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文章的构思特色
《拿来主义》的写作特色

《拿来主义》的写作特色一、缜密的构思文章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
文章的题目是拿来主义,却从闭关主义写起,再到送去主义,看似脱离了主题,实则是为了先揭破送去主义的危害,在破送去主义的基础上树立送去主义的对立面拿来主义。
这种先破后立的方法将为何拿来阐述得详尽自然,水到渠成,令人折服。
另外,在论述怎样拿来时同样也是采取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
这种结构布局富有节奏感,环环相扣,丝丝入理。
二、雄辩的论证是使论证更加形象,更加通俗易懂。
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中国文化遗产,这是一个抽象的话题。
鲁迅先生把文化遗产比做一座大宅子,然后反面设喻,用孱头昏蛋废物分别比喻逃避主义者、虚无主义者、投降主义者,再从正面设喻,阐述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文中作者还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有害也有用的部分,用姨太太烟具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无用部分。
作者把这些融入论证过程中,构成了文章比喻论证的有机部分,形象地论证了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2.因果论证是本文前半部分非常突出的论证方法,第七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词表示结果,提出拿来主义的观点,而原因又是什么呢?即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这就要分析前面的部分。
文中第一、二自然段揭露了送去主义在学艺上的表现及其鼓吹者的媚外行径,第三到第五自然段揭露了送去者与送来者的奴才主子关系,辨明抛来与抛给的不同,第六、七自然段则揭露送来者的真面目,要划清拿来与送来的界限,然后提出拿来主义的要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这三个部分以破为主,批判逐层深入,从送去送来两个角度证明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从而阐明了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
3.类比论证。
作者把送去主义和尼采的狂妄自大作了类比,意在说明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的送去主义和尼采的狂妄自大是一样可笑的,说明奉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贻害子孙,给人们以当头棒喝,令人警醒,从而使论证极具震撼力、说服力。
分析散文构思特色 课件26张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 (4)叙事详略。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处理。 • (5)段落布局。如曲笔入文,以景结情,段落短小等。 • (6)选材组材。选取材料方面有何特点,如以小见大等;组材 以什么为中心。
• (7)文章自身鲜明的结构个性。如采用画面组合式,大量穿插 旁逸式材料,现实与回忆交织等。
• 至于分析结构安排的艺术效果,无非三个方面:一是结构自 身方面,如形散神聚、结构谨严、曲折有致、大开大合、新颖别致 等;二是表现景、物、人、事方面,更形象,更深入,更有表现力 等;三是表达主旨方面,更深入鲜明,委婉深沉等。
• 2.判断:多角度分析其特点与效果 • 分析其特点的角度: • (1)线索角度。说出线索是什么,是明是暗,是单是双等。 • (2)行文顺序。按什么顺序写作,或时间,或空间,或情感认 识变化过程,或倒叙,或插叙等。
• (3)结构技巧。善于抑扬,巧设伏笔,虚实映衬等。要特别懂 得“由实至虚”的思维特点。散文阅读的关键点不是在所记叙、描 写的客体(实体),而是在记叙、描写中所体现的作者主体的思想、 感情(虚体)。其文体思维一般是先实写后虚写。
概念解读
关于“谋篇布局”
对于文章的谋篇布局,可理解为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为什么写,就是确定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写什么,也就是选材取材 怎么写,就是各种技巧手法,包括组材方式,叙述方式,结构技巧(架构段落与 段落的关系,段落与标题的关系等)、锤炼语言等。
贰 考察方式
构思技巧考察方式
