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之滑坡泥石流分析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成灾机理、分布特征及其防治措施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图7 遮挡避让示意图
7 、综述
综上所述,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 其活跃程度取决于卸荷裂隙的扩张与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层状结 构岩石的岩层面和构造裂隙面在崩塌的形成中普遍起到控制作用。 水平岩层、顺向岩层、逆向岩层、块状岩体陡峻边坡崩塌的形成 条件不同,崩塌表现出不同的扩展特点。崩塌防治的理论依据就 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阻止危岩体脱落,并且阻止或减缓卸 荷裂隙的扩张和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保持边坡的相对稳定性。在 对边坡崩塌的防治工作中,应对形成边坡崩塌的具体条件,如岩石 结构面和各类节理裂隙面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分析崩塌的形成机 制和扩展趋势,再结合具体加固目的,才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具 体设计防治加固工程。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图5 错断式崩塌示意图
6、崩塌防治的理论依据与方法
陡峻边坡崩塌主要受控于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组合,其活跃程 度取决于卸荷裂隙的扩张与卸荷裂隙区的扩展。崩塌防治的理论 依据就是加固已经形成的危岩体,阻止危岩体脱落,并且阻止或减 缓卸荷裂隙的扩张和卸荷裂隙区的扩展,保持边坡的相对稳定性。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5.滑坡的人为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
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 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 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8 、崩塌实例(预览照片)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2021年6月3日4时21分
滑坡-泥石流案例分析幻灯片

滑坡-泥石流案例分析幻灯片滑坡与泥石流是由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自然灾害。
本文将分别从四个案例出发,分析滑坡和泥石流造成的损失与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案例一: 2008年8月14日,九寨沟县境内的映秀镇发生泥石流灾害,导致43人死亡、3人失踪。
灾害原因:1、地质地形原因:映秀位于大雪山的西坡,这里地势狭窄、陡峭,地质构造较差。
2、气候原因:当地8月份雨水较多,导致山体水土流失,形成泥石流。
灾害损失:1、经济损失:据报道,这次泥石流灾害造成当地道路中断、农田受灾,以及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停摆等,总计经济损失高达1.9亿元。
2、人员伤亡:共有43人死亡,这其中包括游客和当地居民。
预防措施:1、加强地质工程调查,评估灾害风险。
2、加强山体治理,采取防护措施。
3、提高气象预警能力,及时预测泥石流。
案例二:2015年10月10日,云南省鲁甸县发生滑坡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1、地质地形原因:鲁甸县位于滇池东南,地处怒江与澜沧江交汇处,地形多为山岭,地形复杂,滑坡易发。
2、人类活动:大量采矿、造坝、修路等人类活动对地质结构和环境造成损害,加速了滑坡的发生。
2、人员伤亡:共有15人死亡,三十余人失踪。
1、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地质灾害监测体系。
2、严格进行工程批准和环境评估,抑制过度开采和不合理的工程建设。
3、早期预警机制,提高灾害应对和救援的能力。
案例三:2010年8月7日,甘肃省临夏市积石山自治县发生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自然因素:积石山自治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峡谷、沟谷、险滩等地形地貌,雨季来临,积雪融化,涝水和洪水的冲击很强,引发泥石流。
2、人类活动:滥伐森林和开垦草地等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长时间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加速了泥石流的发生。
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完善生态恢复和改善计划。
2、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尤其是山地森林保护。
3、加强防灾减灾与救援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中国的滑坡、泥石流自学指导: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2、时间分布特点 ❖3、空间分布特点 ❖4、灾害的严重后果
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泥石 流分布广泛、爆发频繁、 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指出我国滑坡、泥 石流分布的主要地 区?归纳滑坡、泥 石流的危害。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地貌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及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气象条件:多暴雨或冰雪融水。
持续暴雨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 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中游流通区多位狭窄陡 深的峡谷,谷床纵坡坡 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 猛直泻
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
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 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 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 久雨中更多。
