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高中政治课教学大纲(具体)

高中政治课教学大纲(具体)高中政治课教学大纲高中政治课教学大纲是中国教育部制订的指导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文件。
分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学常识》和《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1988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通知精神,对原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并公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政治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稿)》。
大纲规定,高中政治课的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
政治课的教学目的是:比较系统地坚持传授基本理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和品德教育,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穿始终,把共产主义思想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大纲高中政治与法治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一、课程性质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普通高中必修课程,具有德育课程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属性。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有:1.综合性。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审美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公民意识和探索精神。
2.社会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社会学科,它具有社会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教育、影响和转化人的社会活动。
3.思想性。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理论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教学大纲2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
通过系统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1.1 了解学科对象、性质及其地位。
课程目标2:2.1 了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史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课程目标3:3.1 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加强社会主义信念。
课程目标44.1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强化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课程目标55.1 拓展视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当代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课程目标66.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导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和性质1.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
2.教学重难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重的地位。
3.教学内容:导论从总体上概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及其历史发展,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指明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4.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教学目标:学习并把握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基本知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理论观点。
2.教学重难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3.教学内容: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理论贡献和评价;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创立的过程和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发展。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教学目标:学习并把握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基本知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理论观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大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文)Scientific solial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课程编码:13111A0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开课学期:9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0 学时)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修课程:无课程简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属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
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准确阐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和阐述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总结其成败得失,探讨其深层次原因和经验教训,研究和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丰富和发展,展望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并探析其主要特征。
本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覆盖面广、与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较为紧密的特点。
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石;通过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实践、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明确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在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适合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注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热点问题,为今后走入社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打下良好的政治素质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章节章节名称学时安排导论 4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10第二章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0第三章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10 第四章全球化浪潮下资本主义世界主要 8社会主义政党的新变化与新探索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6导论【教学内容】1.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2.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和理论前提;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3.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教学要求】1.掌握: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2.熟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精神实质;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3.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的线索【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时】4学时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教学内容】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2.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特点;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和历史局限;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3.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教学要求】1.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和推动发展2.熟悉: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局限,工业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意义3.了解:空想社会主义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的诸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时】10学时第二章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1.资本主义的垄断性发展与世界性危机;俄国“一国胜利”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道路;分析苏联模式的成败得失;展示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发展2.列宁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与历史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上的推广;如何认识和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如何认识和评价勃涅日涅夫的改革;如何认识和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教学要求】1.掌握:苏联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如何评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2.熟悉:列宁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上的推广3.了解: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认识和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认识和评价勃涅日涅夫的改革;认识和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时】10学时第三章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教学内容】1.战后科技的迅速发展,剖析苏东改革及教训;中国特色成功经验与深入发展态势;分析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道路2.越南、老挝的社会主义革新与开放;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上的突破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越南、老挝的社会主义革新与开放;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

部编版高中政治教学大纲(最新完整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大纲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大纲是中国教育部于2001年1月13日颁布的教学大纲。
该大纲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必修课程共四门,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
选修课程共九门,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概览》、《公民道德与法治》、《从经济生活看懂社会》、《政治与法治》、《文化生活与哲学》。
该大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中,《经济生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经济规律,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培养一定的经济分析能力,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认识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政治生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政治规律,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一定的政治分析能力,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政治组织和政治活动,认识政治发展的基本问题。
《文化生活》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文化规律,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培养一定的文化分析能力,了解我国的文化制度和文化政策,认识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
《生活与哲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哲学规律,树立正确的哲学观念,培养一定的哲学分析能力,了解我国的哲学传统和哲学思想,认识哲学发展的基本问题。
思想政治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教学大纲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全面提高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适应高中毕业后的社会生活需要,为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帮助。
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分为三个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
高二政治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二、教科书的结构
谢谢各位!
