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块攻坚复习策略导引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攻略)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攻略)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攻略)2023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有类题训练法、积累整理法、反思总结法。
考生在做题训练时,不能盲目地一个个做题,而要从类目的角度熟悉每一个问题,以下是我为大家预备了高考语文复习策略(攻略),欢迎参阅。
高考语文复习策略1.类题训练法这是高考语文复习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学习方法。
详细来说,这种学习方法的诀窍就是考生在做题训练时,不能盲目地一个个做题,而要从类目的角度熟悉每一个问题,回答每一个问题。
只有这样,解题训练才能有效率。
否则,考生肯定会陷入无边无际的“题海战”,最终只能在题海中“淹死”。
2.积累整理法语文复习涉及许多学问点。
考生在短短的一年级,即时间,必需记住并把握这些学问点力量点以及与这些学问点力量点相关的方法、技术。
不在整理上下功夫的话,很难达成。
例如成语的积累整理、文言文中常用的词语、句法、文化常识等的积累整理、病句辨析技术的积累整理、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技术形象等的积累整理、作文素材、作文技术等的积累整理等。
线索真多,内容庞杂。
面对这种状况,考生不积累、不整理,是肯定考不上的。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怎么积累整理?最合适的方法是预备2~3个笔记本,用笔记本把老师说的相关内容分类记录在笔记本上。
这样做的话,简单调查,简单记忆。
3.反思总结法一段:复习时间后,考生可以依据这一段的考试状况,对自己前一段的复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反思总结的内容包括:本阶段复习的学问点、本阶段复习的题型、本阶段叙述的答题方式、方法、技巧、本阶段复习中的态度如何、方法是否科学等。
反思总结的目的主要是检查补漏、调整状态、提高成果。
高考语文应当怎样复习1、上课时间不多想高考语文复习后期,许多同学已经不再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完全根据自己的节奏在进行各门功课的复习了,但假如你的语文是薄弱环节,假如要想考出好成果,上课就还是得跟着老师走。
老师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带了这么多年的毕业班,怎么着都是比我们更有阅历,也更有方向的。
高考语文冲刺阶段复习方法策略

汇报人:日期:•考前复习规划•知识梳理与巩固•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诗词鉴赏与文言文阅读目•语言运用与表达•考前冲刺策略与注意事项录01考前复习规划了解高考语文的考试大纲和要求,明确复习的方向和重点。
总体目标根据总体目标,每天制定具体的复习计划和任务,确保复习进度和质量。
每日目标明确复习目标根据高考时间安排,制定长期的复习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复习内容和目标。
根据长期计划,每天制定具体的复习计划,包括复习内容、时间、方法等。
制定复习计划制定每日计划制定长期计划分配复习时间根据每日计划,合理分配复习时间,确保每个科目和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时间复习。
适时调整时间根据复习进度和效果,适时调整每日时间的分配,确保复习质量和效率。
02知识梳理与巩固回顾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如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等。
文学常识汉字读写词语辨析掌握汉字的正确读音和写法,包括多音字、形近字等。
理解并掌握常见词语的语义和用法,包括成语、歇后语等。
030201基础知识回顾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重点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古文语法知识。
古文阅读掌握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现代文阅读提高作文写作水平,包括审题、立意、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
作文写作语言运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包括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长短句变换等。
诗词鉴赏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掌握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等。
阅读理解提高对深层语义的理解能力,包括文本解读、推断和评价等。
03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检查答案在完成阅读后,检查答案是否符合原文线索和自己的理解。
理解文中含义对于一些细节和抽象表达,要理解其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定位原文线索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问题点,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线索和答案。
快速阅读全文在规定时间内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结构和主题内容。
仔细阅读题目在阅读全文后,认真阅读题目,找出关键词和问题点。
阅读理解方法练习写作多写、多练,不断尝试不同类型的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措施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策略及措施一、认真复习基础知识语文高考试卷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诗词、文言文、现代文三大部分。
首先,要全面复习古代诗词,掌握常见的五言、七言诗的格律,熟悉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意境表达。
其次,要重点复习文言文的阅读理解,熟悉文言文的常见句式和修辞手法,了解文言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
最后,要熟悉现代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鉴赏能力。
二、多做模拟试题模拟试题是掌握高考题型和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可以根据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首先,要熟悉高考试卷的题型和命题规律,了解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其次,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选择相应的模拟试题进行训练。