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2018浙江高考) ①先写街的繁荣作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伏笔
交代含蓄,在文章的前面将要表现的对象预先作出暗示,不至于产生突兀。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内容发展合理的效果。
高考散文构思特点

• 解决方法: • 1、厘清概念
• 构思脉络(行文思路)其实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这种题型实际上就 是给全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只要弄清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 写什么,如文中有线索,可以按照线索归纳梳理。
• 构思特色是就谋篇布局,包括文章的结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上的特色。 结构特点、行文思路仅仅是构思特色的其中一个点。
一体。 ③局部:开门见山、设置线索、伏笔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首尾呼应、卒
章显志;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 ④手法: A、表现手法:联想、想象及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注意:必须是整篇的手法,
不能以偏概全。 B、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一般是:融……为一体;先描写再记叙、
线索
构思特色
谋篇布局
行文思路
构思的技巧
选材
叙述上的特色
先实后虚
开门见山
倒叙
引用诗文
先抑后扬 先总后分
伏笔照应 设置悬念 首尾呼应
插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顺叙
选用日常生 活中的凡人 小事,
放在-----的背 景下
层层深入 以小见大
• 3、题型建模 • (1)看全文线索及主要内容。 • (2)看结构技巧。如先总后分、先实后虚、层层深入、层层递进、
代的西部建设者,文思跌宕,形散神聚。(6分,每点2分。从其他 构思角度,如象征手法等方面回答,分析合理亦可) • 《江南的春天》概括其结构特点 • 1、围绕江南的春天,将景、人、事融为一体。 • 2、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思路清晰。
文章结构特点答题角度
①整体:是纵式、横式还是纵横式。 ②线索或主要内容:“以……为线索”或“围绕……内容”,将景、人、事融为
提供答题较为全面的角度而已。
分析写作思路,鉴赏构思技巧

7、先抑后扬 在作品中,时抑时扬,时褒时贬,彼此衬垫。
可使文章波澜起伏 8、对比法
是写作技巧中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手法从内
容方面可分为情境和人物对照两大类。情境对照 是用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和境况加以比较;人物 对照分三类:一是把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前后性 格、形貌的变化进行比较,二是把同一类型的人 物或同一个人人物的前后性格、形貌的变化进行 比较,三是将同一个人物的外貌和其内心品质加 以对照。从艺术方面可分为:“横比”和“纵比” 两类。从写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又可从同中比同、 异中辨异、异中求同、同中辨异这些方面进一步
分析写作思路,鉴赏构思技巧
常用构思技巧及效果
1、悬念法 从而引得他急切往下看, 以求弄清个中原委。巧设悬念是使结构避免平铺直叙 的一种好方法,可使文章妙趣横生。运用悬念法要使 悬念合理、新颖,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心理,扣人心弦, 最后悬念要解开,不能久悬未决。
③结尾段:文章这样构思对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中心、 吸引读者等方面的好处 。
示例一: 简析《凤凰女子》在行文构思上的主要特征
《凤凰女子》以凤凰小城为背景,围绕凤凰 女子组材,结构严谨有序,脉络清晰自然,经 纬分明。具体来说,在结构上表现为三个主要 特征:
第一,按时间顺序串句成文:先通过写现 实中的凤凰洗衣少妇联想到战乱 时凤凰女子生 活的艰难,再通过写现实中的凤凰小城和城旁 的沱江,回忆起八年抗战时的凤凰女子表现出 来的坚韧,最后才写到新时代凤凰女子的精神 面貌和在社会建设中的贡献等。全文基本上按 照“现实——过去——现实”的结构行文,使 文章井然有序。
