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概论讲义

合集下载

电影学概论理论

电影学概论理论

电影学概论(理论)第一節電影本體一、电影存在的物质基础1.透视成像1823年,照相术把造型艺术从追求形似的困惑中解放出来,为现代影像文化的创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2.视觉暂留银幕视觉的运动感所依托的生理原理就是人眼的视觉暂留,即人们经过精确的测定,发现人眼能把看到的影像保留0.1秒左右,如果先看到的两种影像相隔不到0.1秒,那么这两个影像便会重叠在一起,使人们产生运动的幻觉。

3.视听融合视觉和听觉是人的感觉从外界获得信息的两个主要通道。

现实中的人和物不仅其形状、运动有影像,其声音也有“影像”。

二、电影影像的特性1.逼真性在所有的艺术中,只有电影可以把生活中可见的、像生活本身一样运动着的形态表现出来。

人们可以通过摄影手段把目之所及毫无二致地记录下来,这一特点使电影具有与生俱来的纪实性。

传统——写真、传真目前——仿真、创真2.假定性电影艺术假定性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影像画面虽然逼肖于现实生活,但并不等同于现实,像服装、化妆、道具、布景等都是人造的现实。

电影还可打破现实中的视听逻辑,如镜头的运动、主观色彩、主观音响等,而其中最大的假定性则是被视为电影生命线的蒙太奇。

3.复制性所谓“复制”包括三个意思:其一,它表现为对事物一定程度的还原,而还原的程度又恰好能获得观赏者视觉经验的认同。

其二,复制之所以不是完全的还原而只是“重新的制作”,更在于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已无可挽回地导致了变异,这种“变异”表现为:立体的物象被复制在两度平面上,活动的物象被复制在静止的画面上。

于是复制从客观物象这方面看总是或多或少有所损伤。

其三,就电影的媒介来说,影像画面是一种可以复制的艺术。

一个确证就是,同样一部影片,可以生产出无数个相同的拷贝。

4.幻觉性正因为复制不是还原,所以事物的客体化能被感知为事物本身便有赖于影像的另外一个特性——幻觉性。

影像的幻觉性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一,胶片的“间歇”运动——由于观赏者的视觉暂留而产生活动的幻觉。

【电影读解】电影概论

【电影读解】电影概论

电影
合 剪 音 音 表 美 摄 导 编 成 辑 响 乐 演 术 影 演 剧
编剧
摄影
主人情环结场语 题物节境构面言
景运焦视角 别动距点度
语言
运动
叙 述
描 写
说 明
抒 情
议 论
推 镜
拉 镜
摇 镜
移 镜
跟 镜
艺术空间
分层次的; 不断展开的; 提供选择可能的;
艺术就是可能性的选择。
电影理论家
思考:
你曾以什么形式看过电影? 这些形式与电影院观影有何不同?

看电影
参一种大众的文
化仪式
看电影的空间形式
空间 对象 灯光 效果 电影院 公众 暗场 放大 客厅 家人 亮场 收敛
心理学描述 --感觉剥夺
宾克莱的观点:
艺术欣赏
委身
观影活动—宗教活动
封闭空间 集体效应 精神控制
矛盾
作为观众:不由自主地失去自主
意识; 作为欣赏者:不能不保持自主意 识; 结论--虽然人人都会看电影, 但并不是人人都会欣赏电影。
二.看电影和欣赏电影
电影的读解--
结合上下文,探寻内部的深层次的
联系; 总体特征--超越故事。 不满足于视听的认知;
比较
一般观众 读解故事 目的 欣赏者 起点
麦茨: 电影之难于解释,正是因 为它的易于看懂。
快感来源
心理状态 精神享受 欣赏准备
渲泄
松弛 低级 经验
发现
紧张 高级 知识
《霸王别姬》
卡斯特尔维罗屈:
对艺术的欣赏就是对克服 了的困难的欣赏。
--《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诠释》
说明
其一,欣赏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 动的介入;欣赏是需要克服困难的, 其中的关键便是媒介形式的超越。 其二,欣赏既是对克服困难的欣赏, 但克服困难的是谁呢?是自己。 所以,欣赏说到底是自我欣赏。

