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课程内容设置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按项目化模式设计内容。
同时遵循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涉及的汽车结构基础知识内容,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将本课程内容分为 7 个项目,共 21 个活动内容。
在检修活动中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并且培养其良好的工作习惯。
整个课程中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二、参考课时总学时 144 课时。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汽车发动机组成及各部件连接方式。
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组成部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掌握汽车发动机各部件的常见损伤形式及检修方法。
2.技能目标:正确熟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设备使用。
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组成部件的拆装技能。
掌握汽车发动机各部件检修技能。
3.职业素养目标:培养严肃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习惯,严格的质量要求。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五、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1)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演示和互动,采用知识描述(动画),操作技能(实操视频)、互动训练(虚拟实训)和岗位实训教学模式。
(2)每个项目活动后都有小结,练习和测评来检验学习成效。
2.实训建议(1)设施设备:要求配备一定数量的卡罗拉整车,按 45 人的标准班配置。
(2)实训时间:要求每位学生总实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时数。
3.教材编写建议(1)本课程教材编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式内容体系,构建以任务引领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
(2)对于设计本专业岗位的实践活动,教材应以岗位的操作规程为基准,并将其纳入其中。
(3)教材提倡图文并茂,增加直观性,随同教材配备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库等,便于组织教学和有利于初学者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持续性。
4.教学评价(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110163 参考学分:5.5 学分参考学时数:94 学时课程管理系部:机电工程系汽车教研室适用专业:汽车类专业曾用名: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构造(上)二、课程性质和作用《汽车发动机检修》课程是汽车技术专业群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熟练掌握汽车技术工岗位群技能,服务于生产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为目标,满足汽车生产制造企业、汽车维修企业、交通运输、汽车检测部门岗位需求而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将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原理、检测和维修合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的发动机装配和检修的工作能力。
本课程前承了《汽车机械零件的制作与修理》、《汽车汽车总成拆装与调整》2 门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衔接《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车身控制系统诊断检修》等专业技术课程,形成课程良好的连贯性和匹配性。
三、课程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目标可分为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个方面:1.专业能力目标:会查询专业技术信息;懂得发动机构造组成和工作原理;能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原理;能理解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过程及零部件工作原理;能掌握安全生产、环保等相关规定,能按科学、规范的要求操作施工;会正确使用工量具拆装和检测发动机;懂得使用各种仪器设备诊断发动机常见故障;懂得检测发动机维修质量;会填写各类工作任务单等表格。
2.社会能力目标: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有与客户、同事、上级、供应商等良好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3.方法能力目标: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解决问题及优化决策的能力;具有获取新信息和查找相关资料的能力。
四、本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一)设计理念和思路本课程是汽车发动机9 个典型的故障现象为载体,以汽车发动机检修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的培养目标为主干,以学习领域为主体,以汽车发动机的检修实际案例分析为切入点,采用先进教学手段(虚拟工位与局域网络)和教学技术开发的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实现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综合维修技能与素质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