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 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 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舟曲泥石流
2010年7日夜至8日凌晨,地点: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舟曲县 起因: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冲进县城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舟曲泥石流
滑坡和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取决于
地质地貌背景、水文气象条件(降水量、降水强度和 流速);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
• 地势起伏大,岩性脆弱,岩石风化破碎 易 • 坡陡流急,气候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多 发 局地暴雨 区 • 地表植被覆盖较差,水土流失严重
地质灾害六大类型

地质灾害六大类型
地质灾害主要分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六种类型,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是目前所有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中最多的三种。
上述六种地质灾害类型的特征如下:崩塌是指地质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陡坡突然加速崩落跳跃。
具有明显的拉断和倾覆现象。
滑坡是指地质体沿地质弱面向下滑动的重力破坏。
滑坡通常具有双重含义,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过程,也可指一种重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泥石流是指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携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其汇水、汇砂过程十分复杂,是各种自然和或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
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知识讲解

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编稿:李永华审稿:王艳欣考点解读滑坡和泥石流的产生机制、发生过程及预防措施。
知识清单1.滑坡是山体斜坡上________的岩体与土体,在________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________、地势________较大、________覆盖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________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2.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________、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多发生在地形________、具有丰富的________以及短时间内有________的地区。
泥石流发生有三个基本控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滑坡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滑坡会________或________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________江河,________城镇和村庄,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4.我国是多山之国。
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________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________、类型________、爆发________、规模________的国家之一。
5.泥石流大多受连续降雨、暴雨等激发,因此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________变化。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地域上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1.不稳定重力破碎起伏植被工程建设2.暴雨陡峻松散物质大量水流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3.破坏掩埋堵塞摧毁4.松软广泛齐全频繁巨大5.季节广泛相对集中要点精析要点一:滑坡【高清课堂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366379 滑坡1.滑坡发生的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18知识讲解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考点解读滑坡和泥石流的产生机制、发生过程及预防措施。
知识清单1.滑坡是山体斜坡上________的岩体与土体,在________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________、地势________较大、________覆盖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________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2.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________、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多发生在地形________、具有丰富的________以及短时间内有________的地区。
泥石流发生有三个基本控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滑坡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滑坡会________或________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往往会在很短的时间内________江河,________城镇和村庄,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4.我国是多山之国。
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________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重力或水力的作用,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________、类型________、爆发________、规模________的国家之一。