最后,要认真分析和总结每次模拟考试的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三、注重答题技巧语文高考试卷的答题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
有些题目会涉及到材料的理解和总结,需要仔细阅读并熟悉材料内容,避免因为对材料的理解不透彻导致答案错误。
其次,要注意答题时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避免因为表达不清晰或推理错误导致扣分。
此外,要合理安排答题时间,避免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仓促答题导致答案质量下降。
四、多练习写作写作是语文高考试卷的重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担心的环节。
要提高写作水平,首先要多读优秀的文章,积累素材和写作技巧。
其次,要多写多练,对于常见的作文题目要进行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同时,要注意写作的基本要求,如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准确、逻辑严密等。
最后,要多请教老师或同学,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和改进不足之处。
五、注意心理调节和备考规划高考是一场长跑,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体力来应对考试的各个环节。
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
此外,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避免临时抱佛脚。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1. 紧扣教材夯基础目标:深入理解教材,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文学常识等。
构建扎实的语文知识体系,为后续复习打下坚实基础。
策略:回归课本,逐篇精读,重点标注关键词句、修辞手法及文章主旨。
制作知识卡片或笔记,分类整理字词、成语、名句等基础知识。
利用晨读、晚读时间,加强记忆与巩固。
2. 专题突破提能力目标:针对高考常考题型和难点,进行专题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强化阅读、写作、古诗文鉴赏等关键能力。
策略:划分专题,如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写作等。
每个专题设置具体目标,制定详细训练计划。
通过大量练习,总结解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与准确率。
3. 思维训练与应试目标:培养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提高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
熟悉高考语文的应试技巧,减少非知识性失分。
策略:定期进行思维训练,如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
学习并掌握高考语文的答题规范与技巧,如审题、构思、表达等。
参加模拟考试,模拟高考环境,锻炼应试心理与策略。
4. 积累素材与模拟目标: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与语言素材。
通过模拟考试,检验复习效果,查漏补缺。
策略: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时评文章、优秀范文等,拓宽视野,丰富语言。
建立素材库,分类整理名言警句、事例论据等。
定期进行模拟考试,包括全真模拟和专项模拟,及时分析试卷,总结经验教训。
5. 反馈调整促优化目标:根据复习过程中的反馈,及时调整复习策略与方法。
优化复习计划,确保复习效果最大化。
策略:定期与老师、同学交流复习心得,听取建议与意见。
利用错题本,记录并分析错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根据模拟考试成绩与反馈,调整复习重点与难度,确保复习进度与效果。
6. 关注高考新动态目标:及时了解高考语文的最新政策、题型变化及命题趋势。
把握复习方向,确保复习内容与高考要求高度契合。
策略:分析近年来高考语文真题及模拟题,预测命题趋势与热点。
综上所述,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计划和策略需紧扣教材基础,强化专题训练,通过科学、高效的复习计划与策略的实施,相信每位考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3年高考语文冲刺复习方法

语文是高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考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察重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2024年高考语文科目,制定一套高效、全面的冲刺复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提供一些建议供同学们参考,希望能对你的备考有所帮助。
1.熟悉考纲和考点首先,同学们要详细了解2024年高考语文科目的考纲和考点。
通过仔细研读考纲,了解各个知识点的要求和重点,为后续的复习打下基础。
同时,结合历年高考真题,分析出重点、难点和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2.夯实基础知识3.制定复习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是冲刺阶段的关键。
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确定每天的学习任务和时间安排。
将复习内容划分成模块,并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有一定弹性,灵活调整计划,保证自己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
4.做题巩固通过做题巩固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可以选择做真题,尤其是近几年的高考真题,通过做题,查漏补缺,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逐渐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此外,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思维的转换和学习解题的技巧,提高解题的效率和质量。
5.注重写作的训练语文科目的写作部分是考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体现,因此要特别注重写作能力的训练。
通过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好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表达的能力。
