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导游词

合集下载

济宁峄山简介

济宁峄山简介

济宁峄山简介门票:60元.特殊人群:A.免票政策:儿童身高1.4米以下免费;70岁以上的白叟持老年证免费;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免费。

B.优惠政策:身高1.4米以上的学生持学生证购景区优惠票;60—69岁之间的白叟持老年证购景区优惠票开放时间:07:30—17:30 交通概况:自驾:济宁—景区:S342—G104—峄城—行驶3.5KM—景区峄山简介:岱南奇不雅----峄(yì)山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东山,即指峄山。

它雄峙于孔孟之乡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104国道及京沪铁路东侧,自然景不雅优美奇特,素有”岱南奇不雅”、”邹鲁秀灵”之美誉。

白云宫是峄山自然和人文景不雅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峄山的中峰。

白云宫在过去曾是峄山十六大古建筑之首。

它利用一个天然石洞,盖上宫殿之后,就变为宫内有洞,宫里出云,因此就显得格外幽深与神秘。

在这里首先遇到的舍身台。

舍身台是面向东山的一个绝壁悬崖。

在舍身台上望东山,茂密的松林从山底直到山顶。

舍身台下面是万丈深渊。

舍身台上有一座小小的石殿,叫浑石殿。

浑石殿上有石刻楹联。

站在舍身台往南看,在百米摆布的山腰里,有一堆如花瓣一样的石头挤靠在一起,称插花石,是峄山一绝。

现在白云宫已毁,仅存石洞,洞里仍然有云。

峄山出云,是一大胜景。

峄山的灵气,源于目不暇接的五大奇、八段锦、九龙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等。

众多的景点,使峄山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美景。

山上怪石堆垒,孔窍幽邃,泉涌云间,峰插天表古木苍郁,杂花若锦,登临凭眺,移步异景,令人着迷。

峄山的奇特在于其罕见的巨石景不雅。

山上的花岗岩巨形石蛋群,华丽的石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古形成各种天然群雕,玲珑别透,神奇秀灵。

峄山自然风光奇特,人文资源丰富,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游览胜地。

历代帝王将相、先贤圣哲、墨客名流、神医高道都曾登山揽胜,赋诗做画,修身养性,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墨宝和圣迹文物,形成了瑰丽多彩的峄山历史文化,著名的二十四景、五大奇不雅、七龙洞、八段锦、二十名石、三十六洞天、三十六大奇不雅、峄山百景说、七十二庙宇等,更是使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峄山附近旅游景点

峄山附近旅游景点

峄山附近旅游景点
峄山位于峄城区中部,是一处风景秀丽的自然风景区,以其奇特的地质构造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峄山占地面积为70平方公里,有“天然公园”之称。

相传古时候这里是一个很大的村落,名叫峄城,峄山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个很大的山洞。

据史书记载:“峄山在县南三十里,其上有洞曰‘峄山洞’。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峄山的上面有个山洞叫“峄山洞”,是古代人们居住过的地方。

从峄山附近著名景点“石门关”往北走,便来到了中国最早的原始文化遗址“邹鲁文明”——“邹鲁门”。

邹鲁门内有一片被称为“华夏第一圣台”的祭坛,相传是春秋时期伟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在此讲学论道。

该祭坛始建于西周晚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祭台下有一片古松挺拔、苍劲、苍翠欲滴的大松林,它就是驰名中外的“中国第一古松”——“大夫松”。

邹鲁门内还有一处叫“东岳庙”的古建筑群,它建于北宋时期,规模宏伟,布局严谨。

—— 1 —1 —。

山东邹城峄山

山东邹城峄山

山东邹城峄山峄(yì)山又名“邹峄山”、“邹山”、“东山”,海拔582.8米,是我国古代的九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有齐鲁名山归岱峄的美誉。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峄山雄峙于“孔孟之乡”的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104国道及京沪铁路东侧,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铁路西侧,早在秦汉时期就著称于世,它是中国古代的九大历史文化名山之一。

峄山虽然山不高,但却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于一身,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自然之秀美。

孔子、孟子、秦始皇、李斯、司马迁、华佗、李白、杜甫、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黄庭坚、董其昌、郑板桥等都曾登临揽胜,他们留在峄山的三百多处著名的摩崖刻石和碑碣,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

