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85
第一外国语(英语)
3
70
高等混凝土结构理论
3
85
塑性力学与强度理论
2
84
混凝土强度理论
3
90
研究成果
类型
题目
时间
刊物名称;会议名称;
出版单位;
专利、获奖颁发部门
作者姓名
第一
第二
国内重要刊物、
国外主要学术刊物
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EI:20103213129100)
2010.7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姓名
宋力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75.12.18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学士学位专业
建筑工程
硕士学位专业
结构工程
攻读博士学位专业
结构工程
入学年月
2005.9
指导教师
顾祥林
答辩日期
2008.12.17
论文题目
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性能与寿命评估
学位课成绩
科目
学分
成绩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宋力
T.Chen
公开发行的其它刊物
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试验
2009.7
低温建筑技术
宋力
张伟平
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刚度衰减规律
2009.8
低温建筑技术
宋力
答辩委员会主席
金贤玉
工作单位
浙江大学
答辩委员会决议
论文“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性能与寿命评估”对碳纤维布加固及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疲劳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和深入的理论分析,研究了其疲劳损伤发展过程和破坏机理,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并进行了验证。论文选题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12根碳纤维布加固和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弯曲疲劳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疲劳的影响因素、损伤过程及破坏机理。2、利用疲劳试验后锈蚀钢筋混凝土梁中获取的40根锈蚀钢筋进行拉伸试验,得出了疲劳荷载作用后锈蚀钢筋的荷载—变形曲线,经回归分析建立了疲劳荷载作用后锈蚀钢筋的本构关系。3、基于材料损伤特性与截面分析,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及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评估方法,描述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损伤全过程,并利用该方法对影响碳纤维布加固及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主要参数进行了分析。4、对10根碳纤维布加固及未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考察了锈蚀率、荷载水平和碳纤维布加固量对加固梁动力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动力特性测试结果,提出了基于动力实测的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的评估方法。答辩委员会认为,论文内容翔实,试验工作和理论分析工作量大,试验方法正确,试验数据可靠,理论分析严谨,论据说明充分,获得了疲劳荷载作用后锈蚀钢筋的本构关系、碳纤维布加固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疲劳寿命评估等创新性研究成果。反映作者掌握相关研究现状,熟悉相应的试验技术,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论文答辩过程中,宋力同学叙述条理清楚,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经过讨论和无记名投票,一致同意宋力同学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2010.2
土木工程学报
蒋坤
夏才初
郑开下穿越工程非饱和土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2009.6
地下空间
蒋坤
夏才初
郑开下穿越工程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室内试验研究
(EI: 20091712054429)
2009.4
岩土力学
蒋坤
丁文其
答辩委员会主席
朱合华
工作单位
同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
答辩委员会决议
蒋坤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魁岐2号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所关心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针对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分步施工的特点,提出了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过程荷载计算方法,并利用研究所得到的基于过程荷载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对依托工程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进行了围岩压力计算。(2)提出了节理岩体中围岩松动区范围的确定标准,并结合节理发育程度与围岩级别的关系,对不同围岩级别中节理发育程度对围岩松动区范围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节理展布特征与围岩松动区形状的关系。(3)提出了节理岩体中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合理净距取值的判定准则。并根据此判定准则得到了依托工程特大断面小净距隧道不同围岩级别中合理的净距。论文写作规范、计算分析可靠,表明该同学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总体上条理清晰,研究方法正确,结果可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论文表明该同学基础理论较扎实,专业知识宽广,文献阅读综合能力强,已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答辩过程中该同学表达清晰,回答问题准确。答辩委员会经过讨论和无记名投票,对其论文答辩表示满意,全票(6票)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蒋坤同学工学博士学位。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陈以一