可以多写作文,练习不同体裁的写作,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6.多渠道获取综合素材考试中,语文科目的内容往往与社会、生活、文化等密切相关。
因此,同学们要通过多渠道获取综合素材,如报纸、杂志、书籍等。
关注时事热点,了解社会信息,从而提升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7.开展讨论和答疑找几个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定期开展讨论和答疑,相互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解题技巧,并对疑惑之处进行解答。
通过讨论和答疑,互相激发思维和学习热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8.做好心理调适备考期间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因此要适当进行心理调适。
不要给自己过大的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同时做好饮食休息,保持身体健康。
高三语文备考策略与措施

高三语文备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有明确的策略和具体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高考大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将复习内容分成若干个部分,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的复习。
2. 多做真题:真题是最好的复习资料,通过做真题可以了解考试的题型、难度和命题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3. 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语文考试中词汇和语法知识是基础,要注重积累和掌握。
可以通过背诵词汇、阅读经典文章等方式来提高词汇量和语法水平。
4.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多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时事新闻等,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5. 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写作是语文考试的重要环节,要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多写作文、背诵好的范文等方式来提高写作水平。
6. 做好错题整理和反思:将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分析做错的原因,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7. 保持良好的心态:备考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努力。
8. 请教老师和同学: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多与他们交流讨论,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解题技巧。
总之,高三语文备考需要制定合理的计划,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多做真题,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做好错题整理和反思,保持良好的心态,并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2023高考复习语文的策略方法指导

2023高考复习语文的策略方法指导语文知识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前期把基础知识夯实好,才能厚积薄发,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高考复习语文的策略指导,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三语文提高成绩复习技巧1、课前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把不会的字词圈出来,可以在网上查找读音,字词解释,并且把课文读上一两遍。
2、高三学生的语文课的时候跟上老师的步伐,虽然说上课不能百分之百地集中精神听课,却能不断的提高上课的效率。
一旦分神,立马把心收回来。
遇到不懂的不必停在这,而是做好笔记,下课去问老师同学。
3、语文重在积累,无论是字词、古诗词或者古文等都需要平时的记忆背诵。
(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可以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高三学生的语文记忆、温习、掌握。
)4、关于高三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在掌握了速读记忆的基础上,素材、知识的积累就不是问题了,问题在于多写,学会借鉴、运用、融会贯通,这样写作能力才会不断地提高。
高考语文科目复习方法一、现代文阅读第1页共9页这部分着重考查高三生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
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
高三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文章读不懂,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对于答题技巧的储备也太少。
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总结每类题型的技巧。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三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在阅读练习中,高三生应该训练以下技巧:1、通读全文时,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计划与备考策略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计划与备考策略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依据,研究新高考语文命题特点,以高考试题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和计划的科学性。
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严格依据计划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
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为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借鉴先进学校备考经验,努力提高语文学科备考质量,尽心尽责地完成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高考第一轮复习)工作。
