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据结构适用班级: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升本函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业余函授)辅导教材:《数据结构》胡学钢等编著安徽大学出版社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数据结构与算法》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学习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训练学生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结构的要领,以便能够编写出各种典型算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各种典型算法解决具体应用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在讲述过程中将适当掌握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技术,以解决C语言本身在描述和解决客观世界能力方面的不足,为后续课程和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本课程的先前课程为: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离散数学。
通过它们,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理解计算机和编程的一些基本内容和概念,另一方面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供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支持。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什么是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和术语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算法与算法分析要求:熟悉各名词、术语的含义,掌握基本概念,特别是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间的关系;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和实现方法;熟悉类C 语言的书写规范;理解算法五个要素的确切含义;掌握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方法。
第二章线性表线性表的类型定义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要求: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定义、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各种存储结构的表述方法;在线性表的两类存储结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上实现基本操作;一元多项式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表示及加法的实现。
第三章栈和队列栈栈的应用举例队列要求:栈和队列的结构特征;在两种存储结构上如何实现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以及栈和队列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章串串类型定义串的表示和实现串操作应用举例要求:串的数据类型定义;串的三种存储表示:定长顺序存储结构、块链存储结构;串的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
安徽大学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安徽大学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安徽大学大学语文教学大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语文教学在大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既涉及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又涵盖了文学、修辞、逻辑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安徽大学制定了一份全新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
首先,该大纲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该大纲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在教学内容方面,大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取合适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知识进行教学。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人文精神。
在教学方法方面,大纲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讲授、讨论、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该大纲强调了语文教学的评价和考核。
大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考核。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
这样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该大纲还强调了语文教学的质量保障和教师培训。
大纲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通过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研讨等方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同时,大纲还要求学校要加强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为语文教学的质量提供保障。
总之,安徽大学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制定,为学校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它不仅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还强调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实验教学大纲_基础生物学实验(安徽大学研究生复试用,生物 生命科学)

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二00四年三月前言本实验教学大纲是在现行教学计划的指导下,结合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的条件,对原有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修订。
通过调整实验项目,力求使学生掌握传统经典的实验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生命科学技术方法,以实现培养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较强实验动手能力和较好创新能力的生物学人才。
本教学大纲由四个模块组成,第一模块是基础生物学实验(一),主要包括生物形态与结构观察和制作技术;第二模块是基础生物学实验(二),主要包括生态与环境监测技术;第三模块是基础生物学实验(三),主要包括生理和生化研究技术;第四模块是基础生物学实验(四),是细胞和遗传研究技术。
此大纲于2003年12月由学院教学委员会审定通过。
从2004级起试行。
今后在试行过程中将根据情况进行修订。
