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古典园林中地面铺装的解析

合集下载

园林景观设计——中式庭院中,各种硬核且极具美感的地面铺装工艺

园林景观设计——中式庭院中,各种硬核且极具美感的地面铺装工艺

中式庭院中,各种硬核且极具美感的地面铺装工艺月光洒在阖闾城西的灵岩山上,吴王夫差为了取悦他的美人,在金碧辉煌的馆娃宫中修建了一条“响屐廊”。

西施和宫女们穿着木屐在廊中行走,脚下如同在敲木琴,发出悦耳的响声。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也许就是苏州园林中最早的铺地。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路径”是十分普遍非常重要的,园林中的路径极富曲、折、窄、幽的美学特征,而铺面,则更是促成中式园林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极具美感的铺地,有一个很好听、很文雅的名字——花街铺地。

花街铺地是园林中一种地面铺装工艺,是以瓦片、各色卵石、碎石、碎瓷片等,拼合成各种图案装饰的园林路面。

通常以瓦片作为线条摆出图形,其它材料为色填充其中,犹如地上锦绣。

刺绣是用一针一线来勾勒出图案,花街则用一粒粒卵石碎石来敲打出造型。

两者一脉相承,需要的都是匠心。

所以之后,在能工巧匠云集、丝绸刺绣闻名天下的苏州,园林中发展出“地上织锦”的花街铺地,便一点也不奇怪了。

花街铺地类型花街铺地是以两种以上的卵石和碎石片、碎瓦片、碎缸片、碎陶片等碎料拼合而成,组成图案精美、具有色彩丰富地纹的路面。

严谨地讲,其中只有那些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那些铺面才称为花街铺地计成在《园冶》中提到中式铺地总共有这四种类型:乱石路用乱石像石榴子一样铺砌的道路,成为乱石路。

这种铺法既坚固又雅致,特别适合用在曲径,富有自然野趣。

鹅子路鹅子,即为鹅卵石,就是用鹅卵石铺就的路。

这种铺法一般铺在人们不常走的地方,因为比较硌脚,会影响游览体验。

冰裂地冰裂地即是用青石板拼接成冰裂纹的路面。

这种路面,适合在山堂周围宽平的地方、亭子的边缘。

诸砖路诸砖路,即是各种用砖头铺成的路面。

这种道路会有很多花样,包括砖仄砌的四种(人字式、席纹式、间方式、斗纹式)、砖嵌鹅子砌的八种(如六方式、攒六方式、八方间六方式、套六方式、长八方式、八方式、海棠式、四方间十字式),以及香草边式、毬门式、波纹式,共15种砖路类型。

专家解析园林景观设计中铺地分析

专家解析园林景观设计中铺地分析

专家解析园林景观设计中铺地分析据了解,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园林铺装主要通过对园路、空地、广场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印象组合,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始终,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铺装的园林道路,在园林环境中不仅具有分割空间和组织路线的作用,而且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和活动场所,同时还直接创造出了优美的地面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增强了园林艺术的效果。

园林景观绿化养护可上好养护,一家专业的园林绿化养护公司.园林中的道路有别于一般纯交通道路,其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的要求,虽然也利于人流疏导,但并不是以取得捷径为准则的。

园路与景石、植物、湖岸、建筑相搭配,受环境气氛的感染,“出人意外、入人意中”。

现代化的城市中,笔直宽阔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与林立的高楼大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人产生紧张的压抑感,而看似随意的园林小道反而使人有贴近自然的感觉,让人们从烦燥、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因此,园路的设计应该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基于这样的要求,园路的铺装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当然,铺地作为园林的一个要素,它的表现形式必然要受到总体设计的影响。

在园林中道路像脉络一样,是贯穿全园的交通网络,是划分和联系各景区、景点的纽带,是组成园林风景的要素,因此在使用功能和美观方面都应有较高的要求.随着建筑材料的日益丰富和发展,园林地面铺装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不管是形式还是颜色的搭配都显得多姿多彩,各类型的铺地给人的心理上和视觉上的感觉也不尽相同。

