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免疫荧光实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课件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课件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培训与技能 提升
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进行重复实验,并对结 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06
CATALOGUE
实验应用与拓展
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细胞生物学
用于标记和观察细胞表面 的抗原,研究细胞结构和 功能。
微生物学
用于检测和鉴别病原体, 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03
解读结果的意义
解释实验结果的生物学意义,并 将其与实验目的和预期结果进行 比较。
结果分析的注意事项
排除非特异性荧光
01
在解释荧光信号时,需排除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确保结果的
准确性。
重复实验验证
02
为确保结果的可靠性,需进行重复实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统
计学分析。
结果解读的局限性
03
了解实验结果的局限性,避免过度解读或误导性解读。
免疫学
用于研究免疫系统的抗原 和抗体反应,探索免疫疾 病的发病机制。
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诊断
用于检测和鉴别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和寄生 虫。
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
用于检测自身抗体,辅助诊断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诊断
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和癌细胞表面抗原,辅助肿瘤的诊断和分类 。
实验方法的改进与拓展
其他试剂设备
其他试剂和设备包括洗涤液、 封片剂、显微镜、荧光显微镜
等。
洗涤液用于清洗细胞或组织样 本,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荧光
标记物。
封片剂用于固定细胞或组织样 本,防止荧光标记物的脱落。
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用于观察 和检测荧光标记物,提高实验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CATALOGUE

《间接免疫荧光法》课件

《间接免疫荧光法》课件

06
问题与展望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荧光染色不均
可能是由于抗体浓度过高或孵育 时间不足,解决方案是调整抗体
浓度和孵育时间。
非特异性染色
可能是由于血清内源性荧光物质干 扰,解决方案是使用去内源性荧光 物质处理。
荧光淬灭
可能是由于荧光物质不稳定,解决 方案是使用更稳定的荧光物质或采 用避光染色技术。
研究展望
01
02
03
04
医学诊断
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如 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等。
生物学研究
用于研究细胞表面抗原、细胞 内抗原等,以及探索细胞与细
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农业科研
用于检测植物病毒、细菌和真 菌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研究植
物抗病性等。
环境监测
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和 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
优化抗体标记技术
探索更高效、特异性和稳定的抗体标记技术 ,提高荧光染色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深入研究荧光物质
研究荧光物质的性质和作用机制,为提高染 色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拓展应用领域
将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于更多疾病的研究和 诊断,如肿瘤、感染性疾病等。
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
制定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质控标准,提高实 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通过使用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能够特异地 识别和标记目标抗原。
定位准确
间接免疫荧光法能够准确地定 位抗原的位置,有助于了解抗 原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
可视化结果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间接免 疫荧光法能够直观地展示抗原 的存在和分布,便于结果的解
读和分析。
局限性
抗体依赖
间接免疫荧光法依赖于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如果抗体不适用或不可 获得,该方法可能无法应用。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间接免疫荧光试验_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检查项目:间接免疫荧光试验_课件模板
肺炎衣原体肺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肺炎、 旋毛虫病、腹腔肺吸虫病、短暂性棘皮松 解皮肤病、立克次体病、幼年型类天疱疮、 幼年型疱疹样皮炎、禽流感、马尔堡病毒 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立氏立克次 体斑疹热、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疹热、康 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立克次体痘、寇热、 异尖线虫病、甲型H1N1流感。
医学检验·各论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内容课件模板
医学检验·各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别名: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医学检验·各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简介:
用对应某一种抗原的抗体(这里被称 为一抗)与细胞孵育结合,在采用对应一 抗(也就是抗一抗)的抗体(这里被称为二 抗,二抗上偶联有荧光素分子)与细胞孵 育结合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医学检验·各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临床意义:
单份血清效价≥1:64或双份血清效价 呈4倍增长或有IgM抗体出现即可诊断为立 克次体感染。本法不能区分患者感染的立 克次体的类型。特异性抗立克次体的IgM 抗体的出现提示新近感染。
医学检验·各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正常值: <1:64。
医学检验·各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相关检查: 链激酶-链道酶试验、炭疽的凝集反应、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ECT检查、循环免疫 复合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医学检验·各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相关症状: 免疫力下降、先天性弓形体、浑身忽冷忽 热、免疫缺陷、暴晒后的皮肤损害、脾肿 大。
医学检验·各论: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
相关疾病:

