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范式》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题)

合集下载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三模(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4分)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①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

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谓其妻曰:“吾闻山阳范巨卿,烈士③也,可以托死。

吾殁④后,但以尸埋巨卿户前。

”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

既终,妻从其言。

时式出行适还,省书见瘗⑤,怆然感之,向坟揖哭,以为死友。

乃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⑥。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删改)【注】①克:约定或限定。

②审:确定。

③烈士:有气节的人。

④殁:没,引申为死。

⑤瘗:坟墓。

⑥临湘:湖南省县级市,由岳阳市代管,位于湖南省东北方。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二人并.告归乡里()②元伯具.以白母()③巨卿信.士()④妻从.其言()(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请设馔以.候之A.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B.静以修身(《诫子书》)C.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D.请以军礼见(《周亚夫军细柳》)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两处)(2分)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乃裂素为书,以遗巨卿。

译文:(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大道之行也》译文:1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范式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9(1)①一起②详细地③讲信用④听从(2)B10、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11(1)他于是撕下一块白布写了一封信,送给巨卿。

(2)略。

2020年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文言文

2020年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文言文

2020 年浙江中考各市中考题汇编之——文言文衢州卷(二)〔9 分〕余忆稚嫩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那么或千或百,果然鹤也;仰头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不院17.讲明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 徐.喷以烟(3) 鞭.数十18.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明白得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使之冲烟而飞鸣〔然而〕B.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C.以丛草为林〔把〕D.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如何样的一个小孩?〔2分〕三)〔9 分〕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

终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只是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

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亲小孩便是你管束。

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酷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

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样人,当一样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

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伙儿欢嬉跳跃。

假设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注释】①刻急:苛刻严肃。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20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20年全国各地100余份中考语文试题,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十二套,共127页,均有答案。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

第一套文言文阅读中考试题汇编【一】(2020年中考·甘肃天水卷)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第1-4题。

(15分)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4分)(1)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腰.白玉之环(4)弗之.怠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后汉书·寇恂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

《后汉书·寇恂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

《后汉书·寇恂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恂初为郡功曹,太守耿况甚重之。

王莽败,更始①立,使使者徇郡国,曰:“先降者复爵位。

”恂从耿况迎使者于界上,况上印绶,使者纳之,一宿无还意,恂勒兵入见使者,就请之。

使者不与,曰:“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恂曰:“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②衔命,以临四方,那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今始至上谷而先堕大信,沮③向化之心,生离畔之隙,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

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

”使者不应,恂叱左右以使者命召况。

况至,恂进取印带况。

使者不得已,乃承制诏之,况受而归。

(节选自《后汉书·寇恂列传》)【注释】①更始:指“更始帝”刘玄,他夺取王莽政权,登上帝位,②建节:执持符节,①沮:毁坏。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者纳之纳:收下B.恂勒兵入见使者勒:率领C.窃伤计之不详也伤:担忧D.国信未宣宣:宣布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A.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B.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C.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D.且耿府君/在上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只更生乱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寇恂出身名门望族,起初担任上谷郡功曹时,很受太守的器重。

B.使者拒绝了寇恂提出的发还耿况印绶的请求,指责他威胁自己。

C.寇恂指出使者的行为会毁掉国家信义,将无法再号令其他郡国。

D.经过寇恂的劝说,使者下令召来耿况,以新帝的名义任命了他。

高中文言文阅读《范式》有答案译文

高中文言文阅读《范式》有答案译文

高中文言文阅读《范式》有答案译文高中文言文阅读《范式》有答案译文①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为诸生,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②式仕为郡功曹。

后元伯寝疾笃,同郡郅君章、殷子征晨夜省视之。

元伯临尽。

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子征曰:“吾与君章尽心于子,是非死友,复欲谁求?”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

山阳范巨卿,所谓死友也。

”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玄冕垂缨,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

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许之。

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

既至圹①,将窆②而柩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

移时③,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送殡用的绳索)而引,柩于是乃前。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③举州茂才④,四迁荆州刺史。

友人南阳孔嵩,家贫亲老,乃变名姓,佣为新野县阿里街卒⑤。

式行部到新野而县选嵩为导骑迎式式见而识之呼嵩,把臂谓曰:“子非孔仲山邪?”对之叹息,语及平生。

曰:“昔与子俱曳长裾,游息帝学。

吾蒙国恩,致位牧伯⑥,而子怀道隐身,处于卒伍,不亦惜乎!”式敕县代嵩,嵩以为先佣未竟,不肯去。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七十一》)注释:①圹:墓穴。

