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颐和园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5.5《瑰丽的夏宫 颐和园》教案

第2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学目标识记颐和园的建筑过程,主要景区构成,功能分类理解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理解“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教学重点1、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2、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3、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教学设计导入:展示颐和园游览路线图,可以导游的身份来开始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一、“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1、颐和园的特点、历史地位、修建历史(1)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第一、第二自然段,然后给颐和园设计一份简历。
教师展示:出示一份有关某人的简历,学生作为参照来做,完成后展示姓名:颐和园曾用名:清漪园别名:夏宫年龄:约250岁住址:北京西郊身体大小:约290多公顷特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简历:(1)清乾隆工程开始。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3)慈禧重建(1888)(4)甲午战争再遭洗劫。
(5)新中国迎来新生。
1948年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世界文化遗产(1998)(2)提问2乾隆为什么修建清漪园?慈禧太后为什么能两次重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乾隆和慈禧时期整个中国的状况2、引导回顾学习过的近代史有关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来分析,3、使牢记历史教训,落后带来挨打。
二、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教学建议: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加直观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有关图片,并补充一些有趣味性的知识。
讲解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建议选择以下作为重点景区介绍:政治活动区:仁寿殿;居住区:玉澜堂和德和园。
颐和园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颐和园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
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着名的风景游览中心之一。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由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三部分组成,后又建热河行宫和承德避暑山庄并改为现名。
颐和园占地约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成。
它的主要建筑有万寿山前山和后山。
前山的建筑比较集中,有排云殿、佛香阁等;后山的建筑比较分散,有玉澜堂、知春亭等。
颐和园内的主要景点有长廊、石舫、十七孔桥等。
颐和园中的长廊长728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绘有五彩斑斓的画;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花又开了。
十七孔桥是颐和园内最大的石桥。
它有十七个桥洞,所以又叫十七孔桥。
桥洞两边石头雕刻着小狮子,每一只都不一样,姿态各异,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在十七孔桥上还可以望见远处的昆明湖和青灰色的山。
颐和园不仅是一个游览胜地,而且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1 —1 —。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颐和园.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颐和园第六单元明清的宫殿、皇家园林和陵墓第2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建筑过程主要景区构成功能分类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颐和园是历史的见证。
寻找一般园林运用“借景”“抑景”艺术方法的实例。
讲述法提问法通过颐和园的兴衰,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和认同以及保护意识。
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德和园“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
讲述法提问法演示法游览区的迷人景色长廊、佛香阁、智慧海、xxx湖、十七孔桥、白色石舫、谐趣园、xxx街、四大部洲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颐和园的造园艺术及风格。
史料研习法讲述法提问法演示法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教学重点颐和园的修建历史;颐和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园林风格;认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
教学难点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颐和园作为一个大型皇家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艺术成就,它模拟大自然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和创造,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统一起来,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延伸,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变换的“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特殊环境。
颐和园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建造的世上首屈一指的皇家园林,它杰出的园林艺术价值和重要的科学文化历史价值,使它成为中外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
12月,她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的象征”的定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教材引言小字主要讲述了从金至清颐和园景区开发的历史,说明此地方自古即是景致优美,环境宜人。
