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 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植
物
分 类
学
2. 平行检索索表 是把每一种相对特征的描写,并列在相邻的两行,每一条后面 注明接着向下查表的号码或者是植物名称。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植物体构造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无多细胞构成的胚 … … … … … … … …(2) 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 … … … … … … … … … … … … … … … … … … … (4) 植物体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养植物……… … … … …… … …藻类植物 植物体无叶绿素,如有叶绿素则为共生的复合体 … … … … … … … … … … … … (3) 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 …… … … … … … … … … … … … … … … … … …菌类植物 菌类和藻类形成复合体,营共生生活 … … … … … … … … … … … … … … 地衣植物 植物有茎、叶、而无真根 … … … ………… … …………………………………苔藓植物 植物有茎、叶和真根… … … … … … … … … … … … … … … … … … … … … …(5) 植物以孢子繁殖 ……… … … … … … … … …… … … … …………………蕨类植物 植物以种子繁殖… … … ………… … … … … …… … … … … … … … … … … …(6) 胚珠裸露,不为心皮包被……………… ………… …… …………… … … ……裸子植物 胚珠被心皮构成的子房包被 … … … ……… … … … … … … … ………… …被子植物
植
物
分 类
学
(2)掌状复叶与裂叶
掌状全裂
掌状浅裂
掌状深裂
裂叶
植
植物学学习植物的分类和生长特点

植物学学习植物的分类和生长特点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学科,它包括对植物的分类和生长特点的研究。
植物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理解和利用植物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植物的分类和生长特点为主题,探讨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一、植物的分类植物根据不同的特征被分类为不同的类别,常见的植物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1.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类简单的多细胞植物,它们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
苔藓植物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岩石、树皮和土壤上。
它们的生活史中有两个阶段:孢子体和配子体。
苔藓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的传播。
它们不经过种子阶段,而是通过孢子来繁衍后代。
苔藓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2. 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是比较进化的植物,它们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
蕨类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孢子传播,类似于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和阴暗的环境中,如森林、河流和湖泊。
它们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种子植物的一种。
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不同,裸子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并且它们产生的种子没有被包在果实中。
裸子植物通常生长在干燥和温暖的环境中,如沙漠和草原。
它们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生长速度相对较快。
4. 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是目前地球上最进化的植物群体之一。
种子植物具有真正的根、茎和叶,并且它们的种子被包在果实中。
种子植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种子传播。
种子植物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适应能力较强。
它们可以生长在各种环境下,包括陆地、淡水和海洋。
二、植物的生长特点植物的生长特点受到环境因素和基因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营养吸收、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和植物的适应性。
1. 营养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通过叶绿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
植物的根系结构和吸收能力与其生存环境有关。
例如,在干旱地区,植物的根系通常更为发达,以增加吸收水分的能力。
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与分类基础知识

三、地衣植物门
特征: 真菌(子囊菌)与藻类(蓝藻、绿藻)的共生植物。 形态: 1、壳状: 2、叶状: 3、枝状
壳状地衣
王兆龙2001年 摄于美国罗格斯大学
第二节 高等植物
特征:
1、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例外)。 2、生殖器官是多细胞的。 3、有性生殖的受精卵形成胚,再长成新的植物体。 4、陆生。 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 子植物、被子植物四个 门。
(三) 真菌门
。 2、生活方式:寄生、腐生、或兼寄腐生。 3、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发达;有性生殖各 式各样。 有70,000种。 可分为4纲:藻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 半知菌纲。
各纲代表植物
1、藻菌纲:黑根霉 2、子囊菌纲: 酵母菌 青霉菌 3、担子菌纲: 蘑菇—伞菌的结构:菌盖、菌褶(侧丝、担孢子)、 菌柄、菌环 4、半知菌纲: 只知道无性生殖阶段,对有性生殖阶段还不明了。 稻瘟病菌、棉花炭疽病菌等病原菌。
繁殖方式:
1、细胞分裂。 2、丝状体断离。
异形胞—丝状体上厚壁的细胞,胞质均匀透 明,大小与营养细胞相同。 厚垣孢子—丝状体上比营养细胞大的厚壁的 细胞。 藻殖段—丝状体上由异形胞分隔形成的片段。
3、孢子生殖(内生孢子、外生孢子、厚垣孢子)。
念珠藻属
代表植物:
例如: 稻 Oryza sativa L. 人参 Panax ginseng C.A.Mey.