“构思特点”涵盖了前面两个方面。写作时 要善于概括成几点然后加以逐点分析。
作文构思的七大原则和十种技巧

作文构思的七大原则和十种技巧通常在语文考试过程中,作文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就需要同学们有快速构思的能力,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作文构思的七大原则和十种技巧,从选题、利益等方面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
此外,通过十种构思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理出作文写作架构,尽快完成作文。
作文构思的七大原则1.审好题。
切题是优秀作文的前提。
审题,需要抓住中心词,理解修饰语,确定题目中各词语间关系。
比如命题“苦与乐”,既要把握“苦”,又要突出“乐”,两者必须结合起来。
2.定好体。
审读题目同时,要定好文体,大部分省份的中考题目适合写记叙文,需要提醒的是,要避免考场灵光闪现,去写创新文体的冲动。
3.立好意。
一篇作文想让读者产生何种共鸣,就是作文的“意”。
“意犹帅也”,有了“意”才能防止“中心不明”。
和高考相比,中考作文题立意空间相当宽泛的。
比如题目“……从未走远”,对这个半命题,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补题活动:“(希望/友情/信任/善良/高雅的艺术/传统文化……)从未走远”。
你所补充的,就是立意,如“希望从未走远”,写作中只需要围绕“希望”这个角度选材就可以了。
4.选好材。
立意,要有具体的、细致的、新颖的素材来表现才能成为好文章。
所谓选材,就是将所能联想到的、能突出立意的材料都简要梳理一遍,多中选精、众中选优。
比如“希望从没走远”,就可以选取一个从困境中奋起,实现了自己理想的故事。
要学会化虚为实式联想选材。
有的题目有比喻义,比如“阳光与风雨”,我们就要会化虚为实。
要学会化熟为新式联想选材。
考场作文材料新才能脱颖。
许多同学笔下的人物,总是“父母”“老师”“同学”等极易撞车的人物;如果能避熟择新,让陌生人走近你的作文,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可能性会增加许多。
5.定写法。
写法依文体、材料而定。
如写人,描写之法必不可少;若叙事,波澜之技一定要有;要是状物,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就可用;叙事之后发议论,主要为了突出人之品质。
如作文选上,一位同学写外婆在小区里栽下一棵香椿,在对香椿树细致呵护的描写基础上,重点描写外婆将春天采摘的香椿嫩芽送给单元里的邻居,点出香椿的分享价值与外婆的分享精神,点出邻里间的融洽与和谐。
作文写作构思技巧总结梳理梳理梳理

作文写作构思技巧总结梳理梳理梳理作文写作构思技巧总结在写作一篇优秀的作文时,构思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好的构思能够帮助我们整理思路,提供清晰的框架,使文章更有逻辑性和连贯性。
本文将总结和梳理一些作文写作的构思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作文写作。
一、明确中心思想在构思作文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或观点。
中心思想可以通过提问、归纳总结等方式找到。
在明确中心思想后,我们可以进行以下构思步骤。
二、列出关键词通过列出与中心思想相关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扩展思路、拓宽观点。
关键词可以是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短语或者是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列出关键词后,可以进一步深入思考每个关键词的具体内容。
三、分析思路结构在写作之前,可以对作文的思路结构进行分析,将思路分为几个主要的部分,每个部分之间有逻辑上的联系。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编写出有层次感的文章。
四、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不同的作文类型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我们需要根据作文类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
例如,议论文通常需要提出观点、列举论据、分析论据等;记叙文则可以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表达观点。
