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计算机应用系统模式

计算机应用系统模式计算机应用系统中数据与应用(程序)的分布方式,称为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计算模式,有时也称为企业计算模式。
自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作为人类信息处理的工具已有半个世纪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模式发生了几次变革,它们分别是:单主机计算模式、分布式客户/服务器计算模式(Client/Server—C/S)和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Browser/Server—B/S)。
1985年以前,计算机应用一般是以单台计算机构成的单主机计算式。
主机计算模式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
单主机计算模式的早期阶段,系统所用的操作系统为单用户操作系统,系统一般只有一个控制台,限单独应用,如劳资报表统计等。
分时多用户操作系统的研制成功,以及计算机终端的普及使早期的单机计算模式发展成为单主机一多终端的计算模式。
在单主机一多终端的计算模式中,用户通过终端使用计算机。
每个用户都感觉好像是在独自享用计算机的资源,但实际上主机是在分时轮流为每个终端用户服务。
单主机一多终端的计算模式在我国当时一般称为“计算中心”,在单主机模式的这个阶段中,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已可实现多个应用(如物资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联系,但由于硬件结构的限制,我们只能将数据和应用(程序)集中地放在主机上。
因此,单主机一多终端计算模式有时也被称为集中式的企业计算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PC)的蓬勃发展和局域网技术趋于成熟,使用户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计算机资源,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可协同完成某些数据处理工作。
虽然PC机的资源有限,但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应用程序不仅可利用本机资源,还可通过网络方便地共享网上其它计算机资源,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分布式客户/服务器(C/S)的计算模式。
在客户/服务器模式中,网络中的计算机被分为两大类:一是向其它计算机提供各种服务(主要有数据库服务,打印服务等)的计算机,称为服务器;二是享受服务器提供服务的计算机,称为客户机。
第 7 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电子教案

第7 章计算机网络基础7.1 计算机网络概述7.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一群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被互联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机间资源共享、信息交换或协同工作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两者的迅速发展及相互渗透,形成了计算机网络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以数据通讯为主的第一代计算机网络2)以资源共享为主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3)体系结构标准化的第三代计算机网络4)以Internet为核心的第四代计算机网络7.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从物理连接上讲,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系统、通信链路和网络节点组成。
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数据处理,通信链路和网络节点提供通信功能。
从逻辑功能上看,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个子网。
1)通信子网通信子网提供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功能,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通信子网是由节点处理机和通信链路组成的一个独立的数据通信系统。
2)资源子网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
主机负责本地或全网的数据处理,运行各种应用程序或大型数据库系统,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软硬件资源和网络服务;终端控制器用于把一组终端连入通信子网,并负责控制终端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终端控制器可以不经主机直接和网络节点相连,当然还有一些设备也可以不经主机直接和节点相连,如打印机和大型存储设备等。
7.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之一,用于实现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传送。
如在网上收发电子邮件,发布新闻消息,进行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传递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
2)资源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是指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
