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 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外科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
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外科学》对于全面了解医学知识体系,掌握外科实践技能,以及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外科学》,学生应能够:1、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知识。
2、了解并掌握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3、具备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正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教学内容(1)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手术部位的消毒与隔离、手术缝合等。
(2)各系统器官的外科疾病:包括颈部、乳房、腹部等常见疾病的外科治疗。
(3)外科急症与危重症处理:包括创伤、休克、心肺复苏等。
(4)外科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5)外科手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2、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
(2)实践教学:包括外科手术操作、临床见习等。
(3)远程教育: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教学视频、讲座资料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手术观摩等。
2、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网络资源等多种手段。
五、考试方式与评分标准1、考试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操作与考试成绩等部分。
2、评分标准:按照考试内容与要求,对外科学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评分。
六、教师团队与教学资源1、教师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临床实践的外科医生组成。
2、教学资源:包括外科手术设备、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七、课程特色1、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一、目的和要求1.了解外科学发展简史、外科学范畴及我国在外科方面成就2.掌握学习外科的目的、方法和要求二、重点和难点1.如何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2.如何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学习方法3.为什么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4.外科学的范畴三、讲授内容和要点1.讲授内容:①外科学简史②外科学范畴③学习外科的目的、方法和要求2.讲授要点:①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全心全意为病人解除疾苦②贯彻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法③狠抓“三基”教育,较好坚实外科基四、自学内容1.古代外科学2.外科学的发展及我国在外科领域成就五、参考书籍和文献1.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2.裘法祖主编,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外科学》六、复习思考题1.外科疾病的基本形式大致可分为哪几类?2.“三基”指什么?如何抓好坚实的外科基础?3.我国在外科领域中有哪些成就?如何学习外科?第二章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一、目的与要求1. 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2. 熟悉常用的分子诊断技术3. 熟悉常用的生物治疗技术和临床应用二、重点及难点1.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定义和作用2. 常用的分子诊断技术和生物治疗技术的方法和原理3. 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三、讲授内容及要点1.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定义2. 分子诊断技术和生物治疗技术的方法和原理3. 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四、自学内容及要点1.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五、参考书籍1.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六、外文词汇原癌基因 proto-oncogene抑癌基因 antioncogene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基因治疗 gene therapy肿瘤疫苗 cancer vaccine七、复习参考题1、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作用有哪些2、基因诊断的方法有哪些3、基因治疗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可以应用与哪些领域第三章无菌术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基本概念。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一、课程简介外科学是一门系统以手术或手法为主要疗法的疾病的发生发展想律、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以手术和手术后处理的科学。
外科学包括外科学基础、常见外科学疾病和手术学基础三部分、总任务是让学生获得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常见外科学病能作出初步诊断处理;认识外科疾病的一般发生、发展规律,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教、挂图、模型、标本、X片、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等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通过提问、技能考核、测验等进行评价。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简述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描述常见外科学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了解常见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理;具有对常见外科学病的防治能力,急重症的诊断及初步处理能力外科学临床思线能力和自学能力;2.规范进行无菌操作和外科学基本操作;独立完成浅表脓肿切开引流、呼吸心跳骤停的初期复苏、清创、静脉切开、体表肿块切除、拔甲;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行阑尾切除、腹股沟疝修补、肠切除、吻合、包皮环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等常用手术。
3.以救死扶伤精神对待病人,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学时分布详见教学计划四、课时单元目标第一章绪论(2学时)1.说出外科学的所研究范畴和学习外科学的正确方法,简述外科学的发展简史。
2.以新中国外科学成就激发学习外科学的兴趣,勤奋好学外科学。
第二章手术基本知识(14学时)1.解释无菌技术的概念,描述外源性感染途径;2.能初步进行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和灭菌,正确进行手术无菌技术;3.设计手术术前准备,制定手术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4.在操作中表现出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克服一把刀偏见。
第三章麻醉(4学时)1.列出麻醉前病人的准备项目和用药目的;2.说出常用麻醉药物和麻醉期间的观察要点;3.详述常用局麻药物的毒性反应;4.说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的防治;5.简述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肌肉麻醉、复合麻醉的概念和方法;6.能初步进行局部麻醉、腰麻的操作;7.具有精细操作、细致观察、及时处理的高度负责精神。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外科学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病生、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通过外科教学,学生应掌握常见外科病症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学会外科某些治疗损伤。
学好外科学必须重视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
手术是外科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能认为外科就是手术,围手术期治疗是外科学的重要环节。
按病因分类,外科疾病大致分为五类(1)损伤(2)感染(3)肿瘤(4)先天性和后天性畸形(5)其它性质疾病。
外科学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外科基础、系统外科和外科手术学。
外科基础,论述外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系统外科介绍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规律、病理、病生临床表现、系统检查诊断要点、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等。
手术学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观念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
外科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习和自学。
讲课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适当介绍国内外医学的渐成就,以反映现代外科学的水平,重视基础科学和外科学的结合。
对"掌握"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解,学生应深入领会其基本知识或基本理论,以便运用于临床实践。
对"熟悉"的内容教师可详细讲解,对于"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做一般的介绍,便学生对此有一般的认识。
对自学内容,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应认真辅导。