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创作过程中,铺装设计往往被摆在无足轻重的地位,铺装设计大多只注重功能性,而忽略了艺术性,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此外施工工艺的粗糙、对施工细节的大意处理、养护管理的不到位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以成都市东湖公园为例,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其园林景观的铺地设计,指出其成功之处和值得借鉴的地方,以期对园林设计之中这一重要因素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东湖公园的园林地面铺装形式较为多样,与开阔的水面、搭配丰富有层次的观赏植物、园林小品组成了和谐统一的园林景观。

园林铺地-《图说苏州园林铺地》

园林铺地-《图说苏州园林铺地》

园林铺地-《图说苏州园林铺地》中国传统园林往往在游⼈活动较为频繁的地⽅都要对地⾯予以铺妆处理,这就是所谓的铺地。

房舍的室内地⾯为了防潮及减少起沙,⼀般都要铺设⽔磨⽅砖。

室外⽉台⼤多使⽤条⽯铺地取其平坦。

⽽在园路、⾛廊、庭院、⼭坡蹬道等处为防⽌积⽔或风⾬浸蚀则常以砖、⽡、条⽯、不规则的⽯版、卵⽯以及碎瓷、缸⽚等材料,或单独使⽤,或相互配合,组成丰富多彩的各种精美图案,极具装饰效果。

明清园林中的铺地充分发挥了匠⼈的智慧和想象⼒,创造出变幻⽆穷的铺地图案,其中以江南苏州⼀带最为著名,被称作花街铺地。

常见的纹样有:完全⽤砖的席纹、⼈字、间⽅、⽃纹等。

砖⽯⽚与卵⽯混砌的六⾓、套六⽅、套⼋⽅等。

砖⽡与卵⽯相嵌的海棠、⼗字灯景、冰裂纹等。

以⽡与卵⽯相间的球门、套钱、芝花等,以及全⽤碎⽡的⽔浪纹等。

还有⽤碎瓷、缸⽚、砖、⽯等镶嵌成寿字、鹤、⿅、狮毽、博古、⽂房四宝,以及植物纹样的。

其他地⽅的园林中各种形式的铺地也都有使⽤,但样式不如苏州地区丰富。

明清时皇家苑囿在⼤量使⽤⽅砖、条⽯铺地的同时,受着江南园林的影响,也在园径两旁⽤卵⽯或碎⽯镶边,使之产⽣变化,形成主次分明、庄重⽽不失雅致的地⾯装饰。

《图说苏州园林:铺地》涉及的苏州园林建筑装饰,既包括⽊装修的内外檐装饰,亦包括从属于建筑的带有装饰性的园林细部处理及⼩型的点缀物等建筑⼩品,主要指:精细雅丽的苏式⽊雕,有浮雕、镂空雕、⽴体圆雕、镂空贴花、浅雕等各种表现形式,饰以古拙幽雅的⼭⽔、花卉、⼈物、书法等雕刻图案;以绮、妍、精、绝称誉于世的砖雕,有平⾯雕、浮雕、透空雕和⽴体形多层次雕等;⽯雕,分直线凿雕、花式平⾯线雕、阳雕、阴雕、浮雕、深雕、透雕等:被称为“凝固的舞蹈”、“凝练的诗句”的塑雕,展现的是三维空间形象艺术;变化多端、异彩纷呈的花窗;“吟花席地,醉⽉铺毡”的铺地;各式洞门、景窗及可以产⽣“触景⽣奇,含情多致,轻纱环碧,弱柳窥青”艺术效果的门扇窗棂等等,这些凝固在建筑上的辉煌,⾜可使苏州⾹⼭帮的智慧结晶彪炳史册。

