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 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外科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涵盖了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知识的综合运用。
作为医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学习《外科学》对于全面了解医学知识体系,掌握外科实践技能,以及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外科学》,学生应能够:1、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相关临床知识。
2、了解并掌握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3、具备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正确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患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教学内容(1)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手术器械的使用、手术部位的消毒与隔离、手术缝合等。
(2)各系统器官的外科疾病:包括颈部、乳房、腹部等常见疾病的外科治疗。
(3)外科急症与危重症处理:包括创伤、休克、心肺复苏等。
(4)外科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5)外科手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2、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以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方式进行。
(2)实践教学:包括外科手术操作、临床见习等。
(3)远程教育: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教学视频、讲座资料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问题讨论、手术观摩等。
2、教学手段:结合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网络资源等多种手段。
五、考试方式与评分标准1、考试方式: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操作与考试成绩等部分。
2、评分标准:按照考试内容与要求,对外科学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评分。
六、教师团队与教学资源1、教师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临床实践的外科医生组成。
2、教学资源:包括外科手术设备、教学模型、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
七、课程特色1、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反映外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4.1.3.2 西安医学院教学大纲外科学(各论--骨科)八版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方向)、临床医学专业(全医学方向)编写单位: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编写时间:2018年2月西安医学院教务处印制一、课程简介二、学时分配表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的理论知识及技能,以及了解该领域中的发展动态,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医学学科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第五十八章骨折概论[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骨折移位的机理,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早期、晚期)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2.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专有体征,骨折愈合过程。
熟悉:1.骨折的急救及治疗骨折的原则;2.手法复位的基本要求及固定的操作方法(小夹板、牵引术及石膏绷带)。
了解:1.开放性骨折的处理特点;2.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的防治原则。
[重点]1.骨折移位的机理,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早期、晚期)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2.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专有体征,骨折愈合过程。
[难点]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专有体征,骨折愈合过程。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骨折移位的机理知识点;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和常见并发症知识点知识点。
2.重点讲解:骨折的急救及治疗的原则,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知识点。
3.一般讲解:开放性骨折的处理特点知识点;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防治原则知识点。
第五十九章上肢骨、关节损伤[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桡骨下端骨折的移位特点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2.肩关节脱位的诊断和复位方法。
熟悉:1.锁骨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移位特点及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肘关节脱位及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诊断和复位方法。
了解:肱骨外科颈骨折、前臂双骨折的移位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外科学第八版第二章无菌术

43
无菌术
*
无菌术\穿衣.mov
超链洗手锁骨下静脉穿刺术\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上).flv
43
无菌术
*
病人手术区的准备
术前备皮:洗澡(尤其注意肚脐、会阴等处的积垢)、换手术室清洁衣、剃粗毛等。 手术皮肤消毒: 碘酊与酒精法 络合碘法:适用于婴儿、面部、口腔、会阴部等的消毒。 酒精法:适用于植皮区的消毒。
43
无菌术
*
物理的灭菌法
放射线 原理:破坏微生物的酶和核酸等。 常用于不耐热的抗生素、激素、微生素、一次性缝线、导管、注射器等制品。
43
无菌术
*
化学消毒法
43
无菌术
*
化学消毒法
4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加入高猛酸钾:用于熏蒸,1h可消毒,6-12h灭菌。刺激性强。
43
无菌术
*
二、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43
无菌术
*
物理的灭菌法
高压蒸气法:分为下排式和预真空式 原理:高温的饱和水蒸气换掉灭菌物品内部的空气,高温高压,可杀灭细菌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 压力:104.0~137.3kPa 温度:121~126℃ 时间:30分钟 物品经高压灭菌后,可保持包内无菌2周
43
无菌术
*
物理的灭菌法
