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5年同济大学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博士名单

2000-2015年同济大学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博士名单
2000-2015年同济大学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博士名单

2000-2015年同济大学获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博士名单

吉林大学选聘博士生导师原则要求及基本条件

吉林大学选聘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学术业绩原则要求及基本条件 校学位字〔2014〕6号 一、对学术业绩的原则要求 申请担任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人员,其学术业绩必须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一)承担正式立项的高层次科研项目,并具有培养研究生所需要的充足的科研经费; (二)在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或者取得相当水平的其它科研成果。 二、学术业绩基本条件 (一)自然科学(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条件一 (1)近三年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主持纵向A类科研项目一项,且到账累计可支配科研经费达到80万元,或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主持横向A类科研项目一项(横向A类项目的经费标准为单个横向项目总经费不少于200万元)。 (2)近五年在science或nature(含子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条件二 (1)近三年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主持纵向A类科研项目一项,且到账累计可支配科研经费达到80万元,或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主持横向A类科研项目一项(横向A类项目的经费标准为单个横向项目总经费不少于200万元)。 (2)近五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Ⅰ.发表10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 Ⅱ.发表6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并取得相当于4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的其它科研成果。 条件三 (1)近三年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主持纵向A类科研项目一项,且累计到账可支配科研经费达到160万元,或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主持横向A类科

研项目一项(横向A类项目的经费标准为单个横向项目总经费不少于200万元),且累计到账可支配科研经费达到300万元。 (2)近五年取得下列成果之一: Ⅰ.发表8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 Ⅱ.发表3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并取得相当于5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的其它科研成果。 说明: (1)其它科研成果主要包括:国家级科研成果奖、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在EI核心源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等; (2)影响因子为0的SCI论文不予认可; (3)自然科学领域内各相关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提出不超过5种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EI期刊,在这些权威EI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相当于发表1篇SCI学术论文; (4)自然科学领域内各相关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提出不超过5种本学科领域国际顶尖期刊(须经学校审查认定),在这类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相当于发表3篇SCI学术论文。 其它科研成果的折算规则: (1)1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前三名获奖者相当于发表3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第三名之后的获奖者相当于发表2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 (2)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一名获奖者相当于发表3篇被SCI 检索的学术论文,第二名和第三名获奖者分别相当于发表2篇和1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 (3)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第一名获奖者相当于发表2篇被SCI 检索的学术论文; (4)1项获授权的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相当于发表1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 (5)2篇被EI核心源刊收录的学术论文相当于发表1篇被SCI检索的

同济大学机械学院导师信息

机械电子工程.陆敏恂男1949.03 409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严继东男1949.07 410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乌建中男1953.11 411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王安麟男1954.08 412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周奇才男1962.04 413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炯男1963.10 414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訚耀保男1965.02 415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万莉女1965.06 416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米智楠男1967.03 417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周爱国男1973.01 陆敏恂教授简介 陆敏恂,男,1949年3月4日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同济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曾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汽车研究所学习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进修,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分会理事、副秘书长,现从教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研究所。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和液压振动技术,为同济大学地下穿孔机研制小组主要成员。曾先后主持和参加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30多项,主持八六三课题新型曲线地下穿孔机方向检测、发讯和导向控制机理的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和其它多项奖项,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在各种杂志先后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陆敏恂1949年3月4日生于,汉族,籍贯,中国共产党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工会主席。 目录 1简介 2荣誉表彰 1简介 1973年进同济大学机电系工程机械专业学习,1977年毕业。1993年8月至1994年8月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汽车研究所学习,1994年8月1995年3月在德国狼堡大众汽车公司进修。1997年至2002年在同济大学攻读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在同济大学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从教于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电子研究所,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研究方向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和液压振动技术,为同济大学地下穿孔机研制小组主要成员。是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液压分会理事、副秘书长。

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装帧规范

附件3: 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装帧规范 (2016年3月) 研究生学位论文集中反映了研究生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是学校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质量,特制订此规范。要求凡在本校申请博士或硕士学位者在撰写学位论文时,统一执行本规范。 1 学位论文基本结构 学位论文基本结构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 1.1 前置部分 (1) 封面 (2) 原创性声明和《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 (3) 序或前言(可根据需要) (4) 摘要及关键词 (5) 目次页 (6) 插图和附表清单(可根据需要) (7) 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可 根据需要) 1.2 主体部分 (1) 引言(或绪论) (2) 正文 (3) 结论 (4) 参考文献 (5) 注释(可根据需要) (6) 附录(可根据需要) 1.3 结尾部分 (1)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 后记和致谢 (3) 封底 2 编写规范与要求 2.1 前置部分

