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乐悦读)地理常识悦读_什么是丘陵
丘陵地区

工程量少 定,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与借方
重丘区选线 ★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面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 1、路线随地形布设,应注意横向填挖平衡。 ★或者只顾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采用极限 2、平、纵、横三面应综合设计。 接近极限的指标。 3、注意少占耕地,不占良田。
二、丘陵地区的路线特征
平面:以平曲线为主体。
纵面:线形起伏与地形
相适应。
横面:受平面、纵面约束。
三、丘陵地区的布线原则与要求
微丘区选线
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的组合。 地形起伏 ★横坡较缓的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的路基; 不应迁就微小地形,造成线形迂回曲折, 方向顺直 丘岗连绵 ★横坡较陡的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 也不宜采用长直线,造成纵面线形起伏。 ★ 相对高差不大应注意挖方边坡的高度,不致因挖方边坡过高而失去稳
• 丘陵地区 - 地形特征 • 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 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 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 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 “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 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 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 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 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 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断 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 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 • 丘陵是一种高度差在平原和山地之间的地形。各地对丘陵 的定义不十分一样。在相对而言比较平坦的地方高度差50 米就可能可以被称为丘陵,而在山地附近可能在高度差 100到200米以上才会被称为丘陵。
地理常识(精简)

地理常识(精简)1、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2、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3、等高线: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4、世界海陆分布: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5、陆地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
6、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世界上最大的两条山脉:①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②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科迪勒拉山系。
7、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8、高原:与平原在外貌上有类似之处,但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地形特点:海拔较高,起伏小,面平边陡。
9、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200米以上,地形特点:海拔较低,崎岖不平,坡度较缓。
10、盆地:四周被群山环绕,地形特点:四周高、中间低。
11、海底地形:通常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
12、地球的内力作用:地球的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
13、地震:是构造运动的一种特护形式,即大地的快速震动。
地震只是发生在地球表面至700千米深度以内的脆性圈层中。
14、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板块相对移动面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15、地壳的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重力及生物活动等,可使大气、水和生物等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壳表层物质的破坏。
16、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演示溶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17、丹霞地貌:是20世纪30年代以丹霞山为代表而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圆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是以广东省仁化县的丹霞山命名的,这就是丹霞地貌,它主要分布自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
初中地理:中国地理知识——高原,平原,盆地,丘陵

初中地理:中国地理知识——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一:高原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500米以上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广阔地区。
如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以及内蒙古高原。
还有国外的,比如巴西的巴西高原等。
青藏高原,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
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二:平原平原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个较大区域,主要分布在大河两岸和濒临海洋的地区。
如我国有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黑土地,东北粮仓),华北平原。
国外的亚马孙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三:盆地盆地,是指地球表面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因整个地形外观与盆子相似而得名。
换言之,盆地是基底表面相对于海平面长期洼陷或坳陷并接受沉积物沉积充填的地区。
沉积盆地既可以接受物源区搬运来的沉积物,也可充填相对近源的火山喷出物质,当然也接受原地化学、生物及机械作用形成的盆内沉积物。
简单来说,盆地就是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
我国有四大盆地,分别是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天府之国)。
四:丘陵丘陵,为世界五大陆地基本地形之一,是指地球岩石圈表面形态起伏和缓,绝对高度在500米以内,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由各种岩类组成的坡面组合体,起伏不大,坡度较缓,地面崎岖不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
在我国的丘陵有东南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丘陵和山地一样,是地表凸起的部分,两者经常交织在一起,很难区分开。
它们的差别不在绝对高度,而是相对高度的不同。
因此,全国各地都有丘陵分布,尤以长江以南较为集中。
最后,附加一张中国地形图,希望大家可以整体浏览一下今天的中国地理小知识先写到这里,彬同学认为地理是中高考都不可避免的科目,记得每天学习一点哦!。
中国地形介绍三大丘陵东南丘陵