煮沸法:常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制品及橡胶类等物品。 100 ℃并持续15 ~20分钟可杀灭细菌,>1小时可杀灭芽孢。 注意:1、缝线和橡胶类煮沸后放入,煮沸时 间短,10分钟。 玻璃类需包裹,冷水中放入。
43
无菌术
*
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消毒法
物理的灭菌法:热力、紫外线、放射线。 化学消毒法:有药物浸泡法、熏蒸法。
(完整版)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二○一四年三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外科学属性:必修课类型:专业课适合专业:临床医学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第一章绪论【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教学内容】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目的与要求】(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
手术人员术前准备。
手术区的准备。
无菌操作规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外科学的发展史和范畴、现况和我国外科方面的成就。
2.树立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点和方法。
【教学内容】外科学的范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强调外科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理论和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临床实践及操作技能,21世纪外科学发展的方向及对外科医师的基本要求。
第二章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教学内容】1 .讲述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疾病的分子诊断、临床新型生物治疗手段和外科领域分子生物学的临床应用。
2 .复习生物化学基础课内容: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3 .简介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的种类和肿瘤标记物检测方法和分类。
4 .重点讲解基因治疗的内容和方法、介绍生物学应答调节剂疗法。
5 .讲解外科领域分子生物学临床应用的思路:外科疾病的。
第四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目的要求】1.熟悉各型缺水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2.掌握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3.熟悉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4.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熟悉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高渗性、低渗性缺水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原则、步骤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自学内容】体液在机体的分布。
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
缺水和缺钠的关系。
血液中镁、磷含量异常对机体的影响。
血气分析在诊断酸碱平衡失调中的价值。
第六章休克【目的要求】1.熟悉外科休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变化。
2.熟悉休克的临床表现。
3.掌握外科休克病人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1.外科休克发生的原因和基本病理生理变化;2.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方法;3.观察休克病的一些指标;4.失血性休克、损伤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病理变化特点。
外科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专业 麻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麻醉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urgery)(宋体小四号)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实践总学时) 178(98/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学分 7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专业、麻醉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小四黑体)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外科学教学大纲前言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的教学,学生应最终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临床知识和临床技能,并学会某些外科基本手术操作。
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
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八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2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
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
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
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包括课堂理论授课内容和见习和实习中讲授的重点内容,以及一定比例(10%~20%)要求学生自学掌握的内容。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随着近几年外科的新进展,本大纲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外科感染的新概念、外科营养的新进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肿瘤的多基因学说等。
临床医学《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大纲(Surgery general introduction)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3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专业学分:2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32 , 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解剖学、药理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后续课程:外科学Ⅰ选用教材:[1]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 吴孟超,吴在德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必读书目:[1] 吴孟超,吴在德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 韩显林主编,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住院医师手册,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3] NCCN 指南系列[4] Barry D.Mann主编,熊俊主译,外科医生临床基本功,中南大学出版社[5] Atul Gawande著,阿图医生,华文出版社选读书目:[1] 石美鑫,《实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 贝克、费希尔,临床外科学,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3] 王洪主编,西医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4] 魏保生主编,外科学笔记,科学出版社[5] H.George Burkitt ,Clive R.G.Quick,Dennis Gatt主编,外科学基础,科学出版社二、课程教学目标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1.绪论(支撑课程教学目标1、2、3)教学要求: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外科方面的成就。
