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阳性率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儿童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

儿童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分析

图定量分析仪 , 6 例 临床拟诊为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 E G检查. 对 0 E 结果 : 例患儿正 常 8 (33 , 6 0 例 1.%)异常 5 例(67 . 2 8 .%)结论 :E E G在对本病诊断上优于其他 医学影像技术 , 显示其 良好的反应性和诊断的敏感 性 , 有
助 于对本病的早期诊断 . 关键 词: 病毒性脑炎 ; 电图 脑 中图分类号 : 7 9 R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6 1 15 20 )2 2 2 2 17 —0 8 (0 7 0 —0 0 —0
收 稿 日期 :0 6—1 —1 20 1 0
作者简介 : 金宝华 (9 8 , , 1 5 一)女 内蒙古通辽市人 , 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脑电生理研究
维普资讯
第2 期
金宝华 : 儿童病毒性脑炎脑 电图分析
23 0
3 例(77 , E 0 5 . %)E G主要表现 同龄组背景活动呈弥漫性慢波活动 , 部分在此基础上出现局灶性改变 , 过度
小于 6 n 时间常数为 03 , 0 . mi .S 标准电压 5 m=5u E G结果判定 , m 0V, E 参照临床脑电图诊断标准 ]
2 结果 根据儿童期各年龄( E ) E G 活动特点分析判定. 正常 8 1 .%)异常 5 例(67 . 例(3 3 , 2 8 . %)其中轻度异常
cp ai s M eh d:0 b r el ecs t hl i l n e h l i weec ek d b RD 一2 0 A e h t . t o 6 o d ri a ewihc i vr c p ai s r h c e yP l i n d ae t 00
目 前国内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较难H , ]对病毒感染相关脑损害凭 临床症状发现相对较易. 由于 自 然环境病毒种类多以及人群普遍易感 , 无症状性或轻型脑损害有可能大量存在, 因此, 选择 临床拟诊为病

小儿病毒性脑炎215例脑电图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215例脑电图分析

[] 潘映辐 . 3 I 临床诱发 电位学 [ . M]北京 : 人民卫 生出版社 ,O0 39— 20 .1
3 :a 6 9—6 3. 4
[] 李 占魁 , 4 李静 . 新生儿脑 电圈特点及其 在新 生儿缺 氧缺血性脑损
伤中的应价值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0 :( )4 — 5 J. 2 22 1 : 4 . 0 0 3
14 脑 电 图检 查 : . 分别 于 病 程 的第 2—3天 、 6— 第 7 天 、 1—1 第 0 4天进 行 3次脑 电图检 查 , 果 判断 依据 结 黄远桂标 准… , 为正常 、 分 轻度异 常 、 中度异常 、 重度异
常。
2 结果
性脑炎患儿共 25 , 1 例 其中男 1 例(44 , 9 例 1 7 5 .%)女 8 (5 6 。年龄 5个 月 一1 , 中 5个月 一3岁 2 4 .%) 4岁 其 8 例 ,— 岁 5 例 , — 岁 9 例 , —1 岁 3 例。 4 6 6 7 9 3 1 4 9 0 1 临床表现 : . 2 多呈急性起病 , 呼吸道前驱症 状 有 11 胃肠道症状 4 例 , 5 例, 2 发热、 头痛 、 吐症状 13 呕 8 例, 精神异常 l例 , l 意识障碍 1 例, 5 有脑膜刺激征 2 9
及 B E 检测结合起来检查 HE 将对早期诊断 HE AP I, I、
估计预后 、 助临床诊疗更有 价值 。 协
[ 参考文献 ]
【]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1 中华 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 脑病 诊 断标准 [ ] 中华 儿科 杂志 ,o5 4 : s. 2o ,3
[ 收稿 日期 ] ) — 4 5 ao 0 —0 6

