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安全《走丢了怎么办》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安全教育走失教案(3篇)

第1篇一、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走失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技能目标:学会如何应对走失情况,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书、图片、视频、安全标志等。
2. 场地:教室、户外活动场地。
3. 器材:录音机、音响、PPT等。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走失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2. 提问:故事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会走失?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走失?(二)讲解走失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幼儿展示走失的原因,如:独自外出、跟随陌生人、在公共场所乱跑等。
2. 教师讲解预防走失的措施:a. 记住家庭住址、父母姓名、电话号码;b. 不随便跟陌生人走;c. 不独自一人外出;d. 在公共场所要跟随老师和家长;e. 学会使用电话求助。
(三)实践演练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模拟走失的情景演练,让幼儿学会应对走失情况。
a. 模拟情景: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与家长走散,如何寻找家长。
b. 演练步骤:i. 教师讲解演练步骤,让幼儿熟悉情景;ii. 幼儿分组进行演练,教师观察并指导;iii. 演练结束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应急求助演练,让幼儿学会在走失时如何求助。
a. 模拟情景:幼儿在走失时,如何向他人求助。
b. 演练步骤:i. 教师讲解演练步骤,让幼儿熟悉情景;ii. 幼儿分组进行演练,教师观察并指导;iii. 演练结束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
(四)巩固知识1. 教师通过PPT、故事书等形式,巩固幼儿对预防走失知识的掌握。
2. 教师提问,检查幼儿对预防走失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预防走失的重要性。
2. 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向家长宣传预防走失的知识,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
小班安全教案《走失》3篇

小班安全教案《走失》小班安全教案《走失》精选3篇(一)小班安全教案《走失》一、教案目標:1. 了解走失的危險性。
2. 學習如何預防走失。
3. 學習在走失時應該怎麼做。
二、教學內容:1. 討論走失的危險性。
2. 訓練學生尋找特定地點。
3. 訓練學生詢問和提供個人資訊。
三、教學過程:1. 引入活動(5分鐘):與學生討論「走失」這個詞的意思。
問學生他們認為走失的危險性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應該避免走失。
2. 學習活動(15分鐘):- 請學生在教室內與玩具進行一個走失遊戲。
老師會故意把一個玩具藏在教室內的某個角落,然後讓學生尋找它。
在遊戲結束後,詢問學生在尋找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
- 請學生舉例說明在公共場所走失的危險性,例如不熟悉的環境、陌生人等。
3. 學習活動(15分鐘):- 討論學生個人資訊的重要性和保護個人資訊的方法,例如不隨便告訴陌生人自己的名字、家庭住址等。
- 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模擬在走失情況下應該怎麼做。
老師可以扮演一個陌生人,學生需要詢問和提供必要的個人資訊。
4. 總結(5分鐘):重點回顧學到的內容,例如走失的危險性、預防走失的方法和在走失情況下應該怎麼做。
四、教學資源:- 教室內的玩具- 角色扮演道具(例如名牌、地圖等)五、教學評估:1. 觀察學生在走失遊戲中的表現,包括找尋玩具的效率和遇到的困難。
2. 觀察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如何詢問和提供個人資訊的能力。
六、課後作業:請學生向家人談談在公共場所避免走失的重要性,並提醒家人在出門時要特別留意孩子的安全。
小班安全教案《走失》精选3篇(二)安全教案:《躲开它们》教学目标:1. 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躲避潜在的危险。
2. 学习如何识别和避免接触危险物品。
3.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身边的潜在危险物品。
2. 如何避免接触危险物品。
3. 如何躲避危险情况。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危险物品图片或实物。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平时有哪些危险未知的物品或情况。
2024年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走丢了怎么办》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走丢了怎么办》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材第四章《自我保护》,详细内容为第三节《走丢了怎么办》,主要教授幼儿在公共场所与家长走丢时的应对方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走丢时的应对措施,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2. 培养幼儿在遇到问题时的冷静和勇敢品质,增强幼儿的心理素质。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掌握与家长联系的方法,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在遇到走丢的情况时,能够冷静应对,正确寻求帮助。
教学重点:教授幼儿记住家长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关键信息,以及走丢后的求助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情景剧道具、电话模型、地图、求助牌等。
2. 学具:画纸、彩笔、联系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看情景剧《小明走丢了》,引导幼儿关注小明在走丢时的应对措施。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走丢后应该采取的措施,如:站在原地等待、寻求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帮助、记住家长联系方式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学会走丢时的求助方法。
4. 小组讨论(10分钟)讨论在走丢时如何保护自己,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板书设计1. 《走丢了怎么办》2. 内容:(1)记住家长联系方式(2)站在原地等待(3)寻求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帮助(4)告诉家长走丢的位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与家长走丢后的求助过程。
(2)家长协助幼儿完成联系卡,记录家长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
答案:(1)示例:幼儿画出自己走丢后,向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求助的场景。
(2)联系卡内容:家长姓名、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走丢时的应对措施,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掌握所学内容。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走丢了怎么办》