《电影学概论课件》

《电影学概论课件》

3 文化传承
电影在文化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传递和延续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统 和价值观。
电影学概论课件
分享我们对电影的热爱和知识,从电影的起源和发展开始,深入探讨电影的 审美、艺术特征,以及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和影响因素。
电影的审美
1
视觉扣人心弦
电影通过镜头运用、色彩组合和画面
声音引发触动
2
构图来创造独特的视觉体验。
音效与配乐为电影赋予情感、营造氛
围,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3
剧情引人入胜
经典的电影剧情是引领观众情绪波动 的关键,让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角色塑造
电影剧本要塑造真实、立体和 有吸引力的角色,以吸引观众 和传递影片主题。
对白
精彩的对白能够表达角色的个 性、情感和关系,让观众产生 共鸣。
电影拍摄的技术与设备
1 摄影技术
2 音频设备
摄影技术包括镜头选择、 摄影机运动和光线处理, 是创造影像美学的重要 手段。
优质的音频设备能够捕 捉真实清晰的音效,为 电影增添真实感和沉浸 感。
电影的音效和配乐
音效设计
逼真的音效能够营造真实 感和氛围,为观众创造身 临其境的听觉体验。
配乐创作
配乐与电影画面相互呼应, 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故 事内容的表达。
音乐版权与选用
选择合适的音乐,并确保 遵守版权法律,才能合法 使用和传播电影。
电影的类型与流派
主流类型
电影通常可分为动作、冒险、 喜剧、爱情、恐怖、科幻等各 种类型。
3 特殊效果
特殊效果可以通过后期 制作和CG技术创造出 逼真的特效场景,增强 观众的视觉冲击力。
电影的剪辑和后期制作
1
剪辑艺术
剪辑决定着电影的整体流畅度、节奏

电影技术概论

电影技术概论

电影技术概论第一讲导论一、电影:技术与艺术电影是工业时代的艺术--电影技术的更新不断刺激着电影表现形式的更新;崭新的技术带给了电影艺术崭新的表现内容;技术的滞后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阻碍艺术表达;电影技术的三次变革--1.默片时代终结,1929年《纽约之光》爱迪生:有声电影之父(1910)《爵士歌王》:意外的第一(1928)卓别林对有声电影的反对:a.削弱了蒙太奇手法b.减少了摄影机运动2.黑白时代终结1932,美国特艺色公司,"三色染印法"《白雪公主》(1937)、《乱世佳人》(1939)1950年代初,柯达公司,伊斯曼彩色胶片工艺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红色沙漠》(1964)*1950年代,美国电视工业发展。

大量电影观众流失。

宽银幕电影相继出现。

3.数字化时代开启《星球大战》乔治·卢卡斯(1977)"工业光魔公司"(ILM:Industrial light&magic)《阿甘正传》、《黑客帝国》、《指环王》…视觉暂留与似动现象--动态再现视觉暂留: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眼所看到的影像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保留0.1秒左右。

(笼中鸟)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现象。

示例1*动态再现的原理是人类生理和心理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二讲剧组的构成1.制片部门制片人(出品人):投资者执行制片(监制):项目运作助理制片:具体事务制片主任(制片经理):制定拍摄计划确保拍摄实施制片助理(剧务):后勤、日常生活2.编剧团队文学策划--决策原著--小说、戏剧故事(创意)--故事提要编剧--完成剧本改编--接手工作剧本医生--润色修改3.导演组导演--从剧本到影像执行导演--剧组协调助理导演--挑选演员、制作故事板动作导演(武术指导)--动作场面设计场记--保证连贯性、为剪辑提供参考4.制作设计制作设计师(艺术指导)--视觉风格美术--置景道具服装化妆5.摄影组摄影指导--首席摄影师操作员--掌机摄影助理--装底片、操作轨道或升降机跟焦员特殊摄影师--摇臂摄影、斯坦尼康摄影或航拍及水下摄影等6.灯光组灯光师--灯具摆放灯光助理--附件、反光或遮挡电工--供电实施场务--搬运、吊具7.录音组录音师--现场收录同期声麦克风吊杆操作员混音师--录音棚声音剪辑特效师(拟音师)配乐8.演员领衔主演--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配角客串演员--非合约演员、友情出演替身--走位、打光、危险性镜头特技演员--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演员助理--教师、指导、驯兽师群众演员--背景9.剪辑合成剪辑师--现场剪辑、剪辑台剪辑特殊效果--运动捕捉、电脑合成模型师字幕输出第三讲感光件--胶片与CCD一、胶片的构造◎乳剂--照相明胶、卤化银卤化银:感光剂(对蓝光敏感)明胶:粘合剂蛋白质的一种,从动物骨胳或兽浇中提取保证感光剂均匀的附着在载体上。