国际主要学术会议
A testing model study on dynamic process of truss structure introduced by local member failure
2009.12
ICASS
王磊
陈以一
公开发行的其它刊物
连续倒塌动力效应对极限承载力影响的数值分析
2009.8
结构工程师
王磊
陈以一
10000kN大型多功能结构试验机反力架有限元分析
2007Hale Waihona Puke 7工业建筑(增刊)王磊
李建华
答辩委员会主席
童乐为
工作单位
同济大学
答辩委员会决议
王磊同学的博士学位论文“桁梁结构体系的连续性倒塌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以大跨度桁梁结构为对象,对其连续性倒塌试验方法和倒塌机理进行研究。论文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前景。论文研制了具有非干扰性、破坏瞬时性、操作可控性、破坏位置可移植性的桁梁构件初始破断引入装置,应用非接触式平面位移测量系统和高频应变测试系统进行了结构连续性倒塌过程中超大变形和动位移的测量,完成了4组不同模型参数的桁梁结构连续性倒塌试验;对连续性倒塌试验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有效模拟了试验破坏过程和破坏模态;通过参数分析研究了初始破断杆件的失效时间、节点构造以及阻尼等因素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以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为依据对桁梁结构体系安全性能评价方式进行了探讨。论文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和主要成果体现在:(1)设计了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桁梁结构体系连续性破坏的模型和试验系统,为此类结构倒塌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2)通过ABAQUS软件专有的结果传递技术反映结构倒塌过程中经历的多次状态改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连续性倒塌破坏动力过程的可模拟性问题。论文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机理分析结合紧密,数据翔实,结果可信。论文条理清晰,分析严密,反映了该同学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的能力。该同学在答辩过程中,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经答辩委员会表决,全票(6票)通过王磊的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姓名
李林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82.3.24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学士学位专业
土木工程
硕士学位专业
岩土工程
攻读博士学位专业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
入学年月
2007.9
指导教师
白云
答辩日期
2010.9.15
论题目
相邻桩筏基础受荷性状及相互影响研究
学位课成绩
科目
学分
成绩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EI: 20092812174139)
(SCI: 000267980600006)
2009.6
Municipal Engineer
李林
答辩委员会主席
张孟喜
工作单位
上海大学土木系
答辩委员会决议
答辩决议李林同学的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相邻桩筏基础受荷性状及相互影响研究”,综合采用离心机模型试验、数值分析、现场监测等手段研究软土地区相邻桩筏基础相互影响问题,选题结合工程实践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论文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1.研究了粘土~砂土地层中桩筏基础的受荷性状,得到了桩-筏-上部结构共同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和桩筏沉降的空间分布形式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研究了粘土~砂土地层中塔楼建造及持荷过程对邻近地铁车站桩筏基础的影响。提出了塔楼加载对邻近地铁车站造成的“拖曳”和“浮托”两方面作用。得到了在二者共同作用下车站的变形形式和筏下孔压分布及演化规律。3.将试验研究得到的基本规律应用于背景工程中,分析了长效止水后浇带在调整相邻桩筏相互影响中的作用;通过实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拖曳”和“浮托”两方面的作用。论文结构严谨、写作规范,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论文表明该同学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对其论文答辩表示满意,全票(7票)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答辩委员会主席:张孟喜2010年9月15日
同济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资格认定考核表

学院党委负责人签名(盖章):年月日
考核小组成员名单
姓名
职称
单位
考核方式
考
核
小
组
意
见
经资格考试考核小组综合讨论,认定综合评分成绩(根据硕博连读生的英语水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给出综合评分,成绩以百分制):
同济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博士资格认定考核表
学院:
姓名
学号
入学年月
导师
专业
课程考试成绩