梅花 P. mume (Sieb.) Sieb.et Zucc.
(二)有关命名人表示法的含义
7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Multiflorae Rosa multiflora Thunb.
Rosa multiflora Thunb. var. cathayensis Rehd. et Wils.
包括了世界161科,58000余种植物(单子叶植物部分未完成),他的分类系统对20世纪的一些系统有很大的影响。A. P. 德堪多在他的《植
物学基本原理》(1813年)一书中,首次引入“分类学”(taxonomy)这个术语。19世纪欧洲帝国向外扩张的时候.这些国家的植物学家们
的工作重点也转向世界各地,为他们的殖民地和属地编写植物志,这大约用了150-200年时间。英国植物学家全力倾注于编写英帝国植
的社会条件及物质基础。近代植物分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首先在欧洲开端于16世纪的本草学,从那时起,西方的植物学家开始了采
集大量标本和细心地描述他们国家的植物,出现了编写地方核物志和撰写植物书的热潮、如鲍汉(G. Bauhin)的《植物界纵览》(Pinax
Theatri Botanici,1623年)首先创建了双名法概念。雷(J. Ray)的《植物新方法》(Methodus Ptantarum Nova,1682年),在1703年第二版中
植物后,需要扩大研究范围,才有助于搞清楚自然界植物的分布规律,同时也是帝国主义掠夺殖民地植物资源的客观需要。其后果:一
方面使这些殖民地国家失去了部分植物资源,也为这些国家的植物学家后来研究他们本国的植物带来了很大困难,因为大量的标本及文
献资料,特别是模式标本都保存在国外;另一方面,近代植物学与植物分类学,也随之逐渐传入到这些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并为研
植物学基本知识

线粒体、液泡和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 体、圆球体、微体、微管和微丝等。在结构上,质体和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圆球体、微体、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核糖体、 微管和微丝为无膜结构,它们内部的超微结构则各不相同。细胞器各有特定的 功能:
1>质体 为绿色真核植物所特有的细胞器。质体有双层膜结构,内部为片层 系统和液态基质。叶绿体具有复杂的超微结构:外被双层膜,内部的液态基质 中密布基粒。基粒由类囊体(基粒片层)堆叠而成,并由基质类囊体连接成一 个系统,类囊体是单层膜围成的,膜上结合有光合色素。质体的功能是合成和 积累同化产物(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白色体积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有色 体积累脂类和类胡萝卜素)。
各级单位根据需要可再分成亚级,即在各级单位之前,加上一个亚(Sub- ) 字。
二、绿化、园林及园林植物
绿化 栽种植物以改善环境的活动。
园林 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

3.枝顶芽不发育;落叶性………………………………………(3)粟属Castanea
3.枝顶有顶芽;常绿性…………………………………………………………………………4
4. 壳 斗 外 被 刺 状 或 瘤 状 苞 片 , 坚 果 1-3 个 , 全 包 于 壳 斗 中 ; 叶
通常2列……………………………………………………………(4)栲属Castanopsis
纲………..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目………..禾本目 Graminales 科………..禾本科 Gramineae
属………...稻属 Oryza 种………...稻 Oryza sativa L.