2.1.1封面 封面(含扉页)包括以下要素: 论文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四版),可到图书馆查询。 单位代码:10183。 密级:密级一般设定为公开,涉密级别分为秘密、、绝密。凡涉密论文需根据《吉林大学研究生涉密论文暂行规定》(校研院字[2007]18号)办理审批手续。 研究生学号:填写由研究生管理处统一编排的研究生学号,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填写由学位办公室给定的学号。 学位类别:按申请专业的学科门类和学位级别进行分类。 学术学位硕士、博士填写为“XX学硕士或博士”,如“工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等,即在学位等级前将所获学位的学科门类加上;专业学位硕士、博士直接写上专业学位名称,如“临床医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兽医博士”等(我校各专业学位标准名称见附件)。 校徽:蓝色,大小为3×3cm。 论文题目:应准确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必要时可加副标题。论文题目(包括副标题)总长度不要超过30个汉字。论文题目需同时翻译成英文,写在汉语题目之下。论文题目在封面中间居中排列。 作者姓名:姓名所使用的汉字必须与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完全一致。 专业名称:必须严格按照“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专业名称填写,不得使用简称。 导师姓名:导师姓名后附职称,姓名与职称之间应空一个汉字的位置。 培养单位:填写研究生的具体培养单位,如“商学院”、“古籍研究所”等。 论文完成时间:在论文封面下部,居中填写论文打印成稿的年月。 吉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封面及扉页格式请分别参考附件1和附件2。 2.1.2 原创性声明和《中国优秀博硕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 本部分使用统一的格式,具体内容见附件3和附件4。 2.1.3 序或前言 学位论文的序或前言,一般是作者对本篇论文基本特征的简介,如说明研究工作缘起、背景、主旨、目的、意义、编写体例,以及资助、支持、协作经过等。这些内容也可以在正文引言(或绪论)中说明。 2.1.4 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主要内容的概述,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摘要应阐明研究的目的,所获得的主要成果,学位论文的论点及论据。同时也应客观地阐述

同济大学学工信息管理系统

同济大学学工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出国(境)交流申请与审批流程使用说明(教师端)

一、浏览器要求(重要) 请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进行操作。 注:360系列浏览器使用时,不支持兼容模式,请使用极速、IE11模式 浏览器清除缓存操作如下: 1.打开浏览器的开发者模式(F12,或者CTRL+SHIFT+I) 2.右键刷新按钮选择清除缓存并硬性加载。

二、用户登录 1.登录地址:,点击右上角登录按钮,用统一身份认证用户名和密码登 录平台。(即用户名为工号,密码为统一身份认证密码,统一身份认证的初始密码为18位身份证号码的倒数第七位至倒数第二位) 2.进入服务菜单页面的上方搜索栏搜索“学生出国(境)”,或者在下 方APP列表中找到学生出国(境)模块。

三、审核学生出国申请单 进入APP后,系统会自动跳转到待审核的学生申请单页面,点击查看申请单按钮,查看学生信息以及出国项目相关信息。相关邀请函,附件等需要下载后打开阅览。满足出国要求的申请单可以点击通过并填写通过理由,不满足要求的申请单可以进行不通过或者是退回到学生个人的操作。

四、其他功能 (1)自定义列:点击自定义列可以勾选想要呈现在界面的申请单的字段。 (2)高级搜索:点击高级搜索后勾选筛选条件,输入关键字后点击执行高级搜索并且获取筛选后的数据。 (3)导出:根据现在查询出来的结果进行数据的导出成EXCEL格式到本地。 五、学生附件及其他内容修改

