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病原体倪语星

合集下载

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

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成人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或者从其他感染源传播到呼吸道,导致病人出现呼吸道症状和感染。

1. 病毒性病原体病毒是成人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会释放病毒颗粒,他人吸入这些病毒颗粒后易感染。

病毒性感染的症状包括喉咙痛、咳嗽、鼻塞、流鼻涕和发热。

一般情况下,病毒性感染可以在数天至数周内自愈。

2. 细菌性病原体成人呼吸道感染中的细菌性病原体主要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或者间接接触传播,常见于冬季或者人群密集的场所。

细菌性感染的症状与病毒性感染相似,但可能会伴随着黄痰、胸痛和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细菌性感染需要及时进行治疗,通常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3. 真菌性病原体真菌性感染在成人呼吸道感染中较为少见,常见的真菌包括念珠菌、组织胞浆菌等。

真菌性感染多发生在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等。

真菌性感染的症状与其他类型的感染相似,但可能会伴随着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等症状。

真菌性感染需要特殊的抗真菌药物治疗。

通过了解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预防这类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貌行为等。

此外,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也是关键。

针对不同病原体,合适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减轻病情,并避免疾病传播。

总之,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多种多样,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了解这些病原体的特点,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13 0株 , 要 以 G一 菌 为 主 , 2 主 杆 占检 出茵 总 数 的 4 . 1 , 次 为 真 菌 , 2 . % , 球 菌 占 1 . % 。 检 出率 最 高 的前 0 8% 其 占 12 G 78
6种茵为 : 铜绿假 单胞茵 (8 9 , 3 . %) 真菌 ( 12 , 2 . %) 大肠埃希 茵( .% ) 金黄 色葡萄球 菌( . % ) 凝 固酶 阴性 葡萄球 86 , 80 , 菌( . % )肺 炎克雷伯 茵( .% ) 54 , 49 。耐 甲氧 西林 的金黄 色葡萄球 菌( S 的检 出率为 8 .9 , MR A) 6 5 % 除氯 霉素的耐 药率 为 4 . 1 外, 2 1% 其他 的抗 生素 的耐药率均高于 7 % , 万古霉素的敏 感率仍为 10 0 对 0 %。G一 菌对亚胺 培 南的耐 药率最 杆 低 , 次 为 头 孢 派 酮/ 巴 坦和 头孢 吡肟 , 药率 低 于 5 % , 头 孢 噻 肟 、 曲 南 的 耐 药 率 较 高 。 结 论 : 菌 的 耐 药情 其 舒 耐 0 对 氨 细
Me ,9 1 1 (8 :5550 d 19 ,15 9 ) 8 -9 .
[ ] 倪语星 , 3 乔静 贤. 上海瑞金 医院 1 8 7株 临床 分 离葡萄球 菌耐药 8 分析[ ] 中华 医药检验 杂志. J. [ 马红平 , 4] 高乐宁. 院内感 染的病 因, 病原 茵及其 药敏 结果的调 查 分析[ ] 中华 医学检验 杂志 ,19 ,6 6 :3 . J. 9 3 1 ( ) 32 ( 稿 日期 :0 70 -2 收 2 0 -22 )
预防性治疗葡萄球菌感染 的首选药 。 3 3 近十年来 , . 越来越 多 的文 献强调 指 出: 临床 医师必须 根 据细菌感染患者病原菌 分离鉴 定结果 , 考 当地 近期细 菌耐 参 药性监测结果选药经 验治疗 。经验治 疗可 以及 时控 制感染 , 提 高疗效 , 减少 因不 合理用 药带来 的危 害。不 论是经 验治 疗 还是针 对分离的病原菌进 行治疗 , 必须参 照细菌 耐药性监 都 测结果优选 治疗药物 , 能收 到 良好 的疗效 , 才 不参考耐药菌株 监测结果 , 直接选用抗生 素进行 治疗是 不可取 的 。我院近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院,Email:yvysll9@163.COrn
并提高我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及防控水平。
二、流行病学、耐药状况及主要耐药机制
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我国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
菌之一。根据2010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 测网数据显示,我国lO省市14家教学医院鲍曼不 动杆菌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菌的16.11%,仪次于
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住院、入住监护室、 接受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暴露以及严重 基础疾病等"J。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常见于危重患 者,常伴有其他细菌和(或)真菌的感染【s J。鲍曼不 动杆菌感染患者病死率高旧J,但目前缺乏其归闪病 死率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糖苷类抗生素耐药;(3)药物到达作用靶位量的减 少:包括外膜孔蛋白通透性的下降及外排泵的过度 表达。鲍曼不动杆菌基冈组显示¨3|,其富含外排泵
舒巴坦)、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Resistant
Drug
A.baumannii,XDRAB)是指仅对1~2种
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药物[主要指替加环素和
(或)多黏菌素)敏感的菌株。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Pan
Drug Resistant
baumannii,MDRAB)是指对下
列五类抗菌药物中至少三类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 包括:抗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抗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
A.baumannii,PDRAB]则指对
目前所能获得的潜在有抗不动杆菌活性的抗菌药物 (包括多黏菌素、替加环素)均耐药的菌株心圳。目 前,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上存 在诸多困惑,制定针对该问题的权威共识将能规范
道及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定植一J。临床采集各类标 本时应当尽町能避免污染。(1)在采集血液、脑脊

