
意赛格(ISAGRO)公司拥有该化合物的相关专利
产品特点
对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上普遍发生的白粉 病、锈病、叶斑病、黑星病及蔓枯病等重要 病害有持久的保护和优秀的治疗效果。 朵麦可对植物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形 成有强烈抑制作用,因此有效地控制了病情 蔓延和发展。
1500倍
结论:朵麦可防治花卉、果菜等叶斑病即安全又高效,与竞品比还是有竞争力的。 可以说是另一个较有潜力的大市场。(特别是枇杷、石榴、部分花卉等敏感型作物 则更有前途。)
特别注意
选择性强的内吸性杀菌剂都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抗药性问题。朵麦可也会面 临抗性问题。为了延长其市场寿命,实际使用中,必须采取如下措施:
瑞士先正达 美国杜邦
10gx400
2ml、10ml 5000倍
结论:从上表可以看出,朵麦可防治瓜类高抗性蔓枯病即安全又高效,与竞品比有 较强的竞争力。唯一的缺点是有抗性风险。
朵麦可潜力市场分析(香蕉叶斑病)(三)
产品名称
4%朵麦可EW
公司
意大利ISAGRO
主要规格
10mlx500
用量
750倍
特点
内吸、治疗性好,持效 期较长、安全无药害, 注意药性管理。 内吸、治疗性好、持效 期较长,有抗性风险且 对蕉仔可能有药害 同上 内吸、治疗性好,持效 期较长、安全无药害, 有抗药性风险
在植物体内外都可以很快再分布
穿透植物的表层腊质和脂质层
作用特点(2)
Triazoles:
同类产品的水/脂溶性比较
水溶性 mg/L 142 64 150 32 54 17 2.6 16 73 900 1300 3400 5000 5500 8000 14500
Miclobutanil
Triadimefon(三唑酮)
四氟醚唑对作物的安全性
不干扰植物体正常的赤霉素的生物合成: 不会抑制作物正常生长
不干扰植物甾醇的生物合成:
不会产生药害
试验表明,朵麦可对作物高度安全,即使在高温、高湿情况下施用朵麦可,也不会使作物 的顶端幼嫩部分或者是幼苗出现出现皱缩、矮化等药害现象,这是朵麦可明显区别于其它 三唑类杀菌剂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每个生长季节不要连续单一使用朵麦可,最好与其它不同作
用机理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每个生长季节最多使用3-4次,重病田可适当增加施药次数。 强调与保护性杀菌剂混合使用。
谢谢!
TETRACONAZOLE
Tebuconazole
(戊唑醇)
Flusilazol(氟硅唑) Hexaconazole
己唑醇)
Bitertanole Difenoconazole
(苯醚甲环唑)
16000 5250
脂溶性: Octanole/Water
Penconazole
(戊菌唑)
作用特点(3)
四氟醚唑在植物体中的分布
脂质中扩散
腊质层 角质层 细胞壁
细胞膜
水溶体系
水溶体系中扩散
脂质体系
作用特点(4)
四氟醚唑在植物体中的分布
放射性标记的葡萄叶
2 小时后
3 天后
处理位置
7 天后
10 天后
作用特点(8)
四氟醚唑的防病效果 高效而迅速的渗透性; 优秀而持效的内吸性;
均匀而周到的分布性。
= 田间的良好表现
作用特点(9)
置换 -酶低物 抑制 -酶活性 积累 -废 物
真菌死亡
作用机理(2) 羊角甾醇
HO
齿孔醇
正常代谢途径
HO
三唑类产 品作用后
手性齿孔醇
HO
HO
钝叶醇
麦角甾醇
HO
分子结构
Cl
Cl
CF2 CHF2 O N N N 四氟化乙氧基
作用特点(1)
四氟化乙氧基物