五、寻找合适的例子和论据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合适的例子和论据来支持我们的观点。
例子可以是真实的事实、个人经历或者是文学作品中的情节。
论据可以是统计数据、研究结果等权威证据。
通过使用有力的例子和论据,可以增强作文的说服力。
六、合理安排篇章结构在构思作文时,我们需要合理安排篇章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连贯。
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结构,将篇章分为引子、承接、高潮、结尾等部分,并注意每个部分之间的过渡。
七、整体构思与细节衔接在构思作文时,需要注意整体构思与细节之间的衔接。
整体构思包括文章主旨和大纲框架,而细节则是贯穿整个文章的举例、论证、具体而微的内容。
整体构思与细节的衔接应该紧密,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八、考虑读者接受角度在构思作文时,我们应该考虑读者的接受角度。
散文高效复习03:分析构思特点和作用

散文高效复习03:分析构思特点和作用复习任务 1.能够在梳理思路的基础上分析整体构思的特点和作用。
2.分析段落作用,尤其要全面分析末段的作用。
活动一分析构思特点和作用散文的构思就是散文的谋篇布局。
它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考查既可以从整体上分析其特点,又可以进行诸如“线索”“选材”“段落”等方面的专项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北京雨燕以及行者李敬泽北京雨燕,是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鸟类。
它在民间有一个诨号,叫“无脚鸟”。
它的四趾全部朝前,只适合抓住高处的树枝或梁木,所以有脚等于无脚,落到地上既不能走也不能飞,被风雨或伤病打落在地,那就是死亡。
北京雨燕的神奇在于它日复一日毫不停歇地飞,它在飞翔中睡觉,在飞翔中捕食飞虫,在飞翔中俯冲下去,掠取大河或大湖中溅起的水滴。
北京雨燕的一年中,除了雌鸟必须孵育雏鸟的两三个月,它们一直在天上,一直在飞。
如果用一种鸟来形容来比喻我理想中的作家,那么他就是北京雨燕。
在北京,你沿着中轴线走过去,那些宏伟的建筑都在召唤着我们,引领我们的目光向上升起。
安定门、正阳门、天安门、午门、神武门、钟鼓楼,城楼拔地而起,把你的目光、你的心领向天空。
北京雨燕把你的目光拉得更远,如果它是一个作家,它就是将天空、飞翔、远方、广阔无垠的世界认定为它的根性和天命。
它心怀天下,抗拒着、承担着来自大地之心的引力,不让大地把它拘禁在此时此地、此身此心。
比如曹雪芹。
他是望着天上的人,是往天上放飞了一只又一只飞燕风筝的人,他的命里有天空、有永远高飞而不落地的鸟,那就是北京雨燕。
这样的一个作家有一种奇异的尺度感,他把一切都放入永恒大荒,并痴迷于不断超越中的飞翔。
这样一个北京雨燕式的作家,会本能地拒绝在地性。
他成长于北京,《红楼梦》是北京故事,但是,在书中,他从未确切地描述过这座城市。
我们可以推导出贾府和大观园的空间分布图,但在这部书中,你对整座城市的地理空间毫无概念。
他让大观园飘浮在空中,让飘浮在空中的大观园映照和指涉着广大世界、茫茫人间。
赏析短文写作技巧之行文构思

(见资料书)
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①本文重点写参观,其选材并不限于对鲁迅故居的访 问,而是前伸后延,写了“道上”所见所闻所感所思, 剪裁别具匠心。 ②文章以参观鲁迅故居的游程为外部线索,以追寻精 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为内部线索,两条线索互为表 里,相互映衬(如,百草园中欢乐的孩子们与肩住闸 门的“勇士雕像”的映衬,归途中田园风光与鲁迅的 “好的故事”的映衬),完美地表现了文章主题。 ③开头与结尾先抑后扬,前后照应,思想和情感逐层 推进,逐层深入,从而巧妙地将文章导向了高潮。
赏析《凤凰女子》的 行文构思特点
凤凰女子
彭荆风
山峦、树林,村庄全被白茫茫的浓雾遮没了,我们的汽车 穿行于雾中,只隐约听见鸡的啼声、河水搅动水车的吱嘎响声, 还有洗衣少妇时缓时急的捣衣声和轻柔的笑语声,她们笑得那 由现实进入历史 样甜而开朗,我仿佛见到了一群“白脸长身见人善作媚笑的女 子”,赤着脚站在清澈冰凉的溪水中…… “山高水急,地苦雾多”,这是沈从文先生对凤凰的描述, 他还告诉我们,这地处湘、黔、川三省边境的小城,人民一向 崇尚武侠,好勇善斗,从前“地方居民不过五六千,驻防各地 的士兵却有七千”,再加上“五百左右的碉堡,二百左右的营 汛”,也就终年鼓角烽烟、战乱频仍了。 那样多的男子从军、修碉堡、守营汛去了,家事农作只能 由历史再回现实 依靠妇女来撑持,这山高水急的地方,怎能不“地苦雾多”! 凤凰女子生活的艰难也就可想而知了! 时过多年,那历史的创伤还在么?凤凰人是怎样在男丁减少、 土地贫瘠的条件下奋发劳作的?浓雾逐渐稀薄,我却怕大雾消 过渡句 散后,看到的是一个贫穷颓败的小城,那是多么不愉快!