中国地形介绍三大丘陵东南丘陵东南丘陵,是中国三大丘陵之首,指中国东南部一带的丘陵,是北至长江,南至两广(指广东、广西),东至东海,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即雪峰山以东)的总称,东南丘陵也是中国地形地貌中,分布最广最密集、土地面积最大的丘陵。
东南丘陵包含(江南丘陵、江淮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等),福建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徽省、湖北省、江苏省的全部地区或部分地区均为丘陵地形地貌。
东南丘陵的主要山脉有:黄山、九华山、衡山、丹霞山、幕阜山、庐山、井冈山、大别山等。
东南丘陵是指北至长江,南至两广,东至东海,西至云贵高原的大片低山和丘陵的总称。
地理位置: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雷州半岛以北,云贵高原以东。
经纬度位置:20°N——28°N,110°E——120°E。
地形多样,以低山丘陵为主,山脉盆谷交错分布。
东南丘陵气候上地跨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江南丘陵和闽浙丘陵属于中亚热带,降水充沛,热量丰富,是中国林、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的山区。
年均温16°—20℃,最冷月平均气温3°—8℃,最热月平均气温27°—30℃,≥10℃积温5000°—7000℃。
无霜期230—300天。
年降水量1200—1600毫米,具春多雨、夏酷热的气候特征。
华南丘陵属于南亚热带,年均温21℃左右,最冷月气温12°—14℃,低温平均值为2℃,≥10℃积温7300°—8300℃,无霜期360天左右,年降水量1700—2000毫米,具“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的气候特征。
它包括福建省、江西省、浙江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的部分或全部。
海拔多在200至500米之间,其中部分主要的山峰超过1500米。
丘陵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丘陵与低山之间多数有河谷盆地,因多红色土壤、土质肥沃、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经济林农业。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形特征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形特征地形特征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貌特征,包括地形起伏、海拔高度、地貌类型等,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形特征反映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势情况,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形成。
以下是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形特征的详细介绍:一、地形起伏地形起伏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程度,主要包括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等四种基本类型。
平原是指地势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通常适合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
丘陵是指比平原稍高,起伏较小的地区,适合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山地是指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的地区,主要由山脉和山地构成,适合旅游观光和勘探开发。
高原是指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的地区,通常环境严酷,不利于人类居住。
二、海拔高度海拔高度是指地球表面其中一点距离海平面的高度,通常以米为单位。
海拔高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气温、气压和气候等自然环境因素,也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海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小,氧气含量越少。
在高海拔地区,人们常常会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适应环境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
三、地貌类型地貌类型是指地球表面的不同形态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盆地和海洋等。
山脉是由一系列连接的山丘组成的地貌单位,通常形成于地壳板块碰撞的过程中,是世界各地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河流是由地表径流形成的水体,通常依据流域范围和水文特征进行分类,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之一、湖泊是地表低洼地区积聚水体形成的地貌单位,通常由湖泊水域和湖泊岸线组成,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
平原是指地势平坦且海拔较低的地区,主要由平原泛滥平原和沉积平原构成,适合发展农业和城市建设。
盆地是指地表为低洼地区,四周高而周围封闭,常以山、丘、海等环抱,最终形成长时间季节性气候和沙尘暴。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广阔的水域,覆盖了世界70%的地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总的来说,地形特征是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地面和地下形态特征的总称,反映了地球表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直接影响着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
地形部位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形部位知识点总结归纳地形部位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势特征,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峡谷、河流、湖泊等。
地形部位对于地球表面的形态、气候、植被、水文等有着重要影响。
在地理学、地质学、气候学等领域中,地形部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具有丰富的知识点。
1. 山地山地是指地球表面上海拔较高的地区,通常高度超过500米。
山地通常具有急剧的地势变化,多山峰陡峭、峰峦叠嶂。
山地的气候、植被、水文等特征与平原地区有较大的区别。
山地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高度的影响上,高山则气温低,空气稀薄,气候条件严酷。
2.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形类型,一般而言,丘陵的海拔高度在100至500米之间。
丘陵地形不像山地般陡峭,但比平原更为多变。
丘陵地形对气候、植被和水文有一定影响,例如,丘陵地形会对降水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形成小流域,成为河流和湖泊的源头。
3. 平原平原是指地球表面的较为平坦的地区,其海拔较低,通常处于山地和丘陵之下。
平原的地势相对较平坦,利于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
平原地区有着相对稳定的气候和水文条件,适宜农作物种植和人类居住。
平原地区也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生态系统,能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4. 盆地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地形低洼区域,多为山地或高原上的低洼地区。
盆地的特点是四面环山,地势较低,气候温暖干燥,地表往往会积聚大量水资源,形成盐湖、盐碱地等。
盆地内的气候、植被、水文等特征与周围地形有着很大的区别,对其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5. 高原高原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海拔较高,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
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苛刻,温度较低,气压较低,阳光强烈,氧气含量较低。
高原地区往往被称为世界屋脊,因为其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对生物和人类有着很大挑战。
高原对气候、植被和水文等有着显著影响,同时也是重要的水源地和农业生产区。
6. 峡谷峡谷是指地表的裂缝或缝隙,通常是由于地质活动形成的。
峡谷的地势急剧变化,地表陡峭,地形险要。
江南丘陵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

