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台风古筝独奏曲
经典范本对音乐表演学习的利与弊--以王昌元演奏古筝曲《战台风》(1975年版)为例

经典范本对音乐表演学习的利与弊——以王昌元演奏古筝曲《战台风》(1975年版)为例熊 晶(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074)【摘要】文章以王昌元演奏古筝曲《战台风》(1975年版)为例,以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技巧与表现的统一)为标准,分析经典范本对音乐表演学习的利与弊,进而探讨习琴者应该如何利用经典范本进行音乐表演学习。
【关键词】经典范本;音乐表演学习;《战台风》;利与弊在音乐演奏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除了跟随专业教师学习作品的演绎,还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种录音材料打交道。
那么,在林林总总的录音之中,哪些是可以让我们借鉴的,哪些又是需要我们防范甚至避免聆听的(或者在习琴者现阶段不建议聆听模仿的)呢?这里的界定有何标准?经典范本的录音或录像对音乐演奏有何借鉴作用,又有何弊端?我们应如何妥善地加以利用?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古筝曲《战台风》的录音为例,试论经典范本对音乐演奏学习的借鉴作用和弊端。
一、经典范本的基本概念据张前《音乐美学基础》(1990,北京,P189)之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好的音乐表演应具备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技巧与表现的统一,以及斯特拉文斯基在哈佛大学作为诺顿诗学客座教授所讲的《音乐诗学六讲》之六。
《音乐表演》中对演绎的论述:“演绎者不能等同于执行者,演绎者在遵循某些特定规矩的基础上,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将音乐中隐形的元素表现出来”,我们大致可以将经典范本界定为两种:一是作曲家自己演奏或指挥、指导的录音,或在作曲家的授意下制作的音像版本。
比如EMI众多历史录音中的精品,“Composer in person”系列录音等。
二是演奏技术纯熟,对作品理解透彻,广泛得到接受的录音版本,尤其是作曲家生活的时期尚无录音技术的作品的演绎。
如“企鹅唱片指南”,日本“唱片艺术”,“留声机”大奖等权威录音品评机构推荐的优秀录音。
比如,鲁宾斯坦演奏的肖邦作品,卡拉扬指挥的布鲁克纳交响曲,海汀克、伯恩斯坦、甚至布列兹指挥的马勒交响曲,卡洛斯·克莱伯指挥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富特文格勒在1951年拜罗伊特音乐节指挥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录音。
乐曲《战台风》的主要演奏技巧分析

乐曲《战台风》的主要演奏技巧分析(一)柱外刮奏柱外刮奏是指演奏者通过使用左手在琴码的左侧划弦而发声的一种演奏技法[6]。
此演奏技法在乐曲《战台风》中有所应用。
在《战台风》第48小节中刮奏技巧的运用(谱例1),使得台风来临之时的风雨声得到了充分的演绎。
进行柱外刮奏的演奏时,要针对划弦的力度进行重点掌握,力度太轻则效果偏弱,而力度过强则音色聒噪。
与此同时,在进行柱外刮奏的演奏时,还应注意节奏的把控,以此来达到风声阵阵的效果。
谱例1(二)扣摇扣摇作为古筝教学中进阶而较为特殊的演奏技法,在古筝演奏中常常被模拟自然界中的音声,例如风雨声、流水声等被进行应用,存在于乐曲之中,用以烘托气氛[7]。
扣摇的弹奏技法有很多种类,但最为广泛应用的技法大致有三种分别为:夹弦摇弹、捏弦摇弹和肉甲推弦摇弹。
在进行夹弦摇弹技巧的演奏时,左手的手型必须要标准,左手拇指以及食中两指应同时稳健有力的对琴弦进行拿捏,另外两指则应自然弯曲以防干扰。
而在进行捏弦摇弹技巧的演奏时,左手食指以及拇指应对琴弦进行稳定的把控,而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则自然下垂。
而第三种技巧则属于创新技巧,弹奏方式较前两者不同。
在进行第三种方法的弹奏时,应把左手拇指指腹以及食指指腹同时在相邻古筝弦之间放置,通过角度的转换,使得二只的指缝接触筝弦,而针对其余三只则应自然弯曲,三种方法的选择应该因演奏者自身习惯而定。
在此曲目中的第108至第109小节中(谱例2),扣摇演奏技巧的应用则较为普遍。
此小节针对扣摇演奏技巧的应用,主要是为了烘托台风逐渐减弱以及工人情绪逐渐高涨的氛围。
(谱例2)(三)扫摇四点扫摇是指在摇指的同时加入中指扫弦的动作,按节奏进行规律弹奏的演奏方式。
在扫摇时,扫弦的力度不能超过摇指的力度。
作为难度较大的弹奏技巧之一,扫弦演奏技巧的学习分解练习是很有必要的[8]。
扫摇技巧在古筝曲《战台风》第110小节到第141小节(谱例3)都有所体现,在扫摇时,右手拇指要时刻注意避免临近筝弦的拨响,使得扫弦错位而造成杂音。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综合试题