铺地景观的文化解读

铺地景观的文化解读

化景观’的概念,并强调了种族、语言、宗教景观的研究意义以及文化传播的 意义”[] 1。随后有一批德国地理学家对文化景观的概念进行发展,认为景观的
内涵是 自 然与人文意义兼容;景观既有它的外貌,又有社会、经济和精神的力 量。2 世纪初美国地理学界以苏尔 (al Sur 0 Cr 0 ae )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继承和 .
治领域,政治被看作一种制度和观念文化,因此景观也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表
现。
第 1 绪论 章
12研究结构与内容 .
中国铺地景观的发展展望
多元文化的铺地景观
全球化背景下的 多元文化解读
主体
与发
进步
元I 复 1 能 化 一义 兴一 细 s 功
一 景 观
结语
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的载体; 铺地景观是一种文化 一定的文化信息:文化的发展和转型影响着铺地景观的 Ap
第 1 绪论 章
发展了德国人的文化景观概念,认为文化景观是 “ 附着 自 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
的形态” 。后来杰. 杰克森 ( ・ Jcsn 比. J B・ ako )强调景观作为服务集体 ( 人) 的角色与舞台,并认为 “ 景观都是文化景观,是人所改造的空间,是为了作为
社会生产的基础结构或是作为人类群体存在的背景”到了2 世纪8 年代和 9 。 0 0 0 年代,文化景观变成一个比较流动的概念,强调社会建构和象征、权力、竞争、 欲望等抽象的概念。 景观学界认为景观规划的目的是 “ 寻求创造人类需求与客观环境的协调关 系,这是景观建筑师的终极目 标。为此,必须将景观规划设计落实到生态和人 为行为两大领域”[] 4因此,可以看出人的行为和需求是影响景观的一大重要因 素。景观规划学界对文化景观的研究在欧美国家颇有成效,美国哈佛大学景观 研究学会将文化作为研究景观规划设计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方法与视角。中国景 观规划学界曾提出 “ 景观 ( 风景)是一种文化现象” 景观是文化的一种表达” ,“ [ 。国内 2 ] 对建成环境与文化关系的具体研究在景观建筑方面也有所发展,并得 出这样的结论: 人的观念文化+ 民俗、 道德等制度文化+ 客观 自 然因素= 景观环境。 如:20 01路秉杰 纂伟琦的 《 土楼的生成》 。另外,有的研究已把视角拓展到政

铺装的图案纹样及文化解析

铺装的图案纹样及文化解析

冰裂纹:模仿自然界的冰裂纹样,有的直线化成三角状并呈 有规律分布的延展纹,还有的就是形同碎冰的不规则纹,及 其简练,粗狂与自然。冰裂纹的流行与冰的特质有关系,我 们知道冰是透明的,无杂质的,干净的,给人一种圣洁高尚 的感觉,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的成为文人追求人 格完善的象征符号。用冰裂纹来象征人品的高洁无暇。
十:十字纹铺地经常与海棠花结 合,象征的是满堂富贵。
网师园出现的寿字铺地,进行了一定的变形。
环秀山庄铺地上应用的路路通。
寄畅园
器物铺地
4
将具有美好寓意的器物应用于铺地当中
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具有特别的意义。有的是神话传说中神仙的法器。有的则是财富的象征。器物纹在苏州 园林中应用的也较为广泛,并且还有一定的神秘气息。苏州园林作为典型的文人园林,除了求财,辟邪等器物纹 路的应用外,也有专属文人的雅器。
的 ; 有 使 用
; 有 用 破 损
有 用 石 板 ,
及 路 径 的 地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的铺装图案
1 自然铺地 将天地山川等宇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界符号化
3 文字铺地 直接将文字应用于铺地中或者进行变形
2
动植物铺地
将动物植物符号化,寄托美好的寓

4 器物铺地 将具有美好寓意的器物应用于铺地当中
5 混合铺地 由两种或以上图案混合而成,通常讲述一 个故事或具有丰富的寓意。
自然铺地
1
将天地山川等宇宙世界符号化
中国传统园林中,自然符号铺地的应用特别广。多表达的是对天地日月的崇敬之情
套方纹:大小方形相套,线条丰富的铺地。方形表 达的则是对大地的崇拜。
拟日纹:用圆形代表太阳,表达的是一种对太阳的崇拜。
留园
拙政园四方铺地