共享硬件资源可以避免贵重硬件设备的重复购置,提高硬件设备的利用率;共享软件资源可以避免软件开发的重复劳动与大型软件的重复购置,进而实现分布式计算的目标;共享数据资源可以促进人们相互交流,达到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
自考《03142互联网及其应用》_练习题集及答案解析_第7章_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管理技术

练习题集第7章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管理技术1.名词解释(1)PKI;(2)防火墙;(3)网络代理;(4)拒绝服务攻击;(5)LDAP。
2.填空题(1)802.1X系统由、和 3个实体组成。
(2)网络管理的主要任务分为、、、、、和 7个方面。
(3)对MIB值的存放有和两种方式。
(4)常用的负载均衡技术有、、、和 5种方式。
3.选择题(1)在路由器上,通过访问列表对进出内部网的IP地址进行限制的技术,从技术特点上更类似于()。
A)网络层防火墙B)应用层防火墙C)代理服务器D)A、B、C都不是(2)操作目录数据库的语言称为()。
A)DIT B)RDN C)LDIF D)SQL4.简答题(1)防火墙技术分为哪两种?试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2)简述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区别。
(3)请绘出远程访问系统模型。
(4)简要分析RADIUS与TACACS+的主要区别。
(5)请绘出SNMP v1的网络管理模型,并简述其中各部分的功能。
(6)请绘出3大主流存储技术的模型图,并分析他们的特点。
5.案例分析在互联网上,IP地址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申请大量的合法IP地址是不可能的,而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需要上网计算机数越来越多,出现IP地址不够用的问题。
那么怎样来解决企业内部IP地址不够的问题?练习题集参考答案及解析第7章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管理技术1.名词解释(1)PKI;答:PKI(公钥基础设施)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是CA认证、数字证书、数字签名以及相关安全应用组件模块的集合。
作为一种技术体系,PKI可以作为支持认证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的技术基础,从技术上解决网上身份认证、信息完整性和抗抵賴等安全问题,为网络应用提供可靠地安全保障。
作为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公共基础设施,PKI是目前公认的保障网络安全的最佳体系。
(2)防火墙;答:防火墙是一个位于局域网和外网之间,或计算机和它所接的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的一个或一组软硬件设备。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与习题-第7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8
第 7 章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基 础
实验7-2 资源搜索与下载
四、练习பைடு நூலகம்验
(3)在第1题查询到的网页中,选择其中一段文
字,复制后,利用“选择性粘贴”,以“无文本 格式”的方式粘贴到E盘的“考研信息”文件夹的 “考研.doc”文档中。 (4)在网络上搜索“网际快车”的安装文件,使
用实验中介绍的“迅雷”软件下载“网际快车” 的安装文件。
9
第 7 章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基 础
实验7-3 电子邮件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会注册免费电子邮箱。 (2)掌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会收发电 子邮件。 (3)会使用专业软件对电子邮件进行管理。
10
第 7 章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基 础
实验7-3 电子邮件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7-2 资源搜索与下载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查询需要信息的方法 与技巧。 (2)会保存网页内容。 (3)掌握利用下载工具下载文档、音频、视 频、软件等资源的方法。
5
第 7 章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基 础
实验7-2 资源搜索与下载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1.利用搜索引擎查询所需要的信息 ——搜索2008北京奥运会,中国获奖牌情况 2.按要求保存页面信息 3.使用下载工具下载资料 ——下载QQ安装文件
四、练习实验
(1)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 “/”,查 看其网页内容。 (2)将第1小题中显示的网页设为浏览器主页。 (3)将第1小题中的网址收藏到“收藏夹”的 “教育”文件夹中(若“教育”文件夹不存在, 请创建一个新文件夹并命名为“教育”)。
4
第 7 章 计 算 机 网 络 技 术 基 础
第7章 计算机网络的组建

(2)光纤网卡的连接
由于价格昂贵,通常情况下,只有服务器才 会采用光纤网卡。如果服务器直接与交换机 相连接,只需将光纤跳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 网卡和交换机的光纤端口即可,需要两条光 纤跳线。如果服务器通过综合布线与交换机 相连接,那么,需要分别连接光纤信息插座 与网卡,以及交换机光纤接口与光纤配线架 (在连接时,应当注意使综合布线、光纤跳线 和网卡执行同一标准),需要4条光纤跳线。
1.网络设备的选择 组建小型局域网所要考虑的设备主要有集线 器和交换机。这两种设备都可以组建星型拓 扑的网络,但二者的性能却是不同的。因为 集线器是平均分配带宽的,所以网络中每台 计算机实际获得的带宽是总带宽的几分之一.
