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知识汇总
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概述】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是由多种不同种类的病毒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通常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气管-支气管炎。
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在免疫力正常或低下的儿童及成人中均可发生,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原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
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毒感染占5%~15%。
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性肺炎占25%~ 50%。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艾滋病发病人数的增多,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而严重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流行使得病毒性肺炎显得尤为重要。
【诊断】一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临床表现与病毒种类、机体免疫状况等有关。
常见的病毒性肺炎起始症状各异。
起病一般较缓慢,临床症状通常较轻,可有发热、乏力、头痛、咽痛、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亦有少数病例起病较急,肺炎进展迅速。
病变进一步发展累及肺实质,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气促等呼吸道症状。
由于肺泡间质和肺泡内水肿.严重者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如并发细菌感染,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
小儿、老年人以及存在免疫缺损的患者,临床症状常比较严重,有持续性高热、心悸、气急、发绀、意识障碍,甚至可发生休克、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合并症。
(二)体征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性肺炎、麻疹病毒性肺炎有特征性皮疹出现外,大多数病毒性肺炎常无明显的体征,部分患者可闻及细湿罗音。
病情严重者有呼吸频率加快、发绀、肺部干湿啰音,甚至可见三凹征及鼻翼扇动。
二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可正常或稍高,也可偏低。
如白细胞明显增高,提示有继发细菌感染。
痰液涂片所见白细胞以单核细胞为主。
一般分离不到呼吸道病毒.因此一旦培养分离出病毒.应予以高度重视。
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肺活检标本培养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胸部X线征象常与症状不平行,且不同的致病原,其X线表现亦有不同的特征。
可见双肺纹理增粗、网状或斑片状密度增高模糊影,严重病毒感染者两肺中下野可见弥漫性结节性浸润,间质性水肿,肺气肿等,少见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
病毒性肺炎

•
对症支持治疗
机械 通气
中药 对症 支持 治疗
激素
氨溴 索
丙种 球蛋 白
腮腺炎病毒
1.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 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宿主 2.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3.儿童为高感染人群
4.好发于冬春季节 5.预防用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
呼吸道感染 局部淋巴结 远处淋巴结 病毒血症
侵犯腮腺、睾丸、卵巢、中枢 神经系统
MUMPS
腮腺肿胀疼痛 男性易合并睾丸炎,女性易合并卵巢炎, 病毒性脑炎亦常见
中药
2009年H1N1和2013年H7N9流行时期,中国政府推荐并
批准了一些中草药的应用。其中板蓝根、金银花、防风、
柴胡、连翘、柑橘、紫苏都是用于预防和治疗流感方剂中 的常见药物。
有效的抗病 毒药物
好的疫苗
合理的支持 治疗
治疗病毒 性肺炎
谢谢
防治
预防腮腺炎应隔离患者,减少传播机会。国外用减毒
活疫苗预防有一定效果,特别是有些国家已将腮腺炎病毒 、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组成三联疫苗,取得了较好效果。
呼吸道合胞病毒
(1)是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的主要病原体; 也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2)通过飞沫、手、污染物品传播,
冬季和早春流行
腺V 冠状V 鼻V
流感 婴幼儿上感/肺/气管炎 婴幼儿气管炎/肺炎 麻疹、SSPE 流行性腮腺炎、上感 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扁桃体炎/肺炎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
病毒性肺炎相关知识

病毒性肺炎相关知识一、病毒性肺炎症状病毒性肺炎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大多见于冬春季节,可暴发或散发流行。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干咳及肺浸润等。
病毒性肺炎的发生与病毒的毒力、感染途径以及宿主的年龄、免疫功能状态等有关。
一般小儿发病率高于成人。
二、病毒性肺炎原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占90%,而病毒感染则以上呼吸道为主,有普通感冒、咽炎、喉-气管-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婴儿疱疹性咽峡炎以及流行性胸痛等。
引起肺炎的病毒不多见,其中以流行性感冒病毒为常见,其他为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等,以及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风疹、麻疹等病毒。
婴幼儿还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产生肺炎。
