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源于设计-研发中心陈主任
《质量源于设计》课件

2 决策决定
3 理性评估
通过团队讨论和决策制定, 选择最具潜力和适应性的 设计方案。
对比各个设计方案的优缺 点,进行理性评估和综合 判断。
《质量源于设计》PPT课 件
本课程将带您深入探索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并介绍如何通过创新设计和独 特思维提高产品质量。让我们一起开始这个令人兴奋的旅程吧!
什么是质量
定义
质量是产品或服务满足或超出用户期望的程度。它关乎品质、可靠性、耐久性和性能。
衡量
通过各种指标如客户满意度、产品特性、工作效率等来评估质量的好坏。
2 用户调查
通过调查用户反馈和满意度,评估设计方案的用户体验。
3 原型演示
通过原型演示,了解用户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和意见。
设计方案评估的结果分析
根据评估结果,定期回顾和分析设计方案,识别改进机会和下一步的行动计 划。
如何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1 综合考虑
综合评估各种因素,如用 户需求、技术可行性和市 场竞争力,确定最终设计 方案。
考虑环境和社会影响,提倡资源 节约和循环再利用的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
1 简约性
简洁的设计可以提高产品 易用性和可靠性。
2 一致性
保持设计元素、样式和交 互在产品中的一致性可以 提供统一的用户体验。
3 可靠性
通过可靠的设计和组件选 择,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和 耐久性。
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功能性损失
设计失误可能导致产品无 法正常运行或功能受限。
2 安全隐患
设计失误可能引发安全问 题,给用户和企业带来潜 在威胁。
3 用户体验不佳
设计失误可能导致用户难 以使用产品或产生负面感 觉。
如何防止设计失误
质量源于设计(QbD)中文版

第一章:质量源于设计:基本概念概述1.1简介质量源于设计(QbD)的前提是药品的质量应基于对生物学或作用机理(MOA)和分子的安全性的理解。
然后应开发制造工艺以满足分子所需的质量属性,因此产品质量的“设计”概念与“测试”产品质量。
虽然在制造后测试产品质量是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素,但应进行测试以确认所需的产品属性,而不是简单地揭示制造过程的结果。
ICH Q8指南概述了QbD的一些方面。
该指南明确规定质量不能进入产品; 也就是说,质量应该通过设计来建立。
虽然设计复杂的生物分子(如单克隆抗体)的任务可能看起来令人生畏,但过去大约30年的生物技术行业历史所获得的经验为QbD倡议奠定了基础。
该行业在识别和选择可行的候选药物,开发高生产力细胞培养过程,设计产生高纯度产品的纯化过程以及分析复杂生物分子的异质性方面已经走了很长的路。
由于所有这些活动都是QbD的基石,QbD的概念实际上已经实践了近几年,并反过来导致高效生物制药的发展和强大的制造工艺。
ICH Q8指南的发布是试图将QbD计划正式化,并根据制造商对分子和制造工艺的复杂知识实现制造灵活性。
获得分子的复杂知识以及制造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制造灵活性(QbD计划的最终目标)的概念需要了解QbD的各种要素。
QbD的两个关键组成部分:1. 理解分子的关键质量属性(CQAs)。
这些是分子的属性,可能会影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2. 该过程的设计空间定义为过程输入范围,有助于确保所需产品质量的输出。
本章和本书的其他部分将进一步讨论这些组件的概述。
1.2 关键的质量属性QbD的出发点是对分子本身的良好理解。
由于可以发生并且已经普遍观察到的各种翻译后修饰,生物分子是非常不同的。
这些修饰来自糖基化,氧化,脱酰胺,不稳定位点的切割,聚集和磷酸化,仅举几例。
由于许多这些修饰可能影响分子的安全性和功效,因此定义适当的分子CQA是生物制药开发周期的重要起点。
尽管对CQA的理解是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形成的,但在分子发展的早期阶段去理解CQA显然也是可取的。
QbD理念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1QbD 的概念QbD 源于英文quality by design 的缩写[1,2]。
在美国,QbD 是cGMP 的最基本成分,是正确的、基于风险的、充分的、积极的新药开发途径[3]。
QbD 的理念是通过实验设计(DOE),找出影响质量的关键属性参数,建立设计空间(DesignSpace)[4]。
通过科学的验证,对设计空间不断进行改进,最终建立稳健的控制空间[5]。
近些年,随着人力及物料成本的不断上升[6,7],导致药品成本不断提高,药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8-10]。
QbD 理念的实施,对于提高中国药品的研发水平及药品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11-13]。
2QBD 理念的变迁过程质量的概念经历过三个阶段,QbT (质量源于检验)、QbP(质量源于生产)、QbD(质量源于设计)。
在QbT 理念时期,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人们认为产品质量的好坏是由检验决定的,但是检验仅仅是一种事后行为,并且检验抽取的仅是个别样品,并不足以代表所有样品。
