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监测点相关数据表格(年度数据)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指标体系与参数、等别计算方法、外业调查表、提交成果格式要求

附录A(资料性)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指标体系与参数附表1-1陕西省耕地分等三级指标区划分结果备注:本表摘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附录B全国各县(市、区)标准耕作制度速查表陕西省部分内容。
备注:本表摘自《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附录D全国各省作物生产潜力指数速查表中D.2.27陕西省作物生产潜力表D.56和表D.57o附录B(资料性)耕地质量等别计算方法(一)自然等指数计算1、自然质量分的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各评定单元各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
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mZWkXfgk⅛= ---------------100(1)式中:CLij——评定单元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i——评定单元编号:j——指定作物编号;k ___ 分等因素编号:fi j k——第i个如定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第k个分等因素的指标分值,取值为(。
〜100];Wk—第k个分等因素的权重。
2、评定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a)查作物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㈣耕地有灌溉条件时查找光温生产潜力指数,无灌溉条件时查找气候生产潜力指数。
(b)确定产量比系数计算公式如下:某区内指定作物产量比系数=咎募(2)指代•作物单产式中基准作物和指定作物的单产是指三级指标区内最大单产。
(c)计算评定单元自然质量等指数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计算公式:R ij=a tj∙c Uj∙βj⑶式中:R ij——第i个评定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侬一第j种作物的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指数;C uj——第i个评定单元内第j种指定作物的耕地自然质量分;βj—第j种作物的产量比系数。
(d)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由下式计算:f ERij(一年一熟、两熟、三熟时)1.[(∑Ri∕)∕2(两年三熟时)式中:R-第i个评定单元的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R ii—第i个评定单元第j种指定作物的自然质量等指数。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各类记录表、质量监控及质量检查登记表

C.4 土壤垂向地球化学剖面野外记录表
行政区划 县
乡(镇)
村
坐标及高程 X:
样 点号 点 背 土壤类型 景
土壤成因
Y:
Z:
点义
成土母质
土地利用
土壤柱状剖面
深
分
度 剖面图 层
(cm
1)0
20
侵蚀情况
污染情况
30
障碍因素
采样深度 样 样品号 起 止 品 采 集
样品号
地貌及部位
40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
起 止 样品号 起 止 50
60
采样方法
70
80
样
品
90
描
述
100
110
120
130
分
140
层
描
150
述 160
170
潜水面深度:
周 边 环 境
编录人:
日期:
审核人:
10
180 190 200 日期:
DBXX/ XXXXX—XXXX
土壤垂向地球化学剖面野外记录表编录说明
1.样点背景 1)行政区划:为样点所在行政区划,填写到村。 2)坐标:样点所在位置 GPS 坐标、高程,记录平面直角坐标,2000 坐标系,坐标加带号记录到 m, 高程记录到 m。 3)点号:按照工作顺序编号。一般应包括行政代码、水平剖面标识代码及编号、垂向剖面标识代 码及编号构成。如肥西县 3 号水平剖面,4 号垂向剖面编号为:FXXP3PM4。 4)点义:指调查目的,可分为X级土壤环境调查(X指土壤环境质量地球化学等级),X级养分 调查(养分地球化学等级);环境背景调查(地质地球化学背景调查)等。 5)土壤类型、成土母质、土壤成因、土地利用、侵蚀情况、污染情况、地貌及部位参照土壤地球 化学调查部分填写汉字。 6)障碍因素:无;黏磐层;卵石层;白浆层;潜育层;砂土层。 2.样品采集 1)样号:以点号+土壤拼音代码+样品序号编号。如肥西县 3 号水平剖面,4 号垂向剖面第三层土壤样 品,编号为:FXXP3PM4-T3。 2)采样深度:单位为 cm;按照采样间隔实际采样深度填写。 3)采样方法:挖掘,浅钻。 3.样品描述 按照单个样品描述,包括植物根系发育情况、颜色、质地、土壤结构(团粒、团块、块状、棱块状、 棱柱状、柱状、片状)、固结程度与湿度(疏松、紧实、坚硬)、组分及砾石含量等。 4.分层描述 按实测剖面土壤发生层构型,填写各层的厚度、差异及特征。分层代号及特征如下: 1)非耕层土壤与旱地土壤的土层与代号 ①非耕层土壤基本分层 A0 层(覆盖层)。指半分解或未分解的有机残体为主的土层,如林草地土壤的枯枝落叶层(残落物 层)。 A 层(有机质—淋溶层)。A1 层(有机质层):生物累积占优势,深色;A2 层(淋溶层):淋溶 过程占优势,发育较完全的呈灰白色,称灰化层。 B 层(淀积层)。积聚 A 层淋溶下来的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或二氧化硅粉 末。有大量氧化铁及氧化锰胶膜,使土壤颜色的亮度较上、下土层低,色彩度较高,或色调较暗。具核 状、棱块状或棱柱状结构。 E 层(漂洗层、洗白层)。硅酸盐粘粒、铁、铝、锰等物质淋失或漂洗的矿质土层,以二氧化硅粉 (砂)粒为主。有的 E 层则系地质沉积过程中的产物。 G 层(潜育层)。指地下水长期而稳定地作用于某一层段而形成的还原土层,多呈青灰色或灰蓝色。 C 层(母质层)。成土作用影响微弱的下部土层或基岩风化物。 R 层(母岩层)。未风化或弱风化的岩石层。 ②附加层代号。非耕层或旱地土壤可识别出如下附加层时可采用基本分层与附加层代号组合,其中 旱地耕层采用附加层中 p 为代号。 h 有机物聚积层。并常伴有氧化物的淀积。在 A 层出现可分为 Ah;在 B 层出现可分为 Bh。 t 硅酸盐粘粒聚积层。包括就地聚积与淋溶淀积,一般出现在 B 层土壤,可分为 Bt 层。 g 系氧化还原交替而产生的锈色斑纹及灰色斑纹交织具潜化作用的土层,多分布于 B、C层土壤,可 划分为 Bg、Cg。 k 碳酸盐聚积层。多出现在B、C层土壤。 p 耕作层和压实层。可分为p1耕作层;p2压实层。 s 氧化铁、锰聚积层。多出现在A层以下,氧化铁聚积层s1;氧化锰聚积层s2。 v 指富含铁质,红白相间,润时硬,干时极硬的网纹土层,多出现在B、C层。 z 可溶盐聚积层。 n 交换性钠聚积层。 2)水稻土土层与代号A层(耕作层)受耕作和灌溉影响最深的表土层,色泽、结构等形态常发生季 节性变异。土层厚度、有机质及其他养分含量、结构性以及氧化还原季节变化等是其重要的发育特征, 也是综合反映耕层土壤肥力的重要依据。 Ap层(犁底层)。紧接耕作层下的密实土层,多为扁平的棱块状结构,具有较大的容重与较小的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docx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2015 年 11 月版 )目录一、工作背景...........................................二、工作目标...........................................三、工作任务...........................................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五、术语和定义六、基本原则...........................................七、技术路线...........................................八、程序和方法.........................................(一)资料收集......................................(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六)县级数据自查...................................(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八)县级成果上报...................................(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十一)成果上报.....................................(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九、成果内容与要求....................................(一)成果内容.......................................(二)成果要求.......................................(三)存放管理.......................................附件 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附件 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附录 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附件 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一、封面格式.........................................二、正文格式.........................................三、报告内容.........................................附件 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存放示例.............二、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存放示例.........................错误 !未定义书签。
表1土壤监测点基本情况表【模板】