学院学工环节的审核老师可以直接修改学生申请单的三项附件(邀请函、公派证明、行前教育)。如果学生仅仅是附件缺失且不想再重新走流程的情况下可以在此环节由审核老师替学生完成对应的附件修改/上传。 其他内容修改:日程安排、经费表未填或填写不规范的学生,退回申请单后由学生进行修改。 个人简历不需要回退,由学生自行修改。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查条件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招生资格审查条件 一、能认真履行导师职责,培养研究生质量较好,每年有足够的时间指导博士生。 二、招收研究生的最高年龄一般限定在退(离)休前三年。博士生指导教师退(离)休年龄按照《吉林大学关于教职工退(离)休的暂行规定》(校发[2001]294号)文件执行。 三、近三年来科研成果显著,目前正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或其它科研项目,有可支配的科研经费。具体要求如下: (一)自然科学(达到下列条件之一) 条件一 (1)近三年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主持科研项目的累计可支配经费达到25万元以上。 (2)近三年在science或nature(含子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 条件二 (1)近三年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主持科研项目的累计可支配经费达到25万元以上。 (2)近三年内发表4篇进入SCI检索的学术论文,或发表2篇进入SCI检索的学术论文并取得相当于2篇SCI检索论文的其它科研成果。 条件三 (1)近三年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主持科研项目的累计可支配经费达到45万元以上。 (2)近三年内发表4篇进入SCI检索的学术论文,或取得相当于4篇SCI检索论文的其它科研成果。 说明: (1)科研项目分类按我校科学技术处规定执行; (2)其它科研成果主要包括:国家级科研成果奖、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以上奖励、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在EI核心源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等; (3)影响因子为0的SCI论文不予认可; (4)自然科学领域内,各相关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提出不超过5

种本学科领域公认的权威EI期刊,在这些权威EI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相当于发表1篇SCI学术论文; (5)自然科学领域内,各相关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可提出不超过5种本学科领域国际顶尖期刊(须经学校审查认定),在这类期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相当于发表3篇SCI学术论文。 其它科研成果的折算规则: (1)1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前三名获奖者相当于发表3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第三名之后的获奖者相当于发表2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 (2)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第一名获奖者相当于发表3篇被SCI 检索的学术论文,第二名和第三名获奖者分别相当于发表2篇和1篇被SCI 检索的学术论文; (3)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第一名获奖者相当于发表2篇被SCI 检索的学术论文; (4)1项获授权的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相当于发表1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 (5)2篇被EI核心源刊收录的学术论文相当于发表1篇被SCI检索的学术论文; (6)制定标准、完成国家级地质调查报告、获得未转让的新药证书、经国家或省部审定的动植物新品种等成果折算SCI检索论文规则由相关学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制定。 (二)人文社会科学 (1)近三年内在A类学术刊物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在C类学术刊物上发表3篇学术论文(1篇B类相当于2篇C类),或取得相当于3篇C 类学术论文的其它科研成果。 (2)近三年以课题负责人身份主持科研项目的累计可支配经费达到5万元。如认定的科研成果达到学校标准的2倍,则到账可支配经费需达到2.5万元;认定的科研成果达到学校标准的3倍,则到账可支配经费需达到1万元;认定的科研成果达到学校标准的4倍及以上,则到账可支配经费需达到0.5万元。 说明: (1)学术论文等级分类按我校社会科学处规定执行。 (2)其它科研成果主要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

吉林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吉林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 校研院字[2014]35号为积极倡导科学严谨的学风和勇于创新、科学求实的进取精神,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促进我校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定本办法。 一、评选原则 科学公正、注重创新、宁缺毋滥、学术诚信。 二、评选要求 (一)评选标准 1.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应符合以下条件: (1)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 (2)在理论或方法上有所创新,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 (3)材料翔实,推理严密,行文规范,文字表达准确。 2. 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应符合以下条件: (1)选题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 (2)在理论或方法上有所创新,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3)材料翔实,推理严密,行文规范,文字表达准确。 3. 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应符合以下条件: (1)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实用价值;

(2)研究内容来源于区域或行业的工作需求,能够解决相关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并预期能取得一定的应用效果; (3)材料翔实,推理严密,行文规范,文字表达准确。 (二)以下学位论文不在参评之列: 1.作者答辩前已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含副高级)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2.涉密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 三、评选规模 每学年度评选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不超过授予博士学位总数的10%,优秀学术学位硕士学位论文200篇,优秀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100篇。 四、评审程序 (一)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由各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学校给定的名额评审确定。 各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在每年6月份的学位评定工作中,结合本学年度内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评定情况,按给定名额评审确定。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均应有序报送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评审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天。 五、对已入选的吉林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如存在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取消其吉林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称号。

