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城市中心区被视为城市发展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专家们认为中心 城区的再发展为现代城市的全面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美国城市中心 区再发展被广泛应用的7个规划和发展战略是:增加步行街、改建 室内购物中心、历史文物的保护、临水区域的开发、写字楼的开发、 建设重大活动场所、提高交通能力。
7、城市信息数字化 现代城市以通信、计算机及信息资源网络化为基础,广泛利用数 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将城市的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 合,形成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理念与调控手段已经显得越 来越重要。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数字城市”的综合建设已经促进 了经济贸易的发展。 8、社会活动国际化
3、按思维所运用的器官分: (1)、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理性思维) (2)、视觉思维(形象思维、感性思维)。 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点
①形象性 ②非逻辑性 ③粗略性 ④想象性
要解决好建筑设计的问题,需要的是一种全脑思维模式, 也就是充分利用人类左右脑各自的思维特点,解决建筑组织中 遇到的各类问题。形象思维主要运用右脑,强调直觉的感知、 形象的敏感,注重整体性、综合性、联系性;逻辑思维主要运 用左脑,注重分析、数字、语言等,具有严谨、理性的特征。
21世纪建筑趋势
l 、知识性:信息空间所具有的开放性、兼容性和流动性特点, 使得人们不出门而晓天下,因此要求建筑必须具有更多的知识内涵。 建筑所含的信息量、所拥有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建筑在市场中的地 位和价格走向。 2 、情感性:由于生产的高效、生活的集中和竞争的压力,人们 对建筑的要求从物质享受变为对精神愉悦的追求,美学、生态学、 心理学、住宅社会学、人体工效学、行为学等多种学科将在建筑中 得到体现,建筑文化与情感相互融合。 3、技术性:高新技术作为建筑的内在品质,在建筑的各个领域 大显其能,它的实质是通过数据的传播、转换和控制来实施完成建 筑物的各项预定功能。技术密集型大楼成为21世纪建筑的象征,更 多的工业文明将在建筑中得到体现。

《建筑设计基础》课件

《建筑设计基础》课件

可持续性
探讨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发展,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 环利用等方面。
PART 05
建筑设计案例分析
REPORTING
案例一:住宅建筑设计
总结词
住宅建筑设计案例,探讨现代住宅设计的理念与实践。
详细描述
介绍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理念,分析不同类型住宅设计的优缺点,探讨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
案例二:商业建筑设计
PART 02
建筑空间设计
REPORTING
空间的概念与分类
总结词
基本概念与分类
详细描述
空间是建筑的基本构成元素,是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场所。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空间可以分为不同的 类型,如封闭空间、开放空间、动态空间、静态空间等。
空间的功能与布局
总结词
功能与布局原则
详细描述
空间的功能决定了其布局。在建筑设 计时,应根据不同功能的需求,合理 安排空间的布局,以满足使用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空间的流线、采光、 通风等因素。
值。
PART 03
建筑结构设计
REPORTING
结构的概念与类型
总结词
理解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是建筑结构 设计的基础。
VS
详细描述
结构是指建筑物中承受各种作用力的组成 部分,包括建筑物的梁、柱、板、墙等。 根据材料的不同,结构可以分为木结构、 砌体结构、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等。
建筑结构的选型与设计
案例四:公共建筑设计
总结词
公共建筑设计案例,探讨公共建筑设计的规范与标准。
详细描述
分析公共建筑设计的规范与标准,包括安全、卫生、环保等方面,探讨公共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
THANKS
感谢观看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2.现状分析
3.比例选择
2012 ——2013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性质
考试
总课时
72
授课时间
2012.10.30
教具准备
教材和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复习前2章内容
教学重点
和难点
建筑的分类和分级,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住宅建筑的分类
教学进程
授课的大纲如下
第一章建筑概论
第一节建筑的本质
教具准备
教材和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试卷评讲
教学重点
和难点
试卷评讲
教学进程
试卷评讲
2012 ——2013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性质
考试
总课时
72
授课时间
2012.11.15
教具准备
教材和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立面设计
教学重点
和难点
建筑的立面处理
教学进程
授课的大纲如下
第三节立面设计
七、色彩与建筑造型
1.色彩的三要素
2.色彩的和谐
3.色彩在建筑造型中的应用
(1)加强造型。
(2)丰富造型。
(3)纯化造型。
(4)完善造型。
2012 ——2013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性质
考试
总课时
72
授课时间
2012.12.04
教具准备
教材和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建筑造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1.低层住宅设计
(1)低层住宅的基本特点。
(2)平面组合形式及其特点。

建筑设计基础课件

建筑设计基础课件

建筑设计基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建筑设计基础》教材的第二章节进行深入讲解,主要包括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形式的构成要素以及建筑空间组织与布局。