其他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本门课程标准参照此标准编制。
四、教学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新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营销和新能源汽车保险等行业的岗位群,能够从事淅能源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营销和新能源汽车保险、理赔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通过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系统了解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协调关系,具备汽车机电维修核心业务岗位的操作能力和作业组织管理能力,并初步具备汽车发动机维护与维修以及对发动机故障分析诊断、排除能力。
(一)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理解基本术语和主要技术参数。
2.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拆装和检修方法。
3.掌握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部件的检测方法和维修方法。
4.掌握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汽油泵、喷油器的检修方法,并熟悉常见油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5.掌握高压共轨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6.熟悉点火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高压电如何产生、点火正时的概念;熟悉电子系统与传统系统的根本区别,掌握常见故障的分析和排除方法。
7.掌握水冷却系与润滑系的功用、组成、主要零部件的构造和相互装配关系。
掌握主要零部件的检修方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96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72课时,实践课时为24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汽车发动机维修的基本技能。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维修、检测和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核心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作者所必需的发动机拆装、检查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1、会识别发动机零部件;2、会描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3、能根据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拆装发动机;4、能检查发动机;5、能诊断发动机的故障;三、内容标准单元一发动机概述单元二、曲柄连杆机构单元三配气机构单元四、汽油机供给系单元五、柴油机供给系单元六、润滑系单元七冷却系四、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要体现项目课程的特点与设计思想,教材内容应体现实用性、可操作性,适应企业需求,体现地区产业特点,其呈现方式要图文并茂,文字表述要规范,正确科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介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含电控发动机)是汽车类专业的汽车检测与维修的职业核心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总学时为8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42,实验学时为42。
是考试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汽车维修相关技术标准、规则等有关知识和汽车发动机部件检测、部件相关检修等技能。
本课程是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是《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故障诊断》等课程的前修课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含电控发动机)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发动机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发动机维护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方法;熟悉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修复方法;能够正确检测电控发动机各部分传感器及执行元件;能运用正确的方法熟练排除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授学生以汽车构造和维修的规律知识,使他们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和对构造与维修不断更新的自学能力,成为汽车专业实用型人才。
二、学习目标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成为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汽车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时培养学生敬业爱岗思想、团结协作精神。
1、能熟练使用发动机检测设备。
2、能熟练应用发动机综合诊断仪等大型检修设备。
3、能熟练运用发动机检测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则。
4、掌握发动机各种常见故障的现象、原因、判断及排除方法。
5、掌握对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修复方法、技术要求。