电影概论2电影影像概要

电影概论2电影影像概要
4、移: 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是指摄影机在空间范围内,按一定的轨迹 做各方向移动的镜头运动形式。
5、跟: 跟镜头,是指摄影机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的拍摄方式。
6、升降: 升降镜头,是指摄影机做上下运动的拍摄方式。
摄影速度
升格(慢动作)镜头 :以每秒高于24格的速度拍摄,以每秒24格放映
降格(快动作)镜头:以每秒低于24格的速度拍摄,以每秒24个放映
遮幅式宽银幕(1.66-1.85:1) 70mm宽银幕电影:2.20:1 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拍摄而成的 (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五种。
远景
主要用于介绍环境、表现与环境有关的剧情内容。主要表现远距离 的人物及广阔范围的空间环境。被摄主体,一般只占画面的1/2弱。
变焦距镜头: 指集各种焦距功能于一身,能在拍摄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和变化 焦距的镜头。 A、分别当作短焦距镜头、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 B、在不方便移动摄影设备的条件下,可模拟推、拉的拍摄方法。 C、更适于表现人处在静态时内心活动和视线的变化。
角度
镜头的角度,指拍摄时摄影机与被摄对象的关系线与摄影机所处的水 平线之间形成的角度,即镜头的位置、水平线与被摄体之间的夹角。
倾斜
指镜头与被摄物体之间形成了横向水平偏移的镜头,这种镜头使 被摄对象出现水平倾斜。
视点
镜头的视点,指镜头模拟不同的观察者的视点。
客观镜头: 即模拟摄影师或观众的眼睛,客观地描述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镜头
主观镜头: 模拟片中某一个角色的眼睛,是从角色视点出发所拍摄的镜头。或 直接代替片中角色的眼睛,来拍摄所看到的场面和情景。或代表片 中角色参与表演,描摹特定情境下的人物体态或动作。
正、反打镜头: 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两种主观视点镜头:正打镜头和反打镜头。一般 表现为从听话人的视点观看说话人,然后从说话人的视点观看说话 人,不断变动对话双方的视点。

1电影概论

1电影概论

影视剧本创作与鉴赏第一章引论-叙述视角叙述视角在影视剧叙事学研究上,电影作为话语,就必须关注叙述视角的问题,即关心“谁在叙述”“谁在看”。

第一个镜头也许是一位男子看着他的前方,第二个镜头是一个孩子向镜头跑来。

这后一个镜头就是“这个男人”的视点,但它本身并没有体现这种叙述角度,而只能通过与前一个镜头的剪接才被定义。

影视剧影像的画面性,使得影视剧的叙事和视角之间充满了矛盾。

在小说中,叙述视角允许对产生于语境中的人物加以描述,叙事行为与叙事视角可以保持一致;但是,在影视剧中,这种叙事行为与叙事视角却可能产生错位。

在世界电影史上叙事行为和叙事视角错位表现得最为典型的,是黑泽明代表作品《罗生门》。

(插入视频)若斯特提出影视剧叙事视角可以分为零度聚焦和内部聚焦两种。

零度聚焦:主要是指一种客观的视角,或者说,仅仅是一种摄影机的角度。

内部聚焦:主要是指一种主观视角,即与影片中某角色观看世界的视角。

插入视频《迷魂记》。

在影视剧中,所知角度处理的一般是观众对故事所见所闻之间的关系。

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外知角度、观众所知角度和内知角度。

外知角度是指影片未暴露人物如何行动,人物的所见所闻与观众的所见所闻有差异,因此前者比后者知道得更早或知道得更多。

例如在某个镜头里,一位妇人望着画外,突然发出一声尖叫。

此时,这位妇人已经知道而观众并不知道发生的事,这个镜头所采取的就是外知镜头。

观众所知角度,是指观众的所见所闻与人物的所见所闻有差异,观众比影片中的人物知道得早或知道得更多。

例如在某个景深镜头里,观众看到了人物背后发生的事。

内知角度,这意味着观众既看到人物所经历的事,又知道人物头脑中的思想,一般而言,人物行动的画面配上人物内心的独白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影视剧叙事学的产生和发展,不仅吸收运用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而且第一次开始将电影的技术因素作为叙事因素来考虑,改变了传统那种只把主题和人物性格的变化过程作为叙事因素来研究的做法,从而不仅推动影视剧叙事技巧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诸如场面调度摄影、机位、景深、景别、灯光、音响等的运用。

