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研究云南中考语文 专题限时集训32 说明文阅读
中考命题研究云南中考语文 专题限时集训30 文言文阅读-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专题限时集训30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二)(时间:30分钟分数:50分)(一)(2015某某中考)【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某某楼记》)【乙】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注],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选自《日知录·正始》)【注】率兽食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率:带领。
带着野兽来吃人。
比喻统治者虐害人民。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2分)A.去国.怀乡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知录·正始》)B.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C.何时而乐.耶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D.微.斯人,吾谁与归土膏微.润(《满井游记》)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__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__(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或乐或悲。
__3.文段【甲】中前两段写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2分)__意在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高尚情操。
中考命题研究云南2016中考语文 专题限时集训32 说明文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32 说明文阅读(二)(时间:30分钟分数:20分)(一)朗读有助于记忆吗(2015昆明中考)徐航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
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
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________、短时记忆和________。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
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
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
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
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⑧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
专题十三 说明文阅读(课件)-202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作比较
将两种类别不同 或相同的事物、 现象加以比较来 说明事物。
作用: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说 明对象的……特点。 示例: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 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 的坚固。
作用: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化,准确、客观、
有说服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列数字
准确地列举数据 来说明事物。
4.命题预测:说明文是三种文体中的备考重点,2024年依然需要认真备 考,预计分值为7—10分。
一、说明文的概念及分类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解说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 关系、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及阐明事理的实用性文体。 2.说明文的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为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和事理说明文 (如《大自然的语言》)。 (2)按语言风格: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如《恐龙无处不有》)和生动性说 明文(如《大雁归来》)。
常用词语
作用
说明 文语 言准 确性
表程度
主比最稍常有要较、微常时、、很、、、极相大往通一、当程往常般几、度、、乎更上经总、、、常是、、例分“实确:接差不性“近不符。几全多。乎部 是 体”,”现起不。了限排如说制除果明作特去文用例掉语,,言,表说则的示明与准十事
的标 志词 表推测 大概、近、大约、
(或估计) 左右、也许、可能
摹状貌 列图表
通过描摹事物 的形貌来说明 事物。
作用: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示例: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 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 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用图表的方法 更具体地说明 对象。
作用:使事物的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 人一目了然。
六、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 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 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 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 有”做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 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风格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 活泼见长。
中考命题研究云南中考语文 专题限时集训36 说明文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36 说明文阅读(六)(时间:30分钟分数:20分)(一)“刷脸支付”不再遥远(2015曲靖中考)①在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举起手机,通过支付宝“刷脸支付”购买了一款纪念邮票,这是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商业领域的首个产品雏形。
②马云展示的技术是由蚂蚁金服和北京旷视科技旗下的Face+Financial平台合作研发的,在购物后的支付认证阶段通过“扫脸”取代传统密码。
③人脸识别准确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在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CVPR2014上曾发表论文,称计算机算法识别人脸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9.15%,而肉眼识别的准确率大约为97.52%,作为世界领先的人脸识别平台,Face +Financial人脸识别技术在LFW国际公开测试中达到了99.5%的准确率。