安徽大学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2004年3月第一模块基础生物学实验(一)——形态与结构Basic experiment of biology (I)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相关各专业授课单位:安徽大学基础生物实验教学中心学分:1.5学分总学时:54学时预修课程或相关知识要求: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一、教学目的:目的是使学生逐步掌握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了解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获得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知识的方法,并提高实验中各种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研工作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方法和严谨的作风。
二、基本内容:植物生物学方面: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微观到宏观的次序,依次安排了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植物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以及孢子植物(藻、菌、地衣、苔藓、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项目,至于种子植物的系统分类将在专业系统实验部分介绍。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安徽大学简版)

《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修订稿(2018年6月)撰写:朱云鹃课程名称:管理经济学英文译名:Managerial Economics总学时:40学分:3本大纲以国家MBA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管理经济学》教学大纲为依据,结合安徽大学实际教学和研究情况编写而成。
一、总纲部分1.课程目的管理经济学课程是MBA专业学生的学位课,它是一门把经济学原理和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学科。
其教学目的:一是为管理经济学的学员较为系统地介绍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经济分析方法,使其能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企业的管理决策实践提供经济理论和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二是管理经济学是MBA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和基础,通过教学促使学员能学好其它专业管理课并为之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使学员了解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地位,使企业的决策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市场体系;总的来说都是为了提高学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本课程共由十个单元课程组成,每个单元3~6个学时。
大纲中标有“*”号的为选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讲。
2.教学方法采用以学员主动思考、教师系统理论介绍、师生共同参与案例分析和研讨的交互式教学方法。
将课程中涉及的关键概念和基本原理、方法,与学员的实际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以丰富学员的知识,积累学员的经验,提高实际管理能力。
3.课堂参与出勤、听课、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
4.考核形式课堂表现(出勤、研讨与案例分析)占30%左右;卷面考试占70%左右。
5.建议教材吴德庆、马月才等编著,管理经济学(第六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主要参考书(1)詹姆斯·R·麦圭根、R·查尔斯·莫邪、弗雷得里克·H·B·哈里斯著,李国津译,管理经济学应用、战略与策略(原书第9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最新版(2)陈章武.管理经济学(修订版,MBA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最新版(3)William Boys,李自杰著.刘伟译.新管理经济学,中国市场出版社,最新版(4)朱云鹃著.微观经济学第二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最新版北师大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6.5二、单元部分单元一管理经济学的有关概念及基本方法1.教学主题(1)管理经济学的内涵(2)经济学基本假设(3)企业的经营目标(4)机会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与正常利润(5)管理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边际分析法和最优化原理)(6)管理经济学的分析框架2.阅读材料见教材。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大纲-安徽大学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教学大纲,安徽,大学,,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成教大学中查看更多范文。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physicsA课程代码:gg320XX、gg320XX学分/学时:8/136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后修课程: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1.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1-1质点运动的描述§1-2圆周运动§1-3相对运动(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安徽大学《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大纲

安徽大学《体育舞蹈专项课》教学大纲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舞蹈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劳动和情感.是一种人体文化.它随着人类的社会演变和文化进程而发展.体育舞蹈的发展经历了原始舞蹈—公众舞蹈—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社交舞蹈—新旧国际标准交际舞等发展阶段.它是男女二人或多人在舞曲的伴奏下,以优美的艺术舞姿为表现形式的一项运动。
是人体形态美,个性美的最直接表现形式。
在美的熏陶和享受中,塑造形象,抒发情感,陶治情操,展示高广场舞气质和风度。
二、课程的目标及要求:1(通过体育舞蹈专项课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思想道德品质、陶冶情操、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体育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以及竞赛组织裁判工作能力。
3(增加学生社交知识技能,增进学生对体育、音乐、舞蹈、艺术的感知认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协同其它方面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身体基本形态的训练, 各教学舞蹈种类的舞蹈风格的掌握. 听音乐练习,摩登舞的握抱舞姿、拉丁舞的握抱姿势.左转步,右转步,前进锁步,后退锁步,定点转,纽约步,扇形步,手对手,曲棍球步,古巴摇摆,陀螺转,阿莱曼娜教学难点:各教学舞蹈种类的舞蹈风格的掌握,听音乐练习,舞程向, 舞程线,合对位舞姿,侧行位舞姿,升降动作,倾斜动作,身体的引带和反身动作.骨盆的摇摆. 曲棍球步,古巴摇摆,陀螺转, 阿莱曼娜, 定点转,纽约步四、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学时分配/学期理 1 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与特点论 2 体育舞蹈的术语概念讲授 4 课 3 体育舞蹈教学片赏析.4 体育舞蹈主要规则及裁判方法1 基本技术动作实2 舞蹈套路教学践讲授 223 双人配合课1 速度 2 灵敏 3 柔韧身体4 耐力 5 协调 6 力量讲授 6 素质考核 4 机动学时合计 36五、教学大纲内容(一)理论部分1。