峄山自然景观优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峄山位于邹城市城东南十公里处,因其独树一帜的自然风貌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享誉神州大地“峄山,《诗经》作“绎”,取其义;《书经》作“峄”奠其名。

峄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号称“小泰山”。

她雄峙于历史文化名城--孟子故乡山东邹城东南10公里处,因山中怪石万迭,络绎如丝,故名峄山。

(出处:因其“怪石万垒,络绎如丝,故名绎焉。

”)《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东山,即指峄山。

峄山,自25亿年前的太古时期,先后经历了三次沉没和四次上升的发育阶段,终至距今约三千万年前而基本形成。

当代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科学家李约瑟考峄山为“水成巨砾沉积”。

峄山海拔582.8米,周长10公里许。

五华峰为极顶。

山上怪石堆叠,引人入胜。

峄山,早在春秋和秦汉之时,就已著称于世,历史典籍多有记载。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据典籍所载而慕名登峄;晋太尉郗鉴碑题“天下第一名山”;唐代杜甫大书“灵通天府”四字碑,宋代米元璋碑题“天下第一山”;大中祥符元年碑题:“灵贶”;元代延间皇帝封峄山神为“灵岩候”;明代丞相叶向高碑题“玲珑第一山”;明代王自瑾碑题:“古今名山”;1989年秋,书法家杨萱庭碑题:“天下第一奇山”。

济宁峄山风景区简介

济宁峄山风景区简介

济宁峄山风景区简介
济宁峄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峄城区,是一个集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峄山风景区总面积达到4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为110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之一。

峄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包括峄城古城、峄山国家森林公园、峄山神仙洞、峄山大峡谷、峄山九龙瀑布等。

其中,峄城古城是峄山风景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峄城古城建于唐朝,是一座古代城池遗址,城墙高达10米,周长2.5公里,是中国现存城墙中保存最完整的之一。

峄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峄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森林覆盖率高达95%以上,是一个天然的氧吧。

公园内有着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旅游胜地。

峄山神仙洞是峄山风景区的一处奇观,是一条长达2公里的地下溶洞,内部有着各种各样的钟乳石和石笋,形态各异,美不胜收。

峄山大峡谷是峄山风景区的一处自然景观,是一条长达20公里的峡谷,峡谷内有着清澈的溪流和壮观的瀑布,是一个徒步旅游的好去处。

峄山九龙瀑布是峄山风景区的一处自然景观,是一组高度不一的瀑布,瀑布水流
奔腾,气势磅礴,是一个观赏瀑布的好去处。

除了以上景点外,峄山风景区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美食文化,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体验到浓郁的地方文化。

描写峄山景点的句子唯美(精选两篇)

描写峄山景点的句子唯美(精选两篇)

描写峄山景点的句子唯美(篇一)峄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是一座以奇峰险岭、古树名庙而闻名的风景名胜区。

山峦叠嶂,巍峨挺拔,自古就被誉为“鲁中第一山”。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唯美且(篇一)的描写峄山景点的句子:1. 悠然屹立于大地之上的峄山,犹如一座守护博山的巍峨巨人。

2. 峄山的峰势险峻,宛如一条蜿蜒的巨龙,盘踞于山间。

3. 登上峄山,视野豁然开朗,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4. 山峦绵延起伏,仿佛一幅巨大的画卷展开在眼前。

5. 峄山的景色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充满了灵动和深意。

6. 山峰雄奇挺拔,宛如矗立的剑锋,令人心生敬仰之情。

7. 悬崖峭壁之上,烟云缭绕,如梦似幻。

8. 峄山之巅,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9. 若隐若现的云海洒在山间,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10. 翠绿的树木点缀在山峰之间,为整个景区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11. 山间的松柏常年翠绿欲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