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外科学与医学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要注意启发式和循序渐进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讲座、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阅读X光片,教学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外科学教学时数与教学量之间的矛盾,鼓励老师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引言:
外科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和应用手术技术
来治疗和修复各种疾病、损伤和畸形。
外科学教学大纲旨在向学生
提供必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他们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外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了解手术技术和操作规程,掌握手术技术的基本要点和临床
应用。
3.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诊断和治
疗外科疾病。
二、课程内容
1.外科学基础知识
(1)外科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2)外科疾病分类和诊断
(3)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和术前准备2.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1)消化系统外科疾病
(2)循环系统外科疾病
(3)泌尿系统外科疾病
(4)神经系统外科疾病
3.手术技术和操作规程
(1)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使用
(2)手术切口和缝合技术
(3)术中出血控制和组织修复(4)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
4.外科重症护理
(1)创伤护理。
《外科学》 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前言外科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它的范畴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等疾病。
教材为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大纲适用于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五年制学生,总学时108学时,其中课堂授课63学时,见习45学时。
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历史和我国外科的发展和成就。
2.掌握学习外科学的正确方法。
二、计划学时数 0.5学时三、教学内容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内科学的关系,外科学发展的历史,重点强调作为外科工作者和外科医师的必备条件。
四、自学内容我国在外科领域的成就。
第三章无菌术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树立无菌观念,明确无菌术的重要意义。
2. 掌握常用灭菌法和消毒法。
熟悉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术手套的方法熟悉手术区域皮肤的消毒和铺巾方法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二、学时数 4.5学时(理论授课1.5学时,见习3学时)三、教学内容从切口感染的危害性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实际作用讲起,突出无菌术的重要性。
讲清楚无菌术的概念。
四、临床见习内容1. 自学煮沸法、消毒液的浓度、术前准备、手术进行中的规则和手术室的管理。
2. 录象示教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手术区域消毒和铺巾技术。
3. 了解进入手术室的要求和路径,介绍手术室在建筑上和结构上的要求,展示各种消毒剂及其规格。
第四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 掌握体液平衡、酸碱平衡的调节机理。
2. 掌握各型缺水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 掌握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酸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 掌握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的病因及防治。
5. 熟悉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原则。
二、计划学时数 6学时(理论授课3学时,见习1.5学时)三、教学内容1. 各型缺水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 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 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urge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128 讲课学时:96 实践学时:32学分:8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
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目的和要求】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目的和要求】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3、熟悉脑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4、熟悉颅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5、了解头皮损伤。
【教学内容】1、颅骨损伤。
2、脑损伤的机制、病理和临床表现。
3、脑损伤的处理。
【自学内容】1、头皮损伤2、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与血肿、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第二十四章颈部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打印版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一、目标与要求(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二、教学内容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三、自学内容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一、目标与要求(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二、自学内容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
手术人员术前准备。
手术区的准备。
无菌操作规则。
三、见习内容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学会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一般介绍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体液平衡和渗透压的调节;酸减平衡的维持。
三、自学内容体内镁、磷的异常;呼吸性酸中毒和碱中毒。
第四章输血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二)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三)了解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用途。
二、自学内容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
输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自体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应用。
第五章外科休克一、目标与要求(一)熟悉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二)掌握休克的概念、分类、监测指标;了解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三)学会外科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教学大纲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Surgery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学分:8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
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目的和要求】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目的和要求】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3、熟悉脑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4、熟悉颅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5、了解头皮损伤。
【教学内容】1、颅骨损伤。
2、脑损伤的机制、病理和临床表现。
3、脑损伤的处理。
【自学内容】1、头皮损伤2、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与血肿、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第二十四章颈部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和外科治疗原则。
2、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熟悉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处理原则。
4、了解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
5、了解甲状腺的解剖、生理。
6、了解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教学内容】1、甲状腺的解剖生理概要。
2、单纯性甲状腺肿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
4、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5、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自学内容】1、颈部常见肿块的鉴别诊断。
2、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转移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急性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3、熟悉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瘤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熟悉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