据《朴通事谚解》中记述:当时这里的景色“真个是画也画不成,描也描不出,休夸天上瑶池,足比人间兜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瑰丽的夏宫——颐和园_课件1

苏州街
游览区的迷人景色
,看中了江苏无 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遂在这座皇家园林中仿其意而 建造的。原名惠山园,乾隆分外喜爱此园,曾为其做 诗15次,达151首。1811年嘉庆皇帝取“以物外之静 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改名为谐趣园。现在的谐趣 园是光绪时重建的。园内的建筑和百间游廊全部环池 临水展开,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从清漪园的 总体规划来看,这个小园林既是前山前湖景区的向东 北方向延伸,又是后山后湖景区的结束。这种园中之 园的设计布局增加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
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
2.政治活动区
颐和园的政治活动区的中心建筑是仁寿殿。
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皇帝临朝听政的大殿,该殿最早 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勤政殿”。当时乾 隆规定:所有御园中,凡是当朝听政的大殿都叫“勤政 殿”,意思是游园时不要忘了亲理政务。咸丰十年,仁寿 殿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重建,改名为“仁寿殿”。 这个名字来源于孔子《论语》中“仁者寿”的语句,意思 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1903年再次修复后,慈禧和光 绪经常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
游览区的迷人景色
1.万寿山前山景色
万寿山前山是建筑密度最大的区域,其建筑,是整个 万寿山建筑的精华。万寿山前山景色的特征可概括为:建 筑群华丽宏伟,体现了皇家威严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 想。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的轴线统领,主体建筑布局严格 对称,庞大的建筑气势集合了园林功能、宗教功能和宫廷 功能。除主体建筑外,还在前山东西部点缀其它亭、堂、 轩、阁等建筑小品,扩大了园林空间,增添了古朴、典雅 的色彩。
“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
5.颐和园主体
颐和园的主要构成为万寿山和昆明湖,面 积比较大,约二百九十多公顷,特别是水的面 积约占四分之三,故有“水上园林”之称,具 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其中建筑物较多,气势雄 伟,体现了皇家园林的风范。
精选最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六第五单元第五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教学课件共31张PPT

世界文化遗产(1998)
简历:清王朝由盛转衰,颐和园是历史见证。
(1)清乾隆工程开始。(1750—1764)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
(3)慈禧重建(1888)
(4)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再遭洗劫。慈禧再修
(5)新中国迎来新生。1948年
(一)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殿为中心)
(二)生活居住区
中心建筑:乐寿堂 其他:玉澜堂、宜芸馆、
德和园
慈禧太后在乐寿堂 接见外国公使夫人
慈禧卧室
德和园
1、万寿山前山 主要景观:长廊、佛香阁与智慧海
• 沿南北轴线 依次为排云 门、排云殿、 德辉殿、佛 香阁、智慧 海
千步廊
佛香阁
智慧海
特征: 建筑华丽宏伟,主 体建筑布局严格中轴 对称,庞大的建筑气 势集合了园林功能、 宗教功能和宫廷功 能。
下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大花园。
——陈毅《颐和园划船》
请概括出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 是建筑史上的宏伟剧作;是园林艺术上的百科大全;有利于水 利灌溉,是个人工水库;体现了人民的智慧;见证了清末的历 史变迁。
体形:
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 世界文化遗产(1998)
简历:
(1)
(2) (3) (4) (5)
姓名:颐和园
曾用名:清漪园
给颐和园设计一张名片
别名:夏宫
年龄:约250岁
住址:北京西北郊
体形:万寿山、昆明湖;约290多公顷水面占3/4,
园林建筑三千多座,建筑面积五万多平方米。
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
传统的造园手法:借景
借园外之景为园中之景,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 延伸,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变换的特殊环境。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颐和园的历史典故颐和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北京历史的见证者和承载者,其实在颐和园当中就发生了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至今还在流传。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颐和园的历史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颐和园的历史典故篇1一、佛香阁未解之谜——为何盖成三层?佛香阁位于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
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
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据说当年青龙修建佛香阁时是按照杭州六和塔的样式设计建造的,但是塔身要比六和塔高两层,共九层高,成九级浮屠塔,谁知这塔在修到第八层的时候就倒掉了,乾隆认为这是上天对自己发出的警告,因此修改设计,成为了今天的三层。
也有说法是乾隆建延寿塔,是要为母后作寿。
但也有人指出,他这种做法其实只是名义上的。
他的本意并不在此,而是想把三山五园联成一体,使延寿塔成为携东西皇家园林的主题建筑。
但是,在建到第八层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这和原来的想象有点落差,并不十分相符。
因此就将塔拆掉,建成了佛香阁。
二、颐和园的断尾铜牛颐和园的铜牛坐落在廓如亭北面的堤岸,十六孔桥的旁边。
铜牛铸造于乾隆年间,铸造精良、形象逼真,在牛的背上刻有乾隆手书的《金牛铭》,当年乾隆皇帝将其点缀于此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降服洪水,给园林及附近百姓带来无尽的祥福。
其实这铜牛还有一段传说,还得从慈禧太后扩建颐和园时谈起。
相传慈禧在建颐和园时,妄想着自己就是天上的王母娘娘,于是传令下去: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
昆明湖因此被看成是天河,铜牛用来象征牛郎,石舫的旁边建有一座亭子称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所在的方向。