而在药品研发过程中,杂质的控制更多也只是依靠检验,并没有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处方工艺的筛选及验证中。
同样,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多数是在分析方法已经开发完成后,即方法后期对其验证,此时验证,仅仅只能考察单因素对分析方法的影响,而多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则完全不被考察,因此,在面对多个变量时,分析方法的稳健性不足以被保证。
在QbP 理念时期,人们意识到检验结果不能完全代表产品的好坏,唯有稳定的生产工艺才是产品质量的保证。
但是若处方在开发阶段就没有经历科学的筛选,充分的优化以及严格的验证,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仍不足以应对所有变数。
不能完全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而在QbD 理念阶段,人们已经意识到,产品的质量控制点应前移至产品开发阶段,在开发阶段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参数并且充分验证,可以保证应对未来发生的风险,在源头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
而分析方法的开发同样如此,将控制放在方法初期,在初期就对关键质量参数进行筛选和验证,从而保证开发出稳健的分析方法。
质量源于设计(QbD)在药物分析方法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质量源于设计(QbD)在药物分析方法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9-22T08:26:58.575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5月10期作者:赵静苗娟张函[导读]赵静1 苗娟2 张函3(1无锡积大制药有限公司;2兴和制药(中国)有限公司;3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紫龙药业有限公司)摘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是一种始于预先定义的目标,采用科学和风险管理的方法来增加对产品和过程的理解并用于过程质量控制的系统方法。
QbD主要用于制药工艺开发过程,但其核心思想与分析方法开发过程具有相通之处,因此,分析方法质量源于设计(analytical quality by design,AQbD)应运而生。
本文综述了AQbD基本组成部分、在分析方法开发中的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对药物分析和药品质量控制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质量源于设计(QbD);分析质量源于设计(AQbD)2004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出将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应用于药品的研发和生产。
2006年,人用药品注册技术标准国际协调会(ICH)Q8指南指出QbD是从预定义产品目标开始,基于风险和风险管理的方法,加强对产品的理解及过程控制的一种系统的开发方法。
QbD理念建立满足预定义目标且工艺稳健的设计空间,对相关工艺参数或物料属性的超限范围进行界定,重点关注控制策略和工艺的耐用性,参数在设计空间内变动时,产品质量也能保持一致。
目前,QbD理念已广泛应用于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临床应用[1]。
ICH Q8指南中明确指出QbD理念同样可用于分析方法开发、评估、转移以及验证等方面,因而,分析方法质量源于设计(AQbD)应运而生。
AQbD为:以预先定义的分析方法目标(analytical target profile,ATP)为基础,不断增加对分析方法性能的科学理解,提高其可信度,并且在方法整个生命周期内开展持续验证和改进的一种系统研究法。
新型的药品质量管理理念_质量源于设计_

表 1. 药物研发的不同策略(Differing approaches to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1-2]
方面 整个药物研发 传统的质量管理系统(QbT)策略 主要靠经验 研发研究,每次通常改变一个变量 生产工艺 固定 主要依据初始时的全规模产品进行工艺验证 偏重于工艺的优化和重现性 工艺控制 工艺过程检验主要用于确定工艺是否继续进行 离线分析 主要控制方式 依据注册时的批数据制订 制剂产品的质量主要通过工艺中间体和终产品 检验控制 生命周期内的管理 备注: 两个系统之间的核心差异采用黑体、下划线方式表示 应急式(即:解决问题并采取校正措施) 增强型质量源于设计系统(QbD)的策略 对与制剂产品 CQAs 相关的原材料属性和工艺参数进行系统的、相关机理的理解; 进行多维实验以全面理解产品和工艺; 建立设计空间; 使用过程分析工具(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 在设计空间内调整; 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进行工艺验证,最理想的是进行持续工艺验证; 偏重于控制策略和工艺的粗放性; 采用统计的工艺控制方法 使用 PAT 工具,进行适宜的前瞻式和反馈式控制 对工艺操作进行追踪和趋势分析,以支持审批后的持续改进工作 整个质量控制策略的组成部分 依据所需产品的性能(附加相关的支持性数据)制订 制剂产品的质量通过风险控制策略(基于对产品和工艺的充分理解基础上建立)的实现; 质量控制提前至上游,有可能实现实时放行检验或者减少终产品检验的必要性 预防性措施 有助于质量的持续改进