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修课
学期
学
分
成
绩
导师签名:
年月日
教务员签名:年月日
自我评价(包括简述本人的业务和外语水平、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计划):
签名:年月日
导师意见(对该生综合素质、科研潜能和培养前途的评价):
导师签名:年月日
综合水平考核评语:
考核小组结论(综合评分成绩大于60分为“通过”,小于60分为“不通过”):
通过□不通过□
组长签名:年月日
学
院
意
见
主管院长签名(盖章):年月日
研
究
生
院
意
见
主管领导签名(盖章):年月日
注:1.资格考核形式可包括笔试和口试,笔试应有试卷与答卷,口试应有书面记录(见附页);
2.所在学院资格考核联系人:电话:
硕博连读研究生考核记录
时间
年月日
地点
方式
内容:
同济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同济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同济大学是一所享有极高声誉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济大学特别设立了年博士研究生项目。
本文将详细介绍同济大学年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要求和简章,以供有意愿申请的人员参考。
一、招生计划及学科范围同济大学年博士研究生项目每年的招生计划根据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研究方向需求而定,具体的招生人数和学科范围将在招生信息公布时进行通知。
同济大学年博士研究生项目主要开设在理学、工学、管理学和医学领域,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科选择机会。
二、申请条件1. 学历要求:申请者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同等学历,且学术成绩优秀。
2. 专业背景要求:申请者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对所申请的学科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兴趣。
3. 学术成绩要求:申请者的学术成绩应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要求线。
4. 英语水平要求:申请者需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和书写能力,需提供有效的英语考试成绩单作为证明。
5. 推荐信要求:申请者需提供两封推荐信,推荐人应具备相当权威性和认可度,对申请者的能力和学术潜力进行真实客观的评价。
三、申请流程1. 网上申请:申请者需要在同济大学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系统上进行网上申请,填写相应的个人信息和申请材料。
2. 材料提交:申请者需要准备好以下申请材料并按要求提交:- 个人简历:详细列出个人学习经历、科研成果等重要信息;- 学术成绩单:提供具体的学术成绩记录,包括学位论文成绩;- 英语语言考试成绩单:提供有效的英语考试成绩单,如雅思、托福等;- 推荐信:向推荐人索取两封推荐信,推荐信需直接由推荐人发送至招生办公室;- 学位证书和学历证明:提供正式的学位和学历证明文件。
3. 材料评审:经过初步筛选后,申请材料将由招生办公室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通过网上系统发布,入选申请者将进入面试环节。
4. 面试环节:入选申请者将接受同济大学年博士研究生项目的面试,面试主要基于申请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兴趣展开,以全面了解申请者的能力和潜力。
同济博士招生简章2024

同济博士招生简章2024范本一、招生专业及计划同济大学2024年招收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和计划详见《同济大学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二、招生对象及条件1.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2. 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
3. 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攻读博士学位的基本素质。
4. 符合报考专业的学术要求。
三、报名方式及时间1. 网上报名: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进行网上报名,并按照系统提示完成相关操作。
2. 报名时间:预计为XX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具体时间以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为准。
四、考试科目及形式1. 初试:笔试,包括外国语和专业课。
考试时间为XX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2. 复试:面试,主要测试考生的学术素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复试时间预计为XXXX年X月X日至X月X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录取原则及政策1.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2. 同济大学将优先录取来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优秀考生。
3. 同济大学将优先录取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国际合作经历的优秀考生。
4. 同济大学将优先录取具有突出科研成果或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的考生。
5. 同济大学将优先录取具有优秀导师推荐的考生。
六、学费及奖助政策1. 学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为每学年人民币30,000元。
2. 奖助政策:同济大学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提供丰厚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具体政策以学校公布的为准。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地球物理学报
李浩军
王解先
答辩委员会主席
朱文耀
工作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答辩委员会决议