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阵势。
高中历史 62《瑰丽的夏宫——颐和园》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昆明湖,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
四大部洲,是西部的藏族寺庙风格;
苏州街,店铺林立水道纵横,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风格;
谐趣园,江南园林风格。此外,颐和园还汲取了
西洋建筑的特色。
29
佛香阁与智慧海 : 是佛教场所,内部 供奉各种神像,寄 托封建帝后乞求佛 陀庇护的愿望。
佛香阁 15
智慧海
智慧海位于 全园的最高 处,是园内 众多的佛寺 中的精品。 整座建筑由 砖石纵横相 错的拱券支 撑顶部,不 用枋梁承重, 有“无梁殿”
16
2、昆明湖 景观的特色是典型的_杭__州__西__湖___风格。
过去,总是看到正中的一个孔,这个孔正好是第9个。因为帝
王最喜欢、最吉利的阳极奇数,所以此桥用17孔。
21
石舫:始建于1755年,乾隆建造石舫除了观赏昆明湖景
色外,还用它来象征清王朝如磐石般坚固。1860年被毁。
现在的石舫是1894年重建的,慈禧将它改名为“清晏
舫” ,是慈禧太后观景和饮宴的地方,舱楼改成洋式,
24
四大部洲
25
苏州街
26
苏州街
27
谐趣园 谐趣园是乾隆于1751年下江南时,看中了 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遂在这座皇 家园林中仿其意而建造的。
28
颐和园汇聚了不同的园林风格,试举具体 实例加以说明:
颐和园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和谐的组合在一起, 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宫殿区,是典型北方四合院风格;
第5课 瑰丽的夏宫——颐和 园
1
颐和园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 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 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 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1998年12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 为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
高三历史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史海回眸
有人说,清朝颐和园的修建历史,是 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结合我们以前学过 的近代史知识,说出为什么颐和园在慈禧 时期需要进行两次大规模的重修,并谈谈 你的感受。
二、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 政治活动区
中心建筑:仁寿殿 其他:东宫门和南北九卿房 中心建筑:乐寿堂
生活居住区
其他:宜芸馆、德和园和玉澜堂
导言
第一目
第二目
第三目
知识结构
结合视频,阅读课文导言,回答 以下两个问题:
㈠、从金至清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选择此地 建宫建园? ㈡、乾隆时为什么称清漪园,慈禧太后后来为 什么改颐和园?
一、“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
仔细阅读课文第一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乾隆为什么修建清漪园? ②、慈禧太后为什么能够两次重修? ③、请你给颐和园设计一个身份证(包括姓名、 原名、别名、年龄、住址、身体大小、特征
游览区
昆明湖 后山后湖
景区特征 主要景观 景区特征 主要景观
文化价值
仁 寿 殿
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
玉 澜 堂 光 绪 皇 帝 寝 宫
这 里 曾 经 发 生 过 什 么 ? ! !
三、游览区的迷人景色
下面我们通过一组颐和园游览区的照片,来
领略颐和园的迷人之处。
长廊:全长728米,1992年被世界吉尼 斯纪录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万 寿 山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十七孔桥
昆明湖
知识结构
历史地位和特点
中心建筑:仁寿殿
政治活动区
其他:东宫门和南北九卿房 中心建筑:乐寿堂 其他: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 万寿山前山 景区特征 主要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教学目标
识记颐和园的建筑过程,主要景区构成,功能分类
理解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理解“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
教学重点
1、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
2、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3、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教学设计
导入:展示颐和园游览路线图,可以导游的身份来开始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身临其境
一、“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
1、颐和园的特点、历史地位、修建历史
(1)提问1请同学们阅读第一、第二自然段,然后给颐和园设计一份简历。
教师展示:出示一份有关某人的简历,学生作为参照来做,完成后展示
姓名:颐和园
曾用名:清漪园
别名:夏宫
年龄:约250岁
住址:北京西郊
身体大小:约290多公顷
特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简历:(1)清乾隆工程开始。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
(3)慈禧重建(1888)
(4)甲午战争再遭洗劫。
(5)新中国迎来新生。
1948年
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
世界文化遗产(1998)
(2)提问2乾隆为什么修建清漪园?慈禧太后为什么能两次重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乾隆和慈禧时期整个中国的状况
2、引导回顾学习过的近代史有关历史: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来分析,
3、使牢记历史教训,落后带来挨打。
二、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
教学建议: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加直观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展示有关图片,并补充一些有趣味性的知识。
讲解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
建议选择以下作为重点景区介绍:政治活动区:仁寿殿;居住区:玉澜堂和德和园。
建议讲述以下两个内容:①1898戊戌变法:光绪在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在玉澜堂召见袁世凯,变法失败被囚禁在玉澜堂。
②国粹京剧,说一说京剧形成于何时?是如何崛起的?