病毒性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散发流行或暴发。
在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感染占25%~50%,患者多为儿童,成人相对少见。
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药物广泛应用于肿瘤、器官移植,以及艾滋病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都可引起严重的肺炎。
病毒性肺炎为吸入性感染,通过人与人的飞沫传染,主要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伴气管-支气管炎,家畜如马、猪等有时带有某种流行性感冒病毒,偶见接触传染。
粪经口传染见于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尘埃传染。
器官移植的病例可以通过多次输血,甚至供者的器官引起病毒。
血行播散的病毒性肺炎并不伴气管-支气管炎。
三、临床表现本病临床表现一般较轻,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相似。
起病缓慢,有头痛、乏力、发热、咳嗽、并咳少量黏痰。
体征往往缺如。
X线检查肺部炎症呈斑点状、片状或均匀的阴影。
白细胞总数可正常、减少或略增加。
病程一般为1~2周。
在免疫缺损的患者,病毒性肺炎往往比较严重,有持续性高热、心悸、气急、发绀、极度衰竭,可伴休克、心力衰竭和氮质血症。
由于肺泡间质和肺泡内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炎医学知识点汇总

肺炎医学知识点汇总近几年,肺炎成为全球范围内引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疾病之一。
特别是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更是让人们对肺炎这一疾病有了更多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肺炎的一些重要医学知识进行汇总,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肺炎。
肺炎的定义和病因肺炎是指肺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肺炎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等多种类型。
最为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和病毒。
肺炎的发生往往与以下因素有关:病原体的侵入、宿主的免疫能力以及环境因素等。
肺炎的临床表现肺炎的临床表现因病原体和患者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肺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气促、胸痛等。
在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肺炎的症状可能会相对较轻或者不明显。
而某些病毒性肺炎则可能呈现出流感样症状,如喉痛、肌肉酸痛等。
肺炎的诊断对于怀疑患有肺炎的患者,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来做进一步诊断。
首先是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听诊和敲诊等手段来判断肺部是否有炎症。
其次是胸部X光检查,这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肺部是否有阴影、浸润等异常情况。
同时,还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痰培养、病毒核酸检测等,以确定病原体的类型。
肺炎的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肺炎,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细菌性肺炎,通常会采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静卧休息、加强营养、多饮水等。
而对于病毒性肺炎,则通常是以支持性治疗为主,如控制体温、补充水分、休息等。
此外,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也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肺炎的预防预防胜于治疗。
对于肺炎的预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等。
其次,注重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此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肺炎的重要手段。
各国针对不同肺炎病原体已经研制出相应的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目前正在紧张地进行疫苗研发工作。
病毒性肺炎专题知识宣教

病毒性肺炎专题知识宣教
第2页
病因和发病机制
成人感染: 常见为甲、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 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冠状病毒等
免疫抑制宿主感染: 疱疹病毒和麻疹病毒
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受者:
易患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肺炎
患者可同时受一个以上病毒感染,并常继发细菌感染
免疫抑制宿主: 还常继发真菌和原虫感染。
白色粘液痰、咽痛等呼吸道症状。
病毒性肺炎专题知识宣教
第9页
临床表现
小儿或老年人: 易发生重症病毒性肺炎,表现为: 呼吸困难、发绀、嗜睡、精神萎靡,甚至发生休克、
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合并症,也可发生急性呼吸窘 迫综合征。 常无显著胸部体征,病情严重者有呼吸浅速、心率增 快、发绀、肺部干湿性哕音。
点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尽早应用。 ③更昔洛韦: 为无环鸟苷类似物,抑制DNA合成。 主要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
病毒性肺炎专题知识宣教
第17页
抗病毒治疗
④奥司他韦: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 毒都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
⑤阿糖腺苷: 为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含有广泛抗病毒 作用。多用于治疗免疫缺点患者疱疹病毒与水痘病 毒感染。
