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选择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选择题及答案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改写后如下: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登斯楼也微斯人B.此乐何极南极潇湘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之”意为“的”,下面句中加点的“之”字不是“的”的意思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前人之述备矣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A.属余作文以记之B.徒以有先生也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例句:宠辱偕忘A.去国怀乡B.___集C.春和___D.吾谁与归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城阙辅三秦,___望五津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D.予观夫巴陵胜状高处不胜寒6、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若夫霪雨霏霏(代词,那)B.去国怀乡(思念故乡)C.把酒临风(举杯享受自然风景)D.微斯人,吾谁与归(无关人士,我该何去何从)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或异二者之为,___呼一何怒C.或___急宣而或长烟一空D.满目萧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9、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盛大B.朝晖夕阴晖:日光C.则有去国怀乡国:国家D.波澜不惊惊:平静10、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微斯人③以其境过清④乃记之而去A.探求古代仁人的思想B.无关紧要的人C.境界非常清幽D.记录之后离开11、“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进:登楼远眺退:离开岳阳楼A。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卷(满分:116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岳阳楼记(46分)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3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若夫淫雨霏霏(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4分)(1)谪.守巴陵郡谪:(2)增其旧制.制:(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4)横无际涯..际涯:(5)朝晖.夕阴晖:(6)南极.潇湘极:(7)迁.客骚人迁:(8)连月不开.开:(9)日星隐曜.曜:(10)樯倾.楫摧.倾:摧:(11)薄暮冥冥..怀乡去:国:..冥冥:(12)去国(13)至若春和景.明景:(14)沙鸥翔集.集:(15)锦鳞.游泳鳞:(16)岸芷汀.兰汀:(17)长烟一.空一:(18)宠.辱偕.忘宠:偕:(19)把.酒临风把:(2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21)或.异二者之为或: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4分)(1)百废具兴“”同“”,(2)属予作文以记之“”同“”,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5分)(1)微.斯人古义:今义:(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义:今义:(3)越.明年古义:今义:(4)增其旧制.古义:今义:(5)是进亦忧,退.亦忧古义:今义: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微斯人,吾谁与归?二、醉翁亭记(45分)1.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4分)(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4)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4分)(1)蔚然..而深秀者蔚然:(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3)日出而林霏.开霏:(4)云归而岩穴暝.暝:(5)野芳.发而幽香芳:(6)伛偻..提携伛偻:(7)泉香而酒洌.洌:(8)山肴野蔌.蔌:(9)杂然而前陈.者陈:(10)宴酣.之乐酣:(11)弈.者胜弈:(12)觥.筹交错觥:(13)峰回.路转回:(1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3.辨析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课内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课内简答题及答案目录: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第11课《醉翁亭记》检测题第12课《湖心亭看雪》检测题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岳阳楼记》的作者:,(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2、“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3、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4、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5、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6、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7、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8、“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10、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11、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
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
(杜甫、顾炎武、周恩来)参考答案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3、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4、本文标题为《岳阳楼记》,内容上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试分析作者的用意。
5、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6、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9、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强烈的忧患意识,而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抒发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忧”与欧阳修的“乐”在本质上有什么联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课内简答题及答案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课内简答题及答案第11课《醉翁亭记》检测题班级:姓名: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醉翁亭记》的作者。
(朝代)文学家。
2、请简述文中“醉翁”和“狂欢”的关系。
3、文中的“翁”和“醉”分别代表什么?4、文中提到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意境是什么?5、请简述文中“天下英雄”和“一盏茶”的寓意。
6、文中作者通过“狂欢”和“醉翁”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7、文中作者提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___”的名句,请简述其意义。
8、请简述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句的含义。
9、文中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观,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想?10、概括这篇文章的中心:11、与___一样,唐代文学家___也曾写过“饮酒”这一主题。
请你从___的诗中选取一首,并简述其主题和意义。
参考答案课内简答题:1、文学常识:醉翁亭记》的作者:___,北宋(朝代)文学家。
2、请简述文中“醉翁”和“狂欢”的关系。
答:醉翁是指作者自己,狂欢则是指作者和朋友们一起喝酒、嬉笑打闹的场面。
醉翁和狂欢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醉翁在狂欢中得到了释放和满足。
3、文中的“翁”和“醉”分别代表什么?答:“翁”代表老年人,“醉”代表放纵、释放。
4、文中提到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意境是什么?答:这里描绘的是狂欢之后的宁静时刻,用淡酒和晚风的形象来表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强调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
5、请简述文中“天下英雄”和“一盏茶”的寓意。
答:“天下英雄”指的是那些有抱负、有追求的人,而“一盏茶”则代表平淡的生活。
寓意是,即使是英雄也需要平淡的生活,珍惜当下的平凡。
6、文中作者通过“狂欢”和“醉翁”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答:作者提倡“饮酒狂歌”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应该尽情享受,不要被功名利禄所束缚,要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快乐。
7、文中作者提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___”的名句,请简述其意义。
中考复习:《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诫子书《桃花源记》湖心亭看雪等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中考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泂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則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鱗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朝代)的。
(2)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巴陵胜状 / 旗开得胜B.薄暮冥冥 / 日薄西山C.去国怀乡 / 忧国忧民D.把酒临风 / 临危受命(3)在第二段中找出两个描绘景物的成语,并分别写出其描绘的景物特点。
(4)文章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5)人生难免会有失意和苦痛,学过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做法。
【答案】(1)北宋;范仲淹(2) B(3)①浩浩汤汤,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
②朝晖夕阴,描绘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变的特点。