2.网线的选择 组建星型网络一般选择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 双绞线分为UTP(非屏蔽双绞线)和STP(屏蔽双 绞线)。其中屏蔽双绞线的抗干扰性较好,但 价格较贵、安装复杂,所以在组建局域网时 很少使用。非屏蔽双绞线价格便宜、安装简 单,比较适合于组建小型局域网。按照EIATIA568A/568B标准,建议选择5类或超5类双 绞线。
7.2.3 服务器/客户端网络的连接
(1)使用Uplink端口级联 现在,除Cisco交换机外越来越多交换机提供 了Uplink端口,使得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变得 更加简单。Uplink端口是专门用于与其他交 换机连接的端口,利用直通跳线可将该端口 连接至其他交换机的除Uplink端口外的任意 端口
(2)使用普通端口级联
(1)双绞线网卡的连接 由于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因此,在任何规 模的网络中,双绞线设备都被广泛地使用。 虽然都是RJ-45端口,但是,不同设备之间、 不同的端口类型之间应当采用不同类型的跳 线和连接方式。 首先,使用直通线将服务器的网卡与信息插 座连接在一起。再使用直通线,将该节点所 对应的配线架上的端口与集线器或交换机连 接在一起。重复操作,将所有的服务器和计 算机全部连接到网络。
7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 局域网(LAN) 局域网(LAN) • 广域网(WAN) 广域网( • 城域网(MAN) 城域网(MAN)
–从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 从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
• 星型 • 环型 • 总线型 • 混合型 网络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 (网络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在性能上有着各自的优缺 点。)
常见的Internet接入方式
• 拨号互连方式 • 专线入网 • 无线入网 • ADSL方案 ADSL方案 • 局域网方式 • 广域网方式
IP地址和域名 地址和域名
• IP地址 IP地址
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 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 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32位的 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32位的 32 一个标识符。这个号码是唯一的。 一个标识符。这个号码是唯一的。 IP地址的结构使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很 IP地址的结构使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很 方便地进行寻址。 方便地进行寻址。 IP地址现在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 IP地址现在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 司ICANN(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ICANN( Numbers)进行分配。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进行分配。
7.1计算机网络的概述
•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 分布式处理 (其中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实现信息资源的 共享) 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照特点有很多种方法,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照特点有很多种方法, 这里仅介绍下列几种: 这里仅介绍下列几种:
网络拓扑结构图
图7-2 环型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PPT教学课件

3
7.1 浏览WWW
新课引入
WWW是World Wide Web(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简 称为Web,中文名字为“万维网”。它起源于1989年3月, 是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所发展出来的主从结构分 布式超媒体系统。通过万维网,人们只要使用简单的方法, 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料。
WWW采用的是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其作用是整理和储 存各种WWW资源,并响应客户端软件的请求。
4
7.1 浏览WWW
7.1 WWW万维网技术
7.1.1 WWW简介
WWW是World Wide Web(环球信息网)的缩写,也可简称为Web, 中文名字为“万维网”。它起源于1989年3月,是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 (CERN)所发展出来的主从结构分布式超媒体系统。通过万维网,人 们只要使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很迅速方便地取得丰富的信息资料。
6
7.1 浏览WWW
3. 浏览器(Browser) 浏览器是一种用于搜索、查找、查看和管理网络上信息的一种带图
形交互界面的应用软件。常用的浏览器软件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Microsoft公司开发的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和Netscape公司开发的 Netscape Communicator。
8
7.1 浏览WWW
URL
1.URL URL的一般语法格式如下([ protocol:// hostname[:port]/path/[;parameters] [?query]#fragment
:80/WebApplication1/WebForm1.asp x?name=tom&;age=20#resume
计算机网络7章

朱明zhubob
7.3 无线广域网WWAN
7.3.3 移动通信系统