小班安全教案及教学反思《走丢了怎么办》教学背景小班是指幼儿园大班或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处于视频游戏、玩具梦幻、热情洋溢、警觉性较低的状态。
他们的安全意识尚未形成,一旦走丢安全隐患较高。
所以,小班的安全教育尤为重要。
《走丢了怎么办》是一篇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出孩子们如何走失,如何避免走失的童话故事。
该教材适合3~6岁小班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小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本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小班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小班学生掌握自身安全知识,提高在生活中防范意识,为下一步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本教学活动的具体教学步骤如下:步骤一:导入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小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很喜欢出去玩呢?那么,如果你们出去玩,走丢了怎么办?”引出本次安全教育的主题。
步骤二:故事情节演绎教师口述故事情节,通过幽默的语言描述了小静在大街上走丢了,她遇到了好心阿姨,阿姨帮她找到了她的家,但是,她的家人都非常着急害怕,因为找不到她,在找到小静之前,他们等了好久好久……步骤三:教育分析上述故事情节中,教育分析应强调适当的预防策略。
例如,教育幼儿园儿童不要随意奔跑、要注意周围的环境特征、不要拿陌生人给自己买的食物等。
通过这些安全教育,学生可以掌握更为有效地预防失踪事件的方法。
步骤四:效果检查让小班学生依据刚刚所掌握的安全知识,通过组合情景呈现,做自我检测。
步骤五:总结针对此次安全教育,教师应对幼儿深入分析讨论,引导他们借鉴安全教育的可持续性思维方法。
教学总结本文主要是介绍如何针对小班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小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通过将童话故事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幼儿儿童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避免生活中有可能遇到的安全威胁,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安全教育保障。
教学过程渐进性、效果突出,对将来工作和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走丢了怎么办》教学设计——教案资料文档

2《走丢了怎么办》教学设计——教案资料文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在公共场所走丢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 培养学生冷静、理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寻求帮助。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学会在公共场所走丢时如何保护自己。
2.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及时寻求成人帮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求助。
2. 培养学生在与成人交流时的沟通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公共场所,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应对走丢的方法。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
3. 视频教学: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走丢时的应对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模拟公共场所的道具。
2. 场地:宽敞的教室或可用于模拟公共场所的环境。
教案内容: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真实的走丢案例,引起学生对走丢问题的关注,导入新课。
2. 教学新知:(1)讲解走丢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如保持冷静、寻找安全出口、寻求成人帮助等。
(2)教授如何与成人沟通求助,如说清楚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父母电话等。
3. 情景模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应对走丢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看法,提高应对能力。
4. 视频教学:(1)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走丢时的应对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视频中的关键信息。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高安全意识。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绘制一幅“走丢时如何求助”的手抄报。
(2)家长参与评价,共同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走丢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2. 学生在与成人交流时的沟通能力有所提高。
3. 学生能够主动寻求帮助,提高安全意识。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走丢了怎么办》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走丢了怎么办》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在公共场所走丢时应该如何应对。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 教育幼儿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幼儿掌握在公共场所走丢时的应对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教育幼儿在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
2. 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故事书、角色扮演道具等。
2. 环境:创设一个模拟公共场所的环境,如商场、公园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走丢的故事引出主题,让幼儿了解走丢的危害。
2. 基本知识讲解:教幼儿在公共场所走丢时应该如何应对,如找到安全人员、拨打家长电话等。
3.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模拟环境中练习走丢时的应对方法。
4. 总结讲解:教师针对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走丢时的注意事项。
5. 家园联系: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六、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3. 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4. 家长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反馈如何?是否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六、教学延伸活动1. 制作安全手册: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本安全手册,内容包括在公共场所如何保护自己、走丢时的应对方法等。
2. 安全知识竞赛:组织一个安全知识竞赛,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所学的安全知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价其对走丢应对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收集家长对幼儿在家庭中表现的评价,了解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建议1.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 结合生活实际,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保护自己。
3. 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
九、教学资源推荐1. 《幼儿安全故事集》2. 《儿童自我保护手册》3. 安全教育的动画片或视频十、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活动是否帮助幼儿掌握了走丢时的应对方法?2. 教学活动中是否有幼儿表现出不适宜的行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3. 家庭和学校是否做到了有效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4. 如何继续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案编写完毕,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小班安全教案:走丢了怎么办

