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
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

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大小洞天风景区,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接下来将由我带领大家一同领略这片神奇而迷人的地方。
大小洞天风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以西 40 公里处的南山山麓,是我国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
这里自古因奇特秀丽的海景、山景、石景与洞景被誉为“琼崖第一山水名胜”。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景区的入口处,大家可以看到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大小洞天”四个大字。
走进景区,清新的空气和满眼的绿色会让您立刻感到心旷神怡。
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不远处就是小月湾。
这里的沙滩洁白细腻,海水清澈见底。
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的海面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天空和周围的美景倒映其中。
您可以脱下鞋子,漫步在沙滩上,感受着细沙从脚趾间滑过的温柔,倾听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让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
再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自然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地质和生物标本,通过这些展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小洞天的形成过程以及这片土地上丰富的生态资源。
接下来,我们要去看看著名的“小洞天”。
小洞天是一个由天然形成的洞穴,洞深约 28 米。
走进洞内,您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凉爽的空气和奇特的钟乳石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地下世界。
传说,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与小洞天相对应的是“大洞天”。
不过,至今为止,大洞天还未曾被找到,这也为大小洞天风景区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气息。
有人说,大洞天其实是一种心灵的境界,当您在这片美景中沉醉,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时,您就已经身处“大洞天”之中了。
在景区内,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石头。
比如,“寿比南山”石,它的形状宛如一位长寿老人,慈祥而安宁。
还有“仙人足”石,据说这是仙人留下的脚印,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除了自然景观,大小洞天风景区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这里的道家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古建筑和遗迹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在景区内,您还可以看到道家的庙宇和雕像,感受到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2023年海南大小洞天导游词

2023年海南大小洞天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海南,今天我们要一同游览的是充满神奇和魅力的大小洞天。
大小洞天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以西 40 公里处的南山山麓,是我国最南端的道家文化旅游胜地。
这里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琼崖第一山水名胜”的美誉。
当我们踏入大小洞天的那一刻,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
这里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山海之间的奇妙组合让人陶醉不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波涛汹涌,浪花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阵阵轰鸣声。
远处,海天一色,让人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
而在海边,是形态各异的礁石,有的像巨龙腾飞,有的像仙女起舞,有的像狮子怒吼,真是千姿百态,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着海边漫步,我们可以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椰林。
