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堂导入[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共8篇).pdf

第一篇:初中化学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从教学目标出发,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教师应分解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环环相扣、循序渐进,进而系统性地掌握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是以物质学习为主线,前后呼应,形成螺旋式的前进模式。
如在教学“CO2性质”这一内容时,我做了如下规划。
首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或课间谈话时,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化学物质的名称或一些零散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有一个无意识的感知体验。
其次,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相关单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双基”的学习。
如在CO2的学习中要让学生了解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同时与其他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还要能解释CO2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再次,是知识的内化阶段,这是在单元学习后对教学内容去粗取精的一个过程,通过记忆、复述、举例等形式让学生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
紧接着,学生还需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通过知识的循环来巩固知识体系,并积累经验。
如在学习“碱与氧化物反应”这一内容时,要对CO2的性质进行复习回顾。
当学生对CO2性质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后,后面学习SO2、SiO2与碱的反应时就是举一反三的过程,这也就是知识迁移能力的体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对教学内容的实施有一个全局性的规划与掌控。
二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帮助学生理解 长久以来,教条化的教学思想使西藏地区的初中化学教学也走上了“基础知识+习题”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脱离了生活背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化学思维与生活中的思维方式相隔离,缺乏知识的体验与感知。
生搬硬套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缺乏对问题的思考、对原理的理解,导致在解题过程中抓不住问题的本质。
对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通过将抽象的物质拟人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
如相同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质量的且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了相同质量的H2,问什么一定有剩余,什么一定没有剩余,什么可能有剩余?拿到这样的题目不少老师觉得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而学生更是无从下手。
初中化学论文指导教案

初中化学论文指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求;
2. 掌握化学论文的写作步骤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文献查找、资料整理和论文撰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论文的分类及特点;
2. 化学论文的结构与要求;
3. 化学论文的写作步骤;
4. 文献查找与引用;
5. 论文的撰写、排版和修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介绍化学论文的重要性和意义。
2. 知识讲解:
(1)化学论文的分类及特点;
(2)化学论文的结构与要求;
(3)化学论文的写作步骤;
(4)文献查找与引用;
(5)论文的撰写、排版和修改。
3. 案例分析:让学生阅读一篇优秀的化学论文,分析其结构和特点。
4. 实践操作:
(1)指导学生选择论文题目;
(2)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找和资料整理;
(3)指导学生撰写论文;
(4)对学生的论文进行修改和提出改进建议。
5. 总结反思:分析学生的论文写作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评价:
1. 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表现;
2. 论文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论文的语言表达和排版格式。
五、拓展延伸:
1. 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比赛和报告会;
2. 鼓励学生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六、教学资源:
1. 论文写作指导书籍和资料;
2. 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
3. 老师的指导和辅导。
七、教学重点难点:
1. 论文结构和要求的理解;
2. 文献查找和引用技巧的掌握;
3. 论文撰写和修改的技巧和方法。
初中化学有效导入的策略方式

初中化学有效导入的策略方式摘要:课堂导入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时长或许只有几分钟,但它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有效的导入环节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
并且,不同的导入所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给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不同。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育方式应该转变,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接受多元文化的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基于此,为实现化学教学的高质量,丰富学生的化学情感,实现自身化学能力的提升,本文就对初中化学课堂导入的有效设计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有效性引言:在新课标下,教师的教育理念正发生着改变,更多的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提升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
有效教学是以“有效”二字为基准,关注学生的兴趣,由原先一种教学转变为多种教学,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浸入式的学习体验中,获得兴趣,提高自觉性,从而对知识进行深刻记忆与掌握,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然而,当前的导入教学依然以单一为主导,学生的兴趣度低、积极性差、教学质量低等问题频发。
所以,为转变这一问题,教师应从多样化的导入入手,给学生带来一个愉悦、欢快的课堂环境,引起学生的关注,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视频,创设直观导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也让许多人开始关注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的有效融合,从中产生的教学方式,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将辅助教师,利于实现课堂的高质量。
视频教学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利用视频能为学生创设情境,以浸入式的学习体验,将学生引入到实际化学环境中,接受与感知知识内涵,实现学生内心世界的满足。
并且,化学应在情境中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所以,教师灵活利用视频,给学生一种真实的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能力。
例如,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部分化学知识为例。
在本节课的导入中,教师提前从互联网中搜集到相应影视资料,为学生播放,由学生欣赏和观看。
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入的技巧