病原学诊断——倪语星

病原学诊断——倪语星

1.汪复主编.《实用抗感染学》. 2.Freifeld AG,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11;52(4):e56–e93.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检查项目 血液、骨髓液的细菌培养 二、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
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后采集标本,如不能 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集。
肠球菌
不产β内酰胺酶的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 西林及与酶抑制剂复合剂敏感和耐药
肠杆菌科
所有菌属 所有菌属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 链球菌属
头孢匹林、头孢拉啶、头孢氨苄、头孢克罗、头孢头 孢羟氨苄敏感和耐药 阿莫西林、巴氨西林、氨环已西林、敏感和耐药 所有磺胺类敏感和耐药
4
64
1
64
1
64
1
64
4
64
1
64
1
16
0.5
8
0.25
4
0.25
8
2
64
1
16
1
16
16
512
1
16
测试抗菌药物 苯唑西林耐药 四环素敏感 红霉素敏感和耐药
氨苄西林敏感和耐药
氨苄西林敏感 青霉素敏感
青霉素敏感和耐药
头孢噻吩敏感和耐药
氨苄西林敏感和耐药 磺胺异恶唑敏感和耐药 萘啶酸耐药 头孢噻吩/头孢唑林敏感 青霉素敏感
亚胺培南 厄他培南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呋喃妥因 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甲恶唑
CLSI折点


8
32
8
32
16
128
2
8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可以是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及其相关信息。

1. 病毒病毒是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呼吸道,引起咳嗽、打喷嚏、喉咙痛、流鼻涕等症状。

2. 细菌细菌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等。

这些细菌往往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3. 真菌呼吸道感染中的真菌病原体相对较少见,但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会更常见。

常见的真菌病原体包括念珠菌、曲霉菌等。

这些真菌可通过空气中的孢子感染人体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症状。

4. 寄生虫寄生虫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对较少,但在某些地区和特定人群中仍可发生。

例如,血吸虫通过染上寄生虫卵的水源传播,可导致肺吸虫病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5. 其他病原体除了上述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外,呼吸道感染还可以由其他病原体引起,如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

这些微生物往往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引起类似感冒的症状。

综上所述,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了解这些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机制有助于我们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的飞沫等方法,我们可以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保持健康的呼吸系统。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呼吸道感染是指引起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疾病的病原菌侵入呼吸道黏膜并引起感染。

这些病原菌包括病毒、细菌和真菌等。

了解不同病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

1. 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病毒是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之一。

常见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或直接接触患者体液传播,引起咽喉炎、流感、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症状。

2. 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细菌也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之一。

常见的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患者体液传播,引起咽炎、鼻窦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感染。

细菌感染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喉咙痛、咳痰等症状。

3. 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与病毒和细菌不同,真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相对较少见。

常见的真菌有念珠菌、曲霉菌等。

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身上,例如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器官移植等情况下。

真菌感染常引起念珠菌性喉气管炎、肺曲霉病等呼吸道感染疾病。

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喉咙痛等。

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病原菌培养和基因检测等技术可以准确的诊断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

针对不同的病原菌感染,选择合适的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预防呼吸道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传播:1. 勤洗手:经常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的体液、鼻涕、咳嗽物或其他可能携带病原菌的物品后。

2.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与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密切接触,保持一定距离。

3. 咳嗽礼仪:遵循正确的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4.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原菌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