具体内容包括:建筑设计的功能、美观、经济、安全原则;建筑形式中的点、线、面、体元素;建筑空间组织与布局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将这些原则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2. 使学生了解建筑形式的构成要素,提高建筑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建筑空间组织与布局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空间组织与布局的方法。

教学重点: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形式的构成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投影仪、建筑模型、图纸。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绘图工具、建筑案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组优秀建筑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建筑设计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30分钟)(1)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功能、美观、经济、安全。

(2)建筑形式的构成要素:点、线、面、体。

(3)建筑空间组织与布局的基本方法。

3. 例题讲解(40分钟)以一个实际建筑项目为例,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形式要素和空间组织与布局方法。

4. 随堂练习(2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案例,分析其设计原则、形式要素和空间布局,并绘制简要分析图。

5. 课堂小结(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2. 建筑形式的构成要素3. 建筑空间组织与布局的基本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个建筑案例,从设计原则、形式要素和空间布局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答案:(1)设计原则:功能原则、美观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

(2)形式要素:点、线、面、体。

(3)空间布局:合理利用空间,满足功能需求,体现审美价值。

2. 作业要求:图文并茂,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了解现代建筑设计的趋势和特点。

建筑大学备课教案

建筑大学备课教案

教案名称:《建筑设计基础》课时:2课时(90分钟)年级:大一教材:《建筑设计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3.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人类生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1. 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2. 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步骤3. 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4. 建筑与人类生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建筑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建筑?建筑的作用是什么?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在哪里?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功能、形式、空间、结构、材料、美观等。

2. 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

三、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步骤(20分钟)1. 教师介绍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如:调研、分析、构思、设计、评价等。

2. 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四、建筑设计创新与实践(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2. 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与实践途径。

第二课时:一、建筑与人类生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介绍建筑与人类生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如:建筑与生活方式、建筑与生态环境、建筑与文化传承等。

2. 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认识到建筑与人类生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二、建筑设计实践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建筑设计实践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

2. 学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了解建筑设计实践案例的分析方法。

三、课堂讨论与交流(2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建筑设计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2. 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素;(2)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熟悉建筑设计的规范和标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3)通过评价与反馈,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建筑设计概述1.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2. 建筑设计的原则和要素3. 建筑设计的作用和意义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基本步骤1.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2. 设计方案的构思与表达3. 设计方案的优化与完善第三章:建筑设计的方法与技巧1. 建筑设计的方法概述2. 建筑设计的表现技巧3. 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第四章:建筑设计的规范与标准1. 建筑设计规范的基本内容2. 建筑设计标准的作用和意义3. 建筑设计规范的适用与遵守第五章:建筑设计的评价与反馈1. 建筑设计评价的原则和方法2. 建筑设计评价的内容和标准3. 建筑设计评价的反馈与改进三、教学资源1. 教材:《建筑设计基础》2. 案例素材: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案例3. 设计软件:AutoCAD、SketchUp等4. 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设计实验室等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建筑设计成果,如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美观性等;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建筑设计成果和过程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实际建筑设计项目;2.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国内外优秀建筑设计案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鼓励学生开展设计竞赛和交流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六、教学实施1. 教学方式: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概论

建筑设计基础教案概论
教学目的
工业建筑的功能组合
教学重点
和难点
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特点
教学进程
授课的大纲如下
一 、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中的功能组织
1. 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的特点
2. 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中的功能单元
3. 工业建筑功能单元组织的依据
二、工业建筑总平面设计中的场地要求
2012 ——2013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1) 创造富于表现力的单元空间形式。
(2) 创造富于节奏变化和韵律感的序列空间。
(3) 创造层次分明、形态多变的复合空间。
(4) 创造空间的渗透性与层次性。
二、平面设计的比例选择及表现形式
三、平面设计与总平面设计的关系
2012 ——2013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建筑设计基础
课程性质
考试
总课时
72
教具准备
教材和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建筑平面设计
教学重点
和难点
平面设计的作用
教学进程
授课的大纲如下
一、平面设计的作用
1. 解决建筑的使用功能问题
(1)创造合理的单元空间。
1)活动空间对单元空间的限定
2)物理环境对单元空间的要求
(2) 解决建筑内部交通问题。
(3) 合理布置和组合空间。
2. 创造生动而富于表现力的空间形式
(3) 住宅的朝向与形式。
5.炎热地区住宅设计
(1) 炎热地区住宅的基本要求。
(2) 建筑朝向的选择。
(3) 住宅建筑处理方式。
6. 坡地住宅设计
(1) 坡地住宅的基本要求。
2012 ——2013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和我们这个专业紧密相连,同时它又带有技术性的一门课程,因为它需要一定的绘图技巧,训练大家的绘图表现能力及设计构思过程。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与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深化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同时,密切与构造技术课程结合,提高学生的设计深化能力,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运用过程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系统性的基础模块和综合模块的单元教学,在观察、分析、构思、图示表达、模型实验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初步掌握建筑与环境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研究基本技能,完成向专业设计课的过渡。