6、能够对电控发动机各传感器及执行元件的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7、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习惯。
三、教学环节和学时分配1.教学环节:实行多环节教学,包括:讲授、课堂讨论、讲练结合、作业、考核、演讲等。
2.学时分配单元/项目/模块课程内容学时分配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 发动机基础知识102 曲柄连杆机构 6 43 配气机构 6 44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4 85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4 86 进气与排气系统 4 47 冷却系统 4 28 润滑系统 4 29 发动机装配 2合计:84学时42 42四、课程考核1、考核形式:考查2、考试范围、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具体如下:成绩构成(100%) 形成性考核(40%)考勤20%课堂表现/作业20%40% 终结性考核随堂测试(60%)简答题40问答题2060%。
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适用专业】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1.1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机械维修项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职业岗位上发动机常见的机械故障现象,了解常见机械故障发生的原因,重点是让学生去解决常见的机械故障,为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思路该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着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塑造。
另外课程的实施主要是依据“实际岗位工作流程”来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职业能力为重点”进行教学目标确定。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是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等级标准对知识、技能的强化。
2.课程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了解汽车发动机常见的机械故障,熟悉易损易坏零部件的更换,熟练发动机零部件的调整与更换,能够向用户解释故障的原因,会使用各种检测和调整设备、仪器;掌握常见车型的机械维修方法及项目;能对各汽车发动机常见机械故障有所了解。
职业能力目标:职业能力目标:(1)能合理选择并熟练使用各种相关维修工具;(2)具有安全操作和环保意识,6S理念贯穿课堂;(3)能独立完成发动机传动带的检查和跟换;(4)能独立完成发动机发动机正时皮带的更换;(5)能独立完成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检测与维修;(6)能独立完成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检修;(7)能独立完成发动机水温过高的检修;(8)能独立完成机油压力警告灯常亮的检修;(9)能独立完成发动机内部总成件的更换;3.课程内容和要求四、教学活动设计4. 教学活动设计以教学项目二为例说明:教学项目二-发动机正时皮带的检查与更换4.1项目内容专业知识:正时齿轮、正时皮带、张紧器、皮带张力测试仪、皮带更换的周期。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概要本课程旨在为汽车机械专业的学生提供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其能够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正确的检查、诊断和修理。
本课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发动机概述与结构组成•发动机零部件•发动机调试•发动机故障分析与处理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汽车发动机的概念和结构组成,并掌握各种零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学生需要了解发动机调试的方法和步骤,并具备处理常见发动机故障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常规的维护保养工作,以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正常运转。
发动机概述与结构组成发动机的概述发动机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负责转换燃料能量、产生动力并驱动车辆行驶。
通常情况下,汽车发动机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类。
内燃机又分为四冲程和两冲程两种类型。
本课程主要涉及四冲程内燃机的相关知识。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发动机由多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汽门、气门、皮带、链条、曲轴箱等等。
每一部件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学生需要了解这些零部件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辨别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零部件活塞与连杆发动机的活塞与连杆通常被视为发动机的心脏,它们负责将动力从燃烧的燃料/空气混合物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车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活塞与连杆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
曲轴箱和气门曲轴箱和气门是发动机的另外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曲轴箱是一个由连杆和曲轴构成的机械系统,以将活塞从引擎的底部往返移动。