优秀的水溶性
优秀的脂溶性
蒸汽压
植物体内良好地向上传导
1500倍
特点
内吸、治疗性好,持效 期长、安全无药害,注 意抗性管理。 内吸、治疗性好、有抗 性风险且可能有药害 内吸、治疗性好、有抗 性风险且可能有药害 治疗性好,抗性较重, 药效下降,有药害
10%世高WG 瑞士先正达 40%福星EC 美国杜邦
1500倍
2ml、10ml 5000倍
12%腈菌唑EC 沈阳化工院 100mlx40
防治对象:白粉病 登记作物:草莓 适用作物:草莓、西瓜、西甜瓜、 冬瓜、打瓜、荷兰 豆、 豌豆、豆角等。
朵麦可 4%水乳剂
使用剂量:每亩兑水稀释1500倍 液喷雾(10克/每喷雾器水)
朵麦可 潜力市场
病害名称 草莓白粉病﹡ 瓜类白粉病﹡、蔓枯病﹟、黄瓜黑星病 香蕉叶斑病 葡萄白粉病、黑痘病、炭疽病 梨、苹果黑星病、炭疽病、轮纹病、斑点落叶病 洋葱紫斑病 瓜类、辣椒炭疽病 花卉白粉病、锈病、叶斑病 柑桔疮痂病 烟草赤星病 小麦白粉病、锈病 参考用量 40-70ml/亩 40-60ml/亩 1000-1500倍 1500-2000倍 1500-2000倍 1500-2500倍 1500-2000倍 1500-2000倍 2000-3000倍 1000-1500倍 1500-2000倍
朵麦可潜力市场分析(柑桔高抗性疮痂病)(四)
产品名称
4%朵麦可EW
公司00
用量
2000倍 1500倍
特点
内吸、治疗性好,持效 期长、安全无药害,注 意抗性管理。 内吸、治疗性好、有抗 性风险 广谱保护性杀菌剂,治 疗性差,可兼治锈壁虱
60ml 10gx400 10%世高WG 瑞士先正达 50gx100 200gx50 80%大生WP 美国陶氏益农 500gx20 1000gx10
朵麦可潜力市场分析(草莓、瓜类等白粉病)(一)
产品名称
4%朵麦可EW 50%翠贝WG
公司
意大利 ISAGRO 德国BASF
主要规格
10mlx500 5g 8gx300 10gx400 100mlx40
用量
1500倍 3000倍 2000倍
特点
内吸、治疗性好,持效 期长、安全无药害 治疗性好,持效期长、 安全无药害、抗性出现
朵麦可潜力市场分析(瓜类蔓枯病)(二)
产品名称
4%朵麦可EW
公司
意大利ISAGRO
主要规格
10mlx500
用量
特点
内吸、治疗性好,持效 1500倍 期长、安全无药害,有 抗药性风险。 1500倍 内吸、治疗性好、有抗 性风险且可能有药害 内吸、治疗性好,有抗 性风险且有药害
10%世高WG 40%福星EC
适用作物
中国登记作物:草莓,哈密瓜(曾经) 国外登记作物: 草莓,哈密瓜,番茄,黄瓜,西瓜,南瓜, 葫芦,甜豆,胡萝卜,洋葱,马铃薯,蔬菜 ,水稻,大豆,棉花,谷子,草坪,苹果, 梨,桃子,油桃,香蕉,芒果,葡萄,咖啡 ,胡椒,玫瑰,观赏植物.
作用机理(1)
所有的三唑类化合物都属于 “菌体麦 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600倍
结论:据国内相关应用经验,朵麦可防治柑桔高抗性疮痂病即安全又高效,与竞品比 还是有竞争力的。可以说是另一个较有潜力的大市场。
朵麦可潜力市场竟品分析(花卉、果菜等叶斑病)(五)
产品名称
4%朵麦可EW
公司
意大利 ISAGRO
主要规格
10mlx500 60ml 10gx400 50gx100
用量
60ml 25%敌力脱EC 25%必扑尔EC 25%富力库EW 瑞士先正达 以色列马克西姆 德国拜耳 1000ml 1000ml 1000ml 500-1000倍 500-1000倍 500-1000倍
结论:根据相关应用经验,朵麦可防治香蕉叶斑病即安全又高效,有机会开辟一 个有潜力的大市场。但仍需较大面积的田间药效试验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