安徽大学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

体育保健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不同性别、年龄、不同健康水平的人体在参加体育运动过程中有关的医学问题,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能应用医学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有效的医务监督,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防治运动性伤病。
本课程适用于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
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务监督、按摩、常见运动损伤、常见运动性疾病,运动营养卫生,不同年龄,性别的体育保健学问题。
体育保健学的教学时数为72学时。
实验与实际操作的教学时数约为1:3。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1、使学生初步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保健规律和措施。
2、基本掌握体格检查、运动卫生、医务监督及常见运动性伤病防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运用于体育运动的实践之中。
3、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整体与局部、机体与环境、功能与结构对立统一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人体测量与机能评定。
②.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
③.按摩理论与手法。
④.医务监督与营养卫生2、难点:①.运动损伤的处理。
②.按摩手法。
四、教学内容、形式及学时分配五、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章体格检查第一节询问伤病史和运动史第二节健康检查第三节姿势检查一、直立姿势检查二、脊柱形状检查三、腿的形状检查四、胸廓的形状检查五、足的形状第四节人体测量:体重,身高,坐高,胸围,肩宽,骨盆宽,皮下脂肪厚度,四肢围度,四肢长度等。
第五节人体测量的评价:生长发育的评价和身体成分的评价第六节机能检查心肺机能检查:一次定量负荷试验,台阶试验,五次肺活量试验,闭气试验等。
实验课要求学生掌握三大类检查的操作方法。
第二章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体育卫生第一节男大学生体育卫生一、男大学生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二、男大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三、男大学生的体育卫生要求第二节女大学生体育卫生一、女大学生身体发育及其运动能力的特点二、女大学生运动员月经周期的医学问题三、女大学生体育运动中的卫生问题第三章运动性病症一、过度训练二、过度紧张三、晕厥四、运动性贫血五、运动中腹痛六、肌肉痉挛七、运动性血尿第四章体育锻炼与比赛的医务监督第一节健康分组:健康分组的意义,健康分组的原则,内容。
《高等代数》教学大纲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2711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授50学时、实验0学时、习题14学时 开课学期:三 适用专业:理工科类专业 先修课程:中学数学课程 后续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大纲执笔人:方辉 参加人:方炜、林慧敏 大纲审核人:胡跃进 编写时间:2007年2月26日 英文名称:Linear Algebra(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 n维向量空间,矩阵相似对角形、二次型等等。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主要使理工科和经济专业的学生学习必要的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代数运算和矩阵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高人才素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培养学生整体思考能力,使之理解代数思想,理解公理化方法,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强辩证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今后工作及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线性代数是高等数学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代数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别于中学代数,在阐述上更能强调一般性原则,因而广泛地使用公理方法,在注意直观背景和数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同时,受整体、统一思想的支配,逐步抽象出线性代数的各个基本概念,因而定义、性质、定理、证明、联系、开拓、应用成了阐述线性代数基础理论的程序。
作为本科生,在学习这门课程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思考、理解代数思想,理解公理化方法,把握概念内涵与外延,加强辩证思维、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加强对中学数学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及今后从事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线性代数的基础理论和方法,以及它的很多结果,在数学的各个分支中,在其它的自然科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该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后续几乎所有课程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学分/学时:8/136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后修课程: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1-1 质点运动的描述§1-2 圆周运动§1-3 相对运动(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2-1 牛顿运动定律§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4-2 动量守恒定律§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5-2 刚体的定轴转动§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7-4 同时的相对性、长度收缩和时间延缓§7-5 相对论动力学基本方程§7-6 相对论的质量、动量和能量的关系(1)教学重点: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洛仑兹坐标变换,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狭义相对论动力学基础。
(2)教学难点: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理解及有关公式的正确应用。