enlightenments to apply QbD in Chinese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pharmaceuticals. Key words: quality-by-design(QbD); pharmaceutical quality control;quality risk management; control strategy 自从 2001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在药品管 理中引入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by-design, QbD)理念后,QbD 已在药品监控系统中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其它监管机构都采用了类似的质量监控策略:例如,人用药品注册 技术要求国际协调委员会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的 Q8、Q9 和 Q10 指导原则中分别详 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 步骤和方法[2]以及 细介绍了如何在药物研发中贯彻实施 QbD 理念[1]、 如何在药品质量系统中采用 QbD 的科学管理和质量风险管理这两大核心策略获得目标产 品、建立并维持产品的受控状态并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3]。 近年来, 关于 QbD 的应用报道越来越成为热点: 1995 年, 该类报道全球仅有二十几篇, 而在 2007-2012 年,该类报道已迅速增加至每年 200 多篇;在该领域中,美国最为活跃,文 献数超过三分之一,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也比较活跃
新型的药品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源于设计”

【摘要】质量源于设计是临床药品研究中提出的新型管理理念,主要是为了提高药品研发的安全性、有效性,该理念中将主要质量监管方向调整至设计中,通过组建相应的专家团队从而对药品设计中的潜在风险予以预防和控制。
质量源于设计在提出后虽然本质上与传统管理理念一致性较高,但在实施中差异较为明显,本文简述了新型药品的特点和概念,结合当前新型药品的应用现状,对管理措施予以分析,并融入质量源于设计理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现内容如下。
【关键词】新型药品;质量管理理念;质量源于设计药品泛指于对相关疾病进行合理预防、治疗,对机体功能进行科学性调节,用法、用量有相应规定的制品,是我国临床疾病研究中的主要治疗措施[1]。
药品涉及的内容较广,不同疾病中所应用的药物有一定差异,同时区别于其他物品,临床中对于药物的区分不依据质量,而是有相应的规定,在规定范围内的药物均可在市面上进行销售。
由于我国环境发生较大改变,给许多新型致病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分化条件,致使新型疾病层出不穷,为了有效防治相关疾病,我国加大了对新型药品的研究力度,其中药品质量是决定临床疗效的重要指标。
质量源于设计是经现状总结后而提出的新型管理理念,该理念强调了设计中风险管理评估的重要性,通过风险识别工具对设计内的相关风险予以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拟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对于总体药物质量的提升有一定作用。
1.新型药品的概述及特点1.1新型药品概述药品的宏观概念为用以治疗、预防疾病的药学制品,因此,可以说有治疗效用的药物均可纳入药品的界定标准,且药品在使用中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差别较大,因此,临床药品选择中要结合实际病况[2]。
由于近年来药品类型的激增,很多保健品已经纳入药品行列,同时我国整体生活环境改变较大,在长期工业废物、生活垃圾的排放和堆积中,部分新型有害病菌滋生后开始侵害人体,为了降低刚危害,我国开始注重药品的研发与生产。
大量新式药品的出现给人们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其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
质量与设计研发的关系

质量与设计研发的关系所谓产品质量,它是产品本质、效力和纯度的统一,它体现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每个环节(我把它定义为产品价值链),设计本身也有质量问题,但今天讨论的是设计本身之外的质量问题,即因为设计质量本身的问题而影响了日后产品价值链的价值水平,研发管理(含设计)活动中所体现的质量问题则是营销体系得以有效运转的保障。
质量源于设计,“质量不是品管检查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
这是在企业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也是管理者教训生产与品质之间矛盾的定理。
质量真的是生产出来的吗?我以为不尽然,它的确解决了现场管理中的理论矛盾,针对特定的环境它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是问题的本质,如果我们的企业管理者的思维仅仅局限在这里,那只会出现恶劣循环救火队的模式,站在企业发展角度是不允许的。
