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实践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湖北省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展览规模以及博物馆的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湖北省博物馆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调研背景湖北省博物馆作为湖北省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宣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本次调研旨在探究博物馆当前的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提供文化展示和教育引导的服务。

3. 调研方法通过参观博物馆、参与展览活动、与博物馆员工交流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等方式进行调研。

4. 调研结果4.1 展览内容及规模湖北省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湖北省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在过去的一年里,博物馆组织了多个大型主题展览,例如《楚文化展》、《革命历史展》等。

展览规模较大,展出的文物藏品丰富,充分展现了湖北省的历史风貌。

4.2 展览设计及布局博物馆的展览设计得当,整个展区呈现出优美的流线,为观众提供了良好的观展体验。

展览内容的呈现既有文字介绍,又配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方式。

展品的灯光照明合理,够突出展品的特色,同时避免了过度照明对文物的损害。

4.3 服务水平评估博物馆的服务人员热情周到,能够为观众提供详细的解说和讲解,使观众更好地了解湖北省的文化。

同时,博物馆内设有导览图和导览器材料,观众可以自行查阅相关信息。

博物馆还开设了社会教育课程,面向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提供了专业的文化教育。

4.4 成果展示及社会影响湖北省博物馆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首先,在文物保护与修复方面,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使许多古代文物得以修复和展示。

其次,在学术研究与交流上,博物馆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来进行学术讲座和研讨会,提升了博物馆的学术影响力。

最后,在文化传播与普及方面,博物馆不仅利用传统展览形式,还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展览,提升了湖北省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5. 调研结论湖北省博物馆在展览内容、展览规模、展览设计、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一、博物馆简介: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人文历史和自然地理的一个浓缩,现馆舍位于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

建筑呈一主两翼、中轴对称,凝重、古朴、浑厚、现代,酝酿浓郁人文气息。

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 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

馆舍由编钟馆、楚文化馆、综合陈列楼组成,设有办公室、陈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协调部、考古部、文保中心等业务部门。

二、博物馆的环境分析:(1)太阳的周期运动对省博的光环境影响较小,因为省博是西北朝向,是人为减少阳光直射。

且历史文物博物馆对自然采光要求低,省博展览空间基本上无开窗,缺乏自然采光。

(2)街道的南侧日照更加充足。

(3)武汉市主导风向是西南风。

(4)由于墙面开窗较少,展览空间墙面未开窗,所以室内自然通风不好。

但是馆内安装了空调通风装置,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室内通风状况。

(5)夏季自然通风有6,7,8三个月。

(6)冬季顶层即第四层会比较寒冷。

(7)室外主要噪音源是街道马路,和休闲广场。

(8)室内房间中门厅及展厅外的休息处噪音较大。

(9)省博屋顶为坡屋顶,从下到上逐层收分,并在各楼层出挖空创造了室外休息空间并为室内提供自然采光;屋顶设有屋顶花园;采用了仿古琉璃砖。

(10)外立面主要运用石材(11)室内地板为大理石,门厅墙面抹灰,展厅根据布展的不同需求在墙面上运用了木材,石材及抹灰。

(12) U型建筑体量围合成了相对私密的公共空间即休闲广场,展厅,门厅,视听室,商店为公共空间,厕所,办公室,藏品库为私密空间。

(13)易用性较强,布局符合参观人群心里生理需求。

三、镇馆四宝:战国1 9 7 8 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钟架长7 4 8 厘米,高2 6 5 公厘米。

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 包括楚惠王熊章在公元前4 3 3 年赠送的一件镩钟) ,分三湖北鄂西一带是古人类化石的重要发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 1 5 2 . 3 厘米,重 2 0 3 . 6 公斤。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1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1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省博馆区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构成一个硕大的“品”字。

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两殿”、“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

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环绕各层走廊干阑等楚式建筑特点,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

室外环境通过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园林绿化、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式,营造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和谐配套的历史文化氛围,给观众提供一个休闲、舒适、幽雅的室外游览空间,是武汉市一座光彩夺目的标志性建筑。

下面从省博的建筑风格布局、建筑室内外装修等方面来分析湖北省博物馆的建筑手法:一、建筑风格:由于湖北地处古代楚国地域,省博作为湖北古代文化、文物的一种象征标志,所以从建筑形式上充分尊重沿袭了古代楚国时的建筑风格。

