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的性质
人教版必修一3.2海水的性质(25张PPT)

➢ 海水密度
③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海水温度概念
1.海水的温度反映海水的 冷热状况,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其 中热量的收入主要来自 太阳辐射,支出的主要渠道是 海水蒸发。
二: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角度 方向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1.通常情况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
(2)在海洋的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水密度迅速增加,会对声波有反射和折射作用。
通常情况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2.
(3)为什么“海中断崖”会导致核潜艇艇毁人亡?
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与海水相混。
(1)海中断崖:海水层中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
异:
。
该国国土面积狭小,地形单调,平均海拔15米左右,岛上河流短小。
(1)海中断崖:海水层中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
情况。
(2)在海洋的一定深度范围内,海水密度迅速增加,会对声波
有反射和折射作用。因此核潜艇在此深度范围以下活动,不易
被上部侦测到。
海中断崖
密度低
(3)为什么“海中断崖”会导致核潜艇艇毁 人亡?
答案:遭遇“海中断崖”,海水密度突然 变小,海水浮力也突然变小,核潜艇会掉 到安全潜水深度以下,导致艇毁人亡。
通常情况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2.
B.海上水密河度的流垂直短分布小规律。是从下表层图向深示层逐意渐增该加 国主岛及其附近
雨日较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适合晒烟制盐。
地区。 该国经济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同一海域,大洋夏季密度低
同(2)一下海(图1域为,)图分封中闭M析水水域坝新夏的季景加密观度。坡高 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
海水的性质(28页ppt)

海 水的性 质(28 页ppt)
2.下图反映的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海 水的性 质(28 页ppt)
海 水的性 质(28 页ppt)
①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 递减 。
(2)垂直分布
②水深1 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 很大 。
③水深1 000米以下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
海 水的性 质(28 页ppt)
(1)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 盐度逐渐 降低 。 (2)副热带海域炎热少雨,蒸发量 大于 降水量,因而盐度最 高 。 (3)赤道海域虽然温度最高, 蒸发 强烈,但 降水 丰沛,因此 盐度并不高。 (4)从副热带海域向极地海域,海水温度渐 低 ,盐度也渐低 。
4.特殊分布(世界上盐度最高和最低海区的成因比较)
(1)图1中海区水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由__低__纬__向__高_纬__递__减_________; 其形成原因是____主__要__受__太__阳__辐__射__(_纬__度__)_影__响__所__致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图示季节可能是_春__、__秋__季__节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同__纬__度__南__北__半__球__气_温__大__致__相__同______。
第二节 海水的性质
许伟健
学习目标:
1.理解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主要因素。 2.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分布规律。 3.据图表信息,理解全球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并学会分析 世界盐度最高及最低的海域原因。
知识体系:
知识点一 海水的温度
1.影响因素: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状况。 (1)热量收入:主要来自 太阳辐射 。 (2)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海水的性质》PPT课件

03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与海水重量 之比,通常以每100克海水中所含的盐类物质克数表示,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显示,全球表层海水的温度 A.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 B.由南北纬3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C.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D.由南北纬40°分别向赤道和两极递增
解析 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123456
2.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解析 由图可直接读出。
123456
读“海水温度和盐度与海水密度关系图”,回答3~4题。 3.以下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1)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相同点有_由__东__南__向__西__北__递__减__,不同点有_冬__季_ _盐__度__较__低__,__南__北__盐__度__差__异__较__大__(_或__者__夏__季__盐__度__较__高__,__南__北__差__异__较__小__)_。 解析 从图中可知,台湾海峡冬夏季盐度都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不同的是冬季盐 度低、等盐度线密集,南北盐度差异更大。
核心归纳
1.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分 布规律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低纬海区水温高;
同一季节不同纬度 高纬海区水温低 夏季水温高;冬季
同一海区不同季节 水温低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 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
垂直分 布规律
海洋1:海水的性质