第八章振动学基础(6学时)§8-1 简谐运动§8-2 简谐运动的合成§8-3 阻尼振动§8-4 受迫振动共振(1)教学重点:简谐振动的各物理量(特别是相位)及各量间的关系,旋转矢量表示法,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简谐振动的能量,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2)教学难点:根据位移-时间曲线或速度-时间曲线,给出一维简谐振动的运动方程;通过受力分析,建立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振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九章波动学基础(12学时)§9-1 机械波的基本特征§9-2 平面简谐波§9-3 波的能量能流密度§9-4 惠更斯原理§9-5 波的干涉§9-6 驻波§9-7 多普勒效应(1)教学重点: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波的能量,平均能流密度,波的干涉,驻波。
(2)教学难点:由已知质点的简谐振动方程或简谐波的波形图,写出相应的波函数;波的干涉问题中相位差和波程差的分析;多普勒效应的机理;波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十章热力学基础(8学时)§10-1 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0-2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功热量§10-3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等值过程中的应用§10-4 绝热过程§10-5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10-6 热力学第二定律§10-7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1)教学重点:功和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机的效率,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及其统计意义,熵增加原理。
(2)教学难点:过程量与状态量的概念;理想气体等值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改变量的计算;热力学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十一章气体动理论(8学时)§11-1 气体分子热运动与统计规律§11-2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11-3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11-5 温度的微观解释理想气体定律的推证§11-6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11-8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平均碰撞频率§11-10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和熵的概念(1)教学重点:压强公式,温度的统计意义,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内能,速率分布函数,分子速率的三个统计值;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
(2)教学难点:理想气体内能的概念及计算;速率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气体动理论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真空中的静电场(10学时)§12-1 库仑定律§12-2 电场强度§12-3 高斯定理§12-4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12-5 电场强度和电势梯度的关系(1)教学重点:库仑定律、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应用叠加原理、高斯定理计算带电体的场强;利用电势的定义和叠加原理计算带电体的电势;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利用电势来求电场强度;电场中电偶极子的运动规律。
(2)教学难点:电场强度及电势的叠加,高斯定理的理解及其应用;应用微积分解决电场强度、电势的有关计算;相关物理量和定理在工程技术中测量与应用。
第十三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8学时)§13-1 静电场中的导体§13-2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13-3 有电介质时静电场的高斯定理§13-4 电容电容器§13-5 静电场能量(1)教学重点:导体静电平衡时的电学性质,电容器的电容,电极化强度,电位移矢量,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及其应用,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静电场的能量,静电的应用。
(2)教学难点:导体静电平衡时电荷的分布情况;电介质的极化机制,高斯定理应用中涉及的电场对称分析;静电场能量的积分计算。
相关物理量和定理在工程技术中测量与应用。
第十四章真空中的恒定磁场(10学时)§14-1 恒定电流§14-2 恒定磁场磁感应强度§14-3 毕奥-萨伐尔定律§14-4 磁场的高斯定理§14-5 安培环路定理§14-6 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14-7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14-8 磁力的功(1)教学重点:磁感应强度,磁场的高斯定理,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洛仑兹力,安培力,磁场对载流导线和载流线圈的作用。
(2)教学难点:安培环路定理应用中涉及的磁场对称分析;旋转带电体磁矩的计算;相关物理量和定理在工程技术中测量与应用。
第十五章磁场中的磁介质(4学时)§15-1 磁介质及其磁化§15-2 磁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1)教学重点:磁化强度的物理意义,有磁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2)教学难点:有磁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第十六章电磁感应电磁场(10学时)§16-1 电磁感应定律§16-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16-3 自感和互感§16-4 磁场的能量§16-6 位移电流§16-7 麦克斯韦方程§16-9 平面电磁波(1)教学重点:电动势与非静电场的关系,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感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磁场的能量;麦克斯韦关于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基本假设,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电磁场的物质性。
(2)教学难点:动生电动势一般公式的应用和感生电场;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基本假设,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相关物理量和定理在工程技术中测量与应用。
第十八章几何光学(6学时)§18-1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18-2 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18-3 薄透镜(1)教学重点:光在球面上的反射和折射,薄透镜。
(2)教学难点:薄透镜的成像公式计算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十九章波动光学(12学时)§19-1 光源单色光光的相干性§19-2 光程光程差的概念§19-3 分波面干涉§19-4 分振幅干涉§19-5 迈克耳逊干涉仪§19-7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19-8 夫琅禾费单缝衍射§19-9 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19-10 光栅衍射及光栅光谱§19-13 光的偏振性马吕斯定律§19-14 布儒斯特定律(1)教学重点:光程,双缝干涉,增透膜和高反射膜,劈尖干涉,迈克尔孙干涉仪;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光栅衍射;自然光和偏振光,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