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甲骨文早1000年的文字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在什么时候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在什么时候文字是一种表达思想,传递交流信息的方式,从早期文字的发现至今已过了几千年的历史。
那么您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吗,发现的时间,历史的演变过程又是怎样的?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看吧!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楔形文字”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前)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大约出现在,距今5000~6000年前;中国最早的是商代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
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古代西亚所用文字.多刻写在石头和泥版(泥砖)上.笔画成楔状,颇像钉头或箭头.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所创造.阿卡得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波斯人等,都曾使用这种文字书写自己的语言.也是各古国间交换外交文书的通用文字.考古学家发现大批各种楔形文字泥版或铭刻,19世纪以来被陆续译解,从而形成一门研究古史的新学科——亚述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公元前4000年左右,这里就有了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苏美尔文明,最能反映这种文明特征的是他们的文字——楔形文字.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渐渐地,这种图画文字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如用“口”表示动作“说”;用代表“眼”和“水”的符号来表示“哭”等等.随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苏美尔人干脆用一个符号表示一个声音,如“箭”和“生命”在苏美尔语中是同一个间,因此就用同一个符号“箭”来表示.后来又加了一些限定性的部首符号,如人名前加一个“倒三角形”,表示是男人的名字.这样,这种文字体系就基本完备了.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为了长久地保存泥版,需要把它晾干后再进行烧制.这种烧制的泥版文书不怕被虫蛀,也不会腐烂,经得起火烧.但美中不足的是,泥版很笨重,每块重约一千克,每看一块都要费力地搬来搬去.到现在,发掘出来的泥版,共有近一百万块,最大的有2.7米长,1.95米宽,可谓是巨书!楔形文字是苏美尔文明的独创,最能反映出苏美尔文明的特征.楔形文字对西亚许多民族语言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亚的巴比伦、亚述、赫梯、叙利亚等国都曾对楔形文字略加改造,来作为自己的书写工具.甚至腓尼基人创制出的字母也含有楔形文字的因素.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在古代的苏美尔,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拿着芦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的笔,在泥板上写字.这种字从左到右横着写,每一个笔划总是由粗到细,象木楔一样.这就是苏美尔人留给后世西方文明的三大珍贵礼品之一的“楔形文字”.楔形文字的历史这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是由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苏美尔人所发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中考历史专题01_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考点02 原始农耕生活
1.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
A.北京人狩猎
B.山顶洞人捕鱼
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半坡人制作衣服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原始农业最早的是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和半坡居民种植粟,所以C符合题意。ABD三项与原始农业无关。
2.(15分)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东西方文化各放异彩,并相互交流,交相辉映。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探究一】中国古代的文化成果
材料一
6 刻有文字的甲骨 7 后世流传的一种 8 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局部)
《论语》版本(书影)
(1)就史料的来源来看,材料一中可信度最高的是哪一个?(写出片编号即可)(2分)在材料一中任选两幅片,分别说明其对应的文化成果的价值。(4分)
故选:B。
2.据《史记》记载: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
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解答】据“周武王封尚父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奭于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记载反映西周实行了分封制。为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B符合题意。