5.泥石流大多受连续降雨、暴雨等激发,因此具有与降水相对一致的________变化。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地域上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1.不稳定重力破碎起伏植被工程建设2.暴雨陡峻松散物质大量水流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和沟谷坡度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3.破坏掩埋堵塞摧毁4.松软广泛齐全频繁巨大5.季节广泛相对集中要点精析要点一:滑坡【高清课堂主要的地质灾害(二)滑坡和泥石流】 366379 滑坡1.滑坡发生的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
滑坡,泥石流案例分析

案例二:深圳发生山体滑坡事件 20 多栋楼房倒塌 伤亡无法估计
2015年12月20日11时40分左右,广东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恒泰裕工业 集团后侧发生山体滑坡事故,附近西气东输管道发生爆炸。经初步核查,事 故已造成22栋厂房被掩埋,涉及15家公司。
深圳山体滑坡厂房倒塌 专家初 步判断:堆土过多或是主因
记者赶到此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楚雄市西舍路乡新 华村,在面目全非、一片狼籍的新华村附近
泥石流
泥石流:是山区特
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是由于降水而形成 的一种带大量泥沙、 石块等固体物质条件 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形成条件
松散的固体物质 丰富的水源条件 沟谷地形陡峻
强降水及山坡地形决定了此次泥 石流的发生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案例一:2008年云南楚雄特大泥石流灾害 案例二:2015年深圳山体滑坡厂房坍塌
泥石流与山体滑坡
案例一:2008年云南楚雄特大泥石 流灾害
2008年11月2日凌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泥石 流灾害导致35人死亡,107万多人受灾。
地区: 云南省 地点: 楚雄市 发生日期: 2008-11-02 结束日期: 2008-11-02 伤亡: 35人死亡
前山体滑坡面积大,且有两栋居民楼岌岌可危,现场铁皮房七零八落,有3 名群众正在收拾东西准备撤离卡车已变形。
滑坡坍塌形成的原因
一、 地形地貌崩塌与滑坡的形成与地形条件 直接相关,地形切割强烈的山区和丘陵区为 该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势能条件。 二、山区中各类松散沉积物在一定诱发因素 影响下,易沿下覆基岩接触面形成滑动;软 弱岩层遇水软化,是岩体中的薄弱环节,易 形成层面滑动,松散土层多产生以坠落和剥 落为主的崩塌。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汇报课设计、反思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2.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尝试分析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3.通过对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分布图的阅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地理空间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中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的比较判读,概括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分布特点,总结地形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2.列表对比泥石流与滑坡发生条件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地质灾害,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并树立防灾救灾意识。
2.通过各种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联系的、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地质灾害中人为因素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正确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滑坡、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教学难点1.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条件。
教学媒体与教具ppt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2008年汶川地震给国人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惊醒了中国人。
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研究地质灾害成了国家重点关注的内容。
高中阶段要学习集中重要的灾害类型,其中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地震灾害。
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关于在地震的知识。
地震是岩层所承受的地应力超过了自身能够承受的极限,岩层断裂、破碎,突然向四周传递能量的现象。
带来巨大的破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是可以有多个烈度。
烈度的大下和震源深度、震中距等有关。
地震向四周通过地震波的形式传递能量。
地震波可以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横波,一种是纵波。
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横波只能再固体中传播。
我国也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我国正好处在两个大型的地震带上面。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新的内容,滑坡和泥石流。
【板书】滑坡和泥石流一、概念滑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教师活动】要求学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并加以阐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斜坡是地表分布最广泛的地貌基本形态, 包括山坡和岸坡。有凸形坡、凹形坡、直 线坡和复合(凸凹形)坡。斜坡成因有侵蚀 坡、剥蚀坡、堆积坡和人工坡。斜坡受重 力作用影响其稳定性与工农业、变通,水 利、建筑工程和地质灾害研究有密切联系。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一、 斜坡重力作用及其分类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滑坡要素 ①滑坡体