1.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 GSM是ETSI于1990年年底制定,由于各个国家 对无线电频率的规定不同,标准允许GSM可以工作 在900MHz、1 800MHz及1 900MHz三个频带上。 GSM系统信号采用电路交换技术,即通信时通 话两端独占一条线路。 GSM的数据传输速率只有9.6kbps,所以利用 GSM平台接入Internet时速度太慢,手机或笔记本上 网时,感到非常的不便。 1998年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来加速GSM数据传输 的速率,这就是GPRS。
朱明zhubob
7.2 无线传输技术
7.2.2 无线电波传输 2.窄频微波 微波采用高频率短波长(3~30GHz)的电 波传输数据,可提供点对点的远距离无线连接, 缺点是较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各厂商的产品无 法互通。 无线网络使用微波频段时一般不使用公用 频带,需要申请专用频道,而且用非常窄的带 宽(窄频微波)来传输信号。这种窄频微波的 带宽刚好能将信号塞进去,这样不但可以大幅 减少频带的耗用,也可以减轻噪声干扰的问题。
朱明zhubob
7.3 无线广域网WWAN
7.3.3 移动通信系统 5.3G
(1)WCDMA WCDMA基于GSM网,它架设在现有的GSM网 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 (2)CDMA2000 CDMA2000从原有的窄带CDMA结构直接升级 到3G,建设成本低廉。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 WCDMA多。 (3)TD-SCDMA TD-SCDMA由中国独自制定的3G标准,被国际 广泛接受和认可。
朱明zhubob
7.3 无线广域网WWAN
7.3.2 码分多址CDMA技术
CDMA允许所有的使用者同时使用全部频带, 并且把其他发出的信号视为杂讯,不必考虑信号碰 撞的问题。CDMA的优点:一是语音编码技术,其 通话品质比目前的GSM好,而且可以把环境噪声降 低,使通话更为清晰;二是利用扩频通信技术,减 少手机之间的干扰,可以增加用户的容量;三是手 机功率可以做的比较低,使手机电池使用时间更长, 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电磁波辐射;三是带宽可以扩展 较大,可以传输影像,因此3G网络选用CDMA技术; 四是安全性能较好,CDMA有良好的认证体制,使 用码分多址,增强了防盗听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图7-4 混合式对等式网络模型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15
7.1 对等式网络结构
3. 对等式网络模型
(3)混合式网络模型 Kazaa模型在纯对等式网络模型基础上,根据节点承担 任务和能力不同 (计算能力、内存大小、连接带宽、网络 滞留时间等) 把这些节点分为三类: a.用户节点 b.搜索节点 c.索引节点
20
7.2 客户机/服务器 (C/S)网络系统模式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21
7.2 客户机/服务器(C/S)网络系统模式
1. C/S网络系统模式的构成与特点
在C/S网络系统模式中,提出服务请求的一方称为客户 机,而提供服务的一方则称为服务器。 C/S网络系统模式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客户机、服务 器和中间件。一般地,客户机负责用户与数据交互的任务, 服务器负责管理系统资源,而中间件是客户机与服务器之 间的桥梁,协同完成两者的交互,满足用户查询数据的需 求。
语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27
7.2 客户机/服务器(C/S)网络系统模式
1. C/S网络系统模式的构成与特点
(3)中间件 选择中间件的考虑因素: 1、中间件产品应对各种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网 络数 据库产品以及Client 端兼容和开放。 2、中间件应保持良好的平台透明性,从而不必考虑操作系 统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3、中间件应实现对事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提高了 系统的可靠性。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26
7.2 客户机/服务器(C/S)网络系统模式
1. C/S网络系统模式的构成与特点
(3)中间件 中间件的特点 1、运行于多种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 2、支持分布计算。 3、提供多种透明性,包括跨网络、硬件、服务器、 言及操作系统平台透明性的应用或服务的交互。 4、支持标准的协议。 5、支持标准的接口。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18
7.1 对等式网络结构
5. 对等式网络的软件类型
1)即时通信软件 2)实现共享文件资源的软件 3)游戏软件 4)存储软件 5)数据搜索及查询软件 6)分布式计算软件 7)协同管理与合作 8)基于P2P技术的网络电视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4
7.1 对等式网络结构
1. 对等式网络结构系统组成
对等式网络也被称作工作组。对等式网络一般常采用 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在对等式网络结构中,没有专用的服 务器,每一个工作站既起客户机又起服务器作用。
2. 对等式操作系统
对等式网络常用的操作系统包括: Microsoft Windows 2000/2003/XP、Microsoft Windows for Workgroup、Microsoft Windows NT Workstation以及OS/2 等。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32
7.3 浏览器/服务器 (B/S)网络模式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33
7.3 浏览器/服务器(B/S)网络系统模式
1、B/S网络系统模式的特点与构成
在B/S结构下,用户所有的工作都是通过浏览器(如 Internet Explore等)来实现,极少部分事务逻辑在前端 (Browser)实现,但是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Server) 实现,形成所谓Web三层结构,极大减轻了客户端载荷。
13
7.1 对等式网络结构
3. 对等式网络模型
