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养猪及猪肉产业

合集下载

丹麦养殖业发展概述及启示

丹麦养殖业发展概述及启示

的1. 6 %。两个合作社年屠宰生猪占 6
丹 麦 出栏 生 猪 的 9 .%。在 屠 宰设 40
间 ,地 理位 置独 特 。如今 的丹 麦是 工农 业 发达 的资本 主 义 国家 ,全 国

备方面,早在6 年前 ,丹麦屠宰合 0 作社就联合成立 了一家公司(F ) SK, 专 门从事屠宰设备的开发和研究 。
我 国签订双边检疫补充条款
的 国家 ,我 国 于 20 年 1 09 1
猪 育种在 世界上 的领 先地
月开始允许从丹麦引集
3 个丹麦 ;二是畜牧业产值占农业 总产值的9 %。在畜牧业产值 中 , 0
养猪业 占4 %,牛奶业 占2%,肉 0 6
▲图2 没有围墙的核心种猪场。 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流
丹 麦养 猪业 和猪 肉产 业 的平稳
常州康乐农牧有限公司、重庆六九 种猪育种公司 、安徽大 自然种猪育 种公 司、天津惠康农牧有限公司 、 广州力智农业有 限公司等企业委托 代 理从 丹麦进 口种猪 ,组织 了 l 3 位企业老总、技术场长于 2 1 年 1 00
月2 2日至 2 5日前 往丹 麦 挑选 种 月

猪 肉出 口世界 第一 ,长 白
目前,该公 司的软硬件设备不但能
满足丹麦屠宰厂需求 ,还销往世界
各地 ,包括 中 国。 二 、风 力发 电世 界 第一 。清洁 能源风 机 制造 技术 占领 全球研 发制
高点
种猪 世界 闻名 丹 麦 全 国母 猪 存 栏 数 为 110 1 万 头 , 全 年 至 少 屠 宰 250万 头 0 猪 ,年 产猪 肉 12 8 吨 ,年 人均 5. 万 2
@ 圈
骨裹养殖韭发展概述及庭示

丹麦经济概况

丹麦经济概况

丹麦经济概况丹麦人口约为547.6万,是发达的西方工业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

2008年,其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570亿美元,人均GDP为6.5万美元。

2007年1月1日,丹麦实行新的行政区划,全国设五大地区、98个市和格陵兰、法罗群岛两个自治领(其国防、外交、司法和货币由丹麦负责)。

该国首都为哥本哈根。

1、丹麦经济简史丹麦以农业立国,农业历史悠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步从农业国发展为工业国,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70年代初,由于丹麦对进口原油过分依赖,因而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1976年逆差高达19.14亿美元,创战后最高纪录,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随之上升,国民经济陷入"滞胀"的困境。

面对这种严重局面,70年代中,丹麦政府采取了紧缩财政的方针。

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某些成效,如国内生产总值在1975年下降0.7%之后,接连几年持续有所增长,国际收支逆差也有所减少,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继续上升。

1979年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国际收支再度恶化,当年出现29.65亿美元的逆差,再次创战后最高纪录。

1980年丹麦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980年和1981年,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分别为-0.4%和-0.9%)。

1982年9月保尔施吕道为首相的联合政府执政后,把减少国际收支逆差和降低财政赤字作为首要政策目标,结果1983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下降为11.76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约一半。

通货膨胀率下降到6.9%。

1982年以来丹麦经济持续增长,1982-1986年年平均增长率为3.6%。

1986年,国家财政12年来首次出现盈余,约80亿丹麦克朗;通货膨胀率为3.7%,为17年来的最低点。

经济回升带来了自1984年初开始的消费高涨以及投资热潮,致使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又趋恶化,现政府继续奉行严格控制工资增长和财政支出,限制私人消费和稳定丹麦克朗汇率的紧缩政策,使高通货膨胀率、巨额国际收支逆差和庞大财政赤字逐步得到控制。