1、《晓风之舞》是钢琴独奏,丁善德曲,《新疆之春》是小提琴独奏,由马耀中李中汗作曲。
2、《雨中曲》是美国电影《雨中曲》主题,歌曲带有爵士乐的音乐风格。
《战台风》是古筝独奏,王昌元曲。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被用于演奏,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3、《雷鸣电闪波尔卡》是管弦乐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
4、《田园》是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第四乐章。
贝多芬是德国作曲家。
《水草舞》是钢琴独奏,选自舞剧《虞美人》5、《花之圆舞曲》是管弦乐选自舞剧《胡桃夹子》,曲作者是俄罗斯的柴科夫斯基,你还知道他写的其他舞剧有《天鹅湖》、《睡美人》。
6、《花儿与少年》是民乐合奏,青海民歌,“花儿”是中国民歌中山歌的一种,流行与甘肃、宁夏和青海一带。
7、《鸽子》是西班牙民歌,《飞驰的雄鹰》是排箫独奏,秘鲁民歌。
《天鹅》是大提琴独奏,法国圣—桑斯曲。
8、优美的小提琴声最接近人的歌唱,小提琴也因而被称为乐器之后,她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
9、许多音乐家钟爱提琴,仅独奏曲莫扎特就写了40多首,贝多芬也有10多首。
演奏家们也作出许多贡献,如帕格尼尼采用多种高雅技巧使演奏出神入化。
意大利、法国和俄罗斯的音乐家都曾对小提琴音乐艺术的发展产生过中大影响。
10、17世纪,意大利的克雷蒙纳城成为制造提琴的名称,制造工艺的进步,促进了提琴音乐艺术的发展。
11、中国乐器有哪几类?答:中国乐器依八音分类法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12、中国传统音乐如何分类?答: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器乐、民歌、曲艺与戏曲四类13、“交响曲之父”是谁?答:“交响曲之父”指的是海顿(Haydn, Franz Joseph)。
由于当时的人们总把音乐会当作打瞌睡的场所,海顿创作了在漫长的宁静之后突然钟鼓齐鸣的“惊愕”交响曲 .14、五大纲琴协奏曲是指哪几首?答:1、贝多芬的第五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皇帝”、2、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号降B大调钢琴协奏曲、3、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C小调钢琴协奏曲、4、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5、李斯特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合称为“五大纲琴协奏曲”15、六大交响曲是指哪几首答:1、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2、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3、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4、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5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16、3/8 拍号:三八拍,每小节三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6/8 拍号:六八拍,每小节(6)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17、延长音记号:延长号的形状是在一个半圆形的中间加上一个圆点,加上记号的音一般延长元音符时值的一半。
古筝曲欣赏10大名曲

古筝曲欣赏10大名曲(原创版)目录1.古筝简介2.古筝十大名曲列表3.十大名曲详细介绍1.渔舟唱晚2.高山流水3.出水莲4.林冲夜奔5.侗族舞曲6.汉宫秋月7.寒鸦戏水8.东海渔歌9.香山射鼓10.战台风正文古筝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其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音乐表现力。
古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古筝十大名曲:1.《渔舟唱晚》:这是一首传统的古筝独奏名曲,据传是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舟渔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意境。