③气象万千,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 4)围绕“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回答即可。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第11课《醉翁亭记》检测题第12课《湖心亭看雪》检测题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班级:姓名:一、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百废具.兴:③越.明年,政通人和:④增其旧制.:⑤薄.暮冥冥:⑥气象..万千:⑦微.斯人: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⑨横.无际涯:⑩予观夫.巴陵胜状:⑪前人之述备.矣:⑫嘱予作文..以记之:⑬则有去国.怀乡:⑭则有去.国怀乡:⑮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⑯宠.辱偕忘:⑰沙鸥翔集.:⑱春和景.明:⑲进.亦忧,退亦忧:⑳先.天下之忧而忧:㉑后.天下之乐而乐:㉒忧谗.畏讥:㉓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㉔而或长烟一空.:㉕或异二者之为.:㉖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㉗北.通巫峡,南.极潇湘:㉘百废.具兴:2、一词多义:以: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不以.物喜:或:①或.异二者之为:②而或.长烟一空: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②饮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明:①越明年:②至若春和景明:夫: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嗟夫: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①北通巫峡,南极潇湘:②此乐何极:③感极而悲者矣:空:①浊浪排空:②长烟一空:通:①政通人和:②北通巫峡:和:①政通人和:②春和景明:一:①一碧万顷:②长烟一空:③在洞庭一湖:则:①然则何时而乐耶: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归: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云归而岩穴暝:3、判断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①属子作文以记之: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吾谁与归: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⑤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⑥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二、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大题归纳

《岳阳楼记》1.滕子京在取得怎样的政绩后才开始重修岳阳楼的?重修岳阳楼后的变化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答:政绩——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变化——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答:文中指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评价:古代的仁人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在人生的路上有宠有辱,有喜有悲,我们也应该有古仁人的心态,悲则泰然,喜则淡然。
3.本文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大量描写洞庭湖的景色,分析其作用。
答:前人对岳阳楼的描绘已经很详尽了,没有必要重复,作者借景抒情,以湖的景色来烘托岳阳楼,以湖的景色来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为抒发作者的政治抱负做铺垫。
4.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容?答: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5.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请问: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6.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作者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可以学习借鉴的意义?答:作者借“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比较,表明了对两种悲喜观的不同态度。
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引出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见解,表明自己不为个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
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7.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及答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第11课《醉翁亭记》检测题第12课《湖心亭看雪》检测题第10课《岳阳楼记》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1、【大观】。
12、【前人之述备矣】。
13、【然则】。
14、【南极潇湘】。
极,。
15、【迁客】。
迁,。
16、【骚人】。
1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
18、【若夫】。
19、【淫雨】。
36、【浮光跃金】。
37、【静影沉璧】。
璧,。
38、【何极】。
39、【宠辱偕忘】。
宠,。
偕,。
40、【把酒临风】。
把,。
41、【求】。
42、【古仁人】。
43、【或异二者之为】。
或,。
4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5、【居庙堂之高】。
庙堂,。
46、【处江制之远】。
47、【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先,。
后,。
48、【微斯人,吾谁与归】?微,。
二、重点句子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翻译:3、属予作文以记之。
翻译: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翻译: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翻译:6、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7、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翻译:8、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翻译: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10、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翻译: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翻译:1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三段文言文,分别节选自《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的末段,阅读后完成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乌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庙堂:指朝廷。
B.微.斯人微:少。
C.树林阴翳.翳:遮盖。
D.客.此客:客居。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马之.千里者
B.醒能述以.文者以.其境过清
C.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真无马邪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国险而.民附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A.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惊异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B.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C.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D.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有时惊异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短文中,面对世事或人生的浮沉,作者的情感有别:甲文是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乙文的随遇而安中是怡然平和;丙文的率性任真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
B.三段短文中的一些句子表达也颇有深意:甲文“微斯人,吾谁与归”暗含滕子京,以此规劝勉励好友;乙文末“太守谓谁”的问与答,解开全篇悬念,余音绵绵;丙文“问其姓氏”而不言姓氏,则暗含诀别之意、家国之思。
C.三段短文的表达方式各有异同:甲文以议论、抒情为主;乙文在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丙文在叙事中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描写。
D.三段短文中都有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
甲文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乙文则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丙文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包含了作者对“痴”字的称赏。
【答案】
5.B
6.A
7.C
8.D
【解析】
5.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B.“微斯人”的意思是“如果没有”的意思,不是“少”。
故选B。
6.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
平时要归纳整理,作答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分析。
A.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
B. 醒能述以.文者/以.其境过清(以:用/因为);
C.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其.真无马邪(其:大概,表揣测语气/难道,表反诘语气);
D.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国险而.民附(而:表顺承/表并列);
故选A。
7.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语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中的“或”是“或许”,不是“有时”;“异”是“不同”,不是“惊异”。
据此可排除ABD。
故选C。
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甲文《岳阳楼记》点明全篇主旨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故选D。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处在僻远的地区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丙)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着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