同济大学信息系统安全责任书 - 网络信息服务

同济大学信息系统安全责任书 为保障校园网网络与信息安全,有效防止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本部门信息系统(IP: 域名:)在从事信息服务过程中,郑重承诺遵守 本责任书所列事项,对所列事项负责。如有违反,由本部门承担由此带来的相应责任。 一、遵守“同济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条例”的各项规定,按照“谁 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做好本信息系统 的运维和管理工作。 二、用户在学校网站群和虚拟机上建立的网站,原则上将只允许开通80 端口用于网页的访问。用户在网站群上建立的信息系统,只需要负责系 统内容的建设和管理,网络管理中心将负责系统软硬件的运行、维护和 管理。用户在虚拟机上建立的信息系统,需要负责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和系统内容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网络管理中心将只负责系统硬件平台 的维护和管理。用户申请设立具有独立服务器的信息系统(放置在学校 托管机房或自我保管),原则上将不予开通80端口,用户将负责该信息 系统所有软硬件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网络管理中心将只提供网络 接入和域名解析服务。 三、用户应建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信息系统管理员、日常运维人 员,做好信息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严格审核网站发布内容,合理分 配信息发布权限,保证信息发布内容的合法和安全。 四、确定专人做好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记录和保存访问日 志,时跟踪运行状况,及时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升级和技术维护,出现 异常情况应按应急处置预案处置并向网络管理中心报告。信息系统管理 人员有义务按照网络管理中心的要求报告系统的使用情况、运行情况和 维护情况等,并接受相关检查。 五、网络管理中心将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扫描和检测,对发现安全 隐患的,将立即通过邮件或短信等方式通知管理人员要求限时整改并关 闭外网访问,管理人员有义务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网络管理中心的要求做 好信息系统的安全整改工作。在信息系统出现重大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时,同意网络管理中心在未事先告知的情况下,断开信息系统与校园网 的连接,停止相关服务。 六、本责任书有效期一年。在责任期内,责任书各条款不因负责人变化 而变更或解除,接任负责人应履行相应职责。 第一责任人:单位盖章: 分管安全负责人: 申请人: 年月日

吉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要求

附件8: 吉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及答辩要求 博士研究生 1、要求 (1) 论文评审:所有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论文评审工作(5份)均以“双盲”评审方式进行。 (2)答辩委员会组成:由5至7名具有教授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有两位校外专家(不含校外在我校兼职的博士生导师)。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尽量聘请博士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指导教师以外的博士生导师担任。 (3)学位授予材料的填写打印:答辩申请者通过“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答辩系统”核对基本信息并提出答辩申请,在研究生培养单位审查通过后,即可通过系统打印学位授予材料。所有表格使用A4纸打印,一式两份。打印的表格中如有需填写的空项,请用蓝黑、黑色墨水钢笔或碳素笔手写填入。 (4)学位论文提交:答辩结束后,每位学位申请者须向所在培养单位上交至少四本精装博士学位论文。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所收材料的送交地点和方式,请根据《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材料归档规定》(校研院字〔2003〕10号)中的具体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及装潢必须按学位办公室制订的《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装潢规范》(见附件二)撰写和装订。电子版论文按照《吉林大学申请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电子照片提交办法及要求》(见附件四)在网上提交。 2、答辩申请和资格审查 每位学位申请人在申请答辩时,首先要使用个人的学号和密码登录《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点击“答辩人基本信息审核”,对个人信息进行核对。在确保本人基本信息无误且培养单位对基本信息审核通过的情况下,在线提交电子版学位论文。电子版学位论文提交完成后,点击毕业答辩栏下的“答辩申请信息录入”,根据列出的内容将所需信息填写完整后,提出答辩申请。如果个人基本信息有误,请按照说明向培养单位或研究生综合处提出修改申请,予以更改。 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审核。各单位及所在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对申请者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否欠费等进行审核。待“双盲”专家评审意见全部返回后,各单位要根据专家的审核意见,按照《吉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以及《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暂行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确认申请者能否进行答辩。如具备答辩资格,培养单位及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要对答辩申请者的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到学位办公室领取答辩表决票。 3、报送学位审查材料 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后,各培养单位将学位讨论结果录入到系统中,同时将各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表决票及会议记录送交学位办公室。同时,各培养单位在《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与学位相关”栏目下的“报表打印”选择“学术学位博