蛋白及纤维蛋白透明膜,使肺泡弥散距离加宽。
病毒性肺炎专题知识宣教
第4页
病理
⑵
肺炎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偶呈实变。 肺泡细胞及巨噬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 炎性介质释出: 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致使支气
管痉挛——临床上表现为气道反应性增高。 病变吸收后可留有肺纤维化。
病毒性肺炎专题知识宣教
第5页
飞沫与直接接触传输,且传输快速、传输面广。
病毒性肺炎为吸人性感染,常有气管一支气管炎。
肺炎病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肺炎病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肺炎的定义肺炎是一种肺实质组织的急性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肺泡和肺间质的充血、水肿、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
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
肺炎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肺炎。
二、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1. 细菌性肺炎:包括肺炎双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病原菌通过气溶胶、飞沫等传播方式进入呼吸道,引起肺泡和肺间质的感染和炎症反应。
2. 病毒性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引起。
病毒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病毒通过呼吸道传播进入机体,感染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3. 真菌性肺炎:由念珠菌、曲霉菌、肺孢子虫等真菌引起。
真菌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真菌孢子通过呼吸道进入机体,侵袭肺部组织,引起肺泡和肺间质的感染和炎症反应。
4. 寄生虫性肺炎:包括弓形虫、钩虫、圆线虫等寄生虫引起的肺炎。
寄生虫性肺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寄生虫幼虫通过呼吸道或血行途径进入肺部,引起感染和炎症反应。
三、肺炎的病理变化1. 炎症反应:肺实质组织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后,机体会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肺泡和肺间质的充血、水肿、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
肺泡的血管周围和间质中可见到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2. 肺泡渗出:肺泡和肺间质中的渗出物主要包括血浆蛋白、红细胞和炎性细胞等。
积聚在肺泡内的渗出物会导致肺泡腔内充满液体,影响气体交换和通气功能。
3. 肺泡充血:肺炎时,肺泡壁和血管周围组织发生充血,表现为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以及肺泡腔内液体增加。
4. 肺部感染灶:肺炎时,病原体会引起肺部感染灶的形成,表现为局部组织坏死、渗出物积聚和肺组织破坏。
5. 肺实质纤维化:严重的肺炎病例可引起肺泡和肺间质的纤维化,形成瘢痕组织,影响肺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四、肺炎的病理类型1. 慢性肺炎:由于病原体长期侵袭,肺部组织发生慢性炎症反应,形成慢性病变。
病毒肺炎试题及答案最新

病毒肺炎试题及答案最新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主要是什么?A. 细菌B. 病毒C. 真菌D. 寄生虫答案:B2. 病毒性肺炎最常见于哪个季节?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病毒性肺炎的典型症状?A. 发热B. 咳嗽C. 胸痛D. 腹泻答案:D4. 病毒性肺炎的确诊需要依靠什么检查?A. 血常规B. 胸部X光C. 病毒核酸检测D. 以上都是答案:D5. 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A. 抗生素治疗B. 对症支持治疗C. 抗病毒治疗D. 抗生素和抗病毒治疗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病毒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包括哪些?A. 流感病毒B. 冠状病毒C. 腺病毒D. 支原体答案:ABC2. 病毒性肺炎的传播途径可能包括哪些?A. 飞沫传播B. 接触传播C. 空气气溶胶传播D. 食物传播答案:ABC3. 病毒性肺炎的预防措施包括哪些?A. 接种疫苗B. 勤洗手C. 佩戴口罩D. 避免拥挤的公共场所4. 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可能包括哪些?A. 呼吸困难B. 肺部湿啰音C. 胸痛D. 头痛答案:ABC5. 病毒性肺炎的并发症可能有哪些?A. 呼吸衰竭B. 心力衰竭C. 肺纤维化D. 肺脓肿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病毒性肺炎仅在儿童中发生。
答案:错误2. 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不会变异。
答案:错误3. 病毒性肺炎的诊断必须依赖实验室检查。
答案:正确4. 病毒性肺炎患者不需要隔离治疗。
答案:错误5. 病毒性肺炎的预后通常较好。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病毒性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
答案:病毒性肺炎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2. 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病毒性肺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包括休息、补充水分、退热、止咳、改善呼吸功能等。
抗击肺炎宣传知识点总结

抗击肺炎宣传知识点总结一、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传染病。
2. COVID-19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也可能存在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3. COVID-19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乏力、肌肉疼痛等。