我们知道产业、企业和产品价值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是质量问题的集中体现,这些环节中的各种质量要素单独来理解是无法保障质量的:比如产业价值链上的商业模式、战略规划等质量要素,比如企业价值链上的各职能质量要素,再比如产品价值链上的材料、颜色、结构、配件、工艺、标准、流程等质量要素。
这些要素只有通过设计的手段才能整合统一。
产业质量要素只有进行模式的设计和发展规划的策划与设计、企业只有在战略分解的上面分解来创新设计内部的管理模式,产品只有在理解企业经营目标和定位上设计整合各种设计质量要素。
本文仅对产品价值链上的设计质量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即质量源于产品的设计而不是生产或品管的好坏。
质量源于设计。
通过对产品价值链的分析大家明白了产品质量要素是多方面的,在生产工序环节往往体现的某种单一问题,比如在现场发现某个产品家具产品表面有气孔,怎么补救都无法彻底解决。
往往我们会责怪油漆工没打磨好基材就上色。
再比如经常发现开错料问题等,难到问题就是操作者的问题?!其实就是产品设计师工艺工程师等没有做好测试和预设计,或者没有明确的操作标准指导等。
所以“质量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有了理论逻辑的基础:材料质量--结构质量--图纸质量--颜色质量--工艺质量--造型质量--产品标准质量等设计要素,而每个设计要素都可牵涉到企业职能工作质量的问题,比如材料质量就会涉及采购员和供应商工作质量问题等。
QbD(质量源于设计): 概念与实例_上海特化

TOYATA为提高汽车质量提出了质量源于设计的相关理念。
FDA发布注册报批的实例1970’s2004200520122013FDA提出QbD概念;FDA利用QbD注册试点。
FDA规定仿制药必须采用QbD同时,ICH 纳入质量体系。
辉瑞,默克、礼来等积极响应。
Q完成工艺部分注册申报。
由理念变为法规要求。
2010年9月,中国CDE(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倡导CTD,逐步推广与QbD相结合。
至今没有发布关于QbD的指南。
质量模式变迁滞后,单点控制。
事后控制)QbP(侧重过程控制,多质量源于生产(侧重过程控制多点同步控制。
事中控制)质量源于设计QbD(侧重前期设计阶段,增加风险控制。
事前控制)基于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提出QbD,以更好指导产品研基于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提出以更好指导产品研发,控制质量风险。
是一套系统的研发方法。
此法基于可靠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之上,预先定义此法基于可靠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之上预先定义好目标以及强调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及对工艺的控制。
(ICH-Q8)QbD,此法基于可靠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之上,预先定义好目标以及强调对产品和工艺的理解,及对工艺的控制。
1)以预想设定的目标产品质量特性作为研发的起点;2)在了解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设2)在了解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设计,研究物料的关键质量属性,确定关键工艺参数。
3)在多影响因素下,建立能满足产品性能和工艺文件的设计空间。
4)并根据设计空间,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确立质量控制策略和药品质量体系。
以预想设定的目标产品质量特性作为研发的起点;在了解关键质量属性的基础上通•目标产品质量概况QTPP •关键质量属性CQA 在了解关键质量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实验设计,研究物料的关键质量属性;•实验设计DOE 关键艺参数 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关键工艺参数CPP •设计空间DS 在多影响因素下,建立能满足产品性能和工艺文件的设计空间; •质量风险管理QRM 根据设计空间,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确立质量控制策略和药品质量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等效要求s :相同强度 符合安全需求和商业要求
≤2小时快速达到峰浓度, 与参比药(Referenced Listed Drug,RLD)生物 B 等效
具体地讲,药品的质量设计是以预先设定的目标产品质量概括 (Quality Target Product Profile,QTPP)为研发的起点,在了解 关键物质属性(Critical Material Attribute,CMA)的基础上,通 过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DOE),理解产品的关键 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CQA),确立关键工艺参数 (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CPP),在原料特性、工艺条件、 环境等多个影响因素下,建立能满足产品性能的且工艺稳健的设 计空间(Design Space),并根据设计空间,建立质量风险管理, 确立质量控制策略和药品质量体系(Product Quality System, PQS),整个过程强调对产品和生产的认识。QbD包括上市前的 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以及上市后的工艺实施。