园林工程2—3节园路的结构与铺装类型详解

园林工程2—3节园路的结构与铺装类型详解
③基层:一般在土基上,起承重作用。一般用碎 石、灰土或各种工业废渣等筑成。
④垫层:在路基排水不良或有冻胀、翻浆的路段 上,为了排水、隔温、防冻的需要,用煤渣土、 石灰土等筑成。
2、路基
➢经验认为,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黏土或 砂性土开挖后用蛙式夯实3遍,就可直 接作为路基。在严寒地区,严重的过湿 冻胀土或湿软呈橡皮状土,宜采用1:9 或2:8灰土加固路基,其厚度一般为 15cm。
二、常见园路结构及铺装类型
(一)园林路面风格要求
1、寓意性。中国园林强调“寓情于景”,在面层设计 时,有意识地根据不同主题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纹样、 材料来加强意境。
2、装饰性。园路既是园景的一部分,应根据景的需要 作出设计,路面或朴素、粗犷;或舒展、自然、古拙、 端庄;或明快、活泼、生动。园路以不同的纹样、质 感、尺度、色彩,以不同的风格和时代要求来装饰园 林。
➢混凝土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经济实用性 等优点,受到使用者的青睐。运用于 装饰路面的彩色混凝土、压印混凝土、 混凝土路面砖、彩色混凝土连锁砖、 仿毛石砌块等。
2、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压印混凝土又称“强化路艺系统”,是在 施工阶段运用彩色强化剂、彩色脱模剂、 无色密封剂等三种化学原料对未硬化的混 凝土进行固色、配色和表面强化处理后得 到的一种混凝土,其强度优于其它材料的 路面,甚至优于一般的混凝土路面;其图 案、色彩的可选择性强,可以根据需要压 印出各种图案,产生美观的视觉效果。
表面压膜处理
②贴面装饰
整齐花岗岩、大理石贴面
石片
陶瓷类地面砖 釉面砖路面
花砖路面
高分子材料喷涂和贴面
木材贴面
2、块料路面
➢用石材、混凝土、烧结砖、工程塑料 等预制的整形板材、块料作为结构面层

对传统园林花街铺地的赏析

对传统园林花街铺地的赏析

CHENGSHIZHOUKAN 2019/2城市周刊54对传统园林花街铺地的赏析蒲宝婧 李雨泽 王瑾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摘要:我国古典园林是中华千年历史遗留给我们的珍贵的财富,是古人智慧与情怀造就的无价珍宝。

园路作为联系人与景间的纽带,其线性和铺装与园林中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花木置石等构成各种富于变化的美景,起到展示景观和点缀风景的作用。

花街铺地是传统园林铺地的主要构成,担负基本作用的同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实物载体。

本文从传统花街铺地的起源、材质、纹样、文化内涵等对其进行赏析,并探究对现代园林铺装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花街铺地;铺地纹饰;文化涵义花街铺地,传统园林园路铺装的主要构成之一。

是以砖瓦为界组成图案,图案内镶以各色卵石、碎石、碎缸片、碎瓷片,组成各种纹样[1]。

其内容丰富,样式繁多,色彩或清新秀丽或鲜艳活泼,人在行走间尽可欣赏,由工匠精心铺设,体现了园主人的情趣,将思想之无形赋予载体之有形,也使花街铺地在文化的传承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传统园林铺地的起源春秋时期有了最早的园林铺装记载。

相传,吴王夫差得到西施后,为美人修建离宫“馆娃宫”,宫中一廊“响屧廊”,大肆铺装楩梓板,为博美人行走之声。

虽为荒野一史,其铺装形式却加之发展,也从此流传下来,为现代园林铺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传统花街铺地的纹样分析《园冶》中写道:“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2]”。

即工匠的技艺在相比下,仅在很小程度上影响园林建造,而园主人的身份地位、喜好偏向等才是真正框定园林风格的决定因素。

其铺地纹饰的题材也是如此,作为装饰园路的载体,体现的是当时的园主人的审美需求或是一种借景抒情的精神追求。

其题材主要分为俗文化和雅文化。

俗,指民俗,主要体现在民间人们表现出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多寓意吉祥、多子兴家,有“五福(蝠)捧寿、连(莲)年有(鱼)、必(笔)定如意、平(瓶)升三级(戟)”等的谐音表达,也有松鹤延年、蟾蜍折桂等用动物图案等表达美好愿望的方式,无不蕴含着祈喜、纳福的美好愿望。

园路与铺装

园路与铺装

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者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

作为园林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园林铺装主要通过对园路、广场等进行不同形式的印象组合,贯穿游人游览过程的始终,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英国著名的造园家人为:“园林铺装是整个设计成败的关键,不容忽视。

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日本景观大师都田彻则进一步指出“地面在一个城市中可以成为国家文化的特殊象征符号。