2.《高山流水》:这是一首古筝古琴合奏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3.《出水莲》:这是一首描绘莲花从水中缓缓升起的古筝曲,寓意着清净无染的佛教思想。
4.《林冲夜奔》:这是一首描绘《水浒传》中林冲误入白虎堂,后被逼逃亡的古筝曲,具有戏剧性的紧张气氛。
5.《侗族舞曲》:这是一首具有侗族民族特色的古筝曲,描绘了侗族人民欢快舞蹈的场景。
6.《汉宫秋月》:这是一首描绘汉代宫廷中秋之夜的古筝曲,具有浓郁的宫廷气息。
7.《寒鸦戏水》:这是一首描绘寒鸦在水中嬉戏的古筝曲,意境清新自然。
8.《东海渔歌》:这是一首描绘东海渔民辛勤劳作的古筝曲,具有浓郁的海洋气息。
9.《香山射鼓》:这是一首描绘香山寺僧人射鼓的古筝曲,具有神秘的宗教气息。
10.《战台风》:这是一首表现工人阶级战天斗地的古筝曲,具有激越磅礴的气势。
浙江筝派大指摇的运用及训练——以筝曲《战台风》为例

浙江筝派大指摇的运用及训练——以筝曲《战台风》为例杜嘉莹【摘要】笔者将论述近代浙江筝派的发展历程以及浙江筝派在建国后对古筝艺术的贡献.着重通过浙江筝派王昌元《战台风》音乐的赏析,分析大指摇在此曲中的运用,通过《战台风》中出现的不同摇指指法,结合本人演奏学习的经验具体阐述长摇、短摇、扣摇、扫摇的演奏训练方法.希望通过此文对《战台风》中摇指方法的分析能够使广大古筝学习者对摇指演奏技法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正确练习摇指并且充分表达每一段乐曲的感情,体会作者创作的思想感情.【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5(000)015【总页数】4页(P70-73)【关键词】浙江筝派;古筝;《战台风》;大指摇;运用;训练【作者】杜嘉莹【作者单位】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正文语种】中文古筝是我国古老的一种弹拨乐器,在几千年的不断演变、改进中,它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深受人们喜爱。
其中,浙江筝派在建国后有巨大的发展,在古筝琴制和演奏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改进。
本文围绕浙江筝派的“大指摇”指法作出详细论述,以浙江筝派代表曲目《战台风》为例浅析“大指摇”指法的演奏方法,分析在此曲中所运用的四种摇指及正确训练方法。
通过此文可以让更多的古筝学习者更加清楚地了解浙江筝派的摇指弹法,更加生动的表现古筝曲目的意境。
浙江筝派是指在浙江杭州、上海等地所形成的中国古筝流派,它的前身为杭州的“武林筝”。
“武林筝”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在东晋时期“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所以有人推测筝艺在东晋时期就流传到了建康(今南京)。
对“武林筝”的确切记载更多的是在唐诗宋词之中。
从唐宋时期的诗词歌赋之中可以窥探到古筝艺术深受当时各阶层人们的喜爱。
古筝艺术发展到明朝,形成了具有浙江筝派地域特色的古筝琴艺。
正如许多中国传统乐器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民间音乐的影响一样,浙江筝曲也受到了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和地方小戏的影响。
浙江筝派的古筝受到了杭州滩簧和江南丝竹乐两方面的影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做为杭州滩簧的伴奏乐器,在它的影响下形成了“四点”演奏法。
筝曲《战台风》引发古筝教学的思考

筝曲《战台风》引发古筝教学的思考一、乐曲《战台风》的曲目背景和教学难点(一)曲目背景此曲王昌元作于1965年,当时她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同学,在上海港码头体验生活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搏斗而作的一首筝独奏曲。
此曲是继赵玉斋《庆丰年》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力作。
刚开头的时候王昌元女士把作品命名为《抢险》,在后来一次音乐审查的时候改为《战台风》,认为命名为《抢险》显得被动,改为《战台风》后变被动为主动。
王昌元觉得这样一改的确不同,特别兴奋,曲名由此改为《战台风》。
《战台风》在教学中为一个重要的节点,此曲的技术难度在近现代创编的曲目中名列前茅,因此在这里要重点叙述。
(二)曲目分析《战台风》共分为五段,1到33小节为第一段快板,开头的第一段快板叙述了码头工人们特别有力的劳动的场景,共分为四个乐句,呈方整对称型乐句,对主题材料的不断重复巩固,使乐曲有了进展的动力;其次段是34小节,此小节为散板,利用琴码左侧刮奏特别生动的营造出台风的景象,特别生动形象,琴码左侧的弹奏没有音高,且声音诡异,音色粗犷,描写的台风活敏捷现;35小节到156小节为第三段,整段描写了台风到来之后人们与台风做斗争的拼搏的场景,共有8个乐句,整体呈三段体结构,前面两个乐句是主题的呈现,表现了人们与大自然做斗争,虽然紧急,却井然有序,中间两个乐句采纳了新材料,比如扣摇来描写台风的声音,有强弱掌握台风的声音由远及近,由小及大,特别有画面,最终四个乐句是本段前两个乐句的进展,变化,呈方正对称型乐句,旋律线条和伴奏织体特别丰富,加入了扫摇和双食教导奏的新技法,为本曲的重点、难点;157到179为第四段慢板,描写了人们和台风刚刚斗争结束,特别累但同时心底特别的愉悦;180小节到结尾是最终一段快板,这里主题再现,前后呼应,人们又重新回到劳动当中去。
