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理论,本质及分类
论爱情三角理论

论爱情三角理论姓名:郑艺蕾专业:动物医学13-2班学号: 20130538摘要: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为我们研究爱情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模型。
在“爱情三角理论”里,指出爱情三角形的顶点就是爱情的三个基本组成成分:亲密、激情、承诺。
他将爱情分为了其中不同的类型并系统的阐述了他们的定义和相互影响。
关键词:爱情三角理论斯滕伯格大学生恋爱正文:爱情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的很长时间里基本上都是文学歌颂的主题,而不是科学的研究对象。
著名的爱情研究学者哈特菲尔德说,在她进斯坦福大学做研究生的时候,对浪漫爱开始感兴趣,但她的同学们都在研究老鼠,热衷于建立老鼠学习的数学模型。
并警告她说,爱情是社会心理学的禁区和陷阱,根本不可能研究。
但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把严密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于感情爱与同情爱、强烈的感情,性问题等。
随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鲁宾在上世纪70年代给出一个关于爱的定义,他提出一种将爱二分的爱情态度理论:浪漫关系分为爱和喜欢,爱和喜欢是不同的情感。
这对以后爱情对的分类研究有巨大的影响。
虽然鲁宾进行了一些有开创意义的工作,但他对爱情的探讨仅聚焦于测量方面,没有形成理论。
之后,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提出了有意义的理论框架,为我们研究爱情这一人际吸引形式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模型。
在“爱情三角理论”里,他将爱情分为了其中不同的类型,并系统的阐述了他们的定义和相互影响。
爱情三角形的顶点就是爱情的三个基本组成成分:亲密、激情、承诺。
亲密成分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和分享等内容,是指爱情关系中那些促进双方亲近、志同道合和不分彼此的感情,能给人带来一种温暖温馨的感觉。
亲密产生于人与人之间强有力的、频繁的和各种方式的相互联系。
亲密感的养成不一定需要靠身体的接触,也就是不一定要靠性接触来维系,这是亲密与激情的最主要的区别。
激情主要指对对方性的欲望,以对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的一种热情因素。
爱情哲学知识点总结

爱情哲学知识点总结首先,爱情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爱情被视为一种情感,它具有禁忌的领域、历史领域、文化意义、道德规范以及当代性和现代性的文本,这些都成为爱情哲学研究的内容。
爱情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两个人之间的感情联系,更进一步,它包括了情感、性欲、思想、关系和责任。
爱情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于,爱情究竟是什么?它有哪些属性,这些属性又是如何与爱情的本质与价值联系在一起的?其次,爱情的分类是怎样的?爱情可以根据其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比如父母之间的爱、子女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爱情关系之间的爱,以及人对自己的爱等等。
在哲学上,爱情也可以根据其形式、特征和价值进行分类,比如利他主义爱情、利己主义爱情、品质爱情、占有爱情、依赖爱情等等。
这些分类都体现了不同的分析视角和爱情关系的特征。
再次,爱情有什么样的属性?这个问题涉及到了爱情的内涵和外延,即爱情的本质和范畴。
爱情被认为是一种情感,它可以是简单的感情出现,也可以是一种成熟的关系。
爱情还涉及到了性情、欲望、发展、自我实现,以及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
爱情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体验,也是一种精神追寻。
当然,在爱情的不同阶段中,它所具有的属性也不尽相同。
再次,爱情有着怎样的价值?爱情的价值可以被理解为在情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了感情、性爱、关系,甚至伴随着责任、义务以及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可以实现自我、寻找幸福、认识自己、培养他人、改善社会,以及实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
爱情还是人交往中最重要的情感,它可以使人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作用,促使人们学会社会化,学会热情和热爱。
然后,爱情影响着人们的伦理行为吗?爱情涉及到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具有了道德意义和道德责任的关系。
