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关于西安区2015年国民经济

关于西安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一)经济实现平稳增长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7亿元,同比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8亿元,同比增长8%;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9:79: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82亿元,同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12%。
(二)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区共运作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60个,其中续建项目46个,新开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260亿元。
凯旋王国、聚源重型、隆盛源机械、恒发碳纤维、希玛微藻DHA等续建项目进展顺利。
新开项目中,新世界购物广场项目主体和塔楼已封顶,明年开始进行内部装饰,招商也在同步进行当中。
嘉隆汽贸维修服务中心项目长城4S 店已建设完毕,正在着手建设五菱4S店。
双丰大众4S店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项目共获得中央预算内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3.2亿元。
(三)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累计投入2.2亿元,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完成园区道路工程4,120米、桥涵11处、给排水、雨水、通讯管线共计15,600米、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铺设完成1万伏电力设施;目前已有中意科技产业园、亿达碳纤维、佳德碳纤维、百晟建材、华润燃气、泰鑫气体、电力物流园、龙泉米醋等11个项目入园。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预计实现招商引资到位额64.5亿元,完成市年计划的108%,同比增长10.6%。
谋划包装项目60个,重点洽谈及跟踪推进项目20个,落地超亿元项目12个。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组织参加了“民企吉林行”、“央企走进吉林”、第十届东博会、2015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经贸交流活动,邀请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青岛科技大学发展集团等重点知名企业来我区投资洽谈。
西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2015年3月5日201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62.7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3.9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42.94万人,占51.3%;女性人口419.81万人,占48.7%,性别比为105.51(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全年出生人口8.70万人,出生率为10.11%。
;死亡人口4.71万人,死亡率为5.47%。
;自然增长率为4.64%。
城镇人口626.44万人,占72.61%;乡村人口236.31万人,占27.39%。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15.29万人,比上年增长1.0%。
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2](GDP)5474.77亿元,比上年增长9.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4.55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37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3054.85亿元,增长9.0%。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8%。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883.48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0.5%。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8%。
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3.7%。
图2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表1 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1.4食品 2.9其中:粮食 3.2烟酒 -1.6衣着 1.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2.8交通和通信 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1居住 -0.2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7万人。
西安市统计局、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关

西安市统计局、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关于开展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统计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市统发[2015]2号【发布部门】西安市统计局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发布日期】2015.01.06【实施日期】2015.01.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西安市统计局、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关于开展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市统发〔2015〕2号)各区县统计局、开发区统计机构、发改委、国家调查队:根据国家、省统计局统一部署,2015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工作。
为确保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基础,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投资统计改革是统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切实提高投资统计数据质量、加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举措。
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是更加真实准确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速度、效益,更客观揭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态势,为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扎实的信息支撑的必然要求。
各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密切配合,扎实工作,高质量完成我市2015年投资统计改革试点各项任务。
二、加强领导,明确分工为加强对投资统计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有效开展工作,经市统计局和市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协商,决定补充调整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一领导和组织试点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李利民市统计局局长。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分解意见的通知-市政办发〔2015〕12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分解意见的通知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分解意见的通知市政办发〔2015〕1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分解意见》已经2015年2月26日市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2月28日说明一、《西安市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分解意见》(以下简称《分解意见》)是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分解和落实。
二、责任单位负责牵头抓总、协调落实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配合单位要积极配合、全力支持,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市级各部门原则上不能对报告已提出的任务进行调整和删减。
四、本任务中有和省考目标任务不一致的指标或任务,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目标任务,责任部门原则不变。
五、各责任单位每季度将承担任务推进落实情况报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督查室加强检查督促,定期通报。
cn/attached/image/20150309/1425890563845047388.png" title="1425890563845047388.png" alt="1425890563845047388.png" width="650" height="Infinity" border="0" vspace="0"/>——结束——。
2015年陕西省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

2015年陕西省三大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对比分析2015年,全省三大区域均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基本呈现缓中趋稳、逐步回升态势,全年主要指标增速普遍好于2015年上半年。
关中经济增长继续保持相对稳定,陕北经济增长年内略有回升,陕南经济呈较快增长。
一、关中和陕南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上升,陕南经济增长持续向好、领先优势明显,陕北经济增速较上年回落幅度较大201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
关中完成生产总值11652.4亿元,占全省比重为65%,较2014年高2.4个百分点。
陕北完成生产总值3819.9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21.3%,较2014年低3.4个百分点。
陕南完成生产总值2459.12亿元,占全省比重为13.7%,较2014年高1个百分点。
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较2014年回落1.7个百分点。
关中生产总值增速较2014年回落1.6个百分点。
陕北生产总值增速回落程度最大,较2014年下降4.6个百分点。