”由此可见,铺装景观设计在营造空间的整体形象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1.中国古典园林铺装景观——以芙蓉古镇为例园林铺装景观的创造在中国已经有很长的渊源。

其所用的图案蕴涵了一定的文化含义,与其周围环境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

1.1用材简单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因此铺装设计“因地施材”。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铺装常用砖瓦、碎石、卵石、碎瓷片、碎缸片等材料,与周围的整体空间协调自然地组合在一起;这得益于材料随手可得又归于自然。

不仅体现了材料的自然、文化组合,更构成了生动的景观。

图1,为为芙蓉古镇云南园中的一条园路,园路的材料选择与环境极为协调,又象就地取材的青石板,自然地置于一片向远处绵延而去的小路中,貌似不经意间,却又蕴涵着无穷的意境,令人神往,让人回味无穷。

图2,为芙蓉古镇川西园中一条园路,其铺装采取冰裂纹加碎鹅卵石镶嵌其中,让人觉得活泼又不失自然,貌似天公之作,宛如神来之笔。

1.2图样多样中国古典园林中,铺装常见的图案纹样有:大角、六角、芝花、八角等一些动物或者植物图案,以表现迎祥祈福之意。

其纹样精致、紧凑,尺度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十分协调,又自然大方。

如图3,用土黄色鹅卵石组合成花朵纹样,镶嵌于拼接的铺装中,不仅趣味众生,更是尺度精巧;图4,冰裂纹和碎鹅卵石拼接成一朵朵花的纹样,精致、细密,尺度与周围环境空间呼应妥当,十分协调。

1.3本地文化主题寓意——以苏州园铺装为例中国古典园林的竖向景观体现了高雅人士的精神追求,而其园林铺装景观不仅体现了文人的精神追求;铺装采用海棠花纹样,反映了文人追求内心的清纯秀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铺地,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园林小品。

园林中的建筑、植物、筑山、理水一直未造园者所重视。

而铺地由于其“地位低下”往往不容易为人瞩目。

其实中国古典园林铺地和其它园林要素一样,沉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

我国最早对铺地的记载为“吴王梓铺地,西子行则有声”字面意思大家应该就了解了,吴王夫差为西施在馆娃宫中,以梓板铺地,西施着屧行于上,步步皆音。

与传统的欧洲园林铺装着重理性的风格不同,中国古典园林的铺装体现出的是更多的人文色彩。

一、中国古典园林铺地常用类型计成在《园冶》铺地篇中所提及的地面铺装材料有乱石、鹅子石(鹅卵石)、瓦片、石板、青版石、诸砖等。

常用的铺地类型有花街铺地、雕砖卵石铺地、卵石铺地、方砖或条石铺地、嵌草铺地等。

(一)花街铺地花街铺地多用不规则的湖石、石板、卵石以及碎砖、碎瓦、碎瓷片、碎缸片等废料相互配合,组成图案精美、色彩丰富的各种地纹。

它们不仅排水性能好,又能防滑,光线也柔和很适合我国江南一带在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下使用。

在留园可亭北面的假山后有一段长五十余米的花街铺地,用鹅卵石和碎瓷、石片、瓦片等各种材料筑成海棠花纹,犹如织锦铺地一般给人以美感。

(二)雕砖卵石铺地雕砖卵石铺地又被誉为“石子画”它是选用精雕细刻的砖、细磨的瓦和经过严格挑选的各色卵石拼凑而成的路面,图案内容丰富,如有以三国戏《古城会》、《回荆州》等为题材的图案,也有以寓言、四季盆景、花、鸟、鱼、虫为题材的图案。

(三)卵石铺地卵石铺地采用卵石铺成的路面,耐磨性好、防滑,具有活泼、轻快、开朗等风格特点。

如杭州花港观鱼牡丹亭边、山坡的一株古梅树下,以黄卵石为底,黑卵石为绘,组成一幅苍劲古朴的梅树图案。

(四)方砖或条石铺地方砖、条石铺地采用条石、青砖铺地取其平坦、整洁明净。

有时也会采用方砖、条石铺地的同时,在园路两旁用卵石或碎石镶边,使之产生变化,形成主次分明、庄重中带着一丝活泼俏皮。

(五)嵌草铺地嵌草铺地就是铺筑时在块料间留3〜5厘米的缝隙,植入培养土,种草。

常见的有冰裂纹嵌铺地、梅花形嵌草铺地等。

二、中国古典园林铺地纹样分析铺地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景要素,体现了一种精神需求,即“视觉审美”和“完善人格”两大功能。