因此,爱情关系被认为是一个有着明显的伦理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爱情造就了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態度,促使人们树立正当的道德逼律和行为准则。
爱情还促使人们对他人进行理解和关怀,对关系进行维护和改善,对社会进行改造,促进社会的发展。
婚姻家庭咨询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婚姻家庭咨询基础知识重点笔记第一章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能够调节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从业人员之间、从业人员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二、职业道德的6个特点:1、鲜明的行业性;2、适用的有限性;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4、严格的纪律性;5、相对继承性;6、利益相关性。
它具有导向、规范、整合、激励四个基本功能。
它具有有利于提高从业者的社会道德水平和有利于完善从业者人格的社会功能。
三、婚姻家庭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守则包括6方面:1、尊重服务对象、满足服务需求;2、保护个人隐私、严守咨询秘密;3、坚持诚实守信、禁止滥用信用;4、语言举止文明、素质能力相宜;5、遵循公序良俗、遵守法律法规;6、弘扬家庭美德、促进社会和谐。
四、社会主义家庭美德建设的基本规范: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邻里互助;5、勤俭持家。
第二章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的历史演变一、婚姻是为当时社会制度所认可的,男女两性互为配偶的结合。
重点强调两性、配偶身份、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前提。
二、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关系和共同经济为纽带而组成的亲属团体。
社会性是婚姻家庭的本质属性。
对婚姻家庭应该做狭义的了解:婚姻家庭是一夫一妻制形成以来的个体婚姻和个体家庭。
三、婚姻家庭的三个社会功能:1、实现人口再生产;2、组织经济生活;3、教育。
△四、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的7个主流特征:1、婚姻自由程度越来越高;2、择偶观念越来越个性或多样化;3、正确评价离婚率的不断上升;4、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5、家庭教育受到普遍重视;6、物质生活的提高与结婚消费的上升;7、丰富多彩的家庭建设活动形成规模。
△五、我国当代婚姻家庭生活中的6个主要问题1、不健康的择偶观依然存在;2、婚前和婚外性行为呈上升趋势;3、婚姻质量有待提高;4、离婚带来某些社会问题;5、非婚生子女相应增加;6、独生子女问题。
斯腾伯格爱情的三角形理论述评

斯腾伯格爱情的三角形理论述评斯腾伯格爱情的三角形理论述评作者:李朝旭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Robert.J.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形理论框架,分基本三角形原理、多重三角形原理和基本评价三个部分。
人类爱情包括三种成分:①亲密成分②激情成分③决定/忠守成分,它们组成了爱情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成为对爱情进行描述的维度。
在此基础上,爱情可以分成八种类型。
而且,在基本三角形之外还有各种复杂的多重三角形,根据它们能够准确地预测关系的满意度和关系质量。
这一理论虽然有其局限性和不成熟性,但对在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爱情爱情的三角形理论亲密激情决定忠守斯腾伯格(Robert.J.Sternberg)是当今世界上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研究智力的学者,曾提出了著名的“三重智力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内亦有人介绍之(李其维、金瑜,1994,1995;万明钢,1995)。
他不仅在人类智能研究领域内在需要帮助时能指望所爱的人;⑤互相理解;⑥分享一个人的自我和一个人的所有;⑦接受来自所爱的人的情感方面的支持;⑧对所爱的人提供情感方面的支持;⑨能与所爱的人进行亲密的沟通交流;⑩重视对方在自己生活中的价值。
斯氏提出的这一成分也广泛地存在于较深的友谊关系之中。
⒉激情成分(Passion) 或称“情欲成分”,指驱力,这些驱力能引起浪漫恋爱、体态吸引、性完美,以及爱情关系中的其它有关现象。
或者说,该成分就是在爱情关系中能引起激情体验的各种动机性的唤醒源以及其它形式的唤醒源。
它包括一种激烈地渴望与另外一人成为一个统一体的状态。
在爱情关系中,性的需要是引起这种激情体验的主导形式,除此之外,按斯氏的说法,诸如自尊、养育、亲合、支配、服从以及自我实现等需要也是唤醒源。
⒊决定/忠守成分(Decision/commitment) 有两层含义:①在短期方面,指一个人做出了爱另外一个人的决定;②在长期方面,指那些能维持爱情关系的承诺或担保、投入、忠心、义务感或责任心。
心理学视野中爱情分类研究的回顾与新进展

很有帮助。下面介绍心理学家们对 爱情 的不 同分类研究 , 这 些研究 会有或 多或少 的重叠:
一