(3)混合式网络模型 混合式对等式网络模型结合了集中式和纯对等式网模 型的优点,在设计思想和处理能力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 化。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14
Internet 搜索节点 搜索节点
请求 请求
P
P
P
请求 请求 下载 下载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7
中央服务器
P
P
P
请求 请求 请求 请求 下载 下载
P
P
P
图7-2 Napster结构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8
7.1 对等式网络结构
3. 对等式网络模型 (1)集中目录式结构
集中目录式结构模型的结构决定了它还存在很多问题,主 要表现为: 1)对中央服务器的依赖性强。中心化的模式容易遭到直接 的攻击,中央服务器瘫痪容易导致整个网络的崩溃,因此, 可靠性和安全性较低。 2)维护更新成本高。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中央目录服务 器维护和更新的费用将急剧增加。 3)中央服务器的存在引起共享资源在版权问题上的纠纷, 这也是导致Napster破产的直接原因。 4)缺乏有效的强制共享机制,资源可用性差。 5)资源浪费严重。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22
7.2 客户机/服务器(C/S)网络系统模式
1. C/S网络系统模式的构成与特点
(1)客户机 客户机部分是一个运行在客户机上的数据请求程序, 对应于数据库服务器,可称为客户电脑,当需要对数据库 中的数据进行任何操作时,客户程序就自动地寻找服务器 程序,并向其发出请求,服务器程序根据预定的规则做出 应答,送回结果。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12
7.1 对等式网络结构
3. 对等式网络模型
(2)纯对等式网络模型 纯对等式网络的工作原理。 3)建立连接:一旦定位了响应查询文件的对等机,就与响 应对等机建立TCP连接。
4)下载文件:从响应对等机中下载所需文件资料。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28
7.2 客户机/服务器(C/S)网络系统模式
1. C/S网络系统模式的构成与特点
(3)中间件 选择中间件的考虑因素: 4、开发成本低廉。 5、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6、无需考虑大部分的编程工作,使用户可以将注 意力 集中于个性化的增值应用方面,并缩短开发周期。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5
路由器 Internet
工作组级 交换机
图7-1 对等式结构如图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6
7.1 对等式网络结构
3. 对等式网络模型
对等式网络是一种具有较高扩展性的分布式系统结构。
(1)集中目录式结构 集中目录式是最早出现的对等式网络模型,因其具有 中心化的特点,所以也被称为非纯粹的对等式网络模型。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30
7.2 客户机/服务器(C/S)网络系统模式
2. C/S网络系统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4、具有较好的系统可扩充性。 5、数据的储存管理功能较为透明。 6、服务器运行数据负荷较轻。 7、不对称协议。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23
7.2 客户机/服务器(C/S)网络系统模式
1. C/S网络系统模式的构成与特点
(2)服务器 服务器向网络上的一个或多个客户机提供服务。 服务器的主要功能: 1、服务器从客户机接受数据请求。 2、进行处理后格式化结果。 3、将结果传送给客户机。 4、提供完整性检查。 5、事务故障处理。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17
7.1 对等式网络结构
4. 对等式网络的组网步骤
1)确定对等式网络的拓扑结构。对等式网络一般采用星形 拓扑结构。 2)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 3)根据传输介质的类型、网络的运行速度、网络的覆盖范 围等选择网络连接设备。 4)硬件连接。 5)网络软件的安装。 6)设置资源共享。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24
7.2 客户机/服务器(C/S)网络系统模式
1. C/S网络系统模式的构成与特点
(2)服务器 服务器的特点: 1、被动服务 2、适用广泛 3、支持多种操作系统 4、支持多种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 5、提供并行处理功能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2
7.1 对等式网络模式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3
7.1 对等式网络结构
在对等式网络中,用户之间可以直接通信、共享资源、 协同工作,而无需经过服务器。各台计算机有相同的功 能,无主从之分,网上任意节点计算机既可以作为网络 服务器,为其它计算机提供资源;也可以作为工作站, 分享其它服务器的资源。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16
7.1 对等式网络结构
3. 对等式网络模型
(3)混合式网络模型 混合式对等式网络模型的工作原理:搜索节点与其临近的 若干普通节点之间构成一个自治簇。 混合式等式网络模型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方面: a.对任何节点而言,它可以既是搜索节点又是索引节点。 b.引入了父子节点的概念。 c.搜索节点起到独特功能。 d.有效防止了泛洪。 e.提高了安全性和负载均衡。
2013年12月8日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模式
29
7.2 客户机/服务器(C/S)网络系统模式
2. C/S网络系统模式的优缺点
(1)优点 1、C/S网络系统模式提供了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 2、C/S网络系统模式提供集中式管理、分布式和协作式处 理共存的多种模式。 3、具有较强的抗灾难性能和较高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提 供了集中化的安全管理措施,如:身份识别、登录验证、 资源访问控制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