读左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点盐度比B点 低 (高或低), 主要原因是:
B
A
地处亚马孙河口,大量淡水 汇入。 2、B点盐度比C点 低 (高或低), 主要原因是: B点在赤道地区,降水 量大于蒸发量。
C
D
E
15℃ 20℃
25℃
北 1、判断此图是_____半球。 低 高 2、比较两地水温的高低,A地水温较___,B地水温较___。 陆地 海洋 3、如果A、B两地有一处是陆地,则A地是______,B地是______。
考点二:海水盐度
1、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 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2、影响因素: A、气候:降水量、蒸发量 B、洋流:同纬度地区寒流影响盐度低,暖 流影响盐度高 C、淡水汇入 D、海区的封闭程度
5、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地海:约为1% 位于副极地海区,气温低,蒸发量小、降 原因: 水量大;入海径流多,汇入淡水多。
6、长江入海口盐度的季节变化
夏季盐度低于冬季,因为夏季长江径流量大于冬季, 夏季淡水汇入更多。 7、尼罗河入海口盐度季节变化 夏季盐度低于冬季,尼罗河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湿季在夏季,降水多,入海水量大。 8、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差距大 西侧盐度低于东侧,因为西侧有淡水汇入;该湖形 状狭长,中部狭窄,东西两侧河水交换少
第一讲:海水性质 海水性质包括: 1、海水温度 2、海水盐度
考点一:海水温度
1、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垂直方向: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 水深1000米以下变化不大,呈低温状态 2、影响表层海水温度的因素: 纬度、季节、气候、洋流等
读某海区7月份等温线图回答。(A、B两地在同一纬度大,但却不是盐度最高地区: 降水量大 2、副热带海区为全球盐度最高地区: 受副高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地处热带,气温高, 蒸发量大。 3、60°S附近比60°N附近盐度高: 60°s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少,陆地汇入淡水少.
海水物理性质

第三章海水物理性质v第一节海水组成v第二节海水的物理性质(淡水和海水)v第三节温、盐、密概念及之间关系v第四节海冰第一节海水组成v海水组成:11种主要无机盐,99.99%第二节海水的物理性质一、淡水v分子结构:极性,分子缔合力v溶解力强(极性)v密度变化异常:“热胀冷缩”?v沸点和融点、比热、蒸发潜热等热性质比氧的同族化合物高分子结构溶解性二、海水的热力学性质热容、比热容:v热容:海水温度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
单位:(J/K)v比热容:单位质量海水的热容。
单位:J/(K kg)v海水的比热容比空气的比热容大比热:水:3890J/kg.K,空气:1000J/kg.K 密度:水:1025kg/m3,空气:1.29kg/m3海洋是大气的空调器v热膨胀:热膨胀系数(温度升高1K单位体积海水的增量),是T、S、P的函数。
由正转负对应的密度最大。
v压缩性在研究中通常视为不可压流体。
v绝热变化:绝热下沉,温度升高绝热上升,温度下降位温:比现场温度低v蒸发潜热和饱和水汽压v比蒸发潜热:1Kg水变成同温度汽所吸收的热量。
v饱和水汽压:水变汽和汽变水过程达动态平衡时具有的水汽压。
v热传导:相邻海水温度不同时,热量由高温向低温转移。
分子热传导,湍动热传导v沸点升高、冰点降低:冰点温度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
三、海水的其他物理性质v粘滞性:摩擦v渗透压:随盐度的增加而增大三、海水的其他物理性质v表面张力:液体的自由面上,由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所形成的合力使自由表面趋向最小。
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随盐度的增大而增大。
v导电性:介于纯水和铜之间电导率随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压力和温度一定时,电导与盐度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第三节温、盐、密概念及之间关系l温度描述物质分子热运动的量度。
热力学温度T=273+t摄氏温度t华氏温度F=32+(t×9/5)l海水的盐度海水中的含盐量是海水浓度的标志l基于化学方法的盐度的首次定义l1969年电导盐度定义l1978年实用盐度标度v盐度(1902):化学方法1kg海水中将(Br-,I-)以氯置换,碳酸盐分解为氧化物,有机物全部氧化,所余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之海水的性质