第二季
第三季
作物名称
———
作物品种
———
优势作物分区
———
作物
产量
kg/mu
长期无肥区
果实
茎叶
活动无肥区
果实
茎叶
常规区
果实
茎叶
常规作
物养分
吸收量
kg/mu
果实
N
P
K
茎叶
N
P
K
常规区
施肥量
kg/mu
有机肥
NPK化肥 NhomakorabeaN
P
K
常规耕
层农化样土壤测试
结果
必测项目(每年度最后一季作物收获后,立即采土测试)
耕层厚度
(cm)
有机质
g/kg
全氮
g/kg
碱解氮
Mg/kg
速效磷
mg/kg
速效钾
mg/kg
缓效钾mg/kg
PH
加测项目(建点时测定一次,随后最少每隔5年测定一次)
采样深度
(cm)
容重
g/cm^3
盐分
g/kg
CEC
cmol/kg
速效微量元素(mg/kg)
Fe
Mn
Cu
Zn
B
Mo
土壤环境质量
mg/kg
PH
监测点代码:监测年度:
项目
第一季
第二季
第三季
作物名称
品种
生育期(天)
播种期
收获期
播种方式
耕作情况
灌溉水及降雨
降雨量(mm)
灌溉设施
灌溉方式
排水量(m3)
排水方式
排水效果
自然灾害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表

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表填表说明:1.本表格仅列出调查数据项,填报时按Excel过录格式模板录入。
2.统一编号:填写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统一规定的19位采样点编码,具体为采样点的邮政编码(6位数字)+采样目的标识(1位,字母,G:一般农化样,E:试验田基础样,D:示范田基础样,F:农户调查,T:其他样品,C:耕地质量调查样)+采样时间yyyy-mm-dd(8位数字,年4位,月2位,日2位,小于10的月日前面补“0”)+采样组(1位,字母)+顺序号(3位数字,不足3位在前面加“0”)。
3.经纬度:根据GPS定位填写,保留小数点后五位,填报时统一转换为西安80坐标系。
4.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土壤分类命名采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分类系统,表格上记载的土壤名称应与土壤图一致。
5.地貌类型:填写大地貌类型,山地、盆地、丘陵、平原、高原。
6.地形部位:填写山前平原、微斜平原(低平原)、滨海低平地、河谷阶地(河谷两侧)、丘陵中下部、高原滩地(坝上高原)、丘陵上部、中低山坡地。
7.海拔高度:采用GPS定位仪现场测定填写,单位为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8.田面坡度:实际测定田块内田面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数。
9.耕层质地:填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重壤、黏土。
10.质地构型:按1m土体内不同质地土层排列组合形式填写。
全剖面质地相同或仅差1级,作为均质土壤,相差2级或2级以上的按质地间层厚度区分。
薄层型:土体厚度小于30厘米;松散型:均一的砂土型。
紧实型:均一的粘土型。
夹层型:砂粘层次相间排列,砂层和粘层的厚度不大,约30-50厘米或更薄一些,砂粘层次适当相间,即可透水透气又可脱水保肥,对温度和养分的调节都有良好的作用。
上紧下松型:(漏砂型)上粘下砂,保水力强,通透性弱,易漏水漏肥,耕性不良,不发小苗也不发老苗,土壤肥力差。
上松下紧型:上砂下粘,群众称为蒙金土,通气透水性良好,有利于保水托肥,对土壤水肥气热状况调节较好,宜于作物生长,既发小苗又发老苗。
农村土地调查检查记录表格