脑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

脑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

脑 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
张 磊 任 美娟
宜兴市人 民医院 , 江苏


宜 兴 2 4 0 12 0
【 摘要】 的: 目 探讨病毒性脑炎惠儿行脑电图 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顾性分析5 例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 回 2 描记和头颅 C 、 T 脑脊液的检查结果。
结果 : 电 图异常程 度与病毒 性脑 炎轻重程度存 在线性相 关关 系, ①脑 且脑 电图的异常程度 随病毒性 脑 炎病情 程度 增加 ; 脑 电图与头颅 C 测差 异有统 计 ② T检 学意义, 脑电图阳性率较高; ③发病 1— 3天及 4— 7天时, 00 , P< .5 脑电图与脑脊液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脑电图异常较脑脊液 出现早, 阳性率高。结 论 : 电图具有无创 、 脑 早期 、 灵敏 的特 点, 病毒性脑 炎的临床诊 断及病情 程度判断 中有 重要价值 。 在
【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儿童; 脑电图
di1.99ji n10 0:036/.s .06—15 .000 .3 s 992 1.9 13 文章编 号:06— 99 21 ) 0 21 — 1 10 15 (00 一 9— 4 8 0 儿 童病毒性脑 炎是/J 最 常见 的 中枢神 经 系统 感染 性 疾病 之一 , 各 JL , 指 种病毒感 染引起 的脑 实质炎症 , 由于病变 部位 和轻 重程 度的差 别 , 因此 临床 表现多种 多样 , 但大多数 患儿先有 全身感 染症 状 , 而后 出现 神经 系统症 状体
脑电 图 头颅 C T
正常
异 常
・ 作者简 介: 张磊 (95一 )男 , 17 , 主治 医师。
天阳性率最高, 结合临床症状对病脑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脑电 图作为脑功 能最直接 的反映 , 对于 脑细 胞功 能 的测定 比任 何其 他 方 法都优越 , 早、 它较 较准确地 反映 了脑 组织 受损 情况 。尽 管脑 电图的异 常 并 非病 毒性脑 炎的特异 性诊断 指标 , 但相 对于头 颅 c 、 脊液 检查而 言 , T脑 更 具 有无 创 、 期 、 早 灵敏 的特点 , 且与病毒 性脑 炎轻重 程度存 在线性 相关关 系 , 故在病 毒性脑 炎的临床 诊断及病 情判断 中具有重要价值 。

小儿病毒性脑炎56例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小儿病毒性脑炎56例临床及脑电图分析

・ 1・ 9
5例 , 度异 常 1 轻 8例 , 中度 异 常 0例 , 愈 。 而 痊 中度 异常 中 5例 和重 度 异 常 8例 均 留有 脑 炎 后
遗症 。
异常或在弥漫性异常背景上有局限性偏重 , 少数 病例可伴有棘、 尖波及棘慢综合波等。由于有弥
漫 性脑 部损 害 作 为 基 础 , 此 , 电 图异 常 特 征 因 脑
结 果
所 以早期做 出诊断极为重要 , 头颅 C 、 R 、 T M I病毒 学检测对诊断病毒性脑炎有重要作用 , 但这些检
查 也 有局 限性 和早期 检查 敏感 性 低 等缺 点 , 不 且
能及时和反复使用。本文对 5 例病毒性脑炎脑 6 电图进行分析 , 探讨脑 电图对小儿病毒性脑炎 的 临 床诊 断价值 。
资 料 与 方 法
5 例病例 中, 电图异 常 5 6 脑 l例 ( 15 ) 9.% , 其 中正常范围 5例 , 边缘状态 5例, 轻度异 常 1 8 例, 中度异常 2 5例 , 重度异常 8 例。在脑炎急性 期 , 电图可见 仅波减少 , 脑 频率变慢 , 慢波增 多, 并且以弥漫性 的方式 出现 , 随着症状加重 , 电 脑 图呈现弥漫性多形性 6 波或混有 0 , 波 或者在此
脑 电图 与头颅 C T结 果 比较 :0例病 毒性 脑 2
往往有助于与非器质性精神 障碍及癫痫发作等
背景上 有 局 限性 异 常偏重 , 也可 见 阵发 或 爆发 性 放 电。在病情极重期, 高波幅慢波将更加显著或
临床 资料 : 组 5 本 6例 病毒 性脑 炎病 例 , 为 均
20 年 1 ~ 0 6 l 月期间 , 01 月 20 年 0 我院门诊或住 院患 者 。其 中男 3 0例 、 2 女 6例 , 年龄 2~l , 6岁 平均 9 岁。经病史 、 体格检查及 C 、 R 等影像 TM I

脑炎论文脑电图论文: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中应用价值

脑炎论文脑电图论文: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中应用价值

脑炎论文脑电图论文: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中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eeg)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362例拟诊“病毒性脑炎”的病例资料分析。

结果 eeg轻度异常212例,中度异常108例,重度异常42例,105例复查eeg患儿中经治疗两周后有82例恢复正常,23例无明显改变。

结论 eeg的异常改变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能够较早的客观的反映脑组织的损害及恢复程度,对协助病情的观察及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炎脑电图病毒性脑炎是临床较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部分危重患者呈急性过程,以致于形成后遗症甚至死亡,因而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为重要。