郑州2-真菌

郑州2-真菌

泌尿系统
以念珠菌最为多见,院内获得性念珠菌尿>10-15%,
ICUs患者念珠菌尿収生率为19-44%
腹腔感染
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所确诊的院内真菌性腹膜炎,
检出真菌均为念珠菌,白念珠菌占64%
其它部位
骨关节、心血管系统、眼等部位均可叐累
念珠菌感染各个部位均易累及:原因分析
• 原因分析:
念珠菌广泛定植于人体上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等体腔 正常屏障破坏、免疫功能叐损或局部菌群失调可使得定植在这些带菌部位的念珠菌生长繁殖 直接造成感染
0.1%甲苯胺蓝
姬萨姆
紫红色
紫蓝色
不着色
不着色
HE
PAS
橘红或中央空亮
紫红色
浅红或不着色
红色
隐球菌的菌落特点
葡萄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5℃或37 ℃培养
2-5 天即长出乳白色黏液性菌落,表面有蜡样光泽,颜色由 乳白、奶油转桔黄
沙氏培养基:室温或37℃培养
3-4天可见菌落长出生成酵母型菌落,初 呈白色,1周后转淡黄或棕黄、湿润粘稠, 状似胶汁
A
医学重要酵母菌分类
B
B
非念珠菌属
• 隐球菌属(检出率最高) • 毛孢子菌属 • 酵母属
念珠菌属的形态学特点:直接镜检
• 10%KOH直接镜检/染色后镜检:直接镜检法简便、快速、实用
孢子:囿形或卵囿形,外观像酵母菌,革兰染色阳性,但着色丌均匀 假菌丝/菌丝:假菌丝无隑、无分支,假菌丝节间有明显的狭窄部,某些菌种偶尔可 见到分隑的真菌丝,孢子往往集中于菌丝分隑处
分生孢子头:菊花样的头状结构 • 分生孢子头不足细胞是曲霉的 特征性结构
曲霉菌属的形态学特点
烟曲霉
黄曲霉

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有哪些

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有哪些

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有哪些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s)是指发生在鼻腔、咽喉、喉、喉下软骨及气管支气管内粘膜上的感染。

这些感染通常由病毒引起,但也可以是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所致。

下面将介绍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一、病毒性病原体1. 鼻病毒组:鼻病毒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流涕、喷嚏、鼻塞等。

2. 慢病毒组:这一组包括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

3. 腺病毒组:腺病毒感染可导致咽喉部炎症、扁桃体炎和支气管炎等症状。

4. 风疹病毒组:包括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麻疹病毒致病力强,可引起高热、咳嗽、分泌物、皮疹等症状。

二、细菌性病原体1. β-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咽炎和扁桃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可导致咽痛、咳嗽、发热等症状。

2. 流感嗜血杆菌:引起流行性感冒,主要症状为高热、全身乏力、咳嗽、头痛等。

3. 弗氏杆菌:引起百日咳,潜伏期长,起初类似普通感冒,但后期出现阵发性剧咳。

4. 链球菌:是引起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和喉炎的主要菌种之一。

三、其他病原体1. 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等,主要引起鼻窦炎、喉炎等疾病。

2. 放线菌:引起鼻腔、咽喉部感染,常见症状为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

3. 衣原体:引起鼻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症状。

总结起来,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病毒,其中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为常见的病毒性病原体。

细菌性病原体中的β-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弗氏杆菌、链球菌等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也不容忽视。

此外,真菌、放线菌和衣原体等其他病原体也可能导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为了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大家应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健康。

