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地形3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新版)湘教版

3. 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准确精炼,概括性强:
- 使用简洁的关键词和短语来描述地形的特点和分类。
- 用图表或图形来展示地形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设计有趣的图形或图案来表示不同地形,如山地可以用山形符号表示。
- 使用颜色和字体变化来增加视觉吸引力,如使用不同颜色的字来表示地形分类。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世界的地形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地图册:提供一系列世界地形分布图,包括地形类型和特点的详细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知识。
2. 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和行为,我可以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表现出不感兴趣或困惑,我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我会进行一次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世界地形的分类、特点和分布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薄弱环节。如果有学生测试成绩不理想,我会及时进行个别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点的不足。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形分析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地形分析的应用。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要介绍了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世界地形的认识尚不全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地掌握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高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地形的分类、分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地形图的阅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世界地形分布图、地形图阅读方法等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图片、图表和实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地形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世界地形的分类(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及其特点,呈现各地形区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地形区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各地形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分组汇报,总结各地形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巩固(5分钟)练习题:请学生阅读地形图,判断各地形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请学生思考世界各地形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2024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三章 地球的面貌第二节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第1课时陆地地形海底地形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运用对比的方式组织教学,比较海拔与相对高度,比较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海拔和地面起伏状况。
运用阅读地图或绘制地图的方式了解世界主要山脉带、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海底地形的分布。
学习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的含义。
(区域认知)2.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3.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区域认知)4.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重点:1.区别世界五种陆地地形的形态特征。
2.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分布。
难点: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分布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读图法、填图法、实地考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自青藏高原的卓玛却说珠峰的高度只有4 000多米。
这是怎么回事呢?海拔概念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举例甲的海拔是1 500米,乙的海拔是500米,丙的海拔是-500米相对高度概念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举例甲、乙的相对高度是1 000米,甲、丙的相对高度是2 000米2.陆地五种地形的特征教师: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那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都有哪些?学生: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教师:展示五种陆地地形的景观图片,完成下表。
点拨:描述地形类型特征从海拔和地面起伏两个方面着手。
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表示地面高度的方式;陆地五种基本地形的形态特征;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海底地形及分布以及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Q:最大的高原? 巴面西积达高5原60万(平南方美公里洲) Q:最高的高原? 青 面积藏达高5原00(多亚万平洲方)公里
Q:最长的山脉? 中安国第最斯大山的脉高(原,南美洲) Q:最雄伟的山脉?平喜均海马拔拉4雅00山0米脉以(上亚,洲)
Q:最大的盆地? 是有世“刚界世果上界盆屋最地高脊的”(高之非原称洲,。)
讨论:如果你是一名地质勘探学家,或是旅
游公司的经理,或是房地产商人,又或者你 要放牧,你将选择哪一类地形,并说说你选 择的理由?
作业
练习册P7~8/第一、二题
你能从美国与我国土地面积与耕 地面积的比较中你有什么发现呢?
美国的落基山脉和 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 为广大的平原。平原 的面积约占美国本土 面积的1/2。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平原面积约占 全国总面积的1/10。
世界地形区之最包 有全1括长:1约世08多界90座上0千山多米峰座高最达高或的超山,
山地
1
平原
3
5
丘陵
2
4
海拔与相对高度有什么不同?
地面某一个地 点高出海平面的 垂直距离,叫海 拔。
地面某一个地点 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垂直距离,叫相对 高度。
A点、B点、C点的海拔分别是多少? B点相对于A点的高度是多少? B点相对于C点的高度是多少?