C项良渚王城是题干学者所说的“这里”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良渚王城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良渚王城的史实。
歇后语谜语

歇后语1皇帝的脑壳---芋头[御头]2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3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
(想入飞飞)。
4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
(咸得没事做)。
5老太婆上鸡窝——笨蛋。
(奔蛋)6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
(挺而走险)。
7和尚的房子----------庙。
(妙)。
8蜘蛛拉网------------自私。
(自丝)。
9癞虾蟆跳水井--------不懂。
(噗咚)。
10吃饺子不吃馅--------调皮。
(挑皮)。
11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
(皮太后)。
12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
(郑何氏)。
字谜1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猜一字答案是:拿2旭日东升,猜一字答案是:九3有两个动物,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山上,猜一个字答案是:鲜4正月无初一,猜一字答案是:肯5左有十八,右有十八,二四得八,一八得八,猜一个字答案是:樊6半个月亮,猜一个字答案是:胖7文武两全,猜一字答案是:斌8日复一日,猜一字答案是:昌9王先生白小姐坐在石头上,猜一个字答案是:碧10太阳西边下,月儿东边挂,猜一字答案是:明11中心一点口不见,猜一个字答案是:卜12十一个读书人,猜一个字答案是:仕笑话1一个方言土音很重的外地人,在市区迷了路,见一个斯文的小姐走过来,便迎上去问:"兔子(同志),亲吻(请问)一下......"话还没说完,小姐便气得满脸通红。
2《防止人口普查误差》“请问您家里是几口人?” “是一口人” “十一口?”“不是十一,而是一口人。
” “二十一口?” “ 不是二十一口,其实一口人。
”“七十一口?不会吧?” “ 不是七十一口,就是一口人!”“九十一口?” “ 对了,就是一口人。
”3男青年决定到农村老家举行婚礼。
男方父亲给市里的亲家来电报问:“能来多少人?好作准备。
”亲家回电说:“去不了多少人,只准备一吨饭就行了。
”他把“顿”写成“吨”。
很快又接到农村的电报:“婚期推迟一月,因一吨饭的米一时难以凑齐。
水书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

水书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三都县档案馆馆藏水书(资料图片)水书流传在黔南桂北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的水族聚居区,水族语言称其为“le sui”,音译为“泐睢”,文字符号类似于甲骨文,也有汉字古体字。
“水书”指用水族文字写的书籍,也指书中的文字。
在学术研究中学者常将三者加以区别,把水书文字符号称为“水字”。
从目前发现的水书典籍来看,水字不像方块壮字、侗字那样用于记录民歌、民谣等,几乎不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所记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趋吉避凶条目信息。
水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巫术用书,被称为“水家人的易经”,由水书先生代代相传。
有人说水书就是上古失传的《连山易》,有人提出它与东巴文是世界上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有人认为它比甲骨文更古老,当它与中原古文化联系在一起时,更增添了几多神秘色彩。
咸丰十年(1860),水书因西南巨儒莫友芝在《红崖古刻歌》中的关注,第一次进入学者视野,为世人所知,其文字、典籍、口诀和习俗构成了神秘的水书文化,令国内外学者惊叹。
由于水书历来是通过水书先生不断抄写和秘密口授的形式传承,所以保留下来的水书典籍最早是明清时期的手抄本,明以前的历史便不得而知。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这一文化密码的起源时间、内涵、流传等问题仍未形成一致意见。
那么,究竟是谁创造了水书?水书到底有多少个字?水书与甲骨文孰早?作为占卜用书,水书与“易”有什么关系?水书在水族文化生活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经过大量的文献梳理和专家访谈,记者近日奔赴贵州省黔南州,寻访水书先生,探寻水书文字背后的神秘文化。
1 水书或为失传的《连山易》水族村寨散落在大山深处,仿佛被时光遗忘的土地。
水族人民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农闲时围山打猎、下河捕鱼、织布刺绣,自酿“九阡酒”,竹木建造干栏楼……长期以来,在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信仰。
据同行的水族学者、贵州民族大学水书文化研究院教授潘朝霖介绍,水族崇信多鬼神,据不完全统计,其崇信的鬼神多达七八百个,草、木、鱼、山、石等,都被看做神。
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文字的起与发展两河流域的泥板书文字是语言的记录,人类的语言大约起于10万-5万年前,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约只能追溯到7千年前。
有了文字,人类的知识才能记录下来,不走样地流传下去。
所以文字的产生,推动了人类的社会文明,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任何媒介都无法替代的重大作用。
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很早就有文字了。
当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城邦的时代,他们就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的是象形文字,后来为了书写方便而演化成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在两河流域使用了几千年。
他们用湿软的泥板为文字载体,用一根小木棒或芦苇杆在上面斜压上一些笔划组成文字,因为这些笔划都带有小小的倒三角形,故称楔形文字。