同济大学2014年博士生各院系复试要求及安排

同济大学2014年博士生各院系复试要求及安排 [发表时间]2014-4-15 [浏览次数]271742 各位考生: 各院系可参加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复试安排附后(持续更新中),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参加复试成绩要求:外语成绩≥40分,业务一成绩≥40分,考生名单:徐昊、胡道华、宝璐尔和卢勇;根据对口支援高校的学科发展需要和所在学校人事处备案情况,综合入学考试成绩,确定参加复试名单如下:井冈山大学:刘贤亮、汤鹏杰、曾劲涛、朱景文、肖忠跃、滕永琛、蒋芬、刘恩盛、许冬梅和章长城,新疆大学:陈菊香。请符合报考院系初试成绩要求、资格审核制审核合格的考生和相关专项计划考生按时参加复试。 一、复试时须提供材料 准考证、身份证、“同济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本科及硕士期间的成绩单原件(复印件须加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成绩公章或考生档案所在管理部门公章)、两位专家的推荐书、硕士学位论文(附评议书)、公开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证明书、获奖证书、自我评价和报考院系要求携带的其他材料。 二、复试内容 复试阶段总分400分,其中:专业课笔试,满分100分;专业外语(一般为笔试),满分50分;外语口语和听力(口试),满分50分;专业综合(形式为口试或口试与笔试结合);满分100分;复试材料评价,满分100分。 三、体检要求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均须参加体检,体检可在我校医院进行,也可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我校医院体检时间:周一~周五上午8:00~11:00,下午13:30~16:30 地点:校医院(四平路校区,赤峰路50号)二楼体检中心,咨询电话65983225 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进行。 如不在我校医院进行体检,复试时将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检报告交报考学院。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各院系参加复试须达到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复试安排如下:

博士毕业论文发表要求

1、北京大学:2篇北大中文核心 在申请学位前,一般应以北京大学名义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时本人可以第二作者)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重要刊物上至少发表或被接受发表2篇论文。未达到要求者,一般不接受其学位申请。各专业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数以及本专业的“重要刊物”、“核心刊物”名称,由各院(系、所、中心)结合本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作出规定,并列入培养方案。[1] 2、武汉大学:1篇权威期刊或2篇北大核心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必须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或至少有两篇发表在核心刊物上的学术论文。[2] 3、中国人民大学:2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3] 4、吉林大学: 没有收集到具体文件。根据送到重庆大学评审的博士论文《从“法律文化研究”的角度审视马克斯·韦伯的法律社会学》第150页《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来看,作者发表的5篇论文中只有1篇属于CSSCI,其余4篇均是非期刊论文(其中有一篇是报纸,另3篇为以书代刊。) 5、中国政法大学:公开发表2篇或1篇1万字以上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第一至第三学期,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每个学期分别提交至少1篇本专业的科研论文(每篇应在5千字以上),并于第一学年末提交学年论文1篇(字数应在1万字以上)。上述论文经导师评阅合格后,计2学分。在中期考核之前,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身份或独着正式发表2篇(每篇应在5千字以上)或1篇1万字以上学术论文。[4] 6、西南政法大学:3篇核心期刊 说明:该校期刊目录为北大中文核心与CSSCI合并数据,再加上部分经学校承认的期刊或者书籍,共计1500多种。[5] 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篇核心 说明:只收集到在职博士生提前毕业要求——在申请提前毕业时,必须在该校认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重点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三篇。[6]据此推测,正常毕业博士生发表论文要求不可能高于3篇。 8、厦门大学:2篇全国中文核心或1篇一类核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拟录取博士研究生名单(硕博连 …

韩潇SY130112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硕博连读明开胜SY130120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硕博连读唐武魁SY130121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硕博连读温斯涵SY130122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硕博连读徐洪杰SY130122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硕博连读杨辉SY130122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硕博连读叶辉SY130123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硕博连读赵爽SY130124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硕博连读常勇SY140110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硕博连读富中恒SY140111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硕博连读胡斌SY140112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硕博连读解秀波SY140113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硕博连读秦芳彧SY140122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硕博连读邵蔚SY140122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硕博连读苏旬文SY140122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硕博连读熊亮亮SY140130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硕博连读张超SY140131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硕博连读张涛SY140132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硕博连读张越SY140132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硕博连读赵聪SY140132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硕博连读杨波SY1209147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非定向硕博连读张博宇SY1224127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非定向硕博连读付饶SY1324115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非定向硕博连读曹凯华SY1402202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非定向硕博连读夏冬SY1402310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非定向硕博连读周家琦SY140232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非定向硕博连读高贺利SY1402409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非定向硕博连读郭宇鲲SY1402413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非定向硕博连读黄文乾SY1402416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非定向硕博连读