5、了解乳房的解剖、淋巴引流途径。
6、了解乳管内乳头状瘤、乳房肉瘤。
【教学内容】1、乳房的解剖生理概要、乳房检查方法。
2、急性乳腺炎。
3、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瘤。
4、乳腺癌的病理类型、转移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1、乳管内乳头状瘤。
2、乳房肉瘤。
第二十六章胸部损伤【目的和要求】1、掌握胸部损伤的分类和紧急处理原则。
2、掌握气胸、血胸的病理生理、病因、临床表现和急救原则。
3、熟悉肋骨骨折、心脏损伤的临床表现、急救、原则和具体方法。
4、了解创伤性窒息、肺损伤和膈肌损伤的概念及发生机理。
【教学内容】1、胸部损伤的病理生理、分类和紧急处理。
2、肋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气胸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1、心脏破裂的病因、诊断和处理方法。
2、创伤性窒息、肺损伤和膈肌损伤。
第二十九章肺部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肺癌的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支气管扩张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
3、熟悉肺结核外科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
4、了解肺大疱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5、了解常见的肺和支气管其他肿瘤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1、支气管扩张的外科治疗。
2、肺结核的外科治疗。
3、肺和支气管肿瘤。
【自学内容】1、肺大疱。
2、肺棘球蚴病。
3、支气管腺瘤、肺转移性肿瘤。
第三十章食管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食管癌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贲门失弛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3、了解常见的食管良性肿瘤。
4、了解腐蚀性食管灼伤病理、诊断和治疗。
5、了解食管憩室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
【教学内容】1、食管癌的流行病学、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贲门失弛症、食管良性肿瘤。
【自学内容】1、腐蚀性食管灼伤。
2、食管憩室。
第三十四章腹外疝【目的和要求】1、掌握腹股沟的解剖。
2、掌握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3、熟悉腹外疝的病因和临床类型。
4、了解股疝和其他腹外疝的概念、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1、腹外疝的概论。
2、腹股沟疝。
【自学内容】1、股疝。
2、其他腹外疝。
第三十五章腹部损伤【目的和要求】1、掌握腹部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急救和治疗原则。
2、掌握肝、脾破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3、了解胰腺损伤、胃和十二指肠损伤、腹膜后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1、腹部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
2、肝、脾破裂。
【自学内容】1、胰腺损伤。
2、胃和十二指肠损伤、小肠破裂、结肠破裂、直肠损伤。
3、腹膜后血肿。
第三十六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目的和要求】1、掌握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熟悉膈下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3、了解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1、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膈下脓肿。
【自学内容】1、腹部解剖生理概要。
2、盆腔脓肿、肠间脓肿。
第三十七章胃十二指肠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术后并发症。
2、掌握胃溃疡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的选择和术后并发症。
3、掌握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4、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5、掌握胃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6、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
7、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
8、了解胃十二指肠的解剖和生理。
9、了解十二指肠憩室、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
【教学内容】1、解剖生理概要。
2、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3、胃癌。
【自学内容】1、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3、十二指肠憩室、良性十二指肠於滞症。
第三十八章小肠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肠梗阻的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3、熟悉短肠综合征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4、了解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5、了解先天性肠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6、了解小肠的解剖和生理。
7、了解肠炎性疾病。
【教学内容】1、肠梗阻。
2、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3、短肠综合症。
1、小肠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2、肠炎性疾病。
3、小肠肿瘤。
4、先天性肠疾病第三十九章阑尾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急性阑尾炎的病因、临床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阑尾的解剖生理概要。
3、了解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4、了解慢性阑尾炎的诊断。
【教学内容】1、解剖生理概要。
2、急性阑尾炎的病因、临床病理分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并发症及其处理。
3、特殊类型阑尾炎。
4、慢性阑尾炎。
第四十一章肝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熟悉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3、了解肝脏的解剖特点及肝脏的基本生理功能。
4、了解肝棘球蚴病。
5、了解继发性肝癌、肝良性肿瘤。
6、了解肝囊肿。
【教学内容】1、肝脓肿。
2、肝肿瘤。
【自学内容】1、解剖生理概要。
2、肝棘球蚴病。
3、继发性肝癌、肝良性肿瘤。
4、肝囊肿。
第四十二章门静脉高压症【目的和要求】1、掌握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掌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
3、熟悉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
4、了解门静脉系统的解剖概要。
1、门静脉系统的解剖概要和病理生理。
2、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巴德-吉亚利综合症。
第四十三章胆道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胆石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熟悉胆道的解剖生理概要。
4、熟悉胆道系统特殊检查方法。
5、熟悉胆道蛔虫病的诊断和治疗。
6、熟悉胆道疾病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7、了解胆道闭锁、先天性胆道扩张症、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教学内容】1、解剖生理概要。
2、胆道系统的特殊检查方法。
3、胆石病。
4、胆道感染。
5、胆道蛔虫病。
6、胆道疾病及胆道手术常见并发症。
【自学内容】1、胆道先天性畸形。
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3、胆道肿瘤临床表现和治疗。
第四十四章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目的和要求】1、掌握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辅助检查和处理原则。
2、了解下消化道大出血的辅助检查和治疗。
【教学内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病因、临床分析、辅助检查手段和处理原则。
自学内容:下消化道大出血。
第四十五章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目的和要求】1、掌握急腹症的诊断、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方法。
2、掌握急腹症的鉴别诊断。
急腹症诊断、鉴别诊断的临床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第四十六章胰腺疾病【目的和要求】1、掌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掌握胰头癌、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
3、掌握胰岛素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4、熟悉慢性胰腺炎、胃泌素瘤的诊断和治疗。
5、了解胰腺的解剖生理。
6、了解胰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1、胰腺的解剖生理概要。
2、急性胰腺炎。
3、慢性胰腺炎。
4、胰腺癌和壶腹周围癌。
5、胰腺内分泌瘤。
【自学内容】胰腺囊肿。
第五十章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检查和诊断【目的和要求】1、熟悉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症状和特点。
2、了解泌尿、男生殖系统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性器械检查和影像学诊断方法。
【教学内容】1、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主要症状。
2、泌尿、男生殖系统的外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