因此,在古典园林中见到的复杂的装饰铺地纹路,不外乎是审美的需要或者借景抒情的手段。

纹样是附加的思想符号,它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渠道。

中国古典园林的铺地纹样十分丰富。

总体可以分为三部分:(一)对宗教或礼仪、仪式的需要和观念的表达。

古人采用纹样体现出对宗教或礼仪、仪式的需要和观念的表达。

(二)吉祥的象征。

在我国“吉祥文化”源远流长,不管做事、说话、种植物、装饰等都追求“吉祥”。

(三)深受“市井文化”的影响。

与中国古典园林中词文匾联所体现出高雅的文士情调追求不同,园林铺地所反映的大都为世俗、物质的“世俗文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园林其铺地深受“市井文化”的影响。

三、中国古典园林铺地的材质选择特点(一)效法自然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宛虽天人作成为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构建的理论基石,而自然的景观特性必来源于材料的自然属性。

[2]中国古代园林铺地所选择的材料随手可得,乡土自然。

不论是乱石、鹅卵石、石板、青版石等所固有的自然纹理、粗糙的表面、不规则的形状均能反映出自然素材的天然美。

保留材质原有的形状、纹理等自然朴实的风格和特色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所追求的,体现出古典园林景观空间的自然协调及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天人合一思想。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中国古典园林讲究的是建筑与园林的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嵌合。

而铺地作为园林的小品恰恰起到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作用。

在铺地所选择的材料中像方砖、瓦片等其实都是建筑材料。

把建筑材料用于园林铺地,这使得园林铺地与建筑在材质、色调上有了呼应,起到了由建筑到园林的过渡作用,使园林与建筑更好地加以融合。

(三)得体合宜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铺装设计中应做到“因地施材”。

利用不同材质铺砌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或朴素、粗犷,或自然、幽静,或威严、端庄,或活泼、生动。

虽然选材廉价,但我国自古对铺装就十分讲究,可谓低材高用。

《园冶》中说:“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如路径盤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

八角嵌方,选鹅卵石铺成蜀锦”,“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乱青版石冰裂纹,宜于山堂、水坡、台端、亭际”。

又说:“花环窄路偏宜石,堂回空庭须用砖。

”由此可知一般在厅堂中会选择采用方砖平铺、油灰嵌缝、补洞磨面而成,能烘托殿堂壮观、高雅的气氛。

而在路径上会选择乱石,营造出天然野趣。

在庭院深巷之中,则使用青砖甬道,使园路显得庄重沉稳。

四、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特色分析及发展(一)注重意境的营造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寓情于景”意境的营造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是中国园林最本质的一个特征。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

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3]我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铺地来渲染环境气氛,使游览者在审美过程中激发出一种想象和联想,从而达到一种美的境界,获得一种美的愉悦。

如个园入口“春景”铺地采用了“冰裂式纹样”营造出春笋发,冰雪融化,把春天的意境加以很好的烘托。

(二)装饰性强中国古典园林的铺装善于根据园景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来铺装。

路面或自然、或古朴、或活泼、或粗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例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一段路面,以棕色卵石为底色,以橘黄、黑两色卵石镶边,中间用彩色卵石组成花纹,显得色调古朴,光线柔和。

(三)注重生态性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首先体现在“因地施材”。

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 在铺装设计中则体现在“因地施材”。

铺装的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一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有其一定的特点。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则常常会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

如“花环窄路偏宜石,堂回空庭须用砖”。

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其次体现在美观与功能并重。

在我国现代景观的许多铺地设计只是片面的求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其使用功能。

比如有些广场上大面积铺设了抛光的大理石,一到下雨天给行人增加了滑倒的危险;有些主要道路采用草地砖铺地,对于穿高跟鞋的女士来说十分不便行走。

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则把美观与功能很好的加以结合。

《园冶》中就有“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的论述。

而在南方园林中普遍使用的花街铺地与卵石铺地,不仅美观富有情趣,而且透水性好,非常适合南方多雨的气候条件。

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生态性还体现在材料本身的天然性和废物利用方面。

(四)注重光阴效果的应用光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活力和生命的象征,同时也是最玄妙的艺术手段。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常常利用不同色彩的石片、卵石按不同方向排列,在阳光照射下这些材料的表面就会形成强烈的明暗变化,产生富于变化的阴影,使纹样更加突出,质感更加明显。