同时,运用“交互式指令+连续性判定+3D判定”技术,人脸识别防伪攻击的能力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④在蚂蚁金服内部,有一支名为“柒车间”的专职研究生物识别技术的团队,该团队高级技术专家张洁介绍,人脸识别准确率之所以能够高于人眼,主要在于计算机可以关注更多的关键细节,并通过算法剔除一些干扰因素。
⑤此前人脸识别一个大的技术难点,就是如何防伪造,比如防止用照片或视频代替真人。
目前,蚂蚁金服研究了基于场景的活体监测,已经可以非常有效地防止人脸照片和人脸视频蒙混过关。
⑥而对于时下流行的整容技术,比如圆脸整成锥子脸、单眼皮变成双眼皮,电脑又该怎么办?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李千目表示,局部整容不是特别明显的,识别系统还是可以综合人脸基本的五官比例、角度等特征进行识别,但如果脸形变化特别大,识别起来确实有难度。
⑦对于肉眼都很难识别的双胞胎,刷脸识别的难度就更高了。
李千目说,刷脸系统暂时还不能识别长相一致的双胞胎。
不过,只要采集到足够多的人脸样本,研究双胞胎之间的相关特征,让电脑训练、学习,未来也一定能有所突破。
⑧蚂蚁金服方面表示,自己对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热衷,最主要是为互联网金融业务作相应的技术储备,目前相关的具体产品正在筹备中。
新省中考统考语文模拟卷(三)(云南卷)2024年新中考地区语文适应性考试模拟卷(新中考地区适用)

备战2024年新省中考统考语文第三次适应性考试模拟卷(云南专用)第三模拟(解析版)(全卷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本题8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①语言是动态的一个系统,社会变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条件;语言的不断,也直观、生动地体现着社会脉动。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根植于网络土壤的表达方式成为流行语。
②透过网络热词,我们可以一窥(guī)当下热点和社会心态。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创作平台,网民尤其是年轻网民“发明”、改造的不少网络热词生动鲜活,反映着他们的关切和心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硬核”呈现对真正实力的尊重与推祟..,“点赞”表达对作品的肯定与赞扬。
这些流行词在年轻人中引发共情,形成共鸣,既彰(zhāng)显独特个性,又在口口相传中青年群体的朝气。
③流行语是风向标,揭示文化潮流的方向;流行语是温度计,体现民众心理的变化;流行语是显示屏(píng),播出经济发展的过程。
从“飒”到“最美”的流行,从“后浪”到“白衣执(zhí)甲”的新义,新潮、昂扬的流行语成为大众口头禅...,润物无声地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积极力量。
1.(2分)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窥(guī)B.彰(zhāng)C.屏(píng)D.执(zhí)2.(2分)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演变B.推祟C.口头禅D.凝聚3.(2分)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更迭展现优异传递B.更换展示优异传送C.更换展示优质传送D.更迭展现优质传递4.(2分)对文中画线句子病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不合逻辑B.句式杂糅C.语序颠倒D.搭配不当【答案】1.A 2.B 3.D 4.C【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
中考命题研究云南中考语文 专题限时集训33 说明文阅读-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专题限时集训33 说明文阅读(三)(时间:30分钟分数:20分)(一)(2014某某中考)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可是某某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某某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某某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某某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某某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云南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40篇(2003—2019)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云南省说明文阅读40篇(2003—2019)着眼湿地,呵护“地球之肾”杨志峰①在我们居住的这颗蔚蓝的星球上,有着许许多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湿热的雨林、广袤的海洋、寒冷的苔原,还有时常寒风凛冽的高耸山脉和四季分明的温带平原,为诸多的生物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
但几乎..没有哪个生态系统能够像湿地一样,以狭小的面积,孕育了如此众多的生命。
②顾名思义,“湿地”就是富含水分的湿润地方。
广义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还是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以及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而狭义的湿地则仅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且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
③即使按照最为宽泛的定义来划分,湿地在地球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也只有大约6%。
它们可能是天然形成,也可能由人类活动所塑造。
但就是这些只占地球表面积很小一部分的区域,却为全球大约20%的生物提供了居所。
栖居于湿地的野生动植物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繁多,以至于湿地成为了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④当我们走近湿地,我们可以领略到栖息其中的动物们的独到生存智慧。
黑鹭会将自己的翅膀围成伞状来遮住阳光,使想要寻找阴凉的鱼落入陷阱;丹顶鹤演化出修长的双腿,使它们可以在沼泽地带跋涉和觅食;弹涂鱼独特的身体结构,使它们可以离开水生活一段时间……如果有幸观察这些生活在湿地里的生灵,相信你会不由得感慨演化的力量留在它們身上的印记。
⑤而在滋养生命的同时,湿地也发挥着调节水分平衡和净化水体的功能。
湿地如同天然的海绵,在洪水来临时充分蓄水,削减洪峰;在干旱的季节则成为重要水源,补给河川和地下水。
而且,不同于河流,湿地里的水流较缓,使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沉淀下来,通过化学转化、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富集等途径去除污染物,从而有效地净化水质。
这种全方位的调蓄和净化能力,使湿地扮演着“地球之肾”的角色。
中考命题研究云南中考语文 专题限时集训34 说明文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34 说明文阅读(四)(时间:30分钟分数:20分)(一)无坚不摧的“水刀”(2013昆明中考)华兴恒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利用高压水射流来切割材料的技术,这种高压水射流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水刀”。