椰树高大挺拔,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们招手。
椰林下,是柔软的沙滩,沙子细腻洁白,一脚踩上去,就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舒服极了。
在沙滩上,我们可以尽情地玩耍,堆沙堡、捡贝壳、晒太阳,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继续前行,我们就来到了大小洞天的核心景区。
这里有两个天然形成的山洞,一个大,一个小,因此得名“大小洞天”。
大洞天深邃神秘,洞内怪石嶙峋,有的像佛像,有的像动物,让人充满了好奇和想象。
小洞天则小巧玲珑,别有一番韵味。
据说,这两个山洞都有着神奇的传说和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在大小洞天,除了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这里是道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老的道观和石刻,这些都是道家文化的珍贵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南山不老松”。
这棵松树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它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它不仅是一棵长寿之树,更是道家文化中长生不老的象征。
除了“南山不老松”,大小洞天还有许多其他的名胜古迹。
比如“小洞天摩崖石刻”,这些石刻字体各异,内容丰富,记录了古人对大小洞天的赞美和感慨。
海南大小洞天的导游词范文

海南大小洞天的导游词范文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海南大小洞天。
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接下来的时间,就由我带领大家一同领略大小洞天的独特魅力。
大小洞天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以西 40 公里处的南山山麓,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这里古称鳌山大小洞天,被誉为“琼崖八百年第一山水名胜”。
景区内风景秀丽,山海之间,别有一番风情。
我们先来说说大小洞天的“大洞天”。
关于“大洞天”,一直以来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有人说,“大洞天”内别有一番天地,隐藏着无数的奇妙景观;也有人说,“大洞天”是仙人的居所,凡人难以触及。
虽然至今尚未找到确凿的“大洞天”入口,但这也为大小洞天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氛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
再看看这“小洞天”,它可是实实在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小洞天是一个由天然形成的石洞,洞顶有石块如鳌似鲸,形象逼真。
洞的石壁上刻有许多古人的诗词题刻,这些题刻不仅展示了古人对大小洞天的喜爱,也为我们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走进景区,您会被这里的自然风光所震撼。
蓝天白云下,蔚蓝的大海一望无际,波涛汹涌,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阵阵轰鸣声。
沙滩上,细腻的沙子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您可以脱下鞋子,踩在沙滩上,感受那温暖而柔软的触感。
远处,青山连绵起伏,山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我们会看到许多奇特的地质景观。
这里的岩石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化和海水侵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有的像仙女下凡,有的像巨龙腾飞,有的像大象漫步,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大小洞天,还有一处不能错过的景点,那就是“寿字碑”。
这个巨大的“寿”字,相传是由清朝慈禧太后的“御笔之宝”所书。
整个“寿”字高215 米,宽 18 米,笔法苍劲有力,气势恢宏。
据说,触摸这个“寿”字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带来长寿和福气,大家不妨去摸一摸,沾沾福气。
除了自然景观,大小洞天还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
景区内有许多古老的道观和庙宇,如玄妙阁、仙翁祠等。
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

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大小洞天风景区,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
接下来的时光,就由我带领大家一同领略这里独特的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小洞天风景区位于三亚市以西 40 公里处的南山山麓,是一个以道教文化为主题,融合了海景、山景和石景等自然景观的著名旅游胜地。
我们先从景区的入口说起。