12. 清澈如镜的湖泊静静躺卧在峄山麓间,宛如一片镶嵌在大地上的明珠。

13. 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周围山峦的威严和壮丽。

14. 映日荷花碧绿如玉,花香扑鼻,仿佛置身于仙境般美妙。

15. 几只白鹭在河边嬉戏,翩翩起舞,增添了几分生态之美。

16. 碧绿的草地洒满了整个山坡,宛如一块软软绒毯铺展开来。

17. 越过茂密的树林,远远望去,山水融合在一起,美不胜言。

18. 山坡上的花海绚丽多彩,花香扑鼻,令人陶醉其中。

19. 经过岁月的雕琢,山峦间形成了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奇石。

20. 一块巨大的奇石,形似一只傲然挺立的狮子,透露出一股庄严威武之感。

21. 岩石积累成群,造型各异,宛如一幅天然的雕塑艺术。

22. 水流湍急的瀑布从山间奔腾而下,造成了一道急速的白色流线。

23. 瀑布水珠飞溅,犹如一串串明珠散落在绿意盎然的山间。

24. 在林间小道上漫步,可以感受到清风拂面的惬意与宁静。

25. 空气清新宜人,仿佛能洗涤心灵的尘埃。

26. 峄山的日出和日落,宛如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我的家乡邹城峄山五百字

我的家乡邹城峄山五百字

我的家乡邹城峄山五百字邹城峄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境内,是邹城市的标志性地名之一。

峄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的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邹城峄山的一些特点和风景。

邹城峄山地势险峻,山势雄伟壮观。

峄山由五座山峰组成,分别是北峰、南峰、中峰、东峰和西峰。

这五座山峰高低错落,形成了一个壮丽的山脉,给人一种雄奇的美感。

峄山主峰海拔达848米,是山东省最高的山峰之一,也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邹城峄山地形复杂,山势险峻,岩石奇特。

这里的岩石形态各异,有的像刀削斧劈,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古书,有的像仙人下凡。

这些奇特的岩石景观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惊喜和欢乐。

同时,这里的山脉起伏不断,山间有许多峡谷和溪流,形成了壮丽的飞瀑、奇峡和深潭。

这些景观让人们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令人陶醉。

邹城峄山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和文化遗址,如峄山寺、峄山文化广场等。

峄山寺是一个古老而庄严的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之一。

峄山文化广场是一个集文化、娱乐和休闲于一体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各种艺术表演和文化展示。

邹城峄山的自然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

这里的空气清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是一个天然的氧吧。

同时,这里还有一些农田和果园,种植着各种农作物和水果,是一个农业资源丰富的地方。

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妙,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

邹城峄山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休闲娱乐设施。

这里有许多风景名胜和旅游景点,如峄山风景名胜区、峄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这些景点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旅行者。

同时,这里还有许多休闲娱乐设施,如温泉、游乐园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选择。

我的家乡邹城峄山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地方。

这里有壮丽的山川和奇特的岩石景观,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还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和休闲娱乐设施。

天下奇石第一山——峄山

天下奇石第一山——峄山

天下奇石第一山——峄山
远望峄山。

山上巨大的“鳌”字隐约可见。

“邹鲁重镇”牌坊。

天下第一奇山。

子孙石。

子孙石。

将军石。

鳌字石,意为独占鳌头。

鳌字高15米,宽8米。

右上角“民族魂”三字,高2.5米,宽1.4米。

国家森林公园。

岱南奇观。

断机石,来自孟母断机教子的故事。

八卦石。

为峄山五大奇观之一,有奇石八块,每块石面皆有断纹,酷似八卦。

降任石,此石形似一人负石前行。

降任石
丹丸峰,为峄山九峰之一,峰顶一石如丹似丸,又名飞来石、风动石。

相传周灵王的太子乔在丹丸峰修炼,成仙后留恋峄山美景,取出一颗仙丹放在山顶,遂成丹丸石。

飞来石,高18米,直径12米。

悬石。

连心桥。

一线天。

一线天。

一线天。

孔子登临处。

邹鲁秀灵。

峄山的主峰五华峰,五块突兀巨石插天抱立,形若芙蓉,又酷似仙人的手掌一般。

峰偏东刻“插天”两字。

五巧石之金龟远眺。

舍身崖,又名同心台。

上刻“爱身不舍”四个字。

仙人洞。

内供八仙塑像,此洞有一块一亩八分的石头倾斜坦卧而成,内靠一根石柱支撑,里面冬暖夏凉。

灵官殿。

南天门。

甘露泉。

三圣阁。

通明天宫。

悬空栈道。

宕天梯,因其陡峭险峻而设铁链锁,善男信女登临峄山,在铁链上锁上一把锁,然后从舍身崖处将钥匙丢至山谷,意为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天下第一怪石山-峄山「精选」