脑电图(eeg)的应用为临床上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

现将我科2001年1月-2010年9月间362例eeg异常拟诊“病毒性脑炎”的病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2例中男202例,女160例。

年龄均≤15周岁,其中年龄≤3周岁87例,4-6周岁98例,7-12周岁152例,13-15周岁25例。

所有患儿均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发病就诊时间1-7天不等,平均3.2天。

1.2 病毒性脑炎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符合脑炎,无其它颅内病变依据。

(2)csf细胞数增多或出现红细胞,糖和氯化物正常。

(3)eeg异常,尤其是一侧或双侧额、颞叶周期性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4)ct或mri发现颞叶局灶性出血性脑软化灶(5)双份血清、脑脊液标本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恢复期标本hsv-1抗体有4倍以上增高,脑脊液中hsv-1的igg抗体阳性。

(6)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

1.3 检查方法采用上海诺诚nation-9128型16导脑电图仪检查,参照国际10-20系统放置16个电极,双耳放置参考电极,单、双导描记20分钟,能够配合的患儿均进行过度换气诱发试验。

结果判断参照《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1]的诊断标准。

脑电图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脑电图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系的认识, 本组9 例患者宫内有节育环, 其原因多与节育环改变了前列腺素
例, 0 1例患者的HC 高于正常值。 占2%,5 G
2 症状体征 有停经史的简 . 5 直为7例, 5 出现腹痛的患者为5例, 2 出
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为3例。 2 大多数病例具有突发 陛腹痛并伴有恶 、 呕吐、 肛门坠胀及排便感, 部分病例具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症状。
42 1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 Se ei l n s h M ei n 2 t 年 第 1 卷 第 1 ekM dc A dA kT e dc e 02 a i O 期
为主。 应与黄体破裂, 早期流产和卵巢囊肿蒂扭转相鉴别。 黄体破裂酷似宫 外孕破裂, 多发生在月经之前, 无停经史, 尿HC G呈阴性 , 表现为大出血, 无 不规则 阴道流血 , 超声检查子宫大小正常, 内膜无明显增厚 , 包块常不明
杂志,0 63 (0 :2 4 2 6 2 0 .51 )17-17 .
5 伍启扬, 韩晓玲 超声诊 断官外孕破裂 出 9 血7 例及其漏误诊分析 中
华实用中西医杂志,0 44 1) 5-15 . 20 ,(7 9 7 8 9
[ 李琦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中国超声诊断 4 】 杂志,034 8 :3-64 20 ,()6 3 3 .
件区无包块; 卵巢囊肿蒂扭转, 无停经史, 超声检查子宫正常大小, 附件区
髂窝均见液性暗N3 盆腔、 1 例; 腹腔、 包括肝肾夹角及脾肾夹角见液}暗区 生
24 实验室检查 . 尿HC 为阳性的有6例 , 0 为阴性的有1 G 8 占8%, 7
囊眭包块 , 子宫直肠窝有少量液体。 应提高对宫内 节育环与宫外孕发 病关

7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和脑电图分析

7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和脑电图分析
t h e s k u l l C T e x a mi n a t i o n wi t h a b n o r ma l r a t e i s o n l y 3 7 . 1 4 %, b o t h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h i s a r t i c l e m a i n l y a n a l y z e s t h e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v i r a l e n c e p h a l i t i s c l i n i c a l
a n d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 3 5 c a s e s .O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i t h EEG e x a mi n a t i o n ,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f t e r h e a d i ma g i n g
2 0 1 0 d a t a o f T o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v i r a l e n c e p h a l i t i s w e r e a n a l y s d e , t h e p a t i e n t s r a n d o m  ̄d i v i d e d i n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e x a m i n a t i o n . F i n ll a y , a l l c h i l d r e n a n a l y s i s o f mo n i t o i r n g R e s u l t s f o e l e e t r o e n e e p h a l o ra g m( E E G )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脑电图、CT及MRI检查病毒性脑炎阳性率效果分析

脑电图、CT及MRI检查病毒性脑炎阳性率效果分析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44投稿邮箱:sjzxyx88@198·医学影像·脑电图、CT 及MRI 检查病毒性脑炎阳性率效果分析白雪冬(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0 引言病毒性脑炎临床上也被称为无菌性脑炎或浆液性脑炎,是病毒作用下导致的对脑实质、脑膜侵犯的感染类疾病。