气门是一个调节发动机燃烧过程的重要组件,负责打开和关闭热气门,以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燃油消耗率。
学生需要了解曲轴箱和气门的结构组成、特点与功能。
其他关键部件除上述三个部分外,发动机还由多个其他零部件组成,包括进气道、燃油系统、电气系统等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重要零部件的构成和特点,以确保他们能够辨别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发动机调试发动机调试是发动机维修的一项核心部分,其目的是检查和调整发动机的各种参数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熟悉职业岗位上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学会故障现象的排除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无缝对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任务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的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满足社会对汽车行业急缺人才培养的要求,围绕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维修学科核心素养,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对汽车发动机维修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掌握汽车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技能,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职业规范,能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职业规范、安全生产、发动机维修学习与创新、团队合作等四个方面。
(二)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汽车维修职业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汽车发动机维修能力。
通过理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掌握汽车典型发动机常见故障现象的分析思路与排除方法。
3.素质目标(1)能够顺畅、准确的完成学生间沟通、学生和老师之间沟通,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人际沟通的能力;(2)能够和小组成员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具备较强的团队精神;(3)能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4)能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如师资、学生情况、场地和设备等 实际条件,对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地调整。
教学考核
1. 本课程学习任务采用过程考核,每个学习任务可采用自评、 组内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进行考核。各学习任务依据学习 任务学时及任务的重要性、难易程度分配任务考核成绩权 重。可采用笔试、口试、实操、展示汇报等多种方式进行评 价。
5.完工自检后将车交质检员 或车间主任检验; 6.返工一般由原任务接受 人或小组进行。
课程目标
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教师指导或借助汽车维修 手册等资料,制定发动机各系统的检查维护、常见故障修理作业计 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计划、实施、检查并进行评价反馈。在 维修过程中,使用工具设备、配件、耗材等要符合安全和环保及相 关法规标准的规定,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反馈总结。
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对发动各系统进行检查、调 整、维护和更换部件等小修作业,包括:
1.认知汽车发动机的总体结构,能与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沟通, 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2.传动带、正时带的检查与更换;3.配气 机构的检测与修理;4.缸盖、缸体的检测与修理;5.曲柄连杆机构 的检测与修理;6.冷却系统部件及冷却液的检查与更换;7.燃油系 统部件检查、清洗或更换;8.点火系统各部件的检查与更换;9、 发动机电控系统部件的检查与更换;10.润滑系统的检测与修理; 11.发动机总成的更换。
20
10
点火系统的检修
16
11
发动机总成的更换
16
教学实施建议
1. 建议汽车发动机的相关结构、工作原理、术语等知识可分解 到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学习。
2. 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场所和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3. 教学场所中应设置理论教学区和实践教学区,在理论教学区 中设置学习讨论区,配备各学习任务所需的挂图、维修手 册、维修资料和计算机查询系统。
进行考评(附后
7
冷却系统的 检修
1、能描述发动机工作 温度对发动机性能的 影响,并为客户提供 相应的技术咨询; 2、能叙述冷却系统的 作用、组成与工作原 理; 3、能完成冷却系统的 检查、维护和部件更 换。
1、冷却系统的组 成、作用及组成部 件的结构、功能与 工作原理; 2、冷却系统大小循 环的控制; 3、冷却系统检查、 维护的项目(密封 性、液位、液质等 检查); 4、冷却液的更换; 5、冷却系统主要部 件的检查与更换。
1、建议在台架 气机构的检修任 2、建议采用四 法进行教学; 3、建议在实操 示范操作示频并 任务的认知考核 者方能到工位开 操; 4、自评、组评 参照本任务的考 进行考评(附后
5、能检查与调整气门 影响;可变配气相
间隙。
位系统的功用及基
本工作原理。
1、缸盖、缸体的作
用、结构;
1、建议在台架
5
缸盖、缸体 的检修