天下第一怪石山-峄山「精选」

天下第一怪石山-峄山「」
天下第一怪石山-峄山「精选」
星期天一大早,妈妈就带着我来到了邹城市峄山脚下。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奇形怪异的石头,高高耸立着的茂密的松树、柏树也穿插其间。

峄山的海拔约584米,可谓是一座小山,一眼望去,这座小山就好像是一个未长大的“孩子山”。

我和妈妈开始爬山了,石阶不是很陡,但是很窄很滑,大概是人走的太多的缘故吧。

一路上,山峦起伏、层叠不穷,有的像盘龙,有的像老虎,还有的像几只狮子。

“妈妈快看!”我大声一叫,“将军石”好像一位威武的将军,笔直的立在那儿,像在指挥着千军万马,好威风。

还有一块乌龟石悬在半天,望着涓涓流水、帘帘飞瀑,好不悠闲自在。

到了半山腰,我又看见来回穿梭的索道,好像很多小燕在飞。

再往上走,石头更奇了,一块大石跟另一块大石压在一起,被高挺的树遮掩着,那情形好像一阵大风吹来,那石头就会掉下来似的`,真是奇险无比。

“妈妈,咱们歇会吧!我实在太累了。

”我气喘吁吁地说。

妈妈说:“看着这雄伟壮丽的美景,怎么会感觉累呢?再说,登山如学习,要有坚强的毅力,做什么事都能成功!”听着妈妈的话,我信心十足地一口气爬到了山顶,山顶的空气真新鲜,真是心旷神怡,往下看去,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我们哼着小调,悠闲地下了山,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峄山游客朋友们,你们好,现在各位已经到了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之称的峄山,我是导游员,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愿秀美空灵的峄山给您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大家可以看到,峄山并不是很高,海拔只有582.8米,可她却有25亿年的高龄了,先后经历了三次沉没和四次上升的发育阶段,才形成今天这独具一格的自然风景,她集泰山之雄、黄山之秀、华山之险于一身。

那么,峄山到底奇在那里,秀在何处呢?请大家耐住性子,先在“天下第一奇山碑”前留个影,然后再随我到山上来吧。

“夫乾坤之秀毓于山,峄山之秀在于灵”。

峄山的灵气,源于目不暇接的四大书院、五大奇观、八段锦、九龙洞、十二福地、二十四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名石等。

石蛋地貌景观是峄山风景区的特征风景。

遍布全山的花岗岩巨型石蛋群、华丽的石柱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石形成的各种天然群雕,络绎如丝,玲珑剔透,变换多姿,神奇秀灵,为世界罕见。

专家考证,峄山可能是距海最远的古海蚀地貌。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东山即指峄山。

峄山在《尚书》、《诗经》、《史记》等典籍中多有记载。

峄山之阳有春秋邾国故城遗址,峄山之阴有数大汶口文化的野店遗址。

孔子曾在此讲过学,现留有“孔子登临处”、“登东山小鲁”等石刻。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首登峄山,留下了“秦峄山碑”,为研究中国书法史之珍品。

刘邦、乾隆、孟子、李白、杜甫、欧阳修等文豪名擘、帝王将相都曾登临峄山,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存。

峄山历代仙曲贯耳,道教的随山派、清净派、龙门派几佛教僧徒都曾在峄山清心修炼。

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峄山的第一道山门有赫门,门额上的四个大字为“临下有赫”,门柱上的楹联很有情趣:上有赫赫赫赫赫插天表,下有赫赫赫赫赫喧人间。

进了这道山门,就可以欣赏峄山的无尽美景了。

峄山的主要游览路线有东路和西路,西路较陡峭,东路地势平缓但路程稍远,我们就从东路上,西路下。

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为隋唐故道,前面不远处就是盘龙洞了。

盘龙洞为九龙洞之一,大家看到石壁上“盘龙洞口”四个字是明朝万历年间王自瑾所书。

洞里有八景:空谷寒泉、洗耳泉、幽溪玄远、处处光明、天眼滴漏、日出三竿、钟石及钟石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钟石了。