教学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受到设计启蒙教育,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能力如下:1.知识(1)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类型、发展简史。

(2)了解建筑的分类和分级,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住宅建筑的分类。

(3)理解各类建筑的功能以及组合。

(4)了解建筑设计表现方式及表现内容,了解建筑色彩基本知识。

(5)了解平面构成和空间构成的意义,理解两度空间中的造型秩序、形与形的关系及其可变性。

(6)理解各种建筑形体的构成要素。

(7)了解国家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制图基本知识与方法。

2.技能(1)掌握建筑设计的程序及阶段划分。

(2)具有处理建筑功能、技术、建筑艺术等相互关系和组织空间的能力。

(3)初步掌握方案设计草图和工作模型实验技法,掌握建筑与环境中光与色的特点。

(4)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基本骨骼等的造型特点,掌握在限定条件下线、面、块材的构成技法和基本多面体的加工与组合技法,以及材料、加工法和造型性之间的关系。

掌握建筑方案基本图示(含总平面图、平、立、剖面图及轴测图等)的规范表达技法,依据建筑构成的基本原理,用图示法分析建筑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建筑知识概论一、课程单元、章节:第一章建筑知识概论第一节建筑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第三节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第四节中外建筑简介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1、使学生对建筑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初步的认识;2、熟悉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3、了解中外建筑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2、难点:建筑的基本概念。

四、教学进度:讲授新课:1.建筑的基本概念1学时2.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0.5学时3.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0.5学时4.中外建筑简介1学时五、课时数:3课时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教学方法:新课讲授,教学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七、思考、练习题、作业:1、思考总结中国建筑自己的特色。

2、复习学习重点,提前准备下节课所需要的学习用具。

八、参考书: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5、《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国建工出版社6、《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7、《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九、教学小结、后记:1.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迅速掌握操所学知识。

2.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课程内容外,及时引入课程外的实践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认识到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一)、讲授新课1、介绍专业特点,学习的要求,以及该学科发展的历程。

学科的形成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2、第一章节:建筑的基本概念(1)建筑及其范围(2)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3、第二节建筑师的职责和社会地位4、第三节建筑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方法(1)掌握设计的意义(2)明确设计的程序(3)培养设计意识,转换设计思维5、第四节中外建筑简介(1)中国建筑发展简介,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及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的特征(2)外国建筑发展简介(二)、学时小结理清章节脉络,强调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小结。

第二章建筑绘图与表现技法一、课程单元、章节:第二章建筑绘图与表现技法第一节徒手表现第二节尺规绘图的练习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1.熟悉各种徒手表现技法;2.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徒手表现的技法。

2、难点:尺规作图的工具,表达方法,绘图的要点和程序。

四、教学进度:1.铅笔和钢笔徒手画表达3学时2.钢笔墨线尺规作图3学时3.水墨渲染表现3学时4.色彩渲染表现3学时五、课时数:12学时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教学方法:图片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七、思考、练习题、作业:熟悉课程讲课内容,实际训练。

八、参考书: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5、《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国建工出版社6、《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7、《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九、教学小结、后记:1.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迅速掌握操所学知识。

2.充分运用实例,将单一的理论知识与实例结合,更利于学生及时融会贯通。

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一)课程回顾通过对上一节课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提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点。

(二)讲授新课1、钢笔徒手画表现技法讲解:(1)钢笔画的特点①钢笔线条的技法原理②钢笔画线条的组合变化(2)钢笔线条的表现力2.钢笔尺规作图讲解(1)为什么要学习绘制工具线条图(2)如何使用丁字尺、三角板、园规、分规、曲线板等绘图工具(3)工具线条的分类、工具线条图的绘制过程(4)图面构图原理3、单线白描的技法4、明暗光影的表现技法5、水墨表现技法,重点强调水墨对光影关系的表达6、钢笔淡彩表现技法,了解图面构图原理,掌握图面黑白灰层次及色彩表现的视觉效果(三)、学时小结总结教学内容,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提请下节课注意事项。