尾,长晴纳潮头”的谚语,你知道其
科学依据吗?
镁是制造飞机和快艇的重要材料。
盐民纳潮
镁粉可用于镁光灯、信号弹、照明弹、燃烧
弹、火箭燃料、肥料
溴与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联系
密切。地球上99%的溴存储于海洋 “稀薄工艺”:微量元素的开发利用
雨后近岸表层海水受雨水稀释盐度 较低,因此引入潮尾(底层)的海水更 利于晒盐。天气长晴则表层海水蒸发旺 盛,盐度较高,所以可直接引入潮头 (表层)海水晒盐。
(2022·济南模拟)海水“跃层”是指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等在垂直方向上出现突变的水层。夏季, 黄海海水在水深20米左右的地方,水温突然降低到10 ℃以下,垂直温差可达到20 ℃,出现了一个延 伸至海底的巨大冷水团,图一示意黄海冷水团底层温度分布。研究证明,黄海冷水团与“跃层”同步 消长,每年春季开始形成,夏季达到最盛,秋季开始衰退,冬季消失,其范围与超前其6个月的风速相 关。图二示意25米层黄海冷水团分布范围变化与超前6个月的风速对照(经向风,北为正、南为负;纬 向风,西为正、东为负)。据此完成3~5题。
随纬度呈现“双峰”分布格局: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 极,盐度逐渐降低
3.影响因素 P95 (必备知识一3+能力突破1)
降水量:降水量大,盐度低;反之盐度高;
降水量与 蒸发量
蒸发量:气温高,蒸发量大 ,盐度高;反之盐度低;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蒸发量>降水量,盐度较高
海水盐度 的影响因 素
3.25 m层黄海冷水团分布范围的变化( B )
A.与冬季西北风相关
B.与冬季东南风相关
C.与夏季东南风相关
D.与夏季西北风相关
4.黄海“跃层”夏季最盛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 )
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性质包括六个方面:
1、海水温度,海洋水的温度是海洋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2、海水密度,海水的密度比纯水大,它随温度、盐度和气压而变化;
3、海水的颜色和透明度,海水的颜色决定于海水对太阳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状况;
4、海水成分,海洋水是含有多种溶解固体和气体的水溶液,其中水约占百分之九十六点五,其他物质占百分之三点五;
5、海水的盐度,海水盐度指海水中全部溶解物质与海水重量之比,通常以每千克海水中所含的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
6、营养盐类,海水营养盐是海水中一些含量较微的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和硅酸盐。
从20世纪初以来,海水营养盐一直是化学海洋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海水的性质

2、影响因素
热量平衡的分布与变化、 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图3.23 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的变化
3、 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⑴ 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于高纬度海区 的水温。 ⑵ 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 些。 ⑶ 同纬度海区,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要 比有寒流流经的海区高。
4、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
读图3.5,思考下列问题 何处盐度最高?为什么? 为何盐度最低的地方不在赤道,而偏北? 为何南北半球高纬地区盐度分布不对称? 自己总结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
3、盐度的分布
总结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变化的特点:
⑴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和低纬 海区递减 ⑵赤道低盐度海区位于赤道以北附近,南半球热带海 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地区高 ⑶40°S至南极圈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的区域 高 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达4.1% 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不超过1%
3、海岸带
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 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是 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海岸带地形形成--海水运动 海岸带的区位优势--交通、资源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读表3.1)--港口建设、 捕捞、排污等
二、海水温度
1、热量收支
收入:太阳辐射 支出:海水蒸发
图3.24 太平洋西经170º 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
思考:
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增加怎样变化?为什么 这样变化? 1000米以下的海水温度大约是几度?为什 么?
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由于海水导热率很低,表 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太阳辐射热量集 中储存在海洋表层,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经常保持着 低温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
总结规律,得出主要影响因素。
小组互动探究一:阅读课本P50思考题(中高纬度1000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如何变化?),以小组为单位,分点作答,建立框架,同时小组长记录讨论过程。
学生通过对生活实践的理解和分析,从感性的认识层面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层面。
小组互动探究二:阅读课本P54活动题(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分点作答,建立框架,同时小组长记录讨论过程。
阅读并分析图表
学生通过对生活实践的理解和分析,从感性的认识层面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层面。
从事例表象入手深入分析,阅读课本P55,找出原因,得出结论。
自读“自学窗”,思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