古代楚文化讲究的是“天人合一”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建筑思想,从艺术效果上讲求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

首先,从建筑布局上采用了中轴对称、一台两殿的建筑手法。

让人进入这组建筑群后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这充分符合它作为一个省级性博物馆的建筑性格。

其次,建筑群最中央的是一个高台干阑式的宫殿形式,正是因为其高台式的手法,将整个博物馆的含蓄而深沉的美凸显出来。

在屋顶的处理上,采用了传统的青砖黛瓦,屋坡的折线反字及以后的举折的做法。

虽然曲度不大,屋角也没有翘起,刚健质朴的气势较浓,但也初步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人字型的屋顶造型,既扩大了室内的空间感,同时有利于排水。

造型上运用水平方向的层层屋檐,环绕各层的走廊栏杆,极力削弱体型上的竖高感觉,使之时时回顾大地,仿佛对大地有着无比的眷恋;屋面、屋脊、装饰局部的曲线运用避免了造型的僵硬冷峻,优美地镶嵌在大自然中,仿佛自己就是天地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最后,中央宫殿旁的两个附属宫殿在建筑风格上与主体是和谐统一的。

但让我疑惑的是为什么左侧的建筑色调与主体一样的灰色,右侧却是仿木红色的建筑色调。

湖北省博物馆考察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考察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考察报告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市中心,是一座集文物展览、保护、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本次考察,我们深入了解了湖北省博物馆的展览特色、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以及博物馆的管理运营情况,现将考察情况做如下报告。

首先,湖北省博物馆的展览特色非常突出。

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其中以楚文化和三国历史文化为主要展示内容,展览设计新颖独特,展品陈列精美,展示手法多样。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楚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三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对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化传承和展览呈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其次,湖北省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博物馆设有专门的文物保护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对所收藏的文物进行科学保护和研究,积极开展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保证了文物的完好性和传世性。

在文物研究方面,博物馆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文物研究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文物研究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次,湖北省博物馆的管理运营情况值得肯定。

博物馆管理严谨高效,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工作人员素质高,服务意识强。

在运营方面,博物馆注重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参观和学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同时,博物馆还注重与其他博物馆的交流合作,开展了多项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为湖北省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湖北省博物馆作为一座集文物展览、保护、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展览特色突出,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扎实,管理运营高效。

我们对湖北省博物馆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愿意与博物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湖北省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希望湖北省博物馆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更多的人群带来文化的魅力和教育的力量。

博物馆暑假实践报告

博物馆暑假实践报告

博物馆暑假实践报告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博物馆暑假实践报告,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博物馆暑假实践报告[篇1] 一实习目的:通过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了解博物馆的整体布局、藏品种类和陈列方法、管理防盗系统及盈利方式等博物馆建设基本内容,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和走上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积累一定的经验。

同时,将平时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印证,提高基本专业素质。

二实习单位:湖北省博物馆三认识实习时间:20XX年8月20日星期四11:3017:00 四认识实习任务:了解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和布局特点,展品种类及陈列方式,博物馆管理方式等基本内容。

五实习单位介绍: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主要承担着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护、陈列展览及藏品的研究工作。

馆舍位于东湖之畔,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56号。

湖北省博物馆现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是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点),其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53年3月1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科学馆的基础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筹备处位于水陆街,1956年迁至武昌水果湖,1960年迁至风景秀丽的武昌东湖之滨,1963年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省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XX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XX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

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编钟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品”字。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篇一:湖北省博物馆实践报告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学期:起止时间:实践地点:湖北省博物馆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张景润指导教师:李勇军老师实践成绩:本科实践报告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20XX年10月19日-21日20XX级历史专业20XX21043035实践报告一、实践项目名称: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二、实践指导教师:李勇军老师三、实践目的与意义:学习了解荆楚文化,提高综合素质。

四、实践内容:看今朝,风骨犹存今天有幸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深感意义之重大。

博物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代表着当地历史风味的所在。

提供给人的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汇集与并置,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的集聚。