情 评定问卷” C H n r k和 H n r k也使用 自编 的量具和 , . c di c e di c 因素分析方法对 这一理论进行 了检验 , 结果有力地验证 了其 效度。 这 些爱情类 型的区分 以两性关系为视角, 基本 以恋爱双 方 的互动来命名这些类型 ,揭示 了爱情对于当事人 的意义 。 不同类 型爱情 的个 体在爱情 中的付 出不 同, 望得 到的也不 希
维普资讯
第 3 卷第 3 0 期
V L 0No o3 .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 08年 5月
M a 0 8 y2 0
心理学视野中爱情分类研究的回顾与新进晨
陈思远 ,李朝 旭
( 曲阜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 院,山东 曲阜 236 ) 7 1 5
同,那么恋人之间能否了解彼此 的需要变得至关重要。建议
、
Le e 的六种爱情类型
Le e 对六种爱情类型 的描述如下【: J J
’
激情型 :生理吸 引,迷人 的脸孔 ,不可 或缺 的感觉
游戏型 :爱情 即与不 同的人做游戏 ,包括欺骗伴侣、较
少 自我暴露 。
恋 爱的双方首 先 问一句 :你 觉得我做 什么会让你 觉得我爱
Ke r s p y h l g ; o e l v e re ; t c me t ywo d : s c o o y l v ; o et o i s a t h n h a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一、概述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中最复杂、最深刻的一种,一直是心理学家们热衷研究的主题。
从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到现代社会的多元爱情观,爱情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地演变。
心理学领域对爱情理论的研究,旨在揭示爱情的本质、发展过程、影响因素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涵盖了认知、情感、社会、生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爱情的多元视角,也为解决爱情中的问题和挑战提供了指导。
从早期的精神分析学派到现代的人际关系理论,心理学对爱情的研究逐渐深入,为我们揭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综述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通过梳理不同理论的核心观点,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爱情的框架。
我们将从爱情的本质、发展阶段、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讨论,并探讨这些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对爱情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爱情的本质,从而在面对爱情时更加从容和明智。
研究背景:探讨爱情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爱情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人类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心理学领域,爱情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不仅是理解人类情感复杂性的重要窗口,也是探索人类行为动机、人际互动、自我认知和社会文化影响等问题的关键途径。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对爱情的探索已经从简单的情感描述逐渐发展为一套系统的理论框架。
这些理论涵盖了爱情的起源、发展、维持和结束等各个阶段,为我们理解爱情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尽管爱情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例如,爱情的神经生理机制、爱情与社会文化因素的交互作用、爱情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等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目的:概述心理学中的主要爱情理论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通过对各种主流爱情理论的概述与分析,以期增进我们对人类情感复杂性的理解。
爱情作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情感现象,一直是心理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

斯腾伯格的爱情三角理论2009-08-20 11:32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
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爱情三角理论-理论概述社会心理学家有个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大要素所构成的,激情指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是影响激情的重要因素。