(三)教学重难点1.第一段快板叙述了有力的劳动场景,作曲家采纳了四个柱式和弦开头,特别有力,立即吸引了听众的留意力,第一段的整体是由柱式和弦和单音组成的旋律线条构成的,比较简洁明白大方,整体为规整的对称乐段,因此在演奏中,两句相同的乐句,就可以做强弱对比。
(赛课课件)四年级下册音乐《战台风》(共12张PPT)

对比欣赏两个音乐片段, 说说两段音乐让你联想的 画面和场景,尝试从速度、 情绪、力度说说两段音乐 的不同。
第一部分以快速激烈的节奏,表 现出码头工人生气勃勃、热烈欢 腾的劳动场景。在连续弹奏快速 八分音符的时候,节奏上不要越 弹越快,手指的发音应该坚实、 有力。
第二部分是描写台风袭击,这一乐 段形象地描绘也了台风的剧烈,演 奏手法采用了左右手在筝码两侧反 向刮奏、扣摇等技法来模拟台风的 呼啸。在模仿台风的演奏时,要体 会那种由远至近、由慢渐快的风速 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强 而不燥的音色。
谢谢观赏
战台风
(古筝独奏)
古筝Βιβλιοθήκη 战台风• 《战台风》是王昌元创作于1965年的一首筝曲,后被改编成钢琴独奏曲, 又名《对战台风》。全曲通过描写码头工人与台风搏斗的情景,表现了他 们不畏艰难,勇敢豪迈的气魄和对未来必胜的信念。曲调反复运用复调的 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
王昌元,当代著名古 筝演奏家。
第三部分通过旋律节奏由疏到 密、由简至繁的多种变奏手法, 表现出了工人与台风激烈搏斗 的场面。稳定的节奏象征着坚 定的信念也是这一乐段情绪上 突出性的渲染。
第四部分以流畅的旋律,宽 广、清新的旋律,描绘了雨 过天晴后工人们胜利的喜悦。
第五部分描绘出欢腾码头的场 景。它再现了码头工人战胜台 风后的喜悦心情,这一段要求 双手的弹奏在情绪和力度上更 加激烈与突出。
经典筝曲《战台风》的教学方式研究

经典筝曲《战台风》的教学方式研究作者:***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2年第07期[摘要]《战台风》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筝作品,其综合运用扣摇、扫摇、双食点等技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上海码头工人昂扬奋斗、战胜台风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开展筝曲《战台风》教学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筝曲解读、处理与演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文章分析了《战台风》的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研究了该曲的曲式结构教学方式,据此提出相应的弹奏技巧和情感教学手法,从而明确了《战台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方案设计及执行工作,以进一步提高筝曲演奏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筝曲《战台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古筝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乐器,在不同的历史情景下,受艺术家个人创作理念与情感思想的影响,筝曲形成了差异化的情感韵味,既有《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般抒情柔美的作品,也有《十面埋伏》《战台风》般气势磅礴的作品,充分反映了古筝巨大的艺术表现力。
《战台风》是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在创作方式与演奏技巧方面均具有创新性特征,表现出划时代意义,是古筝演奏课教学的重要素材。
筝曲《战台风》的作者与创作背景教学1.作者介绍任何一首筝曲作品都是作者根据个人在特定情景下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运用自己所熟悉的技法而创作出来的。
筝曲教学首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对于作者经历、情感、创作风格的认识,为其进一步解读筝曲作品奠定基础。
开展筝曲《战台风》教学工作,首先要向学生介绍该作品的作者。
《战台风》的曲作者是著名古筝艺术家王巽之的女儿王昌元。