本课程 的特性
鲜明的 战斗性
鲜明的阶级 性和党性
本来在我们这是鼻涕横流的痛哭场面,被英国人一拍,变成了一连串神巧合的闹剧。 《葬礼上的死亡》讲的是在一个父亲的葬礼上,前来悼念的众人中,有几条线串成一出出闹剧进行。葬礼当天,父亲的侏儒同性情人来了。儿子为了保住秘密,不惜将侏儒情人捆绑捂嘴打压。另 姐的未婚夫因措施迷幻药在现场大闹,打翻了棺材,全裸着要跳楼,最后听见未婚妻有了宝宝乖乖跟着未婚妻走了。一片混乱中,葬礼断断续续进行着。戏剧化的悲伤和幽默带着众人用挚爱的心 者,也让生者将不如意的过去埋藏在葬礼上。 英式幽默简单直接,最常见的形式是多个主人公轮流出丑,就令人捧腹大笑。但这不是无厘头式的幽默,他有他的温情,儿子感人至深的悼词让人笑之余感受一丝温情:我父亲是一个与众不同的 许不完美,但他是个好男人。他爱我们。今天我想要做的是要为他献上一个庄严隆重的告别式,这很过分吗?那么,可能,可能他有他个人的爱好。生活并不简单,很复杂,我们都被一起带到一 乱和骚动的世界,一个充满各种疑问与答案的世界,而死亡总是在某个角落徘徊。我们竭尽所能的做到最好,但无法总是做到最好,但是,我的父亲,他做到了。他一直告诉我,你必须过你想过 因为你永远不会晓得将何时离开,不论成功或者失败。最重要的是你努力尝试过了,父母只能为你指引方向,然而到最后,你还是得自己闯,你得自己成长。那么,今天后你们离开这里,我希望 我父亲他真实的样子:一个正直而深情的男人。即使我们能像我父亲一样,慷慨,乐于付出,善解人意。那么,世界将会是个更好的地方。 影片的最后,在peter从棺材里跳出来,整个场面陷于混乱的时候,丹尼尔挺身而出的这番慷慨言论中,说到了他父亲的选择,说到了每个人的选择,也说到自己的选择,打动了在场的每个人。 APP开发
人教版选修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说课稿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人教版选修1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中的一节课,主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以及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2.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3.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如何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引入、展示、讨论和总结四个环节。
2.1 引入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提问或现实案例引发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思考,例如:“你对科学发展观有什么了解吗?它为什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2 展示演示动画视频或PPT: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要义,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
2.3 讨论小组讨论和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作用展开讨论,促使学生理解和思考。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汇报。
2.4 总结学生自主总结:请学生自主总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以Markdown格式记录下来。
五、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演示动画视频或PPT等形式,直观地展示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作用。
3.总结法:学生自主总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政治于思想政治《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课件选修一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北京大学教授 钟哲明
一、本课程的特性
二、教科书的结构
三、教科书各个专题的重点和难点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原理及
其发展
五、用好教科书,上好课
一、本课程的特性
国情的要求
学习科学
社会主义 时代的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
广义
狭义
鲜明的科学 性和实践性
鲜明的 政治性
无产阶级解放 的必由之路
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
替代后的 社会制度
替代的 根据
社会主义 必然代替 资本主义
替代的 道路
替代的力量
专题二 社会主义从理想 到现实的转变
专题二主要明确两点: 一是从帝国主义的基本特
征讲起,重点讲清楚在经济比
较落后的国家为什么能冲破帝
国主义的薄弱环节,在一国首 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本课程
的特性
鲜明的 战斗性
鲜明的阶级 性和党性
二、教科书的结构
专题形式
一般与特 殊相结合
综合探究
教科书的 结构特点
以史为线 以论为主
基本原理与重 大历史事件
三、教科书各个专题的 重点和难点
专题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 到科学的发展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 无产阶级的胜利是 同样不可避免的
《共产党 宣言》的 基本思想
专题五 新世纪新阶段中 国共产党的旗帜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 原理及其发展
五、用好教科书、上好课
认真研究科学社会 主义,使用好教科书
用好教科
书上好课 紧密结合学 生的思想实际
谢谢各位!
二是十月革命的成功,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反 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都说 明一国不仅能夺取政权, 而且能建设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透视政治现象教学目标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社会主义的本质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政治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的本质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3)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阅读法:朗读和背诵
2、讲授法:讲演法和讲练法
3、对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
4、实践法:实践和练习
五、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六、成绩考核测验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学期测验成绩以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