二、复习目标总原则:全面扫描,夯实基础,养好习惯。
●知识层面:建立起语言、文学、文化相关知识的框架,完成识记、积累任务。
●能力层面:熟悉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的能力考查方向,掌握阅读不同文体的方法,有基本题型的练习基础。
●价值观层面:提升思维品质,树立家国情怀。
三、复习思路1、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教师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国高考报告》、《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高考评价体系解读》、《考试说明全解》等书籍和近三年高考真题,明确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教、怎么高效复习。
准确理解以课本学习任务群为线索,以“人文主题+语文素养”为重点,双线滚动的复习策略的内涵。
核心素养:●论述类文本阅读:逻辑思维能力●实用类文本阅读:实证思维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形象思维能力●古诗文阅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写作能力2、班级内开好一轮复习动员会:●强调语文复习的重要性●提供扎实有效的复习方法●明确语文复习的流程●语文教师鼓舞寄语:争分夺秒巧复习,勤学苦练创佳绩。
攀蟾折桂,舍我其谁!●一轮复习具体时间及内容安排:(见附表1)(1)2024年6月—9月:教材内容复习梳理阶段。
以课本里的古诗文为重点,以学案带动,可以一课一案,多课一案。
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与整合。
建立教材内容与考点、考题之间的联系。
复习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和考点要求,链接高考,适当安排迁移性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二
三
四
(二)虚词 虚词的考查主要有两类:一是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 二是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易混的关联词语。一般从以下六 个方面入手: 从词性角度辨析虚词 从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虚词 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 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 从语气的角度辨析 注意近义虚词的辨析和使用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4
一
二
三
四
2.音同形异 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例如“贡品”与“供品”、 “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 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另一种误用情况也必须引起注 意,即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高考 中也多次出现。如把“部署”写成“布署”,把“迫不及待” 写成“迫不急待”,把“殴打”写成“欧打”等。 3.音同义近 这类读音相同、意思相近的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判 断时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却极大,高考也曾考过。如“鹊”与 “雀”就曾出现在高考试卷上。还有如“水蒸气”极易误写 成“水蒸汽”,“销毁”误写成“消毁”等。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9
一
二
三
四
(四)语病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以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共六种病句类型为 主。 (1)语序不当是指在一个句子中,组成这个句子的某些成分由于所处 的位置不当而造成的一种语病现象,主要有定语(包括多层定语)、 状语(包括多层状语)和关联词的位置不当等类型。 例①: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议论。 析:错在把定语放在了状语的位置,“广泛的(地)”应放在“议论” 之前。 例②:要是一篇文章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不是 好文章。 析: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之后;主语不同时, 关联词语应放在主语之前。句中“即使”应放在“文字”之前。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7
一
二
三
四
(三)成语
1.一是要整体理解成语,不能随意分割理解。如果 分割理解或使用就会犯望文生义的错误。二是要以古 解古,推古知今;不能不顾历史,以今推古。三是要 注意对象和范围,在语境中理解成语。四是要细心揣 摩一字之差的成语,不能大而化之,五是要全面把握 一些成语的多种义项。 2.要不断结合实例进行辨析,弄清成语在具体句子 中的意思、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 3.运用造句比较法、语义比较法认真辨明容易混淆 的成语。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5
一
二
三
四
三、词语 (一)实词 实词考查大多选取近义词,近义词又大多具有相同语素, 因此,两词的相异语素就成了辨析的关键。实词的辨析一般 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 看词义的轻重大小 看词语的搭配对象 看词语的适用范围 看词性和句法功能 看词义着重点不同 看词的感情色彩 看词的语体色彩 此外,还需要考生能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 义和临时意义。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13
一
二
三
四
(5)表意不明是指一个句子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应该只 有一个意思,如果有多种意思,使听者误解,这种语病就是表 意不明(歧义)。造成表意不明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多义词或多 义短语使用不当,有的是词语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有的是句式 使用不当。消除歧义的办法有:更换或增减词语,变换句式或 语序等。 例①:中学体育教材要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否则教 材就会变成无的放矢的材料,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 析:前面并没有说“正面”的作用,后面却说“相反”的作 用,读者无法明白到底指什么。 例②:他没有听从导师的建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影 响了论文的水平。 析:“没有”管到哪里不明确,“对论文的观点加以修改” 是导师的建议呢,还是他自作主张的呢?不明确。
