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3食物的消化教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食物的消化苏教版

《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是以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第三课《食物的消化》为原型,以食物的消化为话题,展开的一堂科学探究学习活动。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对消化器官有所了解,但大多是模糊、粗糙、零碎的,甚至会把人体的一些其他器官错认为是人体的消化器官。
另外,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存在着不吃早餐、饭后剧烈运动、狼吞虎咽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
本课正是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展开的一个知识更新的学习过程,进而达到用获取的知识督促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过程。
本课就内容而言,包括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其主要功能,以及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我们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到消化系统的内部状态,如何由表及里,解开暗箱呢?本课特意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已有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心理需求,经历由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自主获取知识、自我内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1、认识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资料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3、学会用科学指导生活,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自主获取关于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及其功能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推理、整理、归纳等科学方法等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消化系统标准图、人体轮廓图、文字资料、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经历问题—猜想—整理归纳—资料对照的学习过程,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1、问题情境,调动已有经验我们每天都会吃食物,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器官?A、生自由发言。
B、提供人体轮廓图,学生小组合作画猜测。
C、小组汇报。
D、整理归纳学生猜想。
2、想知道我们身体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吗?提供图片资料,认识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1、学生对照图片,画对了哪些。
2、对照图片找自身相对应的部位(提醒学生胃的位置)。
3、按顺序贴卡片,并说一说食物要经过的路线。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食物的消化|苏教版 (15)

《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食物的消化》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第3课时的内容。
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必须通过消化器官消化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维持人体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活动。
消化器官的健康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人体吸收、利用营养物质的基本保证。
因此,学习了食物中的主要营养和科学合理搭配食物之后,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初步了解消化过程,了解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懂得消化器官保健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重视消化器官的保护,对学生健康生活与成长十分重要。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先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的位置和功能,然后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和人体是怎样吸收营养的,最后认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本课重在指导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了解消化过程。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做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进行补充、修正和完善。
4.使学生关注饮食卫生,养成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熊饼干、人体轮廓图、消化围裙、胶管、保鲜袋、丝袜筒、花豆、乒乓球。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进行一次特殊的旅行,为了使这次旅行更有趣,老师请来了导游--“熊博士”。
2.饼干一般用来做什么呢?今天“熊博士”要带领我们去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参观,那就是我们的身体里面,让我们跟着“熊博士”一起体验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引出课题:食物的消化。
(二)检测前概念1.你准备好了吗?旅行要开始啦!课前大家都洗手了吗?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熊博士”饼干,放入嘴巴,吃的时候不要说话以防呛到或噎住,要像美食家那样细嚼慢咽,细心体会“熊博士”在体内的变化。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3食物的消化教案设计

教学反思:
教具准备:1、配套的食物分类卡片。2、多媒体课件。3、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统计表。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谈谈出生时有多重,现在有多重?长得身体材料是从哪里获得?
(2)谈一谈自己爱吃哪些食物?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3)有人吃出了健康,有人吃出了疾病?
二.自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1.在学生分类时,教师要深入小组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要求。
学生汇报分类依据、分类结果。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的三种食物。
在全班统计的基础上再让同学信把各项累积出的人数填在。
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采用分组况答方式。
3.讨论:
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吃什么?
给同学信较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让他们联系刚获得的营养知识自己得出“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不要偏食很重要。
新课程教案设计(科学)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
授课时间:年月日授课教师:
年级(册次)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书写教师
徐志刚
课题(内容)
3.食物的消化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1、按照自定标准为食物分类。2、用图表统计全班同学最爱吃的三种食物。3、关心食物,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
重难点(具体):关心食物,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饮食质量。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 食物的消化|苏教版 (8)