例:黄莲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界………..植物界 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Spermatophyta
与原种有差异的个体群,变异更小,不稳定,不能遗传。如树 木的形态、叶色的变异。
龟甲竹
Phyllostachys pubescens f. heterocycla
红花檵木Lorpetalum chindense var. rubrum
(二)植物的命名
➢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规定,以瑞典植物 分类学家林奈创立的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 ➢ 双名法 是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对一种植 物定名,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相当 于 “姓”;第二个词是种加词,相当于名。一个完整 的学名还要加上定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即命名人 。
4.壳斗外被硬毛状或鳞状的苞片,坚果1个,大部分露出;叶
不
为2裂…………………………………………………………(5)石栎属Lithocarpus
人为分类系统时期(18世纪初)
高考生物植物学基础知识清单

高考生物植物学基础知识清单高考生物考试中,植物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
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和备考,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份植物学基础知识清单。
1. 植物的分类- 按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分为两大类。
- 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类。
- 被子植物根据种子叶的数量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2. 植物体的组成- 植物体由根、茎和叶组成。
- 根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 茎起支撑植物体和运输物质的作用。
- 叶进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的主要器官。
3.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 光合作用需要光能、光合色素和叶绿体。
- 光合作用的公式为:6CO2 + 6H2O → C6H12O6 + 6O2。
4. 植物的生殖- 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 有性生殖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种子。
- 无性生殖包括母体的分蘖、植物器官的变态和孢子的萌发等方式。
5. 植物的生长调节- 植物的生长调节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调节。
- 内源性调节是指植物自身合成激素来调节生长。
- 外源性调节是指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6.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根据不同的生长环境适应了各种生存方式。
- 植物的适应方式包括气孔调节、根的吸收和茎叶的调节等。
- 植物通过适应环境来提高生存的竞争能力。
7. 植物的疾病与防治- 植物的疾病主要由病菌、有害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引起。
- 植物的疾病防治包括预防、消灭病源和治疗患病植物等方式。
8. 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植物对人类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 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材和建材等。
- 人类需要保护植物资源,合理利用植物资源。
通过整理以上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清单,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复习和记忆相关知识,更好地应对高考生物考试。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还需结合教材、习题和真题进行系统的复习和理解,培养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祝愿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植物分类学

第一节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一、植物分类的方法㈠人为分类方法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或按植物的用途,选择植物一个或几个特征作为标准进行分类,然后按照人为标准顺序排成分类系统。
㈡自然分类方法以植物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
按照生物进化的观点,植物由于来自共同祖先而具有相似的遗传性,表现出形态、结构、习性等方面的相似。
因此,根据植物相同点的多少就可判断它们之间亲缘上亲疏程度。
这种根据亲缘关系进行分类的方法是自然分类方法。
被子植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各种器官的形态特征,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形态特征,因为花果的形态比较稳定,不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变异。
二、植物的分类单位依范围大小和等级高低,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每个等级内如果种繁多还可细分一个或二个次等级,如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等。
种以下可有亚种、变种和变型。
三、植物命名法为了避免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混乱现象,国际上采用双名法给植物命名。
双名法是瑞典植物学家林奈( 1753 )首创使用的,即是用两个拉丁文单词给植物命名,第一个词是属名,是名词,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加词,是形容词或拉丁化名词,全部字母小写;最后附加命名人的姓氏或姓氏缩写,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四、植物检索表检索表是植物分类中极为常用的工具,在表中罗列出相对的两组形态特征,加以比较找出两者的区别即可找到其所在位置。
第二节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界约有植物 50 万种。
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变与进化。
教材中把所有植物分为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两大类,低等植物包括藻类、菌类和地衣三类;高等植物包括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类。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主要区别如下表:低等植物高等植物⑴大部分生活在水中潮湿处。