陕南生产总值增速回落幅度最小,较2014年降低0.6个百分点。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8.9:54.8:36.3调整为2015年的8.8:51.5:39.7,表现为一产和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
关中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8.4:50.2:41.4调整为2015年的8.2:47.6:44.2,表现为一产和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
陕北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5.9:68.8:25.3调整为2015年的6.7:62.3:31,表现为二产比重下降,一产和三产比重上升。
陕南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16.3:50.4:33.3调整为2015年的15.4:49.6:35,表现为一产和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
综上所述,三大区域的特点是:陕北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持续回落,关中和陕南所占比重相应提高。
其中延安市生产总值从上半年的负增长逐季回升至前三季度和全年的0.3%和1.7%。
从产业结构来看,三大区域的第二产业的增速和比重皆下降,是各区域生产总值增速低落的决定性因素。
西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07.03•【字号】•【施行日期】2007.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西安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3月西安市统计局)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增长方式,五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四区两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构建“和谐西安”的步伐扎实稳健,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市场物价平稳,就业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实现了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450.0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3.0%,自2000年以来,经济增长连续7年保持了13%及以上的速度。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0.73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15.26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64.03亿元,增长12.4%。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9%、42.4%和52.7%。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7794元,增长11.0%。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6%,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0%,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6%。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比较脆弱,粮食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物价上涨的压力增大;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不尽合理;节能降耗任务艰巨。
2006年西安市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14.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3.55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9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6.14千公顷,减少0.21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58.02千公顷,增加2.47千公顷;水果播种面积 38.45千公顷,增加1.42千公顷。
2015年陕西各县市区GDP及人均GDP

20.30 57.57 42.35 32.60 38.54 44.32 42.05 17.43 26.19 13.05 27.70 20.26 39.03 34.36 29.64 24.72 44.02 28.52 21.76 17.01 22.28 17.01 19.39 15.43 21.94 9.16 30.88 17.280 19.57 16.42 20.18 18.69 17.65 12.64 15.54 12.52 12.40 15.21 15.49 15.79 20.50 9.28 11.92 7.08 7.84 5.14 7.48 5.12 4.97 4.34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8 87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1.83% 7.06% 8.94% -12.22% 6.21% 7.76% -2.68% -8.77% 12.32% -22.59% 8.27% 2.09% -3.55% 7.72% 7.84% 13.24% 5.34% 15.11% -10.97% -29.72% 8.72% 13.56% 12.06% 3.10% -15.28% 15.66% 3.52% 15.01% -7.18% 4.58% 8.84% 3.33% 7.17% 8.62% -20.16% 11.53% -15.75% 4.65% -14.65% 17.26% 4.19% 5.13% 14.30% -11.07% -16.95% 10.12% 11.44% 10.26% -2.85% 14.55% -5.84% 12.77% 19.44% 11.82%
2015年1-8月全国各省(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5年1-8月全国各省(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15年1-8月,陕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4项经济指标在全国的排名,与2014年全年相比,总量上有2项上升、1项下降,其中进出口总额上升四位,固定资产投资上升一位,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一位;增速上有1项不变、3项下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排名不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十五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十位,进出口增速下降两位。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排第二十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
西藏(14.9%)、重庆(10.9%)和贵州(10%)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前三位。
陕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86.88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排第二十位(同比下降十三位,比2014年全年下降十五位),在西部地区排第十位(同比下降七位,比2014年全年下降八位)。
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数据来源于各省(市、区)统计局二、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排第十八位,增速排第九位全国地方财政收入55836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去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
广东、江苏、上海的地方财政收入在全国排前三位,分别为6151.82亿元(13.3%)、5311.51亿元(10.3%)、4180.5亿元(14.9%)。
北京(19.3%)、江西(16.2%)和上海(14.9%)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居全国前三位。
陕西地方财政收入1285.57亿元,同比增长11.3%,比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在全国排第十八位(同比上升两位,比2014年全年下降一位),陕西被江西超越;在西部排第三位(同比上升一位,与2014年全年排名相同)。
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在全国排第九位(同比上升一位,与2014年全年排名相同),在西部排第二位(比去年同期和2014年全年上升两位)。
注: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数据来源于各省(市、区)统计局和财政厅三、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排第十三位,增速排第二十六位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338977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5.6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2016年3月4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引领新常态,全力推动中省市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落实,积极培育新机制、新动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0.56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7.8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46.91万人,占51.3%;女性人口423.65万人,占48.7%,性别比为105.4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全年出生人口8.80万人,出生率为10.15‰;死亡人口4.78万人,死亡率为5.51‰;自然增长率为4.64‰。
城镇人口635.68万人,占73.02%;乡村人口234.88万人,占26.98%。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15.66万人,比上年增长0.05%。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GDP)58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2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165.54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3424.29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9%。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066.8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图1:2011—2015年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5%。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5.5%。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1%。