大家请看,真这钟石上锐下丰,被三快巨石夹住悬空,离地三尺,毫无松懈,另人赞叹自然造化之神妙。

仔细看上面还有镌刻的古文字,但是多年来却无人能识。

清邹县令、诗人王尔鉴写诗赞到“恐惊天上人,金钟化作石。

不争万籁鸣,千载悬邹峄。

”清末诗人马星翼却感叹说钟石“不争也争了,不鸣也鸣了,甚至即将欲鸣天下”,二人的不同感慨耐人寻味,关于这块钟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春秋时期,邾国迁到峄山之阳,将镇国之宝金钟高悬城楼上发号施令,并立下赫赫战功,后来邾国灭亡,当地百姓便把金钟藏进了峄山幽洞中,多年后变成了钟石。

从盘龙洞口进去,经过一段曲折的路程,从桃花洞出来,便到了峄阳书院的遗志,著名的秦峄山碑便立在这里。

《史记秦始皇本记》中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次东巡,登临的第一坐山就是峄山,名丞相李斯书写了这块碑文以示纪念。

上面共222字,为四言韵文,内容是颂扬秦始皇废分封、灭六国的功绩。

真正的秦峄山碑很可惜毁于战火,这块碑是1994年仿西安刻本从立的。

秦峄山碑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李阳冰、颜真卿、欧阳修等都潜心研究过此碑而身得其笔意。

许多诗句中都有关于该碑的句子,杜甫曰:“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

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而苏轼却写到:“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肠肥脊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憎”古人关于峄山碑的争论传为千古佳话。

由秦峄山碑向上走约三百米就到了孤桐书院遗址。

孤桐书院为明代建的官办学堂,后因兵火而毁。

为什么叫孤桐书院呢?大家可能知道,峄山之阳产孤桐,峄阳孤桐以制作琴瑟而闻名,《诗经》《书经》《史记》等很多典籍中对孤桐均有记载。

唐代诗人李白写诗赞到:“峄阳孤桐,石耸天骨。

根老冰泉,叶苦霜月。

斫为绿绮,微声粲发。

秋风入松,万古奇绝”。

王安石《孤桐》书云:“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灵宵不屈几,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状,骄阳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古代峄阳孤桐曾作为献给禹王的供品,可惜的是再很久以前,誉满天下的峄阳孤桐在一场通天大火中绝迹了。

后人虽满山寻找,却无所获,我们只能在惋惜中想象当年的孤桐了。

清带雍正年间,邹县令王尔鉴决心以桃代桐,弥补人们感情上的遗憾。

他别出心裁的让人们把桃核包在泥团里,向涧谷里弹射,次年春,果然长出许多桃树,三五年后以是桃花满山开了,春风吹过,花瓣飘飘扬扬,形成“峄山红雨”的奇观。

王县令兴奋异常,挥毫写出了至今传诵的绝句一首“天半峄峰簇锦霞,孤桐老后补桃花。

沃根不用人间水,红雨春风到万家。

”告别孤桐书院,我们经过一段曲折的盘道便到了九峰台,因为这是欣赏峄山九峰奇姿的最佳位置而得名。

我们在这里可见九峰耸峙、并肩而列的奇观,依次是冠子峰、断虹崖、丹丸峰、大神崖、小神崖、王母峰、车辋峰、舍身崖、五华峰。

丹丸峰最为奇特,上面的丹丸石高约十八米,粗十二米,倾斜而立,悬系半天,最奇妙的是丹丸石与支撑其下的大石间竟然有一线缝隙,我们在这么远的距离仍可清晰看到。

大家不要担心它会被风吹下来,虽然它看起来岌岌可危,但千百年来它一直巍然耸立,稳丝不动呢。

从九峰台往上走,盘道左侧有一个妙趣横生的石头:龟豚吻。

你们看,他们的热吻是那么的缠绵而坚贞,数千年的漫漫岁月,便在他们的一吻间不经意的流走。

而周围的娑娑绿叶,便是他们含羞的面纱了。

在峄之东山东宫后,一巨石自北向南倾斜坦卧,约一千二百平方米,南向一窦为门,上刻“仙人洞”、“如天宫”、“仙人真境”等,这就是峄山二十四景之一的仙人棚,亦称仙人洞。

仙人洞周围层峦叠聚、古木参天、云气吞吐,为历代道家修炼场所。

洞内豁然宏阔,冬暖夏凉,西廊边更有泉水叮咚作响,置身其中如临仙境。

跨仙人洞拾级而上,可直达小鲁台。

《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东山即指峄山。

当年孔子带领众弟子到峄山讲学,刚来到这地方,孔子变发出了小鲁之叹。

我们现在看到的“孔子登临处”、“登东山小鲁”、“大观”等石刻多为明清文人手笔,原来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所题“小鲁台”三字,后被可恶的日本侵略者盗走。

