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实习
耕作学实习报告(5篇可选)

耕作学实习报告(5篇可选)第一篇:耕作学实习报告耕作学实习报告专业:农学班级:09级**班姓名:***学号:2009****一、实习目的:为了增强对耕作学理论内容的理解,掌握大田农作物生产的实践基本技能,了解农作物生产管理程序、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基本关系,通过对莱阳照旺庄农村的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调查访问和对莱阳校区实验田的调查了解,进一步学习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技术。
二、实习时间、地点:1、时间: 2012年10月23日2、地点:莱阳市照旺庄、莱阳校区实验田三、实习内容:这次实习我们首先回顾复习了课堂相关知识进而在老师指导下,对照旺庄的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进行了参观调查,同时也对当地农民进行了采访,由于我们是十月份去实习的,因此看到有些土地都是刚刚收获完上一茬作物还没有种植下茬作物,种植最多的就是一些经济作物。
我们经过参观调查,发现该地区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如花菜、白菜、西兰花、黄秋葵、扁豆、萝卜等,另有少量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
通过我们的参观和对当地一位阿姨的询问了解到:1、种植制度:(1)种植的作物主要有:花菜、白菜、西兰花、黄秋葵、扁豆、萝卜等;(2)熟制:白菜与花菜同时混作种植,冬天不种植;(3)种植方式:白菜和花菜属于混作,在我们采访的农民中有一位农民伯伯种植了黄秋葵,并打算套作玉米。
还有一些地都是果树与蔬菜,如菠菜、萝卜等套作。
2、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土壤生态维持技术,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土壤耕作及农用保护等。
(1)培肥制度:秋收后习惯用鸡粪肥养地,作物种植后会用复合肥供给作物养分。
(2)耕作制度:冬天休闲时,用旋耕犁或人工进行翻耕,可以有效地破坏土壤中虫卵的生长环境,杀虫防虫;还可以均衡土壤肥力,加深土壤耕层。
(3)灌溉制度:大片农田采用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大棚中采用了滴灌技术,不过仍属少数。
一般地块浇2-3遍,低级地一般情况下不用浇地,如果雨水过多的话,还会经常涝地。
耕作学实习报告要求

一、实习目的本次耕作学实习旨在通过对耕作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活动,使我们对耕作学的基本理论、耕作技术、土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实习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25日三、实习地点某农业大学耕作学实验基地四、实习内容1. 耕作学基本理论学习在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耕作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学习,包括耕作制度、土壤耕作、土壤改良、作物栽培技术等。
通过学习,我们对耕作学的理论基础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2. 耕作技术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参与了耕作技术的实际操作,包括翻耕、播种、施肥、灌溉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各种农业机械,掌握了耕作技术的要领。
3. 土壤管理实践实习期间,我们还学习了土壤管理的相关知识,如土壤取样、土壤分析、土壤改良等。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实验基地的土壤进行了取样和分析,了解了土壤的基本性质。
4. 团队协作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锻炼了团队精神。
五、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对耕作学知识的理解。
2. 掌握了耕作技术的实际操作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
3. 学会了土壤管理的相关知识,为今后从事农业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六、实习建议1. 加强实习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提高实习条件。
2. 增加实习项目的多样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
3. 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指导,提高实习质量。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本次耕作学实习使我们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农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耕作学实习报告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题目:耕作学实习报告班级:农学091班姓名:徐涛学号: 20090025指导教师:胡水秀目录一、实习题目二、实习目的三、实习时间四、实习地点五、实习内容1、作物布局规划2、复种方式确定3、轮作方案设计4、庭院经济规划5、全年科技园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的预测六、实习感想七、附录一、实习题目: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实验站种植制度综合设计二、实习目的:1、通过本校科技园种植制度方案的设计和规划,使学生认识到耕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在国家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农业生产中种植制度如何适应市场发展和人们的需要。
2、巩固所学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理论和其它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使理论联系实际。
学为所用,学用结合。