丹麦养猪育种新动态

丹麦养猪育种新动态

根据 20 0 4年对外 已销售种猪 80 0 计算 , 0 头 在 周边地 区已逐步形 成 了一个 3 万 头规模 I 系商 品 0 I 猪群 。I系猪 内外应用 面总计达 年产 6 万头规模 。 I 0 4 . 猪 人工授精 站 对 罗牛 山配套 I系猪 的推 .4 2 I 广起着配套 和促进作用 。 5 小结与讨论 51 罗牛 山配套 I 系猪是从 2 纪 9 . I 0世 0年代 后期 由国外 及台湾 引进 的种猪 ( 种 ) , 猪 中 经过调查 和观 察筛选 出的丹 系杜 洛克 、 台系杜洛 克为父系 终端父 本, 丹系长 白与丹系大 白 、 加系大 白正反交为母本组 成 的多种模式新 一代杜长大 、 杜大长综 合杂交 繁育 体 系。在热带高温高湿气候环境下 .以一般规模化 猪场生产用饲料饲养 ,6 — 6 10 15日龄达 10k 体重 . 0 g 日增 重 8Og 右 ; 0 左 胴体瘦 肉率稳 定 。 平均在 6 % 8 6 %, 9 肉色红亮 , 系水力强 , 未见 P E肉 ; 系长大母 S 母 猪与杜洛克配套产活仔数 l 以上 0头 比之过去的杜 长大在多项性能上有显著的改进和提高 。 。 5 2 世 纪末 。 国各种 配套繁育 体系猪的生产性 . 0 2 各 能较高 , 源于各 品种 原种猪经过选 育各 种性状 不断 提高和升 级 。以我国不 同时期引进的大 白猪胴体瘦 肉率为例 ,0世纪 6 2 0年代 到 7 0年代初从英 国引进 的大 白猪瘦 肉率 为 5 %。0年代从美 国引进 的大 白 7 8 猪瘦 肉率为 6 %左 右 ,0年代 引进 的英 、 、 、 0 9 加 丹 美 等 系大 白猪 的瘦 肉率跃升 到 6 % 7 %( 6 0 我国标准 ) 。 同一 品种地域 之间 的性状 差距缩小 , 表现均衡快 速

沪江英语:国家冷知识之丹麦,45个你可能不知道的有趣事实

沪江英语:国家冷知识之丹麦,45个你可能不知道的有趣事实

Hello,欢迎来到环球冷知识~世界那么有趣,当然要看看,这一期我们来说丹麦,这个出了安徒生的童话王国。

有哪些奇特的冷知识呢?Denmark ['denma:k] 丹麦#1 王子去做模特了现在,王室成员有工作已经不稀奇了。

荷兰的国王兼职开飞机,沙特的王妃去时尚杂志当编辑,英国之前也有公主去纽约做投行。

而丹麦的王子跑去做模特了,走T台的那种。

(P.S. 他们家不卖丹麦蓝罐曲奇)我们这里说的是王位的第七顺位继承人,尼科莱王子 Prince Nikolai of Denmark(有时候也翻译成尼古拉斯王子)之前他的一张登船侧脸曾在网上火了一把,现在已经是个名气不错的网红了。

从2018年开始,尼科莱王子就常常出现在大牌的秀场上,同时也拍杂志封面,以及一些品牌的宣传照。

之前还跟着服装品牌杰克琼斯来上海外滩走了一次秀。

英大我去Instagram上搜了搜,发现他已经有不少主页了呢。

只不过现在只找到了粉丝运营的页面,似乎没有本人的官方页面。

感觉确实是这块料啊。

不过他目前暂时歇业了,因为今年7月他跑去上大学了,入读了哥本哈根商学院 Copenhagen Business School,读的专业是工商管理与服务管理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Service Management#2 他的母后是中国人尼科莱王子的妈妈是中国人,出生于中国香港。

她就是1995年曾经轰动一时的那位“华人王妃”文雅丽 Alexandra Manley其实说她是“母后”不准确,她并不是王后,而是王妃,因为他的老公也只是王子,并不是国王。

丹麦现任的君主是尼科莱的奶奶——玛格丽特二世 Margrethe II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位访华的西方国家元首,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后来在2014年再次访华,打破了丹麦君主一生中只访问一个国家一次的惯例。

中间挥手的就是玛格丽特女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此外,文雅丽现在也不是王妃了,是前王妃。