电影概论 第一章 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电影概论  第一章 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四、几大世界电影节
奥斯卡电影节 世界上影响最大、历史最悠久 的电影节,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 院颁发。 首届颁奖典礼:1929年5月16日 金像奖
•戛纳电影节
3S电影节 , Sea,Sex,Sun”, 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戛纳 举办首届颁奖典礼。 金棕榈奖
•威尼斯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 “国际电影节之父”。 宗旨:“电影为严肃的艺术服务”。 1932年8月6日在威尼斯创办。 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 马克铜狮奖
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期 类型电影:西部片、歌舞片、犯罪 片、喜剧片、爱情片
播放片段:《罗马假日》(1953)
(四)电影发展期(1945—)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把摄影机扛到街上去”《偷自行车的人》 法国新浪潮运动 “作家电影” 例:《红》、《白》、《蓝》三部曲 新德国电影运动 例:《铁皮鼓》《德州的巴黎》 多元化的当代电影
•柏林电影节 1951年6月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颁奖典礼 评选标准:“主题的创意、银 幕表现的流畅和观众的可能反 应” 金熊奖、银熊奖
推荐片目:
《城市之光》(1931) 《乱世佳人》(1939) 《魂断蓝桥》(1940) 《卡萨布兰卡》(1942) 《雨中曲》(1951) 《罗马假日》(1953)
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综合
各种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绘画、 舞蹈、文学、戏剧、雕塑
二、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一)电影诞生期: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 国巴黎卡布辛路“大咖啡馆”运用“活动 电影机”放映电影《工厂大门》。 播放片段:《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二)电影的成长期(1895—1927)
电影概论
目 录
第一章: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章:摄 影 第三章:场面调度 第四章:蒙太奇 第五章:音 乐 第六章:电影叙事 第七章:意识形态 第八章:表演 第九章:欣赏与评论

电影讲义汇总

电影讲义汇总

第一讲、认识电影第一节、电影是什么一、电影的几种身份1、初识电影(1)定义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电影:将活动记录下来。

电影的不同译法:电影记录法、电影造型、电影塑造、电影滑稽剧、小说电影、电影制造“我们亲眼看到了一门非凡艺术的诞生:它可能是唯一的现代艺术,因为它是机械的产物,同时又是人类思想的产物”——德吕克(2).从杂耍到艺术“人是唯一对图像本身感兴趣的动物”汉武帝——走马灯——皮影戏诡盘——照相机组——照相枪爱迪生——电影透视箱(1891)卢米艾尔兄弟(1895.12.28)《第七艺术宣言》乔托卡努多(1911)2、作为技术的电影——电影对技术有着绝对依赖性(24格/秒,分为超8毫米,16毫米,35毫米,70毫米)声音色彩电脑特技的运用3、作为商品的电影制作流程前期准备(策划、编剧)拍摄后期制作:剪辑、合成、冲印销售:宣传、发行、放映4、作为艺术的电影——“木乃伊情结”——永恒指向:对于人的心灵、情感的探索、捕捉、把握、表达《金鸡》、《孔雀》)二、电影作为艺术1、电影观赏的特性:(1)连续性(连续剧和电影的差别——一个是以情节来支撑的,一个是以情绪来支撑的)(2)幻觉性——假定性影响真实感的因素有A.文化、政治B.细节(3)诗歌性(抒情性、跳越性)2、电影与电视的区别(1)承载方式的不同(磁带胶片——溴化银感光颗粒)(2)文学含量的不同——情绪和情节(3)受众的不同(由于电影的高成本而造成了区别)——导致观念的不同3、电影特殊的存在形式——特殊的放映环境:黑暗、封闭、陌生(1)封闭,易于集中,不为外界所中断(2)黑暗,易于进入最佳的欣赏状态(3)陌生A.陌生化B.关注自己还是关注别人梦境的模拟(黑暗、对想象力的尽情发挥、梦的似是而非的心理感受——情感的自居)三、电影作为语言语言:记录、表意、传情语言的“功能”之外是什么?第二节、电影的语言1、表达的方式:视觉、听觉2、诉诸的对象——感观——感性——直觉——沉淀的经验3、电影语言的特征• A 多维度、单向度• B 极富现实感的语言• C 电影语言具有多义性、隐秘性和遍在性• D 强大的感染力《自己去看》• E 开放性和深广性——活跃的,具有生命力和生长性的•4、电影语言的构成•A画面•B声音•台词(对白、旁白、独白)•声响动效(《要活下去》、《死囚散步》)动作音响、自然音响、背景音响、机械音响、枪炮音响、特殊音响•C剪辑•画面和画面•画面和声音例:《金鸡》第二讲、电影的时空艺术的分类时间艺术:文学、音乐、舞蹈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造型形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这就是电影的基本特性”——查希里扬《银幕的造型世界》一、时空的概念1、什么是“时空”时空:顾名思义,即时间和空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