关于同济大学2015年推荐硕博连读的通知-发

关于同济大学2015年推荐在校优秀硕士生硕博连读的通知 各博导: 根据《2014年全国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教学〔2014〕4号,2015 年教育部相关文件还未下达)的规定,为了加快博士生的培养进程,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决定从2013级硕士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生硕博连读。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硕博连读 硕博连读是指招生单位从本单位完成规定课程学习并且成绩优异,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遴选博士生的方式。拟进行硕博连读的学生按招生单位的规定提出申请,经本专业博士生导师同意及招生单位核准,且通过招生单位的博士生入学考核后进入博士生阶段的学习。 二、选拔原则 在校硕士生硕博连读的选拔工作应贯彻德、智、体全面衡量,公开竞争,公正选拔,保证质量,择优推荐的原则。 三、推荐对象 本次推荐、选拔在校优秀硕士生硕博连读须为2013年入学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完成规定课程学习,成绩优异,且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四、选拔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诚信公正,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合作品质和敬业精神。 2.综合素质较强,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具有创新意识。 (1)课程学习:课程成绩优良。第一外国语成绩70分及以上;学位课程加权平均成绩80分及以上或在本学院同届研究生中排名前15%以内。 (2)科研能力:参加课题研究,已表现出较强的科研能力,有培养潜能。 (3)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 3.身心健康。 4.在读硕士期间受到任何处分者、课程考试有重考重修记录者、及未向学校交纳应缴的各类费用者,不得参加选拔。

同济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同济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013-2014学年第6次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维护校园各类信息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有效发挥信息系统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序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贯彻“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归口管理”的原则,实行学校、业务主管部门、使用部门分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逐步实现“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安全可靠”的建设目标。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是由校长办公会授权,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审议决策机构,负责审议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经费预算;审议学校信息化建设、运维管理及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审议信息化建设各部门的责任分工、资源分配以及考核机制;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进行审议和决策。 第四条信息化办公室作为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也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信息标准规范、经费预算;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运维管理及信息安全规章制度;负责分期实施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对具体项目进行组织协调与实施推进;负责对各业务系统信息资源进行集成与整合;负责对学校各单位申报的信息化新建和改造项目进行审核,为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负责健全和完善信息化工作管理体系;负责管理校园信息基础设施;负责公共信息平台应用的推广与培训。 第五条学校信息化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是信息化建设重要技术问题与重大管理事项的咨询机构,负责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进行论证,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重大技术问题提供咨询;对信息化办公室提供技术性指导。 第六条学校各有关单位原则上应明确具体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分管领导与信息员。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本单位业务系统建设、推广,监督学校信息化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在本单位的执行,同时也是本单位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信息员负责本单位相关业务系统数据的更新和维护,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完整性和安全性,负责本单位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置双聘信息员,采用所在单位与信息化办公室双聘制度,共同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 第三章信息标准和编码的管理 第七条信息化办公室制定和发布信息共享和交换标准,对信息标准的编制过程实施统一管理,落实相关编制代码的具体编制单位,协调编制之间的冲突,有权责令编制冲突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拟录取博士研究生名单(申请考核)

808588280 封波10006519901000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申请考核909595280 李超10006519901000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申请考核909595280 张迪10006519901000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申请考核898990275 焦宗戈100065199010004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899293275 王传军10006519901000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申请考核889293260 孟萌萌10006519901000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申请考核858585260 屈婷10006519901000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非定向申请考核959494255 曹媛100065199010008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808590255 谷宾100065199010009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申请考核859090255 郭跃岭100065199010010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非定向申请考核808585255 武晓燕100065199010011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607570265 谢喆100065199040012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机械及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506472260 刘济洲100065199040013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流体与声学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605369260 郑俊超100065199040014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526065258 周越100065199040015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808585263 王守辉100065199100016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909592276 程虹100065199100017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888590266 高星100065199100018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定向申请考核909290266 江天云100065199100019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909095272 杨贤达100065199100020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858790270 刘海波100065199100021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909293273 张屾100065199100022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818380232 王健100065199100023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定向申请考核828485260 连文玺100065199100024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757065250 孙磊100065199100025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709095266 刘强100065199100026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889090269 郝梓凯100065199100027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839088256 易越100065199100028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非定向申请考核889194266 刘庆峰100065199100029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定向申请考核

同济大学学工信息管理系统

同济大学学工信息管理系统学生出国(境)交流申请使用说明(学生端)