亲密只的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
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
爱情三角理论-亲密第一要素:亲密(Intimacy)“亲密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情感性投入;激情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动机性卷入;承诺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认识性(认知性)的决定与忠守”(Sternberg)。
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亲密,是两人之间感觉亲近,温馨的一种体验。
简单说来,就是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体验。
亲密包含10个基本要素:1.渴望促进被爱者的幸福。
爱方主动照顾被爱方并入力促进他/她的幸福。
一方面可能以自己的幸福为代价去促进另一方的幸福——但是也期望对方在必要时同样会这样做。
2.跟被爱者在一起时感到幸福。
爱方喜欢跟自己的情侣在一起。
3.当他们在一起做事情时,他们都感到十分愉快,并留下美好记忆,对这些美好时光的记忆能成为艰难时刻的慰藉和力量。
而且,共同分享的美好时光会涌流到互爱关系中并使之更加美好。
4.尊重对方。
情人必须非常看重和尊重对方。
尽管情人可能意识到对方的弱点,却不能因此而减少自己对对方的整体尊重。
第三讲 恋爱心理分析

三、大学生的恋爱发展过程
1萌芽期(大学一年级)
A心理上的补偿
B通过异性证明自己的魅力
C把感激、好感误认为爱情 D把依赖的需求误认为是爱情 E孤独
2发展时期(一般为二三年级)对同学较深入
了解,建立友谊。而友谊容易上升为对爱的 依恋,使人发现自我。 3稳定期(大四)重心放在毕业实习、论文和 毕业设计。害怕新的牛郎织女。但是一些人 为毕业分配找靠山。最终能否步入婚姻很难 说。
社会心理学家在爱的本质、爱的发展和爱的 兴盛问题上已经得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发现。 让我们从恐怕是最困难的问题开始:爱,究 竟是什么?在早期尝试通过区别“爱”与 “喜欢”来界定“爱”的尝试中发现,恐怕 就像你期待的那样,爱并非是“很喜欢”, 也不纯粹是性吸引力。
汶川地震中最感人的爱情故事
记分方式:把15替的得分加在一起,总得分从 15-135,你的分数越高,你对对方的感觉 越反映出激情式的爱情,那些你给予相对高 分的条目反映了在激情式爱情中你所体验到 较为强烈的成分。
爱情三角形(爱情三元论)
亲密(只有亲密是喜欢式爱情)
浪漫式爱情 (亲密+激情)
友谊式爱情 (亲密+承诺)
完美式爱情 (亲密+激情+承诺)
1
完全不正确
2
3
4
一般
5
6
7
8
9
完全正确
1、——要是离开我,我会感到极度绝望。 2、我有时候觉得无法控制自己的想法,它们总 是关于——。 3、当我做了一件让——快乐的事情时,我会感 到很快乐。 4、我宁愿和——在一起,而非其他人。 5、想到——曾经和其他人谈过恋爱,我就会很 嫉妒。 6、我渴望知道与——有关的一切事情。 7、在肉体上、情感上、和心理上都得,以至于言语的描述只会使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非合适性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这种非合适爱情也是常见的爱情类型之一,实际上是一种真实的爱情,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爱情,只是人们在现实爱情生活或爱情中感觉美中不足或彼此不适应。
因此这种非合适爱情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完美的彼此有缺憾的爱情。
非合适爱情的特征:1)好的方面主要表现为:人性善良(必要)、道德人品优良(必要)、理性精明能干(重要)、有才华知识丰富(重要)、职业和能力较好(重要),外表和性格一般(不重要)等。
2)不好的方面:性格暴躁固执,外表一般,生活习惯不好,业余爱好古怪、交际圈复杂等,这种爱情缺乏必要的沟通、讨论和理解,双方在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彼此不能求同存异、不能相互忍受,这种爱情关系和爱情生活没有很多可持续价值,这种爱情有之缺遗,丢了可能会比持续下去更好。
3.科学爱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遇到比较多的爱情是比较经验性和比较感性的爱情,例如虚伪的爱情、真实爱情、非合适的爱情。
但是人们所追求的完美爱情其实是不存在的。
其道理很简单,人不是完美的,人总会有缺点,只是人的缺点多少而已。
所以爱情需要科学的理性,才是真正完美的爱情,才是科学的爱情。
所谓科学的爱情是指在真实爱情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理性成分和科学成分,使爱情保持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科学爱情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的爱情首先是真实的爱情。
因为只有真实的爱情,才能体现出人真实的本性、性格、人格、品德、价值观、伦理观、文化观、财富观等内容,才能全面反映人的真实面目。