8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一
二
三
四
(四)其他熟语 1.抓好积累 平时在阅读中积累词汇,注意词汇使用的语境; 高三复习阶段集中突击,归类复习,重质重量; 错题本多记高频出熟语,经常翻看,细加揣摩; 备常用工具书,随时翻查记诵,做到持之以恒。 2.了解类型,提高判断避误的能力 要弄清与熟语相关的语境场合。熟语使用时,应注意 熟语本身的限定、前提和条件,也要注意其本身的词素含 义、熟语的感情色彩与使用范围,还要注意这些熟语与上 下文语境之间的相关性与融合性,否则就会出现前后语境 不合的错误。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14
一
二
三
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不合逻辑包括用错概念、从属的概念并列、自相 矛盾、一面与两面不协调及否定不当等逻辑问题。 例①: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工人代表55人,农民代 表47人,妇女代表39人,文艺界代表13人。 析:“工人代表”“农民代表”等四个概念存在交叉关 系,不能并列。 例②: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呢? 析:句中有三重否定:“否认”“不是”及反问,结果 把正确的意思说反了。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11
一
二
三
四
(3)成分残缺或赘余是指不符合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 的成分,或由于多加了某个成分而使意思不清楚的毛病。 例①: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 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析:缺少中心词,应在“喂猪”后加“的经验”。 例②:为什么厂领导对工人群众批评厂内个别财会人员 违犯制度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呢? 析:“批评”之后少了一个助词“的”,使句意变成了 “制止”工人群众批评财会人员突击花钱的现象。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18
一
二
三
四
③相关考点多样结合: 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准确、鲜明、生动,
简明、连贯、得体
修辞运用和鉴赏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19
一
二
三
四
(2)语用新题解题探究 ① “题”材处理: 具备整体意识 分析细节特点 考什么 注意数据变化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12
一
二
三
四
(4)结构混乱有两种情况:一是两式杂糅,一是前后牵连。两式杂 糅就是人们在说话、写文章时,有时不注意,把两种不同的句式生拼 硬凑在一起,造成句子结构混乱的语病;前后牵连是有一种情况,须 两层意思来表达,本来应该先说完第一层再说第二层,但是没有这样 做,而是把头一句的后半段又作为第二句的开头,不停顿地说下去, 硬把两句结在一起,从而造成语病。 例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 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析:可以说“深受„„欢迎”,也可以说“深为„„所欢迎”。 例②: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 读者见面的。 析:把“要出版一本译作需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和“一本译作是要 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能与读者见面”拼合在一起,应选用其中一句。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10
一
二
三
四
(2)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③修 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④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⑤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①: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 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析:句中“事件”可与“处理”搭配,但不能与“批评 教育”搭配。 例②:机器质量的好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条件。 析:句中“好”“坏”是两个方面,句子后半部分是一 个方面,属一面对二面的错误。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16
一
二
三
四
(五)语用文字表达题 1.相关考点
题号 年份 2009年 连贯 拟写解说词、修辞 图文、鲜明得体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压缩
连贯 定义
仿写拆字修辞(文字 海报、简明得体 游戏)
仿写(文字游戏) 组合造句(连贯、 得体) 图文(公益广告) 概括、谈主观看法
特点小结: 相关考点多样结合: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准确、鲜明、生动;简明、 连贯、得体;修辞运用和鉴赏。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17
一
二
三
四
2.语用新题解题策略
(1)语用新题“新”在哪里?
①材料性质与时俱进: ——关心生活 生活气息——浓 ——关注热点 时效视点——多 ——凸显人文 文化导向——明 ——解决问题 实用意义——大 ——生动活泼 趣味指数——高 ——合情合理 理性逻辑——强 ②材料形式综合呈现: 文图组合、数表兼具
2013-8-13 首 页 上 页 下 页 末 页 3
一
二
三
四
二、字形
高考对字形考查的重点为词语(包括熟语)中的同 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常从三个角度命题:(1)字音 相同或相近而误,(2)字形相近而误,(3)字音相同、 字形相近而误。 因音同而造成错别字,有三种情形: 1.音同形似 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例如:“松弛”的 “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 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 “赔偿”的“偿”、“嘹亮”的“嘹”与“撩拨”的 “撩”,都属这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