一进入景区,您便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向每一位游客致以亲切的问候。
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很快就会看到一片湛蓝的大海。
这里的海景堪称一绝,辽阔的海面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发出清脆的声响。
远处,海天一色,让人心旷神怡。
您可以在这里稍作停留,闭上眼睛,倾听海浪的声音,感受海风的轻抚,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
继续往前走,我们便来到了著名的“小洞天”。
小洞天是一个天然形成的石洞,洞深约 28 米。
洞口上方刻有“小洞天”三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
走进洞内,您会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凉爽宜人。
传说,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与小洞天相对应的是“大洞天”。
不过,大洞天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虽然有许多学者和探险家前来探寻,但至今仍未找到确切的位置。
这也为大小洞天风景区增添了一份神秘的魅力。
在景区内,还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石头。
有的像猴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仙女,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寿比南山”石。
这块石头上的“寿”字苍劲有力,寓意着长寿和幸福。
除了自然景观,大小洞天风景区还有丰富的道教文化。
景区内建有许多道教建筑,如玄妙阁、仙翁祠等。
这些建筑气势恢宏,工艺精湛,充分展示了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游玩的过程中,大家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比如,新鲜的海鲜、香甜的椰子饭等,让您的味蕾也能在这里得到满足。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景区内游玩时要注意安全,遵守景区的规定,不要随意触摸和破坏文物古迹。
海南大小洞天导游词范文4篇

海南大小洞天导游词范文4篇Hainan big and small Dongtian tour guide words model编订:JinTai College海南大小洞天导游词范文4篇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针对旅游地点是海南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海南大小洞天导游词范文2、篇章2: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文档3、篇章3: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文档4、篇章4: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文档篇章1:海南大小洞天导游词范文大小洞天风景区,原名海山奇观风景区,古称鳌山大小洞天,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区以西40公里的南山西南隅,总面积为22.5平方公里,景区已有80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道教文化风景区。
大小洞天风景区以其秀丽的海景、山景和石景号称琼崖第一山水名胜。
风景区内仍有“小洞天”、“钓台”、“海山奇观”、“仙人足”、“试剑峰”等历代诗文摩崖石刻。
山、海、林泉是构成一个旅游名胜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里,崖州湾弧弦百里,碧波万倾;鳌山云深林翠,岩奇洞幽;海岸遍布神工鬼斧,肖形状物之大小磊群;山海之间宛如一幅古朴雄壮的长卷画图。
下面是小泰收集整理的最新的海南大小洞天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最新的海南大小洞天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大小洞天风景区观光游览。
大小洞天风景区位于三亚市区以西40千米的南山西南隅,总面积为22.5平方千米,景区已有800多年历史,是著名的道教文化风景区,也是海南省历史最悠久的风景名胜之一。
20xx年5月8日,三亚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

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大小洞天风景区。
我是您今天的导游,非常高兴能与您一同领略这里的独特风光和深厚文化。
大小洞天风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以西 40 公里处的南山山麓,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这里以其秀丽的海景、山景和石景闻名于世,被誉为“琼崖第一山水名胜”。
当您踏入这片神奇的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蔚蓝的大海。
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发出悦耳的声音,仿佛在欢迎每一位游客的到来。