②“水刀”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
一般来说,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
这种高压水射流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我们常用的最细的自动铅笔芯的直径还要细一些,水从出口喷出时的压强非常大,相当于在一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在如此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水流速度急速下降,压力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这种冲击力使被加工材料受冲击的部位在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切割工件的目的。
③________。
“水刀”几乎可以做到攻无不克、无坚不摧,无论是工字钢、装甲板还是防弹玻璃,都可以被“水刀”随心所欲地切削。
用“水刀”加工的工件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也没有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
“水刀”可以加工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还能沿任意曲线切开零部件。
“水刀”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几乎都可以被水带走。
同时,在切割工件的过程中,“水刀”所产生的振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
另外,使用“水刀”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所产生的废水还可以回收利用,这样又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④“水刀”的应用范围广泛。
由于“水刀”具有不是刀却胜于刀的特点,因此在采矿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来在坚硬的岩石上打眼,还可以用来破碎岩石。
在南非,工人利用“水刀”在地下几千米的金矿中切割石英岩壁上的矿块。
我国有些煤矿使用了一种“水刀”采煤机,利用高压水射流的冲击力来采煤,效果非常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限时集训32 说明文阅读(二)(时间:30分钟分数:20分)(一)朗读有助于记忆吗(2015昆明中考)徐航①说到朗读,我们常常会想起小学生早上的晨读课,大家一起举着书本大声诵读课文的情景想必人人都经历过。
然而,这种朗读的方式真的有助于学习吗?是否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呢?②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联结着我们的过去与现在。
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
③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________、短时记忆和________。
④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以背古诗为例,“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句古诗,但这只是一个感觉记忆,大概只能保持0.25~2秒。
如果我们想记住它,将感觉记忆转化为更长时间的记忆,就要对它进行编码。
编码的过程带有很多个人色彩,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内容来想象画面加以记忆,有些人可能会根据诗句读音来加以记忆,如果没有转化为长时记忆,那么记忆的死敌——“遗忘”马上就会将它带走。
⑤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图像依次呈现B,C,P,E,V,F几个字母后,再要求被试者按照顺序进行回忆。
结果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如B和V,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如E和F之间很少混淆。
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由此看来,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⑥一般而言,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不过,要实现终生不忘,还需要不断重复,及时巩固,而不要等到已经崩溃后再去修补。
⑦关于如何改善自己的记忆力,除了朗读这种深加工之外,还有一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⑧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不失为一种记忆的好方法。
大脑的觉醒状态是指大脑的兴奋水平。
早在19世纪,心理学家就已经发现,上午11点到12点之间的记忆效率最高,下午6点到8点效率最低。
当然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也会随个体生理机能的状态不同而产生差异。
⑨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
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
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⑩朗读是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
对于记忆规律,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和发现。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5期,有改动)1.根据选文内容,在第③段中的横线上填写其他两种记忆的类型。
(2分)记忆有三种不同的类型:__感觉记忆__、短时记忆和__长时记忆__。
【点拨】根据所给词语以及文章内容,可以推测除了短时记忆,还应该有瞬间的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
2.选文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__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运用事例,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特征。
__【点拨】能够辨析各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运用。
掌握和运用不同说明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作用题的答题思路是效果词+所说明的对象+对象的特点。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2分)A.选文第①段末尾的两个问句,能引起读者思考,领起下文。
B.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则很少混淆。
C.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
D.改善记忆力,除了朗读以外,还有一些方法,如利用大脑觉醒状态的时间规律,组织有效的复习等。
【点拨】C项原句表述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
“左右”带有猜测语气,表示不绝对,C项略去“左右”一词,语气显得绝对化。