丹麦现代养猪业考察报告

丹麦现代养猪业考察报告

丹麦现代养猪业考察报告四川省畜牧食品局赴丹麦、挪威考察团1.丹麦畜牧业概况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国土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50万,是工农业发达的北欧国家。

200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6.3万美元,世界排名第五位。

丹麦农业和畜牧业在世界上以其专业化、机械化、规模化和高效率著称,特别是劳动生产率居世界前列。

全国现有耕地271万公顷,从业人员12万,占总人口的2%。

每年创造的农业总值可以养活3个丹麦,生产的农产品2/3用于出口,农产品出口额占丹麦全部货物出口额的13%,素有“欧洲食厨”和“猪肉王国”之称。

丹麦高度发达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2009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90%左右,畜牧业产值中养猪业占40%、奶牛业占26%、肉牛业占15~20%,丹麦农业人口收入的77%来自畜牧业。

丹麦是世界公认的“养猪王国”。

2009年全国有养猪场5819个,出栏生猪2740万头,屠宰加工生猪2500万头、出口活猪200多万头,猪肉产量152万吨,人均占有量280千克。

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位居世界第七。

尽管猪肉产量仅占全世界的1.8%,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猪肉出口量占全球猪肉贸易总量的30%,年创汇33亿美元,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

猪肉产量的80%出口到欧盟和日本、美国、中国等。

在出口的产品中,充分考虑各国居民的消费习惯,里脊肉主要出口到日本、猪排主要出口到美国,内脏、头、蹄等出口到中国市场。

2.丹麦现代生猪养殖业的主要特点2.1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高丹麦2009年出栏生猪2740万头,而整个国家却只有550万人口,平均每人要出栏5头猪。

丹麦生猪出栏量持续增长,猪场数量逐年有所减少。

20多年来,生猪出栏量翻了一番,但养猪户数从1984年的52172户减少到2009年的5819户;1989年出栏200头以下的猪场有21256个,到2009年减少到986个;1989年出栏5000~10000头的猪场有140个,到2009年增加到923个,实现了规模化经营。

丹麦现代养猪业考察

丹麦现代养猪业考察
18 9 9年 出栏 5 0 0 0~10 0 的猪 场 00 头
丹 麦还 建 立 了高效 的三级 良种繁 育 体 系 ,共 有 7 个 核 心 群 参 与 种 猪 2 选 育 。第 一 级 核 心群 存栏 长 白、大
白和 杜 洛 克 母 猪 8 0 6 0头 ;第 二 级 种 猪 繁 殖 群 存 栏 长 白 和 大 白母 猪
察 ,对 丹 麦 的生猪 生 产情 况 有 了较 为 全 面的 了解 ,受 益匪 浅 。

务 ;此 外 ,各 猪 场也 按 自身 条件 进
行 了 分 工 ,在 5 1 猪 场 中 ,有 8 9个 种 猪 场 5 7 、商 品 猪 场 2 8 个 、 4个 15
23 . ,胴 体 瘦 肉率 在 6 %以 上 ,肉 4 0
牧 业 。其 中 ,畜牧 业 产值 中养 猪 业 占4 %、奶 牛业 占 2 %、 肉牛 业 占 0 6
1 % ~2 % 。 5 0
格 饲 料 管理 。丹 麦建 立 了完 善 的兽
医 系 统 ,包 括 控 制 系统 、报 告 制
度 、应 急 计 划 、疑 似 病 例 、演 习 、
监 测方 案等 。 目前 ,丹 麦基 本 消灭 了各种 危 害生猪 健康 的传染 性疾 病 。丹麦 国
用催长剂 、荷尔蒙等生长激素。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时 ,丹麦 农 业 和食 品委 员会 下属 的
生猪 生产 部 ,承 担着 猪 饲料 营养 的 综 合 研究 工 作 ,进行 配 合饲 料 配方
的研 究 和饲料 成 份 的检 测分 析 ,提
4 0 0 ;第 三 级 生 产 群 存 栏 种 猪 60 头
约 10万 头 。 其 中 9 % ~9 % 的 母 0 0 5