沙滩细腻柔软,赤着脚走在上面,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和沙子的轻抚,让人心情格外舒畅。
沿着海岸线前行,您会看到形态各异的礁石。
有的像凶猛的狮子,有的像温顺的绵羊,还有的像神秘的城堡。
这些礁石经过岁月的洗礼和海浪的侵蚀,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再往里走,便是大小洞天的核心景区。
这里有被称为“小洞天”的天然石洞。
小洞天洞深 28 米,洞上巨石如丘,顶上可容数十人坐立。
从洞口望出去,海景美不胜收。
传说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而与小洞天相对应的“大洞天”,虽然至今仍未找到确切的所在,但这也为大小洞天增添了一份神秘的魅力。
在景区内,还有许多道教文化的遗迹。
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之一,其教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大小洞天风景区内的道观、碑刻等,都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您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热带雨林风光。
这里植被丰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各种珍稀的植物在这里生长,让您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世界。
说到大小洞天的特色,不得不提这里的寿文化。
景区内有许多与寿有关的景观和元素,比如“寿比南山不老松”。
不老松学名龙血树,寿命可达数千年,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美好向往。
除了自然景观和文化遗迹,大小洞天还有丰富的娱乐项目。
您可以选择乘坐观光车,轻松游览整个景区;也可以尝试潜水,探索海底的神秘世界;或者参加拓展活动,挑战自我。
在游览过程中,大家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要随意乱丢垃圾,不要触摸和破坏文物。
大小洞天导游词

大小洞天导游词大小洞天导游词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
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大小洞天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小洞天导游词1团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大小洞天风景区,大小洞天风景区亦可称之为海山奇观游览区。
该区坐落在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区的西南临海处,是南山开发最早的旅游胜地。
大小洞天风景区自古以山海、天水、烟霞、风月四绝风光著称于世。
大小洞天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有:洞天八景(石船、钓台、岩瞻、灵应泉、试剑峰、大洞天、小洞天和仙梯)、“寿”字石刻、鉴真师徒群雕等。
【南海龙王别院】大小洞天内鳌山腹地,正对南海处建有南海龙王别院,院内供奉1.9米的南海龙王原身像,龙王身穿龙鳞金甲,肩披龙纹披风,手扶镇海宝剑,足践双蛇,迎风伟坐于海心浪涛之颠,给祖国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吉祥。
旅游区于每年的龙历二月初二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龙抬头节,以道家习俗祭祀龙王,祭祀南海。
【小洞天】团友们,公元1187年,在南山西南面的海岸边,崖州郡守周康阝寻访道家文化发现大小洞天。
一块巨石外形如鳌似蚌、雄飞雌伏的样子,岩石的南面岩壁上题刻着“小洞天”三个醒目的大字。
这块外形如鳌如蚌的巨石下面有一个“石屋”,“石屋”如同蜗牛气旋状,洞穴盘旋曲卷,人口大而朝西,出口小而向上;游人要想进入这个“蜗牛石屋”探奇就得逐个轮流,因为只有一个洞口出入。
沿着盘旋曲卷的洞穴爬行,洞口越来越小,盘旋爬行了好一阵子之后,抬头向上通过小岩洞口可见到天空,虽说“别有洞天”,但还是有点“坐井观天”的感觉。
【海山奇观】“小洞天”岩石附近不远的岩壁上有许多题刻,其中就有大家最熟悉的“海山奇观”。
“海山奇观”字体大小有一尺五寸见方,是由南宋(1247年)吉阳军郡守毛奎所题。
《大小洞天记》一文380多个字的石刻也出自毛奎之手:“吉阳形势,甲乎海外。
南山盘踞,气象雄伟……”【仙梯】“海山奇观”旁边有石阶上下通天达海,在“大洞天”的石壁上,毛奎题刻“仙梯”二字,字体大小一尺见方。
海南大小洞天的导游词范文5篇_导游词

海南大小洞天的导游词范文5篇大小洞天风景区以其秀丽的海景、山景和石景号称琼崖第一山水名胜。
风景区内仍有“小洞天”、“钓台”、“海山奇观”、“仙人足”、“试剑峰”等历代诗文摩崖石刻。
山、海、林泉是构成一个旅游名胜必不可少的条件。
这里,崖州湾弧弦百里,碧波万倾;鳌山云深林翠,岩奇洞幽;海岸遍布神工鬼斧,肖形状物之大小磊群;山海之间宛如一幅古朴雄壮的长卷画图。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海南大小洞天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海南大小洞天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朋友们,大小洞天旅游区与南山佛教文化苑相毗邻,同在南山,滨临南海。
作为旅游胜地,大小洞天旅游区开发较早,原来自成一体,1999年5月通过资产重组,成了南山文化旅游区的一部分。
大小洞天旅游区原称海山奇观旅游风景区,面积377公顷,同南山佛教文化苑共处南山脚下,沿滨海路相距仅七公里。