4.宋代理学家朱熹主张读书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请结合选文相关知识,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3分) __一方面,短时记忆有两种编码方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实验发现,视觉呈现条件下,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发生混淆;而形状相似的字母之间很少混淆。
这说明听觉也是很重要的编码方式。
另一方面,朗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
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__(二)手机软件能预警地震吗(2015昆明十中模拟)①8月3日16时30分,家住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高三小伙儿耿芳东正静静地写着作业,突然,随着一声刺耳的铃声,他的手机屏幕上弹出一个弹窗——“地震预警!预警时间6秒,距震中42公里,16时30分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倒计时开始!”看到警报,耿芳东一跃而起,急速跑进自家厕所,做好防护姿势。
两三秒过后,一股强烈的震动袭来,地震发生了。
“多亏有它!”这个让耿芳东及时避险的弹窗来自于一款叫作“地震预警”的智能手机软件。
这款软件,会成为地震预警的“救命神器”吗?②事实上,在3日鲁甸地震波到达昆明前57秒,昆明市区的软件用户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地震预警。
这已是“地震预警”软件上线以来,继四川芦山地震、云南盈江地震之后,对于破坏性地震的又一次成功预警。
③早在2012年,这款名为“地震预警”的免费手机软件就已在安卓软件市场和苹果应用商店里上线,四年间几易版本,功能上主要支持推送即时地震预警信息,同时支持根据用户GPS定位,在地震波来袭之前,计算预警信息进行倒计时、发出声音或震动警报,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正确的地震避险措施。
手机处于待机状态,在2G或3G 环境下都可接收,并不产生额外通信费用。
④凭一款手机软件能做到地震预警吗?该软件开发方是由成都市民政局和科技局牵头成立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其所长、国家千人计划学者王暾解释说:“‘地震预警’软件实际上就是一个手持式的地震预警接收终端,而它依托于我国自主研发的ICL地震预警系统。
”⑤据了解,ICL地震预警系统2012年通过了由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是由覆盖全国部分地区的3000个地震监测仪、1个总部预警中心和多种类型的预警接收终端组成。
当地震发生时,地震监测仪捕获到地震波后传送到预警中心,经过数秒的中心分析处理,就可以通过预警接收终端(如安装了预警接收软件的智能手机、计算机或专用地震预警接收服务器等)快速传输地震预警警报,在第一波地震波到达之前给人以逃生避险的时间。
⑥这种地震预警技术能够保证百分之百准确么?⑦地震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曾主持对ICL预警系统的技术评估,他表示,地震预警不同于地震预报,是指地震在震中发生时,破坏性地震波在到达预警目标前,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在灾难到来前几秒到几十秒给出警报的技术。
“汶川特大地震后,汶川区域有大量余震可以进行地震预警技术等的研发。
这个系统经过2009年来的几百次实验,运行比较稳定。
”⑧而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则认为:“地震预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百分百准确的确难以达到,相关的预警被称为‘报警’更为恰当,需谨慎看待,可以作为参考。
”⑨这款软件如此“神奇”,是否有缺陷呢?王暾承认,ICL地震预警系统有其技术盲区。
依托现有技术,在震中地区半径21公里内,在电波与地震波的“赛跑”中,电波目前.......因此,在震中..无法超越地震波.......,.实现提前预警。
地区半径21公里内是一个预警盲区,这也是目前技术攻关的难题,“但在地震技术强国日本,他们的地震预警盲区半径却是30公里,由此可见,ICL系统现有技术已是非常领先的。
”1.文章开头讲述耿芳东躲避地震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__由耿芳东成功躲避地震的事例引出说明对象——地震预警手机软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__【点拨】此题考查说明文开头段的作用。
一般开头的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开头有描写性语言)生动形象地引出将要说明的事物事理。
这里开头由真实的事例引出说明对象——地震预警手机软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__本文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说明了地震预警手机软件的优点和缺陷。
__【点拨】此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把握以及说明对象的概括。
本文的首段通过写耿芳东利用地震预警手机软件成功避难的事例引出了地震预警手机软件,之后的段落就是分别说明了它成功预报鲁甸地震这个优点,并进一步分析说明其原理、缺陷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看出全文使用了逻辑说明的顺序。
主要说明了地震预警手机软件的优点和缺陷。
3.第⑨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__不能。
“目前”表示在现有情况下,以后有可能会改变,如果去掉的话,就不符合原意,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__【点拨】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分析判断能力。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周密、生动。
此题加点字“目前”有限定作用,如果去掉就与现实不相符合,所以不能删去,加上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A.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设问的说明方法,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说明内容。
B.地震预警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实际上只能是“地震报警”。
C.这款地震预警系统是有缺陷的,还有待技术提高。
D.ICL系统现有技术在当今国际上是最先进的。
【点拨】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项说法错误,画线句子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它不属于说明方法。
B、C、D三项说法正确。
故选择A。
5.结合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手机软件能预警地震吗”这一问题的看法。
(2分)__示例:地震预警手机软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对于减少地震灾害有预测作用。
但它的技术尚不完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__【点拨】此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能力。
这类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答案不要求统一。
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来谈,所以不能偏离文章内容,漫无目的地乱谈,一定要结合文章的观点来客观地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