②窆:下葬。

③移时:过了一会儿。

④茂才:秀才。

⑤街卒:掌管街道治安、扫除等事的差役。

⑥牧伯:州郡长官。

1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分)⑴乃共克期日()⑵巨卿信士,必不乖违()⑶咸为挥涕()⑷式见而识之()18.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而子怀道隐身”A.尽欢而别B.屣履而呼曰C.太守虽心不信而重违其情D.号哭而来19.下列各项与“子未我忘”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A.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B.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C.大王来何操(《鸿门宴》)D.句读之不知(韩愈《师说》)2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浙江省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浙江省杭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试题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 .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是最恰当不过了。

【答案】B 【解析】 【详解】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现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

不符合语境。

故选B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 .谦辞:家君、在下、愚见、寒舍 B .法国:莫泊桑、普希金、法布尔、都德C .小说:《儒林外史》、《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D .律诗:《游山西村》、《春望》、《木兰诗》、《钱塘湖春行》试题第2页,总17页【答案】A【解析】【详解】B :普希金:俄国,C :《朝花夕拾》是散文集。

D :《木兰诗》是乐府古诗。

故选A 。

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字词书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

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shāo),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居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辽阔的空间,幽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jié)。

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jué)于地理距离的远近。

(浙江卷) 2020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浙江卷) 2020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全解全析)

2020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全解全析1.【答案】(1)眺(2)箴(3)骛(每小题1分)【解析】箴言,拼音为zhēn yán,基本意思是形容规谏劝诫的话。

心无旁骛,读音为xīn wúpáng wù,意思是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

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注意不要写成“鹜”。

2.【答案】(1)pīng(2)huàn(每小题1分)【解析】娉婷,拼音是pīng tíng,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

豢养,读音为huàn yǎng,意思是喂养(牲畜);驯养。

3.【答案】C(2分)【解析】“领略”是一个动词,基本解释是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体味。

“领悟”指领会、理解。

“领悟”侧重于表示彻底明白真相。

“领略”着重指感性上的体验和欣赏。

结合语境“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领略”不可换成“领悟”。

故选C。

4.【答案】①莫笑农家腊酒浑②丰年留客足鸡豚③浊酒一杯家万里④燕然未勒归无计⑤醉里挑灯看剑(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性默写。

平时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背诵流利,答题时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不能写错别字。

本题以“酒”来串连,从每篇诗文中找出含“酒”或与“酒”有关的句子。

“腊、豚、勒”是易错字,“归无计”易写成“无归计”。

5.【答案】C(3分)【解析】“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出自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

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这句诗写出词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显示了词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愁苦。

与语境“带着欣喜之情享受秋天的美景”不符,使用有误。

故选C。

6.【答案】鸟停歇在树上。

(2分)【解析】仔细观察左图,注意文字提示“在古时候,尾巴长的鸟写作‘鸟’,尾巴短的鸟写作‘隹,zhuī’”。

《后汉书 杨震传》《新序 节士》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后汉书 杨震传》《新序 节士》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

《后汉书·杨震传》《新序·节士》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杨震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传》,有删改)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西汉刘向《新序•节士》)25. 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26. 这两则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杨震、郑相有何共同之处?从他们身上我们得到什么启示?【答案】25. 如果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没有俸禄也就无鱼可吃。

不接受,则可清廉,保官职,可一辈子有鱼吃。

26. 刚直、清廉。

启示示例:做人不应该贪图小利,要眼光长远。

【解析】【分析】【25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

句中重点词:受:接受;禄:俸禄,这里指官职;食:吃。

【26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和感悟启示。

从“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可知杨震刚直、清廉、谨慎;“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可知郑相有远见,清廉、正直;他们的相同之处是刚直、清廉。

启示部分,围绕清廉、正直、有远见写起。

启示示例:为人当自律,为官当清廉,不可贪图小利,迷失自我。

【点睛】参考译文:杨震升迁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先前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昌邑令王密拜见他,在夜里揣着十斤金赠给他。

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深更半夜没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退出客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

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①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

时诸生长沙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而平子被病将亡,式仕为郡功曾②。

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恨不见吾死友!”寻而卒。

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象。

子未我忘,岂③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旁丧。

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式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④,将窆⑤,而柩⑥不肯进。

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

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

”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

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

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审:确实。

②功曹:官名。

③岂:大概,或许。

④扩kuàng:墓穴。

⑤空biǎn:落葬下棺。

③柩jiù:棺材。

16.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共克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具以白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土”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恨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B.范式驰往奔丧,为元伯守墓种树,不愧为元伯的“死友”。

C.张母“望之”就断定来者是范式,侧面衬托范张情谊之深。

D.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

18.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1)(2)题。

(4分)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1)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守为什么会“许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16.D
17.D
18.(1)我们是生死之交,元伯托梦给我,希望我去参加他的葬礼。

(2)为他们的深厚友情所感动。

19.元伯托梦给范式,告知自己的死期,希望好友能来相送;范式赶到,灵柩才顺利下葬。

故事富有传奇色彩,突出了二人友情深厚、心灵相通,表达了人们对真挚友谊的赞美和向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