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①外科疾病,外科专科分科。
✹②怎样学习外科。
(重点)③外科学的发展史。
2.无菌术(支撑课程教学目标1、2、3、4)教学要求了解:手术室的管理。
理解:无菌观念及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灵活运用: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教学内容①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手术区的准备。
(示教和实际操作)3.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支撑课程教学目标1、2、3、4)教学要求了解:各型缺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因、病理生理。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介绍
本章主要介绍外科学教学大纲的背景和目的,以及教学大纲的编制
原则和指导思想。
第二章外科学基础知识
本章主要介绍外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外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
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等。
第三章临床外科学
本章主要介绍临床外科学的相关内容,包括临床外科学的基本原理、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第四章外科手术技术
本章主要介绍外科手术技术的相关知识,包括手术准备、手术操作
步骤、术后护理等。
第五章外科医学伦理
本章主要介绍外科医学伦理的相关内容,包括外科手术的伦理原则、患者权益保护以及医学道德等。
第六章外科学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外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
和统计分析等。
第七章外科学的发展趋势
本章主要介绍外科学的发展趋势,包括外科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等。
第八章外科学教学评价
本章主要介绍外科学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包括教学评价的指标、方法和工具等。
结语
通过编制外科学教学大纲,可以有效地规范外科学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同时,也为培养优秀的外科医生奠定了基础。
希望本教学大纲能够为外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二○一四年三月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外科学属性:必修课类型:专业课适合专业:临床医学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
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
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第一章绪论【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教学内容】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目的与要求】(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
手术人员术前准备。
手术区的准备。
无菌操作规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掌握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一般介绍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体液平衡和渗透压的调节;酸减平衡的维持。
【自学内容】体内镁、磷的异常;呼吸性酸中毒和碱中毒。
第四章输血【目的与要求】(一)熟悉输血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二)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三)了解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用途。
【自学内容】输血的适应症和途径。
输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自体输血的种类及其应用方法,血浆增量剂和血液成分的应用。
第五章外科休克【目的与要求】(一)熟悉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二)掌握休克的概念、分类、监测指标;了解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三)学会外科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外科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一般介绍休克的概念、分类;低血容量性休克与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第六章麻醉【目的与要求】(一)了解麻醉的概念和临床任务。
(二)熟悉麻醉前准备的必要性,一般准备工作和了解麻醉中观察病人的重要性。
(三)熟悉ASA分级,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常用药物。
根据病情和手术要求了解麻醉选择和处理的原则。
了解常用全麻药的临床药理和全麻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四)了解全身麻醉的常用方法,熟悉气管内麻醉术和肌松药的分类和应用。
(五)学会常见小手术局麻技术。
熟悉常用神经阻滞的实施原则。
掌握局麻药常用剂量(及其范围)。
熟悉局麻药毒性反应的症状,并掌握预防和正确处理原则。
(六)熟悉椎管内麻醉的实施原则,了解其操作步骤、管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
(七)熟悉麻醉意外和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要领。
(八)了解特殊麻醉方法的概况。
【讲授内容】(一)麻醉的概念,麻醉学的发展与现状,麻醉的临床任务。
(二)麻醉前准备,包括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技术和器材的准备,决定麻醉前用药或基础麻醉。
麻醉期间各项生理指标的观察以及麻醉后护理。
全身麻醉:了解全麻深度的辨认要点。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
全麻的意外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要领。
(三)局部麻醉:普鲁卡因、地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
各种常用局麻方法,剂量和浓度。
局麻药毒性反应的识别、预防和处理。
(四)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和硬脊膜外腔麻醉的生理影响和临床应用。