间接免疫荧光讲(共8张PPT)

间接免疫荧光讲(共8张PPT)

10
min到数小时,一般30
min已
荧(光+)标荧记光物较对足弱照,:但够P清BS楚。+可荧见光染;标记色物 温度多采用室温(25℃左右),高于37℃
2M碳 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
4的PBS三缸可浸泡,加每缸强3-5染min色,不效时振果荡。,但对不耐热的抗原(如流行性乙型脑炎
4的PBS 1500ml)
01mol/L,pH7. 01mol/L,pH7. 4的PBS 1500ml)
荧光标记物对阴照:性PBS对+荧照光标:记物阴性血清+荧光标记物
荧光显微镜、玻片架、滤纸、37℃温箱等。 阳性对照:已知的阳性标本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01mol•/L,pH7阳. 性对照:已知的阳性标本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阳性对照:阳性血清+荧光标记物
试剂与仪器
磷酸盐缓冲盐水(PBS):0.01mol/L,pH7.4
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以0.01mol/L,pH7.4的PBS进 行稀释
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份+ pH9.2 0.2M碳 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
搪瓷桶三只(内有0.01mol/L,pH7.4的PBS 1500ml) 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
01mol/L,pH7.
2M碳 酸盐缓冲液1份配制
染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 2. 染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可以从10 min到数小时,一般30 n已足够。
4的PBS进 行稀释
变化,染色时间可以从 4的PBS 1500ml)
01mol/L,pH7.
如果标本自发荧光对照和特异性对照呈无荧光或弱荧光,阳性 对照和待检标本呈强荧光,则为特异性阳性染色。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PPT教案课件(临床免疫学)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PPT教案课件(临床免疫学)
印片
37℃30′
洗涤
37℃30′
洗涤
待测血清 (ANA?) 荧光标记的 羊抗人IgG
荧光显微镜检测
实验步骤
1、小鼠断颈处死取肝, PBS或NS漂洗,剪取肝横断面印 片于玻片上,左右各一处,自然干燥;滴加无水乙醇固定, 室温凉干;
2、左右印片处分别盖上一片小纸片,分别滴加阳性血清 和阴性血清各1滴,37℃30′;
免疫实验室注意事项:
1、必须穿白大衣进实验室; 2、实验中注意实验室秩序; 3、如发生意外如损坏玻璃器材等,要及时报告; 4、要节约实验药品; 5、实验后要回收的玻璃器材如载玻片等,放于指定陶瓷 缸内;废纸及一次性用品弃于垃圾桶内。 6、实验完毕,清理桌面,保证实验试剂和器械放回原位。
抗原 抗体
标记 抗体
荧光 光原
间接免疫荧光法原理示意图
免疫荧光检测制备的总体方法
标本制作 荧光抗体染色 荧光显微镜检查
标本的制作
标本类型
组织切片:冷冻切片、石蜡切片(最常用)。 印片:肝、脾等细胞。 涂片:各种体液、穿刺液、细菌培养物和细胞悬
液等。
荧光抗体染色
间接法
特异性抗体与相应 抗原反应,荧光素 标记的抗抗体再与 第一抗体结合。
实验一
间接免疫荧光法 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是免疫标记技术中发展最早的技术。
本实验是利用荧光标记第二抗体(羊抗人IgG) 检测未知抗体(一抗)的方法。以检测人血清 中抗核抗体(ANA)为例。 病人血清中ANA(Ab)能与各种系细胞核成 分(Ag)特异性结合,此种结合的Ab(IgG型) 能与荧光标记的羊抗人IgG(二抗)结合,在 荧光显微镜下,细胞核显示荧光,提示血清中 ANA的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ppt
12
【注意事项】
1.每次试验应该设阳性和阴性对照。 2. 应注意荧光抗体的质量。 3. 标本应及时检测,并避光保存。