行文构思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 路径、脉络。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 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 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分)
• ①焦虑不安。总害怕迟到,在梦中匆匆赶路, 却又早早醒来;潜意识里总觉得忘记了重要的 事情;混淆梦境和现实。
• ②勤勉努力。为被耽搁了时间不能快走而焦急; 策划剧本劳累过度导致精神紧张焦虑;在梦中 也不忘思考策划剧本。
• ③执着又固执。对梦中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梦境和现实中反复寻找答案
分析文章的构思特色
经典试题回顾
《水乡戏台》(综合卷二南京盐城卷) 13.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6分)
答:①将叙写主体“戏台”放在地域、历史、文化的背景下描 写;
(2)以“戏台”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结构上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实入虚。(6分。每点2分)
第二篇:李商隐《无题》的艺术构思的特色 答:(1)形散而神不散:围绕“梦”,以“梦为远别”这条感情
线索来组织全诗;
(2)采用倒叙、插叙结合的结构:首联倒叙写梦醒后的惆怅,其 中首句点明时间是在二人分别后;颔联插入梦中情景,然后转向 现实中的写书信、环顾房间和抒发不得相见的感叹;
(3)虚实转换,梦境与现实交替。首联写梦醒进入现实;颔联写 现实中对梦境的回忆,然后转入现实中写书信;颈联两句抓住现 实与梦境之中环境的相似之处,梦境与现实交替出现。
• 答题思路小结: 具体从以下方面考虑:
• 1从题材的选择: 以小见大
• 2、从材料的安排:文章的线索(文章围绕什么线索) 详略得当 、形散神聚、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照应(前 呼后应)、结构缜密、开头设置悬念、结尾卒彰显志、 画龙点睛、结尾处逆转(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情 节曲折跌宕(误会法)、有波澜、处处伏笔、先抑后扬。 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等。
• 3、主要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由实到虚、想 象联想、(梦境到现实)、对比烘托等。
• 4、记叙的顺序:顺叙(按事件先后的时间顺序)、倒 叙、插叙等。
• 5、记叙的人称
•
• 小说为什么反复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请 简要分析。(6分)
• ①起线索作用。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中, 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②暗示小说 主题。无论是一根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 象,还是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给“我”以 紧张、焦虑的感觉,它们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的难 以摆脱和排遣(压力大、重)。③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表现了 “我”在梦中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 了“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 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鲜明。④增强了小说的荒诞 性和戏剧性。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 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 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
④武断生硬。做事不懂顾及他人的感受,为弄清 梦境是真是假而一大早就打电话打搅母亲;老 板跟“我”交流剧本创意时,“我”的插话很 生硬,让老板生气。
这篇小说在构思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①善于设置悬念。开头写“我”在大街上遇到的种种怪事,引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②情节怪诞离奇怪诞离奇的情节表现出并不 荒诞的主题,凸显了“我”因压力过大而疏离亲情的无奈愧疚。
③情节一波三折。我路遇种种怪事快要迟到的经历原来只是个梦; 以为找到了梦境中种种怪事的合理解释,却发现自己仍在梦中; 醒来后得知梦中的解释并没有依据,却又与老板的创意不谋而合。 ④线索明晰。小说以“我”的怪梦为线索贯穿全文,故事情节围 绕“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铺设,显得清晰紧凑。
⑤伏笔设置巧妙。如二十多年未见的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并不惊 奇,“我”看到城市出现大象也没有感到奇怪等都暗示了这一切 不是真实的。
⑥结尾出人意料,自己的梦境竟然与现实中老板剧本的创意不谋而 合,但“我”又将梦境与老板的创意混为一谈,揭示了生活压力 导致城市人精神恍惚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