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个生产单位种植制度设计的一般方法,为毕业后独立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时间:2012年4月23日~2012年4月25日四、实习地点: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园实验站五、实习内容:(一)实验站的基本情况的介绍1、农业气候条件(见附录)2、地形土壤条件:地势为平原,农业科技园示范区总面积约153.67亩,各地区的具体划分详见附图3、水文地质:水源:主要来自后山水库,少量来自农户家庭生活用水,水质较好,不含对作物有害的污染物(二)对实验站目前资源利用情况及种植制度现状的评价(1)、从整体上来看,实验田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2)、熟制主要是一年两熟,少数一年三熟和一年一熟,全年有较多的休闲期(3)、土地整体上利用状况较好,但有少部分边缘地区具有长年撂荒的情况(4)、种植方式有较单一,为了提高年产量,可采用一些间作、混作、套作和复种相结合的方式(5)、种植业与畜牧业不协调,在保证种植业的基础上可适当促进畜牧业的发展(6)、轮作方式有复种轮作、水旱轮作等,有利于用养结合(7)、光照、热量、水对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利于状况较好,但仍有可改进的地方,可以充分利于季节增种一季生育期较短的作物,如豌豆、绿豆等(三)实验站种植制度情况的设计:1、作物布局规划作物布局包过作物总体布局、作物品种布局和作物田间布局(熟制)(1)作物总体布局:根据需求原则、生态适应性原则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原则合理安排各作物的种植区,各作物所占面积以保证粮食作物产量的基础上,适当增种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为原则进行合理分配。
东北春季耕作大田实习报告

报告题目:东北春季耕作大田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耕作学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学科,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现状,掌握春季耕作的关键技术,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一行来到了东北地区进行为期一周的春季耕作大田实习。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指导老师组织的动员大会,学习了实习要求和安全知识,并了解了实习期间的任务和目标。
同时,我们还通过查阅资料,对东北地区的耕作制度、作物种植结构、土壤类型等进行了初步了解。
2. 实习过程(1)土地翻耕实习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一片玉米地,进行了土地翻耕的实践操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拖拉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进行土地翻耕,掌握了翻耕的深度、速度和路线等技巧。
(2)播种在土地翻耕完成后,我们开始了播种实践。
学习了播种机的使用方法,掌握了播种的深度、播种量和播种速度等关键技术。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如何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底肥。
(3)田间管理实习期间,我们还学习了田间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浇水、施肥、除草、治虫等。
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对于保证作物生长和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4)收获在实习的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一片成熟的小麦地,进行了收获实践。
学习了收割机的操作方法,掌握了收割的时机、速度和路线等关键技术。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春季耕作的关键技术。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首先,这次实习让我们认识到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其次,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农业生产不仅要注重技术,还要注重生态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这次实习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从事农业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耕作学实习报告

耕作学实习报告耕作学实习报告3篇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耕作学实习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耕作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通过对莱阳某农村的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调查访问,即对莱阳校区实习基地的调查了解,进一步学习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技术。
二、实习时间:20xx年10月27日三、实习地点:莱阳市某农村莱阳校区实习基地四、实习内容此次实习首先回顾了课堂相关知识,进而在老师指导下对照的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进行了参观调查,由于实习时间为十月份,因此我们观察到有些土地是刚刚收获上一茬作物但还没有种植下茬作物的。
进而在老师指导下,对当地农民进行了采访,采访内容主要有:1、自然条件莱阳市地处位于胶东半岛腹地,东北与烟台市接壤,西南与青岛市毗邻,南临黄海,是北温带东亚季风区。
大陆度为64.3%,属大陆季风型半湿润性气候。
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春季风多易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昼暖夜凉,冬季寒冷干燥的特点。
全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年平均气温11.2°,全市平均无霜期173天。
全市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万亩。
境内土壤划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土、风砂土6个土类,11个土壤亚类,18个土属,137个土种。
2、作物种植概况莱阳农学院实验基地及附近农户土地地势为平坦,紧邻咸河,雨水充足,少量来自农户家庭生活用水,水质较好,不含对作物有害的污染物。