山上植被茂密,风景秀丽,近三万株龙血树(南山不老松)郁郁葱葱。
山中有清澈泉水和各种野生动物,山下七公里海岸线婉蜒曲折,遍布神工鬼斧、肖形状物的石景,因此而自古以来被称为"海山奇观"。
早在南宋时代,先后在崖州任知州的周康、任知军的毛奎即相继开山拓景,把这里开辟为旅游胜地,至今已800多年。
可以说,这是古代由政府官员重视并进行建设的最古老的旅游点。
当年的崖州治所1/ 11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离这里只十多里路。
据记载,他们不走旱路,却泛舟绕海而来,再舍舟登岸,可想那时南山脚下林木何等茂密。
毛奎对南山一往情深,卸任之后不回朝庭述职,不回乡与家人团聚,却隐入南山,终其一生。
后人曾在这里修庙祭祀他。
元明清以来,这里游者相续,诗文满山,被推祟为崖州八景之首,一说曾被誉为珠崖第一山水名胜。
风景区内至今尚留有"小洞天""钓台""海山奇观""仙梯""仙人足""试剑峰"等摩崖石刻,是海南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小洞天风景区导游词
团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大小洞天风景区。
大小洞天风景区亦可称之为海山奇观游览区。
该区坐落在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区的西南临海处,是南山开发最早的旅游胜地。
大小洞天风景区自古以山海、天水、烟霞、风月四绝风光著称于世。
大小洞天风景区的主要景观有:洞天八景(石船、钓台、岩瞻、灵应泉、试剑峰、大洞天、小洞天和仙梯)、“寿”字石刻、鉴真师徒群雕等。
【南海龙王别院】
大小洞天内鳌山腹地,正对南海处建有南海龙王别院,院内供奉1.9米的南海龙王原身像,龙王身穿龙鳞金甲,肩披龙纹披风,手扶镇海宝剑,足践双蛇,迎风伟坐于海心浪涛之颠,给祖国带来安定,给人民带来吉祥。
旅游区于每年的龙历二月初二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龙抬头节,以道家习俗祭祀龙王,祭祀南海。
【小洞天】
团友们,公元1187年,在南山西南面的海岸边,崖州郡守周康阝寻访道家文化发现大小洞天。
一块巨石外形如鳌似蚌、雄
飞雌伏的样子,岩石的南面岩壁上题刻着“小洞天”三个醒目的大字。
这块外形如鳌如蚌的巨石下面有一个“石屋”,“石屋”如同蜗牛气旋状,洞穴盘旋曲卷,人口大而朝西,出口小而向上;游人要想进入这个“蜗牛石屋”探奇就得逐个轮流,因为只有一个洞口出入。
沿着盘旋曲卷的洞穴爬行,洞口越来越小,盘旋爬行了好一阵子之后,抬头向上通过小岩洞口可见到天空,虽说“别有洞天”,但还是有点“坐井观天”的感觉。
【海山奇观】
“小洞天”岩石附近不远的岩壁上有许多题刻,其中就有大家最熟悉的“海山奇观”。
“海山奇观”字体大小有一尺五寸见方,是由南宋(1247年)吉阳军郡守毛奎所题。
《大小洞天记》一文380多个字的石刻也出自毛奎之手:“吉阳形势,甲乎海外。
南山盘踞,气象雄伟……”
【仙梯】
“海山奇观”旁边有石阶上下通天达海,在“大洞天”的石壁上,毛奎题刻“仙梯”二字,字体大小一尺见方。
石阶两旁有灌木丛林,其中仙人掌最多。
【福寿南山】
南山是座吉祥的山,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南山与长寿密切相关,是真正意义上的寿山。
南山大小洞天一带集中分布有能成活
数千年的长寿树--被美喻为”南山不老松”的龙血树。
龙血树属龙舌兰科常绿植物。
白垩纪恐龙时代就已出现,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世界科教文组织列为保护树种。
中国亦定其为珍稀濒危植物,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目前,此树种已濒临灭迹,但在三亚南山一带却生长着三万株之多,主要集中于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树龄逾千年的有两千多株,最长的有六千年以上。
【石船】
“石船”形象逼真,吸引许多文人学士前来寻访。
据考证,南宋(1187年)吉阳军知军周开辟“石船”景观,并在石船北面的一块巨石上留下《石船记》石刻。
另有清康熙年间任崖州学正(清代州学官)的广东省东莞县学人尹之逵在《石船》中写道:“何人陆地似乘流?迫近南山山岭头。
岂是补天遗五色?代将刳木作扁舟……”作者看到“石船”虽在陆地却好像乘风破浪的情联想到女娲补天遗下的五色石……
【钓台】
“小洞天”南边有“钓台”景观,“钓台”附近的一块石壁上有郭沫若《游崖县鳌山》诗文石刻,这是1962年郭沫若先生考察海山奇观风景区之作。
【南来传法】
团友们,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鼎盛时期,日本为了加强对佛教寺院和剃度僧尼的管理,取法中国,建立施戒制度。
为促进中日佛教文化交流,扬州大明寺主持,著名的律学大师鉴真和尚应日僧荣睿、普照的恳切礼请,接受日本圣武天皇约请,从唐天宝元年(741年)至天宝十二年(753年)历经了长达12年之久的6次东渡日本。
由于种种原因,前五次东渡都没有成功。
其中第五次于天宝七年(748年)61岁的鉴真大师,率领30多人,海上遇急风大浪,船只随风逐浪漂泊了14天,据推测应该于十一月初,在海南岛振州(今三亚市境内)登陆。
在振州一年多的时间里,鉴真师徒应请修缮了一座具有300多年历史的龙泉寺亦称大云寺。
为寺重新开光,传法布道,巡游名胜,与南山有机缘。
经历了无数磨难之后,65岁的鉴真带领中日两国众弟子24人于唐天宝十二年(日本天平胜宝五年即753年)十二月顺利到达日本,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1995年,在海山奇观游览区内,落成一座大型花岗岩石群体雕塑即鉴真和尚及弟子群雕,这座题为“登岸”的群雕由五位人物组合而成,师徒不屈不挠,不惜生命,为佛事尽力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