2014年丹麦生猪养殖规模化分析报告

2014年丹麦生猪养殖规模化分析报告

2014年丹麦生猪养殖规模化分析报告2014年9月目录一、丹麦生猪养殖规模化:快速推进,成效显著 (3)1、起步:小散农户渐次退出,猪场数量持续减少 (4)2、高潮:养殖规模快速扩张,大型猪场占据鳌头 (5)(1)存出栏结构优化升级 (6)(3)更为专业的养殖场,更加高效的产业链 (8)3、尾声:扩张步伐渐行渐缓,产业结构趋于稳定 (8)二、多位一体打造生猪养殖规模化明星 (9)1、合作社体制下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各环节和谐共生 (9)2、“高科技”撑起丹麦养猪业的宏伟蓝图 (11)(1)坐拥四大优良种猪核心群:技术改良,品种创新 (11)(2)科学的饲养体系:饲料配方定制化,喂养全程智能化 (13)3、欣欣向荣的出口市场驱动:品质保障,稳定扩容 (14)三、规模化变革一路向前:丹麦走出猪周期 (16)1、规模化初期:猪价周期性演绎 (17)2、规模化高峰:猪周期愈演愈烈 (17)3、规模化尾声:成功走出猪周期 (19)一、丹麦生猪养殖规模化:快速推进,成效显著丹麦是世界公认的“养猪王国”,其猪肉贸易额约占全球的23%,是世界第三大猪肉出口国。

过去三十年丹麦生猪养殖规模化处于持续扩张、快速推进的状态,近年来总体生产规模已接近天花板,规模化变革进入尾声。

该期间丹麦的生猪养殖场总量由66000 家降至3700 家,减少了将近95%;而生猪年出栏量由1980 年1440 多万头上升到近2900 万头,增长2 倍多。

丹麦的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具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起步:20 世纪80 年代至90 年代初,存栏量200 头以下的小型猪场快速退出,丹麦生猪养殖场总量开始迅速下滑。

高潮:20 世纪90 年代至2004 年前后,存栏5000 头以上的大型和超大型养殖场开始涌现,存出栏结构逐渐转变,生猪养殖效率大幅提高,养殖规模快速上升。

尾声:2004 年至今,养殖规模增速逐渐放缓,各规模养殖场数量趋于稳定,规模化进程进入尾声。

养猪的丹麦标准

养猪的丹麦标准

养猪的丹麦标准作者:杨敬忠吴波宣敏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3年第14期丹麦被世界公认为“养猪王国”,是一个猪比人多得多的国家,其总人口约550万人,但每年向国际市场供应的生猪总量超过3000万头,相当于每人出口5-6头猪。

按照丹麦农业理事会的统计,丹麦的猪肉贸易额约占全球的23%,是世界第三大猪肉出口国。

近100年来,历经几代人知识、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丹麦取得了全世界对其安全优质猪肉的高度认可。

目前,丹麦全国约有5000个专业化养猪场,每年出栏的生猪约有90%用于猪肉出口,占丹麦出口总额的5%以上。

虽然是通过欧盟相关法律来约束和规范基本标准,但丹麦的养猪标准在很多方面已超过欧盟标准,如对地板的维修及排水的规定、猪圈清洗、运输规范及妊娠母猪群体饲养规范等。

产房细节丹麦种猪产房和保育猪舍拥有较好的设备。

丹麦养猪场的猪圈地板一般为半漏缝地板。

靠近食槽的一半为实心地板,远离食槽的一半为漏缝地板,有效改善了猪圈的卫生环境。

而在种猪产房和7-30kg的保育猪舍,漏缝地板主要由纵向排列的铁条组成,铁条宽度较小,漏缝宽度较初生小猪脚趾宽度小很多,避免了小猪仔蹄部受伤。

产房除了能控制温度外,每个产床还配有红色加热灯,待仔猪出生后增加栖身处温度。

较先进的猪场在产房与保育房装有水暖装置,还有专用可移动电热器用于加热即将移入仔猪的空圈。

丹麦的猪饲料多为混合饲料,主要成分是小麦、大麦,混以少量的豆类、玉米及微量矿物质等。

在猪不同的生长阶段所配的饲料也有所差异。

丹麦食品、农业与渔业部负责监控饲料行业,所有饲料生产方,包括自制的饲料需有丹麦政府颁布的执照并受到定期监控。

监控范围包括饲料的配料、营养成分、添加剂及有害物质。

高标准保障生猪健康丹麦养猪场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来防止疾病的发生:接种疫苗法与抗生素防治法。