斜坡上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岩(土)体称为滑坡体。 它以滑动面与下伏未滑动地层分隔开来。滑坡体虽有局部的土 石松动破碎,但因呈整体下滑,移位之后,基本保持原有的层位关 系和节理、构造的特点。滑坡体的规模大小不一,从几十立方米到 几亿立方米不等。 ②滑动面和滑动带 滑坡体沿其滑动的面称滑动面。 在均质土体中滑动面呈圆弧形。滑动面有时只有一个,有时有 几个,故可分出主滑动面和分支滑动面。沿滑动面有时可见擦痕及 磨光面。有时在滑动面附近的土体有一层明显揉皱的结构扰动带, 称为滑动带。滑动带的厚薄不一,从几厘米到数米不等。
滚 崩塌(塌方) 块体快速坠落并翻滚旋转 (n~200)m/s 突发性局部
落
错落
块体垂直下坐大于水平移动
快
严重灾害
撒落
碎石在大面积上单个均匀滚 落
慢长
一般不构成 灾害
滑 滑坡(地滑) 块体沿滑动面下滑或旋转运 (n~几十) 主要工程灾
动
动
m/min慢→快
害
流
泥流
动
在水或冰参与下土体流动
慢→快 (有时 有时形成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2、 错落 错落是岩体沿陡坡、陡崖上平行发育的一些近于垂直
(45°-70°)的破裂面(断裂、节理密集带和交叉带) 发生整体下坐位移,其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移动岩 体基本上保持原岩结构和产状。
特点:整体下坐位移,垂直位位移大于水平位移,无 破碎和翻滚。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在节理和断层发育的山坡上,岩石破碎,很易发生崩塌。当地层倾向和山 坡坡向一致,而地层倾角小于山坡坡度时,常沿地层层面发生崩塌。软硬岩性 的地层呈互层时,较软岩层易受风化,形成凹坡,竖硬岩层形成陡壁或突出成 悬崖,易发生崩塌。
崩塌通常发生在降雨季节。很多崩塌发生在暴雨时或暴雨后不久。暴雨增 加了岩体负荷,破坏了岩体结构,软化了粘土层夹层,减低了岩体之间的聚结 力,加大下滑力并使上覆岩块失去支撑而引起崩塌。
1、 斜坡块体运动 斜坡上的岩体或松散土体,统称块体,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沿
斜坡往下运动的过程称块体运动,块体运动是引起斜坡不稳定的 主要原因。
2、 斜坡重力作用类型 按斜坡上块体运动方式、运动速度和灾害性质,斜坡重力作
用分为滚落、滑动和流动3种基本类型。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作用类型
运动方式
运动速度 灾害性质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形成条件 形成崩塌的基本条件主要有地形、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地形条件包括坡度
和坡地相对高度。坡度对崩塌的影响最明显,一般说来,由松散碎屑组成的坡 地,当坡度超过它的休止角时则可出现崩塌。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坡地,坡度一 般要在50°~60°以上时才能出现崩塌。崩塌发生的最佳地形坡度是45°~ 60°之间。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崩塌的触发因素 暴雨、强烈的融冰化雪、爆破、地震等是崩塌的
触发因素。很多崩塌都发生在暴雨时或暴雨后不久。 暴雨增加了岩体和土体的负荷,破坏了岩体和土体的 结构,软化了粘土层,使上覆岩体和土体失去支持。
人类活动:边坡设计过高、过陡;不适宜地采用 大爆破;施工程序不当;对潜在崩塌体认识不足;改 变了斜坡外形,产生大规模崩塌地震的影响。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工程治理 在山区经常发生崩塌,使村庄、道路和渠道常受破坏,造成灾
害。防治首要的工作是圈定崩塌区和近期可能发生崩塌区的范围, 查明与成灾密切有关崩塌体的详细情况,然后再制定处理措施。
如果倒石堆正在发育,在工程建设规划时应尽量避开或绕过, 对表层、局部的不稳定岩体,可采用清挖、锚固、网包或栏档等工 程加固处理。对已基本稳定的倒石堆,通过适当的地基加固处理, 可考虑利用。要注意的是必须防止地表水的集中和大量的渗入。通 过地下挡水或排水工程有效降低其地下水位,对提高倒石堆的整体 稳定性将有重要的意义。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倒石堆发育的三个阶段: 根据崩塌作用的强度以 及后期的风化剥蚀,可以把倒石堆划分为三个发育 阶段:
正在发展中的倒石堆:陡峻,新鲜断裂面,坡度陡 趋于稳定的倒石堆:较和缓的轮廓,岩块风化,呈 上陡下缓的凹形坡,表面碎屑有一定固结。 稳定的倒石堆:坡面和缓,呈上凹形,结构紧密, 部分胶结,生长植被。
三、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3、撒落和倒石锥堆积物
撒落是山坡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 坡下坠落的现象。倒石锥是撒落的堆积地貌。对斜坡改 造起重要作用,但不造成重大灾害。撒落作用形成的剥 蚀地貌,称剥蚀坡;形成的堆积地貌称倒石锥
滑坡
滑坡指构成斜 坡上的岩土体在重 力作用下失稳,沿 着坡体内部的一个 (或几个)软弱面(滑 动面)发生剪切而 产生整体性下滑的 现象。
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三、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倒石堆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
都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 形成的崩塌堆称倒石堆(岩屑堆或岩堆)。
倒石堆是一种倾卸式的急剧堆积,结 构多呈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而 无层理。倒石堆块体的大小从锥底到锥尖 逐渐减小;先崩塌的岩土块堆积在下面, 后崩塌的盖在上面。由于每次崩塌的强弱 不同,形成碎屑大小不等的近似互层,因 此,有时在倒石堆剖面上可以看到假层理 现象。
重力地貌及堆积物
崩塌的形成与与日俱增,终使岩(土)体处于临界稳定的 危岩发展和致灾过程
最初,陡坡岩(土)体由于近临空面释重应力产生与边 坡平行的张性垂直裂隙,地下水浸入裂隙(包括岩石原 有裂隙),使隙内风化加深,削弱岩(土)体与边坡联结力, 长期风化使裂隙的宽和深状态。一旦遭受地震、暴雨、 融雪、人工不当截坡和爆破等触发,导致岩(土)体突然 发生崩塌。崩塌摧毁建筑物、农田,森林、交通路线, 堵塞江流,造成堰塞湖,并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很快)
突发性局部
灾害
土层蠕动
土石屑层在斜坡上的缓慢蠕 动
(nmm~ ncm)/a
一般轻微灾 害
片流
片状洗刷和坡重力作用及其地貌和堆积物
1、 崩塌及崩塌堆积物 概念
崩塌是指斜坡上的岩土块体,在重力作用下,突 然发生沿坡向下急剧倾倒、崩落现象。崩塌的运动 速度很快,有时可以达到自由落体的速度。崩塌的 体积可以从小于1立方米直到若干1亿立方米。如川 藏公路1968年发生的拉月大崩塌,就有600米厚的 岩层发生崩塌。一个典型的崩塌,必须具备母体、 破裂壁、锥形堆积体等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