食物的消化【教材简析】本课是“吃的学问”单元的第三课,让学生了解食物在身体中是如何消化的,认识消化器官的位置、功能,以及关于消化器官的保健方法。
四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消化”二字,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的前概念是模糊、粗糙、零碎的,因此本课正是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由此展开一个知识更新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1、认识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了解食物的消化过程。
2、学生经历问题——猜想——资料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
3、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经历自主获取关于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及其功能的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
【教学准备】小馒头、熟蔬菜、塑料袋、消化器官“围裙”、实验记录单(人体轮廓图、表格)、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讲述:同学们大都喜欢出去旅游吧?(学生:喜欢)老师也喜欢,今天的科学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行,好吗?我们的旅行既不是去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到哪里去呢?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师出示馒头)【贴图片:馒头】,今天我们将和“馒头导游”到一个时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
是哪里呢?2、学生猜测后导出本课研究内容“食物的消化”,并且板书课题。
【贴课题:食物的消化】二、了解学生关于消化的前概念1、提问:旅游时游客可以跟着导游走,我们怎样才能跟着“馒头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学生回答:把它吃掉)2、师:今天吃馒头老师有个特殊要求,我们要像美食家一样去吃馒头。
你们见过美食家是怎样吃东西的吗?生1:尝一小块。
生2:先看、再尝,细嚼慢咽。
3、谈话:好的,在你品尝馒头的同时,体会一下嘴巴里有什么感觉,有什么样的味道?为了干净卫生,我用牙签串起一块馒头,所以等会吃的时候要小心一些,吃完就把牙签放在纸杯中。
请各小组长到前面领取馒头,回去后把馒头分发给小组成员,每人一块,细细地品尝,老师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看谁完成的最仔细。
《食物的消化》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第三课《食物的消化》,以食物的消化为话题,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展开的一堂科学探究学习活动。
学情分析:知识方面,学生对消化器官的了解大多是模糊零碎的,分不清哪些是消化器官。
行为方面,学生存在着不吃早餐、饭后剧烈运动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消化器官,认识消化过程。
●知道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过程与方法:●会画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旅行图”。
●会做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蠕动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了解食物在消化道里的运动方式。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体模型、表格、彩笔、牛肉干、漏斗、塑料管、塑料膜、袜筒等。
五、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我想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猜中了可有奖品哦。
听仔细了:"上下两队兵,守在大门口,谁要跑进来,必定碎成粉"。
(打一人体器官)2、学生猜对后,老师从口袋中摸出一粒牛肉干:奖励你一颗牛肉干,尝一尝味道怎么样?你可以吃慢点,它在你的牙齿的攻击之下已经发生了变化,是吗?3、引导全体同学思考:你们知道刚才这位同学吃的牛肉干现在在什么地方了吗?有什么变化吗?然后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粒牛肉干还会经过我们人体的哪些器官,在这些器官里它又发生了哪些变化?(设计思路:运用学生平时感兴趣的猜谜,并且还有奖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
奖品的设置是特别的"牛肉干",让学生马上就尝一尝,他在咀嚼的同时,让学生思考,从而引到了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上。
)(二)认识消化器官1、初步推测消化过程谈话:其实牛肉干从进入人的口腔,就已经开始了它的消化之旅,通过食管它将进入我们的身体,继续它那奇妙而新奇的消化之旅。
(板书课题)(1)分组推测:牛肉干在身体里还要到哪些地方旅行?(2)分组画图表示,提醒小组要合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食物的消化苏教版

食品的消化一、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品在人体内将会按次序进入这些器官,被消化汲取。
知道消化道运送食品的方式是蠕动。
知道各个消化器官的结构及功能。
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画出食品在人体内的“消化旅游图”,并能够在不停完美认识的过程中,存心识地对自己的察看记录进行增补完好。
会借助实物的察看建构人体消化器官的特点。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虑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沟通。
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育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认识食品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认识各消化器官的特点及功能。
三、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消化器官、表格、小馒头、IPAD 。
四、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1、讲话 :同学们 ,你们今日吃早餐吃了什么?2、学生沟通自己的状况 .3、讲话:以一顿早餐吃一个鸡蛋、一个面包和一杯牛奶为例,我们吃进去了多重的食品呢?我们能够来称一下。
(老师在实物投影长进行称量)4、计算:以这一次早餐的重量为基础,算一算一年我们大体会吃进去多重的食品?5、讲话 :每日三餐是每一个人正常生活的基本保障,经过计算我们知道我们一年大概会吃下600-800 斤重的食品 .面对这个数字 ,你有什么好奇的吗 ?6、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7、揭题 :我们今日就来研究一下食品的消化问题.(二)认识消化器官1、初步认识消化器官发问 :食品是如何被消化的?它们会去哪里?在那边又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1)个别推断:老师合时把学生说到的器官名称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2)每说到一个新的器官,老师都要让学生充足说出对于这个器官所知道的知识。
(3)解说:我们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负责食品消化的器官,也叫作消化器官。
2、认识口腔对食品的消化作用(1)讲话:食品进入我们人体的第一站是口腔,在口腔里,食品发生了如何的变化?有方法知道吗?(2)活动介绍:认真口胃一下小馒头,体验食品在口腔内所发生的变化。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教案1 我们吃什么教学目标1、知道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
2、知道人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
3、增强不偏食、不挑食和注意食物多样性的意识。
4、培养关注自己饮食健康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按指定标准给食物分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你平时都吃些什么食物啊?(适当板书)2、讨论:人为什么要吃这些食物?(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观点,以小组为单位)二、自主学习1、给食物分类(1)讲述:我们每天吃食物有很多很多,老师这有些食物卡片,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你想按照什么方法来给这些食物分类?(2)在P77上写下你的分类方式(3)统计全班每一个人最爱吃的食物提问:这么多食物中有没有你喜欢吃的食物?可以放到哪类食物中呢?把你爱吃的三种食物名称填入表格一(见附录)小组长把组员的信息收集起来,看看组员最爱吃的三种食物是哪些小组长汇报“组员最爱吃的三种食物”名称,添入全班每一个人最爱的三种食物“表格2、了解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1)一看这个统计图表我就知道什么事是大家最喜欢吃的食物了,有多少人喜欢的?(2)谈话:我也喜欢吃,那我们回家后天天让妈妈烧这个给我们吃,喜欢吃嘛,每天只吃这个,好不好?为什么不好?我喜欢吃啊,天天就吃这个不行吗?会有什么问题?(3)讲述:中午我在学校值班,就发现有些同学不吃肉、只吃蔬菜,有的是只吃肉、不吃蔬菜,长时间这样有什么结果呢?缺少维生素,为什么会营养不良?(4)人体到底需要什么营养呢?一起来看书上P43,看看书上告诉我们什么。
(5)提问:人的生长发育需要哪些营养成分?这些营养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老师出示对应填空,帮助学生记忆)(6)学会看食物营养标签谈话:你们吃食物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包装袋上有食物的营养标签,有什么作用?你们会看吗?(集体看饼干、燕麦片的标签)分组看自己带来的包装袋,并全班汇报3、按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1)谈话:这次你们能按食物所含营养成分给食物分类吗?(很多食物含多种营养,告诉学生分类时按主要成分)(2)说一说大家分类的结果(3)讨论:刚才统计了大家爱吃的食物,分析一下营养成分,有什么想法?(4)强调挑食的害处(5)小结:没有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
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 食物的消化》苏教版