麻醉意外和麻醉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五)常用特殊麻醉方法。
【自学内容】(一)乙醚吸入麻醉的分期。
气管内麻醉。
(二)臂丛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等局部麻醉。
(三)椎管的解剖生理。
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
(四)麻醉治疗及其它应用。
(五)体外循环的基本装置、功能和实施。
【见习】(一)展示常用麻醉器械,示范使用方法。
示范全麻诱导,气管内麻醉,术中监测项目。
示范麻醉机的使用。
(二)利用幻灯或挂图介绍神经阻滞,或见习实际操作。
椎管内麻醉的操作方法示范,并讲解其管理。
第七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目的与要求】(一)了解重症监测治疗的概念。
(二)了解复苏的概念及其社会意义和群众意义。
(三)熟悉心跳呼吸停止的及时确诊原则。
(四)了解人工呼吸的原理,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五)了解常用的机械通气模式。
(六)了解心脏按摩的原理,掌握胸外按摩方法。
(七)熟悉脑复苏的意义及处理原则,给药种类,途径和剂量,了解心肺复苏后处理的原则。
(八)熟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急性肝衰竭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原则。
【讲授内容】(一)复苏的概念。
人工呼吸的原理,各种人工呼吸法。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呼吸器的应用。
心脏按摩的原理。
胸外心脏按摩法。
药物除颤和电击除颤的原则。
(二)脑复苏的意义及处理原则。
心肺复苏的辅助治疗及心肺复苏后的处理原则。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急性肝衰竭的发病基础、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呼吸器的使用。
胸内心脏按摩法。
第八章疼痛治疗【目的与要求】(一)了解疼痛生理、止痛门诊。
(二)了解疼痛治疗的方法。
【自学内容】慢性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
第九章围术期处理【目的与要求】(一)熟悉手术前准备和手术后的一般护理、观察和处理。
(二)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自学内容】手术前准备。
对耐受力不良病人的特殊准备。
手术后一般护理、体位、饮食、输液等。
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第十章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手术对人体代谢的影响。
(二)了解外科病人的营养需要和补充营养的方法【自学内容】人体的热量和营养需要。
饥饿、损伤、手术和感染所致的人体代谢改变和随之而产生的营养问题。
补充营养的途径、方法和所用营养的种类及组成。
第十一章外科感染【目的与要求】(一)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二)了解外科感染的分类、诊断;破伤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学会疖、痈、皮下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甲沟炎和指头炎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疖、痈、皮下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浅部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甲沟炎和指头炎的诊断和治疗。
(二)一般介绍外科感染的分类、诊断;破伤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
【自学内容】化脓性腱鞘炎和滑囊炎;掌深间隙感染。
第十二章创伤【目的与要求】(一)熟悉创伤的概念、分类和病理生理。
(二)熟悉创伤的检查诊断方法和处理原则。
(三)学会浅部伤口的清创术。
(四)了解战伤救治的原则和现场的急救方法,了解火器伤和暴震(冲击)伤的特点和处理原则。
【自学内容】创伤概念和分类,创伤病理生理,创伤的诊断;创伤的急救处理,急救程序和进一步救治;批量伤员的救治、闭合性创伤的治疗,战伤救治的原则;开放性创口的处理;康复治疗;吸入性损伤的诊断,烧伤现场急救,转送与初期处理及电、化学烧伤的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理原则。
冷伤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急救处理和预防方法。
电击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急救处理。
强酸、强碱、磷的烧伤病理、临床表现和急救处理。
第十三章烧伤、冻伤、蛇咬伤、犬咬伤、虫哲伤【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烧伤面积的计算、深度的识别、烧伤休克的诊断与治疗。
(二)熟悉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治疗原则,烧伤全身性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三)了解吸入性损伤的诊断,烧伤现场急救,转送与初期处理及化学烧伤的临床表现及急救处理原则。
(四)学会烧伤创面初期处理原则和休克期的补液疗法【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烧伤面积的计算、深度的识别、烧伤休克的诊断与治疗及休克期的补液疗法。
(二)重点讲解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治疗原则、烧伤全身性感染的诊断与防治、烧伤创伤初期处理原则。
【自学内容】火器伤和暴震(冲击)伤的特点和处理原则战伤现场的急救方法。
第十四章肿瘤【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常见的体表良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熟悉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
(三)了解肿瘤的病因;了解肿瘤的分类及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四)学会体表良性肿瘤切除、肿瘤活体组织检查。
【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常见的体表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二)重点讲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生长发展、临床表现和预后。
(三)重点讲解恶性肿瘤的检查诊断步骤方法、分期及综合治疗原则。
(四)一般介绍肿瘤的致病因素和病因学说及肿瘤的分类和命名;一般介绍癌症的三级预防及三级止痛阶梯治疗方案。
第十五章移植【目的与要求】(一)熟悉器官移植分类和概念。
(二)熟悉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种类和方法、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
(三)了解细胞移植和组织移植。
(四)了解供、受者的选择及供移植用脏器的保存。
【自学内容】器官移植的概况、分类和概念。
细胞移植和组织移植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应用的各种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的种类、方法、排斥反应。
第十六章外科微创技术【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内镜外科的概况。
(二)了解内镜外科的诊疗技术及其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
(三)了解内镜技术的发展。
【自学内容】内镜技术的基本原理。
内镜技术的发展。
第十七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颅内压增高的机理和病因以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