一、浏览器要求 请在WINDOWS环境下使用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进行操作。 注:360系列浏览器使用时,不支持兼容模式,请使用极速、IE11模式 浏览器清除缓存操作如下: 1.打开浏览器的开发者模式(F12,或者CTRL+SHIFT+I) 2.右键刷新按钮选择清除缓存并硬性加载。

二、用户登录 1.登录地址:,点击右上角登录按钮,用统一身份认证用户名和密码登 录平台。(即用户名为学号,密码为统一身份认证密码,统一身份认证的初始密码为18位身份证号码的倒数第七位至倒数第二位) 2.进入服务菜单页面的上方搜索栏搜索“学生出国(境)”,或者在下 方APP列表中找到学生出国(境)模块。

三、学生发起个人申请 进入APP后,在“出国/境申请”栏目下点击个人申请,选择申请对应的出国项目(可进入申请页面查看出国项目类型确认是否为自己本次申请的项目),填写申请单时,带*的为必填项,不可编辑的项目为只读项。 出国/境信息中:

(1)如有多个目的地,则选择多个目的地;特殊地点选择其他后手动填写。(2)申请理由根据括号内提示填写(3)邀请函与其他附件分开上传。 个人信息中: 需要填写个人的外语水平,通过考试并考取证书的级别考试或分数足够的可以勾选对应的英语级别水平。 日程安排中: 根据实际情况与出国时长填写行程安排。两周以内的一天一条行程记录;超过两周少于三个月的一周一条行程记录;超过三个月的可一个月一条行程记录。(请认真填写) 经费表中: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费用的出资方。选择了校内经费的部分请在项目名称与项目编号一栏里补充完整,选择了校外经费的请在经费方式里选择出资方。校外经费的出资方与出资人等详细信息、联系方式在经费说明里补充完整。如自费项目,请在项目名称与项目编号一栏填“无”。 (请认真填写)

吉林大学博士毕业要求

各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我校“博士学位申请者学术成果基本要求”已经确定,具体要求如下: (一)自然科学类博士研究生申请答辩,原则上必须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且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一篇。自然科学类博士研究生指在我校理学、工学、医学及农学学科学习的所有博士研究生。 (二)对从事应用类研究的自然科学类博士研究生(应用类博士研究生),不要求一定发表被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参与实际到款经费在30万元以上的国家级项目或实际到款经费在50万元以上的横向项目的研究工作。其导师应为项目负责人。 2、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或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且被EI 收录的学术论文三篇。 3、答辩前导师应写出对论文的详细介绍和评价,与论文一起送审。 应用类博士研究生的确认,根据其研究方向,在入学时,由培养单位会同导师进行确定。 (三)人文社会科学类博士研究生申请答辩,必须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且被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一篇,或被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两篇。人文社会科学类博士研究生指在我校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及管理学学科学习的所有博士研究生。 (四)对跨文理学科进行交叉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根据专业具体情况以不低于学校所确定的自然科学类或人文社会科学类博士学位申请者学术成果基本要求的标准执行。 以上要求从2008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开始执行。 根据学校的标准,各学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也制定了相应的要求。请各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各自学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不低于学校和所属学部标准的博士学位申请者学术成果要求细则,特别要在以下方面予以明确: 1、内容要求:所制定的“成果要求”中,所要求的学术成果必须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 2、署名要求:对学位申请者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署名必须是第一作者或除本人指导教师外第一作者(国家发明专利排名第一位或是除本人指导教师外排名第一位),署名单位应是吉林大学。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导师信息表