只有真实的爱情和爱情生活,才能识别出人真实的优点和实在的缺点,才能为客观评估爱情风险提供科学基础和事实基础。
2)科学的爱情是理性的爱情。
前面我们提到,传统的真实爱情是经验性的感性的爱情。
如果爱情只凭借经验和感性,还凭借我们的直接感觉,人们仍然跳不出传统爱情的圈子,人们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爱情的禁锢。
爱情只有与理性结合,才有可能保证爱情合理科学持续发展,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减低爱情风险和生命风险。
才能面对各种爱情风险,正确对待爱情。
3)科学爱情是知识型和学习型的爱情。
爱情需要科学知识来丰富其内容。
现代爱情是知识的爱情,是科学的爱情,更需要科学知识来不断丰富充实,才能持续、发展、成熟、完美。
特别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更是如此。
要拥有科学的爱情,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才能丰富爱情、充实爱情,为科学真实的爱情提供雄厚的智力资本。
4)科学的爱情是理性、感性和科学知识的完美统一。
因为感性的爱情是传统原始的爱情,是缺乏科学知识和理性的爱情,既有温暖又有冷酷,不能保证其在现代社会持续和长久。
理性的爱情给人过于理智冷漠的感觉,却让人无法体验到爱情的温暖和温馨。
科学知识的爱情给人过于单调刻板的直觉,无法给人灵活变通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温馨。
因此只有理性、感性和科学知识完美统一的爱情才是科学的爱情。
科学的爱情给人温暖与情致、理智与变通、知识与睿智等美好情感。
虚假爱情的科学鉴别爱情具有风险性,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爱情不确定因素。
如何规避爱情风险呢?首先要了解现实生活中爱情的类型及其风险系数。
在现实中,就爱情的风险性而言,我们把爱情可分为科学爱情、真实爱情(简称真爱)、非合适的爱情和虚假爱情(欺骗性或虚伪性的爱情,即假爱)。
根据爱情风险系数大小,科学爱情的风险系数最小,真实爱情的风险系数比较小,非合适爱情的风险系数比较大,虚假爱情的风险系数最大。
其次、学会科学地鉴别不同类型的爱情,正确面对现实、积极应对,科学合理规避爱情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科学鉴别和正确把握不同类型的爱情,来减低和规避爱情风险呢?下面我们四种类型的爱情提供相对科学的鉴别方法。
1.虚假爱情的定义和表现虚假爱情是以欺骗或隐瞒方式达到预期的不正当目标而得到不正当的爱情或婚姻。
虚假爱情的定义表明,其爱情方式非法、爱情目标不道德、爱情结果不合法性和挫折性,因此虚假爱情具有巨大的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风险。
虚假爱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拐卖妇女、买卖婚姻、诈婚骗婚、胁迫婚、隐瞒性的严重疾病婚、隐瞒性的生理缺陷婚、婚外情、未婚先孕式的催婚和逼婚、一夜情、催婚草婚、闪电婚、包二奶等。
这类爱情不是诚信自由恋爱,而是为了不合法的利益和目标、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不道德不合法的婚姻。
因此这类爱情不仅不受法律保护,而且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而具有很大的政治法律风险。
2.虚假爱情的特征虚假爱情必然有其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爱情手段非法性。
虚假爱情往往通过谎言、承诺、诱惑、欺骗、隐瞒事实、威胁、强暴、恐吓等手段,或通过谎言而发誓承诺,或骗取他人信任,或威胁他人接受,或利用心理诱骗,或通过隐瞒真相或事实,从而得到所谓的爱情。
2)爱情目标不道德性。
虚假爱情的目标要么骗财、要么骗色,要么骗取信任,要么以生小孩骗婚。
由于这种爱情的动机不纯洁、不道德、不人道,致使这种人在行为、语言、处世等方面表现出自相矛盾,从而暴露其目标的不道德性。
3)爱情内容的虚伪性。
虚假爱情的本质就在于其虚伪性、不真实性,这种人在爱情关系中表现出极端自私、缺乏人道、极强的功利性,并且只求索取或很少奉献关心照顾对方,完全视对方为达到自己利益的工具。
4)爱情的基础人性恶丑。
虚伪的爱情往往表现出人性的丑陋和厌恶。
由于人的行为体现了人的本性,因此虚伪爱情往往经不起现实和时间的考验,任何谎言和欺骗在长时间和长期生活面前,不得不暴露出欺骗者的丑恶面孔和令人厌恶的本性以及其自私、丑恶、残忍的本性。
5)爱情结果的伤痛性和非法性。
虚假爱情最终必然造成各种惨重损失和情感伤害及心理痛苦。
虚假爱情不仅使人的沉淀成本最大化,而且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和情感痛苦,严重影响人的情感发展和事业发展。
3虚假爱情的鉴别1)鉴别爱情目标虚假性。
虚假的爱情目的不是为缔结婚姻和建立家庭而共同持久生活,而是以骗取感情或信任来满足个人利益或某种自私欲望。
这类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地位与权利、社会地位与名誉等方面。
自私的欲望通过强占、欺骗、隐瞒、自私、暴力、威胁等手段来满足。
这种爱情因为其动机不纯而表现出其潜在的虚伪性。
2)鉴别人性丑恶。
人性善良是建立真实爱情的基础。
善良的人本分实在,守信承诺,谦虚大度,关爱人利他。
人性丑恶的人在爱情关系中常表现出自私、自利、固执、狭隘、嫉妒、虚荣、斤斤计较、贪图便宜、失信食言等人性。
3)鉴别获得爱情手段的欺骗性。