⑴多数陆生,少数水生。
⑵植物体结构简单,为单细胞体或多细胞体,无根、茎、叶的分化。
无维管束构造。
⑵植物体形态结构复杂,有根、茎、叶分化(苔藓植物具假根,无真根),除苔藓外有维管束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 L. f. pendula Loud.) 是槐树的变型。
杂交种
杂交种是在两个种之间加用×表示:如杂交狗牙 根Cynodon dactylon x C. transvaalensis 是普通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和 非洲狗牙根Cynodon transvaalensis 之间的杂交种。
例如毛茛科5个属的分属检索表如下:
1.果为瘦果;花无距……………………………………………………2 1.果非瘦果;花有距……………………………………………………4 2.花无花瓣………………………………………. …………………..3 2.花有花瓣…………………………………………毛茛属(Ranunculus) 3.萼片通常4枚,总苞缺失……………………..铁线莲属(Clematis) 3.萼片通常5枚,总苞存在……………………..白头翁属(Pulsatilla) 4.花整齐;距5枚……………………………..耧斗菜属(Aquilegia) 4.花不整齐;距1枚…………………………..翠雀属(Delphinium)
第四节 植物检索表
检索表(key)是用来鉴定不明学名的植物的工具。
检索表的编制是根据拉马克(Lamarck)的二歧分 类原则,把原来的一群植物相对的特征性状分成 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再把每个分支中相对的性状 又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依次下去,直到编制 的科、属或种检索表的终点为止。
例:毛茛科5个属的特征:
第十二章 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
王兆龙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生物界的划分与系统
二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瑞典Linnaeus,1735)
三界系统:原生生物界、动物界、植物界(德国 Haeckel,1866) 四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生植物 界、后生动物界(美国,Copland,1938)
定距检索表
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分开间隔在一定的距离处,而注明同样号码如1~1, 2~2,3~3等,每二个相对应的分支,都编写在距左边有同等距离的地方。 每一个分支下边,相对应的二个分支,较先出现的又向右低一个字格,这样 继续下去,直到要编制的终点为止。 例如毛茛科5个属的分属检索表如下: 1.果为一簇瘦果;花无距 2.花无花瓣 3.萼片通常4枚,总苞缺失…………………………铁线莲属(Clematis) 3.萼片通常5枚,总苞存在…………………………白头翁属(Pulsatilla) 2.花有花瓣……………………………………………..毛茛属(Ranunculus) 1.果为一簇;花有距 4.花整齐;距5枚……………………………………....耧斗菜属(Aquilegia) 4.花不整齐;距1枚……………………………………翠雀属(Delphinium)
1753,林奈《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一书 系统规范应用了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 1867,德堪多(A.P.Decando)等拟定出国际植物 命名法规(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ICBN) 学名(scientific name)采用拉丁文 : 属名+种名+命名人缩写 例:稻的学名:Oryza sativa L. Oryza是属名, 名词; sativa是种名,形容词,是栽培的意思; 后边大写“L”,是定名人林奈的首字母。
果实 铁线莲属 瘦果 白头翁属 瘦果 毛茛属 瘦果 花瓣 无 无 有 有 萼片 4片 5片 2-5片 5片 总苞 无 有 无 无 整齐 是 是 是 是 花距 无 无 无 有5枚
耧斗菜属
翠 雀 属
有
5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
不整齐
有1枚
平行检索表
将每一对互相矛盾的特征紧紧并列,在相邻的两行中也给予一个号码,如 1~1;2~2;3~3等,而每一项条文之后还注明下一步依次查阅的号码或所需 要查到的对象的名称。每一组性状编排时,向后(右)退一格。
1862~1883,Bentham 和Hooker《植物的属志》 (Genera Plantarum)
1859,达尔文的《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
植物分类的依据
形态、解剖学
细胞学 化学成分 遗传学 分子生物学
。。。
第二节 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拉丁文 Regnum Divisio Classis Ordo Familia Genus Species 英文 Kindom Division 各级有亚单位(sub) Class Order Family Genus Species sub.—亚种(subspecies) var. —变种(Varietas) forma—变型(Forma) Cultivar—品种
检索练习
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 真菌界、动物界(美国,Whittaker 1969年)
六界系统: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方法
人为分类法:人们按照自己的方便,选择植物的 的一个或几个的特点,作为分类的标准。 人为分类法不考虑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例:《本草纲目》将所收集的1000多种植物分 成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每部又分成 若干类,如草部又分为山草、茅草、湿草、毒草、 蔓草、水草、石草、苔草和杂草等。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等;乔木、灌木、 花卉、草坪等。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水稻: 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
被子植物门 Angispermae
单子叶植物纲 Monocotyledoneae 颖花亚纲 Glumiflorae
禾本目 Graminale
禾本科 Gramineae 稻属 Orysa
稻 Orysa sativa L.
第三节 植物命名法则
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有亚种(subspecies)、变种 (varietas)、变型(forma)等,这三个词的缩 写为subsp.或ssp.(亚种)、var. (变种)、f. (变型)
例:蟠桃(Prunus persica var. compressa Bean.)为桃的变种, 白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 var. alba Rehd.) 为紫丁香的变种,
自然分类法:根据植物相似性程度大小,判断植物间的 亲疏程度,并根据植物的亲缘关系远近来进行分类。
自然分类法的建立:
1738,林奈的《植物的纲》(Classes plantarum)
1813,Candolle(法)的《植物学的基本原理》 (Therorie elementaire′de la bonta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