在博物馆里,不同的收藏理念和展会来源会赋予博物馆完全不同的风貌。

博物馆也能在无形中折射出一个国度、一个地域、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

参观博物馆有利于我们了解过去,品味过去。

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塑造我们的崇高品格,铸造我们的精神风骨。

进入馆内,首先参观的是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展,它被为意大利的曙光时代。

伊特鲁里亚是古罗马人对意大利托斯卡纳,拉齐奥、拉丁姆北部等地区的通称,公元前12世纪兴起,维兰诺万文化是其代表。

公元前1000年左右,伊特鲁里亚人已有铁器和精美的工艺品。

伊特鲁里亚在与希腊、腓基尼-布匿等文化的接触中,手工业、商业逐渐兴盛,所生产的布凯罗黑陶、青铜器和金银器遍及地中海沿岸。

公元前6世纪时,信奉多神教的伊特鲁里亚人控制了第勒尼安海一侧的亚诺河与台伯河地区,建立了松散的城邦联盟,势力达到高峰,罗马王政时代的国王就有三位是伊特鲁里亚人。

到罗马共和国时期,伊特鲁里亚文化最终融入罗马文明。

尽管没有伊特鲁里亚的文献流传下来,但大量的出土文物揭示出伊特鲁里亚在风俗、文化、宗教和建筑诸多方面对罗马,乃至西方文明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伊特鲁里亚式几何纹克拉特陶瓶,青铜剑与剑鞘、战车与头盔、维图罗尼亚金项链和金发箍、塔拉莫奈陶三角楣饰、沃尔泰拉式陶盖瓶和石棺等等。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

湖北省博物馆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与背景湖北省博物馆是一家以收藏、研究、展示湖北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为主要职能的博物馆。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该博物馆的现状、发展方向、问题与潜力,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博物馆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馆址及场馆规模、展览与收藏情况、教育与科研活动、展览和文创产品开发、营销与宣传策略等方面。

三、调研结果1. 博物馆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根据调研结果,湖北省博物馆的管理机构设置合理,人员数量适中。

但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强培养和引进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人才。

2. 馆址及场馆规模湖北省博物馆的馆址较为优越,位于省会城市中心,交通便利。

然而,场馆规模相对较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参观者需求。

因此,建议在保持现有馆址的基础上进行扩建或开设分馆,以提高展示和服务能力。

3. 展览与收藏情况该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湖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等多个方面。

收藏品也较为丰富,但在科技手段运用和展示手法上仍有待改进,以提高观众的参观体验和吸引力。

4. 教育与科研活动调研结果显示,湖北省博物馆在教育与科研活动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项目和活动,如举办讲座、开展研究项目等。

然而,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提高教育和科研水平。

5. 展览和文创产品开发博物馆在展览和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

建议加强与设计师、艺术家等的合作,创造更具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展览和文创产品。

6. 营销与宣传策略湖北省博物馆在营销与宣传方面需要加强,目前的传统宣传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公众文化需求。

建议加大对社交媒体、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的利用,创新宣传方式,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

2. 扩建或开设分馆,以提高展示和服务能力。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心得3篇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心得3篇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心得3篇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其前身是建国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学馆,下面是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心得湖北位于荆楚文化的发源地,楚文化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追溯先秦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湖北省博物馆是这种历史文化的记录者,是一卷史画,记录着历史在这片土地留下的每一个痕迹。

闲步其堂,与历史气息拂面,品位屡屡文化清香。

那雄伟壮阔,精美绝伦的编钟、如此精美绝伦,让人震撼,仿佛听到楚国艺人敲响叮咚的乐曲,眼前浮起长袖飘然、佳人粉面;那越王勾践剑,岁月洗礼,依然寒光熠熠,昭示着一种王者之风,遥想战乱纷争,卧薪尝胆,感受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恢弘气势,王者之气依稀环绕在剑的旁边,历经千年不去,壮哉! ......那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惊采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

我们畅游在楚文化的浩瀚中,感慨万千。

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步上阶梯,我们一睹各种革命先驱的尊容,看着他们的画像,看着他们留下的各种生活用品,仿佛回到了战争时期,顿时热血沸腾,这就是我们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员!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回到历史的昨天去看那一看当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但是历史永远不会被遗忘,博物馆中陈列的每一件物品都鲜明的记录了每一个历史的瞬间!我们俨然可以从那些陈列的物品中看见近代中国发展的脉络。

每一件物品,每一张图片无不使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历史,这时又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提到武汉就不能不说武昌起义,在近代中国,武汉是全国工业和交通重镇。