这就意味着药品从研发
开始就要考虑最终产品的 质量。在配方设计、工艺 路线确定、工艺参数选择、 物料控制等各个方面都要 进行深入研究,积累翔实 的数据,并依此确定最佳 的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
根据这种理念上的改变,就要求药品质量监管 的控制点要逐渐前移,从过去单纯依赖终产品 检验,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再到产品的设计 和研究阶段的控制。简单讲,就是从源头上强 化注册监管,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利用科技文献、先进知识等
风险评估(ICH Q9)
11
CONTENTS
01 概述 02 QbD理念的产生 03 QbD相关概念 04 QbD在制剂中的应用
三、QbD相关概念
试验设计(DOE)
设计空间(Design Space)
目标产品质量概括(QTPP) 关键质量属性(CQA)
关键工艺参数(CPP) 关键物质属性(CMA)
三种模式
“药品质量是 通过检验来控 制的”,即 “检验控制质 量”模式
“药品质量是通 过生产过程控 制来实现的”, 即“生产控制 质量”模式
“药品质量是 通过良好的设 计而生产出来 的”,即“设 计控制质量” 模式
药品质量控制的理念变化
• 仿制药理念的更新—仿标准 仿品种 • 质量源于设计理念成为药品质量控制的核心
目标产品质量概括(QTPP)———确保药品安全、有效的 质量特征概述。通俗地说,就是产品最终制定的质量目标。 这种质量目标可确保药品在生产时质量可控、在使用时安全 有效。
3.1 目标产品质量概况
➢ 与质量、安全性、 有效性的关联
➢ 考虑给药途径、剂 型、生物利用度、 强度、稳定性
➢ 在研发开始时就实 施
5
CONTENTS
01 概述 02 QbD理念的产生 03 QbD相关概念 04 QbD在制剂中的应用
二、QbD理念的产生
起源
早在2002年,美国制药业认为FDA管得太严,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 没有丝毫的灵活性。FDA考虑给予制药业一定的自治。但业界自治 的前提是要让FDA了解所希望了解的东西,包括产品质量属性、工 艺对产品的影响、变量的来源、关键工艺参数的范围,即我们平时 所说的药品质量审评的范畴。作为制药业,要对产品质量属性有透 彻的理解,要对工艺进行详实的科学研究,要对质量风险有科学的 评估。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研究信息与FDA共享,以增加FDA的信 心。但是面对成千上万的药物主文件(DMF),由于FDA药品审评人 员有限,以及这些有限的人力资源要用在现场cGMP认证现场检查上 和突发事件处理上,因此,用于质量审评的人员数量非常有限。为 了协调各方面的矛盾,一种全新的监管理念应运而生,它有利于药 品监管人员、企业界和患者的三方共赢。于是,开始有了QbD理念。
“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及其 在制剂开发中的应用
陈主任 研发中心
CONTENTS
01 概述 02 QbD理念的产生 03 QbD相关概念 04 QbD在制剂中的应用
一、概述
近年来,国际上药品质量管理 的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药 品质量是通过检验来控制的”到 “药品质量是通过生产过程控制 来实现的”,进而又到“药品质 量是通过良好的设计而生产出来 的”﹝即“质量源于设计” (QbD)﹞理念。
• ICH Q8的定义:质量源于设计,是一种系统的研发方法。此法基于 可靠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之上,预先定义好目标以及强调对产品 与工艺的理解,及对工艺的控制。
系统研究方法
以始为终,先设定目标再行动
预先设定目标
产品与工艺的理解
过程控制 可靠的科学 质量风险管理
设定目标产品质量概况(QTPP) 确定关键质量属性(CQA) 确定关键物料属性(CMA)及关键工艺参数 (CPP) 建立适宜控制策略
简单地说,QbD就是在确定研究对象和想要达到目标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的处方筛选和工艺研究,找到影响处方和工艺的关键 变量以及这些变量的变化范围,由此建立药品的质量体系。从 数学角度上讲,QbD是原料药(API)、辅料、工艺和包装的函 数。即原料药、辅料、工艺和包装都是自变量,药品质量是因 变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QbD?
发展
2005年美国制药业开始谈论QbD。辉瑞、诺华、默克和礼来等 制药大公司开始尝试运用QbD进行药品的开发、注册与上市生产。 2006年FDA正式启动了QbD。事实上,从2005年7月开始,FDA招 募了9个企业的11个项目进行QbD注册申报试点。FDA认为,QbD 是cGMP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科学的、基于风险的全面主动的药 物开发方法,是从药品概念到工业化的精心设计,是对产品属 性、生产工艺与产品性能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
目标产品质量概况(QTPP)内容 剂型 给药剂量设计 给药途径
药物强度 药物包装(容器)系统 药代动力学
药物质量属性 稳定性
物理属性 鉴别 含量 含量均匀度 降解产物 残留溶剂 溶出度 微生物限度
目标
说明
片剂
药学等效要求:相同剂型
速释片
符合标签说明的速释型设计
口服
药学等效要求:相同给药途 径
20mg 防儿童开启瓶盖HD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