基地灌溉条件设施良好,大部分是旱涝保收,只有少部分地势低洼的地方难排水而常年有积水。
从整体上来看,实验田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1)光照、热量、水对资源等自然资源的利于状况较好,但仍有可改进的地方,可以充分利于季节增种一季生育期较短的作物。
(2)熟制主要是一年两熟,少数一年一熟,全年冬季为的休闲期,部分农户利用自有土地发展大棚种植项目,一年多季轮作,效益良好。
耕作学实习报告

耕作学实习报告班级:农学10-2班学号:姓名:河南农业大学2010级农学专业赴许昌《耕作学》实习摘要:《耕作学》是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复种、轮作,间作,混作,套作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地保护培养制度(农田整治、水土保持、肥力培养和土壤耕作等)的技术与理论。
该学科定位于农业生产系统农田作物综合生产管理与农业生产的规划布局的宏观决策技术,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关键字:间混套作轮连作精量播种0引言耕作学,又称农作学。
以研究合理耕作制度的技术体系及其理论为主要任务。
研究内容包括农作物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复种、轮作,间作,混作,套作等)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地保护培养制度(农田整治、水土保持、肥力培养和土壤耕作等)的技术与理论。
目的在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作物生产力,求得农业的全面持续稳定增产,以满足社会对各种农产品的需要,增进经济效益,维护生态平衡。
许昌鄢陵农业发达,苗木花卉是其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花卉苗木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6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其苗木花卉基地充分的利用各种耕作学知识。
,其苗木花卉的培育中通过合理的布局、间混套作实现了对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集约种植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
因而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同时该基地在农田基本设施建设方面有较高的水平,是耕作学实习的很好的基地。
许昌天和现代农业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是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香港祥利公司合作建设的万亩供港澳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该基地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和国家节水灌溉重点示范项目。
该基地在土壤耕作方面采用深耕的方式,充分利用冬季的冻融交替。
同时通过蔬菜的三年一轮作,在第四年种植大田作物,合理的利用轮连作实现了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协调均衡利用,改善了土壤的理化学性状提高了土壤肥力,对病虫害的防治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田间耕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田间耕地实习成为了农业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
为了深入了解农业生产过程,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X月X日至X 月X日在XX农场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田间耕地实习。
二、实习目的1. 熟悉田间耕作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术;2. 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3. 掌握田间管理的基本方法;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田间耕作流程实习期间,我参与了田间耕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土地翻耕、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实地操作,我掌握了耕作机械的使用方法,了解了不同农作物对耕作条件的要求。
2. 农作物生长发育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观察了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了各生育期的特征和变化。
通过对比不同品种、不同管理措施下的作物生长情况,我深入了解了农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3. 田间管理在农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学习了田间管理的基本方法,如施肥、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不同管理措施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一起完成各项任务,共同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团队协作,我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实习收获1. 技能提升通过实习,我掌握了田间耕作的基本技能,熟悉了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从事农业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2.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习使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使我更加珍惜课堂学习的机会。
3.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提高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总结本次田间耕地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还让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耕作学实验(实验一)