普遍性的疫苗有防猪细小病毒疫苗与防丹毒疫苗。

局部性的个别病猪主要用抗生素类药如青霉素、卡那霉素、林肯霉素等防治。

屠宰后的猪要进行抽样的药物残留检测,对药物残留超标的猪,生产者要被处以较高额的罚款,有效地阻止了猪场将病猪卖给屠宰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丹麦养猪及猪肉产业(调查报告)丹麦的养猪及猪肉产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丹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成为当今世界同行业的巨头之一。

丹麦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83%左右,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额的23%。

据丹麦统计局统计,丹麦全国有养猪农场数量逐年减少, 2001年降为14,387个。

其中,生猪出栏量超过1万头的农场有136个。

2001年生猪存栏数为1261万头;生猪屠宰量为2,091万头;生产猪肉183.75万吨,其中85%供出口,出口额达288.9亿丹麦克朗(约合34.81亿美元),占丹麦出口总额的7%,占农产品出口的54%。

国内市场销售额约为57亿丹麦克朗。

主要国际市场为欧盟占全部出口的62.3%,其中,德国20.3%、英国19.4%、意大利8.8%、法国5.2%, 其它欧洲国家11.1%。

欧洲以外国家,日本14.9%、俄罗斯6.9%、中国大陆及香港3.9%、美国3.4%。

出口猪肉主要以冷冻或冷藏的分割肉为主,火腿肉和罐头制品出口也占有一定的份额。

为了满足零售市场需求,直接进入零售市场的猪肉,都是剔骨、去皮、低脂肪的分割肉,零售部门不需再加工。

丹麦是一个仅536万人口的国家,但猪肉产量次于中国、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大国,位居世界第七,而出口量世界第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其主要成功因素有以下几个原因:1、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体系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另一历史沿用名称:丹麦熏肉和肉制品委员会)是一个合作社性质的农民自助组织。

丹麦合作社的发展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合作社的起源是从养猪和乳制品行业开始的。

因此,丹麦养猪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组织,形成了高水平的专业化和一体化服务体系。

该联合会负责种猪育种、生猪饲养、屠宰、市场营销、检疫防疫、猪舍建设、动物福利等各方面的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而养猪农户的具体技术咨询和指导、治病防疫等一系列服务则是由技术咨询站提供的。

由于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的特殊作用,所有的养猪农场、屠宰场及所属企业,都是该联合会的成员,合作社的发展就是每个社员自身经济利益的体现。

作为猪肉产业的行会,其宗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该产业农民的利益,是养猪行业的代言人,代表该行业与相关机构对话;与其所属的技术委员会和董事会密切配合,制定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开发新产品,为农场主提供各项技术服务;开展产业内部合作,推动养猪产业一体化中各环节的协调与合作等。

为了保障该协会在政治上和立法领域的影响力,他们积极开拓渠道,搜集信息,判断其对本产业的影响程度,适时向议会及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有关法规的修改建议,提高本国猪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该会还是本国和一些国际机构的成员。

丹麦加入欧盟,从整体上讲,对丹麦的农业和猪肉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因丹麦的猪肉产品严重依赖欧盟市场,占出口总量的60%以上。

为了能对欧盟施加影响,该协会在欧盟总部布鲁塞尔派常驻代表,参与政府协调和制定猪肉产业相关的欧盟政策。

联合会的经费主要来自生猪屠宰税和会员费,即屠宰场每屠宰一头猪,按酮体肉重量计算,小于110公斤的,缴纳9克朗的屠宰税,大于110公斤的,缴纳22.5克朗屠宰税,另外,屠宰场代为农户缴纳每头猪4克朗的会员费。