编辑ppt
13
4.第一次温育:将载片覆有生物薄片的一面朝下,盖在加 样板的凹槽里,反应立即开始。确保每一个标本均与生物 薄片接触,且标本间互不接触。室温温育30分钟。
5.清洗:用磷酸盐缓冲液流水冲洗载片1秒钟(注意水流 不要太急,不要直接对着基质冲),然后立即将其浸入装 有磷酸盐缓冲液的脱色缸中浸洗5分钟。
编辑ppt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编辑ppt
1
实验原理
固定在载片上的灵长类肝组织和HEp-2细胞 与适当稀释的待检血清反应后,如果待检血 清中有ANA,就会与细胞核成分特异结合,加 入FITC标记的的羊抗人IgG抗体又可与ANA 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核部位呈现 荧光。
编辑ppt
2
试剂与器材
1.抗原片 2.荧光标记的二抗 3.PBS-Tween缓冲液 4.阴、阳性参考血清 5.封片介质:磷酸盐缓冲甘油 6.盖玻片 7.器材:荧光显微镜、摇床、脱色缸、吸管、
试管等
编辑ppt
3
生物薄片
生物薄片马赛克:将包被有不同基质的生物薄片固定在一个载片反 应区中,可同时检测多种抗不同组织或病原体的抗体。
编辑ppt
4
滴定平板技术: 使实验操作标准化
将标本或试剂滴加 到加样板反应区上,然 后把生物薄片载片盖在 加样板的凹槽里,所有 生物薄片均与液滴接触, 反应同时开始.系统的几 何结构决定了液滴的位 置和高度.
编辑ppt
9
以HEp-2细胞为基质检测ANA免疫荧光模式
均质型
颗粒型
核仁型
编辑ppt
核膜型
10
实验报告
阴性:检测系统正常,待测标本在合适的起始稀释度下,实验基
质没有明显的荧光染色(与阴性对照在同一水平),或没有可以 辨认的荧光模式
阳性:检测系统正常,待检标本在合适的起始稀释度下,产生明
显高于阴性对照的特异荧光,且有明显可以辨认的荧光模式
8.清洗:同上。 9.封片: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泡沫板的凹槽里。滴加10ul封
片介质至盖玻片每一反应区。从磷酸盐缓冲液中取出一张 载片,用纸擦干背面和四边,注意不要擦拭反应区间隙。 将载片覆有生物薄片的一面朝下放在已准备好的盖玻片上, 立即查看并轻轻调整使盖玻片嵌入到载片的凹槽里。 10.结果判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特异的荧光模型。
编辑ppt
5
荧光二抗
荧光素及其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
荧光素
异硫氰酸荧光素 (FITC)
发射的 荧光色
绿
激发波长 (nm)
495
发射波长 (nm)
528
编辑ppt
6
荧光显微镜:
落射式荧光显微镜
①不需要额外的聚光镜 ②可产生高对比度的暗视野 ③同时进行明视野、暗视野 的抗原基质定位 ④可观察两种不同的荧光 ⑤可改变荧光的强度
8
6.加样:滴加20ul 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至洁净加样板的 反应区中,完全加完所有的二抗后,方可继续温育。注意: 标记的IgG使用前需混匀。
7.第二次温育:从磷酸盐缓冲液中取出一张载片,用吸水 纸擦一下背面和边缘后,立即将载片覆有生物薄片的一面 朝下,盖在加样板的凹槽里。注意:为防止破坏基质,不 要擦拭反应区的间隙。检查生物薄片是否与液滴接触良好, 注意避免阳光直射载片。
免疫荧光模式:阳性结果应报告
滴度:与相同稀释倍数的阴性血清比较,能观测到特异性荧光反
应的最高稀释度,报告滴度利于病情监测
编辑ppt
11
阳性标本经系列稀释后可测出其滴度。最
适稀释因子为3.162(10的平方根),这样, 每隔一步就出现一个10的整数倍数(1:10、 1:32、1:100、1:320、1:1000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编辑ppt
7
IIF操作步骤
1.准备:检查加样板是否反应区亲水而周边疏水。从试剂 盒中取出载片,等平衡到室温时方可打开包装。注意不要 触及生物薄片。用笔编号、标记。
2.稀释:用磷酸盐缓冲液1:100稀释血清。注意:阳性和阴 性对照不需稀释,使用前要混匀
3.加样:将加样板放在泡沫板上,按顺序分别滴加25ul稀 释后的血清至加样板的反应区中,避免产生气泡。滴加完 所有待测标本后才开始温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