虚假的爱情总是不择手段,投其所好,最大限度地索取。
这种爱情不讲道德和仁爱慈善,这种人容易失去理智地处理爱情关系,或暴力威逼恐吓,或诱惑欺骗,或蛮横胁迫,或赌注许诺等等方式。
真正的爱情以真诚的态度,忠实地付出热烈的情感,爱护人关心人帮助人,理智地处理爱情关系和家庭关系,全心全意地奉献。
4)通过对方人际关系的优劣,鉴别对方的爱情污染程度。
通过交际圈,侧面了解对方的交际和为人处世的真实情况。
首先、通过对方的朋友和亲属了解他们的婚姻、爱情、经济、品德、人格、名誉、处世等状况,来真实地鉴别爱情的真伪。
中国不是有“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说法?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朋友。
如果一个人周围的朋友几乎都是离婚或再婚的,那么她/他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朋友的爱情熏染,无意识地对爱情和婚姻进行模仿,甚至也产生不信任或恐惧感,这将必然影响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其次、通过对方家庭背景调查来了解对方和对方的家人、亲戚、姐妹兄弟的实际婚姻、经济、人格情况。
人们可能听过“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的说法。
父母的言行、观念、处世、婚姻模式等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必然使之成为子女模仿效法的楷模。
因此根据对方生存环境也可以综合评估彼此的爱情风险。
5)通过调查对方个人生活和情感历史、家庭背景和重要事件来评估对方真实性和忠诚度。
通过调查对方的生活历史和工作历史,了解个人长期的真实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来了解人的本性和为人处世,了解人的生活观、道德品质、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等观念。
揭示现实生活中人的双重性,即人有优与劣、真实与虚伪,奉献与自私等双重性,因此通过对个人历史和家庭背景以及其重大重要事件的调查,可以了解对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鉴别是非能力和社会能力,了解对方的人格独立性和人品优劣。
只有以科学谨慎的态度和采取系统与科学的方法,才能鉴别爱情的真伪与优劣,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估现实中的爱情风险,才能规避和降低爱情风险。
虚假、欺骗的婚姻或爱情不仅经不起时间和生活的检验,而且会迟早暴露出其虚伪自私的真实面目。
真实性的爱情我们把科学爱情、真实爱情(简称真爱)、非合适的爱情都称为真实性爱情。
真实爱情真实的爱情,即真爱,就是以谨慎的态度,以善良纯朴的本性,以真实相互奉献的方式,以快乐幸福为感觉,以缔结永久婚姻关系为目的的现实的爱情。
它是人们追求的美好情感,也是人们情感生活的重要目标,是人们以真实的态度严肃对待并积极追求的理想情感。
1.1真实爱情的特征1)爱情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真实爱情往往建立在自愿、平等、互爱、互信、互尊等的基础上,通过正式约会、相互沟通交流等手段,赢得对方的喜爱和仰慕,建立真实恋情,经过热恋、订婚、结婚、组建家庭等过程,使爱情关系得以丰富和延续,从而得到真正的爱情。
2)爱情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行性。
真实爱情的目标就是以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础、缔结真实的爱情关系、互爱互助互利为最低目标,以永久性共同生活为最终目标。
因爱情的两个目标明确,而且实现爱情目标的方式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因此真实爱情的可行性往往通过人们的爱情行为实现的。
这种爱情行为表现在行为、语言、观念、处世、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统一,从而使人们情感升华和心智成熟。
3)爱情内容的真实性和一定的科学性。
爱情的本质就在于其真实性。
因为爱情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互爱互助互利、自愿平等、互信互尊、相互关爱以及以深厚的感情为基础,同时爱情关系以坦诚态度对待,因而体现出其真实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科学性。
4)爱情结果的愉悦性和共享性。
真实爱情给人带来快乐和信心,带来安全和真实的感觉,带来身心愉快,使彼此在爱情中共同分享爱情欢愉,共同分担责任和义务,共同面对困难,共同经受挫折的考验。
1.2 真实爱情的鉴别1)爱情目标的真实性。
真实爱情的目标是为了建立长久爱情关系而缔结婚姻组建家庭而共同持久生活,互尊互爱,相互满足对方的合理需要,促进彼此的自由发展和人格健康完善,并尽力给对方带来快乐和幸福,共同促进彼此家庭成员进步与发展。
爱情关系中的功利性行为直接反映了爱情目的的虚伪性。
2)鉴别人性善良的真实性。
人性善良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建立真正爱情关系的基础。
善良的人总乐于帮助困境中的人和弱者,总想别人之所想,尽自己本分,忠诚实在,信守承诺,谦虚大度,关心人爱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