2、丹麦养猪业的特色(1)、种猪育种为了保障丹麦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联合会非常重视种猪的育种,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育种体系,繁育肉质鲜美、体态健康的生猪,生产适合不同消费者的肉制品。

他们的育种体系称为“杂交育种计划(以下简单丹育)”。

为了完成这项工程,丹育联合了44家种猪场,共约有60个种猪群。

丹麦种猪育种是交叉繁殖,以丹育兰德瑞斯、丹育约克夏、丹育汉普夏和丹育杜洛克等四个纯种体系为基础。

第一代为核心群(GREAT GRAND PARENTS),共有6,400头纯种母猪。

在此基础上,培育出第二代(GRAND PARENTS),即种猪繁殖群,又在种猪繁殖群的基础上,培育出生猪生产群(PARENTS),目前约有100万头。

生猪生产群繁殖的仔猪育肥后,供应屠宰厂。

上述种猪的培育过程被形象的比喻为金子塔培育结构:GGP-6,400?GP-36,000?P-1,000,000?20,000,000。

种猪育种过程中,90-95%母猪采用人工受精的的方法,这样使不同种群之间建立起遗传关系,种公猪的精液最多只能与5%的种母猪进行交配,以防止近亲繁殖,优化品种。

在中央测试站,对最具高期望值的种畜进行检测,大约半数被淘汰。

选种的性能标准主要包括:日增重、肉料转换比、胴体瘦肉率、繁殖力(窝产仔总数)、肌肉内脂肪含量等。

丹麦还采用无菌环境培养法(SPF) 进行种猪育种,提高生猪的质量。

无菌培育法培育种猪,都是在具有高度卫生条件的猪场进行的,由专业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养猪场实行隔离封闭式管理。

这些猪场没有特定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传染性痢疾、枝原体肺炎、萎缩性鼻炎、虱和疥癣等。

该种猪群的生产多数是用剖腹产的方法,其目的是建立新种猪群。

该类种猪交易都是通过SPF组织进行的,种猪的运输也是使用带有密封空气过滤器通风设备的专用车运输,其目的是避免转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在提高种猪基因技术的同时,丹麦还重视提高母猪产仔率的技术水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数年的研究,通过提高受孕率、减小胎中猪仔体积,达到一胎多产仔猪的目的。

按专业计算,丹麦目前母猪平均每胎多产仔猪0.23个,年多产总量17,000多头。

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丹麦种猪(包括精液)不但能满足本国市场需求,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95年以来,我国已从丹麦进口了2200头种猪。

丹麦猪的主要特点是健康系数高,瘦肉率高达60%。

(2)、科学饲养: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的生猪生产部,承担猪饲料营养的综合研究。

通过混合饲料和对饲料成份的检测分析,为养猪的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和最好的经济效益。

丹麦的猪饲料以谷物为主,主要是大麦、小麦、黑麦、豌豆、豆粉等。

另外,加少量油饼、动物脂肪、肉骨粉、蛋白等添加剂。

丹麦法律严格禁止饲料中使用催长剂、荷尔蒙等生长激素。

猪的饲养以科学的配方为指导,提高饲料转换率,丹麦养猪的料肉转换率在2.3以上,平均日增重900克左右。

饲料输送全部自动化,猪每天的进食量由电脑控制,根据不同生长期定时、定量喂养。

饲养1千头生猪,仅需0.3个劳动力。

由于采用科学的饲养方法,丹麦猪的体重、身长、身高、瘦肉率基本相同,所以能在标准的自动生产线上进行屠宰。

丹麦生猪饲养出栏天数约160天。

该联合会还非常重视猪舍改善和改进生产体系等基础设施。

其目的是提高猪的生产效率、改进猪健康条件和福利,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在这方面有专门技术人员负责。

同时,他们还注重对养猪农民的技术培训,定期进行专业学习和发送技术资料。

通过多年的努力,丹麦基本消灭了各种危害猪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如口蹄疫、典型非洲猪瘟、猪水泡病、伪狂犬病、病毒性脑炎、脊髓灰质炎、结核病和旋毛虫病等,保证了猪群的健康。