18世纪末,为给乾隆帝祝寿,安徽的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湖北的汉调流传入京,同徽班合作,徽汉两调逐步融合,到19世纪中期,形成京剧。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发展成为唱腔优美、行当齐全的剧种,成为在全国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
原因:①唱腔、表演、念白、武打等方面超过了以往各个剧种,吸引了观众。
②清朝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也喜爱京剧,贵族官僚不断把戏班招到家中演唱,都促进了京剧的发展。
三、游览区的迷人景色
教学建议:展示有关教学图片并适当补充史料,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史料的能力
教学建议:重点选择整个昆明湖景区来分析,作为案例,学生以此作为参照,分析另两处景区的特征
出示乾隆的《万寿山昆明湖记》
问题:乾隆自述扩建昆明湖的主要目的和后果十什么?
主要目的是为了兴修水利,后果是昆明湖的深度和广度比以来增加两倍,并和城里的护城河相通。
护城河的水量充沛,利于漕运,也增加了西郊的灌溉面积。
其次乾隆为母亲祝寿,修成寿桃型湖泊。
出示昆明湖的景观图片,
问题:总结昆明湖景观的特色?
具有杭州西湖风格,江南园林的景色,还有西洋风格的建筑;传统的造园手法“借景”,即借园外之景为园中之景。
小结:陈毅《颐和园划船》
问题:概括出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
是建筑史上的宏伟剧作;是园林艺术上的百科大全;是个人工水库
七、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明清宫殿、皇家园林、陵墓体现了( C )
①皇权至尊②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③封建王朝的蒸蒸日上④我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颐和园是近代历史的见证,晚清史上许多重大事件或发生在在颐和园,或决策于颐和园。
请阅读下列关于颐和园的介绍:
姓名:颐和园
曾用名:清漪园
别名:夏宫
年龄:约250岁
住址:北京西郊
身体大小:约290多公顷
特征: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简历:
(1)清乾隆工程开始。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
(3)慈禧重建(1888)
(4)甲午战争再遭洗劫。
慈禧再次修复
(5)新中国迎来新生。
1948年
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
世界文化遗产(1998)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颐和园是近代中国历史的见证。
”
材料二
图一慈禧太后画像图二德和园
(2)图一和图二有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京剧形成于何时?它是如何崛起的?
3、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园林。
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于其既是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者,又在建筑设计上荟萃了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因而被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之首。
材料一
颐和园全景图
(1)结合上图指出颐和园政治活动区的组成及其特点。
材料二
图一颐和园风景图二苏州街图三谐趣园
结合以上三图说明颐和园在建筑上如何融入江南私家园林的风格?
材料三
啊!颐和园的精致十分灿烂,
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
庭院艺术在这儿找到百科大全。
可以说在这园子的建造完全是为了消遣,你看它早就是供应北京城的大水库,
也灌溉京西郊区一大片稻田。
哪一处都贯穿着人民的智慧玉血汗,
也苦费了科学钻研!
这也许是叶赫那拉氏一生所干的唯一好事。
她并没有意识稻她从覆灭的海军中。
下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大花园。
——陈毅《颐和园划船》
(3)读完这首诗,请你概括出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
(4)请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描述或评价,说出颐和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
参考答案:1、C
2、(1)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工程开始,那时清王朝正值盛世时期,疆土广阔,政局稳定,国力强盛,是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有了大建园林的条件。
时光流转,颐和园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一样受到摧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清漪园和圆明园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太后在甲午战争前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八国联军又洗动了颐和园;1902年之后,颐和园成为慈禧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媚外外交场所;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又经历了北洋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
的统治,园林荒芜,建筑残破。
1948年12月,好她先于北京城获得新生,从此开始了崭新的历史篇章。
3、(1)颐和园政治活动区以仁寿殿为中心,包括两侧的配殿和仁寿门处的南北房群。
其建筑的特点体现了皇家园林占地面积大、建筑物多堂皇壮丽、风格雍容华贵等特点。
(2)昆明湖中,有一道长堤把水面一分为二,湖水、岛屿和堤岸景物交相辉映,呈现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苏州街,依照江南水镇遍设店铺,建成一条买卖街,呈现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谐趣园,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楼台水榭,呈现江南园林的风格。
(3)颐和园是建筑史上的宏伟剧作;是园林艺术上的百科大全;有利于水利灌溉,是个人工水库。
(4)颐和园被列入名录的主要理由:一方面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艺术地融为一体,反映了文化与自然应融为一体的思想。
另一方面,包容了我国北方、江南和西部不同地区的园林风格,是中国风景园林的杰作,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和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