如果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或传染给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核微生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比细菌 小,能够通过除菌滤器,是目前能够在人 工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微生物。
• 1898年由法国人Nocard和Roux首先从患有胸膜 炎的牛胸腔积液中分离,当时因未鉴定其种属, 故称之为牛胸膜肺炎微生物。
• 后来相继从其它动物疾病,如羊无乳症、犬瘟热 病等分离出类似的病原体,统称为类胸膜肺炎微 生物(pleuropneumonia like organisms, PPLO)。
9.2%
N=56
6.6%
N=40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衣原体
10.2%
N=62 混合感染
一项自2003年-2004年我国7个城市12个研究中心,对665例CAP患者病原体监测结果,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日趋升高。 刘又宁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l):3-8.
支原体
• 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无细胞壁的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与结构 • 肺炎支原体形态呈短细丝状,长约2~5μm,在近
细胞丝状体尖端有一球状的特殊结构,典型的肺 炎支原体形态类似酒瓶状,没有细胞壁,仅有细 胞膜。 • 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Giemsa染色呈淡紫 色。电镜下观察,支原体的细胞膜由三层结构所 组成,厚7.5~10nm,内外两层主要为蛋白质,中 间层系脂质,其中胆固醇含量占36%。 • 所有肺炎支原体株均有17×104Da的P1膜蛋白和 43×103Da菌体蛋白,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特异 性免疫原,是目前血清学诊断推选的主要抗原。
• 支原体主要以二分裂繁殖,由于基因组小,代谢能力有限, 故繁殖较慢,1~6小时分裂一代,反复传代后生长快,对 数生长期细胞数可达107CFU/ml;在液体培养基中常呈极 浅淡的混浊,在相差显微镜下为球形或双球形及长丝状, 以滑行方式进行运动;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直径 10~100μm的菌落。
• 初次分离时菌落呈细小的草莓状,反复传代后呈典型的 “荷包蛋”状菌落;菌落能吸附豚鼠红细胞;能产生溶血 素,可迅速而完全地溶解哺乳动物红细胞;半固体培养基 中呈现肉眼可见的细小粒状菌落。
(二)所致疾病
• 肺炎支原体是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体之一,临床上大多数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综合 征,发展为肺炎者仅占3%~10%,占非细菌性肺 炎的1/3以上。
• 首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下行引起气管炎、 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X线可见两侧 肺部呈羽毛状浸润。
• 可引起严重的双侧肺炎和其他系统的肺外并发症, 如脑膜炎、脑干炎、脊髓炎、心肌炎、心包炎、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肾炎等。
• Dienes等于1937年首次从前庭腺炎患者脓液中分 离出支原体。
• Chanock等于1962年成功进行支原体人工培养。
• 1967年正式命名。
分布与分类
• 支原体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迄今已分离到150余种,其 中寄生性的有90多种,而人体支原体至少有16种。
• 支原体归属柔膜体纲(Mollicutes)、支原体目 (Mycoplamatales)。下再分三科:
• 支原体科(Mycoplasmaceae)、 • 无胆甾支原体科(Acholeplasmataceae)、 • 螺旋原体科(Spiroplasmataceae)。 • 其中支原体科又分两个属:支原体(Mycoplasma)和脲
原体属(Ureaplasma)。 • 对人致病的主要为肺炎支原体(M. pneumoniae)、人型支
•初分离时,一般10d左右长出菌落, 呈致密圆形,常不出现油煎蛋状,需 经数次传代后,菌落开始出现典型的 油煎蛋状。
•肺炎支原体的分离培养阳性率不高, 需20d或更长时间,对临床快速诊断意 义不大。但对流行病学调查有意义。
三、微生物检查
(一)标本采集
• 一般可取病人痰、咽拭子、鼻咽洗液、支 气管分泌物、血清标本等。因肺炎支原体 有粘附细胞作用,以拭子标本为好。
原体(M. hominis)、生殖器支原体(M. genitalium)、穿通支 原体(M. penetraus)和溶脲脲原体(U. urealyticum)。
肺炎支原体
•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原体,所 引起的人类支原体肺炎病理变化以间质性 肺炎为主,又称之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非典型病原体
引起社区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病原体 •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引起社区呼吸道感染的非典型病原体 •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
国内CAP流行病学
肺炎链球菌和非典型病原体为主要致病菌
40%
阳性率(%)
30%
20.7%
20%
10% 0%
N=126 肺炎支原体
10.3%
N=63
胞纤毛屏障,隐藏在细胞间隐窝内,以其尖端特 殊结构(P1蛋白)粘附于上皮细胞的表面受体上。 • 粘附后吸取宿主细胞的养料赖以生长、繁殖,同 时释放有毒代谢产物如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和 核酸酶等使细胞受损。
• 致病也与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有关。如MP与人心 肌、肺和脑组织有共同抗原,能产生交叉免疫反 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肺外组织病变。
一、临床意义
• 肺炎支原体感染呈全球性分布,以温带为 主。平时散在发病,3~5年出现一次地区性 流行。
• 本病传染源为病人或带菌者,主要经飞沫 传染,主要是在学校、家庭和军队流行, 长期密切接触才能感染发病。
• 流行特点为间歇性,长时期缓慢播散,可 持续数月至一年。
(一)致病性
• 肺炎支原体主要侵犯呼吸系统。 • 粘附作用 肺炎支原体借滑行运动穿过粘膜上皮细
• 支原体对热和干燥敏感,取材后宜立即接 种,或置于转运培养基中(蔗糖磷酸盐缓 冲液),4℃能保存72h,-70℃或液氮能 长期保存。
(二)培养特性
• 营养要求高,培养基中必须添加10%~20%的人或动物血 清,以提供支原体不能合成的固醇和长链脂肪酸,并可稳 定其细胞膜。
• 初次分离培养支原体,尚须添加10%的酵母浸膏,并置于 5%CO2 的的条件下生长较好。生长最适PH为7.8~8.0, PH 7.0以下可使其死亡,最适温度为3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