3000 2000 1000
-1000
3000 米
湘教版初中地理 七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⑿
⑾
③
⑥①
⑨②
⑧
④
⑩⑦
⑤
将七大洲、四大洋名称点击到图中相应位置
非洲 北美洲 亚洲 南美洲 南极洲 大洋洲 欧洲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学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丘陵坡度一般较低缓、切割破 碎、无一定方向,一般没有明 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 久经侵蚀的产物。
丘陵在陆地上的分布很广,一 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 的过渡地带,丘陵地区降水量 较充沛,适合各种经济树木和 果树的栽培生长,对发展多种 经济十分有利。
盆地
定义
盆地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圈表面) 相对长时期沉降的区域,因整个
布。
阿尔卑斯山脉
位于欧洲南部,是欧洲最高的山脉 之一,山势雄伟,风景秀丽。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位于欧洲北部,是北欧的主要山脉, 呈南北走向,峰峦叠嶂。
非洲地形区
埃塞俄比亚高原
位于非洲东部,是非洲最大的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
刚果盆地
位于非洲中部,是非洲最大的盆地,地势低洼,热带雨林广布。
撒哈拉沙漠
位于非洲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热沙漠,沙丘广布,气候干燥。
地形剖面图绘制与应用
01
地形剖面图定义
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
况。
02
绘制步骤
确定剖面线方向;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标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将各
交点的海拔标注在剖面图上;用平滑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03
地形剖面图应用
在工程建设中,地形剖面图常被用于确定土方量、设计道路坡度等;在
地形分类
根据地表形态的不同,地形可分 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 地五大类。
世界地形基本特征
01
02
03
地形复杂多样
世界地形类型齐全,各种 地形交错分布,形成了复 杂多样的地表形态。
地势起伏大
世界地势高低起伏,差异 悬殊,既有高耸入云的山 脉,也有低洼的盆地。
山地高原广布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3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通过对这些地形的特点和分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地球表面的地形种类及其特征。
此外,教材还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地球的地形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通过举例和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和分布,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2.难点:各种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和实践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例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地球表面的地形图片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和分布,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地形的形成和变化,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地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地形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平原:地形平坦,海拔较低2.高原:地形高耸,海拔较高3.山地:地形陡峭,海拔较高4.丘陵:地形起伏,海拔较低5.盆地:地形低凹,四周高中间低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世界的地形
一、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海拔
世界的地形
甲山的海拔为 1000+500=1500 米, 丁山的海拔为 1000 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 1500-1000=500 米
世界的地形
二、陆地地形类型
平原 盆地
高原
山地
丘陵
世的地形
一、高原与平原
共同特征:地表起伏小。 不同特征: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边缘
比较陡峭。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世界的地形
东欧平原
青藏高原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世界的地形
二、山地与丘陵
共同特征:地表崎岖不平。 不同特征: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
直观
世界的地形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你能根据该图解释“等高线” 的含义吗?与鸟瞰图比较,等高线地形图表现地形有何 优势?有什么不足?
可以较准 确地表示各 地地形,海 拔高低、面 积大小非常 清楚。
高低起伏 不够直观; 曲线太多, 看起来费劲。
世界的地形
一、等高线与等深线的含义
在地图上,将 陆地海拔高度相 等的各点连接成 线,叫等高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 的各点连接成的 线,叫等深线。
怎样区分 山脊和山 谷呢?
世界的地形
80 40 40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为山脊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为山谷
世界的地形
两个相邻山顶的中间部分。
世界的地形
陡崖
垂直或近似垂直的陡坡。 等高线重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三节世界的地形教案与反思2022

世界的地形教学教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1、能陈述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2、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理解:1、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2、能概括各大洲的地形特征;3、了解全球海底地形图;运用:1、制作地形模型,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2、小组合作,思考不同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精神,进一步锻炼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起点能力:学生已了解到陆地及海洋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地形;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陆地地形类型及特征;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七大洲地形分布。
程序性知识:识别地形图;大陆架和人类的关系;七大洲地形特征。
使能目标: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几种类型及特征;能在陆地地形图和海底地形图上识别几种地形;了解七大洲地形分布及其地形特征。
支持性条件:讲授演示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地形的类型、特征,并制作模型使各大洲的地形特性立体化,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事例引导法、讨论分析法、归纳讲授法等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板书、世界地形挂图、各大洲轮廓图、不同颜色的橡皮泥、直尺等五、教学过程(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引课)下面请看一组图片,这五幅景观图,它们的形态如何?(课件展示形态差异很大的五幅景观图),我们把地表的各种形态总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上面的五种基本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
你能把他们区分开吗?你能描述这五种地形的特征吗?(学生活动)观察这几幅图?找出它们的主要差异?如果比较两个人的身材,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高矮、胖瘦和身段)。
所以,地形的差异:一方面是高低不同,另一方面是地面的起伏状况不同。
那么判断地面高低依据什么?(海拔)地面的起伏大小呢?(用相对高度来表示)。
我们可以根据地面的高低起伏的状况,来判别各种各样的地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本节地理教学,从五种地形的景观突图片入手,引导学生看图归纳五种地形各自的特征,并注意区分相似地形的异同点,使学生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理解较为透彻,但在“世界主要地形在地图上落实不够,此外,在如何辨认不同等高线表示的地表形态讲述不够透彻
教学
后记
世界的地形3
章(单元)
节(课)
课时
3
节次连续号
课题
世界的地形
课型
教学
目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
Hale Waihona Puke 一、陆地地形1、地形的含义
2、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见表格)
3、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二、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坡、大洋中脊、洋盆、海沟
三、学看地形图
1、等高线
(1)含义
(2)等高线的疏密与表示的坡度陡缓的关系
(3)山体的不同地形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