《食物的消化》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总设计意图《食物的消化》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吃的学问》单元中的第三课。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生理与健康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生了解食物中主要营养及其来源、科学合理的搭配食物的基础上,本课将引导学生认识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初步了解消化过程,重视对消化器官的保护,同时为学生后继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中,学生理解消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暗箱的过程,本课难点在于难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体验食物消化的动态过程。
因此教师需要站在儿童的立场,设计教学过程,将看不见的消化过程直观呈现,但又不能将本节课的重点仅仅指向知识层面,而应该重视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我尝试借助信息化手段,将iPad引入科学教学中,利用iPad上的软件、电子书等资源,将信息技术带来的直观感受与学生常规的探究过程、体验活动相结合。
二、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从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上,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未知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他们有较强的探究意识和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消化过程有些零碎的认识。
在课前安排了画“食物旅行图”的前测活动,并经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口腔、食道、胃这三个消化器官较为熟悉,但对于小肠、大肠的认识较为模糊,对消化道的认识也比较混乱。
有的学生认为食物进入口腔以后,在体内会进入两条管道旅行,他们的解释是:一条食物的消化,一条是排泄残渣。
也有的学生认为吃进去的食物经过口腔到胃就排出体外了。
通过访谈形式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并不明确食物的消化过程,尤其对小肠的作用一无所知。
还有学生甚至会把人体其他器官错认为是消化器官。
三、教学目标1、借助iPad上软件资源,以及相关人体模型认识消化器官,并能以小组合作贴图的方式展现学习结果,提升学生观察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2、借助iBooks上的电子书合作学习消化过程,并能从中归纳提取关键信息,简单描述食物消化过程,认识到每个消化器官都有各自功能但又是配合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吃的学问
3食物的消化
教学目标
1、认识消化器官,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2、知道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好。
3、关注饮食消化卫生,自觉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2、难点:了解消化道运动食物的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师:300多年前,意大利有位桑克陶瑞斯教授曾做了一个很奇特,而又十分“舒服”的实验:把一只椅子挂在一杆巨大的称上,自己整天坐在椅子上,不时的记录下自己的体重。
他发现,坐的时间越久,他的身体越轻。
当他吃了一顿饭,体重又增加了。
但是,再坐一会儿,体重又渐渐少了。
(教师边讲边板画)吃下去的东西哪去了?
师:我们推测食物是被消化了,这与科学家们的研究结论是一样的。
(板书:食物的消化)
(二)初步认识消化器官
1、说说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2、出示人体消化器官模型,教师讲解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及位置。
3、说说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在身体上指指它们的位置。
(教师适时板书消化器官分解图)
(三)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1、学生活动:
细细咀嚼一口小馒头,体会小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师用“看看谁嚼的时间长”等语言引导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亲历小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过程。
2、学生交流嚼馒头的体会。
3、学生活动:
推测馒头在体内是怎样“旅行”的?它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小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4、交流对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及变化的推测。
5、学生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验证自己的推测。
6、教师小结。
(四)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教育:
1、交流日常的饮食习惯。
2、讨论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保护消化器官,并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引导其就书中及搜集到的饮食健康谚语或知识进行讨论)
(五)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包括问题)。
板书设计:
3 食物的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