论文结合当前GNSS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研究,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总结了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的最新理论和相关成果,详细推导了基于GNSS参考站网络的精密单点定位公式,编写了相应的计算软件,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2、讨论了卡尔曼滤波、抗差估计和岭估计理论,采用多种观测量组合模型计算了实时钟差。基于GNSS网络的实时估计相对钟差与IGS的结果比较达到了毫米级精度、实时单点定位结果达到厘米级精度;3、给出了基于GNSS网络的实时单点定位中的电离层、对流层延迟估计公式,建立了单频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模型。论文结构合理,内容充实,计算及实验结果可信,表明作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答辩时表述清楚,回答问题正确。论文达到了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简况表
姓名
李浩军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81.8.25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学士学位专业
测绘工程
硕士学位专业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攻读博士学位专业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入学年月
2007.9
指导教师
王解先
答辩日期
2010.5.12
论文题目
实时精密单点定位及其相关理论研究
学位课成绩
科目
学分
成绩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010.3
宇航学报
李浩军
王解先
基于岭估计的快速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魏志刚
性别
男
出生日期
1981.11.12
政治面貌
共青团员
学士学位专业
土木工程
硕士学位专业
攻读博士学位专业
桥梁与隧道工程
入学年月
2005.3
指导教师
葛耀君
答辩日期
2010.4.27
论文题目
壁面湍流数值模拟的LES方法及其在桥梁绕流中的应用
学位课成绩
科目
学分
成绩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魏志刚
葛耀君
公开发行的其它刊物
波折腹板梁受力性能的研究
2005.3
结构工程师
魏志刚
答辩委员会主席
徐有恒
工作单位
复旦大学
答辩委员会决议
CFD在钝体绕流研究中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其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壁面湍流的数值模拟,论文以《壁面湍流数值模拟的LES方法及其在桥梁绕流中的应用》为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针对高雷诺数近壁面流动,提出了在混合RANS/LES方法的应用中,通过亚格子尺度、近壁阻尼函数、网格设计、边界条件等一系列敏感性分析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估的模拟策略。通过对于两类典型边界条件的近壁面流动数值模拟,来验证这一策略的正确性。论文作者细致地分析了壁面湍流的动力学特征和简化策略的数值实现方法,通过各种对比研究,显示了混合RANS/LES方法在壁面湍流处理上的巨大优势以及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优化和改进的思路。在圆柱绕流中,模拟到了物理风洞试验难以实现的107雷诺数下的流动。论文以试验数据比较丰富的苏通大桥和香港昂船洲大桥为算例,研究了混合RANS/LES方法在桥梁主梁气动力特性研究中的可能应用。对于接近流线型的整体箱梁绕流流动,分析了风攻角对非稳态气动力的影响;对于分体双箱绕流流动,探索了导流板抑制涡激共振的机理。数值模拟的结果提供了丰富的流场信息,表面压力的分布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显示出混合RANS/LES方法在流场分析等非稳态桥梁主梁绕流应用中的巨大潜力。本论文也是国际上最大的CFD开源代码——OpenFOAM在国内工程界的探索性应用,具有创新性,并对近壁面湍流的模拟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和深入分析,有利于推动计算风工程在该领域的发展。论文撰写条理清晰、分析严谨、文笔顺畅、结果正确,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是一篇优秀的工学博士学位论文。论文体现了作者具有本研究领域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答辩过程中介绍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答辩委员会经表决,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2009.6
Computation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魏志刚பைடு நூலகம்
葛耀君
Evaluation of Delayed Detached-Eddy Simulation for Channel Flow at Reynolds Number 2800
2009.11
Proceedings seven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wind engineering
2
81
第一外国语(英语)
3
80
桥梁抗风理论及其控制
3
91
高等结构动力学
3
85
空气动力学及气动弹性力学
3
78
研究成果
类型
题目
时间
刊物名称;会议名称;
出版单位;
专利、获奖颁发部门
作者姓名
第一
第二
国内重要刊物、
国外主要学术刊物
大跨悬索桥对称和非对称架梁施工颤振稳定性研究(EI:20082711351700)
委员人数
同意票数
不同意票数
弃权票数
表决结果
8
8
0
0
答辩通过
2008.6
土木工程学报
魏志刚
葛耀君
抗风缆对大跨悬索桥颤振控制的有效性研究(EI:20090711906567)
2008.12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魏志刚
葛耀君
国际主要学术会议
Computational Comparison of DES and LES in Channel Flow Simu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