小班安全教案:走丢了怎么办前言小班级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触学习的地方,需要注重孩子的安全教育。
走丢是小孩子们很容易遇到的安全事故之一,所以有必要针对小班幼儿园的孩子在走丢情况下的应对方法进行安全教育。
目的本安全教案旨在通过有趣的讲解和小游戏等教育方式,帮助小班幼儿园的孩子学习走丢时应怎样应对,提升其安全意识,保障其安全。
教育内容孩子走丢了应该怎么办?找懂事的人在幼儿园,如果孩子走丢了,应该第一时间找到一个“懂事”的人,比如老师、保安等,告诉他们走丢了。
不要离开原地在找到懂事的人之前,孩子千万不要离开原地,因为这样会让懂事的人找不到你。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一旦走丢,孩子会觉得自己好像落单了,因此可能会想和陌生人攀谈。
但是,孩子一定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减少可以引起不必要麻烦的事情发生。
记住自己的信息走丢后,记住自己的信息,比如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当老师或其他人问起时,可以及时回答。
教育游戏小动物寻找以小动物的名字为主题,教师设计游戏规则,让孩子寻找小动物,扮演小动物,找人帮助,培养孩子们找大人帮助的意识。
模拟迷路游戏在幼儿园院内随机设置几个障碍物,让孩子们依据幼儿园内的标志物熟悉环境,并设立花园、洒水池、游戏厅等“关键地标”,然后模拟迷路情况,让孩子们从起点出发,到达终点。
如果走错路,就只能被重置出发点,让孩子们体会自己迷路时的感受及如何寻找正确道路。
结论小班幼儿园是孩子们接触学习的地方,需要重视孩子们的安全教育,而走丢是幼儿园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
通过有趣的讲解和小游戏等教育方式,我们帮助孩子们掌握了走丢后应该怎么办,并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得他们在遇到走丢情况时,可以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处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教案《走丢了怎样办》幼儿自我保护

幼儿园小班安全活动教案标题:《走丢了怎样办》幼儿自我保护一、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在走失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对方法,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幼儿在危险情况下的安全。
二、活动准备1.确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为所有的幼儿安排好安全活动。
2.准备相关教具和材料,如安全提示卡片、地图等。
3.请保持和幼儿的家长沟通,告知他们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三、活动流程1.引入活动(5分钟)–园长或老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讨论一些他们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危险情况,如走丢、遇到陌生人等。
2.活动内容(30分钟)–通过讲故事方式,向幼儿介绍走失的情境,并带领幼儿讨论可能发生的变化和解决方法,如寻找熟悉的地标、寻找其他可靠的人、保持冷静等。
3.活动实践(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并分发地图和安全提示卡片。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队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寻找活动区域内的标识物。
–小队长根据地图和提示卡片,引导小组成员走出迷宫,找到指定的安全区域。
4.活动总结(10分钟)–着重强调并总结幼儿在走失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方法。
–鼓励幼儿们积极参与这样的活动,并告诉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周围的安全。
四、活动评估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是否能够应对自己走失的情况。
2.在活动结束后,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五、后续跟进1.活动结束后,持续与幼儿进行相关安全教育,提醒他们遇到危险情况时如何寻求帮助并保护自己。
2.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演练活动,让幼儿巩固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六、注意事项1.活动中需要提前考虑幼儿的安全因素,确保全程有专门人员监护。
2.活动区域应选择宽敞明亮的场所,以防幼儿受伤或感到恐慌。
3.在活动前与幼儿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了解幼儿的特殊情况和需要,需要在活动中做好个别差异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小班安全《走丢了怎么办》教案模板范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去公园》视频。
2.《走丢了怎么办》对错判断图片
3.《安全小知识》视频、记号笔一支《幼儿用书》大班上1第30~31页。
活动过程:
1.播放《去公园》视频前半部分。
今天天气很好,爸爸妈妈带着玛莎去公
园玩。
“瞧,他们出发了.......”(播放故事视频前半部分)
2.边看边提问:突然怎么了?公园人很多,玛莎光顾着去捉蝴蝶,结果怎么样?玛莎走丢了,走不到爸爸妈妈了,这时她该怎么办?(幼儿积极讨论发表意见)
3.出示《走丢怎么办》对错判断图片。
“小朋友们出了这么多主意,那我们
看看下面那些做法是正确的,那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
(1)幼儿观察图片判断对错。
(2)请幼儿说说:这样做为什么是不对的?这样做为什么是对的?(幼儿讨论
发表意见)
(3)教师做最后的小结,并请幼儿在图画中画出“√”、“×”。
(4)继续观看《去公园》后半部分视频。
①通过正确的做法,玛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②我们以后和爸爸妈妈、家人或是老师出去,我么应该怎样做避免这样的
事情发生呢?
③教师小结:我们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④观看《安全小知识》视频。
通过视频短片让幼儿了解到更多地安全小知识。
活动延伸:
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共同看一些安全方面的小知识。