革命先烈选择在武昌发动起义,摧毁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似乎又有其必然性。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博物馆实践报告
————————————————————————————————作者:————————————————————————————————日期:
2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本科实践报告
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起止时间:2013年10月19日-21日实践地点:湖北省博物馆
年级专业:2013级历史专业
学号:201321043035
学生姓名:张景润
指导教师:李勇军老师
实践成绩:
实践报告
一、实践项目名称: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二、实践指导教师:李勇军老师
三、实践目的与意义:学习了解荆楚文化,提高综合素质。

四、实践内容:
看今朝,风骨犹存
今天有幸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深感意义之重大。

博物馆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代表着当地历史风味的所在。

提供给人的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汇集与并置,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的集聚。

在博物馆里,不同的收藏理念和展会来源会赋予博物馆完全不同的风貌。

博物馆也能在无形中折射出一个国度、一个地域、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厚度。

参观博物馆有利于我们了解过去,品味过去。

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塑造我们的崇高品格,铸造我们的精神风骨。

进入馆内,首先参观的是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展,它被为意大利的曙光时代。

伊特鲁里亚是古罗马人对意大利托斯卡纳,拉齐奥、拉丁姆北部等地区的通称,公元前12世纪兴起,维兰诺万文化是其代表。

公元前1000年左右,伊特鲁里亚人已有铁器和精美的工艺品。

伊特鲁里亚在与希腊、腓基尼-布匿等文化的接触中,手工业、商业逐渐兴盛,所生产的布凯罗黑陶、青铜器和金银器遍及地中海沿岸。

公元前6世纪时,信奉多神教的伊特鲁里亚人控制了第勒尼安海一侧的亚诺河与台伯河地区,建立了松散的城邦联盟,势力达到高峰,罗马王政时代的国王就有三位是伊特鲁里亚人。

到罗马共和国时期,伊特鲁里亚文化最终融入罗马文明。

尽管没有伊特鲁里亚的文献流传下来,但大量的出土文物揭示出伊特鲁里亚在风俗、文化、宗教和建筑诸多方面对罗马,乃至西方文明的形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伊特鲁里亚式几何纹克拉特陶瓶,青铜剑与剑鞘、战车与头盔、维图罗尼亚金项链和金发箍、塔拉莫奈陶三角楣饰、沃尔泰拉式陶盖瓶和石棺等等。

其次参观了1978年在湖北随县城郊擂鼓墩发掘的曾侯乙墓,它是一座2400年前的诸侯国君的墓葬,墓主人为战国早期曾国国君乙。

此墓葬出土多种文物万余件,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价值之高,保存之好,轰动海内外。

曾侯乙墓展览陈列了该墓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现了2400年以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陈列分祭厅、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八大部分,共展出最具代表性的文物360件。

其中,造型奇妙、工艺精湛、
纹饰华美的青铜鹿角立鹤、联襟大壶、尊盘、鉴缶;迄今仍很锋利的多戈戟和三角剑形的殳;包容文字资料颇多、又系我国最早的竹简;重达2156克的特大金盏;制作方式与风格迥异于楚、秦的漆木竹器等,均是考古中所罕见的珍品。

尤其是乐器展品中的一套青铜编钟,更是无价之宝。

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可以演奏中外各种乐曲,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馆中江陵楚墓出土的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青铜矛与彩绘木雕鸟兽座屏,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楚国“聘礼行迎图”漆画与楚国司法文书竹简,云梦睡虎地出上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及武昌土地堂出土的南朝青瓷仰覆莲花尊等均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又如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的敦煌写经,明清书绘大师江夏派吴伟,“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仇英,松江派董其昌、陈继儒,“八大山人”朱耸,“扬州八怪”金农、郑燮、黄慎及张裕钊、杨守敬等诸家的墨迹,都属稀世珍品。

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时十八星军旗,著名革命先烈和革命领袖恽代英、陈潭秋、施洋、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的遗物、纪念物,均为异常稀珍。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楚文化的浪漫与厚重,领略到了异国文化的博大与多彩,目睹到了中国乐器的发展与成就,品味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我想博物馆的意义在于珍藏历史,启迪未来。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可以和我们相比,但这只是代表着过去的辉煌。

在惊叹先贤留下的文物之时,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在感叹先贤的聪慧之时,我们不应该忘记文化在遗失。

我们应该自觉地承担起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任,继往开来,谱写新时代的文化乐章,铸造新时代文化的辉煌。

弘扬中华文化,
提升道德素养。

传承民族精神,
重铸国人风骨。

忆往昔,浩然正气。

看今朝,风骨犹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