水稻 。
表实1—4 主要农产品价格与用工量
农产品 小 麦 水 稻 玉 米 谷 子 甘 薯 棉 花 肉 蛋 奶 价格(元/kg) 2.2 2.6 2.0 3.0 0.8 8.0 10.0 6.0 5.0 用工量(工、日) 40 8 6 6 20 120 180 180 150
大地 玉米 棉花 棉花 棉花 大麦 小麦 小麦 /大 /玉 /玉 豆 米 米
土岔 水稻 水稻 玉米 小麦 小麦 小麦 小麦 /烤 /烤 /绿 /绿 烟 烟 肥 肥
表实1—12 肥料投入量(kg/亩)
标肥kg/耕 亩
尿素 23.9
折 养 分
N 7.9 P2O5 K2O
过磷酸钙
氯化钾 有机肥
58.3
8.2 2500 6.8
结构 (%) 100
1520
1995
1425
570
42
16
21
15
6
(四) 耕作制度
1、作物布局
2、复种
3、间套混作
4、土壤耕作与配肥
5、综合评价
表实1—7 粮食作物组成
品名 播种面 积(亩) 占总播 亩(%) 粮食作 物 900 100 小麦 200 22.2 300 60 660 玉米 200 22.2 450 90 900 大豆 100 11.1 200 20 600 水稻 400 44.5 500 200 1300
(二)生产条件 土地:土地面积 4500万 亩,垦殖率 18.5 %,其中耕 地面积 900万 亩,占 18.5 %。林地面积 2515.5万 亩, 占 55.9 %,自然草地面积 589.5万 亩,占 13.1 %。 土壤:类型(1)水稻土(2)紫色土(3)赤红壤(4) 红褐色土。 质地(1)粘壤(2)黄壤(3)红壤(4)沙壤。 ph 6.3 ,土地有机质 2.1 %,速效磷 358 ppm。 水利:耕地中水田 324万 亩,占 38 %,水浇地207亩, 占 23 %,旱地 351万 亩,占 39 %。 灌溉水来源:井灌12%,地上水灌 88 %。 肥料:有机肥施用量 2.5 吨/亩,质量 良 。化肥施用量: 亩施用肥料量(纯)氮 21 kg/亩,磷 16 kg/亩,钾 8 kg/亩。 人口劳力:农业人口 43万 人,人均耕地 0.83 亩/人, 农林牧副渔劳动力 13万人, 劳均耕地 2.5 亩/劳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耕作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莱阳照旺庄农村的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调查访问和对莱阳校区实验田的调查了解,掌握大田农作物生产的实践基本技能,了解农作物生产管理程序、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基本关系,进一步学习种植制度以及养地制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技术。
二、实习时间、地点:
1、时间:2012年10月23日
2、地点:莱阳市照旺庄、莱阳校区实验田
三、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首先回顾了课堂相关知识,进而在老师指导下对照旺庄的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进行了参观调查,同时也对当地农民进行了采访,由于实习时间为十月份,因此我们观察到有些土地是刚刚收获完上一茬作物但还没有种植下茬作物的。
该地区主要种植经济作物,如花菜、白菜、西兰花、黄秋葵、扁豆、萝卜等,另有少量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
通过我们的参观和对当地一位阿姨的询问了解到:
1、种植制度: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种植的结构、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体。
(1)主要种植的作物:花菜、白菜、西兰花、黄秋葵、扁豆、萝卜等;
(2)熟制:白菜与花菜同时混作种植,冬天不种植;
(3)种植方式:白菜和花菜属于混作,在我们采访的农民中有一位农民种植了黄秋葵,并打算套作玉米。
还有一些地都是果树与蔬菜的套作,如菠菜、萝卜等。
2、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土壤生态维持技术,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土壤耕作及农用保护等。
(1)培肥制度:秋收后习惯用鸡粪肥养地,作物种植后会用复合肥供给作物养分。
(2)灌溉制度:大片农田采用大水漫灌,有条件的大棚中采用了滴灌技术,不过仍属少数。
一般地块浇2-3遍,低级地一般情况下不用浇地,如果雨水过多的话,还会经常涝地。
(3)耕作制度:冬天休闲时,用旋耕犁或人工进行翻耕,可以有效地破坏土壤中虫卵的生长环境,杀虫防虫;还可以均衡土壤肥力,,加深土壤耕层。
(4)农田保护:一般情况下,要对农田进行喷施农药等保护大田作物。
对照旺庄参观调查实习后,我们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莱阳校区实验田进行了参观调查。
我们看到小麦田、刚刚收获完的甘薯田和空地等,还有一些地块是种植花生、玉米、大豆等作物。
其中小麦田主要是连作种植。
小麦收获后再复种大豆,主要目的是养地,来年继续种植小麦。
玉米和花生主要是轮作,种植玉米和花生的会与其他作物交换种植。
1、种植方式主要是: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的复种模式。
基本上是一年两熟。
2、养地制度:
(1)旱地试验田:小麦覆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养地方式一般是40-50斤/亩有机肥,小麦整个生育期浇水最少三次。
夏玉米一般不用灌溉,追肥一次即可。
春玉米一般灌溉一次。
(2)小麦—大豆、花生:大豆种植前一般是三拖拉机的鸡粪肥;花生一般情况下是猪粪肥一车/亩。
四实习心得
经过一天的耕作学实习,我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有和附近居民的沟通,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思想觉悟、专业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对耕作学这门课的认识又进一步加深,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都充分的运用在了实践上。
其次,通过实习,我懂得了怎样才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如何在农业长夜收入最大化的前提下,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实习帮我们检验了在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成果,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或者科研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达到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