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入的技巧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成功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
那么化学教师如何掌握导入的技巧?本文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导入技巧教学方法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成功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还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创设真实的情境。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的编写淡化了知识体系,更加注重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与此相适应,在教学中注重用贴近生活的事件、现象、问题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更能体现新课程思想,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那么,怎样设计导入呢?下面,我根据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所采用的导入方法,谈谈心得和体会。
一、实验导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九年级化学教材大多数课题都有实验,精致的化学仪器,绚丽的实验现象,严谨的设计思路,无不闪耀着化学之美,从第一次接触,就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
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实验导入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开学后第一节课绪言的教学中用一到两个兴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葡萄酒、镁带燃烧等开场效果极好。
在《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反应》的教学中,我提出“前面我们学习了酸和碱,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吗?”等问题,然后立即做把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实验,引导观察无现象后再问:“看不到现象是不是一定没有反应呢?”引发思考和讨论,效果不错。
二、情境导入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找到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事件巧妙创设情境,更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建立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培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班班通的实现,使教师创设情境的手段大为丰富,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无限可能。
在近几年的河南省优质课观摩中,运用电影电视剪辑、新闻、录像、照片、图片创设情境的导入方法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很多非常成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给我们不少启发。
初中化学导入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化学元素与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认识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
2. 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1.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书写。
2. 常见化学元素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元素周期表图片。
3. 化学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试管夹等)。
4. 学生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图片,如水、空气、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 提问:化学家是如何研究这些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化学元素与物质的性质。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介绍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让学生练习书写元素符号。
2. 展示元素周期表图片,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作用。
3. 介绍常见化学元素及其性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的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活动性等。
4. 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常见化学元素的用途和特点。
三、实验演示1. 教师演示常见化学实验,如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课堂练习1. 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化学元素和物质性质的理解。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与反馈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补充。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实验演示、课堂练习和总结与反馈等环节,实现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论文