4. 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轻微症状,但仍会传播病毒。
5. 病毒感染会引起轻重不一的疾病,包括轻度感冒症状、严重呼吸道疾病以及致死。
6. COVID-19病毒对年长者、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压等)的人和免疫系统受损的人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二、个人防护知识1. 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水进行充分清洁,尤其在接触食物、触摸面具、纸巾和其他物品后洗手。
2. 使用含酒精成分的手消毒液进行消毒。
3.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弯曲肘部遮掩口鼻,并将纸巾丢弃到有盖垃圾箱中。
4. 避免触摸眼、鼻和口。
5. 保持社交距离,保持至少1米的距离,避免在人群密集处逗留。
6. 戴口罩,尤其在无法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在社交活动中。
7. 确保居住空间通风良好。
8. 定期清洁和消毒经常接触的物品,如表面、门把手、电器开关等。
三、社区防控知识1. 支持和遵守政府发布的疫情防控措施,如封锁、隔离等。
2. 避免不必要的公共聚集,如聚会、聚餐等。
3. 倡导和支持在公共场所强制佩戴口罩。
4. 关注社区疫情传播情况,如地方卫生部门发布的疫情通报、疫苗接种等信息。
5. 支持社区的检测和隔离工作,如支持当地的核酸检测和隔离措施。
6. 积极参与疫苗接种行动,遵循政府发布的疫苗接种通知,主动接种疫苗。
7. 支持和遵守公共健康监测和追踪行动,如支持医疗人员进行追踪接触者、排查病例等工作。
四、旅行健康知识1. 避免不必要的国内和国际旅行。
2. 如有必要出行,遵守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肺炎知识汇总
病毒侵入细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炎。
感染可波及肺间质与肺泡→肺炎。
气道上皮广泛受损,粘膜发生溃疡,其上覆盖纤维蛋白被膜→气道防御功能降低,易招致细菌感染。
单纯病毒性肺炎——多为间质性肺炎:
肺泡间隔有大量单核细胞浸润、肺泡水肿、被覆含蛋白及纤维蛋白的透明膜,使肺泡弥散距离加宽。
炎症介质-----支气管痉挛
肺炎多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偶呈实变。
肺泡细胞及巨噬细胞内可见病毒包涵体。
病变吸收后可留有肺纤维化。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稍高或偏低,血沉多正常
痰涂片: 白细胞以单核细胞居多,
胸部X线:
肺纹理增多,磨玻璃状阴影;
小片状浸润或广泛浸润、实变,
病情严重者显示双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
大叶实变及胸腔积液者均不多见。
病毒分离
血清学检查
病毒抗原检测
呼吸道分泌物中细胞核内的包涵体:提示病毒感染
抗病毒治疗:目前已证实较有效的病毒抑制药物有:
①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
广谱抗病毒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流感病毒有效。
0.8-1.0g/d,分3-4次服用,或10-15mg/kg/d,分2次。
②阿昔洛韦(无环鸟苷):为一化学合成的抗病毒药,具有广谱、强效和起效快的特点。
5mg/kg/次,3次/d ,7天,静脉滴注。
临床用于疱疹病毒、水痘病毒感染。
尤其对免疫缺陷或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应尽早应用。
③更昔洛韦:为无环鸟苷类似物,抑制DNA合成。
主要用于巨细胞病毒感染。
7.5mg/kg/d,连用10-15天。
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
75mg/次,2次/日
—
⑤阿糖腺苷:为嘌呤核苷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
多用于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疱疹病毒与水痘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水痘感染,5-15mg/kg.d
⑥金刚烷胺(金刚胺):人工合成胺类药物,有阻止某些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及退热作用。
临床用于流感病毒等感染. 100mg/次,2次/日,口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冠状病毒
没有卡他症状
主要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
①早期的特征是肺水肿、纤维素渗出、透明膜形成、脱屑性肺炎以及灶性肺出血等;
②机化期可见肺泡内含细胞性的纤维黏液样渗出物及肺泡间隔的成纤维细胞增生,
③部分病例出现明显的纤维增生,导致肺纤维化甚至硬化。
实验室检查:
WBC计数正常或下降
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血小板可下降
X线典型的改变为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
多发性,半数为双侧性
病灶多位于中下叶、分布于外周,双下肺多见
胸部CT表现为磨玻璃影、碎石路样(小叶间隔和小叶内间隔增厚)改变
后期部分病例出现肺纤维化改变。
病原学检查
鼻咽部冲洗/吸引物、血、尿、粪便等标本进行:
病毒分离
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特异性IgM、IgG抗体4倍以上提高
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肺炎
H5N1、H9N2、H7N7、H7N2、H7N3等,
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
血白细胞不高或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
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特别是上呼吸道分离出禽流感病毒。
毒株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表现为肺内片状影。
重症患者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状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病变后期为双肺弥漫性实变影,可合并胸腔积液。
在发病48小时内)口服奥司他韦。
*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