她自幼接受传统音乐文化与艺术的熏陶,九岁便跟随父亲学习古筝,1960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潮州筝派代表人物郭鹰先生学习古筝,在就读期間,与王巽之的学生张燕、孙文妍、范上娥等人一起整理改编了不少传统曲目,而且还为《林冲夜奔》《海青拿天鹅》等作品拟定指法,由此形成了扎实的古筝创作基本功。
学生从作者背景的角度来认知筝曲《战台风》,可深化对筝曲情感内涵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筝,原名叫筝,也叫秦筝。
因它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悠久历史, 故后人冠以“古”字,称为古筝。
我国历来对古筝很推崇,称古筝 为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 的奇葩,群声之祖,万乐之师。
的刻画了台风袭来,狂风骤起,恶浪拍天的情景。
乐曲欣赏
第三段 这是全曲的中心段落,篇幅最长。 主题不断地出现,表现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的精神。第二次主
题的出现, 与第一次主题的结尾叠置在一起,同时节奏比主题 的第一次出现密集了一些,表现了工人与台风搏斗的紧张气氛。 一气呵成,码头工人在与台风的搏斗中,愈战愈猛。
| INFO@ | +1234567890 | LONG STREET12345, CITY, COUNTRY
《战台风》
主要含义
《战台风》是王昌元于1965年在上海码头体验生活 时,有感于工人与台风顽强搏斗的精神而创作的一首古 筝独奏曲。乐曲生动的表现了码头热烈欢腾的劳动景象 和工人们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畏艰险,与袭来的台风顽 强搏斗的场景。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乐曲是
《战台风》
《战台风》
作曲家:王昌元
王昌元(1946年-),女性古筝演奏家。杭州人。 1969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现任上海民族乐团 独奏演员。作有古筝独奏曲《战台风》,改编有《广陵 散》、《洞庭新歌》等。其演奏风格刚健有力、稳重端 庄,音色醇美,韵味浓郁,气魄雄浑,技术功底造诣很 高。王昌元不但在演奏艺术上很有造诣,而且很擅长创 作,驰名中外的著名筝曲《战台风》就是由她创作并演 奏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传统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
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一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读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乐曲欣赏
第四段 台风过去了,码头工人为自己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 保护了国家财产而感到欣慰和自豪。第四段的结尾又于第五段 的开头叠置。与前后段落形成明显对比,是一抒情段落。徐缓、 宽广、明亮、清新的主题旋律,呈现出一派风和日丽的景象, 抒发了码头工人战胜台风后的喜悦、自豪的心情。
乐曲欣赏
第五段 欢腾的码头。乐曲再现了第一段的旋律,但气氛比第 一段更加热烈、紧张,工人们又投入到繁忙的劳动之中。再现 第一段动作性音乐。但速度更快,情绪更紧张。欢腾的码头又 重新投入了战斗。
找 一 找
乐曲欣赏
喊 一
川江号子
岔路口哦 岔路口哦 跟到走哦 跟到走哦
一 领 众
喊
之字拐哟 之字拐哟 顺到摆哟 顺到摆哟
和
有个沟哦 有个沟哦
招呼溜哦 招呼溜哦
有个坎咯 有个坎咯
慢慢攒哦 慢慢攒哦
嘿嘿嘿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传统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码头工人歌
从朝搬到夜,从夜搬到朝,眼睛都迷湖了,骨头架子都要散了。 搬哪!搬哪! 唉依哟嗬! 唉依哟嗬! 笨重的麻袋,钢条,铁板,木头箱,都往我们身上压吧!为着两顿吃不饱的饭, 搬哪!搬哪! 唉依哟嗬! 唉依哟嗬! 成天流汗,成天流血,在血和汗的上头,他们盖起洋房来! 搬哪!搬哪! 唉依哟嗬! 唉依哟嗬! (说白)一辈子这样下去吗?不!兄弟们!团结起来! (唱)向着活的路上走。 搬哪!搬哪! 唉依哟嗬!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对中国的古筝 也非常推崇,称古筝为神秘的乐 器,称它弹奏出的乐曲为乐曲欣赏
第一段 乐曲一开始就表现出繁忙的码头景象。 音乐富于节奏性、动作性,简洁明快的旋律使人们如置身于热
烈欢腾的码头劳动气氛中;
乐曲欣赏
第二段 台风阵阵袭来,威胁着码头上货物的安全。 一段模拟性的音乐。它以无固定起落音的刮奏等技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