丹麦国家食品和兽医管理局每月公布各类动物的“I、II”类疫情。

养猪行业也非常重视检疫和防疫工作,极力消灭各种危害性疾病和容易传染给人类的病毒。

目前面临的主要是沙门氏菌,超过100头猪的,都要定期进行检查,当前猪肉的沙门氏菌检出率为1%,世界上只有丹麦和瑞典能达到这一水平。

尽管如此,相关的产业部门和政府部门仍在不断努力,希望能消灭该病菌的存在。

另一方面,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了技术保障,无论农民有何服务需求,都能从中心获得所需要的支持。

因此,从生猪、肉制品加工和销售,除了政府的监督只能之外,还有行业服务和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做后盾,多方面、多渠道地保障了行业生产的健康、卫生和安全。

3、猪肉产业:丹麦养猪和屠宰联合会下设肉品研究所,开发猪肉新产品和育种技术,研究各种因素对生猪生长和屠宰、加工过程中猪肉品质的影响,利用先进技术自动测试肉的成份、瘦肉率、脂肪含量等参数,以保证猪肉产品的高质量和提高产肉率。

丹麦几乎所有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都是合作社企业,由该合作社的农户所拥有,每人一票,年终按提供产品的多少平均分红。

猪肉行业也一样,目前丹麦有三个生猪屠宰合作社,共20个屠宰场、13个加工厂。

一线生产工人,根据生产工序的技术要求,均经过定期的技术培训,具备较高的生产技能。

每个屠宰场都有国家兽医部门派驻的卫生检疫人员和实验室,每条屠宰生产线上都有卫生检疫人员对屠宰的猪逐个进行检查,这些公职人员的工作和收入都不受屠宰场的约束。

但一旦发现问题,检疫人员立即会建议采取及时的改进措施,情况严重的,可要求关闭工厂。

他们有绝对的业务权威。

最大的屠宰合作社是丹麦科王(DANISH CROWN),占丹麦屠宰量的77.3%,它也是欧洲最大的屠宰联合体,第二大的屠宰合作社是Steff-Houlberg,占丹麦屠宰量的16.6%。

两个合作社年屠宰生猪占丹麦出栏生猪的94.0%。

不同的消费群体对猪肉的品质有不同的要求,丹麦的猪肉出口按身体部位销往不同的市场,这样就能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例如,日本人喜欢里脊肉,美国人喜欢猪排,瑞典是后臀的主要市场,德国人更喜食母猪肉,而猪蹄、耳朵、尾巴恐怕就是中国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

反之,如果没有市场分析和调研,产品与市场错位,不但价格平平,减少收益,还有可能失去应有的市场份额。

丹麦养猪业和猪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和屠宰设备的现代化。

早在60年前,丹麦屠宰合作社联合成立了一家公司(SFK),专门从事屠宰设备开发和研究。

目前该公司的软硬件设备不但能满足丹麦屠宰厂需求,还销往世界各地。

该公司生产的电子检测仪器,安装在自动化生产线上,通过探针对身体12个不同部位检测,能自动检测出猪肉的脂肪含量、瘦肉率等十多个参数,并自动扫描有关数据,根据固定参数,计算出每头猪的价格,不是简单的以活猪称重计算价格。

丹麦屠宰场生产线的现代化程度相当高,活猪输入,末端即可生产出餐桌上的食品。

生产线的前期工序如煺毛、开膛、切头、腿、尾、身体大块切割等都是电脑控制自动完成操作任务,不同生产过程和产品流向都通过安装在生产线上的自动系统输入控制中心。

因为丹麦的劳动力成本很高,除了必要的人工操作,屠宰场基本上都是自动化作业。

另一方面,养猪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饲养设备和肉制品生产设备的发展和现代化,不但满足国内需求,还销往世界各地。

例如,丹麦开发了一种电脑控制的饲养设备,其原理是在猪的耳朵上装一芯片,控制其每天定量、定时进食,猪的食槽栏上装有扫描仪,前后有活动挡,每次只能有一头猪进食,电脑控制流入食量,进食后自动记录。

如果在下次进食时间未到之前进入食槽觅食,电脑开关就不会启动放食。

各种饲养设备的生产厂就有几十家。

丹麦极为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将各种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