古人曾有诗赞曰:“下临半天意若何,千古评说墨成河。

高山流水传知音,伯牙子期何不乐。

”由小鲁台向西约一里路,大家看到的巨大的石刻便是当今最大的汉字石刻“鳌”字,它高15米,宽8米。

我国著名书法家杨萱庭先生72岁时来峄山游览,被峄山的自然风光所陶醉,欣然决定为峄山题字永留纪念,杨先生思来想去最终题一独占鳌头的“鳌”字。

杨先生为何要用该字来诠释峄山,其中之意大家也能够体会的出。

这么大的字雕刻起来工程量很大,30名能工巧匠用了整120天才完成这一举世佳作。

沿“鳌”字而下,向西经过快活林、长廊壁、一线天等景点,便到了五华峰。

五华峰是峄山主峰,为五块突兀巨石插天抱立,酷似一朵盛开的莲花,上面的插天石便是峄山的最高点。

大家都想上插天看看吧,那么你就要经过祖龙洞,也称踞龙洞,这也是登插天的唯一通道,爬的时候大家千万要注意,因为里面很滑,而且曲折狭窄,仅容一人匍匐而过,当年秦始皇虽灭六国威风八面,可也得我下卧下身来,屈膝而过,真可谓“踞龙洞里无威风,皇天老子也要爬”。

等您经过磨难后,方可一步登天,而品“一览众山小”之趣。

祖龙洞西侧的四个大字“光风霁月”,为明万历十六年(1582)邹县县令王自谨的老师罗景书写,每字高2米多,字体潇洒飘逸,如行云流水,在山下便可看到。

游客到此,那种雨后初霁、胸怀开阔、怡然自得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

五华峰下面便是白云宫,居峄山十六大古建筑群之首,自古为道家修炼场所,但当年的很多建筑均毁于战火,现在正在陆续修复。

这个六龙香炉有2.8米高,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钟磬齐鸣的道家仙境。

白云宫出云,为峄山一大胜景,每逢大雨将至或阴雨连绵时节,山中的千孔万窍中就会有白云涌出,悠悠飘游,变幻没测,另人神往。

古人有诗赞到“宫里白云来,宫外白云去。

来去看白云,白云不知处。

”“万转千回路不平,行来足下白云生。

白云散尽人归去,山自苍苍月自明。

”白云宫下去不远就是通明天宫,即峄山戏楼,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通明天宫为祭神灵庆丰年之地,为峄山福地之一,现在的通明天宫是1987年重建的。

戏池可容纳千人,左侧的这棵古柏有500多年的高龄,至今仍苍郁不衰。

戏楼旁边有八卦石,原有大石八块。

自西向东依次排列,每块石面皆有段纹,酷似八卦符号。

经过多次劫难现仅存艮卦石,仍威严峻峥,风格独具。

从八卦石经南天门顺盘道下来,便到了石经洞。

因洞口刻有佛经《文书般若经》片段而得名。

刻字共七行,每行14字,共计98字。

经专家鉴定,此刻经属北朝时北齐石刻,古拙浑厚,是北朝摩崖刻经中的上品。

从石经洞而出,经半月台、五棱石等奇石,便到了半山亭,大家累了就请到亭子里休息一会。

因从西路上山到此已有一半路程,半山亭因此得名。

半山亭四柱楹联很有趣“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石。

蜿蜿蜒蜒路,晶晶泠泠泉。

”古人曾有诗赞美周围四季的景色:春迎桃红百鸟鸣,夏日消暑处处胜。

秋露一滴人心醉,冬雪巧积离奇景。

”从半山亭向东走上几步,可以欣赏到著名的五巧石了。

从西向东看,五巧石象一只金鱼;从北面看似骆驼伏卧;自上俯瞰似玉兔浓睡;从南面看,如乌龟远眺;自下回首,又象甲鱼爬行,形态逼真、惟妙惟肖。

从半山亭而下经过八段锦走20分钟,我们便到了山下,我们今天的峄山之行也结束了。

在此,我对各位的合作表示衷心感谢,希望您下次再来,我将乐意再次为您导游。

祝朋友们一路平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