病毒性脑炎诊断主要依靠脑脊液(CSF )检验、体征和临床症状[1]。

本人所在科室对我院收治的患者的MRI 、CT 、脑电图(EEG )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治疗的53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设为研究对象,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在12-49岁,平均(33.47±5.28)岁。

1.2 方法。

患者在发病后的36小时内开展检查,利用日本光电公司koden-4418型EEG 机行EEG 检查。

利用美国PQ2000SV 全身螺旋CT 机开展CT 检查,扫描基线听眦线,螺距1.1,层厚9 mm ,9-12层。

利用美国GE 公司1.5TSignaHorizonLX 型MR 机行MRI 检查,层厚6 mm ,间隔2 mm ,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400 ms/20 ms ,T2WI3640 ms/89 ms 。

2 结果对比三种诊断方式下阳性率差异,结果显示MRI 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T 以及EEG ,见表1。

表1 对比三种诊断方式下阳性率差异[n (%)]分组阳性率MRI(n =53)41(77.36)CT(n =53)11(20.75)EEG(n =53)23(43.40)3 讨论病毒性脑炎在免疫和脑脊液检查常体现为阴性,因而评估此次所选的几种辅助检查的效果十分必要。

该病会导致患者脑内神经元集中皮质受累同时导致神经免疫变态反应,在细胞受累后其表面的膜抗原将对细胞、体液免疫刺激,引发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增生、脑白质水肿、周围炎性细胞浸润、髓鞘脱失、轴索崩解[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电图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阳性率的临床分析刘 媛(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 曲靖 655000)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图检测在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了我院诊治的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和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脑电图异常者83例,检测的阳性率为83%,其中轻度脑炎的检测阳性率为71.9%,中重度脑炎的检测阳性率为97.7%;脑电图轻度异常中轻度脑炎患儿要多于中重度脑炎患儿,而在脑电图中度、重度异常里中重度脑炎患儿要多于轻度脑炎患儿(P<0.05);1~3岁患儿脑电图检测阳性率(50%)要低于4~8岁年龄段(97.2%)和9~12岁年龄段(9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电图检测在病毒性脑炎尤其是中重度患儿的诊断中有着较高的阳性率,其异常程度与病情程度相关,并且在较大患儿中的检测阳性率要高于较小患儿,在帮助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上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脑电图 儿童 病毒性脑炎 早期诊断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6.06.12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102-02 病毒性脑炎是由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实质性炎症,可累及软脑炎引起脑膜炎。

该病临床早期常有发热、头痛、躯体不适等症状,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更好的预后效果,由于该病引起的脑部炎症变化可以有脑功能变化,因此脑电图作为可以判断脑功能状况的无创检查具有广泛的应用[1]。

本文就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现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1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10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51例,女49例,年龄1~12岁,均发病一周内于我院就诊,经诊断确诊为病毒性脑炎。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轻度组和中重度组,轻度组57例,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等;中重度组43例,临床症状为发热、头痛、呕吐等;1.2 方法。

对所有患儿于入院当日进行脑电图检查,采用国际标准的10~20系统法放置16~21个头皮电极,患儿于安静状态下常规描记,时间不少于20分钟,对于能够配合的患儿可以进行睁眼闭眼和过度换气试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相关分析使用线性回归分析,P<0.05表示统计学分析上有意义。

2 结果2.1 脑电图检查情况。

100例患儿脑电图中,正常者17例,异常者83例,诊断阳性率为83%,其中脑电图轻度异常者35例,主要表现为α不规则、不稳定,波幅大于150μV,波形不对称,两侧对称部位的波幅差大于20%,枕区的波幅差可达40%以上;中度异常者28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的慢波背景,节律不符合当前年龄段,可以有棘波、尖波、综合波等特殊病理波出现;重度异常者20例,主要表现为基本频率高度慢波化,以δ波为主,波幅波动大,节律性基本完全丧失。

2.2 不同病情程度间的脑电图情况。

57例轻度患儿中脑电图正常者16例,轻度异常者33例,中度异常者7例,重度异常者1例,43例中重度患儿中脑电图正常者1例,轻度异常者1例,中度异常者21例,重度异常者19例。

轻度脑炎患儿的脑电图异常者为41例,阳性率为71.9%,中重度脑炎患儿的检测阳性率为97.7%(42/43)。

脑电图轻度异常中轻度脑炎患儿要多于中重度脑炎患儿,而在中度、重度异常脑电图中中重度脑炎患儿要多于轻度脑炎患儿,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有效(P<0.05)。