的安装位置、损坏原 因和检测项目; 2、知道配气相位的概 念及其对发动机性能 的影响;能叙述可变 配气相位系统的功用 及基本工作原理; 3、能按照技术要求拆 装配气机构各零件; 4、能按照技术要求对 配气机构各零件进行 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 制订修复计划;
分功用、结构、安 装位置; 2、配气机构零件的 检测项目; 3、配气机构的拆 装; 4、配气机构各零部 件的检测及操作规 范; 5、气门间隙的检查 与调整; 6、配气相位的概念 及对发动机性能的
名称及安装位置; 2、会描述发动机各总 成部件基本结构、功
2、发动机基本构造 2、建议采用讲
及其基本工作过 学;
程;
3、自评、组评
能和工作过程。
3、发动机各部件的 参照本任务的考
安装位置。
进行考评(附后
1、传动带张紧度对 1、建议安排在
发动机相关系统的 换传动带;
1、知道发动机传动证教学安全与实践效果,建议每位指导教师负责和指导 16-20位学生,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每组控制在4-5 人。
5. 教师在教授或演示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设备,配备丰富的 课件、视频、解剖总成或零部件等教学辅助设备。
6. 课程教学组织推荐采用“任务布置—资讯-计划-决策-实 施-检查-评估”的教学流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工 作的能力。
1、曲柄连杆机构的 功用、组成及各部 件的功用、结构; 2、活塞连杆组的拆 装; 3、活塞连杆组各部 件的检修; 4、曲轴飞轮组的拆 装; 5、曲轴飞轮组各部 件的检修。
柄连杆机构的检 务; 2、建议采用四 法进行教学; 3、建议在实操 示范操作示频并 任务的应知考核 者方能到工位开 操; 4、自评、组评 参照本任务的考
《汽车发动机维修》一体化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维修
【参考学时】
总 学 时: 160 理论学时:
【适用专业】
一体化学时: 160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五、六年制
【课程描述】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根据汽车维修前台接待所提供的维修工单,在汽车机电维修工 位上,汽车机电维修工在规定工时内以经济的方式按照专业要求完 成待修车辆发动机机械方面维护、小修或大修工作,维护与小修需 在就车修理,一般在举升机工位进行;发动机大修项目在举升机工 位及大修车间完成。汽车机电维修工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使用通 用或专用维修工量具、设备和汽车维修资料,按照技术规范完成发 动机检查、零件更换、装配等维修工作,并能在维修过程中发现维 修工单所未记录到而又需维修的新增维修项目,与维修接待或服务 顾问沟通确认后,领取对应型号的配件耗材,开展维修作业。完成 维修后,小组需确认发动机工作状态正常,填写维修工单交付检 验,工作过程中遵循7S现场工作管理规范。
阅;
4、自评、组评
5、发动机传动带的 议参照本任务的
更换。
准进行考评(附
3
正时皮带的 检查与更换
1、知道发动机正时带 安装不正确对配气相 位、点火正时的影 响; 2、会检查和调整发动 机正时带的张紧度; 3、能规范地更换发动 机正时皮带。
1、正时皮带的检查 周期; 2、正时皮带安装不 正确对发动机配气 相位、点火正时的 影响; 3、发动机正时带张 紧度的检查与调 整; 4、维修资料的查 阅;
工作内容分析
工作对象: 1.维修合同或维修 工单的识读; 2.与维修接待员、
工具、设备、材料及资料: 1.汽车维修常用工具、举 升机、单臂吊; 2.千分尺、塞尺、磁力表
工作要求: 1. 组内成员之
间、员工与 完成此项任
车间主任和质检员 的沟通; 3.专用工具、设 备、维修材料及配 件的领用; 4.维修资料的借 阅、查阅与应用; 5.发动机的就车 检查与维护调整, 各系统常见故障检 修与部件更换作 业; 6.发动机总成吊 装、拆卸、解体、 清洗、装配作业。 7.维修记录单及 工作总结的填写与 存档。
及原因;
任务的应知考核
4、缸盖和缸体变形 者方能到工位开
的位置;
操;
5、缸盖、缸体平面 4、自评、组评
的检测与维修; 参照本任务的考
6、气缸磨损的检测 进行考评(附后
与修复。
1、建议在台架
6
曲柄连杆机 构的检修
1、能叙述曲柄连杆机 构的功用、组成及各 零件的安装位置及检 测项目; 2、能规范地拆装曲柄 连杆机构; 3、能完成曲柄连杆机 构主要零部件的测量 并分析测量结果,制 订修复计划。
1、能叙述气缸盖、缸 体的作用、一般损坏 形式与原因; 2、能对缸盖和缸体的 变形、裂纹及气缸的 磨损进行检测; 3、能根据检测结果制 订缸盖、缸体的修复 计划。
2、缸盖、缸体的常 盖、缸体的检修
见损伤形式与原因及 2、建议采用四
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 法进行教学;
响;
3、建议在实操
3、气缸磨损的规律 示范操作示频并
综合实操考试,并完成相关知识的测试,由教师及企业专家 进行成绩评定,并作为课程终结性考核成绩。 4. 课程成绩 = 学习任务成绩×60%+课程终结考核成绩×40%。
【学习任务描述】
序 号
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1、发动机的基本术 1、建议在解剖
1、知道发动机各附件 语;
知发动机总体构
1
发动机的总 体结构认知
务涉及的其 他部门相关 人员之间进 行熟练的专 业沟通; 2. 从满足客户 要求及经 济、安全、 环保角度确 定维修作业 计划; 3. 发动机检 查、拆卸、 安装、调 整、检测和 维护等工作 标准、规 范; 4. 对已完成的 工作进行记 录存档,评 价总结; 5. 自觉保持安 全作业及遵 守5S的工作 要求。
9.制订维修计划的方法; 10.与内部员工、部门、客户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参考性学习任务
序号
学习任务名称
学时
1
发动机的总体结构认知
6
2
传动带的检查与更换
8
3
正时带的检查与更换
8
4
配气机构的检修
18
5
缸盖、缸体的检修
16
6
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
16
7
冷却系统的检修
16
8
润滑系统的检修
16
9
燃料供给系统的检修
2. 以下面所列参考性学习任务为例,成绩权重为: 学习任务1 发动机的总体结构认知(5%); 学习任务2 传动带的检查与更换(10%) 学习任务3 正时皮带的检查与更换(10%) 学习任务4 配气机构的检修(10%) 学习任务5 缸盖、缸体的检修(10%) 学习任务6 曲柄连杆机构的检修(10%) 学习任务7 冷却系统的检修(10%) 学习任务8 润滑系统的检修(10%) 学习任务9 燃料供给系统的检修(10%) 学习任务10 点火系统的检修(10%) 学习任务11 发动机总成的更换(5%) 3. 完成各学习任务后,学生进行发动机拆检与装配工作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