同济大学土木学院硕士导师信息表(资料来源:同济研究生院网站)1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刘妙龙男1944.06教授土木学院2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周炳中男1959.10副教授土木学院3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石忆邵男1963.09教授土木学院4岩土工程孙 钧*男1926.09教授土木学院5岩土工程周 健男1957.10教授土木学院6岩土工程杨 敏男1960.05教授土木学院7岩土工程袁聚云男1960.09教授土木学院8岩土工程高广运男1961.10正高工土木学院9岩土工程李镜培男1963.12教授土木学院10岩土工程姚笑青女1964.02副教授土木学院11岩土工程赵春风男1964.04教授土木学院12岩土工程楼晓明男1965.02副教授土木学院13岩土工程蒋明镜男1965.03研究员土木学院14岩土工程黄茂松男1965.05研究员土木学院15岩土工程艾智勇男1966.10副教授土木学院16岩土工程熊巨华男1966.10副教授土木学院17岩土工程钟才根男1966.11副教授土木学院18岩土工程马险峰男1972.02副研究员土木学院19岩土工程钱建固男1972.10副教授土木学院20岩土工程陈 宝男1973.10副教授土木学院21岩土工程梁发云男1976.03副教授土木学院22结构工程沈祖炎*男1935.06教授土木学院23结构工程钱若军男1945.10研究员土木学院24结构工程朱慈勉男1947.07教授土木学院25结构工程苏旭霖男1948.03正高工土木学院26结构工程马人乐男1951.06教授土木学院27结构工程许 强男1951.11教授土木学院28结构工程金国芳女1952.07研究员土木学院29结构工程吕西林男1955.01教授土木学院30结构工程刘祖华男1955.09教授土木学院31结构工程陈以一男1955.12教授土木学院32结构工程巢 斯男1956.11正高工土木学院33结构工程苏小卒男1956.11教授土木学院34结构工程陈世鸣男1957.04教授土木学院35结构工程郑毅敏男1957.06正高工土木学院36结构工程程才渊男1957.08副研究员土木学院37结构工程丁洁民男1957.09研究员土木学院38结构工程罗永峰男1957.10教授土木学院39结构工程李 杰男1957.10教授土木学院40结构工程陆洲导男1957.11教授土木学院41结构工程屈文俊男1958.11教授土木学院42结构工程钱 江男1960.01教授土木学院43结构工程祁德庆男1960.09副教授土木学院44结构工程邓洪洲男1960.11教授土木学院45结构工程周德源男1960.11教授土木学院

吉林大学博士文答辩要求

附件一: 吉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要求 博士研究生 1、要求 (1)论文评阅: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人应聘请与论文相关学科的具有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进行评阅。对属于跨学科的博士学位论文,必须聘请所涉及的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评审。论文评阅人应该是责任心强,学风正派,在该学科领域内学术造诣较深,并在近几年内有科研成果的专家。 论文评阅人为5-7人,其中最多只能聘请1位校内专家。要注意扩大校外评阅专家的范围,同一单位的评阅专家不能超过2人,并且在长春市聘请的评阅专家最多不能超过3人。应尽可能聘请博士生导师担任论文评阅人,博士生导师应占评阅人总数的2/3以上(含2/3)。指导教师不能做论文评阅人。论文评阅意见至少要收回5份,所有收回的评阅意见均为有效评阅。 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安排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事宜,学位申请者本人不能参与论文评审过程中的任何环节。评阅专家名单须由所在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查,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评阅。各单位应确保论文评阅人有不少于1个月的评阅论文时间。 (2)答辩委员会组成:由5至7名具有教授职称(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应有两位校外专家(不含校外在我校兼职的博士生导师)。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尽量聘请博士生导师,答辩委员会主席由指导教师以外的博士生导师担任。 (3)学位授予材料的填写打印:答辩申请者通过“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论文答辩系统”核对基本信息并提出答辩申请,在研究生培养单位审查通过后,即可通过系统打印学位授予材料。所有表格使用A4纸打印,一式两份。打印的表格中如有需填写的空项,请用蓝黑、黑色墨水钢笔或碳素笔手写填入。 (4)学位论文提交:答辩结束后,每位学位申请者须向所在培养单位上交至少四本精装博士学位论文。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所收材料的送交地点和方式,请根据《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材料归档规定》(校研院字〔2003〕10号)中的具体要求执行。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及装潢必须按学位办公室制订的《吉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装潢规范》(见附件二)撰写和装订。电子版论文按照《吉林大学申请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学位论文电子版和电子照片提交办法及要求》(见附件四)在网上提交。 2、答辩申请和资格审查 每位学位申请人在申请答辩时,首先要使用个人的学号和密码登录《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点击“答辩人基本信息审核”,对个人信息进行核对。在确保本人基本信息无误的情况下,点击毕业答辩栏下的“答辩申请信息录入”,根据列出的内容将所需信息填写完整后,提出答辩申请。如果个人基本信息有误,请按照说明向培养单位或研究生综合处提出修改申请,予以更改。 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工作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审核。各单位及所在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应对申请者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否欠费、论文评阅专家名单等进行审核,合格后发放相关评审材料。待专家评审意见全部收回后,各单位要根据专家的审核意见,按照《吉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以及《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工作暂行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确认申请者能否进行答辩。如具备答辩资格,培养单位及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要对答辩申请者的答辩委员会人员组成进行审查。审查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