说明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病程程度存在相关性。

详见表1。

39例,直疝10例,股疝1例;右侧27例,左侧23例,双侧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腹股沟疝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手术前患者应禁食12h、禁水6h,患者取平卧位,行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充分暴露疝囊内环,分离疝囊,确定疝囊颈和腹壁下动脉的解剖位置关系,切开疝环,按照肠管血供、弹性、蠕动的标准对嵌顿小肠的活性进行评价,对坏死的肠管行切除吻合术,缝合疝环,用4-0缝线高位结扎疝囊颈根部,最后缝合腹内斜肌下缘、腹横肌联合肌腱及腹股沟韧带,检查相邻组织情况,皮内缝合手术切口。

术后6h可食用流质食物。

观察组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患者取平卧位,行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与腹股沟韧带上取一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牵引至外环,分离切开的两叶,暴露出耻骨结节,将上内叶分离至腹横肌和腹内斜肌,找到疝囊,切开疝囊中部,解除疝囊内容物压迫,将疝内容物回纳入腹腔,近端游离疝囊后结扎疝囊颈,选用聚丙烯网片,在内环相应位置取一直径为4mm的钥匙孔,置入网片,并固定,使其覆盖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突出部位,确定精索等组织无损伤后,缝合固定网片,最后缝合皮肤。

术后加强护理,给予补液、调整水电解质等,对手术切口及时换药,避免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阴囊积液、尿潴留、血肿疼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临床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百分率进行表示。

若最后结果显示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3±12.5)mL、(70.8±13.9)mL,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观察组(n=50)42.2±11.8 68.3±12.5 9.6±2.3 5.1±1.4对照组(n=50)66.5±8.6 70.8±13.9 14.2±3.5 7.3±1.3t 8.338 0.953 6.323 6.437P<0.05>0.05<0.05<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血肿疼痛1例,阴囊积液1例,切口感染2例,无肠梗阻坏死和尿潴留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8.0%,所有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接受对症治疗后均痊愈。

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者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0%,治疗后均痊愈。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组别例数切口感染阴囊积液尿潴留血肿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0 2(4.0)1(2.0)0(0)1(2.0)8.0%对照组50 3(6.0)2(4.0)1(2.0)1(2.0)14.0%X24.648P<0.053 讨论腹股沟疝多发病于老年男性患者中,致病因素与便秘、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心肺功能不全等合并症密切相关[2],嵌顿性腹股沟疝多为斜疝,临床表现为疝块增大、疼痛明显、平卧时肿块不能回纳、触痛等,嵌顿的内容物还有可能造成机械性肠梗阻[3]。

如果疝嵌顿,很难自行回纳,若不及时进行处理,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以往的治疗方法是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这种方法是将弓状缘与腹股沟韧带强行缝合固定在一起,消除腹股沟管后壁腹横筋膜的缺损,达到治疗目的。

这种方法使用过一次后会改变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结缔组织或瘢痕会取代正常组织,组织愈合能力下降,愈合时间也会延长,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复发率常常在10%以上。

无张力修补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过程中采用了网片对相关组织进行缝合,避免了对周围组织张力的影响;采用网片修补疝,可保证患者持续处于一种良好的平稳状态,避免了因网塞移动对周围神经造成的损伤;网片也具有较好的抗感染能力,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发生[5]。

本文中观察组患者行无张力修补术后均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8.0%,远低于对照组,进一步验证了无张力修补术的优势。

总之,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嵌顿性腹股沟疝疗效肯定,患者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黄育青,杨扬震.嵌顿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38-139[2] 陈锦福.无张力修补术在52例嵌顿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3):228[3] 季军,余卫东,韩忠良等.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术治疗[J].吉林医学,2012,33(35):7742-7743201健康之路 2016年6月 第15卷 第6期 Health way June 2016 Volume 15 No.6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效果评价沈 悦 袭海博(吉林省吉林市儿童医院 吉林 132000)摘要:目的:研究对比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斜视的患者4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采用显微镜下斜视矫正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直视下斜视矫正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两组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治疗小儿斜视时采用显微外科的手术方法进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患儿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小儿斜视 临床效果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6.06.12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103-02 小儿斜视是由于疾病或小儿生活习惯不良引起的一种疾病,在临床治疗常以传统手术进行矫正,但创痛手术方法对患儿的伤害较大,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明显,且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并发症较多,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对手术的耐受程度不够,因此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好[1]。

本文就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儿斜视的临床效果进简单研究,为以后临床的治疗提供理论参考,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小儿斜视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20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8±1.7)岁,其中麻痹性斜视8例,共同性斜视12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