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下降3.8%。
图2: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月度涨跌幅度表1: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指标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0.7食品0.5其中:粮食 4.5烟酒 2.6衣着 3.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0.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2.2交通和通信-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3居住-0.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8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8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7%。
全年财政总收入1114.98亿元,比上年增长9.3%。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0.99亿元,增长16.3%,其中,营业税下降5.3%,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0.8%、11.2%和22.6%。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88.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8.0%,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5.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11.8%。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7.69万亩,比上年下降2.5%;油料播种面积6.83万亩,下降2.6%;蔬菜播种面积103.49万亩,增长1.9%;棉花播种面积0.33万亩,下降11.0%。
全年粮食产量180.86万吨,比上年增长3.0%,其中,夏粮93.12万吨,增长5.8%;秋粮87.74万吨,增长0.2%。
表2:201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粮食万吨180.86 3.0油料万吨0.95-3.1蔬菜万吨332.79 5.2 瓜果万吨22.057.9园林水果万吨105.20 5.6肉类万吨16.13 -0.4 奶类万吨63.73 -3.1禽蛋万吨14.02 3.7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万头19.94-8.2 #牛年末存栏数万头19.94-7.8猪年末存栏数万头92.49-2.7羊年末存栏数万只28.33 1.5家禽年末存栏数万只1183.23 1.9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417.61亿元,比上年增长6.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74.67亿元,增长6.6%。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90.09亿元,增长6.8%;重工业增加值884.58亿元,增长6.5%。
图3: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累计同比)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9.7%,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30.1%,汽车制造业下降10.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1.4%。
六大高耗能行业[3]增长0.3%,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3.0%,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0.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1%,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下降58.6%。
装备制造业[4]增加值增长10.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9.8%。
表3: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产品名称单位产量比上年增长(%)发电量亿千瓦小时158.68 -11.6原油加工量万吨28.16 -81.0乳制品万吨107.01 -3.6软饮料万吨269.24 31.3商品混凝土万立方米2941.19 6.1机制纸及纸板万吨12.22 8.7 交流电动机万千瓦671.02 -15.3 饲料万吨120.43 2.4 合成洗涤剂万吨9.07-21.7 水泥万吨330.73 -19.8 风机万台0.98 66.5汽车万辆34.14 -8.9其中:轿车万辆24.01 -10.1 高压开关板面19037.00-22.7变压器万千伏安13583.25 -8.1 电力电缆万千米 2.59 40.6气体压缩机万台29.17 -28.9 电子元件亿只 2.23 -10.0 单晶硅吨3412.137.2集成电路圆片万片70.90188.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3.6,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683.70亿元,增长1.4%。
实现利润总额185.90亿元,增长10.9%。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70.28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650.41亿元,增长2.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44.05亿元,增长5.2%;签订合同额6661.71亿元,增长15.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979.16万平方米,增长7.1%。
图4:2011-2015年建筑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65.98亿元,比上年下降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0.6%。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86.93亿元,下降12.7%;农户投资79.05亿元,下降0.5%。
图5:2011—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99.78亿元,比上年增长32.8%;第二产业投资1158.30亿元,下降8.2%,其中,工业投资1135.87亿元,下降5.8%;第三产业投资3828.85亿元,下降14.7%。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2584.88亿元,下降16.1%,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50.8%。
表4:2015年主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速度行业投资额(亿元)比上年增长(%)农、林、牧、渔业117.29 36.3制造业1012.60 0.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23.30-35.8建筑业22.44-60.1批发和零售业144.77 -21.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62.84 7.9住宿和餐饮业37.53-58.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8.21 58.0房地产业2351.70-15.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3.62 -81.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484.81 17.7教育88.72 6.1卫生和社会工作74.43 -22.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36.47 2.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3.16 -36.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31.67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其中,住宅投资1312.15亿元,下降1.7%;办公楼投资141.96亿元,增长69.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47.71亿元,增长17.9%。
房屋施工面积13392.94万平方米,增长7.8%;房屋竣工面积976.64万平方米,下降36.3%。
表5:2015年房地产开发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亿元1831.67 4.0 其中:住宅亿元1312.15-1.7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13392.94 7.8 其中:住宅万平方米9777.23 0.5 房屋新开工面积万平方米2513.70 2.2其中:住宅万平方米1458.14-19.5房屋竣工面积万平方米976.64 -36.3其中:住宅万平方米766.58 -41.4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5.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345.90亿元, 增长4.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网上零售额[6] 93.22亿元,增长112.8%。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92.83亿元,增长9.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2.55亿元,增长15.5%。
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146.45亿元,增长9.8%;餐饮收入额258.93亿元,增长13.2%。
图6: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累计同比)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0%,化妆品类增长5.5%,金银珠宝类下降5.7%,日用品类增长1.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8.9%,书报杂志类下降1.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6.9%,通讯器材类增长42.6%,家具类增长16.1%,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9.2%,汽车类下降3.3%。
六、对外经济全年进出口总值176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
其中,出口819.86亿元,增长11.6%;进口942.06亿元,增长18.1%。
在进出口总值中,加工贸易进出口1047.8亿元,增长14.3%,占进出口总额的59.5%;一般贸易进出口391.6亿元,增长1.5%,占进出口总额的22.2%。
主要进口商品有,机电产品进口772.7亿元,增长18.1%;精炼铜进口47.5亿元,增长2倍;矿砂进口22.8亿元,下降17.1%;医药品进口13.2亿元,增长18.9%。
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出口702.8亿元,增长20.6%;农产品出口19.8亿元,下降10.6%;纺织服装出口13.2亿元,下降7.4%;矿产品出口11.3亿元,下降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