泥板晒干或烘干后能长期保存。
那时的官府和寺庙都藏有很多泥板书,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的大约还有3万多块。
如谷和牛字:古埃及人的纸草书古埃及人的书写技术与两河流域不同。
尼罗河三角洲盛产一种形似芦苇的植物,叫沙纸草。
人们把沙纸草切成长度适宜的小段,将其剖开压平,排列整齐,连结成片,晒干后即成草纸。
他们用芦苇杆作笔,蘸上由菜汁和黑烟灰调制而成的炭墨,就可以在纸草书上面写字了。
由于纸草书容易长霉变质,要想经历数千年岁月,保存不变性,没有极特殊的封存环境是不可能残留下来的,所以纸草书成为当今世界极稀罕之文物。
例如有两卷用僧侣文写成的纸草书:一卷藏在伦敦博物馆,叫做莱因德纸草书,一卷藏在莫斯科博物馆。
两卷纸草书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850~前1650年之间,相当于中国的夏代。
其中埃伯斯纸草书很出名,它是一部宽30厘米,长20.23米的鸿篇巨著,记载着多种病症和治疗方法。
古埃及也有把象形文字写在羊皮上,或者刻在石碑上和木头上的史料,藏于世界各地。
殷墟遗址的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清末光绪25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得了疟疾,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中药店买回一剂中药,他无意中看到一味叫作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甲骨文至楷书的演变过程

从陶文、刻符到甲骨文,从小篆、隶书到楷书,简述汉字的演变过程从陶文、刻符到甲骨文,从小篆、隶书到楷书,简述汉字的发展史:“文字”不仅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然而一种文字的形成,往往需要经过极为漫长的时间来不断演化和完善。
那么,你知道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是怎么一步步演变而来的吗?大致可分为早期符号、原始文字、成熟文字和书法艺术四个阶段。
早期符号:陶文、刻符在人类出现的早期,当时的人们忙于为生存搏斗,自然也就无暇记事。
随着人类生存能力的提升,以及语言系统的不断完善,所需识记的信息也就越来越多,而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人们便采用了最为简单有效的记事方式,即“结绳记事法”。
后来,由于人类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虽然古人对“结绳记事”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复杂化,但这种记事方式仍然越来越难满足日常需求,于是早期的文字便开始出现,而相较于后世相对完善的文字系统而言,这一时期的“文字”更像是一些符号。
我国境内便曾发现了大量的陶文和刻符,例如在山东诸城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已经4500多年的“大汶口陶文”;又如在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的,比甲骨文早一千多年,刻于陶盆内壁上的“高邮陶文”;再如在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遗址出土的,刻画在陶钵口沿上,距今已经6000余年的“半坡陶符”;还有河南贾湖遗址发现的,早于安阳殷墟甲骨文4000多年的“贾湖契刻符号”。
除了以上这些外,诸如仰韶、良渚等文化遗址也均曾出土过单个或多个字节符号,这些均被认为是早期尚不完善的文字,只是由于数量太过稀少,目前尚无法判断其具体内容。
原始文字:骨刻文、甲骨文、金文(钟鼎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开始节约了大量的生产力,从而使得原始的手工业和商业开始形成,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复杂化,使得这些简单的符号也已经很难满足需要,于是更为复杂的早期文字开始出现,这便是“骨刻文”。
1、殷商以前:骨刻文。
这种文字最早由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集中发现于山东地区,后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这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
一个汉字的来历故事

一个汉字的来历故事汉字的来历中国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大概在战国时期就注意到了。
有人认为结绳是汉字的起源。
但不少人表示异议,结绳是上古用以记事的方法,差不多一切原始民族都曾用过。
它即便是记事,也毕竟不能算是文字。
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文字源始于八卦。
此外,尚有“河***、洛书演进为文字说”。
中国古代最通行之说是仓颉(jié)造字,这至少在战国末年已经在广大学者中流传。
一般说来,文字的发展有一个从多头到单头,从简单到复杂再到简单,从表形至表音的过程。
因此有不少人提出,中国的文字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经“巫”和“史”整理并发展而成的。
至于“巫”和“史”又是什么人呢?这又有各种不同的猜测。
目前,中国史学界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中国文字源始于殷商。
不过稍有异议的人也不乏一例,根据一些人的看法,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已很成熟。
而任何事物总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渐趋成熟的过程。
因此中国文字的发生始年还可前推。
至于推多少年呢?有的主张至少上推一千年;有的主张推至夏末;也有的主张推至夏以前,各执己见。
在考古学家那儿,中国文字之源始又有分歧。
其中提出最不同凡响之见的当推郭沫若。
他在《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一文中指出:“汉字究竟源始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从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