江南丘陵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江南丘陵泛指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的丘陵的总称,陆地海拔为200米—500米之间。
江南丘陵人口稠密、开发悠久、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国重要农业区之一。
下面小伙伴们可以看看它的具体位置以及气候特征。
江南丘陵地理位置江南丘陵,指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的丘陵的总称。
江南丘陵也是传统地理、人文学上的江南地区,包括江西、湖南两省大部分和安徽南部、江苏西南部、浙江西部边境。
该地域低山、丘陵、盆地交错分布,以湘江、赣江流域为中心。
介于北纬25°~31°,东经110°~120°,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
盆地中的白垩系和下第三系红色地层广泛出露,形成红色盆地,这些红色地层被河流切割成丘陵,则称为“江南红色丘陵”,海拔200~500米左右。
盆地丘陵周围为海拔1,000~1,500米的低山,主要山脉有安徽南部的黄山、九华山 ; 江西东部有黄岗山、武夷山、怀玉山 ; 江西、湖南之间有幕阜山、九岭山、罗霄山、武功山 ; 湖南西部有武陵山、雪峰山。
江南丘陵气候特征江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中亚气候区),年均温度16~20℃。
夏季酷热,且持续时间长, 最热月均温27~31℃;,极端最高气温各地均超过40℃,江西省吉安市有44℃,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有44.9℃的记录。
冬季较暖,最冷月均温3~9℃,极端最低气温超过—12℃。
10℃以上活动积温5000~6000℃,无霜期235~300天。
低丘盆地作物可一年三熟或两熟;山区作物一年两熟或一熟。
年降水量1300~1800毫米,是中国降水丰沛地区之一。
5、6月降水最多,7、8月降水较少。
地表径流量大。
山区径流深度约达1000毫米。
丘陵和盆地区也有800毫米左右,最小的湘江中下游谷地约700毫米。
河流水量大,汛期长,洪枯水位差较小,水量较平稳。
江南丘陵地貌结构燕山运动决定了全区地貌基本格局。
丘陵的地理知识点总结

丘陵的地理知识点总结一、丘陵地貌的形成和特征1. 丘陵地貌的形成丘陵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表受到外力和内力的作用,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形成了高低不平、起伏连绵的地表地形。
丘陵地貌的形成可以分为构造作用、风化侵蚀作用、水流侵蚀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地壳板块的抬升和下降、断裂、褶皱等过程都会导致地表地形的相应变化,形成了丘陵地貌的基础。
风化侵蚀作用则是地表受到日晒、雨淋和人工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丘陵地貌的具体形态。
2. 丘陵地貌的特征(1)地势独特:丘陵地貌的起伏不平,坡度适中,地势曲折,山丘重叠,形成了层峦叠嶂的景观。
在丘陵地貌上,可以看到一片片起伏连绵的山丘和山坡,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表形态,非常适合人们进行徒步旅行和自然观光。
(2)土壤肥沃:丘陵地貌的土壤一般比较肥沃,这是由于高低不平、起伏连绵的地形造成的,土壤的层次分明,土壤质地疏松,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并具有很好的通气和排水性能。
因此,丘陵地貌地区非常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和种植业。
(3)生态环境优美:丘陵地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优美,植被茂盛,山坡和山脊上常常可以看到茂密的森林和绿草如茵的山坡。
这些地方是野生动物的天堂,也是人们进行休闲娱乐和休闲运动的绝佳场所。
同时,丘陵地貌地区还具有丰富的水资源,是一些大中型水库、湖泊的理想选址地。
二、丘陵地貌的分布丘陵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不同的形式呈现。
在中国,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具有不同的地貌特点和景观特色。
1. 中国丘陵地貌的分布(1)长江流域丘陵地貌:长江流域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是一个重要的丘陵地貌分布区。
在长江流域,山丘重叠、河谷纵横,形成了独特的丘陵地貌景观。
湖北的恩施大峡谷、贵州的黔东南丘陵山地、湖南的吉首丘陵山地等地都是中国丘陵地貌的典型代表地。
(2)黄河流域丘陵地貌:黄河流域是中国北方丘陵地貌的重要分布区。
在黄河流域,丘陵地貌起伏不平,沟壑纵横,形成了独特的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丘陵是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地形,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高低起伏,坡度较缓。
在相对平坦的地方,高度较小(100米以下)孤立存在的山丘称为丘;而在山地附近高度差100~200米以上,群丘相连的地形才会被称为丘陵。
丘陵在陆地上的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高原与平原或山地的过渡地带,在南北美洲和欧亚大陆,都有许多的丘陵地带。
按分布位置,丘陵可分为:山间丘陵、山前丘陵、平原丘陵、海洋丘陵等。
我国的丘陵占全国总面积的十分之一,约有100万平方千米。
丘陵地区内的田野面积一般比较小,每块田野里的作物也不同,往往是粮食、蔬菜、果园和树林混合其中。
丘陵地区降水量较充沛,自古就是人类的重要栖息之地,也是果树林带丰产之地和人们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