第三章建筑抄绘(墨线工具完成,图幅:1#或2#)一、课程单元、章节:第三章建筑抄绘第一节建筑的平、立、剖面图间的关系第二节各种线型在建筑图中的具体运用第三节建筑配景的基本表达方法第四节建筑平、立、剖面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制图的方法要领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1.掌握建筑表达中的建筑的平、立、剖面图间的关系2.熟悉建筑平、立、剖面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制图的方法要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建筑平、立、剖面的绘制方法。

2、难点:建筑平、立、剖面的关系。

四、教学进度:1. 建筑的平、立、剖面图间的关系3学时2. 各种线型在建筑图中的具体运用1.5学时3. 建筑配景的基本表达方法1.5学时4. 建筑平、立、剖面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制图的方法要领3学时五、课时数:9学时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教学方法:图片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七、思考、练习题、作业:根据课堂上讲的内容,绘制一套完整的钢笔墨线建筑图八、参考书: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5、《建筑设计资料集1》,中国建工出版社6、《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7、《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九、教学小结、后记:1.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迅速掌握操所学知识。

2.除了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授课程内容外,及时引入课程外的实践内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理论学习中认识到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一)课程回顾通过对上一节课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提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点。

(二)讲授新课1、讲解建筑平面图的表达内容、局部放大平面图、立面图、立面图的表达内容和要求、剖面图的形式,内容和要求2、各种线条在建筑表达中的意义以及建筑表达的符号关系(1)符号:剖切符号、索引符号与详图(2)引出线(3)其他符号(4)尺寸标注:尺寸线和尺寸起止符、尺寸数字、尺寸的排列与布置、标高3、建筑配景的基本表达方法:平面、立面配景的不同表达形式4、建筑平、立、剖面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制图的方法要领:根据为学生提供的抄绘范图讲解平、立、剖面之间的转换关系,绘制的具体程序,识图、表达的方法,从打底图开始到如何上墨线。

(三)、学时小结强调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实际绘图。

第四章大师作品认知一、课程单元、章节:第四章大师作品认知第一节现代建筑流派第二节现代建筑大师及代表作品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了解现代建筑的流派,熟悉各流派的建筑特点及其代表作品,掌握现代建筑发展的进程。

熟悉现代建筑大师及其代表作品,明确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与表现方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现代建筑流派的分类。

2、难点:不同时期建筑大师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四、教学进度:1.现代建筑流派3学时2.现代建筑大师及其代表作品3学时五、课时数:6学时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教学方法:多媒体图片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七、思考、练习题、作业:熟悉课程讲课内容,收集资料,分析现代著名建筑师的作品特点。

八、参考书:1、《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美)弗郎西斯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拉索P.;LaseauPaul;邱贤丰,中国建工出版社3、《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著,高复泰译,中国建工出版社4、《外部空间论》,(日)卢原义信著5、《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邹德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6、《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美),汤纪敏包志禹译中国建工出版社九、教学小结、后记:1.教学过程以讲授为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即时迅速掌握操所学知识。

2.充分运用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例结合,利于学生及时将知识融会贯通。

十、教学内容、过程(附后):(一)课程回顾通过对上一节课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提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点。

(二)讲授新课1、现代建筑流派(1)现代建筑运动的产生——新建筑运动(2)现代建筑:①表现派、风格派、构成派②国际式建筑:功能主义、理性主义③现代主义建筑:建筑美学原则④有机建筑:形式与功能的统一(3)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4)解构主义2、现代建筑设计大师及其作品(1)格罗皮乌斯(2)阿尔瓦·阿尔托(3)路易·康(4)勒·柯布西耶(5)密斯·凡·德罗(6)莱特(三)、学时小结理清章节脉络,强调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复习小结。

第五章小型公建设计或建筑功能单元设计一、课程单元、章节:第五章小型公建设计或建筑功能单元设计第一节一般小型公建的设计原理第二节建筑方设计的全过程第三节累设计经验,开阔设计思路第四节设计中各个阶段的图面表达方式,提高图面表达能力第五节小型公共建筑方案设计二、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了解建筑设计的全过程,掌握建筑设计表达的内容、表达方法,培养建筑设计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建筑设计表达的基本内容和表现方法2、难点:怎样进行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进度:1. 一般小型公建的设计原理1学时2. 建筑方设计的全过程1学时3. 设计中各个阶段的图面表达方式,提高图面表达能力1学时4. 布置设计任务书,讲解具体设计内容及相关知识3学时5. 收集设计资料,汇报调研内容3学时6. 第一次设计草图评讲6学时7. 第二次设计草图评讲3学时8. 正是草图设计评讲3学时9.完成正式设计图3学时五、课时数:24学时六、教学、教辅方式、教具:教学方法:图片演示与板书结合。

教辅方式:课堂提问及解答七、思考、练习题、作业:1、课堂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同时修改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

2、深入设计方案,完成设计正式图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