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论文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方法论文3篇化学导入篇一:初中化学新课导入初中化学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同一堂课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新课的导入虽仅占几分钟或几句话,但它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阶段设计,巧妙的新课导入,能够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导入新课,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的任务和内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如何能够抓住导入这一重要的课堂环节。
一、导入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导入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注意知识的准确无误,突出新知识的重点;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在此前提下,课的导入还应坚持以下基本要求。
1、导入要有启发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
2、导入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人们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当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或她)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
”充满情趣的导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导入要有新颖性赞可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
”一般说来,导课所用的材料与教材内容表面上的类比点越少,越能吸引人。
初中化学导入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导入环节的设计要符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导入环节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如:“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化学的世界,探索物质的奥秘。
”(2)提问:你们对化学有什么了解?你们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有趣的事情?(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认真倾听,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2. 导入环节设计(1)图片导入:展示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图片,如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化学家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化学相关的故事,如化学家发现新元素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游戏导入:设计一个与化学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化学知识。
(4)问题导入:提出一个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3. 课堂导入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导入环节进行总结,强调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疑问。
4. 课堂学习(1)教师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如化学反应、化学元素等。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做好笔记。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1. 导入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环节与课堂教学内容是否有机结合,是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五、板书设计1. 课题:化学导入2. 导入环节:图片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问题导入3.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化学元素4. 课堂小结: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巩固所学知识通过以上导入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课堂导入的作用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课堂导入的作用摘要: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
精心设计的教学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成功的引课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功能。
关键词:化学课堂导入研究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1]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开始,他可以将学生带入积极主动的“乐学”状态,起着调集注意、诱发兴趣、启迪思维、指引任务的作用。
所以课堂导入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一、什么是课堂导入所谓课堂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有意识,有目的运用各种教学媒体,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入新课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的起始环节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使学生投入到寻求探索的课堂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2]。
二、课堂导入的作用[3]1、起到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2、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作用。
3、起到明确学习目的的作用。
4、起到认知过程的衔接作用。
成功的导入不但起到以上提到的四大作用,还存在一些潜在的影响能力。
如教师在组织教学初期所流露出来的鼓励、期望等积极的暗示或是得体的语言姿态等,都会产生兴趣并投入极大的热情。
而来自学生方面的积极反馈又对教师产生极大的鼓励,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师的教学工作。
三、常见的课堂导入法[4-8]1故事导入法通过与本节课相关的奇闻、轶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能活跃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习《原电池》时,可以通过讲如下故事来引入:一天满载着精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导入
好的化学课往往离不开艺术的导入,新课导入虽然只有几分钟或只是几句话,但它正如故事的引子,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初中化学课堂导入
一节好的化学课往往离不开艺术的导入,新课导入虽然只有几分钟或只是几句话,但它正如故事的引子,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演示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新课,所以序言课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学生能否对这门新的学科产生兴趣。
上课的时候,我以实验的方式引入新课。
站在讲台上,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白纸”贴在黑板上,然后向“白纸”上喷一种无色的液体,奇迹出现了,白纸上竟然出现了“化学”两个字,这神奇的现象一下把同学给吸引住了,“到底怎么回事呢?”看到同学们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我就开始序言课授课。
学生带着几分好奇,带着几丝疑惑进行学习,将“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谜语导入法
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小小的谜语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整堂课中的思维都相当活跃。
例如,在学习《空气》时,教
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没它活不久。
讲《氧气》可用谜语:家就住在空气中,排行第二像武松,生命时刻离不开,本领大来建奇功。
在讲《水》时,导入谜语:氢氧构成我生命,人畜无我难生存,江河湖泊到处是,鱼虾与我难分离。
学生猜谜,教师小结,这样就很自然的导入新课。
三、化学故事导入法
在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化学故事,对激发兴趣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最佳状态进入新课题的学习。
如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引入:在意大利有一个著名的屠狗洞,洞中有屠狗妖,人进入洞内安然无恙,狗却死亡,科学家波曼尔决定探个究竟。
一天,他举着火把,牵着狗走入洞内,他发现火把燃烧有点飘忽不定,不一会儿狗就昏倒了,当他蹲下看过究竟时,他也感到呼吸困难,他抱起狗跑出山洞,哈哈大笑,这屠狗妖就是……你能猜出屠狗妖是谁吗?这样学生对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的密度,容易理解并且记忆长久。
再如,讲《燃烧与灭火》时,引入:有一位考古专家在深山中发现一座古墓,通过考证他确认里面埋葬着1000多年前的一位王侯,这位考古专家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推开坟墓门时,眼前的景象却吓得他魂飞魄散,在棺木的上方很多熄灭的吊灯中竟然有一盏还燃烧着,这位经验丰富的考古专家从来没有见过能燃烧1000多年的灯,惊骇之余转身逃走,再也不敢回到墓中。
几天之后,另外几位考古学家得知消息,赶到这里,却没
发现那盏燃烧的灯,他们顺利地取出了文物。
为什么呢?学生带着疑惑开始本节课学习,燃烧的条件讨论完后,谜底也就解开了。
原来,那盏看似一直燃烧的灯的燃料里含有磷。
墓穴被封闭后,耗尽了氧气的灯全部熄灭。
墓门打开,新鲜的空气涌入,那盏着火点很低的磷灯开始自燃。
故事导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
四、魔术导入法
春节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让观众震惊,给人带来疑问。
同样化学课堂上运用魔术,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酸碱盐性质”时,老师表演《白纸变鲜花》魔术,在滤纸上用稀盐酸画上花,用稀氢氧化钠画上叶和枝,然后向滤纸上喷洒石蕊试液,滤纸“长出”红花、蓝叶。
学生在兴奋、惊奇和不解中产生疑问,为什么石蕊试液遇到盐酸变红色,遇到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由此魔术引导学生去探求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
化学中这样的魔术还有很多,如清水变牛奶(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魔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
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燃了。
)、烧不坏的手帕(手帕上浸湿酒精点燃)等。
通过魔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热点导入法
所谓热点指与社会生活、生产、医疗、环保等各方面民众关注的问题。
学生也很感兴趣,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如在讲“一氧化碳性质”时,这样导入:2008年12月1日晚上陕北榆林市定边县堆子梁中学因学生取暖发生12名女学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该事故造成11名学生抢救无效死亡。
通过新闻的报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一氧化碳会致使人中毒死亡,再进一步引领学生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
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社会新闻比较多,如有关食品方面的:食物中毒事件、假酒案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如环境方面的太湖蓝藻事件、工厂排放废水造成农作物产量减收、酸雨灾害,焚烧秸杆事故、液氯泄漏等。
教师平时稍加关注,将事件的内容与化学内容有机组合,就成为课堂设置情景的素材。
六、生活实例导入法
生活中化学离学生最近,一堂课的开始可列举与生活有关的实例,提出学生熟悉但又无法解释的现象,创设新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讲“中和反应”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
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蛰一下,涂些稀氨水或小苏打水可治痛治痒又怎么解释?提出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但又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入新课。
再在讲“nahco3和na2co3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联想馒头的制作过程,并提出问题:小面团是怎样变成疏松多孔的馒头?为
什么要用发酵粉?为什么不发酵直接加小苏打也可以做馒头?在
做馒头的时候,碱和小苏打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体现了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越听疑问越多,教师故布疑阵,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很自然地切入正题。
再如,讲解“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时,这节课是这样开始的:豆腐大家都吃过,豆腐有用卤水做的,也有用石膏做的。
现在我手上有两块豆腐,我不知道哪一块是用卤水做的,哪一块是用石膏做的。
那该怎么鉴别呢?我们知道卤水主要含mgcl2,石膏是caso4,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检验cl-离子和so2-4离子来鉴别它们。
cl-离子的检验我们已经学过,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so2-4离子的检验。
学生一听就对这节内容有了亲切感,精神倍增,兴趣昂然。
七、广告导入法
有的广告词非常优美,妙趣横生,可以让人经久难忘。
如学习“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时,课下让学生收集有关“维生素”“钙”“铁”“锌”“硒”“氟”等广告词。
上课时学生用“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多c多漂亮”,“高钙片水果味”……从人们喜闻乐见的广告词着手,让人易接受,达到激发兴趣、开阔视野、活跃思维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激励学生设计广告词,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导入的方法还很多,如图片导入、古诗导入、歌词导入、游戏导入、纠错导入、类比导入、复习导入、化学史导入等,可谓“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实际教学中,具体使用哪种导入
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老师应紧紧的抓住趣味性、概括性、启发性,灵活选用,最主要的是讲求实际效果,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