(五)地域特征较强中国古典园林按地域可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与岭南园林。

南北地域风格不同,使得园林铺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北方园林建筑富丽堂皇,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风格粗犷,所以北方园林铺地多呈现大气、粗犷的风格,如大面积方石、方砖的运用,材料上也多豪华壮观,如汉白玉、青石和北太湖石等。

江南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地域范围小,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所以江南园林的铺地往往非常精致典雅,饶有趣味,材料也不追求豪华,破砖烂瓦都能运用得恰如其分。

岭南园林由于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

五、中国园林铺装艺术表现手法(一)景题联想中国园林的创作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园林铺装常常通过图案联想的方式来唤起欣赏者的共鸣,表达园林景区的意境和主题,烘托景区气氛。

比如通过波浪形图案联想到水体,采用“鹤”的图案象征长寿等。

(二)因境而成园路与场地总是从属于某个特定的环境,它必须与环境中的其他要素取得风格上的协调,因境而成地创造符合空间气氛的铺装。

如果“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

中国古典园林铺地会有意识地根据不同主题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纹样、材料来加强意境。

例如在拙政园中有一庭院名为“海棠春坞”院内海棠数株。

院内茶几装饰图案均为海棠纹样。

庭院铺地采用青红白三色鹅卵石镶嵌而成海棠花纹。

借海棠尽展人文风流,营造出了清静幽雅的读书休憩之所。

(三)符号象征中国古典园林构景要素被文人当作了一种符号表象,动植物、山水势头和构筑物都被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用以象征当时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园林铺地在园林要素中是完全人工化的产物,中国古代的造园家们当然不会放弃利用铺地来抒发情怀的机会,其主要的手法就是在铺地上镶嵌各种各样的图案符号,作为一种象征。

同建筑设计中运用符号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思想意境与风格一样,铺装设计中运用符号也能唤起欣赏者的某种共鸣,达到表现地方文化、地域风格和主体思想意境的作用。

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席纹、回纹铺地使人联想到东方文化。

(四)绘画形式的运用中国古典园林铺地中对于绘画形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运用浮雕、线刻等方法将历史事件、风俗民情、神话传说、自然景观等内容表现在单体铺装块上,然后再组合到地面铺装中去表达主题。

其实这种铺装艺术表现方法在我国铺地中出现得相当早,运用得相当普遍。

从《陈氏藏砖拓本》所搜集的秦至六朝350多种砖拓可以发现,西周早期的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和西周中晚期的扶风召陈遗址出现了用做铺地的砖,称铺地方砖。

春秋时在陕西凤翔雍城遗址中,出现了质地坚硬、表面有花纹的空心砖。

目前所见最早的雕花铺地砖,出现在战国时秦都咸阳宫殿遗址。

秦汉两代的铺地砖则多是模印花纹砖,模印有几何纹饰,或用阴线刻画龙纹、凤纹。

同时铭文砖、画像砖在秦代开始出现,铭文多为戳印的“玺印式”画像内容也很简单。

西汉时期,大型建筑普遍用砖铺地,装饰图案以几何纹为主。

东汉时,在四川地区流行起了画像砖,专门用于墓室,内容丰富,主要反映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

西汉武帝以后,砖文内容不断丰富,表现形式也摆脱了“玺印式”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六、结语日本景观设计师都田彻曾指出“地面在一个城市中可以成为国家文化特殊象征符号”。

我国古典园林铺地以其独特的艺术观和表现手法,呈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完全可以成为我国文化特殊象征符号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水品的提高,在现代园林景观的铺地可选择的铺装材料种类不断丰富,铺装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但是只是片面的求视觉效果而忽视了其使用功能。

铺装设计也往往被摆在了无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有着和其它古典园林要素一样的地位,它沉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代表了一个时代和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信仰,是中国五千年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那时候造园者的认真的理念是该被我们学习借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