”“半坡遗址年代距今有六千年左右。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
”“虽然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jié)遗。
”如按此说,中国文明则应算成近六千年。
中国文字之源始,究竟在何时?最古老的文字产生于什么时代?分别代表什么含义?至今还尚在百家争鸣中,看来还有待于大量的材料来佐证说明!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古代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距今5000~6000年,然而,在河南贾湖发现的一些刻在龟甲上的符号,距今却达8000年。
中国汉字的演变顺序

中国汉字的演变顺序中国汉字的演变顺序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篆→⾪书→楷书→⾏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以上的“甲⾦篆⾪草楷⾏”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中国⽂字——汉字的产⽣,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字,即甲⾻⽂。
甲⾻⽂既是象形字⼜是表⾳字,⾄今汉字中仍有⼀些和图画⼀样的象形⽂字,⼗分⽣动。
甲⾻⽂,是中国的⼀种古⽼⽂字,⼜称"契⽂"、"甲⾻⼘辞"、殷墟⽂字或"龟甲兽⾻⽂"。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的⼀种成熟⽂字,最早出⼟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属于上古汉语(oldchinese),⽽⾮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
甲⾻⽂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式来看,甲⾻⽂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字的痕迹还是⽐较明显。
甲⾻⽂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上⽽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纣王间⼆百七⼗年之⼘辞,为最早之书迹。
殷商有三⼤特⾊,即信史、饮酒及敬⿁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成为研究中国⽂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锋的趣味。
⼤篆,字体名称,⼴义的⼤篆指⼩篆之前的⽂字,包括⾦⽂(或称"钟⿍⽂")与籀⽂(⾦⽂之繁化),⽽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篆狭义上指籀⽂、遗存⽯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甲骨文早1000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一种古老的文字,是中国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甲骨文的发现,印证了商王朝的存在。
发现甲骨文,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当时有个卖中药的,收集了很多的“龙骨”,其实就是龟壳、动物骨头之类的,然后这个商人将龙骨卖给了一个学者,这个学者无意中发现,这龙骨上,居然有字。
于是,甲骨文就被发现了,之后人们就开始大力的研究甲骨文,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之后便是甲骨文了。
但是山东大学的考古学家,刘凤君教授,却在山东集中发现了比甲骨文还早1000年的文字——骨刻文。
这个骨刻文,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但是西方学者却说:绝不可能。
为什么西方学者这样否定呢?骨刻文和甲骨文不一样,但是也很相似,骨刻文是更为简单的记事文字,形成于4600年前,骨刻文是实实在在的比甲骨文还“大”了1000岁。
骨刻文的形成,由于比甲骨文早,骨刻文的形状是更为接近于文字实物的,考古学家们费了很大的心思,才将骨刻文解读出来。
但是西方学者却认为这不是文字,因为看起来只是像在涂涂画画。
甲骨文何尝不是呢?但是骨刻文才是汉字的起源,也是甲骨文的前辈,骨刻文和甲骨文也是比较接近的。
当时也有考古学家怀疑,这个可能是另一种甲骨文,于是就开始对骨刻文进行了年代鉴定。
但是无论他们怎么鉴定,骨刻文的年代,确实比甲骨文多了一千年。
骨刻文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见证,楔形文字的年代是比甲骨文早了一点,但是骨刻文的年代,是比楔形文字还要早的。
这就基本确定了,当时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最古老的一个国家,就是古中国。
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又被提早了一千年。
考古学家的发现,又悄悄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深深地证明了中国的远古帝王传说,并不是虚构的。
夏朝时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古时期,这个时期有着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上古时期被披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
夏朝的记载是很少的,这个朝代大多是出现在神话故事里,而考古学家又从未找到夏朝的遗址,最早只寻找到了商朝的遗址,所以夏朝这个时代,被外国的学者认为是一个架空的时代,虚假的时代。
外国人是不相信中国的夏朝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对我国的这个朝代产生了深深的质疑,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又缺乏能够证明一个夏朝存在的证据。
而骨刻文却推翻了他们的想法,证明了夏朝是真实存在的文明。
夏朝已经是4000多年前的朝代了,现在骨刻文的出现,证明了我国4000年前就已经有了文字文明,这不仅进一步印证了夏朝的存在,也证明了我们国家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