农村土地调查检查记录表格表1 ______县(区)农村土地调查整体检查总分值表
表2 ______县(区)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资料齐全性检查表(室内)
年月日年月日表3 ______县(区)农村土地调查成果资料填写规范性检查表(室内)
检查者调绘者年月日年月日表4 ______县(区)农村土地调查调查原图规范性检查表(室内)
检查者调绘者年月日年月日
表5 ______县(区)《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填写规范性检查表(室内)
检查者调绘者年月日年月日
表6______县(区)农村土地调查调查各图幅原图规范性检查表(室内)
检查者调绘者年月日年月日
表7 ______县(区)农村土地调查外业图斑、线状地物检查表(室外)图幅号:
检查者调绘者年月日年月日
表8______县(区)农村土地调查行政界线及权属界线检查表(室外)乡(镇、街办)村组图幅号:
检查者调绘者
年月日年月日
农村土地调查检查记录表格
表9_____县(区)农村土地调查外业调绘质量统计表(室外)
检查者调绘者年月日年月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发布2018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的通告-鲁农土肥字〔2020〕2号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发布2018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的通告正文:---------------------------------------------------------------------------------------------------------------------------------------------------- 关于发布2018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报告的通告为摸清我省耕地质量现状和演变趋势,指导科学施肥和耕地质量提升,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保障粮食安全,根据《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要求,我厅在调查取样检测的基础上,组织编写了《山东省耕地质量监测报告(2018年度)》,现予通告。
附件:山东省耕地质量监测报告(2018年度)山东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3月25日附件山东省耕地质量监测报告(2018年度)耕地质量监测是《农业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赋予农业农村部门的重要职责,是粮食生产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农村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和长期性工作。
根据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部署和文件要求,全省土肥系统认真运行、维护监测网络,规范取样检测,全面摸清了耕地质量现状和演变趋势,为全省科学施肥和耕地质量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一、概述山东省耕地质量监测工作起始于第二次土壤普查,历经起步探索(1986~1997年)、徘徊发展(1998~2004年)、快速织网(2005~2016年)、规范提升(2016年~)四个阶段。
特别是2005年山东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以来,定位监测点数量快速增加,2006~2007年在粮田监测的基础上,逐步在果园、菜地上设点监测,到2015年全省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建成,网点总数达到了2300多个。
2016年根据“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做好耕地质量监测点布局规划的通知(农技土肥水函〔2016〕399号)”要求,对以前的网点规划调整,分级管理,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点位数2839个。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通常是根据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对不同地块的耕地进行评估,并将评定结果整理成表格。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表的模板,具体内容可能根据当地的评定标准和数据要求进行调整:
表格说明:
1.地块编号:每个耕地地块的唯一标识号。
2.地块位置(经纬度):记录每个耕地地块的具体位置信息。
3.耕地质量等别:根据耕地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将地块评定为一
等、二等、三等等级。
4.评定日期:进行评定的具体日期。
5.评定机构:负责进行耕地质量评定的机构或公司。
6.质量评定备注:针对每个地块的质量评定结果进行简要的备注,
如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等信息。
此表格仅为一个示例,实际的耕地质量评定结果表可能需要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和评定标准进行调整。
确保采用合适的评定标准,并
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监测点基本情况记载表
监测点编号:szyq013 建点年度:2017
监测单位:永安农技站填报人:张明海审核人:填报日期:2017.12
表2 监测点土壤剖面性状记载表
监测点编号:szyq013 建点年度:2017
监测单位:永安农技站填报人:张明海审核人:填报日期:2017.12 附录2
表3 监测点田间生产情况记载表
监测点编号:szyq013 监测年度:2017
监测单位:永安农技站填报人:张明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填报日期2017-12_________________
附录2
表4 监测点常规区施肥情况记载表
监测点编号:szyq013 监测年度:2017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单位:永安农技站填报人:张明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填报日期:_____2017.12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2
表5 监测点年度监测数据汇总表
监测点编号:szyq013 监测年度:__________________
监测单位:永安农技站填报人:___________张明海______________
审核人:填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测试项目数据分常规区和不施肥区,分别填表。
附录3
“十三五”耕地质量监测点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